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离议论文
高一关于800字的议论文作文(7篇)

高一关于800字的议论文作文高一关于800字的议论文作文【篇1】在现实与幻想之间走走停停,很难有机会真正感受到生命的真谛,也许这一切都是假象,而我却在这假象之间徘徊,认清了现实,却没有信心离去。
迷茫总是在畅快的欢乐后出现,命运也许真真假假,却让我充满了疑惑与无奈。
明明在开始就已经知道了结果,可是还是相信未来会有所改变。
可是,哪里有那么多巧合,哪里有那么多的侥幸,真实总归要替代假象,我还是要在真实中才能回忆起美好的假象。
人生中总是有太多的借口,无论是不是想要伪装,也许只是为了更体面的难过,更体面的失去,从而选择最无奈而又最悲伤的结果,去重新面对现实。
幻想总是随时到来,不管自己有没有做好准备,刚刚承认了残酷的心灵,再次面对虚假的假象,可是明明知道一切仍是假象,还是要飞蛾扑火似的扑向那里,就想寻找不存在的希望一般凄凉。
我在假象中不懈的寻觅,就像这是真实中的美好一样,可是自己还是于心不忍,把假象真的当成了现实,总是很轻松的骗过自己的心,可是当心灵知道结果后,又要承担更深的痛苦。
一层虚伪到极点可是从未想过要揭穿的假面,一直在脸上不曾揭下,我厌恶它,可是又在现实中需要它,它那么虚伪,可自己有没有勇气去拆穿。
也许是真实与假象让自己变得虚荣,让自己不忍揭掉实用而又厌恶的假面。
在真真假假中徘徊,认清了太多亦真亦假的面目,而最使人厌恶却又怜悯的就是自己这张时好时坏的假面。
我曾不止一次叹道人心的虚伪,谈到人生的纠结,可是自己又从不曾逃离过这一切,似乎在揭露的同时还在享受这虚伪带来的幻想。
我也对未来有过纯真的憧憬,有过天真的展望,我也想要不被这人事所牵绊,可是既然活在了真是里,既然从童话中走出来,又哪里在真实中寻找一片超越假象的童话?梦想也变的浮夸,励志也变得颓废,似乎现实所拥有的一切只留下了曾经的美好。
自己在厌恶的地方变得不让自己厌恶的丑陋,自己却蜷缩在假象之间窥探现实,现实还是那么不真实的美好!也常常笑过自己,不觉得累吗?累什么,连假象都认可了,还会在乎现实的凄凉吗?我说过不在乎他人的话语,可是我没有不在乎过,我仍然在幻想中的成熟之间悄悄地把天真用在虚伪上,也许自己只是呵呵一笑,摇头否认自己的天真与虚假,可是,现实哪里让自己变的天真过!不过是自己的虚荣让的美好变成幻象!但自己又能如何自己?虚伪亦就是虚伪,幻想依旧是幻想,只有现实让自己时而清醒,可这现实又与假象通存了。
旅行的意义议论文优秀10篇

旅行的意义议论文优秀10篇旅行的意义篇一古人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就是告诉大家,理论和实际一样重要。
在自然课本上可以看到了许多动物的照片和特征,多得数不胜数,背得我死去活来,但自从我户外教学到动物园参观,实际了解了动物的长相和习性后,便对动物有了充分的了解。
如图片上黑熊的脖子上有一个白色V字,当我亲眼看到后,就让我印象更鲜明深刻,永远难忘;又如书本上记载的鼻子“有千万根神经末梢,它是将近四万块富有弹性的小肌肉组成,它能极灵活地伸缩自如,作出灵巧地动作。
”今年寒假我到泰国度假,才真正的见到了它的威力,它不但可以让人骑在上面,还能用鼻子卷起甘蔗、芭蕉或玉米送进嘴里,用鼻子踢足球、卷着水彩笔在纸上画画、把鼻子当成椅子让人坐在上面;更厉害的是它还可以把鼻子当成莲蓬头,吸了水往自己身上喷,清洗自己的身体,我刚好骑在上面,差一点就喷到我了呢!这些都是无法从书本里边学习到的真实宝贵经验。
泰山的日出驰名国内、外,在语文课本中也曾读到过,但图片上的日出和我眼睛看到的,差别可大呢!日出的那一瞬间,万丈光芒的照耀着大地,真是耀眼夺目、璀璨非凡!我们拿着不同颜色的玻璃镜观赏太阳和云海,它们都呈现出彩色玻璃镜的颜色,就如同花蕾初开的少女,穿着不同颜色的洋装,展现出了变化多端的不同风貌。
这叫人惊艳的一幕幕景象,叫我怦然心动,久久不能自己,至今都印象深刻,深深撼动我心深处。
旅游不但是正当的休闲活动,还可以增广见闻、怡情养性,也让我深深的体会到“百闻不如一见”的道理,这对我来说,是深具意义的。
旅行的意义篇二听说,旅行的意义是逃离。
逃离的不是一座城,而是一段回忆。
——曹方《伤心旅客》“你用心挑选纪念品,你搜集了地图上,每一次的风和日丽,你拥抱热情的岛屿,你埋葬记忆的土耳其,你流连电影里美丽的不真实的场景······却说不出旅行的意义。
”一曲陈绮贞的《旅行的意义》唱出了多少人的迷茫,多少人的幻想,多少人那渐行渐远又遥不可及的梦。
仿写孟子三章的议论文

仿写孟子三章的议论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有这样一个有趣而另人深思的实验,把一只青蛙冷不防扔进滚烫的油锅里,青蛙能出人意料地一跃而出,逃离陷境。
然后又把同一只青蛙放在逐渐加热的水锅里,这次它感到舒服惬意,以致意识到危险来临时却欲跃乏力,最终葬身锅底。
由这个实验我们可以看出,青蛙对眼前的危险反映敏感,对还没有到来的危险反映迟钝。
由此我想到了人,其实人在这方面也是如此,正如孟子所说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人生旅途中,逆境催人警醒,激人奋进,而安逸优越的环境却消磨人的意志,使人耽于安乐,尽享舒适,常常一事无成。
有的人甚至在安逸之时沉溺酒色,自我毁灭。
这于青蛙临难时的奋起一跃和温水中的卧以待毙是何其相似。
“生于忧患”是千古不变的名言,春秋时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是它最好的注册。
那时,勾践屈服求和,卑身事吴,卧薪尝胆,又经“十年生聚,十年数训”,终于转弱为强,起兵灭掉吴国,成为一代霸主,勾践何能得以复国?这是亡国之辱的忧患使他发愤、催他奋起的结果。
这说明,当困难重重、欲退无路时,人们常常能显出非凡的毅力,发挥出意想不到的潜能,拼死杀出重围,开拓出一条生路。
但是,有了生路,有了安逸,人们却往往不能很好地把握,而“死于安乐”。
这方面的例子莫过于闯王了。
1644年春,闯王攻入北京,以为天下以定,大功告成。
那些农民出身的新官僚把起义时打天下的叱咤风云的气魄丧失殆尽,只图在北京城中享受安乐,“日日过年”,李自成想早日称帝、牛金星想当太平宰相,诸将想营造府第。
当清兵入关,明朝武装卷土重来时,起义军却一败不可收拾。
这令我想起欧阳修说的“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这句话老。
险情环生时人们能睁大眼睛去拼搏,因此化险为夷;安逸享乐中却意志消退,锐气全无,结果一败涂地。
今天我学习了《中华古诗文读本》的第一首诗——《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首诗对我的教育很深。
诗中讲了舜以农民的身份被发现重用,胶鬲在被重用之前是个鱼盐贩子,管夷吾是从狱官手里被释放后而重用的,百里奚从市井之间登上了宰相的位置。
逃离舒适圈_议论文900字相关作文

逃离舒适圈_议论文900字相关作文老人说:到了一定的年纪就要做那个年纪该做的事情,不要总想着做些和年龄不符的事。
老人们总是会告诉你一些人生的“大道理”,他们和我们一次又一次的提起他们老一辈的事情,就是想让我们去听、知道,并按着他们的想法去做事。
但是老一辈的人说的一定是正确的吗?就在去年,我的表哥在他18岁的生日做出了一项非常大的决定,从一个公务员转行做一个小店老板。
当他在生日会上说出这件事的时候,每个人都很吃惊,但吃惊过后奶奶就先表明了自己的态度:“不同意!你现在才18岁,安安稳稳的工作不好吗?为啥非要去自己开个店呢?你知道开店有多艰难吗?你万一搞砸了那就是个亏本买卖啊!你看看我们小时候村东头那个姓甄的那个寡妇,她就是之前开店结果失败了,亏得血本无归,你看看她现在成什么样了?你要是不想像她那样,就趁早干好你的公务员,安安稳稳的娶一个胖媳妇回家,给咱们传宗接代。
”但是表哥也爱钻个牛角尖,没等奶奶说完,他立马就插了一句:“那如果我开店成功了呢?”最后,奶奶气呼呼的走了,也没再理过我表哥。
但是我表哥现在的生意蒸蒸日上,每天去他店里吃饭的人络绎不绝。
其实表哥说的很有道理,如果你自己都不愿意去拼一把,你自己都没能给自己一个努力突破自己的机会,那根本就没有人能帮上你。
村东头的寡妇她失败了吗?我觉得她并没失败,至少她努力过奋斗过,她尝试过在那个炮火连天的年代去逃离安稳的生活,她不甘于平凡,她并没有失败,只不过生错了年代。
最近腾讯特别火的一个综艺节目《令人心动的offer》中,在实习生和律师们的周日聚会中,徐凌菱提到了她自己的想法,她说:“我想去经历不一样的人生,因为真的很不同。
不同平台,它的工作原则、制度、人际关系、方式方法都会不一样,所以我是希望你们在三十岁之前可能去各种体验,然后找到最适合你们的。
不要让自己呆在舒适区。
因为当你在舒适区,你会很容易产生惰性,要变化是很难的,你对未知世界会不知道、你没有安全感。
逃离作文范文

逃离优秀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追求优秀已经成为了许多人追逐的目标。
在极度追逐优秀的同时,我们是否思考过其中的意义呢?优秀究竟是什么?它为我们带来了什么?又会带来什么风险?或许,我们需要逃离优秀,找到真正属于自己的人生。
先说说优秀究竟是什么。
在现代社会,人们对于“优秀”的定义已经产生了深刻的变化。
或许在古代,优秀是墨家式的守法、礼制、和谐等,但在现代,则是围绕成绩、职位、名誉等的一类竞争性指标展开。
令人担忧的是,这种情况已经逐渐侵蚀了人们对于生活存在的最基本认知。
当我们成为一个追求优秀的名校学生、卓越职场人士,我们可能已经在快速上升的过程中失去了一些本真。
而这种过于追寻优秀的路径,让我们可能只能在其中得到片刻欢乐和小幸福。
优秀的定义是贫瘠的,它只是一张给予标准而已。
我们愿不愿意接受它,取决于我们认为它值不值得。
随着年龄的增长和人生阅历的积累,我们会发现,我们真正需要的并不是红颜嫩马,而是柔软的心灵和自由的思想。
这才是真正拥有的财富,也是生命的价值所在。
今天,中国社会对于优秀的追求已经达到了一种瘫痪的地步。
在面对着着日益困难的生活和工作压力下,人们经常会因为过高的标准而丧失对生活的热情与信心。
他们对自己和周围的世界的要求越来越苛刻,深陷到追求所谓的“优秀”中。
这种追求产生的结果,却只是使自己越来越疲惫、抱怨和迷茫,从而找到震惊一切的消息,比如一个已经取得了卓越成就的人,却因为内心产生焦虑和压力而自杀,这种现象屡见不鲜了。
抛开物质之外,追求优秀的形式主要是因为试图博得社会的认可。
但这种需要社会认可的需求,直观上是在寻找身份和尊荣。
而身份和尊荣则是人的一种表面性和假象性,它们从表外可以得到,却不能满足我们内心的需求,这就是生命的价值所在。
我们必须逃离优秀,消除虚幻而肤浅的身份和尊荣的影响,重新回到自己内心的深度,而不是停留在浅层的现象和表现上。
逃离优秀,我们需要从三个方面入手。
逃离我们在追求优秀中割裂了真正的自我。
逃离舒适圈的作文

逃离舒适圈的作文在电影《 肖申克的救赎》中有这样一句台词:“监狱里的高墙实在是很有趣,刚入狱的时候,你痛恨周围的高墙;慢慢地,你习惯了在其中生活;最终你会发现自己不得不依靠它而生存。
”正如这所说,这种外力共同营造的环境里,因为不适应,开始我们可能会反抗,而逐渐地我们习惯于这个环境,习惯于这种舒适安全的感觉,不再愿意尝试新的突破与挑战。
这种令人舒适安全的环境,在当今被称为舒适圈。
人们在其中做自己想做的事,与认识的人轻松相处,无疑避免了很多不必要的挑战,而在我看来,人要勇于跳出自己的舒适圈,接受新的挑战,做一些让你害怕、辛苦但长期下来会得到收获的事,才能成为更好的自己。
想不想要迈出舒适圈,成为更上一层楼的自己,取决于勇气。
许多人常常在踌躇中浑浑噩噩又一年,安于一成不变的现状,一次又一次地遗憾与憧憬,不敢跨出去,却还惆怅自己的梦还太遥远。
“每个人要给自己危机感,因为生活永远在变化中,而变化就意味着去突破。
别以为目前的舒适是一种享受,否则最终必一事无成”,约翰逊在其书《谁动了我的奶酪》中这样写到。
所以,不是梦太遥远,而是害怕变化所带来的失败。
而失败与艰辛,都是为了寻找更多的可能性,所以我们应勇于跳出舒适圈,勇于放弃已有的安逸,去成为更好的自己。
跳出舒适圈,需要有信心,人们往往有“当年日子很艰苦,我也曾拼尽全力,现在生活好起来,怎么缺变得懒散而停滞不前”的疑虑,每当在三点一线的固定生活模式里感到窒息,人们便开始知觉活着的动力便是感官的刺激。
人的一生中或好或坏的经历都是为成长添上的浓墨重彩的一笔,我们应树立自信心,迎接每一次经历,而不是以胆怯和慵懒的态度躺在舒适圈中,以慢节奏顺利地而又毫无长进地走完人生之路。
奇葩说》里有这样一句话:“人生是经得起折腾的,不经挑战的人生是无趣的,永远不要相信现在安于现状的你就是最好的你”。
敢于迈出舒适圈,敢于去做让自己更优秀的事,去成为在经历了比常人多一倍的失败与磨砺后,那个更加勇敢、自信的自己。
关于反抗的议论文

反抗的议论文关于反抗的议论文在现实的学习、工作中,大家都跟论文打过交道吧,论文可以推广经验,交流认识。
你知道论文怎样写才规范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反抗的议论文,欢迎大家分享。
关于反抗的议论文1各位居住在地球上的子孙后代们,你们好!我是你们的母亲一一地球。
我是宇宙太阳系的八大行星之一。
而我也是八大行星中唯一一个有生命的星球。
虽然说我是一个富有生命的星球,但是我的半径却只有6300多公里,我在群星璀璨的宇宙中就像是一叶扁舟。
其实其它星球也有可能会有生命的存在,我知道你们人类一直研究探索这个问题。
但你们人类也太无知了,你别想糟蹋了我之后,就逃离到别的星球中去,我郑重地告诉你们,至少在以地球为中心的40万亿公里的范围内,没有适合你们人类居住的第二个星球.人类呀!你们别再破坏我了,醒悟吧!要不然你们将会失去我的。
你们的破坏对我造成了极大的伤害。
你们无止境地把各种有害气体大量地排放到我的血液里,全球每年排放到大气中的铅就有20xx多吨,而砷和汞的排放量就更多了,砷有11000吨,汞有5500吨之多,使全球气候逐年升高。
你们甚至把保护你们和我的臭氧层都撕破了两个大洞,使紫外线无情地将我的皮肤灼伤,也严重危害着你们的健康。
乱砍乱伐,使全球洪水泛滥成灾。
仅欧洲5个国家中,被酸雨所破坏的森林就达700万公倾,加拿大一个国家一年受灾面积高达4000万公倾之多,我极力反抗你们无休止乱砍乱伐,破坏植被!为了哺育你们,我所赐予你们的东西够多了;水资源.森林资源、生物资源、自然资源、大气资源……这些资源本可再生的。
可你们人口在不断地增加,而耕地、森林在不断地减少,加上你们滥用有害化学物品……,使有限的再生资源被你们破坏使其不能再生,到时候你们的衣、食、住、行都将成为问题,并且还一会造成毁灭性地灾难。
孩子门!我现在越来越虚弱了、越来越疲惫了,真的有一天,如果我支撑不下去的话,你们后悔就晚了!快醒悟吧!好好珍惜和爱护你们赖以生存的母亲——地球关于反抗的议论文2我怀着好奇而敬畏的心来读这本书,简?爱的一生,或许悲伤,又或许有许多幸福。
以自由为话题的议论文800字5篇

以自由为话题的议论文800字5篇是人,总会向往自由。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收集的以自由为话题的议论文800字5篇,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有适度的自由800字1当自由的微风轻柔拂过,我们自然心旷神怡;当自由如狂风恣肆刮过,我们难免深陷灾难。
自由,关键在于适度。
只有适度的自由,才能显现它存在的真正意义。
曾经有一所学校在学生们的强烈要求下,让学生们体验一个月“完全自由”的生活,没有作业,没有监督,没有管教,让学生们随心所欲,想做什么就做什么。
于是,有夜不归宿行踪不定的,有打架斗殴住进医院的,也有违法乱纪而被拘留的……这个月的自由体验,让许多人认识到:自由,关键在于适度。
可见,只有适度的自由,才能让人们真正拥有,才能显现它存在的真正意义。
只有适度的自由,才能让我们的生活愈加美好。
当春回大地,万物复苏,微风轻柔地拂过,我们感到心旷神怡;当阳光温柔地洒在我们身上,自然无比舒服;当秋叶似蝴蝶翩翩,飞舞于林间,自然无限美丽;当冬雪轻盈飘落,整个世界银装素裹,分外妖娆。
但是,我们须知这都是在适度自由的范围内,我们才能感受到四季的美丽,我们才能体会到自由的深意。
适度自由,让我们的生活更富有诗意。
而过度的自由,则可能酿成灾难。
行星自由地运行在自己的轨道上,则相安无事;而若过度自由地运行,不守规则,则一定会酿成相互碰撞的灾难。
如果小草在庄稼地过度自由地生长,就会成为有害的杂草,就会让庄稼颗粒无收;如果夏天雨水过度自由地降落,堤坝就会因承载不了太多水量而决堤,田地就会因承受不了太多水分而成涝;如果冬雪过度自由地飘落,冰封世界,那么就会中断交通,影响各项事业的顺利发展。
总之,过度自由,让我们得不到真正的自由,而只会深陷灾难。
自由,关键在于适度。
因为有适度的自由,风筝才能在线轴的牵引下平稳地飞翔;因为有适度的自由,溪涧才能在山谷的约束中自在地流尚;因为有适度的自由,我们才能在法律的保障下幸福地生活。
适度的自由,为我们的生活撑起一方蔚蓝的天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逃离”话题作文思路点拨及例文【作文题目】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传说中,神灯精灵是永远不会被囚禁的。
因为只要有一条缝隙,无论这条缝隙有多么细小,她都会化成一缕青烟从这条缝隙中逃逸。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被囚禁,比如被功名利禄囚禁,被人际关系囚禁,被殷切的期待囚禁......人如果也像神灯精灵那样,会伺机逃离,那么人的生活就会发生质的变化。
请以“逃离”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标题自拟,立意自定,文体自选。
【立意指津】这是一道话题作文题。
结合材料来看,这道题审题立意的难度不大。
重点考查考生对自我成长的反思与对生活的感悟。
写作之前,考生要先理解“逃离”的意思。
在材料中,“逃离”就是“寻找生命的出口”的意思。
生命如果一旦被外物束缚就等于被“囚禁”了,要想获得新生就必须寻找生命的出口。
神灯精灵永远不会被“囚禁”,他善于找到逃离的缝隙,说明“囚禁”总是相对的,而缝隙的存在是绝对的。
如果以“逃离的必要性”为主题,那么考生可以写成议论文。
为了让将文章写的观点鲜明,论证有力,逻辑清楚,考生可以先从普通人的生活实际写起,最好以具体的实例入文,摆出人在生活中被名缰利锁等“囚禁”的事实,然后引出论点,再结合一组事例加以论证以确立观点。
如果以“学会逃离”为主题,那么考生可以写成记叙文。
在文中讲述主人公如何面对困难、挫折、不幸等困境,并为自己的灵魂找到逃离悲哀、压抑、痛苦的出口。
另外,考生需要注意的是,无论选择什么样的主题,都要紧紧围绕“逃离”这一话题作文。
【优秀例文】逃离生活中,我们常有许多烦恼和无奈:为了“美好前程”而忙忙碌碌,到头来一事无成,疲惫不堪,为了“浪漫爱情”而冥思苦想,最后曲终人散,千疮百孔。
于是我们学会了掩饰,学会了欺骗,学会了逃离。
与人寒暄,言不由衷;为人处世,身不由己;在灯光迷离的舞台上,涂脂抹粉重重衣冠;在觥筹交错的宴席间,虚与委蛇频频举杯;在步履纷纷的旅途中,面如春色轻轻握手。
为了功名利禄而变腔变调,从而丧失了做人的乐趣;为了取悦别人而仰人鼻息,从而丧失了做人的风骨。
我们想得到太多,却不愿意失去太多。
于是我们选择了逃离逃离爱情,做个孑然一身、无牵无挂的自己。
在四顾茫然中寻找自由,在无忧无虑中追求快乐。
以为自己远离了寂寞,找到了自由与渴望,却不知真正的寂寞是懂得寂寞,真正的自由是忘记自由远离世俗,选择“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的恬静,选择“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高洁,选择“采菊东临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做一个“登山情满于山,观海情溢于海”的雅士。
以为自己在生与死中悟到了唯美的诠释,却不知时光已在休憩中缓缓流过,生活缺少了几分激情,几朵浪花。
在生活中,逃避是不现实的,解脱是不可能的,放弃是不明智的。
我们不可能打个包袱,从此浪迹天涯,追寻似乎是自己想要的却又永远不可能得到的梦境。
我们所要面对的是真真切切的现实:我们有父母,有朋友,如果我们去潇洒快活了,那他们怎么办?于是我们似乎又无法逃离。
渐渐地发现,其实逃离本身就是一场战斗,而敌人恰恰是我们自己。
在叛逃所需的重新结构中,我们改造了自己,战胜了自己,或许还彻底打败了自己,让新的我犹然而出。
因此在逃离的同时,我们又在回归。
回归是生命成长的节奏。
人类生命的全部意义就是在逃离与回归之间寻找一种新的动态平衡。
而这种平衡正是在逃离和回归中实现的。
哲人说:我渴望找到一方净土,安妥我的灵魂。
这也许便是回归本身的升华。
crc亲子资源网不断地叛逆与逃离,又不断地回收与复归,情感与智慧,在平静的时空中产生了张力。
不管结局如何,不管层次如何,我们的确从中获得了乐趣和意义。
相信历经沧海桑田,终得反璞归真。
逃离,不如归来人工湖边有棵树,矮矮的,向着横斜里舒展出几根粗粗的枝条,短短长长,树枝上点缀着浓淡不一的绿,每当傍晚时分,我从路旁经过,看它在夕阳里静静地站着,说不出的拙朴与奇异!无边的云霞,仿佛是多变的背景音乐,为不变的树枝增添了韵律。
它日夜为人们诠释着风格迥异的美。
有一天,我终于为它驻足,在暮色里出神。
学生时代的我们没有生活。
书就是我们的天,不能沉醉,却别无选择!程式化地完成了幼、小、中学生的角色转换,即将踏入大学校门,告别累人的高中生活,狂喜不足以形容心情,纵有日夜相伴的朋友,但各奔东西的伤感也无法留住匆匆离去的脚步。
幻想成了我生活的部分,踏入奇丽的大千世界,看到生活正热情地向我们招手,快乐比山高比水长。
逃离的快乐,像一层薄薄的细纱,还没扯直,就被一阵流浪的风吹远了!琐碎的生活流水无痕,夹杂着落英缤纷。
遥观生活的时候,它是美的形态,投身其中,才发觉锋芒般锐利。
米兰·昆德拉在他小说《玩笑》中说:受到乌托邦声音的诱惑,他们拼命挤进天堂的大门,当身后的大门砰然关上时,才发觉自己在地狱里。
生活有时就是这样的黑色幽默,让渺小的人变得难堪无助。
逃离,它成了我们的本能选择。
厌倦了身边的生活,便开始到处张望别处的风景??可是,我总在某个虚幻的愿望里,极力地将生活的秋千荡到最高点,而停下时,却发现它还是原来的位置!一直喜欢旅行,希望到处风景时时宜人,以为陌生和距离会滤去尘沙,呈现哪怕不真实的美。
逃离在背影里开怀大笑,我们早已成为生活的一分子,无处可逃。
风景地的确美,却没有逗留的理由。
逃离,不如归来!想起王维的《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羡煞了诗人的那般勇敢,日为友,风为伴,引吭高歌,仿若遗世人独立。
但当我想象那画面时,品尝到的是百般孤独,在山谷里无处遁形,竟让我不寒而栗!没有推窗望月的情怀,没有把酒临风的洒脱,纵使逃到天涯海角,也都是牢笼樊篱。
逃出现实的喧嚣,也逃不出漫无边际的寂寞命运!看着眼前这棵树,我明白,无需逃离,被刺痛着,也要承受。
琐碎和锐利都是生活的假象。
犹如玫瑰的刺,扎手之后是芳香娇艳。
与其逃离,不如归来!生应无所息。
逃离是种怯懦,而沉醉是永恒的归宿。
生应无所息,就同这棵树静静站立,也可演绎风情万种,醉了路人!【名师点评】这篇文章非常注重构思:暮色中,湖边的树静静地站立着,无边的云霞,仿佛是多变的背景音乐,为不变的树枝增添了韵律。
“我”为它驻足,在暮色里出神。
由树“我”想到了人生。
在现实的繁琐中,“我”向往逃离,但逃离的快乐像细纱,很快被流浪的风吹远了,因为“我”总在某个虚幻的愿望里,极力地将生活的秋千荡到最高点,而停下时,却发现它还是原来的位置。
“我”进而想到了王维的《竹里馆》,王维其实没逃出漫无边际的寂寞命运。
看着眼前这棵树,“我”才感到:琐碎和锐利都是生活的假象,与其逃离,不如归来。
文章文心曲折,蕴含深刻,阐述了一种类似“围城”的道理,写得很深刻。
【亮点透析】基础等级感情真挚内容充实文章由人工湖边的树想到自己的繁琐生活,写了自己的逃离经历,再想到米兰·昆德拉的小说《玩笑》,作者以自己的生活体验为立足点,写了自己的“逃离”经历,体验深刻,感情真实,有一定的感染力。
王维的诗歌《竹里馆》,内容厚实。
深刻作者由树想到人生,由人生的“逃离”想到人生的归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来,最终得到生应无所息的结论,显示了作者对生活的深刻思考,观点很有现实意义。
发展观点具有启发作用等级有创新构思精巧有个性色彩文章由树到人,最后归到树,结尾树人合一,文心曲折。
作者写自己的体验时,为避免单线直下,采用联想方式,用米兰·昆德拉的小说与王维的诗歌充实内容,构思很有个性色彩。
篇二:“逃离城市”作文精讲精炼2014年高三优秀作文精讲精炼(1)【原题呈现】(2014年1月南京市高三模拟考试作文试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自拟题目;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题意解读】诗意的栖居,不是置身于何地,而是心灵在何处。
人在牧歌式田园里,心绪焦躁,淳朴的环境反而成了隔膜,内心依然是不自由。
身处闹市,结庐在人境,修篱种菊,而无车马喧,那是心灵的沉寂静谧,反而获得了一种超越。
老子早有预言,五色令人眼盲,五音令人耳聋,驰骋畋猎使人心发狂。
你遥控器在手,电视节目换来换去,极多的选择反而手足无措。
科技文明的发达,过度繁荣的物质,有时带给人内心的是无穷无虑的烦躁和焦虑。
而一脉相承的庄子有“心斋”一说,我们的内心就是一间房子,家具越多,光线就越暗,如何亮堂起来,那就是把家具腾空,做的是一道减法,减去种种成见、俗虑、偏狭,自然“虚室生白”,获得逍遥游。
反之,即便逃离都市,远离文明,如果内心没有栖息,没有冲淡平和之态,即便面朝大海,依然没有春暖花开的宁静。
那一群都市人终究是可怜的,翻山越岭,迢迢路远,看到雪山美景,把玩手机,或许也是现场直播,却不失为一种炫耀,仿佛来到雪山只是一种征服。
这让我格外怀念唐代的山水田园了。
钓鱼不是为了鱼,而是得鱼忘筌,独钓寒江雪里自有旷达,哪怕鱼钩是直的也不以为意。
王维有诗云,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即便有看花之人,也是物我两相忘。
【审题立意】本次考试是“新材料”作文,审题时可以思考以下问题:①企业高管们为什么要逃离城市?②为什么选择攀登雪峰这一形式?③一路攀登一路直播的原因有哪些?④登顶之后为什么放不下手机?⑤“城市”和“雪峰”是否有象征意义?审题时的“追问”有助于深入领悟材料内涵。
本则材料的叙述对象都是“一群企业高管”,难以从多个人物的角度立意。
我们可以从材料的自然语意层次角度立意。
本段材料可以划分为四个语意段,分别对用的立意可以是:1.攀登雪峰,逃离城市。
①自然是人类精神的栖居地。
②“逃离”只是一个借口。
??2.一路攀登,一路直播。
①分享美,是一种快乐。
②审美不只是一种形式,更要全身心地融入。
③一旦沦为喧嚣生活的奴隶,心灵便难以得到安宁。
??3.置身山顶,风光无限。
①美常存于“高处”。
②登高方能见美。
??4.不去赏景,低头看手机。
①精神不解放,灵魂难自由。
②没有获得宁静的能力,也会错失宁静的生活。
??还可以从整则材料角度立意:①“杂念”不除,天地虽大,无可遁逃。
或被喧嚣的世界裹挟,心灵难以真正宁静。
或更重要的是宁静内心的回归,而非仅仅外部环境的回归。
②自然不是逃避心灵喧嚣的圣地,心远地自偏。
或自然不是治疗心灵狂躁的万能药。
③走得太远,以至于忘了为什么出发。
或过程(结果)与初衷的背离。
④科技(现代文明)已经对人类交往方式、思想情感和观念意识产生了重大影响,这些影响可以是正面的,也可能是负面的。
或如何既充分利用其进步,又保持一种警惕和审视。
考生能紧扣上述角度,联系社会、人生展开议论或叙述,便视为符合题意。
其他立意角度,考生能不脱离材料,言之成理、自圆其说亦可。
但是,曲解、误读材料或者无中生有,可视为离题。
例如:1.怎样做一个好的领导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