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下册美术教案-《3神奇的瓦楞纸》2 苏少版.doc
二年级下册美术教案-3神奇的瓦楞纸|苏少版

二年级下册美术教案-3神奇的瓦楞纸 | 苏少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瓦楞纸的基本特性和用途,学会运用瓦楞纸进行简单造型和创作。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和实践,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美术创作的兴趣,培养环保意识和审美情感。
教学内容1. 瓦楞纸的基本介绍:瓦楞纸的结构、特点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2. 瓦楞纸的制作方法:折叠、剪裁、粘贴等基本技巧。
3. 瓦楞纸作品创作: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创作属于自己的瓦楞纸作品。
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瓦楞纸的基本特性和制作方法。
2.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创作出有创意的瓦楞纸作品。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瓦楞纸样品、PPT、示范视频。
2. 学具:彩色瓦楞纸、剪刀、胶水、画笔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瓦楞纸作品,引起学生的兴趣。
2. 新授:介绍瓦楞纸的基本特性和用途,演示制作方法。
3. 实践:学生分组进行瓦楞纸作品的制作。
4. 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进行自评和互评。
板书设计主题:神奇的瓦楞纸副结构与特性重点:制作方法难点:创意发挥作业设计要求学生课后收集生活中的瓦楞纸制品,并尝试用自己的话描述其特点。
创作一幅以“神奇的瓦楞纸”为主题的画作。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生动的实例和实践活动,使学生了解了瓦楞纸的特性与用途,并学会了基本的制作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同时强调了环保意识。
通过课后作业的布置,希望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进一步激发他们对美术的热爱。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考虑引入更多元的材料,丰富教学内容,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
重点细节:瓦楞纸的制作方法瓦楞纸的基本特性瓦楞纸的制作技巧1. 折叠:折叠是瓦楞纸制作中最基础的技巧。
学生可以通过对瓦楞纸进行折叠,创造出各种形状和结构。
折叠时要注意力度均匀,避免折痕不整齐或者损坏纸张。
2. 剪裁:剪裁是瓦楞纸制作中的重要步骤。
二年级下册美术画大树二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3课神奇的瓦楞纸|苏少版(2)

二年级下册美术画大树二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3课神奇的瓦楞纸|苏少版(2)神奇的瓦楞纸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让学生初步了解瓦楞纸的纹理特征及其与普通纸的区别。
能力目标:收集各种颜色不同的瓦楞纸,按纹理用剪刀剪成一厘米的长条,用卷、拼的方法将瓦楞纸制作成装饰品,从而培养和展示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之间团结协作的精神,体验设计制作活动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重点:指导学生用剪、卷、拼等多种方法将瓦楞纸制作成装饰品。
难点: 巧妙地利用瓦楞纸纹理的纹路剪成长条,能卷成圆、椭圆、三角形等。
课前准备:学生准备:剪刀、彩色瓦楞纸条、双面胶等。
教师准备:剪刀、彩色瓦楞纸条、双面胶、卡纸等。
环境布置:将课桌按组分成小组。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轻松的气氛中剪瓦楞纸条,从而激起学生的好奇心。
)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师:小朋友,你们喜欢吃棒棒糖吗?大大卷呢?都是我们小朋友爱吃的啊,老师也喜欢吃呢,我这有一个送给你尝尝,好吃吗?生:假的,不能吃。
师:你们都说这是假的棒棒糖,你知道是什么做的?生:瓦楞纸做的。
师:啊?拿错了,真的在这里呢!教师从口袋掏出棒棒糖分发给小朋友,下课吃啊!!师:瓦楞纸这么神奇,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神奇的瓦楞纸》【设计意图】以游戏的形式开场,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好奇心。
以瓦楞纸做的棒棒糖大大卷为引子,引出这节课的主角——瓦楞纸二、感知瓦楞纸的神奇师:你们知道瓦楞纸的棒棒糖,大大卷是怎么做出来的?生:卷的。
师:谁会卷?请一位小朋友来卷给我们看看(在投影仪)师:卷好了,真棒。
有点小了不够吃的啊,怎么办小朋友?生:再绕一圈师:好的,我这有很多不同口味的大大卷条呢,师:粉色是什么口味?生:草莓,绿色呢?生:苹果黑色呢?生:巧克力,紫色呢?生:蓝莓,橙色呢?生:橙子,黄色呢?生:香蕉师:你喜欢什么口味你就拿什么颜色的,小朋友可要看仔细了,他是怎么卷的?(注意卷的时候松紧问题)师:接头的地方怎么办?生:双面胶、固定住!师:这个办法真不错!可以绕上不同的颜色,再加根棍子,就变成了棒棒糖了!【设计意图】巧设味觉游戏,直观体验、思考,让学生初步了解瓦楞纸卷、拼接的方法,激发学生好奇心!三、想一想拼一拼师;你们一定吃过很多的棒棒糖吧,你吃过什么造型的棒棒糖?生:,小人、米老鼠、小熊。
南京市苏少版二年级美术下册《03神奇的瓦楞纸》集体备课教案

要求:你可以找最好的朋友一起做,也可以单独做。在做之前,你们讨论一下:
要做什么?用什么方法做?除了刚才的几种方法外,你能不能自己创造一种方法?
2.教师交代学生制作的时候要注意安全。
学生制作,教师巡回辅导。
评析阶段
1.(举起作品),感觉好的学生上台自评 (你制作的是什么?用了什么方法?),
月日
类型
造型•表现
课时
1课时
授课人
总第6课时
教学背景分析
教学内容:
《神奇的瓦楞纸》属于课标“造型•表现”的学习领域,瓦楞纸箱是现代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
日常用品。孩子们虽然经常接触废旧的苹果箱、啤酒箱等,但他们平时不会刻意地去观察它,发现瓦 楞纸这种材质特殊的肌理趣味和美感。本课让学生收集一些废旧纸箱中粗细不同的瓦楞纸,通过观察,
教学难点:巧妙利用瓦楞纸的材质与肌理,奇思妙想,创作有美感的瓦楞纸作品。
教学过程
教学改进
导入阶段
1.和学生谈心,进行交流。
小朋友,老师让你们收集一些废旧纸箱,并且和你的父母尝试撕出这样的一张纸, 你们在家是怎样撕的?你们能像老师这样把它撕开吗?实在撕不动的话,我还有一个 秘密武器,想不想看一看?谁来帮帮忙?
们在制作的时候也可以巧妙地运用瓦楞纸的反面。
7.立体图。
这幅图做的是什么?你会做这个桥吗?这是一幅有趣的立体作品,四边都看得见。
8.抽象作品。
前面讲的几幅作品我们小朋友都可以看出是桥、鸟……这幅你看得出是什么吗?
好像看不出?但你觉得它漂亮吗?这样的作品我们叫它抽象作品。喜欢这种画的小朋
友也可以动手试一试,说不定有意外的效果呢!
欣赏其它瓦楞纸作品。
二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设计-第3课神奇的瓦楞纸|苏少版

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了解瓦楞纸的特性以及制作方法,能够运用瓦楞纸进行创意制作。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实践、合作等环节,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美术创作的兴趣,提高学生对废旧物品再利用的认识,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教学内容本课以瓦楞纸为载体,引导学生运用瓦楞纸进行创意制作。
通过观察、实践、合作等环节,让学生了解瓦楞纸的特性以及制作方法,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学生了解瓦楞纸的特性以及制作方法,能够运用瓦楞纸进行创意制作。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利用瓦楞纸创作出富有创意的作品。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瓦楞纸、剪刀、胶水、彩笔等。
学具:学生自带废旧纸箱、剪刀、胶水、彩笔等。
五、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教师出示一些用瓦楞纸制作的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并讨论瓦楞纸的特点和制作方法,从而引出本课课题——神奇的瓦楞纸。
2.新课教学(1)教师简要讲解瓦楞纸的特性,如质地、色彩、形状等。
(2)教师示范如何使用瓦楞纸进行创作,如剪、折、粘等技巧。
(3)教师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利用瓦楞纸创作出富有创意的作品。
3.学生实践学生按照教师的要求,利用自带的瓦楞纸进行创作。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鼓励学生发挥创意。
4.作品展示学生将完成的作品进行展示,大家互相欣赏、评价,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给予肯定和鼓励。
六、板书设计本课板书设计如下:神奇的瓦楞纸特点:质地、色彩、形状制作方法:剪、折、粘创作要求:发挥想象,创作富有创意的作品七、作业设计学生回家后,利用废旧纸箱继续创作瓦楞纸作品,下节课进行展示。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利用瓦楞纸进行创作,锻炼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创作进度,给予他们个性化的指导,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创作中感受到乐趣。
同时,本节课也培养了学生的环保意识,让他们认识到废旧物品再利用的重要性。
最新苏教小学美术二年级下册《3神奇的瓦楞纸》word教案 (2)

11、神奇得瓦楞纸设计思路本课为苏教版小学美术教材第二册第11课《神奇得瓦楞纸》。
废旧得纸在现代得生活中比比皆是,孩子们经常接触它,但并不仔细观察它,甚至没有想过用里面得瓦楞纸做有趣得作品。
本节课,我让学生收集不同得瓦楞纸,通过观察,了解瓦楞纸与普通纸得区别,用用剪、撕、贴、刻、卷等方法将其制作成装饰品,这也是本课得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是在制作过程中,巧妙地利用纹理得粗细确定粘贴得方向, 并注意各种方式得对比。
以活泼多样得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对美术学习得兴趣,启发和引导每一个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培养良好得学习习惯和团结合作得精神,使学生懂得变废为宝得道理。
启发感受并表现周围生活得美好事物,从中体验生活和美术学习得乐趣。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让学生初步感受瓦楞纸得纹理特征与普通纸得区别。
能力目标:收集粗细不同得瓦楞纸,用剪、撕、贴、刻、卷等方法将瓦楞纸制作成装饰作品,加强学生得主体意识,培养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
情感目标:使学生懂得变废为宝得道理,培养学生之间团结合作得精神,体验设计制作得乐趣。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利用剪、撕、贴、刻、卷等方法对瓦楞纸进行创作。
教学难点巧妙地利用纹理得粗细确定粘贴得方向, 并注意各种方式得对比。
教具准备课件、具象和抽象得范作、立体得范作、瓦楞纸、双面胶、剪刀、各种各样得零碎用品等工具。
学具准备瓦楞纸、双面胶、剪刀、美工刀、彩色卡纸、油画棒、各种各样得废旧材料等工具。
课前交流和学生谈心,进行交流。
(小朋友,老师昨天让你们收集一些废旧得纸箱,你们带来了吗?你们能像老师这样把它撕开吗?教师边讲解边示范,撕不掉得可以用剪刀帮忙。
剪刀用得时候要注意安全。
)教学过程一、导入阶段:1、让同学们用手去摸一摸刚才撕下得瓦楞纸感觉和我们平时得纸有什么不同吗?它得外形象什么?(表面凹凸像波浪,更像屋顶得瓦楞,我们把这种纸叫“瓦楞纸”。
)2、老师和学生交流如何在生活中收集(如各种包装箱里得瓦楞纸),并要求学生回答平时是怎么处理这些纸箱得。
二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3课神奇的瓦楞纸|苏少版

二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3课神奇的瓦楞纸|苏少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瓦楞纸的特点和用途,培养对美术材料的认知能力。
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学会运用瓦楞纸进行创作。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创新意识,学会从生活中发现美、创造美。
4. 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精神,提高课堂参与度。
二、教学内容1. 瓦楞纸的特点和用途2. 瓦楞纸的制作方法3. 瓦楞纸作品欣赏4. 学生实践操作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瓦楞纸的制作方法、学生实践操作2. 难点:瓦楞纸作品的创作、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瓦楞纸、课件、示范作品2. 学具:剪刀、胶水、彩纸、瓦楞纸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展示,引导学生了解瓦楞纸的特点和用途,激发学生兴趣。
2. 新课内容:讲解瓦楞纸的制作方法,展示示范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并分析作品。
3. 学生实践:学生分组进行瓦楞纸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4. 作品展示: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进行自评、互评、教师评价。
六、板书设计1. 课题:神奇的瓦楞纸2. 教学目标3. 教学内容4. 教学重点与难点5. 教学过程七、作业设计1. 课堂作业:学生用瓦楞纸制作一个自己喜欢的作品。
2. 家庭作业:学生回家后,用瓦楞纸为家人制作一份礼物。
八、课后反思1. 本节课学生的参与度较高,课堂氛围良好。
2. 在学生实践操作环节,部分学生动手能力较弱,需要加强个别指导。
3. 今后教学中,可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更多可利用的美术材料,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4. 加强课堂评价,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作水平。
重点关注的细节: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是整个教案中最为关键的环节,它直接关系到教学目标能否实现,教学内容能否被学生有效吸收,以及教学重点和难点能否得到恰当的强调和解决。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精心设计每一个环节,确保教学流程的连贯性和有效性。
一、导入环节导入环节是激发学生兴趣,引起学生注意的重要步骤。
在本节课中,教师可以通过展示一些瓦楞纸的实物和图片,让学生对瓦楞纸有一个直观的认识。
苏教版小学二年级美术下册第3课神奇的瓦楞纸教案

第课时备课时间授课时间教学内容:第3课神奇的瓦楞纸教学目标:1.让学生初步了解瓦楞纸的纹理特征及其与普通纸的区别。
2.收集粗细不同的瓦楞纸盒,用剪、刻、撕、卷等方法将瓦楞纸制作成装饰作品。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使学生懂得变废为宝的道理。
培养学生之间团结协作的精神,体验设计制作活动的乐趣。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用剪、刻、撕、卷等多种方法将瓦楞纸制作成装饰作品。
教学难点:在制作过程中,注意纹路对比,背景对比。
教、学具准备:瓦楞纸、美工刀、剪刀、双面胶以及多种废旧物品。
教学过程:一、导入阶段1、刚才,我们一起撕出这样一张纸,请你们用手去摸一摸,感觉它和我们平时的纸有什么不同?它的外形像什么?(生答)所以我们就把它叫做瓦楞纸。
2、老师的这张瓦楞纸是从我们家的苹果箱上撕下来的。
你们的呢?平时你们是怎么来处理这些纸箱的?二、尝试阶段师随手撕瓦楞纸,从抽象到具象。
每步都问:你们看像什么?有趣吗?你们要不要试试?随便撕,跟老师撕得不一样,我从10数到1,看谁撕得快,撕得有趣,老师就把自己撕的东西送给他。
1、学生尝试撕瓦楞纸,老师数数。
2、教师和学生一起对作品进行简单的评析。
(鼓励并表扬学生,如:胆子真大,做得多有趣,小手真灵巧。
)3、小朋友,现在你手里拿着的瓦楞纸,经过自己的巧手加工,都变成了一件好看的东西,现在你还想不想把它扔掉?是啊。
只要我们动动手,哪怕是废旧的瓦楞纸,我们也会发现它的美丽。
三、欣赏阶段过渡句:你们想不想让它变得更加漂亮一些?我们先来看看别的小朋友的作品,看看你最喜欢哪一幅?他做的是什么?是用什么方法做的?1、撕(范图)讲解两种撕法。
(学生和教师各示范一种)2、剪、贴(范图)讲解剪的两种方法。
(学生示范,教师告诉学生注意剪的姿势,并且要注意安全。
)3、卷(范图)学生上台演示卷的方法。
(先开条再卷,两种卷法)你卷的这个可以做什么用?4、刻、画、戳(范图)5、纹路粗细对比、颜色对比(课件)我们再来看电脑中这幅图,它做的是什么?是用什么方法做的?原来他们是用好几种方法综合起来做成的。
二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3课神奇的瓦楞纸|苏少版

二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3课神奇的瓦楞纸|苏少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瓦楞纸的基本特性和用途,掌握瓦楞纸造型和色彩的基本技巧。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和实践,学生能够培养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学会运用瓦楞纸进行简单的艺术创作。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美术创作的兴趣和热情,提高审美情趣,激发对生活物品的再利用和环保意识。
教学内容1. 瓦楞纸的特性:介绍瓦楞纸的质地、颜色和可塑性。
2. 瓦楞纸的制作:讲解瓦楞纸的制作过程和所用材料。
3. 瓦楞纸的艺术创作:引导学生利用瓦楞纸进行创意设计和制作。
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掌握瓦楞纸的基本特性和制作方法,能够运用瓦楞纸进行艺术创作。
2. 难点:如何在保持瓦楞纸原有特性的基础上,进行创意设计和色彩搭配。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瓦楞纸样品、制作工具、多媒体教学设备。
2. 学具:瓦楞纸、剪刀、胶水、颜料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瓦楞纸作品,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新授:介绍瓦楞纸的特性和制作方法,讲解艺术创作的技巧。
3. 示范:现场示范瓦楞纸的制作过程,展示创意设计和色彩搭配。
4. 实践:学生分组进行瓦楞纸艺术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板书设计神奇的瓦楞纸提纲:1. 瓦楞纸的特性2. 瓦楞纸的制作3. 瓦楞纸的艺术创作4. 制作过程演示5. 学生实践作业设计1. 必做题:每位学生完成一幅瓦楞纸艺术作品。
2. 选做题:学生可以自由发挥,创作与瓦楞纸相关的其他艺术作品。
课后反思教学目标是否达成:检查学生作品,评估学生对瓦楞纸特性的理解及创作能力。
教学过程是否有效:反思教学方法和步骤的有效性,考虑是否需要调整。
学生参与度与兴趣: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反应和参与程度,评估教学内容的吸引力。
教学资源利用:回顾教具和学具的使用情况,考虑是否有改进空间。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不仅能够掌握瓦楞纸的基本特性和制作方法,还能在实践中培养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同时增强环保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