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ML实验报告概要

合集下载

UML实验报告1-8次

UML实验报告1-8次

实验一熟悉UML开发工具Microsoft Visio 2003 日期: 9月16日1.实验目的与要求:2.熟悉UML开发工具Microsoft Visio 2003。

3.实验内容:4.熟悉Visio的UML建模绘图界面。

二、2..通过绘制对象图学习Visio的使用方法。

实验器材:微机+windows操作系统+ Microsoft Visio 2003实验步骤:1. 熟悉Visio的UML建模绘图界面(1)进入Visio的UML建模绘图界面通过“开始”|“程序”, 运行Microsoft Office Visio 2003, 出现Microsoft Visio界面。

在左侧的“类别”区域中单击“软件”, 然后在右侧的“模板”中单击“UML模型图”, 则进入Visio的UML建模绘图界面。

(2)熟悉UML建模绘图界面在Visio的UML建模绘图界面中, 最大的白色区域就是绘图区。

左上方的“形状”窗口就是Visio的UML元素调板, 它由很多的标签页组成。

每个标签页提供了一个特定的UML 图标。

左下方的“模型资源管理器”就是Visio的字典, 字典就是所创建的所有元素及其属性的记录的集合。

当Visio打开并准备开始UML绘图的时候, “UML静态结构”标签页就会激活, 我们就可以创建类图和对象图了。

2. 通过绘制对象图学习Visio的使用方法。

(1)在“模型资源管理器”中“顶层包”的文件夹上右击, 从弹出菜单中选择“新建”|“静态结构图”, 则创建并打开了一个新的静态结构图。

从“形状”的“UML 静态结构”标签页中选择“对象”图标, 拖拽到绘图区。

(2)在对象图标上双击打开“UML对象属性”对话框。

在“名称”字段中输入“theSun”替代缺省名字。

我们还需要表明theSum是Star类的一个实例, 为此, 选择“类”字段并单击下拉列表。

从类列表中选择“顶层包::Star”, 然后单击“确定”按钮。

(3)用相同的一系列步骤创建HabitablePlanet类的一个earth对象。

UML实验报告全

UML实验报告全

UML实验报告全实验报告:UML建模实验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帮助学生掌握UML(统一建模语言)的基本概念、用法和建模过程,提高学生的软件建模能力。

二、实验内容1.了解UML的基本概念和用法;2.学习UML的各种图表,包括用例图、类图、序列图等;3.理解UML的建模过程,并能够按照该过程进行软件建模。

三、实验步骤1.学习UML的基本概念和用法。

在实验前,学生需要预习UML的基本知识,包括UML的定义、分类、语法规则等。

2.学习UML的各种图表。

UML提供了多种图表用于软件建模,如用例图、类图、对象图、活动图、状态图等。

学生需要了解每种图表的用途、语法和示例。

3.理解UML的建模过程。

在实际项目中,使用UML进行软件建模有一定的步骤,包括需求分析、设计、实现等。

学生需要了解UML的建模过程,并能够按照该过程进行实际建模。

4.实际操作。

学生需要选择一个简单的软件项目进行建模实践,包括绘制用例图、类图、序列图等,并撰写相应的文档。

5.分析和总结。

学生需要对实际操作进行分析和总结,包括建模过程中的问题和解决方法等,以便提高建模能力。

四、实验结果在本次实验中,我选择了一个简单的图书管理系统作为建模实践对象。

首先,我绘制了该系统的用例图,用于描述系统的功能和用户角色。

然后,我绘制了该系统的类图,用于描述系统的数据结构和类之间的关系。

最后,我绘制了该系统的序列图,用于描述系统中对象之间的交互过程。

在实际操作中,我遇到了一些问题。

首先,我发现在绘制用例图时,有些用例的描述不够清晰,无法准确描述用户需求。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与用户进行了沟通,并修改了用例的描述,使其更加明确。

其次,在绘制类图时,我发现有些类的关系没有考虑到,导致系统的完整性受到了影响。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仔细分析了系统的数据结构,并修改了类的关系,使其更加准确。

通过本次实验,我学到了很多关于UML建模的知识和技巧。

我发现UML是一种非常强大和灵活的建模语言,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设计软件系统。

UML实验报告

UML实验报告

UML系统分析与设计实验报告实验一图书馆系统——借书一.实验目的:学会使用UML来构建软件的面向对象的软件工程,对系统进行不断精化的建模。

这些模型包括用例模型、分析模型、设计模型,然后,我们需要使用具体的计算机语言来建立系统的实现模型。

当然,在整个软件工程中,我们还需要建立系统的测试模型,以保证软件产品的质量。

在具体的实验中更加准确的了解UML的操作平台。

二.实验内容:利用UML做一个图书馆借书系统的建模。

三.实验步骤:名称:借书”。

说明:学生在图书馆挑选好需要的图书后,通过图书管理员把书借回去。

参与者:学生,图书管理员频率:每天可能会有很多次。

最繁忙的情况是,借书的人非常多,按照现在的速度,大约每分钟完成一个人的结束工作。

前置条件:无后置条件:修改所借出的图书的剩余数量。

假设:借书者总是从图书馆找到书,然后才能拿书办理借书手续,因此,总是有足够的书可以出借。

基本操作流程:借书成功。

1)学生将所借图书和借书证交给图书管理员2)图书管理员将学生借书证号码和所借图书输入系统3)系统校对借书信息,比对该学生以往借书情况和当前借书情况,如果不存在不允许借书的情况,则记录借书交易的信息,并且修改相应的馆藏图书的数量信息。

4)如果该学生已经预订了这本图书,则撤销该预定。

5)报告交易成功。

可选操作流程:所借图书超出最大借书数量。

1)学生将所借图书和借书证交给图书管理员2)图书管理员将学生借书证号码和所借图书输入系统3)系统校对借书信息,比对该学生以往借书情况和当前借书情况,发现已超出最大借书数量,则停止当前交易,并且提示用户错误原因。

4)图书管理员可以应学生的意见,减少借书数量,并重新提交系统。

流程活动图:见图一。

借书活动图分析模型分析模型是从开发者的角度来描述问题。

用例模型的主要工作是描述现实世界的业务流程,而很少会涉及系统的概念。

分析,则是从系统的角度来来看待软件应该为用户提供的服务。

同样,同设计不同的是,分析仍然停留在“做什么”的层次,。

uml实验报告

uml实验报告

uml实验报告UML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本实验旨在通过对UML(Unified Modeling Language,统一建模语言)的学习和实践,掌握UML的基本概念、语法和建模方法,能够运用UML对系统进行分析、设计和建模。

二、实验内容。

1. 了解UML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2. 掌握UML的基本语法和建模元素;3. 学习使用UML对系统进行需求分析、概念建模、系统设计和详细设计。

三、实验过程。

1. UML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

UML是一种用于软件开发的建模语言,它提供了一种统一的、标准的建模方法,可以帮助软件开发人员进行系统分析和设计。

UML的发展经历了多个版本的更新和完善,目前最新的版本是UML 2.x。

通过学习UML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我们对UML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为后续的学习和实践打下了基础。

2. UML的基本语法和建模元素。

UML包括了多种建模元素,如用例图、类图、时序图、活动图等。

每种建模元素都有其特定的语法和符号表示方法,通过学习这些基本语法和建模元素,我们能够准确地使用UML对系统进行建模和描述。

3. 使用UML进行系统分析、设计和建模。

在掌握了UML的基本语法和建模元素后,我们开始了对系统的分析、设计和建模工作。

首先,我们对系统进行了需求分析,明确了系统的功能和性能需求;然后,我们进行了概念建模,绘制了用例图和类图;接着,我们进行了系统设计,绘制了时序图和活动图;最后,我们进行了详细设计,完善了系统的各项细节。

四、实验总结。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学习了UML的基本概念、语法和建模方法,掌握了使用UML进行系统分析、设计和建模的技能。

在实践中,我们对UML的各种建模元素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能够准确地运用UML对系统进行描述和设计。

同时,我们也意识到UML是一个非常强大和实用的工具,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进行软件开发和项目管理。

综上所述,本次实验对我们的学习和成长都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将继续深入学习和实践UML,不断提升自己的建模能力和软件开发水平。

UML实验报告

UML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熟悉软件建模工具PowerDesigner的安装和使用,使用PowerDesigner绘制用例图,熟悉用例文档的编写,掌握系统需求模型的构造过程;学习使用PowerDesigner绘制类图。

二、实验内容1. 根据如下场景构造需求模型,使用PowerDesigner绘制用例图,撰写用例“在线预订客房”和“前台预订客房”的用例描述文档,并进行模型检查。

某酒店订房系统描述如下:(1) 顾客可以选择在线预订,也可以直接去酒店通过前台服务员预订;(2) 前台服务员可以利用系统直接在前台预订房间;(3) 不管采用哪种预订方式,都需要在预订时交相应订金;(4) 前台预订可以通过现金或信用卡的形式进行订金支付,但是网上预订只能通过信用卡进行支付;(5) 利用信用卡进行支付时需要和信用卡系统进行通信;(6) 客房部经理可以随时查看客房预订情况和每日收款情况。

2. 某电话公司决定开发一个客户信息管理系统,系统功能如下:(1) 浏览客户信息:任何使用Internet的网络用户都可以浏览电话公司所有的客户信息(包括姓名、住址、电话号码等)。

(2) 登录:电话公司授予每个客户一个账号。

拥有授权账号的客户可以使用系统提供的页面设置个人密码,并使用该账号和密码向系统注册。

公司管理人员也可以通过登录对客户信息进行管理。

(3) 修改个人信息:客户在系统中注册后,可以发送电子邮件或者使用系统提供的页面对个人信息进行修改。

(4) 删除客户信息:只有公司的管理人员才能删除不再接受公司服务的客户的信息。

绘制该系统的用例图。

3. 根据如下描述绘制类图:某商场会员管理系统包含一个会员类(Member),会员的基本信息包括会员编号、会员姓名、联系电话、电子邮箱、地址等,会员可分为金卡会员(GoldMember)和银卡会员(SilverMember)两种,不同类型的会员在购物时可以享受不同的折扣;每个会员可以拥有一个或多个订单(Order),每一个订单又可以包含至少一条商品销售信息(ProductItem),商品销售信息包括订单编号、商品编号、商品数量、商品单价和折扣等;每一条商品销售信息对应一类商品(Product),商品信息包括商品编号、商品名称、商品单价、商品库存量、商品产地等。

UML实验报告范文

UML实验报告范文

UML实验报告范文实验报告:UML图的设计与应用一、实验目的1. 学习掌握UML(Unified Modeling Language)的基本语法、概念和使用方法;2.了解UML各种图的作用和应用场景;3.进行实际案例的UML建模。

二、实验内容与原理1.UML概述UML是一种面向对象软件开发的标准建模语言,它可以帮助设计师、开发者和用户理解问题领域、设计解决方案并进行沟通。

UML建模图主要有用例图、类图、时序图、活动图、状态图和部署图等,用于描述系统的不同层面。

2.用例图用例图是描述系统功能和参与者之间交互的一种图。

参与者表示与系统交互的角色,用例表示系统的功能需求。

用例图是进行需求分析与系统设计的重要工具之一3.类图类图是描述系统中类以及它们之间关系的一种图。

类图由类、关联、聚合、组合、泛化、实现等元素组成,用于描述系统的静态结构。

4.时序图时序图是描述对象之间消息传递的一种图。

时序图主要用于描述系统中其中一特定操作的交互过程,时序图中的对象称为参与者,他们通过消息进行交互。

5.活动图活动图是描述系统中流程和操作的一种图,用于描述系统中活动的业务流程。

活动图可以展示控制流、对象流和数据流,用于描述系统的动态行为。

6.状态图状态图是描述系统中对象状态变化及其转换的一种图。

状态图展示了对象在不同状态之间的转换过程,用于描述系统的状态机。

7.部署图部署图是描述系统中物理部署和组件之间关系的一种图。

部署图主要用于展示系统的物理结构和系统组件之间的关联情况。

三、实验过程1.确定需求分析并编写用例图根据题目要求和系统需求,确定需求分析,绘制用例图。

用例图主要包括参与者和用例,参与者与用例之间通过关系进行关联。

2.分析系统结构并编写类图根据用例图和系统需求,分析系统结构,识别出系统中的类、接口和关系,绘制类图。

类图包括类、接口、关联、聚合、组合、泛化和实现等元素。

3.分析用户操作流程并绘制时序图根据用例图和系统需求,分析用户操作流程,确定对象的活动顺序,绘制时序图。

UML实验报告

UML实验报告
二、思考题
1.为什么要求相对应的类名、组件名和实现组件的文件名相同?
答:相应的名字中能够找到相应的类的信息。如果组件名、类名和Java文件名不相同,会出现实体类的语法错误。
实验七 正向工程
一、实验报告要求
1.整理实验结果。
2.小结实验心得体会。
正向工程是对一个系统物理结构实现的高层抽象性、逻辑性及独立性设计的传统处理过程。通过本次试验,学会了利用Rose工具生成代码框架及生成数据库脚本,同时在实现过程中使用转换后的代码和数据库脚本。了解了Java编程综合练习。
实验四 活动图
一、实验结果
1.整理实验结果。
2.小结实验心得体会
在UML中,活动图是为系统的动态方面建模的7个图之一。活动图主要是一个流图,它描述了从活动到活动的控制流,它还可以用来描述对象在控制流的不同点从一个状态转移到另一个状态时的对象流。
通过本次实验,我对活动图的语义和功能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和应用,并对活动图的组成部分,包括动作状态、活动状态、分支、分叉和泳道、对象流,逐一进行了学习。同时基本掌握了用活动图来描述系统中“借出图书”用例的业务过程。实验过后本应该有完整的截图,由于自己的粗心马虎,造成截图的不完整性。
2.本案例中,ResourceTitle与BookTitle、DiscTitle的继承关系,SQL Server 2000关系型数据库的转换合理吗?如不合理,请问该如何修改?
答:不合理。
UML




实验一 用例图
一、实验结果
1、整理实验结果
2、小结实验心得体会
用例模型用于需求分析阶段,它描述了待开发系统的功能需求,并驱动了需求分析之后各阶段的开发工作。用例图是UML中用来对系统的动态方面进行建模的7种图之一。用例图描述了用例、参与者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用例图从用户角度描述系统功能,并指出各功能的操作者。

UML实验报告

UML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课程名称:UML统一建模语言实验名称:图书管理系统专业班级:嵌入式软件学校:郑州轻工业学院实验一用例图[实验目的和要求]1、熟悉UML建模工具Rational Rose的基本菜单及操作。

2、掌握UML的可见性规则和构造型的作用。

3、掌握用例的概念;掌握UML用例图的组成及作用。

4、掌握用例与用例之间的各种关系。

[实验内容和步骤]1、练习使用建模工具建立各种UML图形,并对图形进行相应编辑和修改。

2、认识各种UML关系及可见性符号,并用工具表示出来。

用例图包含6个元素,分别是:参与者、用例、关联关系、包含关系、扩展关系以及泛化关系。

参与者用人形图标表示,用例图用椭圆形符号表示,连线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

用例图显示多个外部参与者以及他们与系统提供的用例之间的连接。

通过用例建模可以对外部的角色以及他们所需要的系统功能建模。

用例图用于系统分析阶段。

用例是系统参与者与系统在交互过程中所需要完成的事务。

该实验确定参与者是图书管理员和读者,还要分析系统所涉及的问题领域和系统运行的主要任务。

根据系统的需求分析可确定:作为一个图书管理系统,要实现图书管理,读者可以查询借书情况、查询节目(预定图书、取消预订);对于图书管理员来说,系统维护操作主要包括:借出图书、归还图书(逾期罚款)、维护图书、维护读者信息,包含关系的图标按钮应用虚线箭头。

截图如下:实验二类对象模型的建立[实验目的和要求]1、掌握对象的概念,对象的表示方法,掌握类与对象的关系。

2、掌握类与类之间的各种关系代表的含义及表示方法。

[实验内容和步骤]1、什么是对象,对象的三大特征是什么?UML中对象的表示方法有哪些?2、简述类的定义,以及类的三要素。

3、类的属性和方法的可见性有哪些?UML中如何表示?对象代表一个单独的,可确认的物体、单元或实体,它可以是具体的也可以是抽象的,在问题领域里有确切定义的角色。

换句话说,对象是边界非常清楚的任何事物。

对象三大特征是封装、继承和多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面向对象与UML》实验报告姓名:陈万全学号:132852班级:软件131实验一UML建模基础一、实验目的1.熟悉UML建模工具Rational rose的可视化环境。

2.掌握利用Rational rose进行建模的步骤。

二、实验内容1.熟悉Rational rose建模环境2.建模基本步骤3.结合日常生活中实际使用的系统,模仿2中的用例模型绘制用例图,并保存模型,熟悉利用Rational rose的建模过程,要求绘制的用例图中用例与2中的用例图不相同。

实验二用例图一、实验目的1.熟悉UML用例图的基本图形元素。

2.掌握用例与用例之间的各种关系。

3.熟悉针对具体场景使用例图进行软件建模的方法。

4.掌握用例规格说明的概念和基本结构,以及用例规格说明的作用。

二、实验内容1.根据实验一建模实例,熟悉利用Raional rose软件绘制用例图的基本方法。

2.通过对“学生信息管理系统”的需求描述,确定系统用例图:“学生信息管理系统”的需求描述如下:•在每个新学年开始都会有新生入学,这时系统的管理人员可以通过系统将这些新生的学籍、年龄、家庭住址、性别、身高、学生证号、身份证号等基本信息存入数据库,每个新生都对应一个唯一的编号,此编号可以是学生,在日程管理中,系统管理员还可以对所有学生的基本信息进行查询、修改和删除等操作;同时校领导可以查询、修改全校所有学生的基本信息。

•学校领导可以通过本系统了解每个班的任课教师、辅导员、学生姓名、学生人数、专业等班级基本信息。

系统管理员可以进行查询班级基本信息、添加班级、修改班级基本信息、删除班级等操作。

•在考试结束以后,教师可以将学生的考试成绩录入系统,还可以对学生的成绩进行查询和修改。

学生可以通过本系统进行成绩的查询。

•学生还可以在网上选择自己选修的课程(必修课必须上,所以不用选),学生通过本系统可以看到有哪些课程可以选以及课程的基本信息。

课程的基本信息包括:课程号、所属专业、课程名称、开课学期、学时数、学分、任课教师等。

每个学生每学期的选修课程数不得大于6门,如果已经选择了6门课程则不能再选择其他课程。

只有将已选择的课程删除掉才能再选择新课程。

系统管理员负责修改、增加、删除选修课程。

•系统管理员可以对系统的账号进行添加、设置、删除、查询等操作,同时可以设置每个账号的权限以及对应的个人信息。

a)请根据上述描述,确定系统的参与者b)确定系统的用例并绘制完整的用例图。

添加学生基本信息删除选修课程3.根据2中所绘制的“学生信息管理系统”用例图,写出学生“选择课程”用例的用例规格说明。

4.考虑一个网络订餐系统的需求,并绘制出完整的用例图。

到餐付费实验三类图一、实验目的1.熟悉UML中类的定义和图形符号。

2.掌握类与类之间的各种关系代表的含义及表示方法。

3.掌握类图的绘制方法。

4.了解对象图的绘制方法。

二、实验内容按照如下操作要求,绘制图书管理系统各类图,掌握绘制类图的步骤:1.根据以下描述画出类图,并注明多重性关系(省略类的属性和关系):一个学生可以选修多门课程,也可能没有任何课程;一门课程可以被多个学生选修;一个老师可以教多门课程或者不教课;每门课程至少有一个老师,也可以有多个老师任教;每门课程可以有0或1本教材,每本教材只能用于一门课程。

StudentTecher BooksCourse+0..n+1..n学习+0..n+1..n教授+0..1+13、根据下面的代码画出Course类的类图,要求标明各属性的类型和可见性以及类方法。

4、根据以下描述,画出相应的UML类图:(1)神舟六号飞船是神州飞船系列的一种,它由轨道舱、返回舱、推进舱和逃逸救生塔等组成。

(2)航天员可以在返回舱内驾驶飞船,轨道舱是航天员工作和休息的场所。

在紧急的情况下,可以利用逃逸救生塔逃生。

(3)在飞船两侧有多个太阳能电池翼,可以为飞船提供电能。

5、在下图中最上面的对象的名称是什么?该图表示的意思是什么?fuJian:Province China:CountrysiChuan:Province对象的名称是:China fuJian 和siChuan 组成China6、针对实验二中的“学生信息管理系统”绘制类图,要求注明类间的关系以及每个类应有的属性和方法(省略属性的类型以及方法的返回值、参数)。

实验四状态图一、实验目的1.掌握状态的定义和组成部分。

2.掌握UML中状态的表示方法。

3.掌握转换的定义及转换的5要素。

4.解触发事件、监护条件、动作的定义。

5.掌握阅读和绘制状态图的方法。

二、实验内容1.阅读计算机线程的状态图,完成下列问题。

图1 状态图(1)该图中线程有几种状态?分别是什么?有5种状态:初始状态,就绪状态,阻塞状态,运行状态,终止状态(2)请使用文字描述线程的基本运行过程。

开始时从初始态进入就绪态。

当获得cpu时间片时,就绪态变成运行态;当时间片用完时,从运行态变成就绪准备状态;当在运行计算时,所需要的资源不足时,就会在阻塞队列排队即进入阻塞状态。

在被阻塞时,资源如果满足就会就进入就绪状态等待下一次的运算。

当运算完成时,就会进入终止状态结束进程。

2.根据问题描述,完成电梯状态图绘制。

电梯开始处于空闲状态(idle),当有人按下按钮要求使用电梯时(事件is required发生),电梯进入运行状态(run)。

如果电梯的当前楼层比想要的楼层高时(监护条件[currentFloor>desiredFloor]成立),电梯进入下降状态(moving down);反之,如果电梯的当前楼层比想要的楼层低时(监护条件[currentFloor<desiredFloor成立]),电梯进入上升状态(movingup);如果电梯的当前楼层与想要的楼层相同时(监护条件[else]成立),电梯门打开(door open)。

在电梯上升或下降期间,每经过一个楼层就判断监护条件(currentFloor=desiredFloor)是否成立,若不成立,继续移动,若成立,就进入停止状态(stop),15秒后,电梯门自动打开(door open),2分钟后,电梯门自动关上(door close),如果有更多的电梯使用请求,进入运行状态(run),反之,则进入空闲状态(idle)。

is required3.根据问题描述,完成手机状态图绘制。

当手机开机时,它处于空闲状态(idle),当用户使用电话呼叫某人(call someone)时,手机进入拨号状态(dialing)。

如果呼叫成功,即电话接通(connected),手机就处于通话状态(working);如果呼叫不成功(can’t connect),例如对方线路有问题,关机、拒绝接听。

这时手机停止呼叫,重新进入空闲状态,手机进入空闲状态下被呼叫(be called),手机进入响铃状态(ringing),如果用户接听电话(pick),手机处于通话状态,当手机进入通话状态时自动进行计时,通话结束手机自动停止计时,通话过程中手机可以实时显示通话时间;如果用户未做出任何反应(haven’t acts),可能他没有听见铃声,手机一直处于响铃状态,如果用户拒绝来电(refused),手机回到空闲状态(idle)。

实验五活动图一、实验目的1.掌握活动的概念以及表示方法。

2.掌握活动图中个元素表示的意义和表示方法。

3.掌握分支、监护条件、分岔、汇合和泳道的概念。

4.掌握阅读和绘制活动图的方法。

二、实验内容1.依据下列要求绘制活动图:绘制“删除读者信息”用例的活动图(原始用例图自行绘制)。

删除读者信息一般按照以下步骤进行:(1) 管理员在录入界面,输入待删除的读者名;(2) “业务逻辑”组件在数据库中查找待删除的读者名;(3) 如果不存在,则显示出错信息,返回步骤(1),如果存在则继续;(4) “业务逻辑”组件判断“待删除的读者”是否可以删除;(5) 如果不可以,则显示出错信息,返回步骤(8),如果可以则继续;(6) 在数据库中,删除相关信息;(7) 显示删除成功信息;(8) 结束。

输入待删除的读者名查找待删除的读者名显示错误信息[ 不存在 ]是否可以删除[ 存在 ]显示不可删除[ 不可删除 ]删除相关信息[ 可以删除 ]显示删除成功系统管理员3.用活动图表示for(i=0;i<9;i++)循环。

4.按照如下远程网络教学系统绘制活动图:对于“远程网络教学系统”学生登录后可以下载课件。

在登录时系统需要验证用户的登录信息如果验证通过系统会显示所有可选服务。

如果验证失败则登录失败。

当用户看到系统显示的所有可选服务后可以选择下载服务然后下载需要的课件。

下载完成后用户退出系统则会注销相应的用户信息。

5.实验六顺序图一、实验目的1.了解顺序图的概念。

2.掌握顺序图中个元素表示的意义和表示方法。

3.掌握顺序图建模的流程。

二、实验内容1.按照如下步骤绘制顺序图:2.用文字说明下列书序图的含义:借书者通过预定窗口预定图书,从预定窗口查找图书;得到图书信息后便可对其进行预定。

通过窗口借书者就可知道是否预定成功。

3.对如下交互序列用序列图进行描述:(1)李老师希望通过系统查询到某名学生的学科成绩信息;(2)李老师通过用户界面录入学生的学号;(3)用户界面根据学生的学号向数据库访问层请求学生信息;(4)数据库访问层根据学生的学号加载学生信息;(5)数据库访问层根据学生信息和学科科目获取该名学生的分数信息;(6)数据库访问层将学生信息和分数信息提供给用户界面;(7)用户界面将学生信息和分数信息显示出来;4.对上述题目中的如下备选过程采用顺序图进行描述:(1) 该名学生没有学科成绩:数据库访问层返回学科成绩为空,系统提示李老师没有该学生的成绩;李老师 : 李老师(2)系统没有该学生的信息:数据库访问层返回学生信息为空,系统提示李老师学生不存在。

5.用户打印文件,计算机向打印机发送打印命令,如果打印机空闲,则直接打印文件,否则将打印文件存储到打印队列之中。

绘制上述过程的顺序图。

用户 : 用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