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元日》教学片段

合集下载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元日》教案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元日》教案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元日》教案教学目标:1. 学习本科生字新词。

2. 了解诗局所描绘欢天喜地,热热闹闹节日景象。

3. 了解诗人及写作思想。

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1.放视频,谈春节,回忆去年春节场景。

2.引入新课,解题。

(元的含义,元日的意思)二、初读感知1.自读课文(读通顺,读流利)认清字音,辨识字形。

2.读词语,学生字,范写“爆”。

3.将词语送入诗中齐读。

三、精读理解1.再读诗句,划出难理解的词句。

2.交流词语含义,“屠苏”“新桃”“旧符”教师帮组理解。

3.将自己对古诗的理解带入古诗,再读。

过度:听你们读一句句诗,我仿佛看到一幅幅图画。

你最喜欢这首诗中那幅图画,能用自己的话描绘一下吗?四、说诗意,促理解1.学生说,教师相机板书(放鞭炮、喝屠苏、迎红日、换桃符)。

2.过渡:一句诗一幅图像,一首诗连起就是一串美好的图画。

3.指名(整体)说诗意。

4.师总结。

(相机指读板书)5.再读,读流利,读通顺基础上,读出节奏,停顿,把握诗的韵味。

过渡:同学们读的喜气洋洋,你从元日这首诗中感受到了一种怎样的氛围,说一说?相机板书:欢乐祥和五、读议诗文1.你从哪句中感受到欢乐祥和气氛,指名读。

2.除,除去。

师:除去了,又迎来了。

3.暖,师:暖,真是人暖,心暖,天地暖,神州一边暖洋洋。

4.从总字中你又体会到什么。

5.想象练习。

过渡:深深祝福,代表人们对来年的祝福,也说明人们对来年充满希望。

6.齐读(将欢乐祥和融入文中)师:诗中有画,画中有境,境中有情。

身为丞相的王安石走在大街上会想些什么?六、了解诗人1.师:王安石在写着首诗时正在推行改革,他一心想改变国家的面貌。

(我们来了解一下)2.看诗人背景资料,师:通过改革,让人们过上幸福生活,让我们带上这种“豪情壮志”再读这首诗。

七、拓展王安石一生创作了大量诗词,流传至今。

师总结:几百年前的诗句在科技发展的今天,依然流光溢彩,诗中简短的语言,蕴含丰富内容。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元日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元日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元日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元日教案与反思第【1】篇〗《元日》教案学习目标: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认字3个,写字4个。

2、了解诗句所描绘的欢天喜地、热热闹闹的节日景象,感受诗中表达的全民族欢度佳节、辞旧迎新的美好愿望。

3、利用工具书,初步了解诗句的意思,提出不懂的问题。

4、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和习俗。

学习重点:1、认字3个,写字4个。

2、理解诗意,背诵古诗。

学习难点:了解诗句所描绘的欢天喜地、热热闹闹的节日景象,感受诗中表达的全民族欢度佳节、辞旧迎新的美好愿望。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欣赏画面,揭示课题。

(1)、同学们,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了一份特别的礼物,想不想知道,请大家仔细地看,认真地听。

(课件一:,贴春联,舞狮子、放鞭炮等,音乐:欢欢喜喜过大年)(2)、孩子们,都看到了什么?这些喜庆的场面会在什么时候出现?(3)、过年,也叫春节,是一年中最隆重,最热闹的节日,宋代诗人王安石就把这种喜庆的场面用古诗给我们描绘了出来,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首诗。

2、理解题目:这里的“元”该作何解释,为了方便大家理解,我把“元”的解释都罗列出来,选哪个呢?(课件二:元的解释)二、初读,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1、明白了课题的意思,我想你们和袁老师一样,也想了解古人是如何过春节的,让我们一起走进王安石的这首《元日》。

(课件三:整首诗,把“爆、屠苏、桃”打成红色)。

2、请同学们自由读诗,注意这几个字的读音,不认识的字想办法认识它,力求做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反馈:指名读一个字、词,再读字、词所在的诗句。

4、认读“爆”,并重点和“暴、曝、瀑”区别,并组词。

三、再读古诗,查找疑惑。

1、读诗,不仅要读正确,还要把诗读明白,请同学们默读古诗,找出你不理解的词语。

学法指导:可以和同学交流,也可以根据前后诗句理解意思,还可以根据字形猜测字义。

2、请同学们说说你不理解的字词,看看咱们之间的交流能否对你的理解有帮助。

小学语文人教版(部编)三年级下册《9 古诗三首 元日》优质课教案公开课教案讲课比赛获奖教案D019

小学语文人教版(部编)三年级下册《9 古诗三首  元日》优质课教案公开课教案讲课比赛获奖教案D019

小学语文人教版(部编)三年级下册《9 古诗三首元日》优质课教案公开课教案讲课比赛获奖教案
【名师授课教案】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这首古诗。

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古诗描绘的场面,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2.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感受作者的心情,体会祖国语言文字的韵律美、意境美。

重点难点
1.学生通过学习借助注释理解古诗内容,会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诗句所描述的情境。

2.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句,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3.通过学习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情感。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小学语文人教版(部编)三年级下册《9 古诗三首 元日》优质课教案公开课教案讲课比赛获奖教案D017

小学语文人教版(部编)三年级下册《9 古诗三首  元日》优质课教案公开课教案讲课比赛获奖教案D017

小学语文人教版(部编)三年级下册《9 古诗三首
元日》优质课教案公开课教案讲课比赛获奖教案
【名师授课教案】
教学目标:
1.读准生字“爆、屠、曈、符”的读音,认清字形。

读通诗句,读
出节奏,读出感情。

2.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读古诗,知诗意,知传统习俗。

3.通过字理识字教学,渗透汉字文化;通过展示春联,感受传统节
日背后的传统文化,引导学生喜爱我国的民俗文化。

4.抓住春节的一个习俗,写一段话。

教学重难点:
1.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读古诗,理解诗意,体会诗所表达的感情,激发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2.描写春节的一个习俗,写一段话,体现出过春节时的喜庆和热闹。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师生拍手读《传统节日》导入,揭题激趣。

小学语文人教版(部编)三年级下册《9 古诗三首 元日》优质课教案公开课教案讲课比赛获奖教案D009

小学语文人教版(部编)三年级下册《9 古诗三首  元日》优质课教案公开课教案讲课比赛获奖教案D009

小学语文人教版(部编)三年级下册《9 古诗三首
元日》优质课教案公开课教案讲课比赛获奖教案
【名师授课教案】
教材分析:
本文作者是宋代诗人王安石。

字介甫,号半山。

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

“元”的本意为头,后引申为“开始”。

春节是农历岁首,故称“元日”。

元日就是一首吟咏农历元日即春节的绝句。

虽然只
是四句小诗,但是涉及春节期间放爆竹、贴门神和饮屠苏酒以避鬼
驱邪等民俗文化,温情并茂,立意清新,描绘了一派除旧布新、欢
乐喜庆的迎春景象,写出了人们对吉祥美满生活的深深祝福和期盼。

全诗文笔轻快,色调明朗,眼前景与心中情水乳交融,是一首融情
入景,寓意深刻的好诗。

学情分析:
分析学生学习该内容的认知起点、学习兴趣、学习障碍、学习难度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合作的方式学习古诗,理解诗意。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补充写作背景来体会诗人在诗中抒发自己。

小学语文人教版(部编)三年级下册《9 古诗三首 元日》优质课教案公开课教案讲课比赛获奖教案D028

小学语文人教版(部编)三年级下册《9 古诗三首  元日》优质课教案公开课教案讲课比赛获奖教案D028

小学语文人教版(部编)三年级下册《9 古诗三首
元日》优质课教案公开课教案讲课比赛获奖教案
【名师授课教案】
教材分析:
第九课是部编版教材第三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本单元的课文围绕传
统文化展开,为的是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培养学生感受和传
承传统文化。

本课共安排三首古诗,《元日》是第一首,春节也是
我国传统节日中最为重要的一个,学生有深刻的体会,能够结合生
活实际,理解这首诗的内容。

学情分析:大部分学生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能熟练地借助汉语拼音
认识生字词,学会借助注释理解生字、新词的意思,能正确流利有
感情地朗读课文。

在口头表达欠缺,语言组织方便有待进一步提高。

教学目标:
1、认识“屠苏”会写“符”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会《元日》。

3、了解新春习俗,体会诗人通过对热闹,欢乐的,充满希望的新春佳节的描写,表达对美好明天充满希望。

教学重、难点:有感情地朗读古诗,体会诗人对未来充满希望。

小学语文人教版(部编)三年级下册《9 古诗三首 元日》优质课教案公开课教案讲课比赛获奖教案D020

小学语文人教版(部编)三年级下册《9 古诗三首  元日》优质课教案公开课教案讲课比赛获奖教案D020

小学语文人教版(部编)三年级下册《9 古诗三首
元日》优质课教案公开课教案讲课比赛获奖教案
【名师授课教案】
教材分析:
这首诗描写新年元日热闹、欢乐和万象更新的动人景象,抒发了作
者革新政治的思想感情。

首句“爆竹声中一岁除”,在阵阵鞭炮声
中送走旧岁,迎来新年。

起句紧扣题目,渲染春节热闹欢乐的气氛。

次句“春风送暖入屠苏”,描写人们迎着和煦的春风,开怀畅饮屠
苏酒。

第三句“千门万户曈曈日”,写旭日的光辉普照千家万户。

用“曈曈”表现日出时光辉灿烂的景象,象征无限光明美好的前景。

结句“总把新桃换旧符”,既是写当时的民间习俗,又寓含除旧布
新的意思。

“桃符”是一种绘有神像、挂在门上避邪的桃木板。


年元旦取下旧桃符,换上新桃符。

“新桃换旧符”与首句爆竹送旧
岁紧密呼应,形象地表现了万象更新的景象。

王安石既是政治家,
又是诗人。

他的不少描景绘物诗都寓有强烈的政治内容。

本诗就是
通过新年元旦新气象的描写,抒写自己执政变法,除旧布新,强国
富民的抱负和乐观自信的情绪。

全诗文笔轻快,色调明朗,眼前景
与心中情水乳交融,确是一首融情入景,寓意深刻的好诗。

学情分析:。

小学语文人教版(部编)三年级下册《9 古诗三首 元日》优质课教案公开课教案讲课比赛获奖教案D012

小学语文人教版(部编)三年级下册《9 古诗三首  元日》优质课教案公开课教案讲课比赛获奖教案D012

小学语文人教版(部编)三年级下册《9 古诗三首元日》优质课教案公开课教案讲课比赛获奖教案
【名师授课教案】
孩子们,你看这幅图中的小朋友在做什么?你自然想到这是什么时候的场景?(过年,也叫过春节)
(背景音乐)是的,春节是个喜庆的节日,过年时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做什么?
有一位小朋友也和大家一样,他把印象最深的用一首小诗记录下来了。

出示:让学生读一读。

新年到,新年到,
穿新衣,戴新帽,小朋友们哈哈笑; 贴对联,放鞭炮,噼里啪啦吓一跳; 包饺子,蒸年糕,全家团圆乐滔滔;
舞狮子,踩高跷(qiāo),庙会上面好热闹、好热闹。

春节是个喜庆、热闹的节日。

从古至今,人们都以不同的方式庆祝这一节日。

现在如此,早在几千年前的北宋时期也是如此。

6、上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元日》教学片段
◆想象画面,吟诵诗句懂习俗。

(教学重点)
师:同学们,通过读诗,你能发现几百年前的古人是怎么过春节的吗?
生:古人在过春节时会放爆竹。

(师板书:燃爆竹)第一句就说:爆竹声中一岁除。

师:放爆竹了,新的一年到来了,我们又长了一岁。

孩子们会怎么样呢?想象一下,用上“有的……有的……”说说当时的场景。

生1:放爆竹了,孩子们有的躲得远远的,有的捂住耳朵,还有的胆子大的专门负责燃放爆竹的,可开心了!
师:爆竹声伴着孩子们的欢笑声响彻云霄,让我们用朗读来感受这种欢快吧!
(学生有感情地齐读第一句诗。


生2:我从第二句中知道,人们在春节还会喝屠苏酒。

(师板书:饮屠苏)师:你知道为什么要喝屠苏酒吗?屠苏酒,是用屠苏草泡的酒,一般在元日饮用,据说可以祛除瘟疫。

当时,在正月初一时,家家按照先幼后长的次序饮屠苏酒。

师:想象我们一起喝了一杯屠苏酒,喝完这屠苏酒你有什么感觉?
生3:我喝了屠苏酒,感觉由内而外有一股暖暖的感觉。

师:看来这春风把温暖送到了屠苏酒中,喝了屠苏酒,我们感到暖洋洋的春天已经来了,春风借着屠苏酒把温暖送到我们每个人的心中。

带着这种感觉读读这句诗。

(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二句诗)
生4:过春节时,人们都得贴春联。

古代人挂桃木做的桃符,用来求福避祸。

慢慢地,挂桃符演变成贴春联了。

(师板书:换桃符)
师:燃爆竹、饮屠苏、换桃符,三个典型的春节习俗,寥寥数语,作者就为我们勾画出古人过春节时的喜庆场景。

时至今日,每当辞旧迎新之时,人们总会吟诵起王安石的《元日》,让我们再一次诵读这首诗吧!
(生有感情地朗读《元日》)
赏析:教儿童阅读古诗的一个重要目的,是培养儿童做一个有根的中国人。

古诗词是民族精神的文化载体,本身也是一种独特的民族文化。

《元日》里写了老百姓过年的一些习俗,除了饮屠苏酒有些陌生,像燃放爆竹、张贴春联至今仍沿用在生活之中。

教师创设了多重语境,让学生多处想象画面、情景说话,比如“燃爆竹”时诉说内心的快乐和兴奋;“饮屠苏酒”表达身心暖暖的感觉。

老师让学生带着感觉去吟诵古诗,使学生在古今之间穿梭,不仅能感受到诗中描绘的过春节时的欢乐喜庆,还能了解到了古代人们过节的风俗,激发了他们对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热爱之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