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化学基础知识

合集下载

水的基础化学知识点总结

水的基础化学知识点总结

水的基础化学知识点总结一、水的组成水的化学式为H2O,由氧原子和两个氢原子组成。

氧原子的原子序数为8,原子序数是指原子核中质子的数量,氢原子的原子序数为1。

因此,氧原子的电子排布是2,6,而氢原子的电子排布是1。

这就意味着氧原子可以和氢原子发生化学反应,形成共价键。

在水分子中,氧原子与氢原子通过共价键相互连接,形成一个角状分子。

二、水的结构水的分子结构是一个特殊的结构。

由于氧原子的电子云较大,而氢原子的电子云较小,因此水分子呈现出一个特殊的结构。

氧原子带有部分负电荷,而氢原子带有部分正电荷,这种结构被称为极性结构。

由于水分子呈现出极性结构,因此它具有许多特殊的化学性质。

三、水的性质1. 极性由于水分子呈现出极性结构,具有部分正和负电荷,因此它具有极性。

这意味着水分子能够与其他极性分子或离子发生相互作用,形成氢键或离子键。

这也是水分子能够溶解许多物质的原因。

2. 氢键水分子中的氧原子与氢原子之间存在着氢键。

氢键是一种很弱的相互作用力,但由于水分子中的氢键非常多,因此它使得水具有许多特殊的性质,比如高沸点、高比热容等。

3. 高沸点由于水分子之间存在着氢键,因此水的沸点比较高。

在水中,氢键需要克服一定的能量才能破坏,因此水的沸点要比同类大小的分子化合物要高。

4. 高比热容水的热容量非常高,这意味着它需要相对较多的能量才能升温。

这是由于水分子中的氢键需要克服一定的能量才能破坏,因此水的比热容较高。

5. 溶剂性由于水分子呈现出极性结构,因此它可以溶解许多物质,称为“万能溶剂”。

这意味着水可以溶解许多离子和极性分子,使它成为生命存在的基础。

6. 导电性纯净水是不导电的,但如果将少量电解质加入其中,水就能够导电。

这是因为水分子可以与电解质分子发生离子键,使得水能够导电。

7. 与硫酸铜反应将硫酸铜(CuSO4)慢慢滴到水中, 就会发现湛蓝色固体溶解于水,在此过程中也会放出热。

这是因为溶解过程是放热的。

8. 与金属反应水能与许多金属反应,形成金属氧化物和氢气。

九年级化学知识点水的组成

九年级化学知识点水的组成

九年级化学知识点水的组成水的组成水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物质之一,也是生命的基础。

了解水的组成对于九年级的化学学习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水的组成,包括水分子的结构和水的化学式。

1. 水分子的结构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组成。

氢原子与氧原子通过共价键连接在一起。

在水分子中,氧原子是负电性更强的原子,而氢原子则是正电性更强的原子。

这种电性差异导致氧原子部分带负电荷,而氢原子部分带正电荷。

因此,水分子是一个带正负极性的分子。

2. 水的化学式根据水分子的结构,可以得出水的化学式为H2O。

化学式表示了化合物中原子的种类和数量。

这意味着每个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组成。

3. 液态水的形成水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可以同时存在于三种不同的物态:固态、液态和气态。

液态水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形式。

当水分子在固态时,它们排列得十分紧密,并形成了规则的结晶结构。

这使得水变得密集且固定,形成了冰的形态。

当水分子在液态时,它们的排列不再有序。

水分子保持着足够的距离,但仍然保持着相对密集的状态。

这种松散的排列使得液态水具有流动性,可以被容器所包围。

4. 水的物理性质水的物理性质是由其分子结构和氢键的形成所决定的。

以下是水的一些重要物理性质:- 沸点和凝固点:水的沸点为100摄氏度,凝固点为0摄氏度。

这些温度是在常压下发生的,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水的相变过程。

- 密度:水的密度为1克/立方厘米。

这意味着在相同体积下,水的质量稍微大于其体积。

- 比热容:水的比热容非常高,这意味着水可以吸收或释放大量的热量而不显著影响其温度。

这也是为什么水可以作为热交换媒介在许多工业和生物过程中应用广泛的原因之一。

5. 水的化学性质水不仅具有重要的物理性质,还具有独特的化学性质。

以下是水的一些化学性质:- 中和性:纯净水的pH值为7,被认为是中性溶液。

这表示水中的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的浓度相等。

在酸碱中,水可以作为中和剂,减弱溶液的酸碱性。

- 良好的溶剂:由于水分子极性,它可以溶解许多其他化合物。

大学化学必备10大化合物知识点

大学化学必备10大化合物知识点

大学化学必备10大化合物知识点本文将介绍大学化学中的十个必备化合物知识点,涵盖了化学的基础概念和常见应用。

以下是这些化合物的简要介绍:1. 水(H2O):水是生命的基础,也是化学实验中最常用的溶剂之一。

了解水的性质和它在溶解、中和等化学反应中的作用十分重要。

水(H2O):水是生命的基础,也是化学实验中最常用的溶剂之一。

了解水的性质和它在溶解、中和等化学反应中的作用十分重要。

2. 氧(O2):氧是支持燃烧和维持生命所必需的气体。

了解氧气的制备方法、性质以及与其他化合物的反应是理解许多化学和生物过程的关键。

氧(O2):氧是支持燃烧和维持生命所必需的气体。

了解氧气的制备方法、性质以及与其他化合物的反应是理解许多化学和生物过程的关键。

3. 二氧化碳(CO2):作为温室气体,二氧化碳在地球的碳循环和气候变化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研究二氧化碳的制备、性质和与生物体的关系对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二氧化碳(CO2):作为温室气体,二氧化碳在地球的碳循环和气候变化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学习二氧化碳的制备、性质和与生物体的关系对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4. 盐酸(HCl):盐酸是一种常见的无机酸,广泛应用于化学实验和工业生产中。

了解盐酸的制备、性质和与金属、碱等物质的反应对于酸碱中和等化学反应的理解很有帮助。

盐酸(HCl):盐酸是一种常见的无机酸,广泛应用于化学实验和工业生产中。

了解盐酸的制备、性质和与金属、碱等物质的反应对于酸碱中和等化学反应的理解很有帮助。

5. 氢氧化钠(NaOH):氢氧化钠是一种强碱,在许多化学实验和工业生产中被广泛使用。

了解氢氧化钠的制备、性质以及与酸反应产生盐和水的中和反应对于理解酸碱中和和溶液的性质有重要意义。

氢氧化钠(NaOH):氢氧化钠是一种强碱,在许多化学实验和工业生产中被广泛使用。

了解氢氧化钠的制备、性质以及与酸反应产生盐和水的中和反应对于理解酸碱中和和溶液的性质有重要意义。

化学初中水知识点总结

化学初中水知识点总结

化学初中水知识点总结一、水的物理性质1. 水的分子结构水分子的化学式为H2O,由一个氧原子和两个氢原子组成。

氧原子与两个氢原子之间的键为共价键,其中氧原子的电负性较大,氢原子的电负性较小,因此对共价键的两端呈一定的极性。

这种极性使得水分子具有很强的亲水性,能够溶解许多极性物质。

2. 水的密度水的密度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在4℃时,水的密度最大,为1g/cm3。

当水的温度高于4℃时,密度递减,而温度低于4℃时,密度也递减。

这就是为什么像冰这样相固态的物质,比其液态相水的密度小的原因。

3. 水的比热容水的比热容很大,是地球上已知的物质中最大的之一。

这意味着水被加热或冷却的时候,需要吸收或释放大量的热量才会产生温度的变化。

这种特性使得水能够在地球上调节气候和维持生物生存的温度环境。

4. 水的沸点和凝固点在常压下,水的沸点为100℃,凝固点为0℃。

这些标准温度使得水在地球上能够以液体的形式存在,适合生物生存。

5. 水的表面张力水的表面张力使得水分子在表面处呈现较高的凝聚力,这使得水能够形成水滴或水面膜的形状。

这一性质也影响了水对其他物质的湿润性和表面活性。

二、水的化学性质1. 水的酸碱性水是一种中性物质,在25℃时,水的离子积恒定值Kw为1.0×10^-14。

这意味着水中的氢离子浓度和氢氧离子浓度相乘等于10^-14。

在酸性溶液中,氢离子浓度高于氢氧离子浓度,而在碱性溶液中则相反。

这决定了水可以作为酸碱中和反应中的溶剂和反应物。

2. 水的电离水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发生自离化反应,生成氢离子和氢氧离子。

这种自离化反应是水酸碱性的基础,同时也是许多其他水溶液中的化学反应过程的基础。

3. 水的溶解性由于水分子的极性结构,水可以溶解许多物质,尤其是极性物质。

这种溶解性决定了水在生物体内起着重要的溶剂和介质的作用。

4. 水的还原性水是一种氧化剂,能够参与许多还原反应。

通过与金属、非金属和其他化合物发生反应,水往往能够将其他物质氧化为较高的氧化态。

九年级化学水的组成知识点

九年级化学水的组成知识点

水的组成水是地球上最常见的液体,也是生命存在的基础。

它由氢原子和氧原子组成,化学式为H2O。

1.水的分子结构: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组成,氢原子与氧原子通过共价键相连。

氧原子的核外电子层有八个电子,而氢原子的核外电子层只有一个电子。

当它们结合时,氧原子与每个氢原子共用一个电子。

这样,氧原子的电子云会更密集,因此比氢原子更负电荷。

2.水的物理性质:水是无色、无味、无臭的液体,它是一种非常好的溶剂。

水的密度较大,在四度时(摄氏度),水的密度最大,高达1克/立方厘米。

水的沸点为100摄氏度,冰点为0摄氏度。

3.水的化学性质:水具有许多特殊的化学性质。

它是一种中性物质,pH值为7、水可以与酸和碱发生中和反应。

例如,当酸溶液与碱溶液混合时,水和盐会形成。

此外,水也参与了许多重要的化学反应,如酸碱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等。

4.水的存在形式:水可以存在于三种不同的形式:液态、固态和气态。

在常温下,水是液态的;当温度低于0摄氏度时,水会凝固成冰,成为固态的;当温度高于100摄氏度时,水会变为水蒸气,成为气态的。

5.水的溶解性:水是一种非常好的溶剂,几乎可以溶解所有的离子化合物和许多非离子化合物。

这是因为水分子的极性特征。

带正电荷的氢原子与带负电荷的氧原子结合,形成了极性分子。

这使得水分子能够与其他带电离子或极性分子相互作用,使它们溶解在水中。

6.水的重要性:水是生命的基础,人体约60%-70%是水。

水在我们的身体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如参与新陈代谢、维持体温平衡、运输营养物质等。

此外,水还是许多生物体的生活环境,如湖泊、河流、海洋等。

化学九年级上册水知识点

化学九年级上册水知识点

化学九年级上册水知识点一、水的组成与性质水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组成的化合物,其化学式为H2O。

它是一种无色、无味、透明的液体,常温下为液态,是地球上最常见的物质之一。

1.1 水的分子结构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通过共价键连接而成。

氢原子与氧原子之间的键角为104.5度,这种形状使水分子呈现出带电性,因为氧原子的电负性更强,所以水分子是极性分子。

1.2 水的物理性质水的熔点为0摄氏度,沸点为100摄氏度,是常见的溶剂。

水的密度在4摄氏度时最大,冰的密度较水的密度小,因此冰可以浮在水面上。

这种性质保护了水下的生物免受极端低温的伤害。

1.3 水的化学性质水具有较强的溶解性,可以溶解许多物质,并参与许多化学反应。

水还具有酸碱中和的性质,可以起到稀释和中和酸碱溶液的作用。

二、水的循环过程水在地球上进行着循环,包括蒸发、凝结、降水等过程。

2.1 蒸发蒸发是水从液态转变为气态的过程。

太阳能使地表水加热,水分子获得足够能量跳出液态变为气态,形成水蒸气。

2.2 凝结凝结是指水蒸气由气态转变为液态的过程。

当空气温度较低时,水蒸气会与细小的颗粒物或液态水接触,通过释放热量转变为液态水,形成云或雾。

2.3 降水降水是指水从大气中降落到地面的过程,包括雨、雪、冰雹等形式。

在云中,水滴或冰晶互相碰撞,逐渐增大形成雨滴或雪花,最终由重力作用下降落到地面。

三、水的重要性与应用3.1 生命之源水是生命的基础,所有生物都需要水才能生存。

水在细胞内起到媒介物的作用,参与新陈代谢、运输营养物质等生命活动。

3.2 农业灌溉农业是水资源利用的重要领域之一,水被用于农作物的灌溉,确保农作物的生长发育,提高农作物产量。

3.3 工业生产在工业生产中,水被广泛应用于冷却、清洗、蒸汽产生等诸多环节。

许多工业过程需要大量的水资源来保证生产的顺利进行。

3.4 生活用水水被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中,如饮水、洗涤、浴室、厕所冲洗等。

保障人们的生活需求。

四、水资源管理与保护4.1 水资源的稀缺性尽管地球上大部分是水,但可以利用的淡水资源相对有限。

化学总结水知识点

化学总结水知识点

化学总结水知识点1. 水的结构水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通过共价键相连接而成的分子,化学式为H2O。

氧原子与两个氢原子之间的角度为104.5度,形成一个类似于V字形的结构。

这种结构使得水分子具有一定的极性,氧原子带有一定的负电荷,而氢原子带有正电荷。

因此,水分子呈现出一定的电性质,使得它具有许多特殊的物化性质。

2. 水的物化性质水是一种无色、无味、无臭的液体,在常温下呈现出液态。

它的密度为1g/cm³,在4摄氏度时密度达到最大值。

水的沸点为100摄氏度,冰点为0摄氏度。

在常温下,水呈现出三态存在,液态、固态和气态。

在特定的条件下,水也能呈现出超临界状态。

另外,水的热容量很大,这意味着它能够吸收或释放大量的热量而不产生显著的温度变化。

这一性质使得水在调节地球气候和维持生物体内部稳定温度方面扮演着重要的作用。

此外,水还具有很强的溶解性,它能够溶解许多常见的物质,形成溶液。

3. 水的化学反应水可以发生许多化学反应,其中最重要的是酸碱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

在酸碱反应中,水可以作为中和剂,与酸或碱中的氢离子或氢氧离子结合,形成中和产物。

而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水可以被氧化或还原,其中最典型的反应是水的电解反应,即将水分解为氢气和氧气的反应。

4. 水的溶解性水是一种很强的溶剂,它可以溶解许多物质,包括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和一些大分子物质。

在一定条件下,水还可以发生水合反应,即溶质与水分子相互结合形成水合物。

5. 水的应用水在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包括饮用水、工业用水、农业灌溉、环境保护等方面。

此外,水还是许多化学反应和工艺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反应物或溶剂。

在生物体内,水是维持生命的基础,它参与了许多生物体的代谢过程,包括水溶性物质的运输、催化反应等。

综上所述,水是不可或缺的化学物质,它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了解水的结构和性质、理解水的化学反应和应用,对我们深入了解水的特性和利用水的方方面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一章基础知识第一节天然水的化学成分

第一章基础知识第一节天然水的化学成分

淡水养殖水化学第一章基础知识第一节天然水的化学成分水产养殖生产虽有多种方式。

如大水面天然增殖、池塘精养、高密度流水养鱼、循环过滤工厂化养鱼等,它们所用的水源,归根到底都来自天然水,水中的化学成分决定了所用天然水的水质。

因此,对天然水的化学成分必须有基本的了解,这对我们认识养殖水体的水质特点是十分重要的。

一、天然水水质的复杂多变性我们知道,水是良好的溶剂,绝对不溶于水的物质是没有的。

自然界中的水是在不断地循环变化,水在阳光照射下不断地从江河、湖泊、海洋中蒸发,在高空冷凝成为雨或雪降落到地面,以地面径流或渗流形式,重新回到江河、湖泊、海洋,然后再蒸发、冷凝下降至地面,如此川流不息、循环交换不已。

在循环过程中水与各种物质接触、作用,使之溶解或悬浮于水中。

因此各种天然水不是纯水,而具有复杂的组成、多变的特点。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水中溶存的物质,种类繁多,数量悬殊,在人们迄今已知的107种元素中,在天然水中检出的已有80多种。

这些成分的含量差别很大,例如海水中的Cl一离子含量高达10~209/I。

,铜的含量只有约o.003mg/L,钌的含量更少,不到10-179/L。

2.水中溶存物质的存在形式多种多样,就物质在水中分散粒径来说,大小相差可达六个数量级以上,小的仅几个埃,以真溶液存在。

大的在数百微米以上,构成多相体系。

在溶液中有低分子物质,也有高分子物质,它们可以成单个的离子、分子、离子对、无机络合物,有机螯合物等多种形式存在,它们通过化学反应以及吸附、交换、共沉淀等界面作用可转为胶体或粗分散粒子。

即使是同一元素在同一水体内,其存在形式也可以是多种多样的。

值得注意的是,同一元素以不同形式存在时,对生物的影响可以完全不同。

有的是有益的,称为“有效形式”;有的是有害的,称为“有害形式”。

例如氮以N。

存在时,多数浮游植物不能利用,数量多时可能使鱼苗得气泡病;以NH。

存在时。

浮游植物可以吸收利用,是有益的,对鱼类及其他动物则有毒害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基本概念(主要离子、溶解气体、营养盐类、 有机物质、有毒物质),物质转化关系和水 质变化规律 天然水中固相溶解与沉淀、气体溶解与逸出、 吸附与解吸、氧化与还原、配合与解离过程 的基本理论,并具初步运用的能力 污染物在水环境中动态(迁移和转化)的一 般规律。初步掌握毒物毒性的研究方法。
一、天然水水质复杂多变性
The atomic structure of a water molecule consists of two hydrogen (H) atoms joined to one oxygen (O) atom.
CONTENTS
• Part 1 养殖水环境化学(Aquatic Environmental Chemistry in Aquaculture)——理论讲授 28学时 • Part 2 水质化学分析(Chemical Analyses of Water Quality) ——实验 20学时 • 总学时:48学时
——研究水体 环境中主要化学 物质存在形态、 迁移转化规律、 化学反应机理及 这些物质对生态 环境影响
水环境化学 大气环境化学 土壤环境化学 ……
2. 水环境化学的研究领域
研究对象—水质系 天然水质系的复杂性 研究内容—研究天然水体化学物质的 来源、存在形态、迁移转化、生态效 应及防治方法等 重点研究的污染物:重金属(包括类 金属) 耗氧有机物 持久性有机物
二、养殖水环境化学
• 1. 定义:水化学、水环境化学的分 支,研究天然和养殖水体内各水化因 子(水化学成分)的来源、转化、迁 移及其与水产养殖/水生生物的相互关 系。
——研究化 学物质在环境中 的存在、转化、 行为及其控制的 原理和方法,是 化学科学的一个 新的分支
环境科学
环境化学 环境生物学 环境物理学 环境地学 环境工程学 环境医学 环境管理学 环境经济学 环境评价学 ……
——研究人类 环境质量及其控 制、改善的原理、 技术和方法的综 合性科学。是从 上世纪80~90年 代得到迅速发展
养殖水环境化学
2. 水环境化学的研究领域
研究对象—水质系 天然水质系的复杂性 研究内容—研究天然水体化学物质的 来源、存在形态、迁移转化、生态效 应及防治方法等 重点研究的污染物:重金属(包括类 金属) 耗氧有机物 持久性有机物 • 江河 水域 湖泊 水库 近海的重点 研究的水域:
主讲:张敏
Email:zhm7875@ 电话:62686265
2. 课程地位
• W. Stumm & J. Morgan,“Aquatic Chemistry” (1981):从基本化学原理 来阐述天然水体中的各种化学平衡, 主要是平衡条件以及平衡后各种化学 成分的组成计算。 • 水化学 (Water chemistry) ——环 境科学的分支,研究各类天然水体 (江、河、湖、海、池)化学组成、 分析方法及水体中各种物质的来源、 存在形式、迁移转化过程和分布规律 • 水环境化学 (Aquatic environment chemistry)——研究水体环境主要化 学物质的存在形态、迁移转化规律、 化学反应机理及这些化学物质对生态 环境影响 • 国外:美、英、法、德、日,工科、 农科、医科、理科大学 • 国内: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天津大 学、哈尔滨理工大学 • 华中农业大学、西南大学、中国海洋 大学、上海水产大学、东北农业大学、 大连水产学院等30余所
2、从渔业发展方向看,水质问题日趋突出
精养(Intensive culture)可能造成以下问 题
▲强化施肥、投饵:DO含量降低;有害物
设施渔业——工厂化养鱼
淡水渔业发展三个阶段
狩猎似的渔业:不投饵、不施肥,不投放 鱼种,直接从天然水体获得鱼产品——捕 捞渔业; 种植业似的渔业:选择地投放鱼种(滤食 性、杂食性)、施肥(培养饵料生物); 种植业、畜牧业兼似的渔业:选择性投放 各种食性的优良鱼种、水体施肥投饵。
• 自动监测 • 物理控制 • 生物控制
质(如H2S、NH3、CH4等)水中积累使水 质恶化;
▲鱼种放养密度大,代谢产物增加,鱼类
种群代谢产物抑制作用增强; ——探讨和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了解水化 学的基础知识
四、学习本课程的必要性—资源和环境 环境过程和水
水的地球化学循环 中国的水资源状况
我国的水资源状况—总量较丰富
研究的应用基础理论
• 界面物理化学过程 • 金属形态转化动力学过程
了解
3. 研究方式



• 有机物化学降解过程与光化学降解过程 • 金属与类金属元素的甲基化过程 • 持久性有机污染毒物的定量结构与活性关 系

• 地下水—近年国外对地下水污染问题 的研究非常重视,因为由于垃圾填埋 引起了地下水污染。
是指水质受人为因素影响不大的水体,主要是某 些江河、湖泊、水库。
养殖水体(Cultural Water)
从事养殖活动,水质受人为因素干预较大 的水体,主要是池塘、某些湖泊、水库和 江河。
——比较 • 天然水体:水化学性状较稳定,水化 因子昼夜变幅不大,但存在季节变化 (生物因素) • 养殖水体:水化性状较不稳定,水化 因子昼夜变幅大,也有季节变化(生 物)
实验(Experiment)
主要参考书目
教材:雷衍之主编。养殖水环境化学/养殖水环境化 学实验。中国农业出版社,2004 其他参考书: 1、湛江水产专科学校主编。淡水养殖水化学。中 国农业出版社,1979 2、陈静生主编。水环境化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3 3、雷衍之主编。淡水养殖水化学。广西科学技术 出版社,1993 4、陈佳荣主编。水化学。中国农业出版社,1996 5、夏青和张旭辉主编。水质标准手册。中国环境 科学出版社,1990 周永欣和章宗涉编著 水生生物毒性试验方法
第一节 天然水体和养殖水体
(Natural Water and Cultural Water)
水质 (Water Quality)
水的感官性状(色、嗅、味、浊度等) 物理化学性质(温度、电导率、氧化还原电 位、放射性等) 化学成分(各种无机及有机物) 微型生物(种类、数量和形态等)
天然水体(Natural water)
养殖水环境化学
Aquatic environment chemistry in Aquaculture
绪论:
• 水化学及其所处的地位 • 养殖水环境化学 • 养殖水环境化学的任务 • 学习水化学课程的必要性 • “水环境化学”课程的内容和教学要求
一、水化学及其所处的地位
1. 水化学的定义 • O. A. 阿列金,《水化学》(1970): 主要阐述天然水化学成分的形成过程 及其与环境条件(地质、岩石、土壤、 生物气候、水文等)的相互联系。 • V. L. Snoeyink & D. Jenkins , “Water Chemistry”(1980):从化学 的角度来讨论天然水体、受污染水体 以及给水和废水处理过程中的主要化 学现象、有关化学平衡、化学动力学 等问题。 “Water”:由各种无机和有机化合物组 成的稀水溶液和稀水悬浮液。
始:水体中各水化因子来源
– 地质条件 (Geological Condition) 引 起:K+、Na+、Ca2+、Mg2+,HCO3-、CO32-、 Cl-、SO42-等,还有许多微量金属元素 – 大气中物质的溶解:如N2、O2、CO2、尘 埃 – 水生生物生命活动产物:如CO2、C、H2S、 O2、N、P、有机物 – 人类生产生活活动影响:N、P、K、有机 物以及若干有毒有害物质
中:各种水化因子在水体内的变化规律 • 含量+形态 • 随时间、空间(环境条件)变化 • 不仅要定性(Qualitative),还要定 量(Quantitative)
3. 研究方式

中 终
三、养殖水环境化学的任务
• 研究水化成分与水生生物的相互关系,进 而确定养殖生产对各水化因子的具体要 求; • 研究水体内各水化因子的动态规律; • 对养殖生产中的水环境进行质量评价,拟 订水环境管理对策及有关措施; • 研究各水化因子的检测方法或系统,以便 监测有关水化因子的实际动态,为水环境 管理提供依据。
Aquatic Environmental Chemistry
Chapter 1 天然水的主要理化性质(Main Physical and Chemical Quality in Natural Water) Chapter 2 天然水的主要离子 (Main Ions in Natural Water) Chapter 3 溶解氧 (Dissolved Oxygen) Chapter 4 天然水的pH和酸碱平衡(pH and Acid and Alkali Balance) Chapter 5 生物营养元素(Nutrient Elements for Plant) Chapter 6 水环境中的氧化还原反应(Redox
时空分布不均匀 年降水量基本呈现由东南沿海向西北 内陆递减的趋势
东南沿海径流深1200mm,西北干旱地区 小于50mm,甚至为0; 南方人均河川径流可达3600m3,北方地区 人均仅720m3,仅及南方人均的1/5; 我国北方农村、城市都严重缺水。
南水北调工程
• 东线工程已于2002年底开工,目的是解决 京、津和华北地区的缺水问题; • 中线工程已于2003年底开工; • 东、中、西三线调水工程都完成后,将形 成我国水资源调配的网状结构,做到水资 源的合理利用,减少资源浪费;
南水北调工程
• 我国的缺水状况不会根本改变,节约用 水,发展节水农业、节水的水产业是我国 长期努力的目标; • 重视水资源的保护,减少水质型缺水现象 的出现。
环境和人类健 康 环境影响评 价 食品安全
五、“水环境化学”课程的内容和教学要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