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建筑发展简史

合集下载

高层建筑发展及造型分析

高层建筑发展及造型分析

4、后现代主义时期(20世纪70年代初至今)
(1)、回复战前古典折衷主义时期的高楼式样
双塔分别于1987年和1990年 先后建成,分别高288米和 258.5米。两栋塔楼都由方形 的塔身和收分顶部的多坡尖顶 构成,色调一致,相互呼应, 但又保持了各自独立的形象。 双塔顶部由一系列的玻璃山墙 渐次上升并逐层内收直到塔 顶。
费城自由广场双塔大厦
4、后现代主义时期(20世纪70年代初至今)
(1)、回复战前古典折衷主义时期的高楼式样
1991年落成,是 一栋50层的综合 塔楼。在平面上 将中间部分凹入 以形成方形双塔 的视觉效果,在 顶部则以古典手 法加上7层高的 “双庙”作为收 头,形成典雅的 顶冠 。 美国亚特兰大市桃树街191号大厦
宝马公司总部大 楼
1、高层建筑楼身设计——台阶体型
NEC本部大楼是双面台阶的建
筑实例。大楼建筑高度180米。 建筑体型简洁,标准层自下向上 逐渐缩小形成三段,从正面看外 形似一枚待发的火箭,显得雄浑 挺拔。
NEC(日本电气株式会社)本部 大楼
1、高层建筑楼身设计——台阶体型
纽约洛克菲勒中心G.E.大厦 (1933)是一栋70层高的钢结 构超高层办公楼。它高耸修长的 剪影曾经是新型摩天楼兴起的标 志。
4、后现代主义时期(20世纪70年代初至今)
(2)、对历史形式的抽象表现
纽约电报电话公司新 楼
通过传统的三段式立面和装饰 上的山墙、柱头、色彩等进行 隐喻,表达建筑形象中对历史 文脉的探寻和延续。而这种方 式因其注重抽象的装饰性,往 往被人说成是“没有根基的历 史的符号性装饰”而加以抨击。 这栋197米高的大楼采用了传 统的基座、墙身、屋顶三段式 做法,令人惊异的是它顶部高 达30英尺的巨大的断裂山花, 仿佛日本木钟或橱柜顶部的装 饰物。

高层建筑发展脉络

高层建筑发展脉络

高层建筑发展脉络随着工业革命钢铁工业的发展,钢结构逐渐替代了石材和砖砌体。

随着波特兰水泥成为建筑材料后,在高层建筑中,不仅全面替代了砖石,还成功替代了铸铁等材料,成为20世纪、21世纪的主要建筑材料之一。

现代高层建筑兴起于美国,1883年芝加哥建起了第一幢11层高的家庭保险公司大楼,该结构采用铸铁和砖砌结构,第一次将外墙作为非承重隔墙,大大减少了墙体的厚度,有效增大了室内的可利用空间。

第一幢高层混凝土框架结构是1903年建成的美国辛辛那提市的Ingalls大厦,高64m,16层。

虽然这两幢标志性高层建筑均已拆除,但其成功建造为市场注入了活力,随后一大批高层建筑拔地而起,形成了高层建筑的第一个发展时期。

1. 高层建筑的第一个发展高潮(1920年~1935年)1920年~1935年,随着经济的腾飞和技术的高速发展,美国的纽约和芝加哥成为高层建筑的代表性城市,相继建成了一批高层钢结构和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

结构体系主要是框架结构、内部框架外部砖墙结构等。

划时代的作品是1931年4月落成的美国纽约市的帝国大厦(图1-8),102层,381m,塔尖高度443m,钢结构建筑,连接节点全部现场铆栓连接、中间设支撑形成电梯井筒,该大楼仅用了25个月建造完成,并位居世界第一高楼达41年,至今仍是纽约的标志性建筑,超高层建筑的典范。

在此期间,上海兴建了一批高层建筑,上海和平饭店,1929年建成,77m,12层;中国银行,1929年建成,77m,12层等。

南京路上的国际饭店成为当时最高建筑,而黄浦江边的上海大厦成为上海名片(图1-9)。

该时期的结构承重材料外墙多为厚重的砖、石墙体,结构内部为单向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体系,或铸铁外砌砖墙结构体系;墙下条形基础,并用木桩加固。

随后世界经济大萧条及第二次世界大战,使得高层建筑的发展停滞了近20年。

2. 第二个发展高潮(1950年~1980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民用建筑出现了飞速的发展。

高层建筑发展概况

高层建筑发展概况

1.3 高层建筑结构发展1.3.1 高层建筑的发展概况随着工业化、商业化、城市化的进程,城市人口剧增,造成城市生产和生活用房紧张,地价昂贵,迫使建筑物向高空发展,由多层发展为高层。

⑴近代(形成期)1819年,美国芝加哥16层Monadnock大楼,砖承重墙体系,底部八层砖墙1.8m厚1801年,美国曼彻斯特7层棉纺厂房,厂房内部采用铸铁框架承重1854年,美国长岛黑港采用熟铁建造灯塔1883年,美国11层保险公司,生铁柱,熟铁梁(世界第一栋高层建筑)1889年,9层 Second Rand Merally大楼,全钢框架(第一栋高层钢建筑)⑵现代(发展期)帝国大厦20世纪,钢结构技术的进步、电梯的发明,房屋建筑高度越来越高框架抗侧力体系-加竖向支撑或剪力墙来增强抗侧刚度和强度。

1905年,50层Metrop Litann大楼1913年,60层高234m的沃尔沃斯(Woolworth)大楼1929年,319m的Charysler大厦1931年,102层381m帝国大厦(采用平面结构理论,用钢量为206kg/m2)⑶二战结束后地价昂贵、平面结构理论——三维立体结构理论、轻质材料。

1972年,世界贸易中心(Twin Towers)高402m,110层——钢结构1974年,西尔斯大厦 442m(立体结构-框筒束体系,用钢量161kg/m2,与帝国大厦相比减少20%)——钢结构1996年,吉隆坡建成石油大厦,88层,高450m,是钢与混凝土混合结构。

2003年,10月中国台北101大厦,101层,高508m,首次突破500m高度。

全世界前10幢已建的最高建筑物1.3.2 我国高层建筑概况我国的现代高层建筑起步较晚,解放前,仅在几个大城市有为数很少的高层建筑。

解放以后,在20世纪50至60年代,陆续建造一些;自20世纪70年代,我国高层建筑建设加快了步伐,开始大批建造;进入80年代后,城市建设更是日新月异,高层建筑如雨后春笋,拔地而起。

高层建筑的历史发展

高层建筑的历史发展

高层建筑的历史发展
高层建筑的历史发展可以追溯到古代文明时期。

早在古埃及时期,人们就开始建造高大的金字塔和神庙。

然而,真正意义上的高层建筑的发展始于现代城市化的时期。

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工业革命和城市化的推进,人们开始建造越来越高的建筑。

第一代现代高层建筑被称为“钢铁巨人”,其中最著名的就是美国芝加哥的肯尼迪大厦。

这些建筑使用钢铁骨架和电梯技术,使得建筑物的高度不再受限制。

随着钢铁和混凝土技术的进步,高层建筑的设计和建造水平越来越高。

20世纪上半叶,纽约的埃默里克大厦、伦敦的帝国大厦和巴黎的埃菲尔铁塔成为代表性的高层建筑。

20世纪中叶,随着玻璃幕墙技术的出现,高层建筑的外观和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

这种技术使得建筑物能够拥有更大的窗户和透明度,提供更好的采光和景观。

同时,高层建筑的设计和建造也更加注重环保和节能。

21世纪初,高层建筑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超高层建筑的出现成为新的潮流,代表性的有迪拜的哈利法塔和上海的上海中心大厦。

这些超高层建筑不仅在高度上创造了新的纪录,同时也运用了最先进的技术和设计理念。

未来,高层建筑的发展趋势可能会继续朝着更高、更环保和更智能
的方向发展。

新材料、可再生能源和智能科技的应用将进一步改变高层建筑的设计和建造方式,使其更加适应未来城市的需求。

高层建筑发展历史

高层建筑发展历史

高层建筑发展历史在人类建筑的漫长历程中,高层建筑的崛起是一个引人瞩目的篇章。

从最初的简单堆叠到如今的摩天大楼林立,高层建筑的发展不仅见证了人类技术的进步,也反映了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变迁。

早期的人类居住形式多为低矮的房屋,主要是为了满足基本的生存需求。

随着城市的兴起和人口的增长,对空间的需求逐渐增加,促使人们开始探索垂直方向的建筑可能性。

然而,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由于建筑技术和材料的限制,高层建筑的发展十分缓慢。

真正意义上的高层建筑可以追溯到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

工业革命带来了钢铁生产和机械制造技术的巨大进步,为高层建筑的建造提供了物质基础。

1885 年,美国芝加哥建成了世界上第一座采用钢结构的高层建筑——家庭保险大楼。

这座大楼虽然只有 10 层,但它标志着高层建筑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20 世纪初至中叶,高层建筑在世界各地逐渐兴起。

美国在这一领域继续引领潮流,纽约的克莱斯勒大厦和帝国大厦成为当时的标志性建筑。

克莱斯勒大厦以其独特的装饰艺术风格和优美的线条吸引了众人的目光,而帝国大厦则以其高达 381 米的高度,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保持着世界最高建筑的纪录。

在这一时期,高层建筑的设计和建造技术不断改进。

电梯技术的发展使得人们能够更便捷地上下楼层,从而促使建筑向更高的方向发展。

同时,建筑结构的理论和计算方法也日益完善,为设计师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混凝土作为一种重要的建筑材料,也在高层建筑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增强了建筑的稳定性和耐久性。

二战后,全球经济复苏,高层建筑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亚洲和欧洲的一些国家和地区开始大规模建设高层建筑,以满足城市发展和人口增长的需求。

日本在战后迅速崛起,东京的高层建筑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而在欧洲,伦敦、巴黎等城市也出现了具有特色的高层建筑。

20 世纪 70 年代以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和建筑材料的创新,高层建筑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

高强度钢材、高性能混凝土以及各种新型复合材料的出现,使得建筑能够承受更大的荷载和风力,从而可以建造更高、更复杂的结构。

世界高层建筑发展史

世界高层建筑发展史

世界高层建筑发展史世界的高层建筑发展一直以资本主义地区最为活跃,在世界领域内都有很大的影响。

在近代100多年里,因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建筑的层数不断翻新,使用的手段不断创新,而平均最高的建筑大都坐落与美国(芝加哥),加拿大。

直到80年代末北美一直都是世界级建筑的中心。

外国的高层建筑发展分为四个阶段1、芝加哥时期2、古典主义复兴时期3、现代主义时期4、后现代主义时期。

其中芝加哥时期具有鲜明的特征,不强调立面构图,而是明确地表现支撑结构和自然的表面。

形象特征为:大方窗,无檐口,窗下墙凹部有装饰或无装饰,块状和板状体量。

或者以时间为划分分为三个阶段:a、19世纪中期以前。

这个阶段主要以砖石为材料,施工技术受到极大的限制,建筑多6层以下,还有一些次要因素是因为人们不愿爬太多的阶梯,而水压仅能提升约15米的高度,所以没有人考虑建造更高的建筑。

19世纪初,英国出现铸铁结构的多层建筑(矿井、码头建筑),但铸铁框架通常是隐藏在砖石表面之后。

b、19世纪中期倒20世纪50年代初在19世纪中期以前芝加哥市一个小镇,建筑构造布局混乱无序,直到1871年的一次戏剧性的革新使他开始大规模的重建有利于合理规划,有利于发展新的建筑技术和材料,也有利于电梯的发明与改良,使芝加哥从次开始变成了高层建筑的发源地。

随着1855年发明电梯,高层建筑成为了可能。

大量的建筑设计任务吸引了一批有才华的建筑工程师(也是建筑师)聚集到芝加哥,如:·詹尼(设计第一栋高层建筑--家庭生命保险公司大楼,一共11层55m高,铸铁框架承重结构,它标志着区别与传统砌筑结构的诞生)·鲁特(设计蒙纳诺克大楼-- 世界最高砖结构建筑) ·沙里文(高层建筑之父)在这一批巨将的不断努力下,形成了影响深远的"芝加哥学派"。

这时期的建筑有一个革命性的建筑技术: 放弃传统的石头承重墙,采用一种轻型的铸铁结构和石头或陶砖外墙,框架与外墙分离。

高层建筑发展史

高层建筑发展史

高层建筑发展史第一次高层建筑时期(1890~1900 年)一、工业革命后建筑技术成就18世纪末至19世纪末,欧洲和美国的工业革命带来了生产力的发展与经济的繁荣。

这时期,城市化发展迅速,城市人口高速增长。

为了在s较小的土地范围内建造更多的使用面积。

建筑物不得不向高空发展。

另一方面,钢结构的发展和电梯的出现则促成了多层建筑的大量建造。

19世纪初,英国出现铸铁结构的多层建筑(矿井、码头建筑),但铸铁框架通常是隐藏在砖石表面之后。

1840年之后的美国,锻铁梁开始代替脆弱的铸铁梁。

熟铁架、铸铁柱和砖石承重墙组成笼子结构,是迈高层建筑结构的第一步。

19世纪后半叶出现了具有横向稳定能力的全框架金属结构。

幕墙概念产生,房屋支撑结构与围护墙分离。

在建筑安全方面,防火技术与安全疏散逐步提高。

六十年代,美国已出现给排水系统、电气照明系统、蒸汽供热系统和蒸汽机通风系统,1920年代出现空调系统。

由于乘客电梯的出现,建筑突破5层的高度限制(徒步可行的登高距离)。

1845年奥迪斯在纽约举办安全电梯展览。

奥迪斯令人信服地演示他的发明,切断缆绳,电梯箱仍安全地悬挂在半空中。

1857年在纽约城百货公司安装了第一台蒸汽驱动安全电梯。

18世纪70年代,蒸汽电梯被更快的水力电梯取代。

1890年奥迪斯发明了现代电力电梯。

1870 年后,高层建筑的技术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

纽约公正生命保险大厦被认为是高层建筑的早期版本,因为除了高度和结构外,它采用了几乎全部必需的高层建筑技术元素。

建筑采用装饰性的法国双重斜坡屋顶,虽只有5层,但高度达到130英尺,并且在办公楼中首次使用电梯。

可以说它是电梯建筑或原始高层建筑的最早实例。

1871年芝加哥发生火灾,建筑中铁部件的失败教训促成了建筑防火设计的进步。

建造者开始在铁梁和铁柱外面覆盖面砖,并应用空心砖楼板,提高金属骨架的耐火性能。

1879年,威廉·詹尼设计第一拉埃特大厦,这个七层货栈是砖墙与混凝土混合结构。

高层建筑的发展

高层建筑的发展

高层结构建筑的发展一、高层建筑发展概况新中国成立后,五十年代我国开始自行设计建造高层建筑,如北京的民族饭店(14层)、民航大楼(16层)等。

六十年代建成的广州宾馆(27层),其高度与解放前最高的上海国际饭店相同。

七十年代北京、上海、广州等地建成了一批剪力墙结构住宅和旅馆。

1975年广州白云宾馆(剪力墙结构33层、112米)的建成,标志着我国自行设计建造的高层建筑高度开始突破100米。

八十年代我国高层建筑发展进入兴盛时期,十年内全国(不包括香港、澳门、台湾)建成10层以上的高层建筑面积约4000万平方米,高度100米以上的共有12幢。

1985年建成的深圳国际贸易中心(筒中筒结构、50层、160米)是八十年代最高的建筑。

九十年代我国高层建筑进入飞跃发展的阶段。

截至1998年末,全国(不包括香港、澳门、台湾)建成的10层以上高层建筑面积约2亿5千万平方米,高度100米以上的高层建筑达200幢,其中150米以上的100幢,200米以上的20幢,300米以上的3幢,最高的上海金茂大厦88层、365米、塔尖高度420米。

1995年发布的世界最高的100栋建筑中上海金茂大厦、深圳地王大厦(81层、325米)和广州中天广场(80层、322米)分别列为第4、13和14名。

另有460米高的上海环球金融中心正在建造中。

特别值得提及的是,我国的超高层建筑绝大多数建于地震区。

二、高层建筑结构体系的多样化和复杂性七十年代以前,我国的高层建筑多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和剪力墙结构。

进入八十年代,由于建筑功能以及高度和层数等要求,筒中筒结构、筒体结构、底部大空间的框支剪力墙结构以及大底盘多塔楼结构在工程中逐渐采用。

九十年代以来,除上述结构体系得到广泛应用外,多筒体结构、带加强层的框架—筒体结构、连体结构、巨型结构、悬挑结构、错层结构等也逐渐在工程中采用。

为适应结构体系的多样化,结构材料向多样性发展,八十年代以前高层建筑主要为钢筋混凝土结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层建筑发展简史
高层建筑发展简史
古代就开始建造高层建筑,埃及于公元前280年建造的亚历山大港灯塔,高100多米,为石结构(今留残址)。

中国建于523年的河南登封县嵩岳寺塔,高40米,为砖结构,建于1056年的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塔,高67米多,为木结构,均保存至今。

现代高层建筑首先从美国兴起,1883年在芝加哥建造了第一幢砖石自承重和钢框架结构的保险公司大楼,高11层。

1913 年在纽约建成的伍尔沃思大楼,高52层。

1931年在纽约建成的帝国州大厦,高381米,102层。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出现了世界范围内的高层建筑繁荣时期。

1962~1976年建于纽约的两座世界贸易中心大楼,各为110层,高411米。

1974年建于芝加哥的西尔斯大厦为110层,高443米,曾经是世界上最高的建筑。

加拿大兴建了多伦多的商业宫和第一银行大厦,前者高239米,后者高295米。

日本近十几年来建起大量高百米以上的建筑,如东京池袋阳光大楼为60层,高226米。

法国巴黎德方斯区有30~50层高层建筑几十幢。

苏联在1971年建造了40层的建筑,并发展为高层建筑群。

中国近代的高层建筑始建于20世纪20~30年代。

1934年在上海建成国际饭店,高22层。

50年代在北京建成13层的民族饭店、15层的民航大楼;60年代在广州建成18层的人民大厦、27层的广州宾馆。

70年代末期起,全国各大城市兴建了大量的高层住宅,如北京前三门、
复兴门、建国门和上海漕溪北路等处,都建起12~16层的高层住宅建筑群,以及大批高层办公楼、旅馆。

中国1986年建成的深圳国际贸易中心大厦,高50层。

上海金茂大厦于1994年开工,1998年建成,有地上88层,若再加上尖塔的楼层共有93层,地下3层。

上海环球金融中心是位于中国上海陆家嘴的一栋摩天大楼,2008年8月29日竣工。

是中国目前第二高楼、世界第三高楼、世界最高的平顶式大楼,楼高492米,地上101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