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21课 社会生活的变化导学案(无答案) 中华书局版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21课 社会生活的变化导学案(无答案) 中华书局版

《第21课社会生活的变化》导学案
一、物质生活的变化
(1)中国近代轮船航运业开始的标志是:年成立。
(2)中国自办的第一条铁路:年铁路建成通车。
2、物质生活的变化给人们生活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二、文化生活的变化
1、表现为《申报》、出版机构、照相、电影的出现
)《申报》:它是中国近代历时最久、影响最大报纸,它保留了大量资料,堪称中国近代史的一部“”
(2) 电影发展:中国拍摄的第一部电影是京剧《》。
中国拍摄的第一部故事片《》。
中国第一部有声电影《》。
中国第一部在国际上获奖的电影《》。
2、文化生活的变化给人们生活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
三、社会习俗的变化
1、表现为:装束、礼节和称谓的变化
2、社会习俗的变化对人们生活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
历史:第21课《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导学案(人教版八年级下)

八年级历史第21课导学案预习指导:1、阅读教材112__113页,简述改革开放前后人们在衣食住行方面的变化情况。
2、分析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生活发生变化的原因。
3、改革开放后,我国在就业和社会保障方面发生了哪些变化?交流指导:1、过去人们吃的野菜、窝头,今天吃起来好象味道还不错,为什么还要说过去的生活不好呢?2、收集过去的布票、粮票或其他购物票证,思考为什么以前非要用这些才能买东西3、改革开放后,人们生活方式为什么发生这么大的变化?达标检测:A卷:1、我国人民生活整体进入小康社会是在()A、20世纪80年代B、20世纪90年代C、20世纪末D、2010年前后2、解决城市交通堵塞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A、实行“工交优先”B、加强交通管理C、减少汽车数量D、发展道路、地铁、轻轨等硬件设施3、下列不属于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是()A、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B、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C、国有企业的“铁饭碗”D、医疗保险制度4、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建立后,职工的医疗保险费用的支付者是()A、社会统筹B、职工单位C、个人D、以上三方各承担一部分B卷:5、列举:改革开放后,我国就业制度变化的表现。
复习指导:1、我国第一颗原子弹是在什么时间?有何重要意义?2、说出袁隆平的贡献及其历史意义。
3、863计划当时得到哪位领导人批示?涉及我国哪8大领域?4、教育的三个面向是谁提出的?内容是什么?5、请举出几项重大体育成就,说明中国正在走向世界体育强国。
达标检测:1、20世纪80年代,我国的一项高科技研究发展计划称之为:()A、科教兴国计划B、863计划C、星球大战计划D、尤里卡计划2、改革开放以来,国家以什么为国策,确立了教育优先发展战略:()A、863计划B、希望工程C、科教兴国D、科技兴国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事业取得的重大成就有:(1)基本实现九年义务教育(2)实施科教兴国战略(3)高等教育迅速发展(4)制定了《863计划》4、教育部启动将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建成世界一流大学工作,开始于20世纪:()A、80年代B、90年代C、70年代D、2001年5、填空:______年,全国基本实现九年义务教育;______是科教兴国的奠基工程。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六单元 第21课 社会生活的变化导学案 中华书局版

第21课社会生活的变化【学习目标】轮船、火车、电报,《申报》和商务印书馆、照相与电影事业、剪发辫、改称呼、易服饰【知识梳理】1.交通工具的变革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
清朝晚期,轮船、火车、汽车等近代交通工具传到中国,在很大程度上便利了人们出行。
2.1872年,轮船招商局成立,标志着中国近代轮船航运业开始。
3.1881年,中国自办的第一条铁路——唐胥铁路建成通车。
4.近代通信业的发展,是从电报开始的,19世纪70年代,中国出现最早的有线电报。
到19世纪末,全国大部分省区都架设了电线。
5.1872年4月,《申报》在上海创刊,它是中国近代历时最久、影响最大的报纸。
它保存了大量原始资料,堪称中国近代史的一部“百科全书”。
6.戊戌变法期间,近代民营出版业相继出现,其中最著名的是商务印书馆。
主要出版新式教科书、自然科学书籍、传统文化典籍、西方学术名著和辞典工具书等。
7.1912年创办的中华书局是中国近代另一著名的出版机构,出版了大量图书、杂志等。
8.近代西方摄影技术传入中国的最早记录是1844年。
9.1896年,电影正式传入中国。
中国拍摄的第一部电影是京剧《定军山》。
1913年,由亚细亚影戏公司拍摄的《难夫难妻》在上海首映,这是中国拍摄的第一部故事片。
10.辛亥革命后,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许多改革社会陋习的政令,包括剪辫、禁缠足、变称谓、禁烟、禁赌等,对改变社会风俗产生了深远影响。
11.近代以来,西服等洋装开始在大城市里出现。
清末民初,西服逐渐成为男士的礼服之一。
【课堂导学】1.剪辫有利于个人卫生,也方便工作,为什么还会遭到很多人反对?联系有关史实,谈谈你的看法。
答:这是社会转型时期,人们思想观念的不同。
清军入关后,强令汉族男子剃发留辫,留辫是汉人臣服清朝统治的象征。
辛亥革命后,临时政府颁布了剪辫令,遭到了一部分人的反对。
清廷遗老遗少是对清朝的怀念和忠诚;有些群众则认为发肤为父母所受,剪了则为不孝;有的人则怕清廷复辟,会杀无辫之人;有的则觉得可惜,不舍得剪掉。
中图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21课《近代教育与社会生活的变化》教学设计

中图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21课《近代教育与社会生活的变化》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近代教育与社会生活的变化》是中图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21课的内容。
教材主要讲述了近代以来,我国教育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包括洋务运动时期的教育改革、戊戌变法时期的教育改革、辛亥革命时期的教育改革以及民国时期的教育改革等内容。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近代教育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变化,认识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近代史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于近代教育改革和社会生活的变化的了解还不够深入,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进一步拓展和加深。
此外,学生对于历史事件的理解和分析能力有待提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面去分析问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近代以来我国教育改革的主要内容,掌握民国时期社会生活的主要变化。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近代以来我国教育改革的主要内容,民国时期社会生活的主要变化。
2.教学难点:教育改革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和分析。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总结近代教育改革的主要内容。
2.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教育改革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3.案例分析:通过具体案例,使学生了解民国时期社会生活的变化。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中图版历史八年级上册。
2.课件:制作相关课件,辅助教学。
3.案例材料:收集民国时期社会生活的相关案例。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课的内容,从而引出本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近代以来我国教育改革的主要内容,让学生了解教育改革的历史发展。
3.操练(10分钟)学生自主阅读教材,总结民国时期社会生活的主要变化。
八年级历史上册《社会生活的变化》教案、教学设计

2.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组近现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图片,引发学生对社会变迁的思考,激发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学生阅读教材,了解近现代中国社会生活的主要变化,并尝试分析原因。
(3)课堂讨论: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
3.小组合作,收集近现代中国社会生活变化的图片、实物等资料,制作成一份手抄报或PPT,展示社会生活变化的主要方面及其影响。要求:内容丰富、设计美观、有创新性。
4.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撰写一篇学习心得,谈谈你对社会生活变化的认识和感悟。要求:不少于500字,要求真情实感、有深度。
5.结合现实生活,观察和分析当前社会生活中的一个变化趋势,预测其未来发展方向,并阐述你的理由。要求:不少于500字,要求有理有据、论述严谨。
1.激发学生兴趣:运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如图片、视频等,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注重思维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分析社会生活的变化,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适时引导:针对学生在分析问题时可能出现的误区,教师应及时予以纠正,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历史观念。
4.关注个体差异:尊重每个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发展需求,因材施教,使学生在课堂上获得成就感。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储备,对社会生活的变化有了一定的了解。在此基础上,他们对近现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具体变化及其原因充满好奇。然而,由于年龄和认知水平的限制,学生在分析问题时可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需要教师进行引导和启发。
此外,学生在学习历史时,往往对具体的人物、事件感兴趣,而对历史变迁背后的规律和原因缺乏深入思考。因此,在本章节的教学中,教师应关注以下几点:
历史八年级上册《社会生活的变化》导学案

历史八年级上册《社会生活的变化》导学案称谓的变化:研学拓展提升一、无声电影里的人说话没有声音,用什么办法可以让观众明白他在说什么?二、课后“活动与探究”。
三、聊一聊,今天你主要通过什么传播媒介来获取信息,了解社会?你对获取的信息又是如何取舍的?示学研学一由1、2、3组展示,研学二由4、5、6组展示,研学三自由展示工具的发展才进入飞速发展阶段,短短数百年,人类不仅能上天(飞机、航天飞机、火箭),而且能入海(潜艇),技术也日新月异………交通工具的发展分为四个阶段,分别为蒸汽阶段、内燃阶段、电气阶段、自动化阶段。
检学一、课后“练一练”。
二、归纳历史之最:①:我国最早架设有线电报是在:_______世纪__________年代以后②:我国自己拍摄的第一部无声电影是:______________③:中国近代最著名的报纸是:____________________④:我国第一部在国际电影上获奖的影片是_____________⑤:中国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是_________________作业一、选择1、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时,你认为他可能被人们称呼为()A.老爷B.大人C.先生D.陛下2、近代中国人获取信息了解社会的主要传媒工具是()A.书籍B.电影C.电话D.报纸二、材料:乘火车,坐飞机外出旅游,照上几张彩照,已经不再是稀奇事了;用电话、电脑交流信息、联系友谊也已成为“家常便饭”;爸爸的书柜上摆满了各类图书杂志,还有各家报纸……妈妈还带我去逛超市,看电影呢!(1)这段话反映了现代社会生活的哪些重要内容?又有哪些是在近代社会生活中发展而来的?。
2019-2020年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21课《社会生活的变化》电子备课教案 中华书局版

2019-2020年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1课《社会生活的变化》电子备课教案中华书局版一、教学目标1.知道轮船、火车、电报、照相和电影等在中国的出现。
2.《申报》、商务印书馆等大众传播媒体对近代社会生活的影响。
3.了解民国以来剪发辫、易服饰、改称呼等社会习俗的变化。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确定本课“近代交通通讯在中国的出现”一目为重点内容。
难点理解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理解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顺应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潮流,是一种历史的进步。
三、知识与能力1.了解近代中国在外来生活观念的冲击下,人们在生活方式、生活观念方面发生的变迁。
2.学生能够通过多种途径搜集有关反映近代中国物质文明的文字、图片等,培养学生搜集、处理历史材料和信息的能力。
3.学生能够走上讲台,展示并说明所搜集的有关近代中国物质文明的资料、演示近代中国在社会习俗方面的变化等,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表演能力。
4.掌握近代中国社会向近代转型的原因和影响,初步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和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及示意图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老师这里收集到的一些老照片,并动脑筋想想,无声电影里的人说话没有声音,用什么办法可以让观众明白他在说什么?照片和电影的出现给中国社会带来了什么影响?(多媒体演示:慈禧太后、溥仪的多幅照片,中国第一部无声电影《定军山》拍摄地——丰泰照相馆照片、主演谭鑫培剧照,北京早期的电影放映场所——文明茶园等老照片。
)(在演示同时介绍照片内容。
重点指出照相和中国第一部电影的关系。
)关于报纸的出现,你了解多少?哪位将你了解的有关《申报》、商务印书馆的知识讲给大家听听?(教师多媒体演示搜集到的照片:军警为行人剪辫、中山装、西服、旗袍、西式裙装、女学生装、小脚、绣花鞋)请同学们结合教材谈谈,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为改变社会习俗颁布了哪些法令?④你们能从礼仪和称谓上的变化体会到什么?社会习俗能够在较短时间内有很快的变化吗?五、作业六、教学反思:本课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展示反映社会生活变化的大量信息,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拓宽知识面。
第21课 导学案

21《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导学案课型:新授执笔:吴成山审核:时芳年级:八年级下周次:第12周课时:1课时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学习目标1、从改革开放前后人们在衣、食、住、行、用等方面的变化,了解改革开放对人们生活方式所产生的影响。
2、知道就业制度的变化,认识社会发展也改变了人们的就业观念。
3、以医疗保险制度的建立为例,说明社会保障制度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重点:改革开放对人们生活方式所产生的影响。
▲难点:透过现象看本质,培养历史发展观、进步观。
一、自主学习请你根据课本知识并访问长辈,了解改革开放前后你家在衣食住行等方面有哪些重要的变化,完成下表。
项目改革开放前改革开放后衣供应情况色彩样式食供应情况营养问题住住房面积居住环境行交通工具出门旅游二、合作探究1、人们在衣、食、住、行、用等方面的变化的原因是什么?2、你知道改革开放以来人们是通过哪些途径找到工作的?改革开放前人们又是怎样就业的?3、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保障体系制度有何变化?说说这些社会保障制度在社会发展中发挥怎样的重要作用。
三、达标检测1、下列选项中,属于改革开放前出现的现象的是()A、讲究营养均衡,粗细搭配,吃绿色食品B、大家都穿着千篇一律的灰色中山装或蓝色解放装C、出门旅游的人越来越多,开私人汽车出行的人占了一定的比重D、人们可以通过人才市场自主选择职业2、下列能够反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生活变化的是()①人们上网浏览、发E-mail ②人们使用粮票、布票购买东西③70年代住草房,80年代住瓦房,90年代住楼房④我国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建立和完善起来A ①②④B ①③④C ②③④D ①②③④3、解决城市交通堵塞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A、实行“公交优先”B、加强交通管理C、减少汽车数量D、发展道路、地铁、轻轨等硬件设施4、在社会保障体系中,最引人注目的是()A、就业制度B、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C、医疗保险制度D、再就业制度5、改革开放前后人们社会生活变化的原因包括()①新中国建立后,国家长期把重点放在工业化建设,人民物质经济发展水平低②改革开放后,把工作重点放在提高人们物质经济文化水平,人们经济条件好转③改革开放后,中西思想文化观念碰撞激烈,形成多元思想文化和价值观④改革开放后,“打破铁饭碗”,建立新的经济文化体制,实行能者勤者上岗,凭贡献大小享受相应待遇,通过人才竞争挖掘人的潜力,有利于个人发展、社会进步和经济繁荣A ①②④B ①③④C ②③④D ①②③④知识运用:请回答下面问题1、过去人们吃的野菜、窝头,今天吃起来好像味道很不错,为什么还要说过去的生活不好呢?2.在减缓城市交通堵塞方面,你有什么高招?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第21课 社会生活的变化》导学案
一、物质生活的变化
(1)中国近代轮船航运业开始的标志是: 年 成立。
(2) 中国自办的第一条铁路: 年 铁路建成通车。
2、物质生活的变化给人们生活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二、文化生活的变化
1、表现为《申报》、出版机构、照相、电影的出现
)《申报》:它是中国近代历时最久、影响最大报纸,它保留了大量 资料,堪称中国近代史的一部“
”
(2) 电影发展:中国拍摄的第一部电影是京剧《 》。
中国拍摄的第一部故事片《 》。
中国第一部有声电影《 》。
中国第一部在国际上获奖的电影《 》。
2、文化生活的变化给人们生活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
三、社会习俗的变化
1、表现为:装束、礼节和称谓的变化
2、社会习俗的变化对人们生活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