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文阅读语段精选
说明文课内语段阅读

重点语段阅读:《中国石拱桥》一、阅读“赵州桥非常雄伟,——在桥头的碑文里刻着他的名字。
”回答问题:1、选词填空:A、“同时,拱上加拱,桥身也更①”(A.美观B.壮观有C.奇观)。
B、每道拱圈都能独立②(A.支持B.支撑C.支架)上面的重量,一道坏了,其他各道不致受到影响。
(A B)2.“这个创造性的设计”一句中,“设计”指的是什么?选出准确的一项(A)A.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B.两个小拱C.大拱和小拱D.一个弧形的桥洞3..这段文字的说明对象是什么?画出揭示这段文字中心的句子。
用双竖线为这一自然段文字划分层次,标明层意。
说明对象:赵州桥的结构特点(赵州桥的设计)中心句:赵州桥高度的技术水平和不朽的艺术价值——智慧和力量。
化层与曾意:.……人不知其所以为”。
‖……长虹饮涧”。
‖……①总体介绍赵州桥长、宽,说明它的雄伟,引出造桥技术不凡。
②分别介绍赵州桥的特点。
③总结、高度评价赵州桥。
4.这一自然段文字的说明顺序是:(由主到次整体到局部的逻辑顺序)。
5.下面三句引自文中的话角度各不相同,选出分析正确的一项( C )作者说“赵州桥非常雄伟”。
张嘉贞说赵州桥“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
张鷟说赵州桥像“初月出云,长虹饮涧”。
A.施工技术总体外观艺术效果B.艺术效果施工技术总体外观C.总体外观施工技术艺术效果6.选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找出引用的说明方法的语句,简析其作用。
运用了分类别、打比方、引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运用引用的说明方法的语句:张嘉贞说赵州桥“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
运用引用的说明方法,高度评价了赵州桥的技术水平,有力证明了赵州桥的“制造奇特”,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张鷟说赵州桥像“初月出云,长虹饮涧”。
运用引用的说明方法,形象生动地说明了赵州桥的桥洞成弧形,有力证明了赵州桥的形式优美,具有说服力。
7.“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一句中的“肩”能否换成“边”“面”“头”?是世界上最长的石拱”“可算”可否去掉“各”行不行?为什么?“在当时可算..略掉?为什么?“,两端宽9.6米,中部略.窄,宽9米。
说明文句子及赏析

说明文句子及赏析1. 说明文摘抄+赏析人生如梦。
生命从无到有,又从有走向无,生生死死,构成社会和世界。
从人生无常这一点来说,人生有如梦幻。
因此,一个人只有活得有声有色、有滋有味,才不枉到这世界上走一回。
“浮生若梦”,“人生几何”,从生命的短暂性来说,人生的确是一场梦。
因此如何提高生活的质量,怎样活得有意义,便成了人们的一个永久的话题;“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与永恒的自然相比,人生不过是一场梦。
赏析: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在这大自然的包容中,在这历史的长河中,“人过留迹,雁过留声”,人来到这世界上走一遭,应当留下一点足迹,一点与山河同在的精神。
2. 说明文语言和赏析说明文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以传授科学知识为根本任务,介绍事物,阐明事理,说明事物运动、变化、发展规律的。
一、分类1、从说明对象的角度:事物性说明文、事理性说明文。
2、从说明文语言特征:平实的说明文、生动的说明文。
二、说明的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逻辑顺序的具体分类:主——次、原因——结果、现象——本质、特征——用途、一般——个别、概括——具体、整体——局部。
典型考题:本文使用了什么说明顺序?有何作用?标准化答题格式:本文使用了__________的说明顺序对__________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
三、说明的方法1、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下定义、摹状貌、作诠释、打比方、列数字、列图表、引用说明。
2、常见说明方法的作用:①、举例子:通过举具体的实例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从而使说明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②、分类别: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分门别类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
③、作比较:把甲事物和乙事物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事物的特征/事理。
④、作诠释: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
⑤、打比方:将甲事物比作乙事物,从而形象生动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
⑥、摹状貌: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形象化的描摹,使说明更具体形象。
初二说明文阅读语段10篇

初二说明文阅读语段10篇(一)阅读《海洋垃圾》一文,完成11——14题。
①日本“3·11”9级大地震引发强烈海啸,导致大量的房屋、汽车和各种残骸卷入太平洋,形成了一个长约111公里的“垃圾岛”。
研究人员估计,这个漂浮在海上的“垃圾岛”两年内会漂至夏威夷,3年后漂到美国西岸。
②其实,在日本地震和海啸导致大量垃圾卷入海洋之前,人们生活的这个星球中的海洋上就已经漂浮着大量的海上垃圾。
2007年,美国科学家发现,太平洋上漂浮着一个巨大的“太平洋垃圾岛”,其面积有两个得克萨斯州那么大。
虽然后来有人认为其面积被过分夸大了,但其存在却是不争的事实。
③海洋垃圾不仅影响海洋景观,还可能威胁航行安全。
但更可怕的是,会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健康产生致命的影响,进而对海洋经济产生负面效应。
海洋垃圾已引起全球的高度重视,新加坡等发达国家正采取措施,尝试处理这一问题。
④由于海上垃圾大部分是塑料,所以处理海上垃圾的首选办法是焚烧发电。
不过海洋垃圾的焚烧发电有几个问题需要解决。
除了打捞、运输、搁置脱水外,还会遇到二恶英的排放问题。
由于塑料焚烧可产生大量的二恶英,会危及环境和生态,需要有特别能控制二恶英排放的高级焚化炉。
⑤海洋垃圾的另一个处理办法是建造人工岛屿。
1998年,新加坡政府在两个离岸的小岛实马高和西康之间建造了1公里长的岩石长堤,并分出了11个相互连接的海湾单元;将单元里的海水抽干,排放好一层厚厚的塑料膜;然后将垃圾灰烬倾倒在这些单元里进行密封,以防止泄漏。
至于垃圾中那些不能燃烧和回收的材料,比如石棉,也被塑料密封并掩埋在泥土中。
此后,每个月都要对单元周围的海水取样检测,到现在为止,还没有发现任何单元有泄漏和污染海水的情况。
每当一个单元的垃圾填到二三米高时,就进行铺沙种草,接着继续埋置垃圾。
如此反复,垃圾最高可埋置到30米。
最后在上面栽种植物,不再堆放垃圾。
(选自2011年4月20日《北京日报》,有删改。
作者张田勘)【相关链接】材料一目前,我国垃圾堆存量已达60亿吨,占用耕地5亿平方米。
说明文微型语段阅读

1、《看云识天气》(七上)(一)天上的云,姿态万千,变化无常:有的像羽毛,轻轻地飘在空中;有的像鱼鳞,一片片整整齐齐地排列着;有的像羊群,来来去去;有的像一张大棉絮,满满地盖住了天空;还有的像峰峦,像河流,像雄师,像奔马……它们有时把天空点缀得很美丽,有时又把天空笼罩得很阴森。
刚才还是白云朵朵,阳光灿烂;一瞬间却又是乌云密布,大雨倾盆。
云就像是天气的招牌,天上挂什么云,就将出现什么样的天气。
①本段文字的中心句:__________________②“云就像是天气的招牌”这句话运用了_______ 说明方法,说明了__________ 。
“招牌”在文中的意思是:____________。
③文段中的“姿态万千”、“变化无常”词语分别是写云的____、_____。
④本段文字的结构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
(二)那最轻盈、站得最高的云,叫卷云。
这种云很薄,阳光可以透过云层照到地面,房屋和树木的影子依然很清晰。
卷云丝丝缕缕地飘浮着,有时像一片白色的羽毛,有时像一块洁白的绒纱。
如果卷云成群成行地排列在空中,好像微风吹过水面引起的粼波,这就成了卷积云。
卷云和卷积云的位置很高,那里水分少,它们一般不会带来雨雪。
还有一种像棉花团似的白云,叫积云,常在两千米左右的天空,一朵朵分散着,映着温和的阳光,云块四周散发出金黄的光辉。
积云都在上午开始出现,午后最多,傍晚渐渐消散。
在晴天,我们还会遇见一种高积云,这是成群的扁球状的云块,排列得很匀称,云块间露出碧蓝的天幕,远远望去,就像草原上雪白的羊群。
卷云、卷积云、积云和高积云,都是很美丽的。
①概括这段文字的内容:_________________ 。
②这段文字采用了从现象到本质的逻辑说明顺序,说明________________是现象,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是本质。
③说明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表达作用。
卷云和卷积云的位置很高,那里水分少,它们一般不会带来雨雪。
说明文好句好段摘抄大全

说明文的句子摘抄大全精选好句31句1、作者运用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通过生动的描写,反映出云与天气的关系,创造出美的意境。
这样,既水到渠成地引出了说明对象,又与题目巧妙照应。
2、我国西北地区由于干旱少雨,加上过度的放牧,缺乏人为的管理,地沙漠化非常严重。
如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每年沙漠化的土地达到1000多公顷,相当于两个西湖的面积。
3、我越来越喜欢雪花了,如果能够再次目睹大地白雪皑皑,绿树披银装,真是一件赏心悦目的趣事。
4、大约——大约是,大约等于,其大约的程度至少在50%以上。
5、赏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的写出了阳光的重要,富有诗情画意灵动中洋溢青春的气息,是文字更有韵味。
6、我喜欢绿萝。
7、在神奇的植物世界中,每一种植物都会努力展示自己的美丽,那“化妆”是必不可少的,但是有一种植物却反其道而行之,它就是绿萝。
8、读了法布尔的《昆虫记》,沉浸在作者观察小动物的乐趣中,勾起了我童年美好的回忆,并由此感慨:原来,只要用心观察,用心发现,就会有无穷无尽的快乐涌现。
9、赏析:这段话明确的指出了爱的真正含义,语言简练,读来自有一番美的享受~~10、春天时,人们把黄瓜籽种在地里。
一场小雨过后,就从地里长出来了一棵棵小苗,它的叶子就如两只大眼睛一样,望来望去,不久后它长出了许多的叶子,还长出了小蔓,在架子上攀爬着。
11、爱,有的时候不需要山盟海誓的承诺,但她一定需要细致入微的关怀与问候;爱,有的时候不需要梁祝化蝶的悲壮,但她一定需要心有灵犀的默契与投合;爱,有的时候不需要雄飞雌从的追随,但她一定需要相濡以沫的支持与理解。
12、作者在书中主要描写了几个小动物:螳螂,蟋蟀,蜘蛛,蝉,蜣螂,圣甲虫,萤火虫等,每一个小动物原来都有不为人知的一面,幸好有热爱观察且又耐心观察的法布尔,这些昆虫的秘密才被我们捕获。
他们生存的伎俩不多,却使我感动,也许他们根本没有什么伎俩,有的只是对生活的适应和生存的无奈。
但是,他们繁衍后代的尽职尽责和生活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说明文阅读段

衣有年轮①衣服的原材料会影响地球安全。
以皮革为例,在动物皮加工的过程中,使用了包括甲醛、煤焦油、染料和氰化物在内的有毒物质。
为了增加柔软性和耐水性,皮革要经过鞣制。
多数皮革使用硫酸铬等铬盐鞣制,产生含铬的废料。
除此之外,皮革在生产过程中消耗大量的水和能源,经过鞣制后不能再被生物降解,对环境也有极大危害。
②而大受追捧的纯棉,也远没有这个词本身那样清洁舒适。
在棉花种植、造布、制衣、运输、使用的各个阶段,都有大量的能源需求和碳排放。
纯棉,距离低碳的要求还相去甚远。
③在现有的低碳衣概念中,循环再生仍是关键。
但在传统的再生产品中,一直存在品质劣化问题,再生产品意味着品质的下降,最后只能变成垃圾焚烧或填埋。
④新举的生物循环再生技术将染料及其他材料完全去除,无限循环再生。
这和在一定条件下从石油中制造出聚酯原料再焚烧相比,能量消耗量及二氧化碳排出量均可削减80%。
而回收的服装可以返回工厂,重新再生为长纤维。
这种方法为延长服装自身的生命周期提供了新的思路。
⑤衣服有自己的生命线。
每件衣服都有自己的从原材料生成开始,到被废弃处置为止的全生命周期。
低碳衣只是所有环节中环保的基础。
在制造、运输、使用及处置的整个过程中,都会有能量的消耗,并产生碳的排放。
⑥实际上,已经有人开始把服装的碳排放指数组成“衣年轮”,来判断个人对服装的使用是否有益于环保和低碳。
就像从树的年轮可以看出它的年龄和状况一样,衣服也有自己的年轮,用来衡定每件衣服的使用年限、生命周期内的碳排放总量以及年均碳排放量。
⑦每件衣服的材质、每个人的使用方式和回收与否,都会影响到衣年轮的变化,也会影响到碳排放的量。
⑧英国环境资源管理公司计算过一件约400克的100%涤纶裤子在其“一生”中消耗的能量。
该裤子在中国台湾生产原料,在印度尼西亚制作,运到英国销售。
假定其使用寿命为两年,经历了92次洗涤,用50℃温水的洗衣机洗涤,烘干机烘干后,平均2分钟熨烫。
这样看来,全部耗能量约为200度电,如果电能由煤提供,就会排放出约47千克的二氧化碳,相当于裤子本身质量的117倍。
说明文段落——精选推荐

说明文段落说明文段落篇一:说明文景物描写段落九寨沟百合果园初二夏雨飞第九次九寨沟风景秀丽,其两大特点,便在于山美、水美。
无论是哪个季节,九寨沟的山都是明艳的,给人一种焕然一新的感觉。
这里的山,树木遍布,巍巍的将整个九寨沟环绕起来,如同两条长长的手臂。
春季,这里满山翠绿,幽谧而空灵;夏季片片树荫,清凉而素雅;秋季满目金红,端庄而高雅;冬季白雪皑皑,朴素而静谧。
纵然为山,确能从中找出水独有的细腻与明澈。
九寨沟的水,是无时无刻不在变幻的,越过那满目的苍翠,便可见如宝石般撒满九寨沟的一个个湖泊,九寨沟的湖水有三大特点:秀气、澄澈、艳丽。
九寨沟的水是飞动与静谧的结合,刚烈与温柔的相济,它将许多看似矛盾的个体,在这里交融,汇成了美的极致。
天晴时,阳光在平静无风的水面上,反射出夺目却不刺眼的光芒,像极了一块块大大小小的琥珀,为九寨沟添上几分温柔的美。
篇二:附加段落说明文阅读《泥石流》,完成小题。
泥石流①2016年8月7日,甘肃省舟曲县突降暴雨,泥石流在8日凌晨倾泻而下。
截至9月4日,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中遇难1478人,失踪287人,受伤住院72人,其中转院治疗59人,治愈出院10人,还有3人住院观察,累计门诊治疗2315人。
②泥石流是指在山区或者其他沟谷深壑,地形险峻的地区,因暴雨暴雪或其他自然灾害产生的大量水源携带上游堆积的丰富松散固体物质形成的特殊洪流。
泥石流具有突然性以及流速快,流量大,物质容量大和破坏力强等特点。
发生泥石流常常会冲毁公路铁路等交通设施甚至村镇等,造成巨大损失。
③岩石的风化是自然状态下既有的,在这个风化过程中,既有氧气、二氧化碳等物质对岩石的分解,也有因降水中吸收了空气中的酸性物质而产生的对岩石的分解,也有地表植被分泌的物质对土壤下的岩石层的分解,还有就是霜冻对土壤形成的冻结和溶解造成的土壤的松动。
土壤层的增厚和土壤层的松动是形成泥石流的主要原因。
另外,不合理的开挖也会形成泥石流。
有些泥石流是因修建公路、水渠、铁路以及其它建筑活动,破坏了山坡表面而形成的。
说明文摘抄好词好句好段

说明文摘抄好词好句好段稿子一嗨呀,亲爱的朋友!今天我来跟您分享一些说明文里的好词好句好段,咱们一起来瞅瞅。
先来说说好词哈,“精妙绝伦”这个词您觉得咋样?一听就感觉特别高大上,形容啥东西精美巧妙到了极点。
还有“鬼斧神工”,是不是脑海里立马能浮现出那种超级厉害、好像是神仙或者鬼怪打造出来的奇妙景象?好句也不少呢!“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
” 您瞧瞧,这多形象呀,一下子就让人想到那满池的荷叶是啥样儿啦。
再比如“弯弯的月亮像一条小船挂在夜空中。
” 简单又生动,一读就懂。
好段嘛,给您来一段描写动物的。
“小猫的脑袋圆圆的,竖着一对尖尖的小耳朵;那大大的眼睛,白天总是眯成一条缝,可是到了夜里,简直就像两颗闪光的宝石,发出幽幽的蓝光。
” 是不是感觉这小猫活灵活现的,就在眼前似的?咋样,这些好词好句好段有没有让您觉得很有趣呀?稿子二嘿,朋友!咱们又见面啦,今天接着来聊聊说明文里的那些好词好句好段。
好词像“琳琅满目”,一听到就想到好多好多漂亮的东西摆在面前,看都看不过来。
“小巧玲珑”也不错呀,形容个小物件儿精致可爱,可招人喜欢啦。
好句来咯,“秋天到了,树上金红的果子露出了笑脸,她在向着我们点头微笑。
” 把果子当成人来写,多有意思呀。
还有“宁静的夜晚,只有那天上的星星在窃窃私语。
” 星星都能说话啦,多神奇!好段也不能少。
“这座山真高啊!从山顶往下看,山下的人就像一只只小蚂蚁。
山上绿树成荫,各种各样的树木交织在一起,仿佛给大山披上了一件绿色的披风。
” 您说这山是不是一下就显得特别壮观?哎呀,这么多好词好句好段,是不是让您也想赶紧去读更多的说明文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说明文阅读语段精选2011-11-41.人类水资源现状①水是人类及其他生物繁衍生存的基本条件,是人们生活不可替代的重要资源,是生态环境中最活跃、影响最广泛的因素,具有许多其他资源所没有的、独特的性能和步重的使用功能,是工农业生产重要资源。
工业生产中,水具有冷却、加工、沸腾、蒸发、传送等一系列功能。
农业用水占了全球使用量的73%,这里主要指灌溉用水。
②全球有水139万亿立方米,其中97.3%是咸水。
2.7%的淡水中又有69%以冰雪形式存在或作为冰帽集中在南北极的高山上难以开发利用。
只有很少的水可供人们使用,有直接经济效益。
水的数量虽在一定时期内是保持平衡的,但在一定的时间、一定的空间范围内又是非常有限的。
目前,世界上早已有出现了水危机的国家,如埃塞俄比亚。
联合国已发出警告:“水将成为一种严重的社会危机。
”水资源已成了一个国家、一个地区持续发展的非常稀缺的资源。
现在世界上约2/3的国家都不同程度地反映出水的危机。
③我国是一个水资源十分短缺的国家,人均水资源量仅占世界平均水平的1/4。
尽管我国水资源总量为28000亿立方米左右,但地区分布十分不均,有八成分布在南方,而南方耕地只占全国耕地面积的1/3左右。
水土资源不相匹配,生态环境相对脆弱。
我国地域广阔,南北跨度极大,远距高调水的难度可想而知。
因此,总的水资源可利用量并不很大。
我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2300立方米,到2030年人口高峰将达到16亿,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1700立方米,将接近或达到世界公认的用水警戒线。
缺水将越来越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严重制约因素。
中国平均每年因旱受灾的耕地面积约四亿亩。
正常年份全国灌区每年缺水300亿立方米,城市缺水印亿立方米。
全国年排放废污水总量近600亿吨,其中80%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水域。
在全国调查评价的700多条重要河流中,有近50%的河段、90%以上的城市沿河水域遭到污染。
④供需失衡的结果,一是国民经济用水挤占生态环境用水,二是城市与工业用水挤占农业用水。
目前,北方水资源开发程度已超过50%,导致河道断流和湖泊萎缩;南方水网地区污水超标排放,造成水体污染;西北干旱区大量挤占生态用水,荒漠化趋势蔓延;西南山丘区坡陡田高水低,水资源开发利用工程艰巨。
从全国看,水资源现状承载能力和生态环境容量已经明显不足。
1.①段中“繁衍”的“衍”读音是,加点词“这里”指的是。
2.根据语境,③段中加点词“脆弱”的意思是:。
3.这篇说明文的说明对象是,说明顺序是。
4.这篇说明文采用的说明方法有、。
5.从③段中看,我国水资源十分短缺的主要原因是(1)(2)(3) 。
6.第③段中“人均水资源量仅占世界平均水平的1/4”一句中的“仅”能否删去? 为什么?7.第④段中,作者举出北方地区、南方水网地区、西北干旱区、西南山丘区等几个地区的用水情况,是为了具体说明。
8.针对我国目前水资源现状,请你提两条合理化建议,并简要说明理由。
2.人工造林有学问①森林是有利于环境的,它可以吸收来自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放出氧气,可以净化空气,并降低温度,减轻温室效应。
比如,每公顷森林可以年吸收灰尘330-900吨,是很好的“空气过滤器”;每公顷森林放出的氧气可供900多人呼吸,是最好的天然“氧吧”;森林还有冬暖夏凉的特点,夏季日平均气温低2℃左右,冬季日平均气温高2℃左右。
②目前我国森林面积居世界第5位,人均森林面积居世界第119位,森林总蓄积量占世界第8位。
我国是世界上人均森林蓄积量最低的国家之一,人均森林蓄积量仅为8.6立方米。
因此,我们要大力提倡人工造林。
但是,如果植树造林不讲究科学的方法,就有可能..对环境造成不利的影响,甚至破坏生态环境。
那么怎样才能科学地进行人工造林呢?③首先,必须考虑的条件就是水分、温度、风速、土壤等。
如何判断森林能够生长,最好的办法是观察自然界中的植被分布。
如草原上鲜有大面积的森林,这里就不适合造林。
我们应当采取“蚂蚁啃骨头”的办法,先在那些能够成活森林的地方造林,如北方山地先造沟谷和阴坡,保证成活率。
这样,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不适当的地方造林,其实是“南辕北辙”,花再大的金钱也是浪费。
④第二,造林的物种要适合本地的生态。
在中国的四大沙地(科尔沁、毛乌素、浑善达克、呼伦贝尔)里,杨树的适应力远不如本地的榆树,显然在那里造林,适宜的树种是榆树而非杨树,可目前的做法背道而驰。
因此,“年年造林年年不见林”。
⑤第三,自然界有其规律性,所以造林的密度要符合当地的生态条件。
如在浑善克沙地,自然选择的榆树密度是每百平方米3—5棵;而人工的杨树林密度高达30—50棵,水分根本无法支持。
造林设计应当向自然界学习,而不能“闭门造车”。
⑥第四,人工造林要多物种配合,而不能只发展单个物种的纯林,后者极容易遭受病虫害袭击,还会造成“绿色荒漠”。
⑦第五,有条件的地方要选择种子造林。
种子繁殖虽然开始见效慢,但是,一旦成熟,能够自我更新,这种生态恢复是最彻底的。
⑧第六,人工造林不要将目光仅仅盯在那些所谓的速生树种上,一些贵重木材的慢生树种,无论经济价值还是生态价值、景观价值都远远超过那些速生树种。
随着各国对天然林的保护,贵重木材的市场需求也越来越紧张,提前设计并种植慢生贵重树种可以“防患于未然”。
⑨了解了森林的作用,懂得了科学的植树造林的方法,就能增进我们的绿色意识。
去精心地爱护和培育我们的森林母亲吧!24.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说明的主要..内容。
(3分)25.选文的说明顺序是什么?(2分)26.选文第②段中加点的词“可能”能否去掉?为什么?(3分)27.选文第⑤段中画线句子除了运用了举例子、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外,还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4分)28.请你会合选文,联系家乡的实际,为家乡的植树造林提出三点合理化建议。
(3分)3.沙尘暴,并非只是施暴恶徒①目前,沙尘暴已成为人类难以剿灭的主要天灾之一...截止目前,撒哈拉荒漠每年发生扬沙天气25次,阿拉伯半岛鲁卜哈利沙漠是30次,伊朗卡维尔等沙漠是80次,土库曼卡拉库姆沙漠60次,印度和巴基斯坦的塔尔沙漠是17次,澳大利亚的普森等沙漠是5次以上.全球年尘埃搬运量变幅为1.3~8亿吨,最高可达到50亿吨.②直至目前,我们对沙尘暴的认识还停留在沙埋、风蚀、大风袭击和污染大气环境上,其实这已是半个世纪前的旧观念了.沙尘暴对人类直接的侵害已经超过了它对环境的破坏.特别是对大型传染性疾患的传播,它已从推波助澜`助纣为虐`升级为大打出手的先锋了.最严重的例证就是口蹄疫在英国的登陆.谁能料到非洲北部沙漠里的口蹄疫病毒,会在一周内随沙尘暴浩浩荡荡地跨越大西洋,稳稳当当地落在英国的牛栏里,并在半月内横扫欧洲,致死数百万头牛被宰,焚烧掩埋.③客观地说,沙尘暴虽作恶多端,但它终究还只是帮凶,元凶还是人类自己制造的有毒物质。
在空气的尘埃中现在已经培养出了100多种细菌、病菌和真菌。
大约有1|3的细菌是能感染动植物和人类的病原菌。
其中有能感染耳朵和皮肤的假单细胞,有能导致甘蔗腐烂、土豆干腐和香蕉叶生斑的微生物,还有一种对海洋中珊瑚有致命威胁的真菌。
20世纪70年代以来,加勒比海珊瑚的骤减可能与非洲沙尘带来的另一种无名病原菌有关。
科学家致意到,非洲沙尘在加勒比海地区沉积多的年份,也正是该地区珊瑚礁大量死亡的年份。
在1|4茶匙的尘埃中能携带几百万甚至几亿个微生物。
就连成群的蚱蜢,都能在尘云穿越大西洋的过程中存活下来。
④但是与所有的自然现象一样,沙尘暴也有它合理有益的一面沙尘暴形成的气溶胶在高空有全球循环的演变特点,使沙尘能够进行数千甚至上万里的大迁移.谁能想到,科罗拉多高原的肥沃土壤有一半来自莫哈维沙漠;有谁想到加勒比和夏威夷群岛上的表层土壤来自中亚,其中主要来自中国的沙漠;又有谁想到,是撒哈拉的富含养分的尘土滋润了亚马孙流域,使它由草场变成了富饶的热带雨林.因为尘埃中含有大量的铁,有助于浮游生物的生长,促进大量鱼类的繁殖.夏威夷与阿拉斯加之间及其丰富的渔业资源,也是沙尘暴施善他乡的功绩之一.⑤除此之外,大气中大量含量有沙尘的微粒能缓解下游地区酸雨的危害程度,保护地球生态环境.因大气凝结的增多使下游地区降水量增加,同时铁`钙等沙尘对海洋的生物链也有着良好的服务作用.日本科学家观测研究认为,黄沙作为日本过冷却云的冻结核,对形成降水起到重要作用.黄沙冰晶核带有碱性,对防止韩国`日本酸雨的产生起着积极的中和作用.⑥作为一种自然现象,沙尘暴已刮了数百万年,真可谓刮黄了天,刮黄了地,刮黄了水,甚至连我们的皮肤都变黄了,想从根本上消灭是不可能的.但是只要我们珍惜水源、保护植被绿化造林,就可以防止土地荒漠化,达到遏制沙尘暴的目的.(选自《科学24小时》有改动)20、选文第①段中加点词“之一”能否删掉?为什么?(3分)21、选文第②段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4分)22、选文第③段的说明内容是什么?请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
(2分)23、结合选文第④⑤段,概括说明沙尘暴给人类带来了哪些益处?(4分)24、选文运用了什么说明顺序?(2分)4.哈勃,太空中的千里眼①古往今来,人们用肉眼观察灿烂的星空,很多发现难免显得粗糙,甚至只是一些臆想。
当伽利略等人将望远镜对准了茫茫太空后,人们才逐渐发现了太空的更多奥秘。
②在实践中,人们发现用地面的望远镜观测太空,存在两个缺陷:一是地球大气层会吸收红外线和紫外线,二是大气湍流导致地面光学望远镜的角分辨率很难优于1弧秒。
1946年,美国天文物理学家斯皮策提出,在太空中安装一台望远镜将突破上述限制。
③1990年,这一设想终成现实。
美国“发现”号航天飞机将哈勃望远镜送入了太空。
然而,哈勃探索宇宙奥秘的征途并非一帆风顺。
升空伊始,哈勃就被发现患了“近视眼”,不能辨别140亿光年以外的物体。
此后哈勃的陀螺仪、太阳能电池板、影像摄谱仪、绝热毯、冷却剂等都出现过故障,历经五次“手术”才恢复正常。
然而哈勃望远镜面临的挑战,也激励着人们推动科研设备及制造技术的革新。
每一次维修都让哈勃能够看得更清晰、更遥远。
2009年第五次维修后,哈勃望远镜的观测能力已是最初设计的100倍。
④哈勃望远镜得到的数据引发了天文学的革命:它确定了宇宙历史为137亿年左右,证实超大质量黑洞处于大多数星系的中心,它让科学家更好地理解恒星和行星的形成,并探测到太阳系外存在有机物。
20年来,科学家利用哈勃望远镜的数据发表了7500多篇论文,使之成为历史上最有科学价值的仪器。
美国资深宇航员马斯格雷夫说,哈勃望远镜的价值不仅在于它是一台强大的机器,而且在于它把宇宙论、神学、哲学和天文学贯穿了起来。
它是人类的一面镜子,让人类自省: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宇宙?我们处在什么位置?我们是谁,我们该如何作为?⑤虽然哈勃望远镜将于2014年退休,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将接过它的接力棒,将人类对深层太空的探索继续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