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安徽省十联考(合肥市第八中学等)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合集下载

安徽省合肥第八中学等十校联盟2022-2023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原卷版)

安徽省合肥第八中学等十校联盟2022-2023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原卷版)

合肥八中2022~2023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二期中联考政治考生注意: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

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草稿纸上作答无效.............,在试题卷4.本卷命题范围:部编版选择性必修1。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23年3月11日,法国参议院投票通过了总统马克龙提出的将退休年龄提高至64岁的改革计划。

与此同时,反对该改革计划的罢工与抗议仍在全国持续。

据路透社报道,11日晚,法国参议院的195名议员投票赞成退休改革计划的文本,112名议员投票反对。

马克龙的“退休改革计划”表明()①法国总统掌握国家大政方针②法国政府首脑拥有实际权力③国家必须履行社会管理职能④法国总统和参议院代表不同阶级的利益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2.2023年2月13日,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发生一起枪击事件,导致3名学生死亡、5人受伤,枪手自杀身亡。

枪击案发生一个月后,大批民众在密歇根州兰辛市举行抗议枪支暴力集会,集会民众敦促立法者采取行动防止枪支暴力。

美国枪支暴力愈演愈烈,而政治极化、利益集团作祟等因素导致“无药可医”。

由此可见,美国枪支利益集团()①可通过多种途径影响政府决策②以掌握国家政权、统治国家为目标③是美国现代政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④表明美国是一个实行两党制的典型国家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3.2023年2月28日,针对美国国务卿布林肯近日发表涉台错误言论,外交部发言人毛宁表示,台湾问题是中美关系第一条不可逾越的红线,奉劝美方悬崖勒马,停止在台湾问题上走边缘、“切香肠”、搞突破,停止混淆视听、信口开河。

2023安徽省十联考(合肥市第八中学等)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联考化学试题(含答案)

2023安徽省十联考(合肥市第八中学等)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联考化学试题(含答案)

省十联考*合肥八中2022~2023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化学试题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O 16 Na 23 Cl 35.5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4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列反应中的热量改变方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 A .钠与冷水反应B .铝与氧化铁的反应C .小苏打粉末与稀盐酸反应D .铁与氯气的反应2.下列电离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 A .3NaHCO 溶于水:33NaHCO Na HCO +-+B .次氯酸电离:HClO ClO H -++C .HF 溶于水:23HF H OH O F +-++D .2Ba(OH)溶于水:222Ba(OH)Ba (OH)+-+3.已知()()()2232SO g O g 2SO g + 1198kJ mol H -∆=-⋅,在25V O 存在时,该反应机理为:①25223V O SO 2VO SO +−−→+(快);②22254VO O 2V O +−−→(慢)。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该反应速率主要由第②步基元反应决定B .基元反应发生的先决条件是反应物分子必须发生碰撞C .25V O 的存在提高了该反应活化分子百分数,使有效碰撞次数增加,反应速率加快D .该反应的逆反应的活化能为1198kJ mol -⋅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44Zn s CuSO aq ZnSO aq Cu s +=+ 1216kJ mol H -∆=-⋅,E E <反应物生成物B .热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只表示物质的量,可以是分数C .1mol 24H SO 与1 mol ()2Ba OH 反应生成1 mol 4BaSO 时放出的热量为57.3kJD .1mol 2H 与0.5mol 2O 反应放出的热量就是2H 的燃烧热5.在室温下,某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131OH 1.010mol L c ---=⨯⋅,则此溶液中一定不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A .4NH +、Na +、3NO -、Cl -B .2Cu+、K +、24SO -、Cl -C .Na +、2Fe +、24SO -、3NO -D .K +、Na +、2S -、23SO -6.下列措施或现象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 A .合成氨工业中需要采用高压的条件 B .红棕色的2NO 加压后颜色先变深后变浅C .向醋酸溶液中加入少许醋酸钠固体,溶液的pH 增大D .2H 、2I 、HI 平衡时的混合气体,缩小容器的体积,颜色变深 7.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混乱度减小的吸热反应一定不能自发进行B .碳酸氢钠加热可以分解,因为升高温度利于熵增的方向自发进行C .在温度、压强一定条件下,自发反应总是向0G H T S ∆=∆-∆<的方向进行D .水结冰的过程不能自发进行的原因是熵减的过程,改变条件也不可能自发进行 8.下列事实中不能证明某酸HA 是弱电解质的是( ) A .室温下,测得10.1mol L -⋅HA 溶液的pH 2.8=B .等pH 等体积的硫酸、HA 溶液和足量锌反应,HA 放出的氢气较多C .20mL 10.2mol L -⋅HA 溶液恰好与20mL 10.2mol L -⋅NaOH 溶液完全反应 D .室温下,将pH 1=的HA 溶液稀释至1000倍,稀释后溶液的pH 4<9.某小组欲探究某反应过程中浓度、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进行如表实验(忽略溶液体积变化)。

安徽省芜湖市重点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测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安徽省芜湖市重点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测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芜湖市重点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测试语文试题2023.11.1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一、论述类文本阅读(共9分)(本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面对悠久的中国文化,分期是研究和描述其历史发展的关键。

学术界习惯按朝代划分时期,这自有其学理的根据。

然而,改朝换代乃是政权的转移,适合于政治史,是否适合作为文化史分期的依据呢?这是我长久以来不断思考的问题。

我认为,理想的分期法是依据文化自身发展的实际情况灵活处理,可以按朝代分期,也可以不按朝代分期,不可一概而论。

例如,隋唐建立统一的王朝,这既是政治分期的标志,也给文化带来新的局面。

经过两百多年南北的分裂,文化的地域差异十分明显,正如魏征《隋书·文学传序》所云:“江左宫商发越,贵于清绮;河朔词义贞刚,重乎气质。

”隋朝统一中国以后,特别是继之而建立的唐朝,在南北文化交融和中外文化交流这两方面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从而使中国文化进入一个新的时期。

这个时期的文化至少有两个最显著的特征:一是多元化,南方的与北方的,中国固有的与外来的,相互交融共同发展。

无论是思想方面、宗教方面,文献的整理方面,还是文学方面、艺术方面,莫非如此。

二是文化重心下移,从士族向庶族下移,进而开始向市民下移,这就为中国文化增添了活力。

这些特征形成一种综合的效果,就是文化格外富于创造性,也格外绚丽多彩。

因此,我们可以将隋唐的统一视为文化史分期的标志。

但是,改朝换代又不一定能够成为文化新时期的开始,例如唐宋之间文化的变迁,实际上是从中唐开始的。

中唐是一个值得充分重视的转折时代,思想、宗教、文学、艺术等领域莫不如此。

宋代在许多方面是上承中唐的:庶族士人代替士族文人开始居于文化主体的地位;城市的繁荣和城市经济的活跃,市民文化诉求的加强;理学的兴盛;词的繁荣等等,以上诸多方面的变化在中唐已经开其端倪。

宋初士人如王禹偁、石介等每称“二百年来”如何如何,可见他们自己也重视本朝对中唐的延续。

安徽省合肥市第八中学等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检测语文试卷(含解析)

安徽省合肥市第八中学等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检测语文试卷(含解析)

合肥市第八中学等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检测语文试题卷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植物为人类和其他动物提供食物和住所,还能调节气候,给地球带来生机和活力。

但由于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地球上的物种正在加速灭绝,植物也不例外。

据统计,从1753年至2018年,全球范围内已经有571种种子植物在野外灭绝。

一种植物的消失,对我们来说,并不仅仅是单一物种的消亡,也将会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

地球上的生物并不是孤立存在的,一种植物的灭亡可能会导致几十种伴生物种的消失,植物的大量灭绝将会动摇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塔基。

在人类历史上,曾发生过多次由于遗传基础狭窄而引起的粮食安全事件。

拥有相同基因的植物,一旦遭受疾病侵袭,很容易“全军覆没”。

有专家认为,从野生植物的基因中或许能找到解决办法。

如籼稻是由野生稻驯化而来的,在漫长的驯化过程中,籼稻获得了人们所期望的性状,但也失去了部分野生稻特有的基因,其中包括抗病虫、抗逆、高蛋白含量等优良基因。

因此,对于育种专家而言,不适合食用的野生稻可以为改良栽培稻储备丰富的基因源,对解决粮食安全、维护人类生存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因此,为了保护野生植物资源,科学家想出了建造植物“诺亚方舟”的方法,将野生植物的种子提前保存起来,以备不时之需。

现在,很多国家都在努力建设自己的种子库。

而坐落于云南昆明的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是我国重大科学工程、亚洲最大的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

种质资源是指有活力、有生命力、可以传递给后代的遗传资源,如植物的种子。

种子大约出现在3.6亿年前,是陆地植物在与环境相互适应的过程中不断演化出的高度复杂而精妙的结构,包含植物的全部遗传信息。

通常,成熟的种子会在适宜的条件下开始萌发。

安徽省部分名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联考语文试题含解析

安徽省部分名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联考语文试题含解析

安徽省部分名校2023-2024学年高二10月联考语文试题(答案在最后)考生注意: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

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段浩杰是中国宝武太钢精密带钢公司研发中心主任。

很难想象,这位架着眼镜、气质斯文的“85后”是一位大国工匠。

2010年,段浩杰大学毕业进入太钢精密带钢公司轧制作业区,他每天泡在车间里,研究设备、学习工艺、提升技能,很快成长为业务尖兵。

2016年,以段浩杰为核心成员的中国宝武太钢集团“手撕钢”研发团队成立,15名成员的平均年龄只有30岁。

“手撕钢”学名叫作“不锈钢精密箔材”,因这种不锈钢厚度仅有报纸的七分之一,且易用手撕开而得名。

“手撕钢”主要应用于精密仪器、航空航天等领域。

很长一段时间内,在炼钢人眼里,0.05毫米厚度是我国这一领域生产技术的“天花板”,0.02毫米厚度几乎不可能突破。

这一厚度的技术工艺难度高,长期被国外垄断。

“0.02毫米厚度的轧制程序是核心工艺技术点,也是技术的难点。

”段浩杰介绍,“手撕钢”轧制过程就像山西人制作手擀面,把钢带通过轧辊“擀”薄。

但和擀面不同的是,制作“手撕钢”的轧机有20根轧辊,排列组合有2万种。

两年多时间里,这帮年轻人夙兴夜寐,克服了175个设备难题、452个工艺难题、历经700多次试验,终于在2018年底成功研发出厚度0.02毫米、宽度600毫米的宽幅“手撕钢”。

“最大的成就感,是让我国的企业用上了自己的‘手撕钢’。

”段浩杰介绍,之前定价权在外国人手上,巴掌大的产品就要400元人民币。

XX省十联考(合肥市第八中学)2022至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联考化学试题附解析答案完整版

XX省十联考(合肥市第八中学)2022至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联考化学试题附解析答案完整版

省十联考*合肥八中2022~2023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化学试题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Cl 35.5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4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列物质制造或使用过程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BCD燃放烟花爆竹烧制陶瓷含的抗酸药治疗胃酸3NaHCO 过多症氨气制造液氨冷却剂2.下列反应不属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但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 .B .44Fe CuSO FeSO Cu ++2323CO Fe O 3CO 2Fe++△C .D .323222NaHCO Na CO CO H O +↑+△22Na Cl 2NaCl+△3.在太空舱里,常用作催化剂将宇航员呼出的转化为,中Ni 的化合价为+2价。

24NiFe O 2CO 2O 24NiFe O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中Fe 为价B .将转化为,一定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24NiFe O 6+2CO 2OC .属于氧化物D .与CO 是同素异形体24NiFe O 2CO 4.生产、生活离不开各种化学物质。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可用于制药B .可用于自来水消毒3NaHCO 2ClO C .NaOH 固体可用作食品干燥剂D .可在呼吸面具中作为供氧剂22Na O 5.我国科学家在世界上第一次为一种名为“钴酞菁”的分子(直径为1.)恢复了磁性。

“钴酞菁”9310m -⨯分子直径与人体内的血红素(血液中的分散质粒子)非常相似。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钴酞菁”分子的直径比钠离子的小B .“钴酞菁”分子属于胶体C .“钴酞菁”分子具有丁达尔效应D .人体的血液属于液溶胶6.下列变化必须加入还原剂才能实现的是( )A .B .C .D .22Cl CaCl →232Na SO SO →2Na Na O→32FeCl FeCl →7.下表中关于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 )选项酸碱盐碱性氧化物酸性氧化物A 24H SO 纯碱3BaCO 23Fe O 干冰B HClOKOH 小苏打碱石灰2SO C 3CH COOH 烧碱2CaCl 2Na O 3SO D4NaHSO 32NH H O⋅NaCl22Na O CO8.下列与氯气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氯气在化学反应中只能作氧化剂B .干燥的氯气不能使有色鲜花褪色C .氯气杀菌消毒时没有发生化学变化D .纯净的氢气能在氯气中安静地燃烧,发出苍白色火焰9.下列各组中的离子,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A .、、、B .、、、2Mg +K +3NO -24SO -H +K +23CO -OH -C .、、、D .、、、Na +OH -Cl -3HCO -Na +I -K +ClO-10.某无色溶液中可能含有NaOH 、、三种溶质中的一种或两种,向溶液中滴加稀盐酸并23Na CO 3NaHCO 测定生成气体的体积,生成气体的体积与加入盐酸体积的关系如图所示。

安徽省合肥第八中学等十校联盟2022-2023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原卷版)

安徽省合肥第八中学等十校联盟2022-2023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原卷版)

安徽省十校联考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考生注意: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

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4.本卷命题范围: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中册、下册第一至二单元。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工(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孔乙己》《药》《明天》《风波》阿Q正传》等篇都是对旧中国灰色人生的写照。

尤其是出世在后的《阿Q正传》给读者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

现在差不多没有一个爱好文艺的青年口里不曾说过"阿Q"这两个字。

我们在接触灰色的人物的时候,或听得了他们的什么"故事"的时候,《阿Q正传》里的片断便浮现在眼前了。

我们不断地在社会的各个方面遇见“阿Q相”的人物。

我们有时自己反省,常常疑惑自己身上是否也免不了带着一些"阿Q相"的分子,但或者是由于忽于饰非的。

同理,我又觉得"阿Q相"未必全然是中国民族所特具的,似乎这也是人类的普通弱点的一种。

至少在“色厉内荏”这一点上,作者写出了人性的普遍弱点。

中国历史上的一件大事——辛亥革命,反映在《阿Q正传》里的,是怎样的叫人气短呀!乐观的读者或不免要非难作者的形容过甚,近乎故意轻薄"神圣的革命",但是谁若亲身在"县里"遇到这样的大事,一定会觉得《阿Q正传》里的描写是写实的。

我们现在看了七八两章,大概会仿佛醒悟似的知道十二年来政乱的根因罢!鲁迅君或许是个悲观主义者,在《呐喊》中他对劝他做文章的朋友说道:“假如一间铁屋子,是绝无窗户而万难破毁的,里面有许多熟睡的人们,不久都要问死了,然而从昏睡入死灭,并不感到就死的悲哀。

安徽省合肥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含解析

安徽省合肥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含解析

合肥2023~2024学年度高二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联考语文(答案在最后)考生注意: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

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4.本卷命题范围: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上册。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两宋时期国际与国内的联动同样引发其他交通制度的形成,其中最为突出的便是信息传递制度。

关于宋代皇帝的信息渠道,学者们常引南宋魏了翁向理宗皇帝所上《应诏封事》予以言说其中言道:“所谓宰辅宣召、侍从论思、经筵留身、翰苑夜对、二史直前、群臣召归、百官转对轮对、监司帅守见辞、三馆封章、小臣特引、臣民扣瓯、太学生伏阙、外臣附驿、京局发马递铺,盖无一日而不可对,无一人而不可言。

”但这些并非皇帝信息渠道的全部,除此之外,皇城司的讥察、走马承受公事侦探、御药院宦官的出入,以及派专官到各地对人事的“按察”“体量”等,亦是皇帝的信息渠道。

宋朝皇帝的这些信息渠道多是以稳定的制度或行政运作习惯存在着,其中“外臣附驿”是京城之外广大地方官员及被派出京外的朝官们向皇帝及中央部门奏申政事的主要途径,其所依托的制度载体便是驿传,而驿传系统亦是中央政令发布传达、维系整个国家行政运作的最重要的信息沟通系统。

这一系统布设在京城通往全国各地的重要交通线上,驿传的主干线称为“驿路”,次一等的传递路线称为“县路”,两者结合,形成一个庞大的信息交通网络,亦表现出内外联动下信息空前增量所促成的时代特征。

宋代沿袭唐后期驿传制度递铺与馆驿并存的状况,正式确定驿递分立制。

递铺主要负责文书传递,常制每十八里或二十里一铺;馆驿主要负责官员接待,间距由唐代的三十里,演变为六十里,即一日程的距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省十联考*合肥八中2022~2023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孔子是个言行一致的人,他不仅注重“言必信,行必果”(《子路》),而且强调“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里仁》)、“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宪问》)。

《论语》虽非孔子亲笔著述,但从弟子记载其话语中,仍能明显感到他是落实自己重视文采主张的力行者。

比喻作为文学的常用修辞法,孔子一出手就技惊四方。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为政》),以“北辰”比“为政以德”的统治者,以“众星”比诸侯国和大夫,譬喻形象而意蕴丰赡。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前者由感慨河水川流不息而提醒珍惜宝贵时光,后者以松柏后凋景象喻人要经得起严酷环境的考验,言简意赅而启人深思。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雍也》)。

孔子由水的川流灵动,想到智者敏锐聪慧,由山的沉稳安静,想到仁者厚重不迁,设喻奇妙,表意隽永,且气象博大。

孔子擅于比喻,也妙于夸张。

“朝闻道,夕可死矣”(《里仁》),不这样夸饰,怎能凸显他把“闻道”看得比性命还重要!“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述而》),这是以婉曲夸张法,将他在齐国痴迷韶乐而难以自拔的情景,传达得惟妙惟肖而意蕴悠长。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此处的“浮云”,既是比喻又是夸张,把他作为百世圣哲“谋道不谋食”“忧道不忧贫”的高尚情操和洒脱情怀,刻画得栩栩如生又感人至深。

相对于上述显在的文学表现,我更欣赏《论语》处处隐含内蕴的文学意味。

请看似乎平淡无奇的开篇第一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且不说将此段分行排列,颇有诗的形式和意韵,就看三句话皆以亲切的反问语气出之,即为有意无意地运用文学笔法,活画出孔子作为师长对弟子循循善诱的情状。

此段首言不仅要勤学更要经常练习,强调知行合一之道;次言欢迎各位远来学习,表达孔子善待弟子及朋友的处世之道;再言弟子初次相聚不因互不了解而闹矛盾,申述大家反求诸己,和睦相处的君子之道。

这段话音调委婉动听,意蕴淳厚绵长,大有“始正而未奇,内明而外润,使玩之者无穷,味之者不厌矣”(《文心雕龙·隐秀》)的神采。

这三句话并非彼此独立的教诲,而是气脉相互连贯的意群,是孔子在杏坛开学典礼上的致辞或曰开场白,故被弟子置放卷首。

(摘编自钱念孙《孔子谈“诗”说“文”及践行》)材料二:总体而言,儒家以人伦教化为己任,圣贤是全民之师,绝不把自己与众生隔绝。

但从文辞的表达特征来讲,同为儒家经典,《论语》与《中庸》和《大学》相比,传递出的是更加平实温暖的生活气息。

如开篇《学而》中,“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习、交友、日常交往,讲的都是来自百姓日常的生活场景和生活体验,是起居行事、待人接物,同时又是安身立命、政通人和,读来亲和惬意,循循善诱,明白通畅,从容不迫,令人顿生如沐春风之感。

正所谓“圣人语人不语神,语常不语怪”。

虽说如此,《论语》在遣词用句上却从不粗陋,通篇可见精巧的句子结构,精辟而富有哲理的对句、排句。

如《雍也》篇中的“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述而》篇的“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泰伯》篇的“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这也与孔子“不学诗,无以言”的诗教观高度统一,极具韵律和美感。

文学的核心是人。

作为言行录,《论语》中对孔子在不同情境中的神态描写虽然简约,却十分生动可感。

《阳货》篇中记录了孔子与弟子子游的一段对话——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

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子游对曰:“昔者偃也闻诸夫子曰:‘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

’”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

前言戏之耳。

”孔门弟子子游做了武城的邑宰,实施库序教化,学习礼乐的人很多,小城中弦歌不辍。

孔子到了武城,听到弹琴和歌唱的声音,有感于当时礼崩乐坏的时代背景,联想到许多大国的民众都没有这般对礼乐的喜好,而在武城这个小地方却能如此成功地化民成俗,其实是有些喜出望外的,因此“莞尔一笑”,用了一种玩笑的口吻说“割鸡焉用牛刀”。

这表现了夫子少见的谈谐轻松、和蔼有趣的一面。

子游回答:“以前我听老师说过:‘君子学习了道,知了礼乐就会爱人;老百姓学习了道,知了礼乐就容易引导和管理。

”听到这段话,孔子马上正色道:“学生们,言偃(子游)的话是对的。

我刚才说的话不过是同他开玩笑罢了。

”这一段文字很有戏剧性,孔子从轻松谈谐到深沉肃移,前后的转变,氛围感很强,反映出孔子的真实亲切,也体现了他对于“治国安邦”之事的在意和敬畏。

上述内容,不是围绕“义理”展开的,而是在具体的事件中呈现孔子的价值判断和情感倾向,因此会给读者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

事实上,后世对孔子的性格特点和精神境界的认知,也正是来源于《论语》中许多段落呈现出的“氛围感”和戏剧感。

(摘编自车凤《〈论语〉中的以“文”化人》)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论语》中有不少语句体现了孔子的主张,如“朝闻道,夕可死矣”运用夸张的手法凸显了孔子对道的追求。

B.“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强调知行合一之道,用亲切的反问语气道出了学习不但要勤奋,而且要多加练习的道理。

C.儒家注重人伦教化,视自己与众生为一体,其作品内容也大多是叙述日常生活中的平凡人和常见事,叙事说理融为一体。

D.“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是精辟而富有哲理的排句,其与孔子“不学诗,无以言”的诗教观高度契合。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孔子的很多思想在当代仍能给人们深刻启示,如“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一句言简意赅地告诫人们要珍惜时间。

B.“学而时习之”三句音调委婉动听,意蕴淳厚绵长,体现了孔子作为师长对弟子的循循善诱,故被置于《论语》卷首。

C.《阳货》篇中,孔子听到弦歌先“莞尔而笑”,后听子游的对答后,转而正色道歉。

前后的转变,体现了他对“治国安邦”的敬畏。

D.后世对孔子的性格特点和精神境界的认知,正是来源于《论语》中对孔子在不同情境中详细的神态描写。

3.下列选项中,不能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3分)()A.巧言令色,鲜矣仁。

B.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C.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D.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4.两则材料都提到《论语》开篇《学而》,其作用有什么不同?请简要说明。

(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论语》是如何表现文学性的?请综合材料内容简要分析。

(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月亮和六便士①(节选)【英】威廉·萨默塞特·毛姆我必须承认,当我走上思特里克兰德住处的无穷无尽的楼梯时,我感到有一些兴奋。

我似乎马上就要步入一场奇异的冒险。

我好奇地环顾了一下他的小屋子。

这间屋子好像比我记忆中的更小、家具什物也更少了。

我有些朋友总需要宽大的画室,坚持要条件必备才能作画,我倒想知道他们对这间画室作何感想。

“你最好站在这儿。

”他指着一块地方说,他可能认为在他把画拿给我看的时候,这是一个最适合观赏的角度。

“我想你不愿意我说话吧。

”我说。

“这还用问,他妈的。

我要你闭上你的嘴巴。

”他把一幅画放在画架上,叫我看一两分钟,然后取下来再放上另一张。

我估计他一共给我看了三十来张。

这是六年以来他作画的成绩。

他一张也没有出售。

画幅小一些的是静物,最大的是风景。

有半打左右是人物、肖像。

……但是即使说思特里克兰德的画当时使我感到困惑莫解,却不能说这些画没有触动我。

尽管我对他的技巧懵然无知,我还是感到他的作品有一种努力要表现自己的真正力量。

我感到兴奋,也对这些画很感兴趣。

我觉得他的画好像要告诉我一件什么事,对我说来,了解这件事是非常重要的,但我又说不出来那究竟是什么。

这些画我觉得一点不美,但它们却暗示给我——是暗示而不是泄露——一个极端重要的秘密。

这些画奇怪地逗弄着我。

它们引起我一种我无法分析的感情。

它们诉说着一件语言无力表达的事。

我猜想,思特里克兰德在有形的事物上模模糊糊地看到某种精神意义,这种意义非常奇异,他只能用很不完善的符号勉强把它表达出来。

仿佛是他在宇宙的一片混乱中找到了一个新的图案,正在笨抽地把它描暮下来,因为力不从心,心灵非常痛苦。

我看到的是一个奋力寻求表现手段的备受折磨的灵魂。

……回过头来看一下,我发现我写的关于查理斯·思特里克兰德的这些事似乎很难令人满意。

我把自己知道的一些事情记载下来,但是我写得并不清楚,因为我不了解它们发生的真实原因。

最令人费解的莫过于思特里克兰德为什么决心要做画家这件事,看来简直没有什么道理可寻。

尽管从他的生活环境一定找得出原因来,我却一无所知。

从他的谈话里我也没有获得任何线索。

如果我是在写一部小说,而不是叙述我知道的一个性格怪异的人的真人真事,我就会编造一些原因,解释他生活上的这一突变。

我会描写他童年时期就感到绘画是自己的天职,但迫于父亲的严命或必须为谋生奔走,这个梦想遭到破灭;我也可以描写他如何对生活的桎梏感到痛恨,写他对艺术的热爱与生活的职责间的矛盾冲突,用以唤起读者对他的同情。

这样我就可以把思特里克兰德这个人写得更加令人敬畏。

或许人们能够在他身上看到另一个普罗米修斯。

我也许会塑造一个为了替人类造福甘心忍受痛苦折磨的当代英雄。

这永远是一个动人心弦的主题。

另外,我也可以从思特里克兰德的婚姻关系中找到他立志绘画的动机。

我将不得不把事实篡改一下,把思特里克兰德夫人写成一个唠唠叨叨、惹人生厌的女人,再不然就是性格祷狭,根本不了解精神的需求。

思特里克兰德婚后生活是一场无尽无休的痛苦煎熬,离家出走将是他唯一的出路。

我想我将在思特里克兰德如何委曲求全这件事上多费些笔墨,他如何心存怜悯,不愿贸然甩掉折磨他的枷锁。

这样写,我当然就不会提他们的两个孩子了。

思特里克兰德一出校门就投身于一家经纪人的事务所,他对这种生活并没有什么反感。

直到结婚,他过的就是从事这一行业的那种平凡庸碌的生活,在交易所干几宗输赢不大的投机买卖,关注着达尔贝赛马或者牛津、剑桥比赛的结果,充其量不过一两镑钱的赌注。

有很长一段时间我没有再见到过他,这一点关系也没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