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水化学基础6
食品营养与卫生安全(六)水

(二)食物在烹饪中水分的变化
一.蛋白质脱水 二.渗透出水 三.水分挥发 四.脱水收缩
三、烹饪原料中水分的控制
一.合理进行低温烹饪 二.焯水 三.上浆挂糊 四.勾芡 五.原料吃水 六.旺火速成
(二)水的需要量估计
人体排出的水量和摄入的水量是平衡的。 机体失水过多,会影响正常的生理功能;过量 饮水会增加心脏和肾脏的负担。 影响人体需水量的因素很多:体重、年龄、气 候、膳食、体力活动强度及时间。 成人每日消耗4.18 kJ(=1 kcal)能量,需水量 为1 mL,考虑到活动、出汗及溶质负荷等的变化, 水的需要量也要调整。
大,冰晶会对烹饪原料产生一定的膨压,使组织受到一定的破坏,解冻后组织不能复原, 就容易造成汁液的流失、烹饪原料的持水能力降低,直接影响烹饪产品的质量。
水对生物体的生理功能
维持体温的恒定 体内化学作用的介质 体内物质的运输载体 体内摩擦的润滑剂
水分活度
食品和生物组织中水分可被利用的程度叫做水分活度
游离水:是指在烹饪原料中可以自由流动的 那部分水。
(3)体相水的性质
(2)体相水的含量
烹饪原料中的水绝大部分都属截留水。 牛乳及汤类中的大部分水属于游离水。
一.干燥时易流失。 二.0℃或略低于0℃结冰。 三.具有良好的化学和生物
化学反应“活性”。 四.具有溶剂的性质。 五.可被微生物利用。
体相水的作用
水在菜看烹调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漂洗作用 二.溶解作用 三.分散作用 四.浸润作用 五.传热作用
食物原料在烹调中水分的变化与控制
(一)水分变化对原料品质的影响 对于食物的新鲜度、硬度、脆度、粘度、韧度、和表面的光滑度等都具有很
大的影响。 如:瓜果、蔬菜、肉及肉制品、奶油及人造奶油
无机及分析化学教案-第一章无机化学基本知识-6学时

第1次课学时2第一节原子结构元素周期系(15分钟)、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一)、微观粒子的统计规律性1.微观粒子的波粒二象性结论:正是由于微观粒子与宏观粒子不同,不遵循经典力学规律,而要用量子力学来描述它的运动状态。
2.测不准原理图△ X- AP> h/4 Tt(二)、波函数和原子轨道薛定渭方程:描述核外电子运动的波动方程。
薛定渭方程是描述微观粒子运动状态、变化规律的基本方程。
它的解并不是具体的数资,而是一个含有三个变量x、y、z和三个参数n、l、m的函数式,叫做波函数表示为6(x,y,z)。
波函数是描述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数学函微观粒子的统计规律性(20分钟)波函数和原子轨道及发射卫星使用的高能燃料。
4.计算机中信息存储设备。
化学在畜牧生产中的作用:当今科技已发展到从分子水平上研究生物科学,产生了分子生物学等新型学科。
生物学的研究越来越离不开化学原理、化学知识和化学分析技术。
二、讲授新课:生物体本身就是多种化合物组成的集合体, 如:细胞,线粒体,溶酶体等等。
电子衍射示意图数式。
图原子轨道的角度分布图量子力学中的原子轨道不是某种确定的轨道,而是原子中一个电子可能的空间运动状态,包含电子所具有的能量,离核的平均距离、几率密度分布等。
(三)、几率密度和电子云电子在核外空间某处单位微小体积内出现的几率,称为几率密度,用波函数绝对值的平方|。
|2表示。
常常形象地将电子的几率密度(|少|2)称作“电子云”。
1s电子云界面图电子云的角度分布图(四)、四个量子数及其对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描述1 .主量子数(n)(1)取值范围它只能取1, 2, 3……等正整数。
(2)物理意义:①主量子数n是决定电子能量的主要因素。
②主量子数表示电子离核的远近或电子层数。
在光谱学上常用一套拉丁字母表示电子层,常用K、L、M N O P、Q等符号分别表示n = 1,2, 3, 4, 5, 6, 7。
2 .角量子数(l)(10分钟)几率密度和电子云(30分钟)四个量子数(1)取值范围:为l = 0, 1 , 2,3,…,(n-1),在光谱学上分别用符号s, p, d, f等来表不(2) l的物理意义为:①表示电子的亚层或能级。
初中化学水的基础知识教案

初中化学水的基础知识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水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2. 掌握水的组成和水的净化方法;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教学重点:1. 水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2. 水的组成和水的净化方法。
教学难点:1. 水的电解实验及其解释;2. 水的净化方法的原理和操作。
教学准备:1. 实验室用具:烧杯、试管、滴定管等;2. 实验试剂:氢氧化钠、硫酸、食盐等;3. 课件和教学素材。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水是什么?水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什么作用?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水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物质之一,它对我们生活和地球生态环境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二、水的物理性质(1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水的颜色、气味、味道等直观性质;2. 学生实验:测量水的密度、沸点、凝固点等物理性质;3. 教师总结:水是一种无色、无味、透明的液体,具有较高的密度和沸点,凝固点为0℃。
三、水的化学性质(1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水能否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2. 学生实验:水的电解实验,观察氢气和氧气的生成;3. 教师解释:水在电解过程中,分解成氢气和氧气,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四、水的组成(10分钟)1. 引导学生了解:水是由哪些元素组成的?2. 学生实验:利用滴定管等实验工具,测定水中氢元素和氧元素的含量;3. 教师总结: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化学式为H2O。
五、水的净化(1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自然界的水是否干净?如何净化水?2. 学生实验:利用吸附、沉淀、过滤、蒸馏等方法,进行水的净化实验;3. 教师解释:水的净化是为了去除水中的杂质,提高水的纯净度。
六、总结与反思(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水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组成和净化方法;2. 学生分享自己的实验操作体会和收获;3. 教师总结:水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物质,了解水的性质和净化方法,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利用和保护水资源。
水质分析方法

第一章 水质分析基础1.水质分析方法:定性分析,定量分析(化学分析,仪器分析)。
2.化学分析:滴定分析(酸碱滴定,配位滴定,沉淀滴定,氧化还原滴定),重量分析。
3.适合滴定的条件:a. 滴定剂和被滴定物质必须按一定的计量关系进行反应b. 反应要接近完全,即反应的平衡常数要足够大c. 反应速度要快,反应瞬间完成才能准确的把握滴定终点d. 能用比较简单的方法确定滴定终点。
4.基准物质:纯度高,组成恒定,性质稳定,具有较大的摩尔质量。
5.滴定度:指1ml 标准溶液相当于被测物质的质量(单位为g 或mg )以符号T 表示。
6.仪器分析:光学分析法:比色法,分光光度法,原子发射光谱法电化学分析法:电位分析法,电导分析法,库伦分析法,极谱分析法色谱分析法及其他分析法:气相色谱分析,液相色谱分析,纸色谱分析法7.仪器分析法的特点:灵敏度高,操作简便,选择性好,仪器设备较复杂,价格昂贵。
8.准确度: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接近的程度,其好坏用误差来衡量。
(精密度是保证准确度的先决条件,精密度差,所测结果不可靠,但高的精密度不一定能保证高的准确度。
)9.系统误差:测量值的总体均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别。
克服方法:1.校准仪器2.空白试验3.对照试验4.回收试验10.绝对误差(E ):测量值(X )与真实值(μ)之差。
E=x-μ11.相对误差(RE ):相对误差与真实值之比。
R E =E/μ*100%12.绝对偏差(di ):某测量值与多次测量均值之差。
13.相对偏差(Rdi ):绝对偏差与测定平均值之比。
14.平均偏差:单次测量偏差的绝对值的平均值。
15.相对平均偏差:平均偏差与测量平均值之比。
16.差方和(S ):绝对偏差的平方之和。
17.样本方差(V ):V=S/(n-1)样本标准偏差(s ):总体标准偏差:相对标准偏差RSD(又称变异系数Cv):18.实验室质量考核方案的内容:质量考核测定项目,质量考核分析方法,质量考核参加单位,质量考核统一单位,质量考核结果评定。
化学备考人教全国讲义:第一章 从实验学化学 微专题6 含答案

微专题溶解度及溶解度曲线的应用1.固体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某固体物质在100_g溶剂(通常是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在该溶剂里的溶解度,其单位为“g”.固体物质溶解度(饱和溶液)S=错误!×100 g。
影响溶解度大小的因素(1)内因:物质本身的性质(由结构决定)。
(2)外因:①溶剂的影响(如NaCl易溶于水不易溶于汽油)。
②温度的影响:升温,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增大,少数物质却相反,如Ca(OH)2;温度对NaCl的溶解度影响不大。
2.气体的溶解度通常指该气体(其压强为101 kPa)在一定温度时溶解于1体积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气体的体积,常记为1∶x。
如NH3、HCl、SO2、CO2等气体常温时的溶解度分别为1∶700、1∶500、1∶40、1∶1。
气体溶解度的大小与温度和压强有关,温度升高,溶解度减小;压强增大,溶解度增大.3.溶解度的表示方法(1)列表法硝酸钾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温度/℃010203040506070809010溶解度/g 13。
320.931.645。
863.985.511138168202246(2)曲线法4.利用溶解度受温度影响选择不同的物质分离方法(1)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的物质(如NaCl)采取蒸发结晶的方法;若NaCl溶液中含有KNO3,应采取蒸发结晶,趁热过滤的方法。
(2)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的物质(或带有结晶水)采取蒸发浓缩、冷却结晶的方法;若KNO3溶液中含有NaCl,应采取加热浓缩、冷却结晶、过滤的方法。
专题训练题组一对溶解度及溶解度曲线的理解1.将80 ℃饱和KNO3溶液冷却至10 ℃,有KNO3固体析出.该过程中保持不变的是()A.溶剂的质量B.溶质的质量分数C.KNO3的溶解度D.溶液中K+的数目答案A解析硝酸钾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减小,KNO3晶体不带结晶水,当降低温度晶体析出时,溶液只会减少溶质的质量而溶剂的质量不会改变。
初中化学水的基本知识教案

初中化学水的基本知识教案
教学重点和难点:水的性质和制备方法。
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教案、黑板、彩色粉笔、制作实验用水的设备和材料。
2. 学生准备:笔记本、铅笔。
教学步骤:
一、导入(10分钟)
1. 引入话题:请学生回顾一下上节课学习的内容,水的概念是什么?水在生活中的作用有哪些?
2. 提出问题:什么是水?水的分子式是什么?水的性质有哪些?
二、讲解水的基本性质(15分钟)
1. 写出水的分子式H2O,解释水的组成。
2. 介绍水的性质:水是无色、无味、无臭的液体;水具有极强的溶解能力;水的密度为1g/cm3。
3. 通过实验或示意图展示水的性质。
三、讲解水的制备方法(15分钟)
1. 介绍水的制备方法:电解水、燃烧生成水、水的自然来源等。
2. 讲解水的提纯方法:蒸馏法、过滤法等。
四、讨论水的应用(10分钟)
1. 与学生讨论水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饮用水、农业灌溉、工业生产等。
2.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生活中的水应用经验。
五、总结与评价(10分钟)
1. 确认学生对水的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
2. 总结本节课重点内容,强调水的重要性和多样性。
3.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写一篇小结,总结水的性质、制备方法以及应用。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水的基本性质和制备方法,引发学生对水的兴趣,加深对水的理解。
同时,通过讨论水的应用,使学生意识到水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水的作用和意义。
基础化学习题解答(第一章)

习题解答(第一章物质结构基础)思考与习题1.填空题(1)原子核外电子运动具有波粒二象性、能量变化不连续的特征,其运动规律可用量子力学来描述。
(2)当主量子数为3时,包含有3s 、3p 、3d 三个亚层,各亚层为分别包含 1 、 3 、 5 个轨道,分别能容纳 2 、 6 、10 个电子。
(3)同时用n、l、m和m s四个量子数可表示原子核外某电子的运动状态;用n、l、m 三个量子数表示核外电子运动的一个轨道;而n、l两个量子数确定原子轨道的能级。
(4)改错的现象称为能级交错。
3d4S(6)原子序数为35的元素,其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分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104s24p5,用原子实表示为[Ar]3d104s24p5,其价电子构型为4s24p5,价电子构型的轨道表示式为;该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ⅦA 族,第四周期,元素符号是Br 。
(7)等价轨道处于全充满(p6、d10、f14)、半充满(p3、d5、f7)和全空(p0、d0、f0)状态时,具有较低的能量,比较稳定。
这一规律通常又称为洪德规则的特例。
(8)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而形成的化学键,叫做共价键。
共价键的本质是原子轨道的重叠,其形成条件是两个具有自旋相反单电子的原子轨道,尽可能达到最大重叠。
(9)表征化学键性质的物理量,统称为键参数,常用的有键能、键长、键角。
(10)H2S分子的构型为V 形,中心原子S采取sp3不等性杂化,键角∠HSH<109°28′(提示:填写>,=或<)。
(11)完成下表2.选择题(1)下列原子轨道中,属于等价轨道的一组是( C )。
A .2s ,3sB .2p x ,3p xC .2p x ,2p yD .3d xy ,4d xy(2)下列用一套量子数表示的电子运动状态中,能量最高的是( B )。
A .4,1,-1,-12B .4,2,0,-12C .4,0,0,+12D .3,1,1,+12(3)下列不存在的能级是( C )。
2023中考化学基础双练之真题练:专题六 水和常见的溶液课件(共75张PPT)

(填字母)。
D
容易题
(2)“沉降池”中可用明矾作混凝剂,其化学式为KAl(SO4)n·12H2O,n的值为
(3)“吸附池”中常用
。
(填物质名称)吸附色素和异味。
(4)“消毒池”中常用液氯作消毒剂,发生了反应:Cl2+H2O HCl+HClO。若用自来水直接配制硝酸银溶液会产生氯化银
白色沉淀。写出盐酸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饱和溶液的浓度一定比不饱和溶液的浓度大
D.冰水混合物不属于溶液
答案
5.D 溶质可以是固体,也可以是液体或气体,A错误;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均一、稳定的纯净物不属于溶液,如
水、酒精,B错误;溶液的浓度指的是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与溶液是否饱和无关,同一温度下,同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一
定比不饱和溶液浓,温度不同,溶质种类不同时,则饱和溶液不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浓,C错误;冰水混合物中只有水,为纯
容易题
7 [2022泰州]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碘酒溶液中,酒精为溶质
B.向水中加入蔗糖,导电性明显增强
C.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4)HCl+AgNO3
AgCl↓+HNO3
(5)N2
碱性过强会消耗HClO,使HClO浓度降低,导致
氨的去除率降低
【解题思路】 (2)在化合物里,各元素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明矾中钾显+1价,铝显+3价,硫酸根显-2价,H2O中
氢元素和氧元素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根据明矾的化学式KA1(SO4)n·12H2O,则有(+1)+(+3)+(-2)×n+12×0=0,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与pH有关。一般来说,随着pH值的增加,土壤的可变负电 荷也增加,CEC值也随之上升。但对于具体某个离子来说并非 如此。实际上,对于特定沉积物而言,某种离子的最大吸附量 都有其相应的pH值,例如,土壤的pH=5.0~6.5时,F-的吸 附量最大。
3、CEC值的测定 CEC测定方法多半是以pH为7.0的醋酸铵溶液与固体样品 (岩样或土样)混合,使其全部吸附格位被NH4+所饱和,然后 用其它溶液(多半是NaCl溶液)使被吸附的NH4+ 全部交换下来, 达交换平衡后,测定溶液中Na+的减量,即为该固体样品的 CEC值。 应该注意的是,CEC值只代表特定测试条件下岩土的交换 能力,而岩土的实际交换能力明显地受到介质pH的影响。除 此以外,CEC值还受占据交换格位的离子的性质的影响。
就特定的固相物质而盲,阳离子吸附亲合力是不同的。影响 阳离子吸附亲合力的因素主要是:(1)同价离子,一般来说,它 随离子半径的增加而增加,随水化程度的增加而降低,离子半 径越小,水化程度越高。例如Na+、K+,NH4+的离子半径分别 为0.98、1.33和1.43A,其水化半径分别为7.9、5.37和 5.32A他们的亲合力顺序为NH4+>K+>Na+。(2)一般来说,高 价离子的吸附亲合力高于低价离子的吸附亲合力。
2、阳离子交换容量
某种岩石、矿物和松散沉积物的吸附能力往往以交换容量, 主要是阳离子交换容量来衡量,这是地质学、土壤学常用的一 个吸附参数,以符号CEC(Cation Exchange Capacity)表示, 其含义是每百克干土(岩)所含的全部交换性阳离子的毫克当量 数,其单位为meq/100g。 1meq=1mmol×价数, 例如,2mmolSO42-的毫克当量数=2×2=4 5mmolCa2+的毫克当量数=5×2=10
按照上述摩尔分数的定义,Ax和Bx的摩尔分数的数学表 达式为:
式中,NA和NB分别为被吸附离子A和B的摩尔分数,(Ax)和(Bx) 分别为被吸附离子A和B的摩尔数(mol/kg)。 以摩尔分数代替被吸附离子A和B的活度。则(2.145)的交 换平衡表达式可写成:
式中,KA-B称为选择系数,其他符号含义同前。选择系数已为许 多学者所应用。从理论上讲,该方程(1.150式)提供了一个预测 阳离子交换反应对水中阳离子浓度影响的有效方法。
按各元素吸附亲合力的排序如下: H+>Rb2+>Ba2+>Sr2+>Ca2+>Mg2+>NH+>K+>Na+>Li+ 上述排序中,H+是一个例外,它虽然是一价阳离子,但它具 有两价或三价阳离子一样的吸附亲合力。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排序并不是绝对的,因为阳离子交换服 从质量作用定律,所以吸附亲合力很弱的离子,只要浓度足够 大,也可以交换吸附亲合力很强而浓度较小的离子。
氢氧化铁及氢氧化铝表面分子OH基的解离
腐殖质上某些原子团的解离
上述谈到颗粒表面电荷形成的机理。由于固体颗粒表面带电, 所以在固液相接触时,会发生靠固体表面静电引力吸附液相异 性离子的现象,这种现象称为物理吸附。 物理吸附的特点是,其吸附的键联力为静电引力,键联 力较弱,因此已吸附在颗粒表面的离子,在一定条件下,可被 液体中另一种离子所替换,所以物理吸附也称为“离子交换”。
在实际研究中,要区分物理吸附及化学吸附是十分困难的, 而物理吸附要比化学吸附普遍。因此,目前研究最多的是物理 吸附,而且物理吸附的研究,实际上也包括化学吸附在内,因 为两者很难区分。特别是水污染中污染物的研究更是如此。
二、离子交换
1、吸附剂及及其亲和力 凡能吸附液相中溶解离子的固体均称为吸附剂。地层中广 泛分布着各种类型的吸附剂,其主要类型有:粘土矿物类,如 蒙脱石、伊利石、高岭石等,铁、铝和锰的氧化物及氢氧化物, 如Fe(OH)3、Fe2O3、Al(OH)3、MnO2等,有机物。砾石地 层里,也可能有一定数量的胶体。这些吸附剂对不同离子吸附 能力不同。
8.53;而地下水的pH=6.8,介质pH小于PHz值,说明该砂
层砂粒表面电荷为正电荷,吸附阴离子(CrO42-)。
4、阴离子吸附
关于阴离子吸附的研究目前很不充分。但已有的研究表明, F-、CrO42-,SO42-、PO43-、H2BO3-、HCO3-、NO3-等,在 一定条件都有可能被吸附。概括起来,关于阴离子的吸附可归 纳为: (1)PO43-易于被高岭土吸附; (2)硅质胶体易吸附PO43-、AsO43-,不吸附SO42-、Cl-和 NO3-; (3)随着土壤Fe2O3、Fe(OH)3等铁的氧化物及氢氧化物的 增加,F-、 SO42- 、Cl-吸附增加; (4)阴离子被吸附的顺序为:F->PO43->HPO4->HCO3-> H2BO3- > SO42- >Cl->NO3-。这个次序说明, Cl-和NO3最不易被吸附。
三、零点电位pH值
上面谈到,固体颗粒表面电荷,无论从其性质或数量来讲, 都是介质pH值的函数。pH低时(低至一定程度),正的表面 电荷占优势,吸附阴离子,pH高时,完全是负的表面电荷, 吸附阳离子,pH值为一中间值时,表面电荷为零,这一状 态称为电荷零点,该状态下的pH值称为电荷零点pH值,记 为pHz。 pHz是表面电荷性质的分界点。当介质pH> pHz 时,表 面电荷带负电,吸符阳离子;当介质pH<pHz 时,表面电荷 带正电,吸附阴离子。
被吸附离子的电性,取决于表面电荷的电性,颗粒表面带负电 荷,吸附阳离子,称为阳离子吸附,或阳离子交换;颗粒表面 带正电荷,吸附阴离子,称为阴离子吸附,或阴离子交换。 物理吸附这个表面反应是一种可逆反应,可用质量作用定 律来描述。
2、化学吸附
化学吸附不是依赖于静电引力发生的,液相中的离子是靠 键力强的化学键(如共价键)结合到固体颗粒表面的,被吸附 的离子进入颗粒的结晶格架,成为晶格的一部分,它不可能 再返回溶液,是一种不可逆反应。这种现象也称为“特殊吸 附”。产生化学吸附的一个基本条件是,被吸附离子直径与 晶格中网穴的直径大致相等,例如,K+的直径为266pm,硅 铝酸盐胶体品格网穴直径为280pm,它们的直径大致相等, 所
从理论上讲,KA-B基本上是一个常数,但随水的离子强度 的改变,稍有变化。它的数值的大小,能说明各种离子在竞争 吸附中,优先吸附何种离子。如KA-B <1,说明B离子比A离子 更易被吸附,反之,则相反。选择系数方面的信息在文献中已 很普遍。例如, KCa-Mg,在(Mgx)/(Cax)和水中离子强度变 化比较大的范围内, KCa-Mg在0.6-0.9间,变化很小,说明, Ca2+比Mg2+更易被吸附。 在研究阳离子交换反应时,人们关心的问题是,在水流过 程中,从补给区流到排泄区或从上游到下游,由于阳离子变 换反应,水中的阳离子浓度将会产生何种变化?为了简化问题 起见,假定其他反应对阳离子浓度的变化都可忽略,那么 从 理论上讲,水从原来的地段进入一个具有明显交换能力的新 地段后,必然会破坏其原有的阳离子交换平衡,而调整到一 个新的交换平衡条件。
三、阳离子交换质量作用方程
按质量作用定律,阳离子交换反应可表示为:
式中,KA-B为阳离子交换平衡常数,A和B为水中的离子,Ax 和Bx为吸附在固体颗表面的离子,方括弧表示活度。 以Na—Ca交换为例,其交换反应方程为: 式表明,交换反应是等当量交换,是个可逆过程,两个钠离子 交换一个钙离子。则,
如果水中的Na+交换已被吸附在固体颗粒表面的Ca2+(即 Cax),则反应向右进行,反之,则向左进行。如反应向右进行, 那么,就钙离子而言,是个解吸过程,就钠离子面言,是 个吸附过程。所以,阳离子交换反应,实际上是一个吸附-解 吸过程。 在水系统中,Na—Ca交换是一种进行得最广泛的阳离子交 换。例如,当海水入侵到淡水含水层时,由于海水Na+远高于 淡水,而且淡水含水层颗粒表面可交换性的阳离子主要是Ca2+, 因此产生海水中的Na+与颗粒表面的吸附态Ca产生交换,形成 Na被吸附而Ca被解吸。又如,如果在某个地质历史里,淡水渗 入海相地层,按上述类似的机理判断,则产生Na+被解吸,而 Ca2+ 被吸附的过程。
例如,美国墨西哥河流沉积的粘土样,其CEC值为76meq/100g,把 该样品放置于海水中,两星期后,再次测定,其CEC值变为66meq/100g。 前后差为10meq/100g。究其原因,并不是该粘土样品发生性质的变化,而 是样品上所吸附的离子发生了变化,原来河流沉积的粘士样,其交换格位主 要是被Ca2+所占据,而后在海水中放置两周后,交换格位上的Ca2+ 为海水 中的K+所替换,由于测定CEC时,溶液中的NH4+不能迅速地把所吸附的K+ 交换下来,故其CEC值降低了。
从上表可知,不同的岩石和矿物,其交换容量差别很大。 松散沉积物可能含有多种具有吸附能力的岩石和矿物,有时也 含有有机质,因此其CEC值是沉积物中多种吸附剂的综合吸附 能力的反应。松散沉积物CEC值的大小与下列因素有关: 与该沉积物里吸附剂的数量和种类有关。例如,我国北方土壤 中的粘土矿物以蒙脱石及伊利石为主,故其CEC值较大,一般 在20meq/100g以上,高者达50meq/100g以上;而南方 的红壤,一方面是因为其含有机胶体少,同时其所含的粘土矿 物多为高岭石及铁铝氢氧化物,故其CEC值较小,~般小于 20meq/100g。 与该沉积物颗粒大小有关。由于吸附是一种表面反应,因此, 沉积物的比表面积的大小,直接影响其吸附能力。一般来说, 颗粒越小,比表面积越大,例如,粘矿物具有胶体颗粒的直径 (10-3mm~10-6mm),其比表面积为103m2/g。所以,沉积 物颗粒越细,其CEC值越高。例如,某一河流不同粒径的沉积 物实测CEC值数据表明:颗粒直径分别为4.4~61和61~ 1000µ m,其CEC值分别为:14~65、4~20和0.3~13meq /100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