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环境化学(4)-化学动力学
环境化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环境污染——由于人为因素使环境的构成或状态发生变化,环境素质下降,从而扰乱和破坏了生态系统和人们的正常生活和生产条件,就叫环境污染。
2、环境化学——是在化学科学的传统理论和方法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以化学物质在环境中出现而引起的环境问题为研究对象,以解决环境问题为目标的一门新兴学科。
3、污染物的迁移——指污染物在环境中所发生的空间位移及其所有引起的富集、分散和消失的过程。
4、化学污染物——是指由人类活动产生的天然环境化学组分共存和相互作用又可能产生不良生态效应或健康效应的化学物质。
5、环境污染化学——主要研究化学污染物在生态环境体系中的来源、转化、归宿及生态效应的学科。
又分为大气、水体和土壤三个部分。
6、光化学烟雾——碳氢化合物和氮氧化物等一次污染物在强烈太阳光作用下发生化学反应而生成一些氧化性很强的二次污染物(如臭氧、PAN,硝酸等),这些反应物和产物的混合物所形成的烟雾,称光化学烟雾。
7、温室效应——大气具有易使太阳短波辐射到达地面而拦截地表向外放出长波辐射的作用,而使地球表面温度升高的现象。
8、积聚膜——DP在 0.05~2 um范围内,主要来源于爱根核膜的凝聚,燃烧过程所产生蒸汽冷凝、凝聚,以及由大气化学反应所产生的各种气体分子转化成的二次气溶胶等。
积聚膜的粒子不易被干、湿沉降去除,主要的去除途径是扩散,这两种膜合称为细粒子。
9、爱根核膜——粒径小于0 .05um,主要来源于燃烧过程所产生的一次气溶胶粒子和气体分子通过化学反应均相成核转换的二次气溶胶粒子,所以又称成核型。
10、酸雨——由于酸性物质的湿沉降而形成的。
11、粗粒子膜——DP大于2um,主要来源于机械过程所造成的扬尘,海盐溅沫、火山灰和风砂等一次气溶胶粒子,主要靠干沉降和雨水冲刷去除。
12、敏化光解——水体中存在的天然物质被阳光激发,又将其激发态的能量转移给化合物而导致的分解反应。
13、生物富集——是指生物通过非吞食方式,从周围环境蓄积某种元素或难降解物质,使其在机体内浓度超过周围环境中浓度的现象。
《环境化学》教学大纲

《环境化学》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中文名称:环境化学英文名称:Environmental Chemistry课程编码:08122C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程总学时:30(含实验9学时)理论学时:21总学分:2适用专业:化学先修课程: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开课系部:应用化学系二.课程的性质与任务环境化学是环境科学的一个分支学科,主要是运用化学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探索、认识环境问题的本质,是研究有害化学物质在环境介质中的存在形态、化学行为和生物效应,及其控制的化学原理和方法的科学。
本课程的目的任务是通过系统教学使学生了解《环境化学》在环境科学中和解决环境问题上的作用,掌握环境化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环境化学研究的基本技能。
使学生掌握主要环境污染物的类别和它们在环境各圈层中的迁移转化过程,具备一定的处理实际环境问题的思路、方法和技术,牢固树立环境意识。
三.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理论课程第一章绪论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当今世界面临的全球性环境问题、我国环境污染防治面临的主要问题;了解主要环境污染物,掌握环境化学在环境科学中和解决环境问题上的地位和作用,它的任务、内容、特点和发展方向;了解现代环境问题的认识发展以及环境化学的任务,明确环境化学课程学习的目的。
教学重点:环境化学的任务、内容、学科体系、特点和发展方向。
教学内容:1、我们面临的世界2、人与环境3、什么是环境化学4、环境化学的基本内容5、环境化学研究第二章水环境化学教学目的和要求:使学生了解天然水的基本性质,掌握无机污染物在水体中的沉淀-溶解、氧化-还原、配合作用、吸附-解吸、絮凝-沉降等迁移转化的基本原理及有关计算;掌握有机污染物的迁移转化及生物降解的有关规律及计算。
教学重点:水中污染物在迁移转化过程的基本原理及污染物防治。
教学内容:1、水的组成与性质2、化学平衡3、化学动力学4、酸碱化学5、配位化学6、氧化还原化学7、相间作用8、水污染9、水处理第三章大气环境化学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大气的组成与结构;掌握大气污染物迁移扩散规律及其影响因素;掌握大气中主要污染物(如氮氧化物、含硫化合物、有机物、颗粒物等)的来源、迁移转化规律;掌握大气污染的几个主要问题(如光化学烟雾、酸性降水、煤烟型污染、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等)产生的原因、危害及对策。
第四章 (4.3)活性污泥反应动力学

图中的生化反应可以用下式表示:
S yX zP
及
dX dS y dt dt
即
dS 1 dX dt y dt
式中:反应系数 y 又称产率系数,mg(生物量)/mg(降解的 dS 底物)。 该式反映了底物减少速率和细胞增长速率之间的关系,是废水生物处理 中研究生化反应过程的一个重要规律。
(4-29)
V
1 ds X dt
∵
r V max r Vmax Vmax max r
V
V:比降解速率
∴
1 maxS max S S Vmax r r KS S r KS S KS S
(4-30)
∴
有机底物降解速度
XS e ds Vmax dt K S Se
(4-41)
(4-42)
将( 4 42) 代入( 4 40) 式后:
并在等式两边同时除以X得出:
Vmax
XSe Q( S 0 S e ) K S Se V
Vmax
Se Q(S 0 S e ) (S 0 S e ) K S Se XV Xt
的变化
∴动力学是研究讨论下列函数关系:
S V Vmax KS S ds f s, x XS dt ds V max dt KS S
S max KS S dx g(S, X) XS dt dx max dt KS S
S0 Se K 2Se Xt S0 Se K 2Se Xt Se (1 K 2 Xt )
有机物地残留率
去除率
环境化学-第三章-水环境化学-第二节-水中无机污染物的迁移转化

对于其他金属碳酸盐则可写为: -lg[Me2+] =0.5p Ksp -0.5pα2 由2 [Me2+] + [H+] = [HCO3-] + 2[CO32-] + [OH-]得: (Ksp/α2)1/2 (2 – α1- 2α2) + [H+] – Kw/[H+] = 0
当pH > pK2 时,α2≈1,CO32-为主,lg[Ca2+] = 0.5 lg KSP
四、氧化还原
氧化-还原平衡对水环境中无机污染物的迁移转化 具有重要意义。水体中氧化还原的类型、速率和平衡, 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水中主要溶质的性质。例如,厌 氧型湖泊,其湖下层的元素都将以还原形态存在;碳 还原成-4价形成CH4;氮形成NH4+;硫形成H2S;铁 形成可溶性Fe2+。其表层水由于可以被大气中的氧饱 和,成为相对气体性介质,如果达到热力学平衡时, 则上述元素将以氧化态存在:碳成为CO2;氮成为 NO3-;铁成为Fe(OH)3沉淀;硫成为SO42-。显然这种 变化对水生生物和水质影响很大。
发生吸附的表面净电荷的符号 - 金属离子所起的作用 吸附时所发生的反应 发生吸附时要求体系的pH值 吸附发生的位置 对表面电荷的影响 反离子
阳离子交换 配位体交换 >零电位点 任意值 扩散层 无 内层 负电荷减少 正电荷增加
(2)吸附等温线和等温式:在固定温度下,当吸附达到平 衡时,颗粒物表面的吸附量(G)与溶液中溶质平衡浓度
达到临界状态,就可以发生快速凝聚。
三、溶解和沉淀
溶解与迁移 实际溶解沉淀过程的复杂性 1、氧化物和氢氧化物:氧化物可以视作氢氧化物的脱水产物 Me(OH)n (s) Men+ + n OH根据溶度积: Ksp= [ Men+ ] [ OH- ]n 可转化为: [ Men+ ] = Ksp / [ OH- ]n = Ksp[ H+] / Kwn -lg [ Men+ ] = -lgKsp – n lg [ H+ ] + n lgKw pc = pKsp- n pKw + n pH = pKsp – n pOH 可以做 pc-pH 图,斜率等于 n,即金属离子价; 截距是 pH = 14 - (1/n)pKsp。
水环境化学3.

• 当水中同时存在异向和同向絮凝过程时,絮凝 速度为二者之和。即
当颗粒直径d>1μ m时,异向聚凝可忽略;当d < 1μ m时,异向絮凝占有重要地位,若d=1μ m 而G =10s-1,则两种速度相等。
• (3)差速沉降絮凝:在重力作用下,沉降速度不
三、溶解和沉淀
• 溶解度、溶度积原则
• 平衡关系、反应速率
• 平衡关系可预测污染物溶解或沉淀作用的方向, 并可以计算平衡时溶解或沉淀的量。 • 实际中,用平衡计算所得结果与实际观测值相差 甚远。主要由于自然环境中非均相沉淀溶解过程 影响因素较为复杂。
1.氧化物和氢氧化物
• 氧化物可看作氢氧化物脱水而成。这类化合物 的溶解与pH值有关,涉及到水解和羟基配合物 的平衡过程。 强电解质简单关系式:
动电位的形成
• 双电层内层附着在固体颗 粒表面,外层位于液相中; 内外两层的界面在AB; AB为胶体粒子在溶液中 移动时的剪切面,胶粒表 面和AB面形成ξ
异体凝聚理论
• • 适用于处理物理本性不同,粒径不等,电
荷符号不同,电位高低不等的分散体系。
主要论点:
① 如果两个电荷相异的胶体微粒接近时,吸引力 总占优势;
溶度积:
可转化为:
• 根据上式,可绘制溶液中金属离子饱和浓度对数
值与pH值的关系图,直线斜率等于n,即金属离 子价。 • 直线横轴截距是-lg[Men+]=0或[Men+]=1.0mol/L 时的pH值: pH=14-1/n· pKsp
•
由对数浓度图可看出.
① 同价金属离子的各线均有相同的斜率,
2.胶体颗粒絮凝动力学
• 胶体颗粒通过扩散层压缩、表面电位降低、排斥
水化学基础知识

2、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基本概念(主要离子、溶解气体、营养盐类、 有机物质、有毒物质),物质转化关系和水 质变化规律 天然水中固相溶解与沉淀、气体溶解与逸出、 吸附与解吸、氧化与还原、配合与解离过程 的基本理论,并具初步运用的能力 污染物在水环境中动态(迁移和转化)的一 般规律。初步掌握毒物毒性的研究方法。
一、天然水水质复杂多变性
The atomic structure of a water molecule consists of two hydrogen (H) atoms joined to one oxygen (O) atom.
CONTENTS
• Part 1 养殖水环境化学(Aquatic Environmental Chemistry in Aquaculture)——理论讲授 28学时 • Part 2 水质化学分析(Chemical Analyses of Water Quality) ——实验 20学时 • 总学时:48学时
——研究水体 环境中主要化学 物质存在形态、 迁移转化规律、 化学反应机理及 这些物质对生态 环境影响
水环境化学 大气环境化学 土壤环境化学 ……
2. 水环境化学的研究领域
研究对象—水质系 天然水质系的复杂性 研究内容—研究天然水体化学物质的 来源、存在形态、迁移转化、生态效 应及防治方法等 重点研究的污染物:重金属(包括类 金属) 耗氧有机物 持久性有机物
二、养殖水环境化学
• 1. 定义:水化学、水环境化学的分 支,研究天然和养殖水体内各水化因 子(水化学成分)的来源、转化、迁 移及其与水产养殖/水生生物的相互关 系。
——研究化 学物质在环境中 的存在、转化、 行为及其控制的 原理和方法,是 化学科学的一个 新的分支
河流水化学动力学进展及其环境意义分析

河流水化学动力学进展及其环境意义分析河流是地球上重要的水资源,对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发挥着重要作用。
了解河流水化学动力学的进展以及它对环境的意义,对我们维护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河流水化学动力学的研究进展,并分析其在环境保护和管理中的意义。
近年来,河流水化学动力学的研究取得了重要的进展。
通过对河流中化学物质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变化过程进行观测和分析,研究者们已经建立了一系列的动力学模型,用于描述河流水体中化学物质的转化和迁移。
一方面,这些研究揭示了河流中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河流中存在着大量的生物过程,如植物凋落物的分解、氧化还原反应等,这些过程对水体中的溶解氧、溶解有机碳等重要参数具有重要影响。
通过对这些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河流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并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以促进河流的自净能力和生态系统的恢复能力。
另一方面,河流水化学动力学的研究对于辨识和管理河流污染源具有重要意义。
河流水化学动力学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确定化学物质的输入通量和输出通量,从而帮助我们确定污染物的源头和去向。
通过建立污染物的迁移和转化模型,我们可以预测和评估河流中某种特定化学物质的浓度分布和变化趋势。
这有助于我们制定相应的水资源管理策略,以减少河流污染对人类和生态系统健康的影响。
此外,河流水化学动力学的研究还对于评估和改善水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非常重要。
水体中的物理、化学和生物过程密切相关,并共同维持着一个平衡的生态系统。
通过对河流水化学动力学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河流中不同环境因子的相互作用和影响。
这有助于我们评估水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包括水质的好坏、物种多样性的丰富程度等。
通过针对发现的问题制定适当的管理措施和保护策略,有助于改善和恢复水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
最后,河流水化学动力学的研究在气候变化背景下具有特殊的意义。
全球气候变化导致降水量和温度的变化,从而对河流水化学过程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化学反应动力学在环境工程中的应用

化学反应动力学在环境工程中的应用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速,人们对环境问题的关注逐渐加深。
环境工程师需要掌握一系列化学原理来解决污染和废物处理的问题。
其中,化学反应动力学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化学反应动力学是研究化学反应的速率、机理及其受到影响的因素的一门学科。
在环境工程中,应用化学反应动力学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控制化学反应,从而较好地解决环境污染和废物处理问题。
为了更好地理解化学反应动力学在环境工程中的应用,接下来将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讨论:一、化学反应动力学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废水处理是环境工程中的一个重要领域。
化学反应动力学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和解决废水处理过程中的化学反应问题。
常见的废水处理技术包括生物处理、化学处理和物理化学处理等。
其中,化学处理和物理化学处理主要利用化学反应来去除水中的污染物,这就需要对化学反应动力学有深入的了解。
例如,废水处理中有一种常见的过程叫做氧化还原反应。
在这个过程中,需要通过控制反应物的加入和温度等条件,来控制反应的速率和效果。
此时,我们需要应用化学反应动力学知识来优化反应条件,从而达到最佳的废水处理效果。
二、化学反应动力学在固体废物处理中的应用固体废物处理是环境工程中的另一个重要领域。
化学反应动力学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解决固体废物处理中的化学反应问题。
例如,许多废物需要在高温下进行焚烧处理。
这就需要对化学反应动力学有深入的了解。
我们需要控制温度、氧气的流量和废物的添加量等条件来达到最佳的反应速率和效果。
此外,在固体废物处理中,还有一种常见的过程叫做厌氧消化。
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利用微生物将有机废物转化成稳定的有机肥料。
此过程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需要利用化学反应动力学来优化反应条件,从而达到最佳的废物处理效果。
三、化学反应动力学在空气污染物净化中的应用空气污染是人们面临的另一个严重问题。
化学反应动力学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解决空气污染物净化中的化学反应问题。
例如,在一些工业生产过程中,会产生一些有毒气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6
等温等压的封闭体系内,不作非体积功的前 提下,任何自发过程总是朝着吉布斯自由 能(G=H-TS)减小的方向进行, rGm =0 时,反应达平衡,体系的G降低到最小值, 此式为著名的吉布斯最小自由能原理。
第四章 天然水中的化学平衡
1
估算降解泄露化学物质的时间?
假设有甲胺磷泄露到池塘中,且稀释成初始
2
浓度为1×10-3 mol • L-1,你认为污染物被池
塘水中固有微生物基本降解完需要多长时间?
一个建议的微生物转化热力学上可行吗?
例如,有人提问苯在甲烷化条件下,在地下水中 能被微生物“自然清除”产生碳酸盐和甲烷吗? 假设:溶液pH=7,碳酸盐浓度1×10-3 mol • L-1, 甲烷浓度1×10-4 mol • L-1,苯浓度1×10-6 mol • L-1 (检验在25℃下这一生物转化过程热力学上的可 行性?)
积分后得: C A C A , 0 k t
零级反应的半衰期(half-life time)方程 半衰期是指反应发生后,达到剩余反应物浓度 占起始反应物浓度一半所需的时间。记为t1/2
19
t 零级反应的半衰期: 1
2
CA
C A, 0 2k
t
零级反应A浓度随时间的变化
4、一级反应(first order reaction)
13
速率方程又称动力学方程。它表明了反应速 率与浓度等参数之间的关系或浓度等参数与 时间的关系。速率方程可表示为微分式或积 分式。
1 dc r f (c )积分式
质量作用定律
在恒温条件下,基元反应的反应速度与各反 应物浓度系数方次的乘积成正比,这一关系 叫做质量作用定律。
非基元反应:反应物分子需经几步反应才能转 化为生成物的反应。 例如:H2+I2 2HI 分二步进行 (快反应)
15
(2)2I+H2
(1) I2
2I
2HI
(慢反应)
速率方程 V k[ I ]2 [ H 2 ]
对于非基元反应,其反应的速率方程只有通过
实验来确定。
反应机理
大部分反应并不是经过简单的一步就能完成,
3、零级反应(zero order reaction)
与反应物浓度无关的反应称为零级反应。反应 速率是一常数,反应物浓度随时间呈线性下降。
例如:只涉及一种反应物的反应
18
A 产物
dCA n 其反应速率方程: kCA dt dCA kC0 k A 当n=0,该反应为零级反应: dt
m
n
v逆 k 2 [C ] p [ D]q
当反应达到平衡时
v正 v逆 k1[ A] [ B] k2 [C ] [ D]
m n p q
k1 [C ] [ D] K m n k 2 [ A] [ B]
p
q
42
1)平衡常数表达式与一定的化学方程式相 对应,反应方程式的书写形式不同,平衡 常数值不同;
例如:2H2O2=== 2H2O + O2
不同时间间隔里,反应的 V 不同且三个式子都表 示同一化学反应的速率,但采用不同物质的浓 度变化来表示时,其数值不一定相同,但它们 之间有内在联系:
1 [ H 2O2 ] 1 [ H 2O] 1 [O2 ] 2 t 2 t 1 t
(每消耗2mol H2O2就产生2mol H2O和1mol O2)
-1
-1.2
-1.4
-1.6
-1.8
-2.0 4 6 8 10 12 14 16
t/h
斜率=-0.096h-1
速率常数=0.096h-1
一级反应的半衰期(half-life time)方程 半衰期是指反应发生后,达到剩余反应物浓度 占起始反应物浓度一半所需的时间。记为t1/2 一级反应的半衰期:
C A,0 1 ln 2 t1 ln k1 0.5C A,0 k1 2
反应:
A P
C A, 0
t 0
0
C A C A, 0
t t
微分式
CA
dcA r k1cA dt
一级反应的积分速率方程
不定积分式
dcA cA k1dt
定积分式
t dcA cA ,0 cA 0 k1dt cA
22
ln cA k1t 常数
。
池塘的特征为:体积V=105m3,表面积A=2× 104m2,水流速率 Q=103m3 • d-1,平均水温5 ℃ 。
已知苄基氯的转化反应符合准一阶速率定律
4、经验速率方程
32
33
化学动力学不但可以用来描述关系明确的化 学反应的反应速率、研究它们的反应机理, 还可以对一些复杂反应提供数学模式。
43
2、化学反应的方向
在给定条件下,不需要任何外力做 功就能自动进行的化学反应或物理变 化过程,在热力学中称自发反应或自 发过程,反之称非自发反应或非自发 过程。
自发反应:
44
例如:锌片投入硫酸铜溶液引起置换反应, 它的逆过程不会自动发生……
45
在给定条件下,任何一个自发反应或自发过 程都有一定的进行方向,而它们的逆反应或逆 过程则不能自动进行,自发反应或自发过程的 这种单向性质或不可自动逆转的性质称为不可 逆性。
完全的、作为饮用水源地的池塘里。要求估算进入池塘的苄基
氯泄漏量;更重要的,需要多长时间,它的浓度才能降低到 1μg • L-1以下 。假设你为了第一次测量,准备了5天时间,第1
次测量(泄漏后的第5天)池塘中苄基氯的浓度为50 μg • L-1 。
第二次测量(泄漏后的第10天)表明浓度已经降到23.6 μg • L1
BOD L0 (1 e
kt
)
二 化学热力学
37
化学反应的方向和限度
38
本部分学习判别反应方向和计算反 应达到平衡时水中组分浓度的方法.
1、化学平衡
• 平衡常数是表明化学反应限度的特征值。 当反应体系达到平衡状态时,反应物和 生成物的平衡浓度或平衡分压之间存在定 量关系,用平衡常数表示。
ln
cA,0 cA
k1t
C A C A,0 exp(k1t )
23
某抗菌素在人体血液中消耗呈现简单级数的反应, 若给病人在某时刻注射后,在不同时刻t测定抗菌素 在血液中的浓度c,得到数据如下:
t/h c/(mg/100ml) 4 0.480 8 0.326 12 0.222 16 0.151
10
11
1 dc r v dt
r:化学反应速率; v :化学反应式中物质的系数,对反应物取负 值,生成物取正值。
对于同一反应系统,化学反应速率r与选 用何种物质为基准无关,只与化学反应 计量方程式有关。
2 化学反应的速率方程
12
速率方程(rate equation of chemical reaction) -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26
一级反应的特点
1. 速率常数 k 的单位为时间的负一次方,
27
2. 半衰期(half-life time) t1 / 2 是一个与反应物起 始浓度无关的常数 , 1/ 2 ln 2 / k1 。 t
3.
ln cA 与 t 呈线性关系。
5、二级反应
涉及两种反应物
28
A B 产物
其反应速率方程为
39
40
• 实验平衡常数(压力平衡常数Kp、浓度平
衡常数Kc) • 标准平衡常数
K
T
• 若将已测得的平衡时各组分的浓度或分压,
分别除以标准浓度或标准压力,则得到相
对浓度或相对压力,再代入平衡常数表达
式,即得标准平衡常数。
mA nB pC qD
根据反应速率方程
41
v正 k1[ A] [ B]
29
(1)
r k[A][B] r k [B]
' '
[A] [B] ( k k [A]) 准一级反应
估算降解泄露化学物质的时间?
假设有甲胺磷泄露到池塘中,且稀释成初始
30
浓度为1×10-3 mol • L-1,你认为污染物被池
塘水中固有微生物基本降解完需要多长时间?
31
例:由于一次事故,未知量的苄基氯泄漏到了一个小的、混合
3
热力学动力学在水环境化学中的 应用
4
一
化学动力学
5
化学动力学
6
化学动力学主要研究反应速率 和反应机理两个问题。
研究对象是物质性质随时间变
化的非平衡的动态体系。
1
化学反应速率的定义及其表示方法
7
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 是指一定条件下单位时间内某化学反 应的反应物转变为生成物的速率。
浓度的变化(c) 化学反应速率( v) 变化所需的时间(t)
8
例如:2H2O2=== 2H2O + O2
V ( H 2O2 ) [ H 2O2 ]1 [ H 2O2 ]2 [ H 2O2 ] t 2 t1 t
9
V ( H 2O)
[ H 2O] t
[O2 ] V (O2 ) t
如果H2O2的起始浓度为0.032,通过实验,在20min 时测定各物质的浓度,H2O2为0.018mol/L,H2O为 0.014mol/L和O2为0.007mol/L,计算各物质的反应速 率?
例如:基元反应 aA bB gG hH 速率方程 V k [ A]a [ B ]b
14
速率常数k 的意义: ① 可理解为单位浓度的反应速率; ② k由化学反应本身决定,是化学反应在一定温度时 的特征常数;k的数值与反应物的浓度无关; ③ 相同条件下,k值越大,反应速率越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