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第九册《生死攸关的烛光

合集下载

小学五年级语文生死攸关的烛光教案

小学五年级语文生死攸关的烛光教案

生死攸关的烛光教案五年级语文教案1.教学设计学科名称《生死攸关的烛光》(小学语文五年级)2、所在班级情况,学生特点分析五年级(3)班共有学生49人,其中男生22人,女生27人。

大部分学生在三年级的语文学习中通过摘抄好词佳句积累了一定的词语,口语表达能力有所提高。

部分学生与老师的交流较多,口语表达、情感表达较好,学习兴趣浓厚,已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经过三年的语文学习实践,学生应该已经具备一定的独立学习语文的能力,课堂上能认真听讲,开动脑筋,积极回答问题,有良好的书写习惯,能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并且有较强的上进心。

同学之间互帮互助,已形成了浓厚的学习氛围。

但还有少部分学生学习基础差,学习习惯养成不好,没能掌握好的学习方法,学习吃力,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感情,老师将针对本班学生情况,耐心辅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本课的故事情景对于五年级的学生较生疏,但他们对课文内容很感兴趣。

本班学生在阅读课上知道抓住文中的重点语句感悟文章内容,只是理解词句的方法掌握不够熟练。

此教学设计为第二课时,学生已在第一课时中解决了生字,理清了脉络,完成了预习卡,梳理了疑问。

3.教学内容分析《生死攸关的烛光》是北师大小学语文第九册第七单元的第二篇主体课文,讲述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一家母子三人机智、勇敢地保护装有情报的半截蜡烛的事迹,歌颂了法国人民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

全文共7个自然段,按记叙顺序分为两部分内容。

作者首先概括地介绍了伯瑙德母子三人参加了秘密情报的传递工作,以及他们保护情报采用的方法;接着详细介绍了伯瑞德母子三人怎样想尽办法、机智勇敢地保护装有情报的半截蜡烛,最终使情报安然无恙的保存下来的经过。

4.教学目标:(1)、在阅读中抓住人物言行、神态描写,品味重点语句,深切的感受伯瑙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与敌人作斗争时的机智、勇敢和镇静,感悟法国人民的崇高爱国主义精神。

(2)、采用多层次多种形式的朗读,感悟人物的内心活动,并能准确的表达出来。

《生死攸关的烛光》课文原文阅读

《生死攸关的烛光》课文原文阅读

《生死攸关的烛光》课文原文阅读[北师大版第九册课文]8危急时刻生死攸关的烛光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在法国第厄普市有一位家庭妇女,人称伯瑙德夫人。

她的丈夫被德军俘虏了,留下两个幼小的儿女:十二岁的雅克和十岁的杰奎琳。

为把德国强盗赶出自己的祖国,这母子三人都参加了当时的秘密情报工作,投身到为祖国解放而斗争的光荣行列。

每周的星期四晚上,一位法国农民装扮的人便送来一个小小的金属管,里面装着地下工作人员搜集到的绝密情报。

伯瑙德夫人的任务就是保证把它安全藏好,直至盟军派人来取走。

为了把情报藏好,伯瑙德夫人想了许多办法,她先是把金属管藏在一把椅子的横档中,以后又把它放在盛着剩汤的铁锅内。

尽管他们安全地躲过了好几次德军的突然搜查,但伯瑙德夫人始终感到放心不下。

最后,她想到了一个绝妙的办法——把装着情报的金属管藏在半截蜡烛中,外面小心地用蜡封好,然后把蜡烛插在一个金属烛台上。

由于蜡烛摆在显眼的桌子上,反而骗过了几次严密的搜查。

一天晚上,屋里闯进了三个德国军官,其中一个是本地区情报部的官员。

他们坐下后,一个少校军官从口袋中掏出一张揉皱的纸就着黯淡的灯光吃力地阅读起来。

这时,那位情报部的中尉顺手拿过藏有情报的蜡烛,点燃后放到长官面前。

情况是危急的,伯瑙德夫人知道,蜡烛燃到金属管处就会自动熄灭,情报就会泄露,同时也意味着他们一家三口的生命将告结束。

她看着两个脸色苍白的儿女,急忙从厨房中取出一盏油灯放在桌上。

“瞧,先生们,这盏灯亮些。

”说着轻轻把蜡烛吹熄。

一声危机似乎过去了。

但是,轻松的心情没有持续多久,那位中尉又把冒着青烟的烛芯重新点燃,“晚上这么黑,多点支小蜡烛也好嘛。

”他说。

烛光摇曳着,发出微弱的光。

此时此刻,它仿佛成了这房子里最可怕的东西。

伯瑙德夫人的心提到了嗓子眼,她似乎感到德军那几双恶狼般的眼睛都盯在越来越短的蜡烛上。

一旦这个情报中转站暴露,后果是不堪设想的。

这时候,儿子雅克慢慢地站起来,“天真冷,我到柴房去搬些柴来生个火吧。

五年级上语文说课-7.2生死攸关的烛光北师大版(2014)

五年级上语文说课-7.2生死攸关的烛光北师大版(2014)

五年级上语文说课-7.2生死攸关的烛光北师大版(2014)一、说教材《生死攸关的烛光》是北师大小学语文第九册第七单元的第二篇主体课文,讲述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一家母子三人机智、勇敢地保护装有情报的半截蜡烛的事迹,歌颂了法国人民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

这个故事发生的年代距离学生较为久远,但故事情节曲折生动,学生较感兴趣。

这篇课文能让学生学习抓住人物语言、动作、心理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写作方法,能让学生受到热爱祖国、遇事冷静的教育。

二、说教学目标:1、掌握生字、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关键词句理解课文内容。

2、结合课文内容理解生死攸关的含义。

3、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的阅读,感受体会法国母子三人沉着、机智、勇敢的品质。

4、学习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描写的写作特色。

三、说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是:抓住文中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描写,体会母子三人沉着、机智、勇敢的品质。

教学难点:在阅读曲折的故事情节中感悟人物丰富的内心活动,体会法国人民的崇高爱国主义精神。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尊重学生独特的见解,让学生在读中感知感悟,提倡个性化阅读。

因此,在课堂中我把大部分的时间让出来给学生,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在读中探究,在读中感悟。

真正体现“简简单单教语文,快快乐乐学语文”的教学理念。

四、说教法:1情境设置法——采用多媒体等多种教学手段,创设情境,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引领学生深入文本。

2诵读法——指导学生运用多种形式的朗读,引导学生在读中思考,在读中感悟。

3点拨法——这一方法能开启学生智慧,点燃思维火花,提高教学效率。

五、说学法:因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所以教师的教是为了不教,在教学过程中我引导学生采用以下学法:1勾画圈点法——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我引导学生使用勾画圈点法,培养学生勤动笔墨,积极读书的学习习惯。

2自主合作探究法——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我引导学生在语言环境中去亲历、去发现、去探究,发展思维。

生死攸关的烛光说课稿

生死攸关的烛光说课稿

《生死攸关的烛光》说课稿一、把握课标、说教材1、教材分析《生死攸关的烛光》是北师大小学语文第九册第八单元的第二篇主体课文,讲述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一家母子三人机智、勇敢地保护装有情报的半截蜡烛的事迹,歌颂了法国人民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

全文共7个自然段,按记叙顺序分为三部分内容。

作者首先概括地介绍了伯瑙德母子三人参加了秘密情报的传递工作,以及他们保护情报采用的方法;接着详细介绍了伯瑞德母子三人怎样想尽办法、机智勇敢地保护装有情报的半截蜡烛,最终使情报安然无恙的保存下来。

2、教学目标: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我从三个维度设计了本课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能联系课文内容对重点词语进行解释。

(2)技能目标:能联系课文具体内容进行解释,并能结合表演深入体会“轻轻地”、“从容地”、“镇定地”等词语的内涵。

(3)情感目标:感悟母子三人的爱国感情。

3、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体会母子三人语言、神情、动作等所表现出来的沉着、机智、勇敢。

难点:体会法国人民的崇高爱国主义精神。

二、发挥主导,说教法1、创设情境,感受危机由于本文是距离学生非常遥远又特殊的时代的故事,对于毫无体验的他们,唯有情境的再现才能使他们有更大的触动。

因此在新课伊始我创设了以下情境:播放二战期间德国法西斯施暴的画面,配上音乐,加以收集来的资料解说,使学生置身于情境中,初步感受德军的残暴。

使学生很快进入到与文本相应的氛围中,急主人公之急,危主人公之危,并为体会主人公的勇敢、机智、镇定作好铺垫,萌发探究故事发展的兴趣!2、以读为主,师生互动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是“物我回响交流的过程”。

由于各人经验、体验、思维方式等方面的差异,“对话”的结果必然也不会完全相同。

因此,在课堂中我把大部分的时间让出来给学生,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使学生在自己阅读过程中有自己独特的感受和体验,构建自己的认识。

北师大版语文第九册《生死攸关的烛光》PPT课件3 大赛获奖精美课件PPT

北师大版语文第九册《生死攸关的烛光》PPT课件3   大赛获奖精美课件PPT

语文
小魔方站作品 盗版必究
谢谢您下载使用!
更多精彩内容,微信扫描二维码获取
扫描二维码获取更多资源
附赠 中高考状元学习方法


高考状元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在许多 人的眼中,他们就如浩瀚宇宙里璀璨夺目 的星星那样遥不可及。但实际上他们和我 们每一个同学都一样平凡而普通,但他们 有是不平凡不普通的,他们的不平凡之处 就是在学习方面有一些独到的个性,又有 着一些共性,而这些对在校的同学尤其是 将参加高考的同学都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青 春 风 采
高考总分:
692分(含20分加分) 语文131分 数学145分 英语141分 文综255分
毕业学校:北京二中 报考高校: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 院 北京市文科状元 阳光女孩--何旋
来自北京二中,高考成绩672分,还有20 分加分。“何旋给人最深的印象就是她 的笑声,远远的就能听见她的笑声。” 班主任吴京梅说,何旋是个阳光女孩。 “她是学校的摄影记者,非常外向,如 果加上20分的加分,她的成绩应该是 692。”吴老师说,何旋考出好成绩的秘 诀是心态好。“她很自信,也很有爱心。 考试结束后,她还问我怎么给边远地区 的学校捐书”。
抓住“慢慢”、“从容”、“娇声 地”、“镇定”等词语,认真体生死攸 关”,请同学们用“——”在课本勾出 来,并反复朗读、体会。
“伯诺德夫人知道,万一蜡烛燃到金属管 处就会自动熄灭,蜡烛的秘密就会暴露, 秘密情报就会遭到破坏,同时也意味着 他们一家三口的生命将告结束。”
高考总分:711分 毕业学校:北京八中 语文139分 数学140分 英语141分 理综291分 报考高校: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
北京市理科状元杨蕙心
班主任 孙烨:杨蕙心是一个目标高远 的学生,而且具有很好的学习品质。学 习效率高是杨蕙心的一大特点,一般同 学两三个小时才能完成的作业,她一个 小时就能完成。杨蕙心分析问题的能力 很强,这一点在平常的考试中可以体现。 每当杨蕙心在某科考试中出现了问题, 她能很快找到问题的原因,并马上拿出 解决办法。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8.2生死攸关的烛光|北师大版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8.2生死攸关的烛光|北师大版

《生死攸关的烛光》教学设计教材分析《生死攸关的烛光》是北师大小学语文第九册第八单元的第二篇主体课文,讲述的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一家母子三人机智、勇敢地保护装有情报的半截蜡烛的事迹,歌颂了法国人民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

全文共7个自然段,按记叙顺序分为两部分内容。

作者首先概括地介绍了伯瑙德母子三人参加了秘密情报的传递工作,以及他们保护情报采用的方法;接着详细介绍了伯瑞德母子三人怎样想尽办法、机智勇敢地保护装有情报的半截蜡烛,最终使情报安然无恙的保存下来的经过。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学习本课生字、生词。

【过程与方法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采用多层次多种形式的朗读,感悟人物的内心活动。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理解课文内容,通过对人物语言、动作、神情、心理活动等的阅读,感受伯瑞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与敌人作斗争时所表现出的机智、勇敢和镇静的高尚品质。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采用多层次多种形式的朗读,感悟人物的内心活动。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通过对人物语言、动作、神情、心理活动等的阅读,感受伯瑞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与敌人作斗争时所表现出的机智、勇敢和镇静的高尚品质。

课前准备1、教师:PPT;2、学生:预习课文,查找有关资料。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一根小小的蜡烛,居然能关系到人的生和死,你相信吗?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生死攸关的烛光》,就是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一个真实感人的故事。

2.二战简介。

第二次世界大战(World War II)简称二战。

1939年9月1日—1945年9月2日,以德国、意大利、日本法西斯等轴心国及保加利亚、匈牙利、罗马尼亚等国为一方,以反法西斯同盟和全世界反法西斯力量为另一方进行的第二次全球规模的战争。

从欧洲到亚洲,从大西洋到太平洋,先后有61个国家和地区、20亿以上的人口被卷入战争,作战区域面积2200万平方千米。

据少数统计,战争中军民共伤亡7000余万人,4万多亿美元付诸流水。

《生死攸关的烛光》教学设计

《生死攸关的烛光》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语文第九册《生死攸关的烛光》第一课时教学设计设计理念:《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本设计正是依据此理念,在阅读过程中,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品出情感,与文本充分对话,珍视学生独特的发现,独特的感受、理解与体验。

教材分析:本篇课文讲述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一家母子三人机智、勇敢地保护装有情报的半截蜡烛的事迹,歌颂了法国人民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

学情分析:这篇课文属记叙文,记叙顺序非常清晰,故事情节不复杂,易理清文章脉络,了解文章大意,并能把握文章“母子三人与敌周旋”这一重点部分。

教学目标:1、识记本课“盟、档、俘、虏、黯”等生字。

2、通过各种方式理解“生死攸关、不堪设想、绝妙、绝密、严密等词语的意思及用法。

3、深入品读文本,感受伯瑙德一家人的机智勇敢。

4、引导学生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感受人物形象,受到爱国主义的熏陶。

教学过程:一、导入学习,自主学习课文1、板书“烛光”,激活思维。

让同学们用几个词来形容烛光,如“红红的”“微弱的”……接着板书“生死攸关的”质疑:这个词什么意思 (生:关系人的生存和死亡)微弱的烛光怎能关系到人的生死,相信学了本课,你会有深刻的理解,齐读课题.。

2、闯关游戏,检查自学。

(字词、句子、课文内容)二、整体感知,理解故事起伏1、出示“金钥匙”。

2、依据金钥匙,自读自悟。

3、师生合作,画出情节起伏。

三、精读深悟,感受人物品质1、品读课文3-7自然段,思考:当危险步步逼近时,伯瑙德是怎样和敌人巧妙周旋的?边读边画出有关语句。

2、交流:伯瑙德夫人是怎么做的?(1)请学生读句子“她看着两个脸色苍白的儿女,急忙从厨房中取出一盏油灯放在桌上。

”瞧,先生们,这盏灯亮些。

”说着轻轻把蜡烛吹熄。

”(2)从句中体会到什么?(机智勇敢)(3)课文中还有哪些地方能体现伯瑙德夫人的这个特点?(体会绝密、绝妙、严密)过渡:危机似乎过去,但万万没有想到,德国人又把蜡烛重新点燃(板书)此时房间里气氛会怎么样呢?请大家将描写此时房间里气氛的语句画下来,并认真读一读。

北师大小学语文《生死攸关的烛光》说课稿

北师大小学语文《生死攸关的烛光》说课稿

北师大小学语文《生死攸关的烛光》说课稿北师大学校语文《生死攸关的烛光》说课稿一、把握课标、说教材1、教材分析《生死攸关的烛光》是北师大学校语文第九册第七单元的其次篇主体课文,叙述的是其次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一家母子三人机灵、英勇地爱护装有情报的半截蜡烛的事迹,歌颂了法国人民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

全文共7个自然段,按记叙挨次分为两部分内容。

首先概括地介绍了伯瑙德母子三人参与了隐秘情报的传递工作,以及他们爱护情报采纳应用的方法;接着具体介绍了伯瑞德母子三人怎样想尽方法、机灵英勇地爱护装有情报的半截蜡烛,最终使情报安稳无恙的保存下来。

2、教学目标:依据教材的特点和同学的实际,我从三个维度设计了本课其次课时的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能联系课文内容对重点词语进行解释。

(2)技能目标:能联系课文详细内容进行解释,并能结合表演深入到体会“轻轻地”、“从容地”、“镇静地”等词语的内涵。

(3)情感目标:感悟母子三人的爱国感情。

3、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体会母子三人语言、神情、动作等所表现出来的镇静、机灵、英勇。

难点:体会法国人民的崇高爱国主义精神。

二、发挥主导,说教法1、创设情境,感受危机由于本文是距离同学特别遥远又特别的时代的故事,对于毫无体验的他们,唯有情境的再现才能使他们有更大的触动。

因此在新课伊始我创设了以下情境:a、播放二战期间德国法西斯施暴的画面,配上音乐,加以收集来的资料解说,使同学置身于情境中,初步感受德军的残暴。

b、以“假如生活在战斗时期,你要为国家保藏一些绝密情报,你会藏到哪儿?”这一问题,激发同学思索,引起争辩。

并牵引同学的留意力聚焦到“生命悬于一烛”“战斗的胜败悬于一烛”“国家安危都悬于一烛”的危险形势。

使同学很快进入到与文本相应的氛围中,急主人公之急,危主人公之危,并为体会主人公的英勇、机灵、镇静作好铺垫,萌发探究故事进展的兴趣!2、以读为主,师生互动阅读教学是老师、同学、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是“物我回响相互沟通的过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