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莱斯特里那
和谐的极致——帕莱斯特里那的两首弥撒

任大教堂 的管风琴 师兼唱诗班 指导。 后来 他又担任过 朱利亚 圣堂 唱诗 班、
教 皇 唱诗 班 、圣 玛 丽 亚 大 教 堂 唱 诗 班
时 , 用了四个声部 , 就 与之后 的 “ 我信
圣神 , 是 主 及 赋 予 生 命 者 ”的 六个 声 他
部形成 反差。 圣哉 经》也 是运用辅音 的效果而突出了复调对位 ,《 羔羊经》 的第二部分 是非 常明显的卡 农手法 。 整部作品的音乐极其精妙, 一切都是那 么纯净 , 而且富有变化 和对 比, 让人 自 始至终沉 浸在天籁般的音响中。 Ⅸ 内 拉 基 督 永 恒 弥 撒 》在 规 穆 模 和复 杂程 度上都 不及 Ⅸ 马尔切利 弥
受 到巴赫 的青睐 , 者 终于在 他的 基 后
础 上 创 作了伟大 的 B 调 弥 撒 曲》。 小 《 尔 切 利 弥 撒 》可 谓 文 艺 复 兴 马
徒 的晨祷 颂歌 , 律是 经过 修改 的庄 挥 家, 旋 他录 制了超过四十个商业录音, 严的宴会的赞美诗。 作品于19 年在罗 50 19 年首次在逍 遥音乐会上担任指挥 , 99
品 也 分为 慈 悲经 ) 《 经 ( 经 )( 荣耀 ( 信
的音乐对 比清晰 地展现了歌词 , 圣哉 经》则是 由三个声部 和四个声部的对比
圣 哉经 和 《 羊经 五个部 分。歌 羔
( 羔 词与基本弥撒 曲毫无二致。 曲基本上 构成 ,( 羊经》的第一主题 在 慈 悲 全
( 圣哉 经 中都 出现过 , 在结尾 是六声部 合唱 , 只是在 ( ( 羔羊经》中部 经 和 (
Hale Waihona Puke 作品年代跨度达九个 世纪。 网
该 团足迹 遍及 欧 洲 , 录制 了超 过 三十 张唱片。 合唱团的核心是十二位无伴奏 歌 唱家 , 为了演 出和节 目的需要 , 但 人 数通常在四到二十人之间变化 。 9 6 在18 年演 出巴赫 马太受难乐 》 , 名歌 后 著 唱家彼得 ・ 皮尔斯爵士同意成为合唱团 的赞助人 , 不幸的是他于几天后就去世 了。 卡美拉塔合唱团的曲目 极 从格里 高利 圣咏至 当今作 曲家的 委约作 品都 有涉猎。当然 , 他们最擅长的还是演 唱 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品。
维多利亚:西班牙文艺复兴的音乐大师

维多利亚:西班牙文艺复兴的音乐大师————————————————————————————————作者:————————————————————————————————日期:维多利亚:西班牙文艺复兴的音乐大师-音乐论文维多利亚:西班牙文艺复兴的音乐大师文字_周晓斐同时发生的事件可能会给历史研究者造成误解,但也能帮助他们走进那遥远的过去。
托马斯·路易斯·德·维多利亚(Tomás Luis De Victoria)生于1548年,他的宗教音乐为天主教的反宗教改革带来了力量。
同年,圣伊格内修斯·罗耀拉(StIgnatiius Loyola)著就了他的《精神练习》(Spiritual Exercises)一书。
显然,这两个西班牙人都热衷于冥想以及灵魂培养。
罗耀拉训练教会信徒去认识灵魂中的疑惑,并通过神圣的意识来辨识真正能够接近上帝的途径。
维多利亚的音乐不仅反映了这种神秘的体验,更是对此进一步的延伸。
现代听众最熟悉的是他为神圣礼拜而作的朴素的音乐,比如他的《悼亡弥撒》(Missa Pro Defunctis)。
这些带有悲伤色彩的音乐总被音乐出版商配以耶稣在十字架上受难的形象。
然而,维多利亚的音乐远不止表达这种绝望的酷刑或黑暗的死亡。
维多利亚的神秘主义中包含着一种欣喜和极乐。
他用丰富的音乐色彩来表现,使其生动而有活力。
他是一位音乐家,也是一位牧师(priest),他努力用音乐来加深人与上帝之间的联系。
1649年,葡萄牙的约翰四世在他的书中提到了维多利亚天性中的阳光积极,以现代主义艺术家的观点来看,这种特性是作曲家音乐中隐藏着的欢乐。
如今,人们习惯将维多利亚看成是一位善于创作安慰人心灵音乐的作曲家,他的音乐慰藉着那些面对无可战胜的死亡的灵魂。
他通过《悼亡弥撒》中赞美基督复活的欢乐情绪,来传递一种神圣的怜悯。
信仰的痛苦和欣喜,精神上的神圣团结,经常由听觉紧密联系起来。
西方音乐史复习题答案

一、西音填空1.公元8、9世纪形成的以罗马礼仪为基础的基督教圣咏是格里高利圣咏。
2.14世纪法国“新艺术”时期的代表作曲家是_______马肖_________。
3.文艺复兴时期勃艮第乐派的着名作曲家有____迪费_____和_____班舒瓦_______。
4.17世纪初,意大利早期歌剧的代表作包括___《尤丽迪茜》___、___《奥菲欧》__。
_《平均律钢琴曲集》____(第一卷),被后人誉为欧洲音乐文献中的“旧约”全书。
6.列举贝多芬晚期的两部重要作品:_____《第九交响曲》_____、___《庄严弥撒》___。
7.门德尔松在少年时代为莎士比亚戏剧____《仲夏夜之梦》___配乐。
8.舒曼创作的有代表性的两部钢琴套曲有__《童年情景》___和__《狂欢节》__。
9.格里格为挪威作家易卜生的幻想诗剧__《彼尔?金特》___创作了两组器乐曲。
10.德彪西是印象主义作曲家,他的管弦乐作品___《牧神午后》___标志着欧洲现代音乐的诞生。
11.马勒晚年创作的___《大地之歌》___采用了中国唐代李白、王维的德译诗词谱曲。
12.勋伯格作为20世纪__奥地利__作曲家,开创了___十二音___作曲技法。
__《马太受难曲》__和___《b小调弥撒曲》___。
14.巴罗克时期的协奏曲可分为三种类型,分别是__大协奏曲___、__独奏协奏曲___和__乐队协奏曲__。
15.法国作曲家___拉莫__于1722年出版了理论着作《和声学》。
16.列举亨德尔创作的两部清唱剧作品__《弥赛亚》__和__《耶弗他》___。
17.约瑟夫·海顿被后人誉为“交响乐之父”他晚年的交响曲代表作:《伦敦交响曲》、《惊愕交响曲》、《时钟交响曲》。
18.列举威尔第创作的三部歌剧作品:《茶花女》、《阿依达》和《奥赛罗》。
19.贝多芬创作的唯一一部歌剧是《菲岱里奥》。
20.舒伯特的歌曲形式通常有三种类型:分节歌、通体歌和变化分节歌。
西方音乐史复习资料

古希腊古罗马和中世纪音乐1.古希腊音乐是诗乐舞三位一体,诗的地位在乐之上。
2.古希腊音乐理论和最具特色的是音程的理论这是毕达哥拉斯的功绩他以教学论音程,即以弦长的震动的比率来计算音程的度数。
3.古希腊的乐器;第一是拨弦乐器以里拉为代表,第二是管乐器以阿夫洛斯为代表的双簧管。
4.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他认为学习音乐可以陶冶品行,净化心灵,训练心智,影响性格。
中世纪音乐1.格里戈利圣咏的特征:它是单声部无伴奏的纯人声音乐;以拉丁文为歌词,表达经文的一种歌曲,无节拍即兴式;以单纯的自然音阶为基础,用纽姆谱来记写;表情超脱,冷静,旋律风格肃穆朴实,演唱方式有独唱齐唱交替轮唱和应答轮唱。
2.音乐与歌词结合后大致可以分为四类:音乐式,音团式,圣咏式,花唱式。
3.日课圣咏音乐的核心主要是吟诵诗篇,4.弥撒:它是天主教的祭天大礼,基督徒为纪念耶稣难受和最后的晚餐而举行的宗教仪式。
5.平行调:也称奥尔加农最初的平行调是在旋律(圣咏旋律)的下方加上个曲调与之对立。
固定旋律是主要的旋律在它的下方附加一个相距四度或五度平行移动的声部。
6.反行调也称狄斯康特,起初有即兴的性质在固定的旋律上方加一个声部,用五八度音程为主以反向进行为原则允许声部交叉和超越。
7.克劳苏拉:意为句子段落指礼拜音乐中的片段,风格上属于狄斯康特样式的复调音乐,具有清楚的节拍和节奏,目的是为了在特定的情况下替换其他段落的音乐。
8.复调孔杜克图斯;它以自创的旋律取代了圣咏旋律,各声部都是自由创作,自由进行。
9.佩罗坦;注重声部的协调和组织,声部的增加节奏关系趋于复杂化。
10.游吟诗人;12世纪出现于法国南部13世纪转向北方,一般都是共同贵族和骑士。
但是包括一些社会地位较低下,很有才华的人的诗人,音乐家,在早期这些人被称作游吟艺人,也成为戎格勒,靠卖艺杂耍为生,即兴弹唱一些拉丁文诗歌和方言歌曲。
文艺复兴时期的音乐1.14世纪以前的种种音乐风格被统称为旧艺术主要是指11世纪以后特别是13世纪的宗教复调音乐,而14世纪以后欧洲迎来了一种被称为“新艺术”的创作风格。
文艺复兴时代的名人表

☆文艺复兴时代的名人表☆--中国科大.李弦(李涧心),编录自《文艺复兴时代的巨人》。
01.但丁.阿里盖利(Dante ALighieri,1265-1321)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先驱,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
02.乔托.地.班多涅(Giotto Bondone,约1267-1337)意大利文艺复兴绘画的先驱,欧洲绘画之父。
03.弗兰齐斯科.彼特拉克(Francisco Petrach,1304-1374)文艺复兴第一个人文主义者,诗圣,文艺复兴之父。
04.乔万尼.薄伽丘(Giovanni Boccaccio,1313-1373)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先驱,早期杰出人文主义作家,意大利民族文学奠基人之一,代表作《十日谈》。
05.菲力普.布鲁涅列斯奇(Fillipo Brunelleschi,1377-1446)意大利文艺复兴早期最著名的建筑家,近代建筑天才的革新家和奠基人。
06.多纳太罗(Donatello,1386-1466)意大利文艺复兴早期杰出的雕刻家,近代现实主义雕刻的奠基人。
07.马萨乔(Masaccio,1401-1428)意大利文艺复兴早期佛罗伦萨杰出的大画家,文艺复兴时期现实主义绘画的奠基人,文艺复兴美术之父。
08.夫拉.菲利浦.利比(Fra Filippo Lippi,约1406-1469)意大利文艺复兴早期佛罗伦萨画派著名的现实主义画家。
09.桑德罗.波提切利(Sandro Botticelli,1445-1510)15世纪佛罗伦萨画派著名的画家。
10.列奥纳多.达.芬奇(Leonardo da Vinci,1452-1519)意大利文艺复兴盛期第一位画家,也是整个欧洲文艺复兴时代最杰出的代表人物之人,艺术大师、科学巨匠、文艺理论家、大哲学家、诗人、音乐家、工程师和发明家。
是文艺复兴时代最完美的代表人物。
11.尼柯罗.马基雅维利(Niccolo Machiavelli, 1469-1527)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杰出的政治思想家、历史学家、文学家和军事家。
西方音乐史笔记

西方音乐史第一章古代音乐第一节、古希腊音乐神话传说与音乐西方音乐的许多观念源于古希腊苏格拉底(Socrates)的音乐思想—— The unexamined life is not worth living古希腊时期的音乐状况:1、剧场是最重要的公共音乐活动场所2、音乐在古希腊戏剧中占重要地位3、合唱是重要的音乐形式4、音乐、诗歌、舞蹈三位一体5、荷马史诗(Homeric Singing)古希腊的乐器:里拉(Lyre)、阿夫洛斯(Aulos)1、最早的是笛子2、竖琴的前身里拉琴(lyza)3、定音最早是希腊著名的唯心主义哲学家毕达哥拉斯发明的4、“五度相生”音乐理论:1、音阶:由高到低排列、四音列、完全体系(perfect system)与次完全体系(lesser perfect system)2、记谱法:调式(4对、主-副):多利亚(dorian)、弗里几亚(phrygian)、利第亚(lydian)、混合利第亚(mixolydian)第二节、古罗马音乐————————————————————————————第二章中世纪音乐“黑暗年代”音乐艺术发展速度非常非常之慢世俗音乐非常少,其主要功能变成了为宗教服务,成为宗教的附庸乐谱的出现——纽姆谱中世纪后期音乐风格罗马风格时期,哥特时代宗教音乐家马绍等------------------------------------第一节、格列高利圣咏教会网罗的各种民间创作的经文歌统称为格里高里圣咏单音音乐——只有一个声部调式——在一个八度之内,各个音的排列形式一、基督教的礼拜仪式1、日课(Office)A 晨祷(Matins,2 or 3 A.M.)B 早祷(Lauds, dawn)C 第一课/早课(Prime,6 A.M.)D 第三课(Terce,9 A.M.)E 第六课(Sext, noon)F 第九课(None,3 P.M.)G 晚祷(Vespers,sunset)H 夜课(Compline,before bedtime)2、弥撒(Mass)A 常规弥撒(固定部分)B 专用弥撒(可变部分)二、格列高利圣咏的特征1、单声部,无附加声部;2、纯人声演唱,无器乐伴奏;3、无严格节奏规范,即兴风格;4、以纯自然音阶为基础的调式音乐;5、拉丁文歌词;6、旋律平缓,以级进和三度进行为主;7、多样的演唱方式:A 独唱B 齐唱C 交替歌唱D 应答歌唱8、三种风格:A 音节式B 纽姆式C 花唱式三、格列高利圣咏的形式:1、圣歌 (Psalm)2、交替圣歌 (Antiphon)3、应答圣歌 (Responsory)4、赞美诗 (Hymn)第二节、世俗音乐一、世俗音乐的特点:1、单声部为主2、民歌、创作歌曲为主3、即兴创作、表演4、业余、零散不系统化二、诗人、作曲家和歌手—游吟诗人(Troubadours)1、时间:12—13世纪2、地域:法国南部,意大利及西班牙北部3、内容:方言爱情、田园歌曲4、演唱方式:根据歌词内容灵活处理,吟唱,琉特琴伴奏。
怎样理解帕勒斯特里那

室内音乐管风琴古钢琴
《勃兰登堡协奏曲》是巴赫重要的作品,是管弦乐发展史上的里程碑。
《马太受难曲》欣赏:
在宁静入水的夜晚,巴赫的音乐,是孔雀石一样蓝色夜空下的尖顶教堂正沐浴着皎洁的月光,更是夜空下农民茅草房顶冉冉飘曳的炊烟;是教堂旁同时更是紧靠茅草房不远地方流淌着这样的小溪水,九曲回肠,长袖舒卷,婉转地流着,流向夜的深处,溪水上面跳跃着教堂寂静而瘦长的影子,跳跃着月光银色的光点。
思考题:
一、分析巴赫、亨德尔的音乐风格。
第三章莫扎特和贝多芬
——古典时期的音乐
海顿《F大调短小弥撒曲》
交响乐的基本程式:
第一乐章为快板奏鸣曲
第二乐章为慢板的抒情性的三部曲或变奏曲
第三乐章为三部曲式的小步舞曲
第四乐章为快速的回旋曲或奏鸣曲
海顿被人称为“交响乐之父”
莫扎特(1756—1791)
莫扎特为我们留下的音乐作品实在浩繁得和他35年短促的一生不成比例,其数量之多可以说在音乐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怎样理解帕勒斯特里那?
从他的生活轨迹,便可以看出他内心的矛盾。世俗生活已经渗透了他的生活,但宗教的精神却渗透进了他的血液。他当然矛盾,他一生所创作的音乐基本上是宗教性质的,体现着对宗教的虔诚,他一生所追求的还是那种“神秘信仰”的理想音乐,完全排除了人类的情感和人类的虚荣。这就是他的矛盾,也是那正在变革的时代的一代人的矛盾。他一只脚踩在了新的时代里,只不过当时的时代不允许他完全将双脚都跨进新的时代里。
蒙特威尔蒂的贡献
大胆的革新了沿袭已久的和声运用,加强色彩性配器,丰富了和声的功能,发掘声乐和器乐的抒情性。
他大胆地将管弦乐队引如歌剧的伴奏。
他认为“旋律”直接表现人类感情而且是人类感情的唯一直接的表现。
帕莱斯特里那音乐风格赏析

帕莱斯特里那是16世纪罗马重要的教堂作曲家,一生创作了大量的弥撒曲、经文歌、宗教牧歌及其它许多礼仪音乐,其中以弥撒曲最为突出。
此外,还创作有百余首出色的世俗牧歌。
他的众多作品形成了影响深远的"帕莱斯特里那风格",这不仅势及了他的当代,而且对后来西方专业复调音乐、和声音乐的高度发展做出了先驱性、典范性的杰出贡献,无可置疑地被后世广泛认为是文艺复兴时期最伟大的作曲家之一,是人类文明史上的真正的音乐诞生历史中的第一座里程碑。
帕莱斯特里那音乐的特色是旋律线条流畅,采用多声部相互配合衬托的音响丰富而美妙。
他既不象伯德和拉絮斯那样知识渊博,也不具备他们那样的创造能力,但他那以世俗牧歌为基础创作宗教作品的技巧,使他的音乐自成一格,从而博得了后世的高度崇敬。
在他的作品中可以体味到人文主义思想倾向,而且还到处充满了浓郁的人情味和生活情趣,到了后期帕莱斯特里那又力图简化复杂错综的复调织体,采用轮廓清晰的和弦式写法,使歌词易于听清,使作品更加节奏简洁,歌词清晰,注重感情表现,风格清新流畅。
帕莱斯特里那首先创立的专业创作中的无伴奏合唱形式,被后继者采用并又把罗马风格的无伴奏合唱和威尼斯风格的分组合唱组合起来,使合唱效果此起彼伏、交相辉映,汇合成了音的洪流,启迪了巴罗克时期独特的演唱风格。
帕莱斯特里那的创作对天主教教堂音乐的发展有很重要的作用,也是文艺复兴时期复调音乐的集大成者,更是极大地影响了后世的音乐创作。
为什么说他对天主教堂的改革有着很大影响呢?1545-1563年罗马天主教会陆续开了长达18年之久的宗教会议,俗称“特兰托会议”,商讨应变措施来反对宗教改革,遏制新教的发展。
(1)针对各国的改革浪潮,特兰托会议在谈及音乐时,提出了两个针对性方案:一是世俗因素的渗入败坏了教义的纯洁性,宗教音乐要排除不虔诚的宗教内容;二是复杂的复调音乐使歌词含混不清,因此会议反对圣咏复调中无节制的花唱,提倡单声的格里高利圣咏。
这个决议促成了罗马乐派的形成,以帕莱斯特里那为代表的音乐家们用严肃清晰地复调圣咏作品,平息了教会的复调圣咏之争,也使复调圣咏能在教仪中得以继续存在和稳步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帕莱斯特里那
作者:牛建文
来源:《北方音乐》2019年第05期
【摘要】乔瓦尼·皮耶路易吉·达·帕莱斯特里那(Giovanni Pierluigi da Palestrina,1525—1594)是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重要作曲家,出生于罗马附近的帕莱斯特里那城。
他的一生创作了大量作品,以弥撒曲和牧歌等尤为著名。
帕莱斯特里劝说教会放弃了对复调音乐的限制,传说他那至纯至美的《马切鲁斯教皇弥撒曲》“拯救”了复调音乐,帕莱斯特里那的创作对天主教教堂音乐的发展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是文艺复兴时期复调音乐的集大成者。
他那独特的复调音乐风格,被后人称为“帕莱斯特里那风格”。
这样一位在西方音乐史上举足轻重的作曲家,后人对他的研究必定是像大海一样宽阔而深邃的。
本文试从这磅礴的大海中拾捡到几颗珍珠加以研究、综述。
【关键词】帕莱斯特里那;创作风格研究;作品研究
【中图分类号】J60; ; ; ; ; ; ; ; ; ; ; ; ; ; ; ;【文献标识码】A
一、国外文献
(一)从史料、史书进行研究
从史料角度出发,对于帕莱斯特里那的研究主要存在于Weiss&Taruskin的Music in the Western World:A History in Documents一书中。
而作为史书性质的则主要以格劳特、帕里斯卡《西方音乐史》和保罗·亨利·朗《西方文明中的音乐》为代表。
Prentice Hall出版社1989出版的“Man and Music”系列丛书中的The Renaissance:from the 1470s-the end of the 16th century是从社会历史背景角度出发进行研究的。
书中Christopher Reynolds所写的第二节"Rome:a City of Rich Contrast"则是关于帕莱斯特里那所生活的罗马城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的研究。
书中提到,文艺复兴时期的罗马城是一个充满差异的城市。
罗马,作为一个活跃的国际化的娱乐舞台,宗教改革与反宗教改革运动的影响着这个城市,各式各样宗教的、世俗的音乐流行于这座城市。
了解了文艺复兴时期罗马这个大的环境背景,对于进一步研究帕莱斯特里那及其创作一定会有很大的帮助。
(二)从创作风格进行研究
创作风格的研究是对作曲家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
帕莱斯特里那的音乐是在反宗教改革精神下,对复调音乐的一种创造性发展,达到了文艺复兴时期复调音乐的发展高峰,形成了“帕莱斯特里那风格”。
正是这独到的风格为后人研究提供了具有价值的研究课题。
Knud Jeppese的The Style of Palestrina and Dissonance一书在“帕莱斯特里那风格”的研究中算是较为经典的一部著作。
1946年出版,1970年经Dover编订后,加以改进、修订,未作删减的再次出版,2005年又再次出版。
通过它的出版、再版的次数,就足以看出该书的经典。
全书主要分为两个章节。
第一部分名叫“风格的建立”。
论述了帕莱斯特里那时期世俗情况、节奏、调式及处理歌词的方式等。
第二部分为“帕莱斯特里那风格”。
从旋律、和声、不和谐音、不和谐音处理等方面论述了帕莱斯特里那风格的独特性。
作者Knud Jeppese以独特的视角,从帕莱斯特里那对不协和音的处理方法入手,研究包括他整个风格所有元素。
(三)作品研究
《马切鲁斯教皇弥撒曲》是帕莱斯特里那最著名的作品,也是影响最深远的作品之一。
对该作品的研究自然也就数不胜数,其中Lewis Lockwood编订的Palestrina:Pope Marcellus Mass一书可以说是独具特色。
作者Lewis Lockwood是美國当代音乐学家,是The New Grove Dictionary of Music and Musicians(《新格鲁夫音乐与音乐家词典》)的编订者之一。
他最主要的研究领域为意大利文艺复兴及贝多芬另方面。
这本书是关于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某一作品的一本专著。
全书共分四个章节。
第一章为该作品的创作背景与来源。
为了讲清楚该作品创作的历史背景,以及能够让读者了解这部著作相关历史问题的精确原貌,Lockwood在书中提供了一部分资料来源(第一手资料),包括选择了一些与这部弥撒起源相关问题的早些重要文献。
包括当时的文献以及《马切鲁斯教皇弥撒曲》创作后世人的反应,这些文献主要以书信形式为主。
第二部分则是这部弥撒的总谱。
第三部分则是西方音乐历史上的一些音乐家或音乐学家对该部作品的研究与分析。
第四部分是后人对该部弥撒的一些观点及评论。
该书搜集了大量关于《马切鲁斯教皇弥撒曲》创作的第一手资料及多位研究者对于该作品的研究、分析和评论,为后继立志研究该部弥撒的研究者提供了较为精确、全面的资料信息。
(四)接受史研究
一个作曲家创作了作品,它的受众如何,他的音乐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域又是如何被接受的,这些种种就能构成一个作曲家的音乐作品接受史。
对于帕莱斯特里那音乐接受史的研究首推Garratt, James的Palestrina and the German romantic imagination。
James Garratt是爱尔兰国立梅努斯大学的讲师,专门从事十九世纪德国音乐、美学和文化研究。
这本书以独特的视角,从美学的角度,对帕莱斯特里那在十九世纪德国复兴以及天主教徒、新教教徒等不同受众的接受情况进行研究,以此来剖析帕莱斯特里那的音乐是如何影响十九世纪德国的。
二、国内文献
虽说帕莱斯特里那在西方音乐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然而由于我国的特殊情况,对于他的研究起步较晚,较为浅显。
王鸣茜的硕士论文《<马尔切利教皇弥撒曲>研究》一文对国内外关于《马尔切利教皇弥撒曲》的研究都进行了详细的收集与梳理,对于该弥撒曲的不同版本也进行了详尽的分析。
试图依据详实的记录剥去披在这部作品上的历史迷雾,使它最真实的呈现在人们眼前。
李灿《纷繁尘世中静默朝圣者——对帕莱斯特里那的再认识》一文,从个人生活、创作生活入手,结合帕莱斯特里那所经历的反宗教改革运动,论述他的音乐风格、地位及其影响。
2017年1月《北方音乐》上刊登的牛琴的文章《十六世纪后期欧洲声乐艺术的发展与革新——以帕莱斯特里那<马切鲁斯教堂弥撒曲>为例》一文,以《马切鲁斯教堂弥撒曲》的音乐分析为出发点,对该作品的艺术风格特色和体现出的宗教精神进行了诠释,以点带面展示出了十六世纪后期欧洲音乐的发展特点。
三、结语
对于帕莱斯特里那的研究,目前呈现出不平衡状态:西方国家研究深入、广泛,多以专著形式出版,数量也大;而在中国,对于帕莱斯特里那的研究数量少,缺乏深入研究,多为文章。
近几年,我国对于文艺复兴时期的研究有所关注,也稍稍有些研究成果。
帕莱斯特里那作为文艺复兴时期最伟大的作曲家之一,他的音乐及创作风格更要引起我们的关注。
我们可以先从国外引进书籍、文章等,或将其翻译、介绍,使中国学者更好地了解国外关于帕莱斯特里那研究的新思想、新动态。
同时,我们要从自己的视角来分析研究,为帕莱斯特里那研究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