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交育种

合集下载

第11章 杂交育种

第11章  杂交育种

11.2.5 准备杂交用具
确定杂交计划后,应将所需的杂交用具准备妥当, 主要有去雄用镊子或去雄剪,贮粉瓶,干燥器或干燥剂, 授粉器,塑料牌,扩大镜,铅笔,70%酒精,隔离袋, 覆盖材料,缚扎材料,记录本等。
19
园艺植物遗传育种
出版社
医学分社
11.2.6 培育亲本种株和花粉处理技术
1)花期调整 (1)调节温度 (2)调节日照时间 (3)栽培措施 通过摘心、摘蕾、修剪、环剥、嫁接、肥水供给等 调节花期。 (4)调整播种期 (5)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
8
园艺植物遗传育种
出版社
医学分社
回交
有利性状
轮回亲本
的 性 状 与 轮 回 亲 本 基 本 一 致
P1
×
F1
BC1F1
P2
非轮回亲本 OR 供体亲本
P1
多 次 回 交 后 , 回 交 后 代
×
F1
×
P1
结论: 轮回亲 本最初 作为母 本出现 的,但
F1
BCnF1
×
F1
P1
育 育 性 性
问题例外
9
轮回亲本用父本还是母本好? B 想一想
医学分社
11.2 杂交育种的准备工作
11.2.1制订杂交计划 11.2.2杂交方式的确定 11.2.3 杂交亲本选择与选配 11.2.4 了解亲本开花授粉生物学特性 11.2.5 准备杂交用具 11.2.6 培育亲本种株和花粉处理技术
4
园艺植物遗传育种
出版社
医学分社
11.2.1制订杂交计划
根据整个育种计划要求和育种对象的开花授粉习性,制订杂 交工作计划。杂交育种计划从大的方面讲包括育种目标的确定, 杂交组合、杂交方式的选择,亲本开花授粉生物学特性的了解, 调节花期的措施,亲本种源的选择,杂交数量和日程安排,克服 杂交不孕性的措施和人力、物品、经济预算等。 另外,制订杂交工作计划,主要考虑杂交组合数、具体的杂 交组合、每个杂交组合杂交的花数(杂交株数和每株杂交的花数 等)、杂交进程(花粉采集和杂交日期)、操作规程(杂交用花 枝与花朵的选择标准、去雄、花粉采集与处理、授粉技术和授粉 后管理要求)等。杂交花数取决于计划培育的杂种株数。一般来 说,对一、二年生有性繁殖植物来说。坚持“多组合、小群体” 的原则,即尽可能多做杂交组合,每个组合种植的株数可适当少 一些。

第五章 杂交育种

第五章  杂交育种
4、根据亲本性状遗传传递能力大大小进行选配
三、花粉技术 1、树木的开花、授粉和结习性 孤立木的开花树龄较林木早; 贫瘠干旱地段上的较肥沃湿润地段上的早; 分布区南部的较北部的早;
嫁接植株较实生树早。
泡桐、刺槐、榆树等在 同一朵花中有雌蕊和雄 蕊,属两性花;松、侧 柏、落叶松、杉木、柳 杉等树种的雌雄花分别 着生在同一植株上,为 雌雄同株异花.
树木杂交育种的历史较短,世界各国在人工杂交工作中, 做得最多,成就最大的是杨树和松树。在杨树和松树杂交 育种中,又多是以种间杂交为主。 英国早在1912年就选育出格氏杨(卡洛林杨×毛果杨)。 美国从1924年起,进行了系统的杨树育种工作。前苏联于 1933 ~ 1941 年间进行杂交组合 123 个,获得了苏维埃塔型 杨、雅柏洛科杨、斯大林工作者杨等新品种。西欧各国进 行了欧洲黑杨和美洲黑杨的杂交工作,从中选育出的健杨、 五月杨等杨树杂种,已成为欧洲各国的主要造林树种。
花粉寿命的长短因树种和储藏条件不同而异,一般 风媒花花粉的生活力,在干燥、冷凉的室温下可保
持1-2个星期。杉木、云杉、柳杉、松树的花粉储
藏在适当的温度和湿度下,可以保存数年。杉木的 花粉在低温下保持 17年之久。杨树、柳树花粉一般
只能保存1周左右。
把收集好的花粉装在 玻璃皿中,不加盖, 放臵在盛有氯化钙或 硅胶的干燥器中进行 干燥, 12 - 24 小时后 即可密封储藏。
明异质等位基因优于同质等位基因的作用,即a1a2> a1a1; a1a2> a2a2。由于这一假说可以解释杂种远远 大于最优亲本的现象,所以称为超显性假说。
假定2个亲本各有5对基因与生长势有关,各等位基因均无显 隐性的关系。同时,假定 a1a1 、 b1b1 等为同质等位基因时 的生长量为 1 个单位,而 a1a2 、 b1b2 等为异质基因时的生长 量为2个单位。这2个自交系杂交产生的杂种优势可表示如下:

五章杂交育种

五章杂交育种

3、四交
四交是选用4个亲本的杂交,其杂交方 式可以是双交即A/B//C/D,也可以是4个 亲本依次杂交 A/B//C///D。
双交方式的四交,只需杂交两次, 而另一种形式的四交则需要杂交三次, 因此, 一般宜用双交,而不是四交, 四交只是在弥补三交不足时才采用。 四交杂种的遗传基础丰富,育成新类 型的可能性较大。
(四)杂交亲本应具有较好的配合力
20世纪七十年代以来,在自花授粉作 物和常异花授粉作物的杂交育种工作中引 入了配合力的概念,在根据品种本身综合 性状表现优良的基础上还要考虑亲本的一 般配合力。
一般配合力是指某一亲本品种与其它一 系列品种杂交后,杂种后代(F1)在某个性 状上表现的平均值称为这一亲本品种在该性 状上的一般配合力(General Combining Ability,GCA)。
为了选配优良亲本必须对育种的原始材 料进行较为详尽的观察研究,有计划地掌握 一批杂交亲本,并不断引入新的种质。同时 在杂交育种的过程中,不断对各材料主要性 状的遗传规律、突出的优缺点的遗传等注意 观察和分析总结,这样才能主动灵活地使用 亲本,做好选配工作。
选配亲本的一般原则如下:
(一)杂交的亲本必须具有较多的 优点,较少的缺点,而且其优缺点应尽 可能达到互补,并且主要性状突出。
这一条包括4个方面: 1.亲本优点多; 2.目标性状突出; 3.缺点少而且易克服; 4.亲本间优缺点互补。
其中重点是优缺点互补。其基本遗传理 论是基因的分离和自由组合规律。
亲本选配成功的实例(水稻)
桂阳矮49号 ╳ 朝阳2号

桂朝2号
茎杆生长较集中 丛生性生长类型
叶杆直立 光合功能较高
结合母本茎叶形态特点和 父本较强的光合功能 穗粒数超越双亲

第七章: 杂交育种

第七章: 杂交育种

第七章 杂交育种
第七章 杂交育种 第一节、杂交育种的概念 第二节、杂交亲本选配的原则 第三节、杂交组合方式 第四节、有性杂交技术及杂种 后代的选育 第五节、有性杂交育种程序
第一节、杂交育种的概念
一、概念
1、杂交育种(cross breeding): 是通过两个遗传性不同的个体之间进行有性交配 获得杂种,继而选择培育以创造新品种的方法。 它是国内外应用最广泛而且卓有成效的育种方法 之一。当前在农作物品种中,杂交育成品种占50%。 根据亲本亲缘关系的远近,有性杂交又分为: 2、品种间杂交:同一植物种内不同品种间的杂交 3、远缘杂交:下章讲述
例:甲:具丰产性、适应性、综合农艺性状 好,但不抗病,那就就选具抗病性的乙品 种与之杂交,再以甲品种与具抗病的杂交 回交,连续时行若干年,因此甲品种就为 轮回亲本。而具有改良母本缺点的目标性 状的亲本乙称为非轮回亲本。 回交时一般回交3—4次。
回交程序
1 甲×乙 F1×甲
杂交 以杂种一代为母本,以甲为父本 从回交一代中选抗病株 为母本,以甲为父本 从第二次回交一代中选抗 病株为母本,以甲为父本 以三次回交一代自交, 并选择优良抗病植株 以当选植株继续自交,从中继续选 择单株,直到选出优良抗病品系
1、复交的类别:
根据杂交亲本的数目及杂交方式,可分为: ①三交:(甲×乙)×丙 ②双交:(甲×乙)×(丙×丁) ③四交:[(甲×乙)×丙]×丁 ④五交:{[(甲×乙)×丙]×丁}×戊、[(甲×乙) ×(丙×丁)]×戊、[(甲×乙)×丙]×(丁× 戊) 特点:亲本多、工作量大、育种年限长、所需人力 物力及试验地面积多
下面就复交的配合方式,简单举例说明: 假定有甲、乙、丙三个亲本,甲为农艺亲 本;乙早熟;丙具有主要育种目标性状如抗病。 应用甲、乙、丙行三交时,可采用:

作物育种6第六章杂交育种

作物育种6第六章杂交育种

倒 粒 大 蘖旱
性期性高性数 小 力性
蚂蚱麦 ×
碧玉麦
较好 中早 感染 中 较弱 多 小 中 较强 差 中早 免疫 中高 较弱 少 大 中弱 较强
碧蚂一号 中 中早 高抗 较高 中 中多 中大 中 较强
桂阳矮49号
茎秆生长比较集中 丛生性生长类型
×
朝阳18号
叶片直立,光合功能
较高的矮杆类型
桂朝2号 结合母本茎叶形态特点和父本较强 的光合功能。穗粒数超越双亲,千 粒重高,丰产性强,适应性广
(0.47) (-1.13) (0.25) (-0.17) (0.19) (0.05) (0.29)
P
9.3
9.7 8.7
8.3
9.5 8.8
8.0
8.9

(-0.09) (0.81) (-0.31) (-0.43) (0.63) (-0.41) (0.02)
平均 10.16 9.66 9.78 9.50 9.64 9.98 9.04 9.67
2 亲本中应包括适应当地条件、丰产性好的推广品种
3 亲本间应在遗传上有较大的差异
碧玉麦 × 蚂蚱麦 碧蚂一、四号 (澳大利亚)(陕西关中)
胜利麦 × 燕大1817 农大183、311、36 (美国) (山西平遥) 辉县红 × 阿勃 泰山四号 (河南) (意大利) [碧蚂四号 × 早熟一号]× 欧柔 泰山一号 (中国) (前苏联) (智利)
作物育种6第六章杂交育种
用基因型不同的亲本材料,通过有性 杂交,使符合育种目标的性状在杂种 后代中组合在一起,经过对杂种后代 的选择培育新品种的方法。



亲杂杂 本交交 选方技 配式术
系混衍单 谱合生籽 法种系传

第七章 杂交育种

第七章 杂交育种

2、遗传组成情况: 如以简单数字表示各亲本的遗传组成在F1中所占比例是: 甲×乙,各为1/2 三交种:(甲×乙)×丙中,甲、乙各为1/4,丙为1/2 四交种:[(甲×乙)×丙]×丁中,甲、乙为1/8,
丙为1/4,丁为1/2 双交种:(甲×乙)×(丙×丁),甲、乙、丙、丁
各为1/4 五交种:[(甲×乙)×丙]×(丁×戊),甲、乙
交,称为复合杂交。 1、复交的类别: 根据杂交亲本的数目及杂交方式,可分为:
①三交:(甲×乙)×丙 ②双交:(甲×乙)×(丙×丁) ③四交:[(甲×乙)×丙]×丁 ④五交:{[(甲×乙)×丙]×丁}×戊、
[(甲×乙)×(丙×丁)]×戊、 [(甲×乙)×丙]×(丁×戊) 特点:亲本多、工作量大、育种年限长、所需人力 物力及试验地面积大。
为1/8,丙为1/4,丁戊为1/4
3、配合方式: 采用复交时,如何考虑各亲本的组合方式以及
各亲本在几次杂交中谁先谁后,就要全面平衡: ①各个亲本优缺点的程度; ②相互弥补的可能性及程度; ③各亲本在杂交工作中的主次; ④根据配组合的优缺点,灵活运用。 根据以往经验,配合方式有以下两种: ①将农艺亲本放在最后一次交杂交,以增强后代的 丰产性和适应性。 ②将具有主要目标性状(综合形状好)的亲本放在 最后一次杂交;以提高出现具主要育种目标性关个 的可能性。
如:早熟性、株高、分枝数、种子大小等。 ③在远缘杂交中,用回交法可恢复杂种育性,在杂 种优势利用上,可以改良自交系,转换不育系及恢 复系。
3、应用回交时,需注意的问题: ①注意选择轮回亲本:适应性强、丰产性好,有推 广前途; ②注意选择非轮回亲本:目标性状应十分突出,遗 传传递力要强,被改良的性状最好是显性,如为隐 性(子代不表现)→要自交措施; ③后代选择:选具有目标性状的个体、农艺性状次 要; ④回交次数:现论上讲四次后→可达目的,但实际 中就具体情况而定。

杂交育种

杂交育种

{[(A×B)×C]×D}×E A/B//C/3/D/4/E
聚合杂交
[(A×B)×(C×D)]×[(E×F)×(G×H)]
复交的特点:
①遗传基础丰富。 ②分离早,分离时间长,类型多。 ③杂交的数量和后代群体规模相对大。
注意安排亲本的组合方式和亲本 在各次杂交中的先后顺序:
(A×B)×农艺亲本 (A×农艺亲本)×(B×农艺亲本)
④ 系谱法年年选择,工作较繁 琐;混合法则比较简单。
(二)混合法的优缺点
方法 系谱法 开始选 择世代 F2 选择压力 人工选择为主 选择结果 目标性状明显改 进,许多有利基因可 能损失 保存大量基因, 有利重组,损失竞争 力差的个体
混合法 F5 - F8 自然选择,类 型间竞争
混合法优缺点
方法 系谱法 育种效果利弊 对质量性状或遗传力较高的数量性状可起 到定向选择的作用;而对选择可靠性极小的性 状实际选择效果并不高。注意力及早集中,但 早代费工。
组合育种:将双亲控制不同性状的优 良基因随机结合,通过定 向选择,育成集双亲优良 性状 于一体的新品种。
超亲育种:将双亲控制同一性状的不 同微效基因积累于同一杂 种个体中,形成在该性状 上超过亲本的类型。
遗传机理:
组合育种:基因重组和互作
超亲育种:基因累加和互作
第二节 杂交亲本的选配
正确选配亲本是杂交育种 工作的关键,亲本选配得当, 后代出现理想的类型多,容易 选出优良品种。
小麦F1性状与F2分离
F2 选择:选择优良单株,淘汰不良组合 收获:分单株收获,分别脱粒,编号
F3 种植:按组合排列,入选单株点播株行 选择:鉴定株系,优良组合中选优良 株系,优良株系中选优良单株 收获:按组合、系统分株收获,编号

杂交育种知识点总结

杂交育种知识点总结

杂交育种知识点总结一、杂交育种的基本原理1.1 杂交育种的基本概念杂交育种是指利用不同亲本植物的优良性状,通过人工授粉或其他方法,使它们发生交配并产生后代的一种繁育方式。

在这个过程中,不同亲本植物的基因被重新组合,产生出新的基因型。

通过选择和配种,可以培育出具有理想性状的新品种。

1.2 杂交育种的基本原理杂交育种的基本原理是利用杂种优势和组合优势。

杂种优势是指杂交后代的表现比亲本的平均表现要好,主要是因为杂种组合可以使基因重新组合,产生新的基因型,可能会表现出一些隐性性状。

而组合优势是指在杂交中,产生的后代比父本有更好的表现,主要是因为不同的亲本植物具有不同的优点,通过杂交可以将这些优点组合在一起。

1.3 杂交育种的适用性杂交育种适用于需要产生新品种,或改良现有品种的情况。

通过杂交,可以将不同亲本植物的有益性状结合在一起,创造出具有更高产量、更好抗逆性、更强适应性的新品种。

因此,杂交育种在农业、园艺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二、杂交育种的方法和步骤2.1 杂交育种的方法杂交育种的方法包括传统杂交、细胞融合、基因工程等。

传统杂交是指在植物花部通过人工授粉的方式,将不同亲本的花粉送至柱头,促使它们发生受精并产生后代。

细胞融合是指将不同植物细胞的质体融合在一起,产生杂种。

基因工程则是利用现代生物技术手段,将外源基因导入到植物细胞中,产生具有特定性状的植物。

2.2 杂交育种的步骤杂交育种的步骤包括选择亲本、授粉、育苗、选择和筛选。

选择亲本是指根据需要培育的新品种的特点,选择具有相关性状的亲本植物。

授粉是指将一种植物的花粉送至另一种植物的柱头,促使它们发生受精。

育苗是指将杂交后的种子或幼苗培育成成苗。

选择和筛选是指根据需要,通过筛选和培育,在许多杂交后代中选出具有理想性状的个体,进行后续繁育。

2.3 杂交育种的主要技术杂交育种的主要技术包括人工授粉、花粉处理、育苗技术、遗传育种、分子标记育种等。

人工授粉是指通过人工手段将一种植物的花粉送至另一种植物的柱头,促使它们发生受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不育系和保持系选育
(一)胞质雄性不育材料的获得 获得质核互作雄性不育材料是选育不育系的前提,其途径主要是 1、 自然不育株的转育 寻找可育细胞质,制成保持系。 如水稻野败型不育系 2、远缘杂交 通过正反交来判断(可育 X 可育)
这个过程实质上就是不育细胞质与对应的非恢复(不育)基
因的匹配过程。
同一植物中有多种质核不育类型。由于胞质不育基因
和核基因的来源和性质不同,在表型特征和恢复性能往往
表现明显的差异。
例如:玉米中38种不同来源的质核型不育系,根据其恢复
性反应的差别,大体可分为T、S、C三组。 用不同的自交系进行测定,发现有些自交系对三组都能恢
复,有些只能恢复其中一组或二组,有的全部不能恢复。
核质互作的基因型 以两对恢复基因为例: 存在16种纯合基因型
N1 N2 (R1 R1 R2 R2 )+ N1 S2 (R1 R1 R2 R2 )+ S1 N2 (R1 R1 R2 R2 )+ S1 S2 (R 1 R1 R2 R2 )+ N1 N2 (r1 r1 R2 R2 )+ N1 S2 (r1 r1 R2 R2 )+ S1 N2 (r 1 r1 R2 R2 )S1 S2 (r1 r1 R2 R2 )-
3.人工制保
当发现的不育株与正常品种杂交时,获得的杂种都是可育,说明这些 品种都携带恢复基因,可以通过人工制保的方法获得保持系。 人工制保就是把不育的核基因导入可育的细胞质里以制成具有N(rr) 基因型的保持系。 人工制保条件: 1、不育株属于质核互作型 2、可育品种的细胞质具有可育基因N,否则不能得到保持系。 手段: 利用恢复基因(RR)作为不育株育性恢复的桥梁。
杂交 ……… 顶交………
不育株S(r r ) × 可育品种N(RR)或S(RR) ….可育基因R引入不育株使杂种恢复可育 N(RR)× S(Rr) …..隐性核不育基因r引入可育胞质 N(RR) N(Rr)
自交…..…………… ……………………… ……….自交结果必须是全部可育 测交….S(rr) × N(RR) S(rr)×N(RR) S(rr)×N(Rr) S(rr) ×N(rr) ………………………………………………………………..…...可育的N(rr)鉴别
N(rr)
N(RR) S1N2(r1r1R2R2) N1S2(R1R1r2r2) S1N2(R1R1R2R2) N1S2(R1R1r2r2) S1N2(r1r1R2R2) N1S2(R1R1R2R2)
可育
可育 不育 不育 可育 不育 不育 可育
(三)孢子体不育和配子体不育的遗传
按照雄性不育花粉败育发生的过程,可分为孢子体不育(sporophyte sterility)和配子体不育(gametophyte sterility)两种类型。 1.孢子体不育 是指花粉育性的表现由孢子体(母体植株)的基因型控制, 与配子体(花粉)本身的基因无关。花粉败育发生在孢子体阶段。水稻野 败型、矮败型和印水型,玉米T型不育系就属于这一类型。 不育系与恢复系配制的F1杂交种 S(R r) 产生两种不同基因的花粉 S(R )和 S(r)都是可育花粉,但F2出现育性分离。
第一节
核质互作雄性不育遗传
一、质核互作雄性不育的遗传 质核互作雄性不育是受细胞质不育基因和对应的细胞核 不育基因共同控制的不育类型 常被简称为胞质不育(CMS)。
(一)质核互作雄性不育的遗传解释 质核互作的6种遗传结构
细胞质基因 N 可育 S 不育
细胞核基因
RR N(RR)可育 S(RR)可育 Rr N(R r)可育 S(R r)可育 rr N(r r)可育 S (r r)不育 质核互作雄性不育 的一大特点是能实 现不育系、保持系、 恢复系配套,并能 通过三系法将杂种 优势应用于生产。
第二节
核质互作雄性不育杂交种品种的选育
三系法是目前各种作物利用杂种优势的主要途径,即利用质核互作雄性 不育杂种品种(三系杂交种)。 选育包括两个阶段: 三系(亲本)选育:不育系、保持系和恢复系选育 亲本高度纯合 杂交种选配:不育系和恢复系配制杂种,观察比较,根据生产需要确
定最佳杂种品种及其亲本组合(测配)。
这里所指的远缘杂交是指分类上、进化上、地理分布上、亲缘关系上 较远的种或品种之间的杂交。
为什么远缘杂交容易找到质核互作雄性不育? 当质不育基因与对应的核不育基因共同存在于一个自然体系时,必然 导致物种的不育基因频率下降和消失,表现出质核协同进化(不育细 胞质与核恢复基因相伴随)。 而不同的遗传分化,两亲遗传差异大。他们的细胞质来源不同,存在 一定的质核分化,相互杂交获得质核匹配的雄性不育的几率将会越高。 哪些品种更容易找到不育细胞质? 不育细胞质及其恢复基因大多存在进化程度低,倾向原始类型、物种
Hale Waihona Puke 1、S(r r)× N(r r)→S(r r) 2、S(r r)× N(RR)→S(R r) S(r r)× S(RR)→S(R r) 3、S(r r)× N(R r)→S(R r)+S (r r) S(r r)× S(R r)→S(R r)+S (r r)
三系法杂种优势利用模式
(二)多种质核基因对应的遗传
N(rr)× N(RR)n S1N2(R1R1r2r2)× N1S2(r1r1R2R2)n N1S2(r1r1R2R2)×S1N2(R1R1r2r2) n S1N2(R1R1r2r2)× N1S2(R1R1R2R2 )n N1S2(R1R1R2R2)× S1N2(R1R1r2r2)n S1N2(R1R1R2R2)× N1S2(r1r1R2R2)n N1S2(r1r1R2R2)× S1N2(R1R1R2R2)n
第十六章
雄性不育与杂交种品种选育
雄性不育(male sterility)是指雄性器官发育不良,失去生殖 功能,导致不育的特性。 雄性不育性在植物界普遍存在。据Kaul(1988)报道,已经在43科、
162属、320个种中发现雄性不育。包括玉米、水稻、小麦、高粱、油菜、 棉花等主要农作物。 雄性不育可以作为重要工具用于各种作物的杂交育种和杂种优势利用。
雄性不育植株在外部形态上与同品种的正常株极为相似,但在开花以 后,不育株和可育株可以从雄花的形态上加以辨别。 正常植株花药 黄色肥大饱满 很多成熟花粉 适宜条件下充分裂开 将花粉散出 棉花保持系 不育株花药 色浅瘦小干瘪水渍状 无花粉或无正常花粉 花药不开裂 无花粉散出 棉花不育系
不育株花粉粒 无内容物(淀粉粒) 畸形皱缩不规则 不能散粉
B2F1 × 二九矮 (保持系)
B5F1 (不育系)
水稻二九矮不育系选育过程
2. 回交转育 在已有不育系或不育材料的基础上,为了丰富不育系的类型,改 进不育系的农艺性状,可用回交转育的方法选育同质异核的新不育系。
分测交和回交二步: 测交(测保):选择具有理想特性的一批品种(包括杂交选育过程中 配合力高的亲本材料)作父本,分别与已有的不育系或不育材料杂交, 测定它们对不育性的保持能力。 回交:选择保持能力强的父本进行成对回交,并按不育系的要求通过 连续回交加快稳定进程。 (镜检、是否存在自交结实、表型选择)
这说明每种不育类型都需要某一特定的恢复基因恢复育性 ——恢复基因有专效性和对应性。
细胞质 N1、N2、N3……Nn S1、 S2、 S3……Sn 细胞核 r1、 r2、 r3……rn R1、R2、R3……Rn 核内的育性基 因总是与细胞质的 育性基因发生对应 互作,它们之间是 相互独立,互不干 扰的。
S(R r)
花粉可育 结实正常
S(R R)+ S(R r)+ S(r r)
可育 结实正常 可育 不育 结实正常 不结实 F2 育性分离
F1
2.配子体不育 是指不育系的花粉败育发生在雄配子体阶段,花粉 的育性受配子体本身基因型控制,因此配子体基因不育时花粉表现不 育,配子体基因可育时花粉表现正常。 水稻包台型(BT),玉米S型均属此一类型。 不育系与恢复系杂交所获得的杂种一代 S(Rr),花粉有可育S(R) 和不育S(r),各占一半,为半不育 ,结实正常。 不育雄配子不能参与受精传给下一代, F2结实全部正常。
不育系具体要求 雄性不育系的四点基本要求: 1、不育性稳定彻底; 2、不育性能够稳定遗传; 3、性状整齐一致,与它的保持系相似; 4、雌性器官发育正常。 具有应用价值的优良不育系,还要具有: 1、配合力好; 2、恢保面广,可恢复性好; 3、异交习性好(花时同步、张颖角度大、柱头大,外露率高,生活力 强) 4、品质好; 5、抗性好; 6、细胞质不具严重弊病。 保持系 不育系的同核异质体,在选育工作中应该先按要求选育保持系然后再 通过保持系传递给不育系。 转不育与测配同步
N1 N2 (r1 r1 r2 r2 )+ N1 S2 (r1 r1 r2 r2 )S1 N2 (r1 r1 r2 r2 )S1 S2 (r1 r1 r2 r2 )N1 N2 (R1 R1 r2 r2 )+ N1 S2 (R1 R1 r2 r2 )S1 N2 (R1 R1 r2 r2 )+ S1 S2 (R1 R1 r2 r2 )-
S(Rr) 可育
S(Rr) 可育
S(Rr)S(rr) 可育 不育
S(rr) 不育
人工制造保持系示意图
二、恢复系的选育
(一)恢复基因的发掘
来源: 1、从提供不育细胞质的母本品种 [ S(RR)] 中提取; 2、从提供不育细胞质的近缘种中测筛;
S(R r)
花粉半不育 结实正常
S(R R)+ S(R r)
可育 半不育 结实正常
F1
F2
(四)主基因不育和多基因不育
质核互作不育既有主基因(major gene)控制的,也有 多基因(polygene)控制的。 主基因不育是指一对或两对核基因与对应的不育胞质 基因决定的不育性。恢保关系简单,用于杂种优势方便。 如油菜波里马和陕2A不育系就属于此类。 多基因不育性是指由两对以上的核基因与对应的胞质 基因共同决定的。恢复基因往往有累加效果,F1的表现常 因恢复系携带的恢复基因多少而表现不同,F2的分离也较 为复杂。小麦T型不育系就属于这种类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