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制作工艺知识
陶瓷的制作工艺

陶瓷的制作工艺
一、陶瓷的概述
陶瓷是一种以高温烧制的无机非金属材料,具有高强度、耐磨、耐腐蚀、不导电等特点,广泛应用于建筑材料、日用品、工业制品等领域。
二、原料的选择和准备
1.粘土的选择:根据不同产品的要求选择不同类型的粘土,如白陶土、红陶土等。
2.添加剂的准备:根据产品要求添加各种助剂,如釉料、着色剂等。
3.原料混合:将粘土和添加剂按比例混合均匀,加入适量水进行搅拌,制成均匀的泥浆状物质。
三、成型工艺
1.手工成型:将泥浆倒入模具中或直接手工塑造成型。
2.机器成型:使用压力机或注塑机进行成型。
四、干燥和修整
1.自然干燥:将成型后的陶器放置在通风干燥处晾干。
2.人工干燥:使用专门设备进行快速干燥,以缩短生产周期。
3.修整:对干燥后的陶器进行修整,去除毛刺、瑕疵等。
五、釉料处理
1.涂釉:将釉料均匀地涂在陶器表面。
2.喷涂:使用专门设备将釉料喷涂在陶器表面。
六、烧制工艺
1.预烧:将涂好釉的陶器放入窑中进行预烧,使其达到一定硬度。
2.高温烧制:将预烧后的陶器放入高温窑中进行高温烧制,使其达到所需强度和质量。
七、包装和运输
1.包装:对成品进行包装,以防碎裂或损坏。
2.运输:使用专门的运输车辆进行运输,确保成品安全到达目的地。
中国传统陶瓷的制作工艺与艺术价值

中国传统陶瓷的制作工艺与艺术价值中国陶瓷作为千年传统工艺,拥有悠久的历史与独特的魅力。
其制作工艺经历了漫长而精细的工序,发展出了多种独具特色的技法,同时所呈现出的艺术价值也为世人所称道。
一、胎土准备在制作陶瓷的过程中,胎土准备是其中非常关键的一步。
胎土应选用粘土、瓷石、石英等材料进行配比,经过筛选、破碎、混合等处理,确保胎土的质地均匀,并具备一定的粘度与塑性。
二、成型陶瓷成型分为手工成型和机器成型两种方式。
手工成型透过陶师的技巧与灵感,将胎土按照设计的形状逐渐塑造,呈现出各种器型的生动形态。
机器成型则采用模具与机械设备辅助成型,提高效率与产品一致性。
三、修整成型后的陶瓷器需要进行修整,包括修削、打磨等工序,以去除表面的毛刺与瑕疵,并使器物线条流畅自然。
修整过程需要陶师的细腻技艺,保持器物的美观与平衡。
四、装饰陶瓷装饰是中国传统陶瓷独具特色的环节,常见的装饰方式包括刻花、彩绘、绘画等。
刻花技法通过在器物表面刻出各种花纹与图案,增加艺术的层次感。
彩绘则采用釉上彩的方式,在釉面上绘制出各种丰富多彩的图案。
而绘画透过线描与颜料的勾勒,将故事与意象展现在陶瓷器上。
五、烧制将装饰完成的陶瓷器放入窑中进行烧制是制作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步。
中国传统陶瓷的窑种繁多,烧制技术精湛,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青花瓷与景德镇瓷。
青花瓷采用青花料在高温下烧制而成,其蓝色的图案清新明亮,呈现出一种雅致的视觉效果。
景德镇瓷则以白色瓷胎为主体,通过不同的烧制工艺达到纯白如玉的质感。
六、艺术价值中国传统陶瓷以其独特的制作工艺与艺术表现力,赋予了陶瓷作品独特的艺术价值。
首先,陶瓷作为一种器物,承载着人们日常生活的需要,其形态、结构、装饰等方面既体现了实用性,又透露出浓厚的人文情感。
其次,陶瓷作为一种艺术表现形式,通过各种装饰手法和独特的烧制工艺,呈现出丰富多彩的图案和色彩,展示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瑰丽与精湛。
再者,陶瓷还具有文化传承的重要意义,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与文化内涵,不仅是一种审美的享受,更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
陶瓷生产的工艺流程

陶瓷生产的工艺流程陶瓷是一种古老而精湛的工艺品,它以其独特的质地和精美的图案而闻名于世。
陶瓷制作工艺流程繁复,需要经过多道工序才能完成一件精美的陶瓷作品。
下面我们将详细介绍陶瓷生产的工艺流程。
1. 选料,陶瓷的原料主要包括陶瓷土、瓷石、釉料等。
在制作陶瓷之前,首先需要对原料进行精细的筛选和配比,以确保陶瓷的质地和颜色符合要求。
2. 搅拌,将选好的原料与水进行搅拌,使其充分混合,形成均匀的泥料。
这一步是制作陶瓷的基础,泥料的质地和均匀程度将直接影响到陶瓷的成品质量。
3. 成型,经过搅拌的泥料被送入成型机器,根据设计要求进行成型。
常见的成型方式包括手工成型、注塑成型、挤压成型等。
成型完成后,陶瓷坯体需要进行初次干燥,以便后续的加工和装饰。
4. 装饰,装饰是陶瓷制作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它直接影响到陶瓷作品的美观和艺术价值。
常见的装饰方式包括彩绘、贴花、雕刻等,这些工艺需要经过烧制才能固定在陶瓷表面。
5. 烧制,装饰完成的陶瓷坯体被送入窑炉进行烧制。
烧制的温度和时间是关键,不同的陶瓷作品需要经过不同的烧制工艺才能达到最佳效果。
一般来说,烧制温度在1000摄氏度以上,高级陶瓷甚至需要达到1300摄氏度以上。
6. 上釉,经过初次烧制的陶瓷坯体被送入釉料浸渍或刷涂,以形成釉面。
釉料的选择和上釉的工艺对陶瓷的质地和光泽有着直接的影响。
7. 二次烧制,经过上釉的陶瓷坯体再次被送入窑炉进行烧制,使釉料与坯体完美结合,形成光亮、坚固的表面。
8. 检验,经过二次烧制的陶瓷作品需要经过严格的质量检验,包括外观、质地、釉面光泽等方面。
只有通过检验的陶瓷作品才能被称为合格品。
9. 包装,通过检验的陶瓷作品被送入包装环节,包装要求严格,以确保作品在运输和展示过程中不受损坏。
以上便是陶瓷生产的工艺流程,每一个环节都需要经过精心的设计和精湛的技艺才能完成。
陶瓷作为一种传统的手工艺品,其制作工艺也在不断创新和发展,以适应现代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陶瓷制作工艺知识

使用注意事项和适用范围:
适用于微波炉和洗碗机。
二. 陶瓷成型种类
• ①注浆成型操作 • ②压力成型操作 • ③滚压成型操作
①注浆成型操作
注浆成型就是将制备好的泥浆注入石膏模内,贴近பைடு நூலகம்模印壁的一层泥浆中的水分被其吸收后便形成了适当厚 度的均匀泥层,将余浆倒出后,泥坯因脱水收缩而与模 型脱离开来形成毛坯。
微波炉、洗碗机、烤箱适用。 釉面哑光类的建议不用刀叉。
2.高温瓷(Porcelain)
烧成温度:高温瓷的烧成温度为1250-1300度左右,一次性上釉和烧 成。 特点: 产品硬度和强度好,不易破碎。 瓷泥的粘性和密度高,吸水率在0.2-0.5%左右。 热稳定性好,耐急冷急热,不会出现裂釉的情况。 产品白度好、瓷质细腻。 高温瓷的釉水比较有局限性,不能做中温那么丰富的色釉,浅、 鲜的颜色容易出现色差和流釉现象。 产品经高温烧成已完全磁化,但容易出现小黑点(铁质)、及变 形。 铅镉容出率低,耐酸碱、无铅毒、易洗涤。 使用注意问题和适用范围: 洗碗机、微波炉、烤箱适用。
使用注意问题和适用范围:
5.镁质瓷(Magnesia porcelain)
烧成温度:烧成温度1300-1350度之间,一次烧成。 特点: 具有高白度、高强度、高热稳定性等突出特点。 镁质瓷主要是泥土中含较高的镁和铝等元素,镁质瓷有米黄白镁质瓷 和象牙白镁质瓷两种色。 瓷质细腻乳白、胎薄半透明、有脂肪光泽、手摸有滑腻感。 铅镉溶出率低、耐酸碱、无铅毒、易清洗。 硬度、耐磨程度好,经得起碰撞,不易损坏。 使用注意事项和适用范围: 适用于微波炉、洗碗机、烤箱。
使用注意事项和适用范围: 在使用过程中勿过度冷热交换,以防爆裂。 请不要在明火中直接烧用。 适用于微波炉和洗碗机。
陶瓷工艺流程

陶瓷工艺流程陶瓷是一种古老而又精湛的工艺,它以其独特的韵味和精美的工艺赢得了世人的喜爱。
陶瓷制作的工艺流程经历了数千年的演变和发展,如今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工艺流程。
下面我们将详细介绍陶瓷的制作工艺流程。
1. 原料准备。
陶瓷的原料主要包括黏土、瓷石、瓷土等。
这些原料需要经过精细的加工和混合,以确保陶瓷制品的质地和色泽。
首先,原料需要进行筛选和清洗,去除其中的杂质和杂质。
然后将原料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形成均匀的陶泥。
2. 成型。
成型是陶瓷制作的第一道工序。
陶泥经过成型工艺,可以制作成各种形状的陶瓷制品,如碗、盘、壶等。
常见的成型工艺包括手工成型和机械成型。
手工成型是传统的工艺,工匠们通过手工捏、拉、捻等方式将陶泥塑造成所需的形状;而机械成型则是通过模具和机械设备将陶泥压制成所需的形状。
3. 干燥。
成型后的陶瓷制品需要进行干燥工艺。
干燥的目的是去除陶瓷制品中的水分,使其变得坚硬和稳定。
通常情况下,陶瓷制品会在室温下自然干燥一段时间,然后再进行烘干处理,以确保其内部的水分完全蒸发。
4. 装饰。
装饰是陶瓷制作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陶瓷制品可以通过刻画、绘画、贴花等方式进行装饰,以增加其艺术价值和观赏性。
不同的装饰工艺会赋予陶瓷制品不同的风格和特色,如青花瓷、釉上彩等。
5. 烧制。
烧制是陶瓷制作中最关键的一环。
陶瓷制品需要经过高温烧制,使其成为坚硬、致密的陶瓷制品。
烧制的温度、时间和气氛都对陶瓷制品的质量和色泽有着重要影响。
常见的烧制工艺包括釉下彩烧制、釉上彩烧制等。
6. 配件。
一些陶瓷制品需要进行配件的加工,如提手、盖子等。
这些配件需要经过成型、干燥和烧制等工艺,然后与主体部分进行粘接或组装。
7. 检验。
最后,陶瓷制品需要进行质量检验。
检验的内容包括外观质量、尺寸精度、色泽均匀度等。
合格的陶瓷制品才能够进入包装和销售环节。
通过以上工艺流程,原始的陶瓷原料经过精心的加工和处理,最终成为精美的陶瓷制品。
陶瓷工艺流程的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工匠们倾注大量的心血和精湛的技艺,才能够制作出高质量的陶瓷制品。
陶瓷工艺介绍

陶瓷工艺介绍陶瓷作为一种古老而优美的艺术品,始终深受人们的喜爱。
它既有纯净的美感,又有实用的功能,被广泛应用于生活中的餐具、装饰品和建筑材料等领域。
而陶瓷工艺则是制作陶瓷的过程,本文将从陶瓷工艺的材料、制作工艺和种类等方面来介绍。
一、材料陶瓷的原材料是粘土,而其中最常用的是瓷土和陶土。
瓷土质地细腻,含有高岭石等矿物质,具有较高的白度和透明度,适合制作瓷器;陶土则含有较高的硅酸盐和氧化铁等矿物质,适合制作陶器。
此外,还需要添加一些助熔剂、助泡剂等材料来提高陶瓷的性能。
二、制作工艺陶瓷的制作工艺包括原料制备、成型、干燥、烧制和装饰等环节。
1.原料制备:将粘土混合助熔剂、助泡剂等材料,搅拌均匀后放置一段时间,让其自然沉淀,去除杂质,得到适合制作陶瓷的原料。
2.成型:将原料放入成型机中,经过压制、挤压、注塑等工艺,使其成为指定形状的瓷坯或陶坯。
3.干燥:将成型后的陶坯或瓷坯放置在通风干燥处,使其逐渐失去水分,达到干燥状态,以便下一步的烧制。
4.烧制:将干燥后的陶坯或瓷坯放入窑中,进行烧制。
烧制温度、时间和气氛等因素对陶瓷的成型、质量和色彩等方面都有重要影响。
5.装饰:经过烧制后的陶瓷可以进行装饰,包括彩绘、贴花、刻花等方式,以增加其欣赏价值和艺术价值。
三、种类陶瓷种类繁多,按照材质和用途的不同,可以分为瓷器、陶器、石器、玻璃器等。
1.瓷器:以瓷土为原料制成的器皿,具有高岭石的特性,具有高透光性、高强度、耐酸碱等特点。
代表性的有青花瓷、景德镇瓷等。
2.陶器:以陶土为原料制成的器皿,具有较高的孔隙度和较强的透气性,适合制作花盆、茶具等。
代表性的有潮州陶器、宜兴紫砂壶等。
3.石器:以石灰岩、花岗岩等为原料制成的器皿,具有质地坚硬、重量较大等特点。
代表性的有汝窑石瓢、泉州石塔等。
4.玻璃器:以石英砂为主要原料制成的器皿,具有透明、硬度高、易清洁、耐热等特点。
代表性的有水晶酒杯、玻璃花瓶等。
陶瓷工艺是指将粘土等原材料制作成为陶瓷的过程,包括原料制备、成型、干燥、烧制和装饰等环节。
一问一答40个陶瓷生产工艺知识

强;减少坯体入窑水分,提高坯体入窑温度;控制坯体厚度、形状和大小;选用温差小和保温良好的窑炉;选用抗热震性好的窑具。
3.某厂快速烧成陶瓷板状制品,已知烧成温度为1150℃,出窑温度为180℃。
吸水率允许在3~10%之间,生产时出窑制品外观质量和吸水率抽检均为良好,码堆于仓库待次日检选,可是检选中有20~30%的制品破裂,试分析造成制品破裂的原因?并提出解决方案?答:成品破裂的原因可能是陶瓷板的热稳定性差和吸湿膨胀导致的,由于陶瓷板状制品吸水率允许在3~10%之间,其吸水率处于炻器吸水率范围,加上烧成温度较低,出窑温度相对较高,易使其陶瓷制品的热稳定性差,出现破裂。
4.制定烧成制度的依据?答:(1)坯料组分在加热中的性状变化。
1.瓷器的烧成分为哪几个阶段?各阶段的范围如何?烧成工艺上应如何控制?答:主要分为预热阶段(常温~300℃),氧化分解阶段(300~950℃),高温阶段(950℃~最高烧成温度),高火保温阶段,冷却阶段。
由于影响陶瓷烧成的因素很多,所以在操作中,要根据具体情况来确定不同的烧成制度,通过窑炉的设备来控制窑内各部分气体压力呈一定分布,来保证温度制度和气氛制度。
2.低温快烧的作用和条件?答:(1)低温快烧的作用:节约能源和成本,充分利用原料资源,提高窑炉和窑具的使用寿命,缩短生产周期,提高生产效率。
(2)低温快烧的条件:坯釉的干燥收缩和烧成收缩均小,坯料热膨胀系数小,随温度的变化接近线性关系。
希望坯料的导热性能好,希望坯料中含少量晶型转变的成分,快烧的釉料要求化学活性(2)制品的尺寸和形状。
(3)釉烧方法,包括烧成时坯釉反应的相互影响问题,高火保温结束后进入冷却阶段。
(4)窑炉。
5.为了缩短普通日用瓷的烧成周期,计划在烧成后期600~400℃采用快速冷却,是否可行?为什么?答:不可以,因为在573℃是石英晶型发生低温型的快速转化,又无液相缓冲,破坏性强,易发生变形,如果该阶段快速冷却,会发生制品破裂。
史上最全陶瓷制作工艺介绍!

史上最全陶瓷制作工艺介绍!史上最全陶瓷制作工艺介绍---1. 引言陶瓷制作是一门古老且复杂的工艺,历经数千年的发展与演变,形成了多种不同的制作工艺流派。
本文将介绍史上最全的陶瓷制作工艺,包括原料准备、成型、烧制和装饰等各个环节。
2. 原料准备陶瓷制作的原料主要包括粘土、矿石和助剂等,不同种类的陶瓷使用的原料也有所不同。
首先,对原料进行挑选和筛选,确保其质量和适用性。
然后,将原料进行混合和研磨,使其达到均匀的颗粒大小和成分分布。
最后,将研磨后的原料送入水浸,用水溶解其中的杂质,以确保最终陶瓷制品的质量。
3. 成型成型是陶瓷制作的关键环节之一,其中包括手工成型和机械成型两种方式。
手工成型是陶瓷制作最早采用的方式,通过手工捏制、拉坯和造型等手法将原料逐渐成型。
机械成型则是近代陶瓷工业中广泛采用的方式,采用模具压制和注塑等技术,实现大规模和高效率的生产。
4. 烧制烧制是将成型后的陶瓷制品在高温环境下进行加热,使其形成坚硬和具有特定结构的过程。
烧制分为干燥、煅烧和烧结三个阶段。
首先,将成型后的陶瓷制品进行干燥,以除去其中的水分。
然后,在高温下进行煅烧,使原料中的无机物发生结晶和变化。
最后,进行烧结,使陶瓷制品形成致密的晶体结构,提高其硬度和耐热性。
5. 装饰装饰是为了提高陶瓷制品的美观和附加价值,常用的装饰方式包括彩绘、釉料和贴花等。
彩绘是在成型完成后,用特制的颜料进行绘制,以增加图案和色彩的丰富度。
釉料则是在烧制完成后,将特殊的涂料涂在陶瓷制品表面,形成光亮和保护层。
贴花则是将特制的图案贴在陶瓷制品上,以增加其观赏性和独特性。
6. 结论陶瓷制作工艺是一门技术与艺术相结合的综合学科,其复杂程度和独特性不容小觑。
通过本文的介绍,我们了解到了史上最全的陶瓷制作工艺流程,包括原料准备、成型、烧制和装饰等各个环节。
希望本文能为读者提供更多关于陶瓷制作的了解和启发。
---以上是关于史上最全陶瓷制作工艺的介绍,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②压力成型操作
陶瓷制作工艺知识
陶瓷压力成型是用真空注浆机将泥浆压入模型,
. 泥浆被模印不断吸水后而形成坯泥
陶瓷制作工艺知识
压力成型的产品一般是盘类器形、还有 不规则形状的如四方碗、异形碗等。
使用注意问题和适用范围: ➢ 洗碗机、微波炉、烤箱适用。
陶Hale Waihona Puke 制作工艺知识3.低温瓷/轻质瓷(Dolomite ware)
烧成温度:烧成温度为900-950℃左右,经过一次素烧后再进行釉烧。 特点:
轻质瓷的质感比较轻,透光性差,通常坯体较厚,感觉比较笨重。 瓷泥粘性和密度较差,吸水率为20-25%。 轻质瓷强度差容易碰烂和裂釉。 容易出鲜艳的色彩,适合加工彩绘画面,及鲜艳的色釉。 可塑性好,烧成时不容易变型。 耐温不够,釉烧时超温时容易出现粗边和变形。 强度差不耐磨。 使用注意问题和适用范围: ➢ 1、产品注意碰撞。 ➢ 2.微波炉适用,洗碗建议不使用,烤箱不适用。
7.仿骨瓷(New bone china)
烧成温度:烧成温度在1250-1280度之间,一次烧成。 特点:
原本就是普通高白瓷,只不过成分里氧化钙的含量比普通瓷稍高 一点,有一点的透光性,新骨瓷不是骨瓷的新品种,而是借起名 而已。
瓷泥里骨炭含里很低或没有添加骨炭成份。 仿骨瓷比真骨瓷要厚、颜色略黄、重量也比真骨瓷重。 瓷质细腻、色泽为乳白色。产品密度好,吸水率在0.2%以下。 铅镉容出率低,耐酸碱、无铅毒、易洗涤。 产品密度、强度好耐磨,吸水率在0.2%以下。
陶瓷制作工艺知识
一. 陶瓷分类 (用瓷土及烧成温度判断)
• 1.中温瓷(Stoneware) • 2.高温瓷(Porcelain) • 3.低温瓷/轻质瓷(Dolomite ware) • 4.重质瓷(Earthenware ) • 5.镁质瓷(Magnesia porcelain) • 6.骨质瓷(Bone china) • 7.仿骨瓷(New bone china)
陶瓷制作工艺知识
注浆成型的产品一般有圆型浮雕碗杯、不规则 形状的茶壶、花瓶、香精炉、清酒瓶等
陶瓷制作工艺知识
注浆后时间在5-10分钟就要把注浆里面的泥浆倒出、 产品在模印里脱坯时间在40-60分钟。坯体脱模后用风扇 吹干,坯体吹干大概3-4小时后可以上水修坯。石膏模印 一天大概可以生产7-8次。注浆模印生产泥坯80次左右, 浮雕产品模印生产坯体在60-70次左右。
使用注意问题和适用范围:
➢ 1、注意碰缺; ➢ 2、微波炉、洗碗机适用,烤箱不适用。
陶瓷制作工艺知识
5.镁质瓷(Magnesia porcelain)
烧成温度:烧成温度1300-1350度之间,一次烧成。 特点: 具有高白度、高强度、高热稳定性等突出特点。 镁质瓷主要是泥土中含较高的镁和铝等元素,镁质瓷有米黄白镁质瓷
微波炉、洗碗机、烤箱适用。 釉面哑光类的建议不用刀叉。
陶瓷制作工艺知识
2.高温瓷(Porcelain)
烧成温度:高温瓷的烧成温度为1250-1300度左右,一次性上釉和烧 成。
特点: 产品硬度和强度好,不易破碎。 瓷泥的粘性和密度高,吸水率在0.2-0.5%左右。 热稳定性好,耐急冷急热,不会出现裂釉的情况。 产品白度好、瓷质细腻。 高温瓷的釉水比较有局限性,不能做中温那么丰富的色釉,浅、 鲜的颜色容易出现色差和流釉现象。 产品经高温烧成已完全磁化,但容易出现小黑点(铁质)、及变 形。 铅镉容出率低,耐酸碱、无铅毒、易洗涤。
陶瓷制作工艺知识
4.重质瓷(Earthenware )
烧成温度:重瓷烧成温度为1050℃,经过一次素烧后再进行釉烧。 特点:
重瓷的质感比轻质瓷重,透光性差,通常坯体较厚,感觉比较笨重。 重瓷瓷泥粘性和密度较差,吸水率为18-20%。 重瓷比轻质瓷不容易碰烂,但强度也比中温炻瓷差。 容易出鲜艳色彩,适合加工彩绘画面,及鲜艳的色釉。 可塑性好,烧成时不容易变型。 釉面较细腻,但强度不够容易刮花。
细心。
在烧制过程中骨瓷的收缩率非常大,因此形状易变形。(骨瓷的收缩率能达 到20%)
在烧制过程中对产品的规整度、洁白度、透明度、热稳定性等指标都要求较 高,所以次品率也比较高。
铅镉容出率低,耐酸碱、无铅毒、易洗涤。 使用注意事项和适用范围: ➢ 在使用过程中勿过度冷热交换,以防爆裂。 ➢ 请不要在明火中直接烧用。 ➢ 适用于微波炉和洗碗机。 陶瓷制作工艺知识
和象牙白镁质瓷两种色。 瓷质细腻乳白、胎薄半透明、有脂肪光泽、手摸有滑腻感。 铅镉溶出率低、耐酸碱、无铅毒、易清洗。 硬度、耐磨程度好,经得起碰撞,不易损坏。 使用注意事项和适用范围: ➢ 适用于微波炉、洗碗机、烤箱。
陶瓷制作工艺知识
6.骨质瓷(Bone china)
烧成温度:烧成温度在1250-1300度之间,需经过二次烧制而成。 特点:
陶瓷制作工艺知识
1.中温瓷(Stoneware)
烧成温度:烧成温度为1200-1250℃之间。一般 都采用2次烧成,先低温素烧再进行釉烧。
特点:
坯体可以做的比较薄轻巧些。 瓷泥粘性和密度较高,吸水率为7%左右。 釉面适合生产各种颜色的色釉。
强度和耐磨性能较好。
使用注意问题和适用范围:
以动物的骨炭、粘土、长石和石英为基本原料,经高温素烧和釉烧两次而成。 骨质瓷的档次按含动物骨炭的含量来区分,国家标准骨炭含量36%以上。 胎薄明亮、瓷质细腻、色泽为乳白色,釉彩均匀光亮平整。 手托瓷器于掌心,用手弹击瓷器边缘,声音清脆有余音。 由于原料中含有大量的骨粉,使得瓷泥的粘性变小,故在制作成形中要格外
使用注意事项和适用范围:
➢ 适用于微波炉和洗碗机。
陶瓷制作工艺知识
二. 陶瓷成型种类
• ①注浆成型操作 • ②压力成型操作 • ③滚压成型操作
陶瓷制作工艺知识
①注浆成型操作
陶瓷制作工艺知识
注浆成型就是将制备好的泥浆注入石膏模内,贴近 模印壁的一层泥浆中的水分被其吸收后便形成了适当厚 度的均匀泥层,将余浆倒出后,泥坯因脱水收缩而与模 型脱离开来形成毛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