结构力学-力矩分配法习题
结构力学分章节练习题------第四-十一章

第四章一、选择题1、如图所示刚架,给出四个不同形状的弯矩图,其中形状正确的是()题图2、如图所示正方形封闭荷载及框架,四个角上的弯矩相等且均为外侧受拉,其值等于 ( )PlA、8PlB、12PlC、16PlD、243、图为AB杆段的弯矩图,则杆上作用的外力P的大小应为()A、8KNB、10 KNC、12 KND、15 KN选择题3 填空题1二、填空题1、图所示所示刚架,截面D的弯矩值等于,侧受拉。
2、图示刚架,其中CD 杆D 截面的弯矩为 kn m,CD 杆的轴力为 kn (设弯矩以内侧受拉为正,轴力以拉力为正)。
3、如图所示刚架中的弯矩=DC M ,轴力=ED N ,支座A 的竖向反力=A V 。
三、计算题1、如图所示刚架的M 图,试做Q 图与N 图2、试作出图如图所示刚架的M 、Q 图。
3、作图刚架的 M 、Q 图。
6Kn第五章一、选择题:1、如图所示三铰拱,已知其水平推力H=23P ,该拱的失跨比lf 等于 ( )A 、81B 、61C 、41 D 、312、如图所示对称三铰拱,设拱轴线为抛物线。
铰C 右侧截面C '的轴力(受压为正)为( )。
3、经判断,如图所示结构的水平反力为 ( )A 、2,2P H P H B A -==B 、0,==B A H p HC 、P H H B A -==,0D 、2,2P H P H B A =-=二、填空题 :1、当拱的轴线与压力线完全重合时,各截面 和 都为零,而只有 。
这样的拱轴线称为 。
第六章一、选择题1、所示组合结构,其中二力杆AB 的轴力为 ( )A 、-P 2 B 、0C 、P 2D 、P 222、如图所示静定刚架及荷载,截面B 的弯矩B M 等于 ( )A 、Pa (外侧受拉)B 、2Pa (内侧受拉)C 、2Pa (外侧受拉)D 、3Pa (内侧受拉)二、填空题1、如图所示桁架1、2杆的内力分别为1N = ,2N = 。
三、计算题1、试计算图所示桁架杆件1、2的内力。
结构力学计算题经典(有答案)

结构力学 ——渐进法与近似法分析与计算题1. 用力矩分配法计算图示连续梁,作弯矩图和剪力图,并求支座B 的反力。
答案:计算过程、弯矩图、剪力图及支座B 的反力分别如图(a )、(b )和(c )所示。
解析:根据单结点结构力矩分配法的步骤计算即可。
难易程度:易知识点:单结点结构的力矩分配2. 用力矩分配法计算图示连续梁,作弯矩图和剪力图,并求支座B 的反力。
A60kN 40kN·m EIEI B C4m4m6m(b)M 图(单位: )kN·m 图(单位: )(c)kNQ F (a)计算过程答案:图(a )为求解结点B 约束力矩的受力分析图。
计算过程、弯矩图、剪力图及支座B 的反力分别如图(b )、(c )和(d )所示。
解析:根据单结点结构力矩分配法的步骤计算即可。
难易程度:中知识点:单结点结构的力矩分配3. 用力矩分配法计算图示连续梁,作弯矩图和剪力图,并求支座B 的反力。
答案:CD 段为静定悬臂梁,将其截开并暴露出截面C 的弯矩,用力矩分配法计算如图(a )所示结构。
弯矩图和剪力图如图(b )、(c )所示。
BCEIN/m2EI m3m3m40kN(b)计算过程F BM (a)图(单位: )(c)M kN·m图(单位: )Q F (d)kN10kN20kN12kN/m ABCDEI 2EI 2m 4m4m解析:根据单结点结构力矩分配法的步骤计算即可。
本题中悬臂段CD 若不切除,则可按B 、C 两个刚结点的结构进行计算。
难易程度:中知识点:单结点结构的力矩分配4. 用力矩分配法计算图示连续梁,作弯矩图和剪力图,并求支座B 的反力。
答案:AB 段为静定悬臂梁,将其截开并暴露出截面B 的弯矩,用力矩分配法计算过程如图(a )所示。
弯矩图和剪力图图(b )、(c )所示。
kNQ F (c)图(单位: )m M 图(单位: )(b)RB F =63.02kN ( )计算过程(a)mkN·10kN/m 60kN EI 2IB CD2m6m2m解析:根据单结点结构力矩分配法的步骤计算即可。
结构力学中的力矩分配法

B EI=3
3m
30kN/m C EI=4
6m
D
0.4 0.0
0.6 -225.0
0.5
0.5
+225.0 -135.0 +67.5 -78.8 -78.7 +11.8 -5.9 -5.9 +0.9 -0.5 -0.4 +220.0 -220.0 220 135
0.0 0.0 0.0 0.0
+90.0 +135.0 -39.4 +15.8 +23.6 -3.0 +1.2 +1.8 +107.0 -107.0 107 135
例6−4 用力矩分配法计算图9−8(a)所示的刚架,并绘M图。 用力矩分配法计算图 ( )所示的刚架,并绘 图
80kN A EI B EI EI C EI EI 30kN/m D
52.04 120 A
91.84 75.92 135 15.92 B B
62.33 26.72 D C C 35.63
6m
6.3 无剪力分配法
一、无剪力分配法的应用条件
P P P P/2 P/2 P/2 P/2 P/2 P/2 P/2 P/2 P/2 P/2 P/2 P/2
P/2 F P/2 D P/2 B A G
F P/2
E C
D P B 3P/2 A
刚架中除两端无相对线位移的杆件外,其余杆件都是剪力静定杆件。
二、无剪力分配法的解题步骤
= 4 i12 φ1 = S 12 ϕ 1 = 3 i13 φ1 = S 13 ϕ 1 = i14 φ1 = S 14 ϕ 1 = 4 i15 φ1 = S 15 ϕ 1 − − − (a)
第6章 章
力矩分配法课后习题答案

力矩分配法课后习题答案力矩分配法课后习题答案力矩分配法是一种常用的力学分析方法,用于计算物体上的力矩分布。
在工程学和物理学中,力矩分配法被广泛应用于解决各种问题,包括结构力学、机械设计和静力学等。
下面将通过几个具体的习题来介绍和解答力矩分配法的应用。
习题1:一个均匀的杆AB长为L,质量为m,放置在两个支点A和B上。
支点A距离杆的左端点的距离为a,支点B距离杆的右端点的距离为b。
求支点A和B所受的力。
解答:根据力矩分配法,我们可以先计算出杆的重心位置。
重心位置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得出:x = (m1 * x1 + m2 * x2) / (m1 + m2)其中,m1和m2分别是杆上两个质点的质量,x1和x2分别是这两个质点的位置。
在本题中,我们可以将杆分为两个部分:左侧的部分质量为m1,右侧的部分质量为m2。
左侧部分的质心位置为a/2,右侧部分的质心位置为L - b/2。
代入公式,我们可以得到:x = (m1 * a/2 + m2 * (L - b/2)) / (m1 + m2)接下来,我们可以计算出支点A和B所受的力。
根据平衡条件,支点A所受的力的大小应该等于杆上重心位置处的力矩与杆的重力矩之和。
支点B所受的力的大小应该等于杆上重心位置处的力矩与杆的重力矩之差。
因此,我们可以得到以下两个方程:Fa = (m1 + m2) * g - (m1 * a/2 + m2 * (L - b/2)) * gFb = (m1 + m2) * g + (m1 * a/2 + m2 * (L - b/2)) * g其中,g是重力加速度。
通过解这两个方程,我们可以求解出支点A和B所受的力。
习题2:一个悬挂在墙上的杆,杆的质量为m,长度为L。
杆的左端点与墙壁接触,右端点悬挂在墙上的钩子上。
求杆的重心位置和墙壁对杆的支持力。
解答:首先,我们可以计算出杆的重心位置。
由于杆是均匀的,重心位置就在杆的中点。
因此,杆的重心位置为L/2。
结构力学

结构力学[单项选择题]1、若使支座B截面出现弯矩最大值,梁上均布荷载的布置应为:()A.B.C.D.参考答案:D[单项选择题]2、单自由度体系的其他参数不变,当刚度增大到原来刚度的两倍,则其周期与原周期之比为:()A.1/2B.1/C.2D.参考答案:B[单项选择题]3、图示体系,质点的运动方程为:()A.y=7l3/768EI[Psin(θt)-m]B.m[]+(192EI/7l3)y=Psin(θt)C.m+(384EI/7l3)y=Psin(θt)D.y=7l3/96EI[Psin(θt)-m]参考答案:A参考解析:求柔度系数。
[单项选择题]4、图示体系的自振频率(不计竖杆自重)为:()A.B.C.D.参考答案:C参考解析:求竖直杆的侧移刚度。
[单项选择题]5、判断下列各图所示体系的几何构造性质为:()A.几何不变无多余约束B.几何不变有多余约束C.几何常变D.几何瞬变参考答案:D参考解析:三刚片规则,三铰共线。
[单项选择题]6、三个刚片用三个铰(包括虚铰)两两相互连接而成的体系是:()A.几何不变B.几何常变C.几何瞬变D.几何不变或几何常变或几何瞬变参考答案:D参考解析:需视三铰是否共线。
[单项选择题]7、图示结构K截面剪力为:()A.0B.PC.-PD.P/2参考答案:C参考解析:对上支座处取矩,易知下支座水平反力为零。
[单项选择题]8、图示桁架结构杆①的轴力大小为:()A.-2PB.-PC.-P/2D./2P参考答案:C参考解析:按A、B、C顺序用结点法求,BC杆只需求竖向分力。
[单项选择题]9、图示三铰拱的水平推力H为:()A.50kNB.25kNC.22.5kND.31.2kN参考答案:C参考解析:先求右支座竖向反力,再求H。
[单项选择题]10、图示为结构在荷载作用下的M图,各杆EI=常数,则支座B处截面的转角为:()A.16/EI(顺时针)B.0C.8/EI(顺时针)D.18/EI(顺时针)参考答案:A参考解析:应用图乘法。
结构力学第七章力矩分配法

§7-1 引言
➢ 力矩分配法是基于位移法的逐步逼近精确解的 近似方法。
➢ 力矩分配法可以避免解联立方程组,其计算精 度可按要求来控制。在工程中曾经广泛应用。
➢ 从数学上说,是一种异步迭代法。
➢ 单独使用时只能用于无侧移(线位移)的结构。
➢ 力矩分配法的理论基础是位移法,力矩分配法 中对杆端转角、杆端弯矩、固端弯矩的正负号 规定,与位移法相同(顺时针旋转为正号)。
1
远端铰支时: 3i A i B
C=0
1
远端定向时: i A i B
C=-1
与远端支承 情况有关
§7-2 力矩分配法的基本原理
例7-1 结构的A端、B端,C端的支撑及各杆刚度如图
所示,求SBA、SBC、SBD及CBA、CBC、CBD。
(a)
B
C
A EI
EI
EI l
D
l
l
(b) A
B EI
EI
θB C
结点B作用的力偶,按各杆的分配系数分配给各杆的近端;
可见:各杆B 端的弯矩与各杆B 端的转动刚度成正比。 例7-1 结构的A端、B端,C端的支撑及各杆刚度如图所示,求SBA、SBC、SBD及CBA、CBC、CBD。
近端弯矩MBA、MBC为
§7-2 力矩分配法的基本原理
利用结点B的力矩平衡条件∑MB=0,得
A
B
k=EI/l 3 l
A
θ =1
B
Δ =θ l
FyB=k
SAB
A
B
FyB EI/l
解:当A 端转动θ=1时,因AB杆是刚性转动,所以B 产
生向下的竖向位移Δ=l×θ=l ,弹簧反力FyB=kΔ=EI/l2 。则
结构力学练习题及答案

一.是非题(将判断结果填入括弧:以O 表示正确,X 表示错误)(本大题分4小题,共11分)1 . (本小题 3分)图示结构中DE 杆的轴力F NDE =F P /3。
( ).2 . (本小题 4分)用力法解超静定结构时,只能采用多余约束力作为基本未知量。
( )3 . (本小题 2分)力矩分配中的传递系数等于传递弯矩与分配弯矩之比,它与外因无关。
( )4 . (本小题 2分)用位移法解超静定结构时,基本结构超静定次数一定比原结构高。
( )二.选择题(将选中答案的字母填入括弧内)(本大题分5小题,共21分) 1 (本小题6分)图示结构EI=常数,截面A 右侧的弯矩为:( ) A .2/M ; B .M ; C .0; D. )2/(EI M 。
2. (本小题4分)图示桁架下弦承载,下面画出的杆件内力影响线,此杆件是:( ) A.ch; ; ; .3. (本小题 4分)图a 结构的最后弯矩图为:A. 图b;B. 图c;C. 图d;D.都不对。
( ) ( a) (b) (c) (d)4. (本小题 4分)用图乘法求位移的必要条件之一是:2M /8 M /2A.单位荷载下的弯矩图为一直线;B.结构可分为等截面直杆段;C.所有杆件EI 为常数且相同;D.结构必须是静定的。
( ) 5. (本小题3分)图示梁A 点的竖向位移为(向下为正):( )A.F P l 3/(24EI); B. F P l 3/(!6EI); C. 5F P l 3/(96EI); D. 5F P l 3/(48EI).三(本大题 5分)对图示体系进行几何组成分析。
四(本大题 9分)图示结构B 支座下沉4 mm ,各杆EI=×105 kN ·m 2,用力法计算并作M 图。
F P4 m=4 mm五(本大题 11分) 用力矩分配法计算图示结构,并作M 图。
EI=常数。
六(本大题14分)已知图示结构,422.110 kN m ,10 kN/m EI q =⨯⋅=求B 点的水平位移。
第九章 力矩分配法3-2

9.4 无剪力分配法
一、两个概念
1、有侧移杆与无侧移杆
杆件两端没有垂直于杆轴的相对线位移,称无侧移杆
杆件两端在垂直杆轴的方向上有相对线位移,称有侧移杆
2、剪力静定杆 杆件内的各截面剪力可以 由静力平衡条件唯一确定 的杆称为剪力静定杆
B
A C
A
图(A)
二、无剪力分配法
1、刚架特点:竖杆为剪力静定杆,节点A水平移动时,竖杆除 受本身的弹性约束外无其他杆件或支座的约束。 位移法解题:一般A处加刚臂,C点加支杆,基本结构如右下图 力矩分配法:通常只适用于计算仅以节点角位移为基本未知量
B
SBA
SBC 1
B C
i2
1
i2
0.2 0.8
3i1
-2.67 -3.75 1.28 5.14
-1.39 1.39 -5.33
i2 A
CBA 1
1.39
1.39 5.70
-1.28 -6.61
S BA i2 3 S BC 3i1 12 3 BA 3 12 0.2 12 0.8 BC 3 12
A
图(C)
B
A
A
图(D)
B
A
加刚臂阻止转动 放松节点使产生真实转角 A
A
C
A
C
SAC= 3iAC
SAB= iAB
A
B
A
(节点A处产生 不平衡力矩) B
(A处不平衡力矩 反号后待分配) MAB A
B 右1图因节点A,C 同时 水平移动,AC 杆作 刚体平 移不引起内力
SAB=iAB A 右2图A处实际转角时, 水平杆在A端有转动 Q=0 CAB=-1 刚度,AB杆受弯 B -MAB (参与A节点不平衡 力矩的分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