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井电缆

测井电缆
测井电缆

测井电缆传输系统关键技术

摘要:阐述了正交频分复用技术和正交幅度调制技术在测井电缆传输系统中的应用。同时,对测井系统中的CAN总线和DTB总线作了简要介绍。

关键词:测井系统;电缆通信;数据传输;总线

引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石油地球物理测井中电缆通信技术有了长足的进步,从传输数据的速度、传输数据的容量以及传输效率方面都有质的飞跃。本文对测井电缆传输系统中采用的正交频分复用技术和正交幅度调制技术进行了较详细介绍。同时,对CAN总线和DTB总线在测井系统中的应用作了简要介绍。

测井传输作为测井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传输速率直接影响测井仪器和装备的发展。随着测井新理论和新方法的不断出现,要求实时上传的数据量越来越大。如何提高测井数据传输系统的速率已成为测井仪器装备研制开发的关键问题之一。因此,为了满足社会生产实践的需求,开发高效率的测井电缆数据传输系统已成为测井技术的一个研究方向。

1.OFDM技术

OFDM 技术是将速率很高的信息码流分成许多低速码流, 在一组正交的子信道上进行并行传输。采用 OFDM 技术可以扩展子信道传输符号的宽度, 从而大大简化接收机中均衡器的设计。相对于传统的单载波技术, OFDM 技术利用子载波之间的正交性, 有效提高了频谱利用率。随子载波数目增加, 理论上 OFDM 系统可能实现近 100% 的频谱效率, 并且可以根据每个子信道的传输条件进行自适应的比特和能量( 功率) 分配, 以充分利用信道容量, 提高传输效率。OFDM 技术频谱利用率高和抗窄带干扰能力强, 能够充分利用系统的带宽资源, 可以在带宽受限的测井电缆信道上实现数据的高速传输。因此, 采用 OFDM 技术作为测井电缆高速数据传输系统的调制技术。

1.1 高速数据传输系统

测井电缆可用频带窄, 在频带有限的情况下要提高数据传输速率, 采用 OFDM 调制方法是非常好的选择。在基于 OFDM 技术的测井电缆高速数据传输系统中, 地面调制解调器和井下调制解调器是其核心模块, 用来完成地面部分和井下仪器之间大量数据的高速、实时和准确传输。地面调制解调器和井下调制解调器的调制解调过程相同。数据流程工控机发出的采集指令首先经随机化处理, 处理后的数据依次进行RS 编码和交织处理。对 QAM 映射的频域星座点进行IFFT 变换后即为时域信号, 加入循环前缀后即生成为待传输的时域OFDM 信号, 经数模变换后生成为基带模拟信号, 再经功率放大和带通滤波滤除倍频分量后便发送到测井电缆。井下仪器采集的地层信息

经井下调制器调制后生成的基带模拟信号, 经测井电缆送往地面部分后,首先进行功率放大和低通带外噪声滤除, 然后进行模数转换生成数字信号。经同步校正和去除循环前缀后, 进行 FFT 变换, 再经信道均衡和 QAM 解映射处理, 即可依次进行解交织、 RS 译码、解随机化处理, 从而得到井下仪器上传的用户数据信息。调制过程中采用 RS 编码和交织来纠正信号传输过程中的突发错误、改善系统的误码性能, 实现数据可靠传输。在解调过程中, 信道均衡分别在时域和频域进行, 时域采用固定系数的均衡器, 用于消除电缆信道的时延扩展, 而频域则采用判决反馈的盲均衡技术, 来跟踪信道参数的缓慢变化。

1.2 OFDM参数设计

由文献可知, 当信号频率大于 270 kHz 时,7 600 m长的测井电缆信道衰减严重, 无法检测。在低频端, 由于测井电缆的两端分别通过变压器与地面和井下数据传输单元耦合, 在变压器耦合时, 频率小于1 kHz的低频信号衰减严重。因此, 在基于OFDM 技术的测井电缆高速数据传输系统中, 把7 000 m测井电缆信道看成 1~ 270 kHz 的带通信道。根据7 000 m测井电缆的信道传输特性和时延特性, 设计出了测井电缆高速数据传输系统的OFDM 基本参数: 有效符号长度为 819.2 us, 循环前缀长度为 409.6 us, 子信道数目为 222, 子信道间隔为 1.22 kHz, FFT 长度为 256, 导频频率为43. 956 kHz。

在电缆信道的通频带内, 为了在低频端抑制来自仪器供电和开关腿的电源干扰, 上传数据和下发命令之间需要预留一定的信道带

宽作为隔离带。因此, 在基于 OFDM 技术的测井电缆高速数据传输系统中, 电缆信道通频带内划分的 222 个子信道只有部分用于数据传输。

1.3 系统实现方案

由于测井数据传输的可用带宽有限、测井电缆和双绞线缆物理特性的差异, 利用 ADSL 芯片意味着将有限的电缆信道带宽留出一部分为本不需要的语音传输, 可用的子信道数目也将受到影响。因此, 在基于 OFDM 技术的测井电缆高速数据传输系统中, 选用 DSP 实现两端的调制解调器功能, 设计选用的DSP 为TI 公司的T MS320C64XX 系列。

地面调制 DSP接收地面终端接口传来的工控机采集命令, 对其进行 OFDM 调制, 然后送至数据转换器中, 按照 D/ A转换器的采样频率连续地将数据送至 D/ A 转换器进行数模变换, 输出的模拟信号在调制 DSP 和调制PGA 控制电路的控制下通过 PGA 进行放大, 再经BPF 滤波和功率放大后送至测井电缆。调制FLASH用于存储地面调制器的程序。地面调制器 D/ A 转换器的采样频率与地面解调器

A/ D 转换器的采样频率相同, 并且都由 OFDM 调制端数据转换器产生。调制和解调 PGA 控制和数据转换器均选用Altera 公司的Cyclone FPGA 实现, 调制和解调PGA 可选用Analog 公司的AD883B。地面 OFDM 解调器的工作过程: 来自电缆的信号送至抑制地面调制信号的电路模块后, 对 OFDM调制器输出至电缆的信号进行抑制, 以降低该信号对 OFDM 解调器的影响。经 LPF 滤波后的信号送

到解调PGA 中, 在解调 DSP 和解调 PGA 控制电路的控制下对接收到的滤波信号进行放大, 放大后的信号送至 A/ D 转换器中按照 D/ A 转换器的采样频率进行模数转换, 最后在解调数据转换器的控制下将 A/ D 转换器变换后的数字信号送至解调 DSP 进行 OFDM 解调, 并将解调后的信号送至地面终端接口进行进一步的处理。解调 FLASH 用于存储解调DSP 的程序。

2 QAM

2.1 高速遥传系统

高速遥传系统的主要目的是将井上控制设备的命令传输给井下仪器控制器,再由井下仪器控制器根据控制信息控制井下设备;将井下仪器测得的数据透明的传送给井上控制器,通过 Versamodel Eurocard 总线送给地面仪。根据测井电缆的传输特性,本系统电缆连接方式采用 T5 模式,井下电源采用幻相供电,采用的调制解调技术为 QAM ,根据上行和下行数据量的非对称性,我们选用不对称的数字用户环路( ADSL )技术,由于向下传输的命令是比较少的,而大量的数据是从井下传送到井上,因而与普通不对称的数字用户环路( ADSL )技术是反向的。

2.2 QAM调制解调算法

在实际应用中,调制方式的选择是实现高效率通信的关键。虽然正交频分复用( OFDM )是一种高效调制技术,但是它的灵活性和高性能是靠设备复杂度换取的,正交幅度调制( QAM )是一种频谱利用率很高的调制方式,能充分利用带宽,设备简单,成本低,本次设计采用 16QAM 调制方法,即 16 进制调制系统,输入数据按四个比特一组( 2^4 =16 )起作用,数据在经过成型滤波器,会产生不同延时的数据,模拟在电缆上的群延时效果。

3 CAN总线

伴随石油测井仪器组合化的发展趋势, 国内大多数测井系统遥测传输速度也由 100 kbit/ s 升级到 300kbit/s 或 500 kbit/ s, 测井仪器井下系统常用的 DTB 总线( 100 kbit/ s) 已不能满足快速组合测井平台数据传输的要求。所以, 有必要对测井仪器井下系统的总线结构进行升级。CAN 总线是目前较为流行的现场总线之一, 也是近年来发展较快的一种现场总线, 在石油测井仪器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3.1 CAN 总线特点

CAN ( Controller Area Network) 即控制器局域网络, 是一种具有国际标准的现场总线。由于其高可靠性、灵活性以及独特的设计, CAN 总线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并被广泛应用于航海、航空、医疗及工业现场领域。CAN 总线的特点:

( 1) 通信方式灵活。可以采用多主通信方式, 也可以采用单主多从的通信方式;

( 2)CAN 总线采用非破坏性仲裁技术, 从而大大节省了总线冲突仲裁时间;

( 3) 通过报文滤波即可实现点对点、点对多点及全局广播等几种方式传送接收数据, 无需专门的调度;

( 4) 通信速率最高可达1Mbps( 通信距离最长为40 m) ;

( 5) CAN 上的节点数主要取决于总线驱动电路, 目前可达 110 个。

测井仪器系统是一种分布式实时测控系统, 而CAN 总线自身的特点使 CAN 总线能够有效地支持分布式实时测控系统。结合 CAN 总线在分布式实时测控系统中的成功应用经验以及测井仪器系统的特点,将 CAN 总线应用于测井仪器系统具有较大的优势。

3.2 CAN 总线在测井仪器中的应用

在测井仪器中, 高速电缆遥传与井下仪器之间采用高速 CAN 总线协议方式通信, 通信速率可以达到1 Mbps。其中高速电缆遥传由井下调制 MOD/ 解调DEMOD 单元及井下 CAN 总线主控制单元组成, 二者通过双口 RAM 相连接;为了井下仪器与高速电缆遥传的CAN 通信, 每支井下仪器必须配备相应的 CAN总线子节点接口。

C8051F040内部的 CAN 只是一个协议控制器, 它并不提供物理层的驱动。CAN 控制器有 32 个可以被用来构成发送或传输数据的消息目标。接收到的数据、消息目标和识别码全部存储在消息RAM 中。CAN内核通常不能直接访问消息, 而必须通过 RAM 接口寄存器 IF1 或 IF2 来访问。所有的协议功能( 如数据的传输和接收滤波等) 由CAN控制器完成, 而不是CIP- 51MCU。用这种方法, 只需要 CPU 较少的带宽就可以实现 CAN 通信。在 CAN 控制器里只有三个寄存器可通过 CIP- 51 中的特殊功能寄存器直接访问, 其它的寄存器只能通过 CAN0ADR 和 CAN0DATH、 CAN0DATL 寄存器以地址索引的方式间接访问。其中 CAN0ADR 用来指出要访问寄存器的地址, 这时就相当于 CAN0DATH 、 CAN0DATL 要访问的 16 位寄存器的高、低字节的映射寄存器, 而对它们的读写则相当于对所指向寄存器的读写。

基于 C8051F040 的 CAN 总线智能节点具有集成度高、性能稳定、抗电磁干扰能力强等特点。在通信波特率设置为 500 kbps 时通信顺畅, 实现了测井仪器地面系统与井下仪器间通信的可靠性、实时性、灵活性,是目前测井系统地面和井下仪器之间实现实时通信的较佳的总线结构, 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4 DTB总线

在电缆遥测系统中,井下遥测短节通过DTB三总线与井下仪器之间进行数据交换,这三条总线是下行信号线DSIG、上行时钟线UCLK 和上行数据线UDATA/GO。下行指令信号以三种电平的形式出现,即0V、+1.2V、-1.2V,周期是10us,这种三电平下行信号既包含了指令内容又包含了下行时钟,井下仪的接口电路把这两部分信息分开并分送到不同的部位。上行时钟线上提供井下仪器上传所需要的时钟UCLK,井下仪器在UCLK的下降沿把数据逐位移出,其高电平的幅值为+1.2V,周期也为10 us。上行数据线UDATA/GO是双向的,遥测短节先发出幅值为+3.6V,脉宽为20us的GO脉冲,320us后,上行时钟线下发UCLK,井下仪开始上传数据,数据高电平为+1.2V、低电平为0V,每位宽10us。

该模块中高速单片机采用STC系列的51单片机,该系列单片机为单时钟/机器周期,指令代码完全兼容传统51单片机。若使用12M 晶振,其机器周期为1/12us,通过延时程序完全能满足DTB数据位宽的要求。

4.1 DTB三总线接口电路

4.1.1 下行信号DSIG接口的设计

DTB系统中,DSIG信号线上的格式如图所示。

图1 DSIGN信号格式

信号以三种电平的形式出现,即0、+V、-V(V=(1.2土10%)V),周期TD为10 us,+V(3TD/8)后跟着0V表示逻辑1,-V(3TD/8)后跟着0V表示逻辑0,0V且持续时间比5TD/8长表示没有信号。

在本模块中,通过让单片机控制选通门让正负5V交替导通来实现正负1.2V电平,并且通过编程延时来保持三种电平的持续时间。该部分电路如图2所示。

74HC405l为模拟开关,其13、14、15脚分别接+5V、.5V和地,当命令位为l时,通过给单片机P3口置0x00,让+5V选通,通过R12与底鼻电阻分压得到+1.2v,且延时3.75/xs,让DSIGN线上维持3.75儿s的+1.2V电平,然后再将P3口置0x10,让0V选通,再延时6.25I.ts,让DSIGN线上维持6.25I.ts的0电平,这样命令“1”就得以实现;当命令位为0时,通过给单片机P3口置OxOl,让-5V 选通,通过R12与底鼻电阻分压得到-1.2V,且延时3.751xs,让DSIGN 线上维持3.75}ts的一1.2V电平,然后再将P3口置0x10,让0V 选通,再延时6.25j_ts,让DSIGN线上维持6.25“s的0电平,这样命令“0”就得以实现。如此循环32次,一帧命令便下发完毕。

图2 DSIG产生电路

4.2 上行时钟UCLK接口的设计

本模块以井下仪器一帧上传1个字为例,通过给单片机位P3.5口交替置高低电平可实现,该部分电路如图3所示。先将P3.5口置l,延时5us,Q3导通,12v通过R10和底鼻电阻分压,在UCLK线上维持5ps的1.2v电平,然后再将P3.5口置0,延时5us,Q3截止,UCLK线上维持5Bs的0电平,如此循环16次,便可实现所需要的上行时钟。

4.3 上行数据线UDATA/GO接口的设计

上行数据线UDATA/Go接口的设计将单片机P3.6口置1,延时20ps,这样Q1导通,Q2截止,R4与底鼻电阻X寸+12V分压,于是在总线上得到幅度+3.6V,宽20ps的GO脉冲。

然后再将P3.6口置0,Q1截止,Q2导通,延迟300Bs后编程让单片机产生时钟UCLK,这样井下仪在UCLK的下降沿将数据送到总线上,R5与底鼻电阻并联分压,得到+1.2v的数据电压,U3是一级

比较器电路,比较电平设计为0.6v,抑制O.6V以下的干扰噪声,数据经过比较器后在U3的l脚输出5v电平,再送给移位寄存器U6。

U6与U5设计成级联方式,其1l脚所接的移位时钟是P3.5口反相后所得,这样就与UCLK反相,当UCLK下降沿时,井下仪数据移出到总线上经比较器后输出到U6的14端,此时U6的11脚所接的移位时钟刚好是上升沿,该上升沿将14端的数据移进U6内部寄存器中。

图3 UCLK产生电路

经过16个UCLK后,总线上的一帧数据便经串并转换进入了U6和U5的内部寄存器中,然后单片机给U6分配地址0xfe00,给U5分配地址0xfd00,当单片机访问地址0xfe00时,U6被选通,其1 3为低电平,将内部寄存器中的数据输出到QO~Q7引脚上,单片机通过p0口即可读取该八位数据;当单片机访问地址0xfd00时,U5被选通,其1 3为低电平,将内部寄存器中的数据输出到Q0~Q7引脚上,单片机通过p0 口即可读取该八位数据。因此单片机可分时读取完一帧

数据。

通过上井实验发现磁记号曲线正常采集,信号明显,发挥了校正电缆深度的作用。从而实现磁记号曲线的录取,为后来测井资料提供真实深度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从而降低由于深度有误差时二次上井验证的情况,提高了工作效益。

总结

科技飞速发展, 通信领域更是突飞猛进, 先进的通信技术应用于石油测井行业, 使得测井仪器、测井技术有了长足的发展, 更新速度也非常快。国际上各大知名测井公司推出的新一代测井系统应用了最新的通讯传输技术后, 大大提高了测井数据的传输速度, 提高了测井的时效性。各种关键技术的应用,使测井电缆传输系统的发展更为迅猛。

参考文献

[1]邹伟等;基于高速单片机的井下仪器DTB总线模块的设计. 测井技术,2013.

[2]王炜,谢雁;高速遥传系统配接DTB总线仪器的接口设计. 测井技术, 2002, 26( 4) : 325~ 327.

[3]邬宽明. CAN 总线原理和应用系统设计[M] . 北京: 北京航空航天出版社, 1996.

[4]饶运涛. 现场总线 CAN 原理及应用技术[M] . 北京: 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2003.

[5] 刘国荣,陈宝流,凌岩;测井电缆遥传系统 .原子能科学技术,1997.

[6]杨明,郭海龙;CAN 总线在测井仪器中的应用.石油仪器,2009.

[7] 胡澍. 地球物理测井仪器[ M]. 北京: 石油工业出版

社, 1990

[8]赵平等;2004- 2005 年国内外测井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测井技术,2006.

[9]姚远, 余厚全, 魏为. 基于 DMT 技术的测井数传系统设计与仿真 [J]. 测井技术, 2008, 32( 1) : 65 68.

[10]罗明璋,熊晓东,吴爱平.CAN总线在测井仪器升级改造中的应用.计算技术与自动化;2008.

[11]邓克全 .测井电缆遥测系统 .测井技术 ,1988, 12(1): 30.

[12] 王敬农, 鞠晓东, 等. 石油地球物理测井技术进展[M ].北京:

石油工业出版社, 2007.

测井电缆介绍2015

测井电缆介绍 1、国产七芯电缆 型号:W7BP 规格:7×0.56mm2(导体的截面积) W:物理勘探(物的汉语拼音); 7:七芯电缆; B:绝缘材料; P:屏蔽(两个P的为双屏蔽) 2、单根钢丝的拉断力≥:内层1.468KN;外层2.330KN 3、钢丝结构内层:24根/Ø1.00mm;外层24根/Ø1.26 mm 4、铠装节距:内层70 mm;外层85 mm 5、电缆外径:11.8 mm 6、电缆的额定拉断力≥:59 KN(6吨);一般的拉到8—9吨断 7、电缆耐温:-30-150摄氏度 8、电缆重量约:500Kg/Km 9、缆芯电阻:大约32Ω/Km 二、进口电缆美国维特电缆 型号:7-46P/NT-XS 说明:7:七芯电缆; 46:0.464英寸=11.79 mm(1英寸=25.4 mm) P:3000F=148.890C NT:4500F=2320C 换算公式C=5/9(F-32) XS:加强型19500磅;一般16700磅(1000Kg=2200磅) 三、电缆使用注意事项 1、所有使用的测井电缆都是二层钢丝扭力不平衡的电缆,拉力加大时,电缆趋向拉伸、直径变小、旋转;反之拉力减小时,则缩短、直径变大、反方向旋转。一切妨害电缆自由旋转的因素是损坏的根源。 因为电缆的旋转是受张力变化控制的,制造厂不可能生产不旋转的电缆。(制造厂只能控制使电缆直

径和长度变化很小) 2、电缆的调理 头十次下井,是电缆最易受损的时候,与汽车一样,新电缆也有一个磨合过程。 调理的目的:使电缆的长度直径都稳定下来,把电缆的扭力放松,使二层钢丝逐渐磨合排列整齐像二层钢圈一样活动。 (1)第一次下井,找一口套管水井,电缆头接上磁性定位器和较大的加重,下放300米、上提50米、停住,借磁性定位器信号观察到电缆不旋转为止,再下放300米、上提50米、停住,观察到电缆不动,以次类推、把电缆放入井内,使电缆扭力放开。当然,滚筒上必须保留三层以上的电缆,7000米长七芯电缆头可能会旋转600圈。 (2)如果有防喷管和盘根,新电缆要用旧的孔径变大的流管、用旧盘跟,不让流管和盘根妨害电缆因张力变化而发生的旋转,否则会使外层变松、内层变紧应力集中时,引起跳丝、断电缆等事故。 3、正常测井:技术规范中规定,工作张力应当不超过拉断力的50%;超过75%时铜芯线会超过疲劳强度、永久变形、造成扭曲Z变形,破坏绝缘塑料,漏电短路。工作拉力不超过额定拉断力的50%,是对新电缆说的,旧电缆的拉断力指标会降低,原因有:磨损;腐蚀;外层钢丝变松,内层变紧;机械损伤;扭曲;疲劳;接电缆降低10%。 4、电缆不能调头使用。 5、滑轮直径至少为电缆粗钢丝直径的400倍。 6、滑轮和张力轮的凹槽应当与电缆紧配,接触面在135-1500弧度,过宽会使电缆压扁、破坏绝缘,过窄会加快钢丝磨损,也会使绝缘变形。 7、外层钢丝直径磨损1/3时,一般要报废。 四、电缆在使用过程中发生工程事故的处理 1、根据规程的要求,电缆的最大拉力不能超过新电缆额定值的50%。 2、根据电缆的伸长系数测算卡点。 电缆卡点深度计算: (1)到达现场,首先提到正常张力。 (2)在转盘水平面(或井口法兰盘)处的电缆上,做一个明显记号。图1 (3)使张力增加0.5吨。图1 (图1) (4)在转盘水平面(或井口法兰盘)处的电缆上,再做一个明显记号。图2

国外主要测井公司介绍

国外主要测井公司介绍 (34)Rabinovich,et al.,2001,enhanced anistropy from jiont processing of multicomponent induction and multi-array induction tools, paper HH,in 42th Annual logging symposium transactions:Society of Professional Well Log Analysts,2001 测井是技术密集型产业,测井仪器装备一次性投资大,投资回收期较长。国际性的油田技术服务公司中,以测井为主营业务的公司,主要有斯仑贝谢公司、哈里伯顿公司、贝克-阿特拉斯公司,这三家公司占据90%多的测井服务市场(斯仑贝谢约占62%),哈里伯顿和贝克-阿特拉斯分别约占14%和15%)。其他公司还有威德福公司、Tucker能源服务公司、REEVES 公司和PROBE公司等等,这些公司在整体上逊色于三大公司,但在部分专项上可以与三大公司媲美。 第一节斯仑贝谢公司 一、公司概况 斯仑贝谢是测井行业的开山鼻祖,公司总部位于美国纽约。经过70多年的发展,斯仑贝谢公司已成为一家除工程建设服务以外的全球性油田和信息服务超级大型企业集团,但公司主要的经营活动还是集中在石油工业,在世界上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业务往来。公司员工60,000余人,来自140多个国家。公司2002年总收入为135亿美元,其中测井部分年收入为56亿美元,测井研发经费4亿美元(占测井收入的7%)。除现场作业外,斯仑贝谢公司在美国、英国等地建有研发中心,作为公司经营服务的强大技术支持。 斯仑贝谢公下设三个主要的经营部门: 斯仑贝谢油田服务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油田技术服务公司,为石油和天然气工业提供宽广的技术服务和解决方案。 斯仑贝谢Sema公司:为能源工业,同时也为公共部门、电信和金融市场,提供IT咨询、系统集成、网络和基础建设服务。 斯仑贝谢西方地震服务公司:是与贝克休斯公司合作经营的公司,是世界最大的、最先进的地面地震服务公司。 斯仑贝谢公司其他方面的业务还有智能卡服务(电子付款、安全识别、公用电话、移动电话、身份证、停车系统等)、半导体测试和诊断服务、水资源服务等等。 二、斯仑贝谢油田服务公司 斯仑贝谢油田服务公司是具有测井、测试、钻井、MWD/LWD和定向钻井、陆上和海上地震、井下作业和油田化学、软件开发和资料处理等多种能力的综合性油田技术服务公司,在开放的国际测井服务方面,其市场占有率达到62%左右。 在长达七十多年的时间内,斯仑贝谢公司在测井方面始终保持着领先地位。世界上第一套数字测井仪、第一套数控测井仪、第一套成像测井仪都是斯仑贝谢公司首先推出的;各种新的测井仪器,十有八、九是斯仑贝谢公司首先推出的。可以说,斯仑贝谢一直领导着测井发展的潮流。 该公司于20世纪90年代初率先推出了成像测井系统——MAXIS 500多任务采集成像测井系统,能完成裸眼井和套管井地层评价、生产测井和射孔服务。 1996年又率先推出了快测平台技术,提高了作业效率、仪器可靠性和数据精度。 1998年推出套管井地层电阻率测量仪CHFR,采集套管后地层电阻率数据。2000年推出改进型套管井电阻率测井仪CHFR-Plus。 该公司的核磁共振测井技术也处于领先地位。1996年推出CMR200可组合磁共振成像测井仪,1998年推出其改进型CMR-Plus

延长测井电缆使用寿命的方法

延长测井电缆使用寿命的方法 析,从运输存放、正确安装、使用前需进行电缆破劲、在使用中注意控制起下速度、日常清洁润滑、定期对电缆进行维护保养和及时正确地维修等方面着手,以确保维持铠装层正常状态,减少层间摩擦力,不扭曲,缆芯通断良好,从而延长电缆的使用寿命。 关键词:测井电缆结构使用寿命维护保养 0 引言 测井的目的是为了探测井下各种参数。电缆的重要作用就是输送各种下井仪器、传送地面控制系统与井下仪器之间的各种信号、获取井下信息的深度位置。从现场使用情况来看,由于对电缆的机械性能缺乏了解,使用不规范,经常出现电缆缆芯断线、绝缘破坏等现象,测井电缆的寿命大大降低,甚至出现仪器落井事故,给企业造成严重经济损失。本文从测井电缆的结构、影响电缆使用寿命的因素等方面入手,并结合使用维护方面实际经验,提出如何正确使用测井电缆,以延长其使用寿命。 1 测井电缆的结构 测井电缆主要由铠装层及缆芯两部分组成。铠装层分内层及外层钢丝,铠装钢丝内层为右旋绕,外层为左旋绕,这种方式可以增强电缆的抗扭能力。 编织层采用加有高温半导体材料的胶带,起到屏蔽和保护缆芯作用。绝缘层采用电气性能和机械性能较好的聚丙烯、太氟隆等材料。保证

缆芯绝缘又增加缆芯的抗拉强度 电缆导电缆芯采用多股优质铜丝绕制而成。 2 影响电缆使用寿命的因素 2.1 客观因素 2.1.1 受生产制造工艺影响①在制造过程中电缆两端必须固定,造成扭矩无法达到平衡,这是造成电缆打扭的一个重要原因。②铠装钢丝预热定型达不到要求,造成钢丝缠绕不整齐,增大了电缆的扭力。③电缆缆芯缠绕不均匀,松紧不一,在使用中容易造成电缆断芯。 2.1.2 电缆本身质量问题,缩短电缆使用寿命①铠装钢丝的强度及防腐能力较差;或钢丝中间有接头等原因造成外铠断丝。②绝缘材料质量问题或耐温性能较差,造成绝缘层老化较快,缆芯绝缘能力下降。 2.2 主观因素 2.2.1 主要是现场操作电缆不规范,造成电缆打扭、断芯等工程事故。现场应用影响因素:①电缆下放速度过快、遏阻后下放过多使电缆堆积造成电缆打扭;②电缆起下速度差过大、经常紧急刹车造成断芯;③电缆遇卡拉力超过其拉断力或滑轮跳槽造成电缆断裂;④使用安装滑轮不当造成电缆磨损严重;⑤对电缆防腐保养不及时造成外铠腐蚀断丝。 2.2.2 管理监控不到位、操作规程不完善等原因,造成各类工程事故时有发生,缩短了电缆的使用寿命。 3 延长电缆使用寿命的方法 3.1 深入了解电缆的性能,严把电缆质量关了解各种电缆的生产制造工艺,深入分析电缆的结构、技术性能的特点。掌握测井电缆的机械特

测井电缆介绍

测井电缆介绍 中原油田张恩生 一、目前公司使用的国产电缆型号 1、国产七芯电缆 型号:W7BP 规格:7×0.56mm2(导体的截面积) W:物理勘探(物的汉语拼音); 7:七芯电缆; B:绝缘材料; P:屏蔽(两个P的为双屏蔽) 2、单根钢丝的拉断力≥:内层1.468KN;外层2.330KN 3、钢丝结构内层:24根/?1.00mm;外层24根/?1.26 mm 4、铠装节距:内层70 mm;外层85 mm 5、电缆外径:11.8 mm 6、电缆的额定拉断力≥:59 KN(6吨);一般的拉到8—9吨断 7、电缆耐温-30——150度 8、电缆重量约:500Kg/Km 9、缆芯电阻:大约32?/Km 二、进口电缆美国维特电缆 型号:7-46P/NT-XS 说明:7:七芯电缆; 46:0.464英寸=11.79 mm(1英寸=25.4 mm)

P:3000F=148.890C NT:4500F=2320C 换算公式C=5/9(F-32) XS:加强型19500磅;一般16700磅(1000Kg=2200磅) 三、电缆使用注意事项 1、所有使用的测井电缆都是二层钢丝扭力不平衡的电缆,拉力加大时,电缆趋向拉伸、直径变小、旋转;反之拉力减小时,则缩短、直径变大、反方向旋转。一切妨害电缆自由旋转的因素是损坏的根源。 因为电缆的旋转是受张力变化控制的,制造厂不可能生产不旋转的电缆。(制造厂只能控制使电缆直径和长度变化很小) 2、电缆的调理 头十次下井,是电缆最易受损的时候,与汽车一样,新电缆也有一个磨合过程。 调理的目的:使电缆的长度直径都稳定下来,把电缆的扭力放松,使二层钢丝逐渐磨合排列整齐像二层钢圈一样活动。 (1)第一次下井,找一口套管水井,电缆头接上磁性定位器和较大的加重,下放300米、上提50米、停住,借磁性定位器信号观察到电缆不旋转为止,再下放300米、上提50米、停住,观察到电缆不动,以次类推、把电缆放入井内,使电缆扭力放开。当然,滚筒上必须保留三层以上的电缆,7000米长七芯电缆头可能会旋转600圈。 (2)如果有防喷管和盘根,新电缆要用旧的孔径变大的流管、用旧盘跟,不让流管和盘根妨害电缆因张力变化而发生的旋转,否则会使外层变松、内层变紧应力集中时,引起跳丝、断电缆等事故。 3、正常测井:技术规范中规定,工作张力应当不超过拉断力的50%;超过75%时铜芯线会超过疲劳强度、永久变形、造成扭曲Z变形,破坏绝缘塑料,漏电短路。工作拉力不超过额定拉断力的50%,是对新电缆说的,旧电缆的拉断力指标会降低,原因有:磨损;腐蚀;外层钢丝变松,内层变紧;机械损伤;扭曲;疲劳;接电缆降低10%。

延长测井电缆使用寿命的方法

延长测井电缆使用寿命的方法 通过对测井电缆结构、影响使用寿命的因素进行分析,从运输存放、正确安装、使用前需进行电缆破劲、在使用中注意控制起下速度、日常清洁润滑、定期对电缆进行维护保养和及时正确地维修等方面着手,以确保维持铠装层正常状态,减少层间摩擦力,不扭曲,缆芯通断良好,从而延长电缆的使用寿命。 标签:测井电缆结构使用寿命维护保养 0 引言 测井的目的是为了探测井下各种参数。电缆的重要作用就是输送各种下井仪器、传送地面控制系统与井下仪器之间的各种信号、获取井下信息的深度位置。从现场使用情况来看,由于对电缆的机械性能缺乏了解,使用不规范,经常出现电缆缆芯断线、绝缘破坏等现象,测井电缆的寿命大大降低,甚至出现仪器落井事故,给企业造成严重经济损失。本文从测井电缆的结构、影响电缆使用寿命的因素等方面入手,并结合使用维护方面实际经验,提出如何正确使用测井电缆,以延长其使用寿命。 1 测井电缆的结构 测井电缆主要由铠装层及缆芯两部分组成。铠装层分内层及外层钢丝,铠装钢丝内层为右旋绕,外层为左旋绕,这种方式可以增强电缆的抗扭能力。 编织层采用加有高温半导体材料的胶带,起到屏蔽和保护缆芯作用。 绝缘层采用电气性能和机械性能较好的聚丙烯、太氟隆等材料。保证缆芯绝缘又增加缆芯的抗拉强度 电缆导电缆芯采用多股优质铜丝绕制而成。 2 影响电缆使用寿命的因素 2.1 客观因素 2.1.1 受生产制造工艺影响①在制造过程中电缆两端必须固定,造成扭矩无法达到平衡,这是造成电缆打扭的一个重要原因。②铠装钢丝预热定型达不到要求,造成钢丝缠绕不整齐,增大了电缆的扭力。③电缆缆芯缠绕不均匀,松紧不一,在使用中容易造成电缆断芯。 2.1.2 电缆本身质量问题,缩短电缆使用寿命①铠装钢丝的强度及防腐能力较差;或钢丝中间有接头等原因造成外铠断丝。②绝缘材料质量问题或耐温性能较差,造成绝缘层老化较快,缆芯绝缘能力下降。

测井电缆设备介绍

测井电缆 一、测井电缆的功能 测井探测的是井下的各种物理参数,电缆所起的就是输送和信道的作用。它具有以下三种功能: (1)输送下井仪器和工具,并承受其拉力。 (2)为井下仪器供电并传送各种控制信号。 (3)将井下仪器输出的测量信号传输至地面系统。 电缆要实现以上功能,必须具备以下性能特点: (1)具有大于被测井深的长度,通常要求仪器到达井底后,绞车滚筒上应剩有一层半的电缆,以保证测井施工的安全。 (2)必须具有较强的抗拉强度。 (3)必须具有较好的韧性,以便能盘绕在绞车滚筒上。 (4)必须有导电性、绝缘性、抗干扰性能好的多股缆芯,并能满足传送不同频率信号的要求。 (5)缆芯的绝缘材料必须具有耐高温性能。 (6)必须具备井下耐高压和在滚筒里层抗挤压的良好性能。 二、测井电缆的分类 测井电缆按缆芯数量可分为单芯、三芯、四芯、六芯、七芯等,按直径大小可分为φ12.7mm、φ118mm、φ8mm和φ5.6mm等,按耐温性能可分为90℃、180℃和250℃等。目前勘探测井多采用七芯电缆,生产测井多采用单芯电缆。尽管国内外各家电缆型号不尽相同,但大同小异,现以进口凯美莎电缆(型号746RX)为例说明其电缆型号的意义。 第一个数字代表缆芯数目。第二个字母代表钢丝铠装情况: E:表示内层9根,外层15 根钢丝; F:表示内层11根,外层15 根钢丝; G:表示内层10根,外层16 根钢丝; H:表示内层18根,外层18根钢丝; J:表示内层24根,外层24根钢丝; K:表示内层15根,外层15根钢丝; L:表示内层12根,外层12 根钢丝; M:表示内层15根,外层12根钢丝; N:表示内层12根,外层18 根钢丝; P:表示内层18根,外层24根钢丝; Q:表示内层14根,外层20根钢丝; R:表示内层17根,外层23根钢丝; S:表示内层19根,外层20根钢丝; X:其他结构。

工作文档测井电缆介绍

测井电缆介绍中原油田张恩生 一、目前公司使用的国产电缆型号 1、国产七芯电缆 型号:W7BP 规格:7×0.56mm2(导体的截面积) W:物理勘探(物的汉语拼音); 7:七芯电缆; B:绝缘材料; P:屏蔽(两个P的为双屏蔽) 2、单根钢丝的拉断力≥:内层1.468KN;外层2.330KN 3、钢丝结构内层:24根/?1.00mm;外层24根/?1.26 mm 4、铠装节距:内层70 mm;外层85 mm 5、电缆外径:11.8 mm 6、电缆的额定拉断力≥:59 KN(6吨);一般的拉到8—9吨断 7、电缆耐温-30——150度 8、电缆重量约:500Kg/Km 9、缆芯电阻:大约32?/Km 二、进口电缆美国维特电缆 型号:7-46P/NT-XS 说明:7:七芯电缆; 46:0.464英寸=11.79 mm(1英寸=25.4 mm)

P:3000F=148.890C NT:4500F=2320C 换算公式C=5/9(F-32) XS:加强型19500磅;一般16700磅(1000Kg=2200磅) 三、电缆使用注意事项 1、所有使用的测井电缆都是二层钢丝扭力不平衡的电缆,拉力加大时,电缆趋向拉伸、直径变小、旋转;反之拉力减小时,则缩短、直径变大、反方向旋转。一切妨害电缆自由旋转的因素是损坏的根源。 因为电缆的旋转是受张力变化控制的,制造厂不可能生产不旋转的电缆。(制造厂只能控制使电缆直径和长度变化很小) 2、电缆的调理 头十次下井,是电缆最易受损的时候,与汽车一样,新电缆也有一个磨合过程。 调理的目的:使电缆的长度直径都稳定下来,把电缆的扭力放松,使二层钢丝逐渐磨合排列整齐像二层钢圈一样活动。 (1)第一次下井,找一口套管水井,电缆头接上磁性定位器和较大的加重,下放300米、上提50米、停住,借磁性定位器信号观察到电缆不旋转为止,再下放300米、上提50米、停住,观察到电缆不动,以次类推、把电缆放入井内,使电缆扭力放开。当然,滚筒上必须保留三层以上的电缆,7000米长七芯电缆头可能会旋转600圈。 (2)如果有防喷管和盘根,新电缆要用旧的孔径变大的流管、用旧盘跟,不让流管和盘根妨害电缆因张力变化而发生的旋转,否则会使外层变松、内层变紧应力集中时,引起跳丝、断电缆等事故。 3、正常测井:技术规范中规定,工作张力应当不超过拉断力的50%;超过75%时铜芯线会超过疲劳强度、永久变形、造成扭曲Z变形,破坏绝缘塑料,漏电短路。工作拉力不超过额定拉断力的50%,是对新电缆说的,旧电缆的拉断力指标会降低,原因有:磨损;腐蚀;外层钢丝变松,内层变紧;机械损伤;扭曲;疲劳;接电缆降低10%。 4、电缆不能调头使用。

测井电缆

测井电缆传输系统关键技术 摘要:阐述了正交频分复用技术和正交幅度调制技术在测井电缆传输系统中的应用。同时,对测井系统中的CAN总线和DTB总线作了简要介绍。 关键词:测井系统;电缆通信;数据传输;总线 引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石油地球物理测井中电缆通信技术有了长足的进步,从传输数据的速度、传输数据的容量以及传输效率方面都有质的飞跃。本文对测井电缆传输系统中采用的正交频分复用技术和正交幅度调制技术进行了较详细介绍。同时,对CAN总线和DTB总线在测井系统中的应用作了简要介绍。 测井传输作为测井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传输速率直接影响测井仪器和装备的发展。随着测井新理论和新方法的不断出现,要求实时上传的数据量越来越大。如何提高测井数据传输系统的速率已成为测井仪器装备研制开发的关键问题之一。因此,为了满足社会生产实践的需求,开发高效率的测井电缆数据传输系统已成为测井技术的一个研究方向。

1.OFDM技术 OFDM 技术是将速率很高的信息码流分成许多低速码流, 在一组正交的子信道上进行并行传输。采用 OFDM 技术可以扩展子信道传输符号的宽度, 从而大大简化接收机中均衡器的设计。相对于传统的单载波技术, OFDM 技术利用子载波之间的正交性, 有效提高了频谱利用率。随子载波数目增加, 理论上 OFDM 系统可能实现近 100% 的频谱效率, 并且可以根据每个子信道的传输条件进行自适应的比特和能量( 功率) 分配, 以充分利用信道容量, 提高传输效率。OFDM 技术频谱利用率高和抗窄带干扰能力强, 能够充分利用系统的带宽资源, 可以在带宽受限的测井电缆信道上实现数据的高速传输。因此, 采用 OFDM 技术作为测井电缆高速数据传输系统的调制技术。 1.1 高速数据传输系统 测井电缆可用频带窄, 在频带有限的情况下要提高数据传输速率, 采用 OFDM 调制方法是非常好的选择。在基于 OFDM 技术的测井电缆高速数据传输系统中, 地面调制解调器和井下调制解调器是其核心模块, 用来完成地面部分和井下仪器之间大量数据的高速、实时和准确传输。地面调制解调器和井下调制解调器的调制解调过程相同。数据流程工控机发出的采集指令首先经随机化处理, 处理后的数据依次进行RS 编码和交织处理。对 QAM 映射的频域星座点进行IFFT 变换后即为时域信号, 加入循环前缀后即生成为待传输的时域OFDM 信号, 经数模变换后生成为基带模拟信号, 再经功率放大和带通滤波滤除倍频分量后便发送到测井电缆。井下仪器采集的地层信息

测井个人工作总结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测井个人工作总结 篇一:测井个人工作总结 测井工作总结 1、测井工作量 本次测井时间为20XX年11月26日,实测深度184米,测斜点5个,可采煤层1层,具 体测井数据如下表: 2、使用仪器设备及刻度本区使用的仪器设备为陕西渭南煤砖专用设备厂生产的tysc-3q型车载数字测井仪和上海地质仪器厂生产的jjx-3a型井斜仪。定期按规范对仪器进行各级刻度调校,井场刻度、校 验结果均符合测井规范要求,并记录在各孔《数字仪井场检查记录表》中。测井资料在室内 采用河北省邯郸市工业自动化研究所开发的煤田测井处理程序clogprov2.0。 3、选取的测井参数及技术条件根据勘探区内煤岩层的地质、地球物理特征和本次测井所要求的地质任务及以往测

井的 成果,本区选取了全孔测量:长源距伽马伽马(源距为0.35m)、短源距伽马伽马(源距为0.20m)、 三侧向电阻率、自然伽马及声波测井。工程测井包括:井斜和井径。采样间隔为0.05m,按 规范要求提升速度均低于最低提升速度,本次测井使用的源种为137cs,源强为56mci,放射 性活度为2072mbq。 4、测井定性、定厚解释原则煤层定性依据视电阻率、密度、声速曲线的高幅值和自然伽玛的低幅值而定。煤层深度和厚度的解释在1:50曲线上进行。对于可采煤层、伽玛伽玛曲 线用相对幅值的1/3—2/5分层定厚,视电阻率曲线依据根部分离点解释,声速曲线和自然伽 玛曲线则以相对幅值的半幅点分层定厚。对不可采煤层在1:200曲线上进行综合解释。对孔内岩性的划分,以自然伽玛曲线和视电阻率曲线为主,参照其它各参数曲线并结合 勘探区地质特点在1:200测井曲线上进行综合解释。 5、总结 本次测井工作选择测井参数和技术条件合理,工作方法正确,质量较好,所获资料可靠。

如何延长测井电缆的使用寿命

如何延长测井电缆的使用寿命 通过对测井电缆结构、影响使用寿命的因素进行分析,从运输存放、正确安装、使用前需进行电缆破劲、在使用中注意控制起下速度、日常清洁润滑、定期对电缆进行维护保养和及时正确地维修等方面着手,以确保维持铠装层正常状态,减少层间摩擦力,不扭曲,缆芯通断良好,从而延长电缆的使用寿命。 标签:测井电缆结构使用寿命维护保养 测井的目的是为了探测井下各种参数。电缆的重要作用就是输送各种下井仪器、传送地面控制系统与井下仪器之间的各种信号、获取井下信息的深度位置。从现场使用情况来看,由于对电缆的机械性能缺乏了解,使用不规范,经常出现电缆缆芯断线、绝缘破坏等现象,测井电缆的寿命大大降低,甚至出现仪器落井事故,给企业造成严重经济损失。本文从测井电缆的结构、影响电缆使用寿命的因素等方面入手,并结合使用维护方面实际经验,提出如何正确使用测井电缆,以延长其使用寿命。 一、测井电缆的结构 测井电缆主要由铠装层及缆芯两部分组成。铠装层分内层及外层钢丝,铠装钢丝内层为右旋绕,外层为左旋绕,这种方式可以增强电缆的抗扭能力。 编织层采用加有高温半导体材料的胶带,起到屏蔽和保护缆芯作用。 绝缘层采用电气性能和机械性能较好的聚丙烯、太氟隆等材料。保证缆芯绝缘又增加缆芯的抗拉强度 电缆导电缆芯采用多股优质铜丝绕制而成。 二、影响电缆使用寿命的因素 1.客观因素 1.1受生产制造工艺影响?①在制造过程中电缆两端必须固定,造成扭矩无法达到平衡,这是造成电缆打扭的一个重要原因。②铠装钢丝预热定型达不到要求,造成钢丝缠绕不整齐,增大了电缆的扭力。③电缆缆芯缠绕不均匀,松紧不一,在使用中容易造成电缆断芯。 1.2电缆本身质量问题,缩短电缆使用寿命?①铠装钢丝的强度及防腐能力较差;或钢丝中间有接头等原因造成外铠断丝。②绝缘材料质量问题或耐温性能较差,造成绝缘层老化较快,缆芯绝缘能力下降。 2.主观因素

5.核磁共振电缆测井

核磁共振的原理
测量流体氢原子的驰豫时间 – 电磁场测量,无放射性源 只测量孔隙 – 与岩性无关 识别流体类型 – 油气水及其特性 测量孔径的大小 – 岩石的结构 孔隙度的划分 – 产能
Incremental Porosity (pu
3ms
4.00 3.00 2.00 1.00 0.00
T2 Cutoff
)
4.00 3.00 2.00 1.00
CBW
0.1 1
BVI
10
BVM
100 1000
0.00 10000
T2 Decay (ms)
Matrix
Dry Clay
ClayBound Water
Capillary Bound Water
Mobile Water
Hydrocarbon
1
核磁共振仪器- MREX
行业最好的核磁共振技术
克服老核磁的弱点,强化老核磁的优点,并兼 具新的特色,
居中的核磁技术 – 井眼尺寸的局限性 – 斜井,水平井 – 盐水泥浆 极板型核磁技术 – 信噪比 – 测量深度浅 – 测速慢 – 磁场梯度的不确定性
12” Borehole
2.2 1.8 inches inches
MREX Sensitive Volumes
MREX
8” Borehole
Formation
4.0 inches
多达6个测量体积 多达 个测量体积
多频率 梯度磁场 偏心测量
2
1

测井电缆介绍

中原油田 张恩生 、目前公司使用的国产电缆型号 1、国产七芯电缆 型号: W7BP 规格:7X (导体的截面积) 2、单根钢丝的拉断力》:内层;外层 3、钢丝结构内层: 24 根/ ;外层 24 根/ mm 4、铠装节距:内层 70 mm 外层85 mm 5、电缆外径: mm 6电缆的额定拉断力》:59 KN (6吨);一般的拉到8— 9吨断 7、电缆耐温 -30——150度 8、电缆重量约: 500Kg/Km 测井电缆介绍 W : 物理勘探(物的汉语拼音); 7: 七芯电缆; B : 绝缘材料; P : 屏蔽(两个P 的为双屏蔽)

9、缆芯电阻:大约 32/Km 进口电缆美国维特电缆 型号: 7-46P/NT-XS 说明: 7:七芯电缆; P :3000F= 换算公式 C=5/9( F-32) 加强型 19500 磅;一般 16700 磅(1OOOKg=22O0磅) 电缆使用注意事项 1 、 所有使用的测井电缆都是二层钢丝扭力不平衡的电缆,拉力加大时,电缆趋向拉 伸、直径变小、旋转;反之拉力减小时,则缩短、直径变大、反方向旋转。一切妨害电缆 自由旋转的因素是损坏的根源。 因为电缆的旋转是受张力变化控制的,制造厂不可能生产不旋转的电缆。(制造厂只 能控制使电缆直径和长度变化很小) 2、 电缆的调理 头十次下井,是电缆最易受损的时候,与汽车一样,新电缆也有一个磨合过程。 46: 英寸= mm (1 英寸= mm ) NT : 4500F=2320C XS :

调理的目的:使电缆的长度直径都稳定下来,把电缆的扭力放松,使二层钢丝逐渐磨合排列整齐像二层钢圈一样活动。 1) 第一次下井,找一口套管水井,电缆头接上磁性定位器和较大的加重,下放300 米、上提50米、停住,借磁性定位器信号观察到电缆不旋转为止,再下放300 米、上提 50 米、停住,观察到电缆不动,以次类推、把电缆放入井内,使电缆扭力放开。当然,滚筒上必须保留三层以上的电缆,7000 米长七芯电缆头可能会旋转600 圈。 2) 如果有防喷管和盘根,新电缆要用旧的孔径变大的流管、用旧盘跟,不让流管 和盘根妨害电缆因张力变化而发生的旋转,否则会使外层变松、内层变紧应力集中时,引起跳丝、断电缆等事故。 3、正常测井:技术规范中规定,工作张力应当不超过拉断力的50%;超过75%时铜芯 线会超过疲劳强度、永久变形、造成扭曲Z 变形,破坏绝缘塑料,漏电短路。工作拉力不超过额定拉断力的50%,是对新电缆说的,旧电缆的拉断力指标会降低,原因有:磨损; 腐蚀;外层钢丝变松,内层变紧;机械损伤;扭曲;疲劳;接电缆降低10%。 4、电缆不能调头使用。 5、滑轮直径至少为电缆粗钢丝直径的400 倍。 6、滑轮和张力轮的凹槽应当与电缆紧配,接触面在135-1500 弧度,过宽会使电缆压扁、破坏绝缘,过窄会加快钢丝磨损,也会使绝缘变形。 7、外层钢丝直径磨损1/3 时,一般要报废。 四、电缆在使用过程中发生工程事故的处理

测井电缆使用保养维护规定

Q/CNPC-DG 测井电缆使用保养维护规定 The Requirment of Logging Cable’s Usage and Maintance (送审稿) 大港油田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发布

Q/CNPC-DG 1112—2004 目次 前言................................................................................. II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测井电缆的储存 (1) 4 电缆的使用 (1) 5 电缆的检查 (2) 6 电缆维修保养 (3) 7 电缆的等级分类 (3) 附录A (资料性附录)表A.1铠装电缆故障的示例 (4) 附录B (资料性附录)测井过程中电缆铠装层断丝故障的处理示例 (5) 附录C (资料性附录)表C.1常用进口电缆参数 (6) I

Q/CNPC-DG 1112—2004 II 前言 本标准代替Q/CNPC-DG 1112-1999《测井电缆使用保养维护规定》。 本标准与Q/ CNPC-DG 1112-1999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修订了电缆的使用(第4章)、电缆的维修保养(第6章)的内容。 ——增加了测井过程中电缆铠装层断丝故障的处理示例(附录A)。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附录C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大港油田集团测井公司提出。 本标准由大港油田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地质勘探专业标准化委员会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大港油田集团测井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唐金波、赵乔波。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Q/DG 1112-1987; ——Q/CNPC-DG 1112-1999。

测井电缆铠接工艺流程

测井电缆(7芯)铠接工艺流程 操作内容及流程: 一、被接电缆两端的处理 1、甲端电缆处理: 1)将端头外层钢丝分成均匀三等份(每组8根钢丝),扒下25米卷好。 2)将露出的内层钢丝和缆芯剪掉12米,余下13米从端头分三组扒下 内层钢丝卷好。 3)将露出的13米缆芯剪掉12米,余1米缆芯备用。 2、乙端电缆处理: 1)将乙端外层钢丝从端头处扒下13米剪掉,其剪掉部位用胶布包好, 防止钢丝散开。 2)将露出的内层钢丝从端头外扒下1米剪掉,剪断部位处理方法同 上,露出1米缆芯备用。 3、缆芯的叉接: 1)将处理好的甲乙两端分别固定在相距2米的台虎钳上(台虎钳须安装专 用钳口),其甲乙两端缆芯部位重叠,并将外层保护材料扒掉,露出 导线。 2)将甲端缆芯导线从端头处任选一根用剥线钳剥掉绝缘层2cm,露出铜 芯,破开成伞状。 3)将乙端与甲端相对应对称的那根缆芯挑出,用同样方法处理,甲乙两 铜芯对叉后旋紧。 4)用聚四氟乙烯胶带包铜芯对叉部位,往返三层,包扎宽度为4cm即两端 分别包过铜芯1cm。 5)将其余缆芯用同样方法接好,包好,必须保证接头距离均匀地分布在 0.7米长度内(10cm×7缆芯),并将缆芯保护材料恢复好,包好,开始 内层钢丝过渡。 4、钢丝的铠接: 1)将甲端13米长三组钢丝(内层)不加外力的情况下,按原螺距顺序铠 过缆芯接头部位,并将同铠到乙端内层钢丝上面应该是好铠到乙端外 层钢丝剪掉处,每0.5米剪掉一根钢丝,用胶布将末端包好、包平。 2)将甲端25米外层钢丝三组在不加外力情况下按原螺距铠过内层铠装, 并同时铠到乙端外层钢丝上面,直至25米外层钢丝铠尽,每0.5米剪掉 一根钢丝,用钢皮包扎严实。 二、技术要求: 1.接头部位外径多一层钢丝。 2.拉力:拉力应不小于原电缆拉力94%。 3.绝缘:每千米绝缘值应与原电缆相同。

电缆介绍

1.电力电缆 执行标准:Q/320481LL031-2005 产品介绍:本产品适用于交流额定电压10(12)kV及以下架空电力线路用阻水架空绝缘电缆。 产品备注:该产品电缆适用于多雨水地区,能有效防止雨水纵向浸入腐蚀。 型号:ZS-JKV ZS-JKLV ZS-JKY ZS-JKLY ZS-JKYJ ZS-JKLYJ ZS-JKLY/Q ZS-JKLYJ/Q ZS-JKTRY ZS-JKTRYJ 生产范围: 规格:10 mm2-300 mm2 2.电力电缆 执行标准:Q/320481LL019-2006 产品介绍:本产品适用于额定电压6~35kV中、高输配电系统。电缆的长期允许工作温度≤90℃,电缆导体短路温度≤250℃,持续时间≤5S,电缆敷设时温度不得低于-20℃;同时具有阻燃以及使用寿命长等优点。 产品备注:交联聚乙烯绝缘电力电缆导体的正常运行温度90℃,具有结构简单,外径小,重量轻,使用方便,不受敷设落差限制等特点。型号: ZR(A、B、C)-YJV ZR(A、B、C)-YJLV ZR(A、B、C)-YJY ZR(A、B、C)-YJLY ZR(A、B、C)-YJV22ZR(A、B、C)-YJLV22 ZR(A、B、C)-YJV62 ZR(A、B、C)-YJLV62

ZR(A、B、C)-YJV23 ZR(A、B、C)-YJLV23 ZR(A、B、C)-YJV32 ZR(A、B、C)-YJLV32 ZR(A、B、C)-YJV42 ZR(A、B、C)-YJLV42 ZR(A、B、C)-YJV72 ZR(A、B、C)-YJLV72 ZR(A、B、C)-YJV33 ZR(A、B、C)-YJLV33 ZR(A、B、C)-YJV43 ZR(A、B、C)-YJLV43 ZR(A、B、C)-YJV73 ZR(A、B、C)-YJLV73 ZR(A、B、C)-YJY22 ZR(A、B、C)-YJLY22 ZR(A、B、C)-YJY23 ZR(A、B、C)-YJLY23 ZR(A、B、C)-YJY63 ZR(A、B、C)-YJLY63 ZR(A、B、C)-YJY32 ZR(A、B、C)-YJLY32 ZR(A、B、C)-YJY42 ZR(A、B、C)-YJLY42 ZR(A、B、C)-YJY72 ZR(A、B、C)-YJLY72 ZR(A、B、C)-YJY33 ZR(A、B、C)-YJLY33 ZR(A、B、C)-YJY43 ZR(A、B、C)-YJLY43 ZR(A、B、C)-YJY73 ZR(A、B、C)-YJLY73 规格:单芯10 mm2-1000 mm2 三芯10mm2-500 mm2 执行标准:Q/320481LL019-2006 产品介绍:本产品适用于额定电压6~35kV中、高输配电系统。电缆的长期允许工作温度≤90℃,电缆导体短路温度≤250℃,持续时间≤5S,电缆敷设时温度不得低于-20℃;同时具有阻燃以及使用寿命长等优点。

石油测井生产安全技术测井设备及主要部位

石油测井生产安全技术(二)测井设备及主要部位 一、测井绞车 (一)测井绞车的用途 测井、射孔等作业使用的电缆是缠放在绞车滚筒上,滚筒借助于汽车发动机的动力而转动,从而控制电缆在井内按要求的速度上提和下放。 (二)测井绞车的结构 1.汽车底盘。供给绞车动力,装载并运移绞车、电缆及其他配套设备。 2.传动系统。包括动力选择箱、液压泵、液压马达等液压动力传动设备、减速器、传动轴及传动链条。传动系统担负着作业所需动力的传递。 3.绞车。用于测井或射孔时起升或下放电缆、测井仪器及工具。 4.车身和支承底盘。用于支承绞车及其传动系统等,并提供驾驶室、操作室和绞车室。 5.操作装置。包括副排档装置、副油门装置、副离合器、盘绳器及刹车装置。用于作业时对绞车控制或操纵。 6.气路系统。用于设备的控制或操纵。 (三)测井绞车的安全操作 操作绞车就是通过操纵动力和变速系统使电缆滚筒以不同的速度和方向转动,从而使电缆及测井仪器在井中下放或上提,达到完成各项作业的目的。操作绞车只要做到操作措施得当、操作准确并做到井口慢、井底慢、特殊井段慢、遇阻、遇卡慢等,就能做到安全生产。具体说有以下操作要点: 1.测井绞车应摆放在距井25m远的上风头位置,对正井口滑轮,打好掩木。 2.起下电缆时,速度要均匀,不准猛提、猛刹,随时观察电缆运行张力读数,及时判断遇阻、遇卡。在进行井壁取心作业时,拉力增到25kN时,必须立即停车,然后慢速上下活动防止拉断岩心筒的钢丝绳,以免岩心筒落井。 3.仪器(射孔器)放人或起出井口时,应注意听从井口操作手和操作工程师的指挥,防止拉掉或摔坏仪器(射孔器),甚至发生伤人事故。

4.注意盘齐电缆,同时做好电缆的清洁保养和防锈维护。 5.在斜井、“狗腿子”井等特殊井况下作业时,容易遇阻和遇卡,仪器和电缆下放速度要比直井慢,下放时要保持匀速,不准高速下放。发现遇阻时,不准硬冲,同时应避免仪器在井中长时间停留,要及时上提,防止遇卡。 6.井壁取心上提至套管鞋前,过油管射孔上提到油管喇叭口前,必须放慢速度,等仪器进入套管(油管)后再加快速度,防止卡掉仪器。 7.如果发现遇卡,应立即停车,如果仪器可下放,则慢速下放电缆,然后缓慢上提,这种情况比较容易解卡。若仪器能下放,则可慢速上提电缆,张力不能超过悬重15kN,若仍不能解卡,应采取其他解卡措施。 8.每次作业,应认真填写绞车运行记录。 二、测井电缆 (一)测井电缆的作用 1.输送各种下井仪器和工具。 2.向井下仪器供电和传送控制信号。 3.将井下仪器采集到的信号传送到地面。 (二)测井电缆的性能要求 1.有较强的抗拉强度。 2.有良好的韧性能盘绕在绞车滚筒上。 3.必须具有多股缆芯,导电、绝缘、抗干扰等性能良好,以满足供电和传送电信号的要求。 4.缆芯的绝缘材料必须具有耐高温、耐高压、防腐蚀、防脆化的良好性能。

测井个人工作总结

测井工作总结 1、测井工作量 本次测井时间为2009年11月26日,实测深度184米,测斜点5个,可采煤层1层,具体测井数据如下表: 2、使用仪器设备及刻度 本区使用的仪器设备为陕西渭南煤砖专用设备厂生产的tysc-3q型车载数字测井仪和上海地质仪器厂生产的jjx-3a型井斜仪。定期按规范对仪器进行各级刻度调校,井场刻度、校验结果均符合测井规范要求,并记录在各孔《数字仪井场检查记录表》中。测井资料在室内采用河北省邯郸市工业自动化研究所开发的煤田测井处理程序clogpro v2.0。 3、选取的测井参数及技术条件 根据勘探区内煤岩层的地质、地球物理特征和本次测井所要求的地质任务及以往测井的成果,本区选取了全孔测量:长源距伽马伽马(源距为0.35m)、短源距伽马伽马(源距为0.20m)、三侧向电阻率、自然伽马及声波测井。工程测井包括:井斜和井径。采样间隔为0.05m,按规范要求提升速度均低于最低提升速度,本次测井使用的源种为137cs,源强为56mci,放射性活度为2072mbq。 4、测井定性、定厚解释原则 煤层定性依据视电阻率、密度、声速曲线的高幅值和自然伽玛的 低幅值而定。煤层深度和厚度的解释在1:50曲线上进行。对于可采煤层、伽玛伽玛曲线用相对幅值的1/3—2/5分层定厚,视电阻率曲线依据根部分离点解释,声速曲线和自然伽玛曲线则以相对幅值的半幅点分层定厚。对不可采煤层在1:200曲线上进行综合解释。 对孔内岩性的划分,以自然伽玛曲线和视电阻率曲线为主,参照其它各参数曲线并结合勘探区地质特点在1:200测井曲线上进行综合解释。 5、总结 本次测井工作选择测井参数和技术条件合理,工作方法正确,质量较好,所获资料可靠。篇二:测井工程车驾驶员技师工作总结 测井工程车驾驶员技师工作总结 我是测井公司三分公司一名普通职工,工作单位在队。从事测井工程车驾驶和车截发电机操作管理一职。我所在的小队是一支战斗力凝聚力强、能吃苦打硬仗的铁人式队伍,我有幸成为这个集体的一员。在领导的鼓励和同事们的支持和帮助下,在实际工作中不断进歩,顺利通过了大庆油田组织的驾驶员技师考核,同年12月被公司聘为正式技师。现针对近年来的工作进行一个总结。 ??一、对工作的认识 ??从事多年的驾驶测井工程车工作,常年奔跑在油田各个地方,风餐露宿,我非常清楚从事这行的重要性和危险性。首先在驾驶技术上不断严格要求自己,通过向老师傅技术尖子学习,掌握熟练的技能,并通过业余时间学习车辆维修的一些新知识和新技术。不断提高自己技能水平,在小队从身作则,起好“传帮带”的作用,服从领导安排踏实工作,特别是在多年工作中、清醒的认识到行车安全是企业之本,是我们驾驶人员的生命之本,所以在行车安全和施工过程中一直长期不懈的追求“只有更好没有最好”坚持大胆的自我约束确保了测井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主要工作表现 ??1、例如:我们在冬季氧活化测井工作中经常会遇到因天气寒冷气温低,防喷管喷出来的水冻住了吊车大钩和钢丝绳,防喷管放不下来仪器换不了拿不过来,钢绳跳槽是氧活化测井工作不能正常下去的一系列问题,本人针对这一困扰多年氧活化测井不能正常施工的问题通过和心的观察,多次反复的实验终于设计出一种能防结冰,防跳槽、吊钩能上下自如起下,

测井报告

测井实习报告 学院: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 班级:620805 学号:62080506 姓名:马士军 时间:2011年10月29日

目录 第一章大庆油田概述 第一节大庆油田历史和大庆精神 第二节测井公司企业文化组织结构 第二章测井的生产 第一节测井的生产过程 第一节野外测井的井场布置、操作过程、及现场验收标准第三章仪器介绍 第四章测井曲线解释 测井解释所用测井曲线、解释方法、过程,及所用软件 总结:心得与体会

第一章大庆油田概述 第一节大庆油田历史和大庆精神 大庆油田发现 1959年9月25日,新中国建国10周年大庆前不久,在东北松辽盆地陆相沉积中找到了工业性油流,遂以“大庆”命名油田。从1960年起,经3年多努力,探明了大庆油田地质储量并投入开发。同年12月周恩来总理庄严宣布:我国需要的石油,现在已经可以基本自给了。中国人民使用“洋油”的时代,即将一去不复返了。大庆油田的勘探和开发,不仅粉碎了“中国贫油论”,展示了石油工业的广阔前景,而且证明了我国独创的石油地质理论(“陆相沉积”生成大油田的理论)的正确性。 大庆建市 大庆市原名萨尔图,属安达市管辖。1960年5月26日,安达县撤销,设置安达市(地级),安达市人民委员会驻安达镇隶属松花江专区。同年10月,松辽石油会战指挥机关移驻萨尔图。1964年6月23日,撤销安达市,恢复安达县,设立安达特区,对外仍称安达市。1979年12月14日,大庆市从安达分离,建立大庆市,由黑龙江省直辖。 “大庆”名字的由来 大庆,因油而生。这个名字的由来与庆祝新中国成立10周年有着紧密联系。1959年9月26日,位于松辽平原的第三口基准井——松基三井喷出具有工业价值的油流,标志着发现了大油田。同年11月8日,在油井所在地黑龙江省肇州县大同镇召开庆祝大会。时任黑龙江省委第一书记的欧阳钦和省长李范五等领导赶来庆祝。途中,他们在车上议论,松基三井喷油,正值新中国成立10周年大庆前夕,是向国庆献上的一份厚礼,喜上加喜、应该大庆。在庆祝大会上,欧阳钦提议,把油井所在地的大同镇改为大庆镇。随后,黑龙江省作出了将大同镇改为大庆镇的决定,此后石油部把这个新油田定名为大庆油田。大庆油田因此得名,并发展成为我国石油和石油化工的重要基地。 历代年号 大庆(年号) 大庆(夏景宗):西夏景宗李元昊的年号。大庆(夏仁宗):西夏仁宗李仁孝的年号。大庆(陈日爌):越南陈日爌的年号。大庆(王大叔):清朝时王大叔的年号。大庆(王耀祖):清朝时王耀祖的年号。大庆(黎树):清朝时黎树的年号。 城市文化 50年的大庆油田发展史,既是一部中国国企思想政治工作的发展史,也是一部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的创新史。在大庆油田47年的思想政治工作历程中,始终贯穿着一个主线:创新、创新、再创新! 大庆精神产生于60年代石油会战,50年前,铁人王进喜一句“宁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豪言壮语,感动、激励了几代人。当我们年轻的共和国经济建设急需石油的时候,以王进喜为代表的一批“大庆石油人”凭借着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开发建设了当时全中国最大的油田,从此大庆油田为国家源源不断地输送着石油,结束了中国人依赖洋油的日子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工人阶级的优良传统与优秀品质,是中华民族精神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大庆精神一直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培育和倡导。江泽民总书记曾指出:“在实现四化的过程中,还会有这样那样的困难,特别要发扬大庆精神。” 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重要批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