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高层建筑发展历史及发展趋势
世界高层建筑发展历史及发展趋势

世界高层建筑发展历史及发展趋势摘要:高层建筑是人类智慧与力量的结晶,它是城市的灵魂,是现代都市形象的代表。
这日渐增长的高楼大厦不断的拓展着人类居住的空间,却侵蚀着人们生活的空间,它给人们生活带来深刻的变革。
这百年中,高层建筑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记录。
研究世界高层建筑的发展历史与发展现状、查阅与高层建筑有关的数据和资料,来探讨高层建筑的发展趋势与前景。
关键词:高层建筑,发展历史,发展趋势The History and Tendency of the World High -rise BuildingsABSTRACTThe High-rise building is the crystallization of human wisdom and strength, it is the soul of the city and the representative of the modern city image. This growing high-rise buildings continue to expand the space of human living, but eroding people's living space, it has brought profound changes to people's lives. In recent centuries, the high-rise building has created record,one after another .The history and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world high-rise buildings, the data and the data of the high-rise building are studied, and the development trend and Prospect of the high building are discussed.Key words :High-rise building,the development history,tendency目录中文摘要...................................英文摘要...................................、引言 (3)、世界高层建筑的发展历史 (3)2.1 起源 (3)2.2 世界高层建筑的发展历史 (3)2.2.1 高层建筑发展的四个时期 (4)2.2.2 高层建筑发展的三个阶段 (5)三、世界高层建筑的现状 (5)四、世界高层建筑的发展趋势 (5)4.1 高层建筑的材料 (5)4.2 在新的结构抗震设计理论和方法方面开展进一步研究 (6)4.3 混合结构进一步发展 (6)4.4 新结构、新技术将得到进一步应用 (6)4.4 新结构、新技术将得到进一步应用 (6)4.5 结构设计考虑因素需要更加全面、细致 (6)4.6 高层设计相关规范进一步修订完善 (7)五、总结 (7)参考文献 (7)、引言近年来随着世界人口的增加,住房紧张的问题越来越严重,传统意义的住房已满足不了人们的需求。
世界高层建筑发展历史及发展趋势

世界高层建筑发展历史及发展趋势在人类建筑的发展历程中,高层建筑的崛起是一个令人瞩目的篇章。
从最初的简单构造到如今的摩天大楼,高层建筑不仅是建筑技术进步的象征,也反映了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变迁。
追溯到古代,虽然没有现代意义上的高层建筑,但一些建筑已经展现出了向上发展的趋势。
例如,埃及的金字塔虽然主要是作为陵墓而建,但它们的巨大高度和复杂结构显示了当时人们在建筑垂直方向上的努力。
进入近代,随着工业革命的推进,建筑材料和技术有了显著的进步,为高层建筑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美国芝加哥出现了一批早期的高层建筑。
这些建筑采用了钢结构框架,使得建筑物能够承载更多的重量并且建造得更高。
其中,芝加哥家庭保险大楼被认为是世界上第一座现代意义上的高层建筑。
20 世纪中叶,高层建筑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发展。
美国纽约的帝国大厦成为了当时的标志性建筑,其高度达到了 381 米。
这座建筑不仅在高度上令人惊叹,其简洁而富有力量感的设计也成为了经典。
在亚洲,日本在战后经济迅速崛起,也建造了不少高层建筑。
而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腾飞,高层建筑如雨后春笋般在各大城市涌现。
高层建筑的发展不仅仅是追求高度的突破,还体现在设计理念和功能的多样化上。
早期的高层建筑主要是作为办公场所,而如今,高层建筑涵盖了住宅、酒店、商业综合体等多种功能。
在设计方面,更加注重环保和可持续发展。
采用高效的节能设备、绿色建筑材料,以及优化建筑的自然采光和通风,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和能源的消耗。
同时,高层建筑的外观设计也越来越具有创新性和艺术性。
不再仅仅是简单的几何形状,而是融合了当地文化特色和艺术元素,成为城市的地标性建筑。
未来,世界高层建筑的发展趋势将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智能化将成为重要的发展方向。
通过先进的传感器和控制系统,实现对建筑内部环境、设备运行的智能监控和管理,提高建筑的安全性和舒适性。
绿色可持续发展将更加深入。
随着全球对环境保护的重视,高层建筑将在能源利用、水资源管理、垃圾处理等方面实现更加高效和环保的解决方案。
国内外高层与超高层建筑的发展

国内外高层与超高层建筑的发展在现代城市的天际线上,高层与超高层建筑如同璀璨的明珠,展现着人类建筑技术和设计理念的不断进步。
这些高耸入云的建筑不仅改变了城市的面貌,还对经济、社会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高层与超高层建筑的发展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程。
在国外,早在 19 世纪末,随着工业革命的推进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高层建筑开始崭露头角。
美国芝加哥的家庭保险大楼被认为是世界上第一座现代意义上的高层建筑,它采用了钢结构框架,开创了高层建筑的新纪元。
20 世纪初,纽约的帝国大厦成为了当时世界上最高的建筑。
这座建筑不仅高度惊人,其建筑风格和设计理念也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它展现了当时美国的强大经济实力和建筑技术的高超水平。
此后,世界各地的高层建筑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在亚洲,日本、韩国等国家也纷纷建造了具有代表性的高层建筑。
在国内,高层与超高层建筑的发展起步相对较晚。
但随着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的高层建筑建设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上海的金茂大厦、环球金融中心以及广州的中信广场等都是国内高层建筑的代表作品。
高层与超高层建筑的发展离不开先进的建筑技术。
钢结构、混凝土技术的不断创新和改进,为高层建筑的建设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高强度的钢材使得建筑能够承受更大的重量和风力,而高性能的混凝土则保证了建筑的稳定性和耐久性。
同时,建筑施工技术的进步,如塔吊技术的提升、预制构件的应用等,大大提高了施工效率,缩短了建设周期。
在设计方面,高层与超高层建筑也越来越注重人性化和环保理念。
不再仅仅追求高度和外观的独特性,而是更加关注使用者的舒适度和建筑与周边环境的和谐共生。
绿色建筑技术的应用,如太阳能利用、雨水收集系统、自然通风和采光设计等,不仅降低了建筑的能耗,还减少了对环境的影响。
此外,高层与超高层建筑的发展也对城市规划和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
这些建筑往往集中在城市的核心区域,对交通、消防、公共服务设施等都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高层建筑发展概况

1.3 高层建筑结构发展1.3.1 高层建筑的发展概况随着工业化、商业化、城市化的进程,城市人口剧增,造成城市生产和生活用房紧张,地价昂贵,迫使建筑物向高空发展,由多层发展为高层。
⑴近代(形成期)1819年,美国芝加哥16层Monadnock大楼,砖承重墙体系,底部八层砖墙1.8m厚1801年,美国曼彻斯特7层棉纺厂房,厂房内部采用铸铁框架承重1854年,美国长岛黑港采用熟铁建造灯塔1883年,美国11层保险公司,生铁柱,熟铁梁(世界第一栋高层建筑)1889年,9层 Second Rand Merally大楼,全钢框架(第一栋高层钢建筑)⑵现代(发展期)帝国大厦20世纪,钢结构技术的进步、电梯的发明,房屋建筑高度越来越高框架抗侧力体系-加竖向支撑或剪力墙来增强抗侧刚度和强度。
1905年,50层Metrop Litann大楼1913年,60层高234m的沃尔沃斯(Woolworth)大楼1929年,319m的Charysler大厦1931年,102层381m帝国大厦(采用平面结构理论,用钢量为206kg/m2)⑶二战结束后地价昂贵、平面结构理论——三维立体结构理论、轻质材料。
1972年,世界贸易中心(Twin Towers)高402m,110层——钢结构1974年,西尔斯大厦 442m(立体结构-框筒束体系,用钢量161kg/m2,与帝国大厦相比减少20%)——钢结构1996年,吉隆坡建成石油大厦,88层,高450m,是钢与混凝土混合结构。
2003年,10月中国台北101大厦,101层,高508m,首次突破500m高度。
全世界前10幢已建的最高建筑物1.3.2 我国高层建筑概况我国的现代高层建筑起步较晚,解放前,仅在几个大城市有为数很少的高层建筑。
解放以后,在20世纪50至60年代,陆续建造一些;自20世纪70年代,我国高层建筑建设加快了步伐,开始大批建造;进入80年代后,城市建设更是日新月异,高层建筑如雨后春笋,拔地而起。
高层建筑发展历史

高层建筑的定义:
是否判定为高层建筑由高度和层数来判断
10层及10层以上的居住建筑以及房屋高度大于24米的公 共建筑。
国际上,一般将建筑高度超过100米或层数超过30层的建 筑物称为超高层建筑。
高层建筑产生的背景:
高层建筑是商业世界竞争和互相推进的结果 经济的快速发展 科学技术的飞跃 土地的大规模使用,导致土地不足,人们不得 不向空中去寻求空间
后现代主义时期:环境观念和生态技术的发展,使得高 层建筑设计朝人性化、智能化、生态 化的方向发展。结构艺术风格、高技 派以及生态型的高层设计,在多元化 的建筑发展中日益引起的关注。
香港中银大楼
劳埃德大厦
高层建筑发展的趋势:
标志性 生态性
装饰性
高技性
谢谢观赏
技术条件:
1.钢铁框架结构体系:结构依附钢铁框架,铆接 梁柱。 2.电梯垂直交通技术:1853年奥蒂斯(OTIS) 发明安全载客升降机,解决了垂直Fra bibliotek向的交通问 题
高层建筑的起源:
——高层建筑的故乡芝加哥
1871年的芝加哥大火烧毁了几乎全城的建筑,30 万人因此无家可归。芝加哥这个在美国经济上举 足轻重的城市的重建,吸引了大量的资金投入, 大量的建筑项目等待进行,芝加哥成为美国建筑 师密度最高的地区,形成了“芝加哥学派”。 芝加哥学派的重大成就为采用新的建筑结构—— 钢结构来建造高层建筑。芝加哥也因此成为世界 摩天大楼的摇篮和发源地。
帝国大厦
克莱斯勒大厦
现代主义时期: 二战后,由于在轻质高强材料、抗风抗震 结构体系、施工技术及施工机械等方面都 取得了很大进步以及计算机在设计中的应 用,使得高层建筑飞速发展。
50年代末,以密斯为代表的讲求技术精美 的倾向占据了主导地位,简洁的钢结构国 际式玻璃盒子到处盛行
论高层建筑的发展模式及演化历程

论高层建筑的发展模式及演化历程近几十年来高层建筑在造型形式不断翻新、高度记录一再被打破的同时,其空间构成模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本文主要介绍了在这个时期内高层建筑发展的历程。
同时从建筑计划学的角度,对近些年来世界高层建筑空间构成模式的演变和发展趋向进行分析和探讨,并指出核的变化和中庭空间的介入,已引发了高层建筑空间构成模式的重大变革。
标签:高层建筑发展史构成模式演化一、高层建筑的发展历程18世纪末至19世纪末,欧洲和美国的工业革命带来了生产力的发展与经济的繁荣。
这时期,城市化发展迅速,城市人口高速增长。
为了在s较小的土地范围内建造更多的使用面积。
建筑物不得不向高空发展。
另一方面,钢结构的发展和电梯的出现则促成了多层建筑的大量建造。
尽管当时的建筑技术(结构、设备等)已取得很大进步,但建筑师们仍在为寻找恰当的高层建筑形式而奋斗。
一方面,工程师在创造性地发明新的科学技术,他们高效地建造桥梁、火车站、展览厅;另一方面,建筑师们却束缚在传统风格中不能自拔。
他们需要寻找一条道路跳出进退两难的处境,在维护传统价值的同时不得不反映全新的爆炸性的城市环境一一过速发展的芝加哥先驱精神和新的房屋建造方法。
19世纪末流行的文艺复兴时期的府邸风格可作为高层建筑的原型,但随着建筑不断升高,府邸风格已很难实现,因而必须探寻新的设计构图方法。
芝加哥高层建筑风格的经过三次演变1.原始高层建筑风格,强调水平部分,顶部为府邸式。
2.扩展府邸式风格或三段式构图,运用柱式隐喻(如基座、往身、柱头),伸长中间部分。
装饰为罗马式或哥特式,如大檐口、半圆拱、薄檐口、砖石结构。
3.商业风格(“芝加哥框架”),不强调立面构图,而是明确地表现支撑结构和自然的表面。
形象特征为:大方窗,无檐口,窗下墙凹部有装饰或无装饰,块状和板状体量。
二、高层建筑风格1、原始高层建筑风格家庭生命保险公司大厦表现了原始高层建筑风格,建筑的立面没有表现“骨架—外表”的概念,而是表现传统的承重砖窗间墙—在水平层以含糊的罗马复兴风格来组织。
超高层建筑起源及发展

2、第二阶段:1950-1975年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随着经济的恢复和逐步繁荣, 超高层建筑的发展进入新阶段。以简洁实用、不受传统 建筑形式束缚为主要特征的现代主义超高层建筑成为发 展主流。 希尔斯大厦(Sears Tower) 楼高442.3m,地上108层, 地下3层,总建筑面积 418000m2,底部平面 68.7×68.7m,由9个22.9m 见方的正方形组成。保持 了世界上最高建筑物的纪 录25年。
广州新电视塔(海心 塔)于2009年九月 建成,包括发射天线 在内,高达600m。 海心塔别名小蛮 腰,以“广州新气象 ”为主题;塔身有“ 纤纤细腰”,呈由下 至上逐渐变小的形状 ,形态优美。
广州新电视塔
国外建筑实例----迪拜塔
六、我国超高层建筑的发展
• 1976年,广州白云宾馆建成,标志着我国自行设计建造的 高层建筑高度开始突破100m,进入超高层建筑发展阶段。 • 20世纪80年代我国超高层建筑发展进入兴盛时期。 • 1985年,深圳国际贸易中心(50层、160m)。20世纪80年 代最高的建筑。 • 1990年,北京京广中心(57层、208m)。我国大陆首栋突
3、第三阶段:1980-至今 • 超高层建筑迅猛发展,亚洲成为高层建筑的生力军, 目前世界上最高建筑的前10名大多集中在亚洲。 • 世界高层建筑数量在持续增加,世界最高建筑记录被 迅速竞相突破 • 超高层建筑凭借其高度高、外形美观而成为地区的标 志性建筑。 • 逐渐显现出一些弊端
实例高度比较
我国超高层实例
超高层建筑产生及发展趋势
一、超高层产生及发展源动力
• 经济发展,城市化程度的提高。
• 城市人口急剧增加,土地供应紧张,价 格上扬,促使人们向高空发展,拓展生存 空间,在极为有限的土地上建造更大面积 的建筑。
世界高层建筑发展历史及发展趋势

世界高层建筑发展历史及发展趋势在人类文明的漫长进程中,建筑始终是见证社会发展与科技进步的重要标志。
而高层建筑,作为建筑领域的璀璨明珠,更是以其独特的魅力和不断刷新的高度,展现着人类的智慧与勇气。
回顾历史,高层建筑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明时期。
在那个时候,虽然技术条件有限,但人们已经开始尝试建造相对较高的建筑。
例如,埃及的金字塔,尽管其主要目的是作为法老的陵墓,但它们高大而雄伟的身姿,无疑展现了当时人们在建筑高度上的追求。
然而,真正意义上的现代高层建筑的发展,始于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的工业革命时期。
工业革命带来了一系列的技术变革,为高层建筑的兴起奠定了基础。
钢铁产量的大幅增加和质量的提升,使得钢结构成为可能。
钢结构具有强度高、重量轻的特点,为建筑向高空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同时,电梯的发明和改进,解决了人们在垂直交通上的难题,使得高层办公和居住成为现实。
20 世纪初,美国成为了高层建筑发展的先驱。
纽约的伍尔沃斯大厦于 1913 年建成,高度达到 241 米,成为当时世界上最高的建筑。
这座建筑采用了钢结构和哥特式风格的装饰,展现了新技术与传统美学的结合。
此后,美国的高层建筑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1931 年,纽约的帝国大厦竣工,其高度达到 381 米,再次刷新了世界记录。
这座建筑不仅在高度上令人瞩目,其简洁而富有力量感的外观设计,也成为了现代高层建筑的经典之作。
在 20 世纪中叶,随着战后经济的复苏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高层建筑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发展。
欧洲、亚洲等地纷纷开始建造自己的高层建筑。
这一时期的高层建筑,在设计和技术上不断创新。
例如,玻璃幕墙的广泛应用,不仅为建筑提供了良好的采光和视野,还赋予了建筑更加现代化的外观。
同时,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也使得建筑结构的计算和设计更加精确和复杂。
进入 21 世纪,高层建筑的发展呈现出了新的趋势。
一方面,高度的竞争依然激烈。
中东地区的迪拜成为了这一竞争的焦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界高层建筑发展历史及发展趋势摘要:高层建筑是人类智慧与力量的结晶,它是城市的灵魂,是现代都市形象的代表。
这日渐增长的高楼大厦不断的拓展着人类居住的空间,却侵蚀着人们生活的空间,它给人们生活带来深刻的变革。
这百年中,高层建筑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记录。
研究世界高层建筑的发展历史与发展现状、查阅与高层建筑有关的数据和资料,来探讨高层建筑的发展趋势与前景。
关键词:高层建筑,发展历史,发展趋势The History and Tendency of the World High-rise BuildingsABSTRACTThe High-rise building is the crystallization of human wisdom and strength, it is the soul of the city and the representative of the modern city image. This growing high-rise buildings continue to expand the space of human living, but eroding people's living space, it has brought profound changes to people's lives. In recent centuries, the high-rise building has created record,one after another .The history and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world high-rise buildings, the data and the data of the high-rise building are studied, and the development trend and Prospect of the high building are discussed.Key words:High-rise building,the development history,tendency目录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引言 (3)、世界高层建筑的发展历史 (3)2.1起源 (3)2.2世界高层建筑的发展历史 (3)2.2.1高层建筑发展的四个时期 (4)2.2.2高层建筑发展的三个阶段 (5)三、世界高层建筑的现状 (5)四、世界高层建筑的发展趋势 (5)4.1高层建筑的材料 (5)4.2在新的结构抗震设计理论和方法方面开展进一步研究 (6)4.3混合结构进一步发展 (6)4.4新结构、新技术将得到进一步应用 (6)4.4新结构、新技术将得到进一步应用 (6)4.5结构设计考虑因素需要更加全面、细致 (6)4.6高层设计相关规范进一步修订完善 (7)五、总结 (7)参考文献 (7)、引言近年来随着世界人口的增加,住房紧张的问题越来越严重,传统意义的住房已满足不了人们的需求。
在这种情况下, 高层建筑因运而生。
所以高层建筑是 社会生产的需要和人类生活需求的产物, 是现代工业化、 商业化和城市化的必然 结果。
而科学技术的发展, 高强轻质材料的出现以及机械化、 电气化在建筑中的 实现等,为高层建筑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条件和物质基础。
虽然高层现在也有很多 缺点,但 是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高层建筑的缺点会逐步改正并成为 未来大多人们的居住房。
高层建筑是从 19 世纪中叶开始出现的,当时由于带人电梯的发明以及钢铁 工业的发展 ,使高层建筑得以实现。
要说高层建筑真正在世界范围内普遍发展起 来,还是从本世纪 50年代开始的。
尤其是近 30 年来,,由于一系列全新结构的出现 以及电子计算机与先进技术的应用 ,为高层、超高层建筑的实现创造了有利的条 件。
2.1 起源 高层建筑的故乡为芝加哥。
1871 年的芝加哥大火烧毁了几乎全城的建筑, 30 万人因此无家可归。
芝加哥这个在美国经济上举足轻重的城市的重建,吸引 了大量的资金投入, 大量的建筑项目等待进行, 芝加哥成为美国建筑师密度最高 的地区,形成了“芝加哥学派”。
芝加哥学派的重大成就为采用新的建筑结构— —钢结构来建造高层建筑。
芝加哥与因此成为世界摩天大楼的摇篮和发源地。
2.2 发展历史2.2.1 四个时期高层建筑发展历史分为四个时期, 分别为芝加哥时期(1865 年至1893、世界高层建筑的发展历史图 1 高层建筑林立的“钢筋混凝土的年)、古典主义复兴时期(1893 至世界资本主义大萧条时期)、现代主义时期(二战后至20世纪70年代)、后现代主义时期(至今)。
芝加哥时期是高成建筑处于早期的功能主义时期。
当时的建筑高层首先考虑的是经济、效率、速度、面积,功能优先,建筑风格退居次要位置,基本不考虑建筑装饰。
体型和风格大都是表达高层建筑骨架结构的内涵,强调横向水平的效果,普遍采用扁平的大窗,即所谓“芝加哥窗”。
(下左图为芝加哥保险公司大厦,是世界上第一幢按现代钢框架结构原理建造的高层建筑,开摩天大楼建造之先河,共10 层,后加至12 层)古典主义复兴时期的高层建筑试图在新结构、新材料的基础上将新的建筑功能与传统的建筑风格联系在一起,呈现出一种折中主义的面貌。
现代主义时期在二战后,受经济大萧条的影响。
现代主义建筑师反对学院派的折中主义和模仿历史样式,要求彻底重新解释建筑艺术,他们拒绝装饰和引进历史样式,而信奉更为技术化和理性主义表现的建筑形式。
其建筑形象大多是单纯的“方盒子”,并由建筑的经济性、建筑结构以及内外墙关系的功能性来确定。
由基座、楼身与顶部组成的古典三段式几乎不再存在。
后现代主义时期由于环境观念和生态技术的发展,使得高层建筑设计朝人性化、智能化、生态化的方向发展结构艺术风格、高级派以及生态型的高层设计,在多元化的建筑发展中日益引起关注。
2.2.2三个阶段按时间也可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指19 世纪中叶以前,在这段时间内,主要以砖石为材料,施工技术受到极大的限制,欧美最高建筑只有 6 层,其主要原因是由于当时缺乏垂直运输系统。
第二阶段,是从19世纪中叶到20 世纪中叶一百年的时间,此时由于电梯的发明,新技术的应用,从此城市里的高层建筑便不断出现。
这时期的建筑有一个革命性的建筑技术:放弃传统的石头承重墙,采用一种轻型的铸铁结构和石头或陶砖外墙,框架与外墙分离。
在这个阶段19 世纪末,美国就出现了29层、118 米高的建筑,到20世纪初(1911一1913年),纽约又建成了屋尔华斯大厦,已达52层、高241米。
直到1931年纽约帝国大厦建成,102层、高381米(它保持最高纪录长达40 年之久)。
帝国大厦成为摩天大楼甚至是纽约的象徵。
总结来说,这一时期是高层建筑的飞跃发展,但仍然有许多建造的不足:材料用量大,自重大,而且仅限于框架结构,由于技术的不完善多数建筑都没有很好的抗震性。
第三阶段,是自本世纪60年代以后,此时由于资本主义经济状况好转,特别是此时已发展出一系列的先进结构体系,轻质高强建材的应用,钢材的普及,技术机械的进步,计算机的使用,结构的抗震等性能的提升诸多因素,使高层建筑提升到了一个新的层次。
美国一直处于领先地位。
所以高层建筑在这一阶段出现了新高潮,直到70年代中期达到最高峰。
自此以后,美欧的高层建筑哲时饱和、停顿, 而其它国家正在兴起。
三、高层建筑的发展现状19 世纪末,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钢筋混领土结构、钢结构在土木工程领域中代替传统的砖、石、木结构得到了推广和应用,建筑高度的增加、层数的增多、跨度的增大,现代意义上的高层建筑开始出现。
回顾高层建筑的发展历史,我们可以看到其中代表建筑是美国1931 年建成的纽约帝国大厦(高381m,102 层)、1972 年建成的纽约世界贸易中心的姊妹楼(417m 和415m,100 层,“ 9.11” 事件中被毁)和1974 年建成的芝加哥西尔斯大厦(441.9m,110 层),前苏联和波兰与1953年和1955年分别渐层的莫斯科国立大学(239m,26 层)和华沙科学文化宫(231m,42层),1978年澳大利亚悉尼建成的MLC中心(229m65 层)。
1985 年以来,亚洲的日本、韩国、马来西亚、朝鲜及中国等国家迅速发展了高层及超高层建筑,其中有1996 年建成的深圳的帝王大厦(高325m,69 层)、广州中信广场(321.9,80 层),1998 年建成的吉隆坡石油大厦(400m,88 层)上海金茂大厦(395m,69 层)。
随着时间推移20 世纪中,北美洲在前100 幢高层建筑中所占的数量由多变少,而亚洲则从无到有,有少变多。
并由此推论在21 世纪中亚洲将成为世界建造高层及超高层建筑的中心。
2010 年竣工的哈利法塔(原名迪拜塔)为目前世界第一高楼。
四、高层建筑发展趋势高层建筑的发展,充分显示了科学技术的力量,使建筑师从过去强调艺术效果转向重视建筑特有功能与技术因素。
未来的高层建筑将朝着技术功能先进和艺术完美相结合的方向发展。
4.1 高层建筑的材料进入20 世纪90 年代后,高层建筑迅猛发展,在数量、质量、新材料、超强材料的开发和应用在高层建筑结构的技术问题中,首先要解决的是材料问题。
现在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已经达到C100 以上。
高强度和良好韧性的混凝土有利于减小结构构件的尺寸,减轻结构的自重,改善结构抗震性能。
同时,为了达到轻质高强的目的,必须在高层建筑结构中,发展轻骨料混凝土、轻混凝土、纤维混凝土、聚合物混凝土、侧限(约束)混凝土和预应力混凝土。
高性能混凝土的开发和应用,将继续受到人们的重视,也必将给高层建筑结构带来重大和深远的影响。
从强度和塑性方面考虑,钢是高层建筑结构的理想材料,增进或改善钢材的强度、塑性和可焊性性能的工作人们从未停止过。
特别是对新型耐火耐候钢的研发,具有重要意义,可使钢材减小或抛弃对防火材料的依赖,提高建筑用钢的竞争力。
复合材料用于制作高层建筑部分构件正在开发和实践中。
4.2在新的结构抗震设计理论和方法方面开展进一步研究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方法口前在超限及复杂工程设计中得到了较多的应用,但在一般工程中还未得到广泛的应用,还有一些问题有待研究改进,诸如:地震作用的不确定性、结构分析模型和参数的选用存在不少经验因素、震害及试验资料欠缺、对非结构和设施的抗震性能要求和震后灾害估计缺乏研究。
随着计筧分析及试验研究手段的逐步提髙,这一设计方法会日趋完善。
随着工程需求的增加,弹塑性分析计箅工作会更引起人家的重视,能更准确反映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受力和变形状态的动力弹塑性分析计算方法将得到进一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