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肠癌靶区设计与勾画

合集下载

【放疗 靶区 勾画 课件】直肠癌靶区勾画和示例

【放疗 靶区 勾画 课件】直肠癌靶区勾画和示例

靶区定义-直肠癌区域淋巴引流特点
上1/3:上行至直肠上和肠系膜下淋巴引流 中1/3:向两侧经侧韧带内至髂内淋巴引流 下1/3:经坐骨直肠窝向上至髂内淋巴引流 肛管受侵可出现腹股沟淋巴结转移 直肠前方器官受侵可出现髂外淋巴结转移 下1/3阴道受侵可出现腹股沟淋巴结转移
Gunderson LL. 1st ed. Heidelberg: Springer-Verlag; 2003.p. 187–197 Steup WH, Moriya Y, van de Velde CJH. Eur J Cancer 2006 38:911–918

A处
淋 前方 巴 (闭孔) 结

下界
前界
后界
肛提肌 与外括 约肌汇 合处
上 : 血管外 7mm 中 : 输尿管进 入膀胱平面,
髂外血管后方 下 : 闭孔后界
骶髂关 节外缘
中 : 髂外血管
后壁
-
-
下 :闭孔动脉
前缘
内界
外界
上 : 血管周围 7 mm 中 :/ 下 :直肠系膜
筋膜,盆腔器 官
上 : 髂腰肌 中/下:盆壁肌 肉
靶区定义-CTV
欧洲指南(比利时Roels教授)
盆腔侧壁淋巴区(LLN):(绿色线所示)
• 下界--闭孔A进入闭孔管;
上界--髂总动脉分叉
• 前界--输尿管;
后界--骶髂关节侧缘
• 外侧界--腰大肌(上部);
内侧界--直肠系膜筋膜
梨状肌(中部)
闭孔內肌和肛提肌(下部)
靶区定义-CTV
欧洲指南(比利时Roels教授) --局部高危复发风险
上:直肠上动脉前 缘扩7 mm
中/下:直肠系膜 筋膜,前方盆腔器

直肠癌治疗原则靶区勾画shen课件

直肠癌治疗原则靶区勾画shen课件

4
三维重建技术
利用计算机技术将影像资料进行三维重建,提供更加清晰的视图。
靶区勾画的注意事项
利用多种检查方法
结合多种方法进行检查,提高准确率。
与医学团队密切合作
与医生、放疗师、药剂师等紧密合作,制定 治疗方案和进展评估。
考虑影响定位的因素
注意影响肿瘤位置和形态的因素,如肿瘤的 大小、形态、位置等。
提高患者合作度
告诉患者勾画靶区的重要性,提高患者合作 度和治疗效果。
结论
多学科合作
直肠癌治疗需要多学科合作, 靶区勾画是其中重要的环节。
减少不良反应
靶区勾画可以减少化疗和放疗 的不良反应,提高治疗效果。
提高治疗效果
靶区勾画可以指导药物和放疗 的使用,提高治疗效果。
敬请期待
敬请期待直肠癌的其他相关课件。
直肠癌治疗原则靶区勾画
直肠癌是一种日益增加的癌症,早期诊断和治疗非常关键。在治疗中,靶区 勾画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技术,本篇课件将介绍其原则、方法和注意事项。
直肠癌的治疗原则
1 手术切除
2 化疗
手术切除是直肠癌治疗的最常用方法,是 根治直肠癌的唯一手段。
化疗用于控制肿瘤的生长和扩散,是直肠 癌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
响,提高治疗的效果。
3 提高药物和放疗的
功效
确定肿瘤的精确位置, 有助于指导药物和放疗 的使用,提高其治疗效 果。
靶区勾画的方法和技术
1
影像学检查
通常使用CT和MRI来确定肿瘤的位置和大小。
2
测量病灶位置
使用特殊的仪器测量肿瘤在直肠内的位置和距离。
3
定位器和导航系统
使用设备来帮助确定肿瘤的位置和方向,提高准确性。
3 放疗

(医学课件)直肠癌放疗靶区勾画

(医学课件)直肠癌放疗靶区勾画
ELN
LLN
15
CTV包含淋巴结及相关区域的定义范围
16
CTV包含淋巴结及相关区域的定义范围
髂内淋巴结: 有多个细分,命名根据邻近血管. 髂内组较髂外组位置偏后 骶骨外侧淋巴结 骶骨前淋巴结 前组髂内淋巴结
17
CTV包含淋巴结及相关区域的定义范围
18
CTV包含淋巴结及相关区域的定义范围
12
CTV包含淋巴结及相关区域的定义范围
13
CTV包含淋巴结及相关区域的定义范围
髂外淋巴结(Βιβλιοθήκη LN) 髂外动静脉旁 范围自髂总血管分叉至腹股沟 外侧组 中间组 髂外动脉及伴行静脉之间. 内侧组 位于髂外血管内侧,位置变化较大,
有些接近闭孔内肌,近期较多被称为闭孔淋 巴结
14
CTV包含淋巴结及相关区域的定义范围
4
直肠癌靶区勾画
直肠癌术后靶区定义 CTV:直肠系膜区、直肠上动脉淋巴结、髂内淋巴结、闭孔淋巴结、
骶前淋巴结、吻合口(Dixon术时)、坐骨直肠窝(Miles术时)、会 阴区(Miles术时)髂外淋巴结(T4b时选择性勾画)、腹股沟淋巴结 (侵犯肛管时选择性勾画)。 CTV-1:术后高危区,包括R1/R2切除及可疑残留区。 PTV:CTV/CTV-1外扩0.5-1.0cm 注:Dixon手术:直肠低位前切除术(LAR),或称经腹直肠癌切除术
6
CTV外扩范围
7、对于进展期直肠癌,包括直肠系膜和肛提肌,肿瘤侵犯邻近器 官(T4b)应向邻近器官外扩1-2cm;肿瘤T4b侵犯 泌尿、生殖系 统时应包括髂外淋巴结,侵犯肛管时有时需要包括髂外淋巴结、 腹股沟淋巴结。 8、术后放疗应根据不同手术方式确定下界范围:Miles手术后, 下界应包括到会阴皮肤(手术切口瘢痕处),包括坐骨直肠窝, 会阴处中心向外包括1.5-2.0cm的皮肤,有时肥胖患者从CT上不易 看出此部位,定位时可在会阴部贴金属标记,便于确定下界; Dixon手术:下界在吻合口下≥2cm,并包括挣个 直肠系膜区。

直肠癌的靶区勾画

直肠癌的靶区勾画

RT+S S
P value
LR
5%
11% <0.0001
OS
50% 40% 0.032
(III/CRM-)
van Gijn W et al. Lancet Oncol 2011, 12(6):575-582
术前放疗VS单纯手术
新辅助放疗优于单纯手术(TME) ——降低术后局部复发率
III期随机研究CAO/ARO/AIO-04
手术
RT+手 单纯手术
术组

P值
5年LR 11%
27% P<0.001
5年 OS
58%
48% P<0.004
LR
手术未采用TME,这也是 造成27%高复发率的原因
(A)All patients (B) stage I
patients (C)stage II
patients (D)stage III 1. NpaEtniegnl tJs Med 1997;336:980-7 2. J Clin Oncol 23:5644-5650.
直肠系膜
直肠系膜指盆筋膜脏层包裹的直肠背侧的血管、淋巴和脂 肪组织
直肠MRI:女性矢状 位
直肠MRI:男性矢状 位
盆腔解剖
动脉血供
直肠上动脉 (肠系膜下 动脉)
直肠下动脉 (髂内动脉)
骶正中动脉 (腹主动脉)
肛门动脉(髂内动脉)
直肠淋巴引流
上、中、下三组 上组:沿直肠上血管上行,注入
Sebag-Montefiore D, Lancet 2009
指南共识
TME手术明显降低了局部复发率(5年28%降到10~15%) 化疗增强了放疗的效果 部分资料显示术后放疗同时联合化疗可延长生存期 术前放疗BED﹥30Gy可使局部复发危险性降低一半以上(50%~70%);术后

直肠癌放射治疗靶区勾画

直肠癌放射治疗靶区勾画
必须照射的靶区(CTV):整个直肠及系膜、髂 内淋巴结、部分闭孔淋巴结、骶前
直乙交界
直肠癌放疗靶区勾画
选择照射的靶区 肿瘤侵及膀胱、前列腺、妇科器官时需照射髂外 肿瘤侵及肛管时可考虑照射髂外 直肠癌侵及肛缘、肛周皮肤或下1/3阴道时可考
虑照射腹股沟淋巴结
直肠癌放疗靶区照射范围
下盆腔: 下界:包括整个直肠系膜(肛提肌插入直肠壁层
也可向两侧 只有在向上的淋巴引流被阻塞时,才逆转
向下
直肠淋巴结分区
MLN:直肠系膜淋巴结 ULN:沿直肠上动脉和肠系膜下动脉分布的淋
巴结 LLN:闭孔和髂内淋巴结 ELN:髂外淋巴结 ILN:腹股沟淋巴结
MLN:直肠系膜淋巴结
ULN:沿直肠上动脉和肠系膜下动脉
分布的淋巴结
。骶正中动脉有分支经直肠后面分布于直肠后壁
直肠淋巴引流
上、中、下三组 上组:沿直肠上血管上行,注
入直肠上淋巴结和肠系膜下淋 巴结 中组:向两侧延盆膈肌内侧, 经侧韧带内淋巴结扩散至髂内 淋巴结行 下组:穿过盆膈肌经坐骨直肠 窝内淋巴结向上达骼内淋巴结 少数淋巴管注入骶淋巴结
直肠癌生物学行为特点
直肠癌放射治疗靶区勾画
靶体积的定义
ICRU Report #50: Prescribing, Recording and Reporting Photon Beam Therapy(2003)
Gross target volume Clinical target volume Planning target volume Irradiated volume
IMA
LLN:闭孔和髂内淋巴结
ELN:髂外淋巴结
ELN
ILN:腹股沟淋巴结
ILN

直肠癌放疗靶区勾画

直肠癌放疗靶区勾画

12/14/2014
Involvement of mesorectal fascia
12/14/2014
MRI分期T3
12/14/2014
术前放化疗病人选择
∗ MRI很重要,起关键性作用; ∗ 预测环切缘是否受累:a 肿瘤与直 肠系膜筋膜间隙小于1mm;b 肛提 肌起始部位以下的T3-4 ∗ 肠壁外扩散大于5mm; ∗ 腹膜受累。
盆腔下部复发
12/14/2014
盆腔前部复发
12/14/2014
盆腔侧壁复发
12/14/2014
直肠淋巴结分区
∗ MLN:直肠系膜淋巴结; ∗ ULN:沿直肠上动脉和肠系膜下动 脉分布的淋巴结; ∗ LLN:闭孔和髂内淋巴结 ∗ ELN:髂外淋巴结 ∗ ILN:腹股沟淋巴结
直肠系膜淋巴结
∗ 向下转移淋巴结距离肿瘤不超过4cm ∗ 向上转移淋巴结距离肿瘤超过10cm概率 小于2%
直肠癌复发规律
All patients(%) Patients with recurrence(%) 盆腔后部 盆腔侧壁 盆腔下部 盆腔前部 原直肠系膜 区/吻合口 22 6 4 5 / 49 21 12 17 10-21
原直肠系膜区复发
12/14/2014
盆腔后部(骶前区)
12/14/2014
All patients Patients with positive lymph nodes 46% 87%
MLN
直肠系膜淋巴结
诊断标准:直肠系膜淋巴结短径>5mm, 边界不清、信号或密度不均匀。早期转 移淋巴结多在原发灶3cm之内,一般小于 5cm。诊断标准有争议
正 常 淋 巴 结 转 移 淋 巴 结
T1-2 LLN 5%

直肠癌放射治疗靶区勾画课件

直肠癌放射治疗靶区勾画课件
• 直肠下动脉 (髂 内动脉)
• 骶正中动脉 (腹 主动脉)
8
直肠淋巴引流
上、中、下三组 上组: 沿直肠上血管上行,注入直肠
上淋巴结和肠系膜下淋巴结 中组: 向两侧延盆膈肌内侧,经侧韧
带内淋巴结扩散至髂内淋巴结行 下组: 穿过盆膈肌经坐骨直肠窝内淋
巴结向上达骼内淋巴结 少数淋巴管注入骶淋巴结
9
直肠癌生物学行为特点
—直肠癌局部浸润规律
• 沿肠管纵轴上下侵润的速度慢, 浸润距离小, 较少 超过癌肿边缘2~3公分。
• 沿横向侵润比纵向稍快, 约半年可侵润肠管的1/4 周, 浸润一周约需一年半至二年的时间
上下浸润超过2.5cm几率<2.5%
10
直肠癌生物学行为特点
—直肠癌淋巴结转移规律
• 腹膜反折以上的直肠淋巴引流只向上方 • 反折以下的直肠淋巴引流主要向上, 同时也
右髂内动脉 总动脉
PS
Ing
Ob t II
PS
骶 前 淋 巴 结
淋巴结 上界
下界
前界
骶前
26
髂总分叉 S2下缘或梨 骶前 状肌上缘 10mm
后界
外侧界
L5-骶骨 梨状肌(连接髂 外或髂内区)
直肠癌放疗靶区勾画
• 必须照射的靶区(CTV): 整个直肠及系膜、髂内 淋巴结、部分闭孔淋巴结、骶前
直乙交界
动静脉 前 7mm
L5椎体和骶岬 动静脉旁 (包括腰大肌与 7mm(腰大 椎体旁间隙) 肌)
右髂外动脉
左髂内动脉总动脉


II



淋巴结 上界 下界 前界
后界
外侧界
内侧界
髂外
22
髂总 分叉

【放疗 靶区 勾画 课件】直肠癌靶区勾画和示例

【放疗 靶区 勾画 课件】直肠癌靶区勾画和示例

靶区定义-直肠癌区域淋巴引流特点
上1/3:上行至直肠上和肠系膜下淋巴引流 中1/3:向两侧经侧韧带内至髂内淋巴引流 下1/3:经坐骨直肠窝向上至髂内淋巴引流 肛管受侵可出现腹股沟淋巴结转移 直肠前方器官受侵可出现髂外淋巴结转移 下1/3阴道受侵可出现腹股沟淋巴结转移
Gunderson LL. 1st ed. Heidelberg: Springer-Verlag; 2003.p. 187–197 Steup WH, Moriya Y, van de Velde CJH. Eur J Cancer 2006 38:911–918
直肠系膜区
占复发病人
-
比例
占全部病人
-
比例
盆腔后区 (骶前区)
49%
22%
盆腔侧壁 盆腔下区 盆腔前区 (坐骨直肠窝)
21%
12%
17%
6%
4%
5%
*吻合口复发占局部总复发比例:10-21% *直肠系膜区与直肠系膜淋巴结区一并讨论
• 后界--毗邻骶前区
Roels S. Int J Radiat Oncol Biol Phys. 2006; 65(4):1129-42
靶区定义-CTV
欧洲指南(比利时Roels教授)
盆腔后区(PPS):骶骨前方区域
(蓝色线所示)
• 上界--骶岬 • 下界--尾骨 • 侧界--骶骨侧界,盆侧淋巴结后部 • 前界--直肠系膜筋膜(or骶骨前1cm)
靶区定义-CTV
欧洲指南(比利时Roels教授)
直肠系膜区(MS):
全部直肠系膜区+直肠系膜筋膜 (红色线所示)
• 上界--直乙交界
(or肠系膜下A分支为乙状结肠A 和直肠上A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直肠癌靶区设计与勾画基本原则
Joey G. Bazan,Albert C. Koong,Daniel T. Chang
靶区设计与勾画基本原则
●体格检查是直肠癌分期、放疗计划制订和实施的重要部分,与影像学检查同样重要。

对于体检可们及
的直肠肿瘤,应需注意病灶距肛缘的距离。

盆腔CT可以评价直肠原发肿瘤和区域淋巴结的状态。

PET或PET/CT可以很好地显示病灶范围,故己越来越多地运用于直肠分期和靶区勾画。

然而PET显示低摄取的区域并不能取代体格检查的结果相CT发现的异常病灶。

●MRI可用来评价直肠肿瘤浸润至直肠系膜脂肪层(T3期)、邻近器官(T4期)以及评估手术阴性切缘
的情况,正越来越多地用于直肠癌的术前分期。

MR的影像融合对制定治疗计划也有一定的帮助。

●应采用CT模拟定位(采用静脉造影剂)用于盆腔血管和GTV的靶区勾画。

PET/CT的影像融合也有助于靶
区的勾画。

同时CT模拟定位时应在肛门处放置标记。

●为确保摆位的可重复性,患者可采用仰卧位体膜固定或其他固定装置。

采用俯卧位腹板固定可减少肠
道的照射。

●膀脱充盈/排空状态在放疗时也需要考虑,尤其是使用调强放疗时。

膀脱充盈状态可减少进入盆腔的肠
道的照射;膀脱排空状态时可得到更好的重复性。

●靶区(包括GTV和CTV)应在计划CT图像上逐层勾画。

●直肠癌放疗推荐的CTV 靶区范围见表17.1 和17.2。

●推荐的PTV(一般危险)剂量为45Gy(1.8Gy/次)。

●推荐的T3期和T4期PTV(高度危险)剂量分别为50.4Gy( 1.8Gy/次)来日54-55.8Gy(1.8Gy/次),见
表17.1 和17.2。

表17.1直肠癌术前放疗推荐靶区范围:
●可考虑采用同期瘤床加量的IMRT技术,如:
T3NO-l:
PTV(一般危险)剂量为45Gy(1.8Gy/次,共25次);
PTV(高度危险)剂量为50Gy(2Gy/次,共25次)。

T4NO-l:
PTV(一般危险)剂量为45.9Gy( 1.7Gy/次,共27次);
PTV(高度危险)剂量为54Gy(2Gy/次,共27次)。

●对于直肠癌术后放疗(图17.3),推荐的PTV(一般危险)剂量为45Gy(1.8Gy/次);
●推荐的PTV(高度危险)剂量至少为50.4Gy(1.8Gy/次),应考虑54-55.8Gy(1.8Gy/次);
●推荐的PTV(切缘阳性或肉眼残留)剂量为54-59.4Gy(1.8Gy/次);
●可考虑采用同期瘤床加量的IMRT技术,如:
PTV (一般危险)剂量为45.9Gy(1.7Gy/次,共27次);
PTV (高度危险)剂量为54Gy(2Gy/次,共27次)。

表17.2直肠癌术后放疗推荐靶区范围:
Target Volume Delineation and Field Setup:A Practical Guide for Conformal and Intensity-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 by Nancy Y. Lee,Jiade J. Lu
《肿瘤放射治疗靶区勾画与设野设置——适形及调强放射治疗实用指南》章真主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