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章恒流源电路
《电工电子学》第一章电路的基本概念与基本定律(课时).总结

1 1 1 1 R R1 R2 Rn
分流公式
+
i i1
R1
i2
R2
R2 i1 i R1 R2
R1 i2 i R1 R2
理想电流源的串联与并联:
IS1 IS2 IS3 IS
并联
IS= ISk
注意参考方向
IS= IS1+ IS2 - IS3
串联
电流相同的理想电流源才能串联,且每个恒流 源的端电压均由它本身及外电路共同决定。
想想
US
练练
在电路等效 的过程中,与理 想电流源相串联 的电压源不起作 用;与理想电压 源并联的电流源 不起作用。 is=is2-is1
KVL通常用于闭合回路,但也可推 广应用到任一不闭合的电路上。 例:列出下图的KVL方程
a + uab b - + us3 -
i1
+ us1 -
R1
i4
+ us2 -
i2
R2
uab us3 i3 R3 i2 R2 us 2 i1R1 us1
uab us3 i3 R3 i2 R2 us 2 i1R1 us1 0
导线 理想化 电源
I
电 池
灯 泡
+
_ 电源 E
R
U
理想化 元件
负载
今后我们分析的都是 电路模型,简称电路。
1-1电路中的物理量及其正方向
电路分析的主要任务在于分析求解电路物理 量,其中最基本的电路物理量就是电流、电 压和功率。
一、电流
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电流的大小用电流强度表示,简称电流。
电流强度: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截面的电荷量。
第1章 直流电路(电工学C)

理想电压源
本身功耗忽略不计, 只起产生电能的作用
理想电流源
理想电源元件的两种工作状态
进入理想无源元件
《电工学B》
第1章 直流电路
一、理想有源元件
1.理想电压源(恒压源)
I
+
+
US -
U=定值
-
图形符号
U
US
O
I
伏安特性
特点
(1)U恒定 (2)I=?
空载I=0 有载:I=U/R 短路I =∞
《电工学B》
第1章 直流电路
基尔霍夫电流定律的推广应用
+UCC
RB
RC
B C IC
IB
E
IE
IC+ IB - IE=0
可将KCL推广到 电路中任何一个 假定的闭合面。
——广义结点
I
5
6V+_ 1
2
I=0
I =? +_12V 1 5
《电工学B》
第1章 直流电路
例 1 图示的部分电路中,已知 I1=3 A,I4=-5 A, I5=8 A,试求I2、I3和I6。
若从某点出发绕回路一周回到原点,电位的变
化等于零。 在电路的任何一个回路中,沿同一方向环行,
同一瞬间电位升等于电位降。
《电工学B》
第1章 直流电路
选择环行方向
+
+
电位升 = 电位降 US1 + U2 = US2 + U1
US1__ U1 R1
__US2 R2 U2
R3
+
US1 + U2 -US2 - U1 = 0 I1
U_L
功率平衡:PE , PS , PL
电子技术基础第1到6章复习习题

模电复习习题一、选择题1.测试放大电路输出电压幅值与相位的变化,可以得到它的频率响应,条件是A 。
A.输入电压幅值不变,改变频率B.输入电压频率不变,改变幅值C.输入电压的幅值与频率同时变化2.大电路在高频信号作用时放大倍数数值下降的原因是,而低频信号作用时放大倍数数值下降的原因是A 。
A.耦合电容和旁路电容的存在B.半导体管极间电容和分布电容的存在。
C.半导体管的非线性特性D.放大电路的静态工作点不合适3.当信号频率等于放大电路的fL 或fH时,放大倍数的值约下降到中频时的B。
A.0.5倍B.0.7倍C.0.9倍即增益下降A 。
A.3dBB.4dBC.5dB4. 多级直接耦合放大电路中,(A)的零点漂移占主要地位。
A) 第一级B) 中间级C) 输出级5. 一个三级放大电路,测得第一级的电压增益为0dB,第二级的电压增益为40dB,第三级的电压增益为20dB,则总的电压增益为(B)A) 0dB B) 60dB C) 80dB D) 800dB6.在相同条件下,多级阻容耦合放大电路在输出端的零点漂移(B )。
A)比直接耦合电路大B)比直接耦合电路小C)与直接耦合电路基本相同7.要求静态时负载两端不含直流成分,应选( D )耦合方式。
A)阻容B)直接C)变压器D)阻容或变压器8.差动放大电路是为了(C)而设置的。
A) 稳定增益B) 提高输入电阻C)克服温漂D) 扩展频带9. 差动放大电路抑制零点漂移的能力,双端输出时比单端输出时(A )A) 强B) 弱C)相同10. 在射极耦合长尾式差动放大电路中,eR 的主要作用是(B )A) 提高差模增益 B )提高共模抑制比C) 增大差动放大电路的输入电阻 D) 减小差动放大电路的输出电阻11. 差动放大电路用恒流源代替发射极电阻是为了( A )。
A )提高共模抑制比 B )提高共模放大倍数 C )提高差模放大倍数 12. 集成运放的输出级一般采用(C )。
第4章恒流源电路

改进型威尔逊电流源
上式表明:该结构很好消除了沟道调制效应, 是一精确的比例电流源。
该结构只需四个MOS管,因此应用较广,且 可用于亚阈值区域作为精确的电流镜使用。
以上结论成立的前提是VGS4=VGS3,根据饱 和萨氏方程可以得到其条件为:
(W/L)3 (W/L)2 (W/L)4 (W/L)1
电源抑制电流源
电源抑制电流源 --CMOS峰值电流源
所谓峰值电流源是指输出电流是一个最大值,
通过以下分析可发现这种
VDD
电流源的最大电流与电源
M2
电压无关,即具有很好的 电源抑制能力。该电流源
IDS1
R
Io
既可工作在亚阈值状态, 也可工作在饱和状态。
M3 M1
电源抑制电流源 --CMOS峰值电流源
为了使消耗的电压余度最小且保证三极管m处于饱和区因此可选取v电位的选择必须使m样可以采用如右图所示的电路来提供v以满足vgs6取较大的值以满足vgs7约等于vth7大于vth1的尺寸时要求满足vgs6高输出阻抗高输出摆幅的恒流源源于共源共栅电流采用了源极跟随器电平移位电路如图所示图中m值电压vth的栅极与源极电位为vth管的栅极电位为vds1th2v2vth3v
即有: rog1 m2rd3s[1g gm m2 3(1gm 1rd1s)]
假定gm1=gm2=gm3,且gm1rds1>>1,则上式 可简化为:
rord3sgm1rd1s
威尔逊电流源
与基本电流镜结构相比,威尔逊电流源具有 更大的输出阻抗,所以其恒流特性得到了很
大的提高,且只采用了三个MOS管,结构
2 饱和工作状态: 假设M1与M3工作于饱和区,则根据饱和萨氏
(完整word版)电子电路基础版

通信电子电路基础第一章半导体器件§1-1 半导体基础知识一、什么是半导体半导体就是导电能力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的物质。
(导电能力即电导率)(如:硅Si 锗Ge等+4价元素以及化合物)二、半导体的导电特性本征半导体――纯净、晶体结构完整的半导体称为本征半导体。
硅和锗的共价键结构。
(略)1、半导体的导电率会在外界因素作用下发生变化•掺杂──管子•温度──热敏元件•光照──光敏元件等2、半导体中的两种载流子──自由电子和空穴•自由电子──受束缚的电子(-)•空穴──电子跳走以后留下的坑(+)三、杂质半导体──N型、P型(前讲)掺杂可以显著地改变半导体的导电特性,从而制造出杂质半导体。
•N型半导体(自由电子多)掺杂为+5价元素。
如:磷;砷P──+5价使自由电子大大增加原理:Si──+4价P与Si形成共价键后多余了一个电子。
载流子组成:o本征激发的空穴和自由电子──数量少。
o掺杂后由P提供的自由电子──数量多。
o空穴──少子o自由电子──多子•P型半导体(空穴多)掺杂为+3价元素。
如:硼;铝使空穴大大增加原理:Si──+4价B与Si形成共价键后多余了一个空穴。
B──+3价载流子组成:o本征激发的空穴和自由电子──数量少。
o掺杂后由B提供的空穴──数量多。
o空穴──多子o自由电子──少子结论:N型半导体中的多数载流子为自由电子;P型半导体中的多数载流子为空穴。
§1-2 PN结一、PN结的基本原理1、什么是PN结将一块P型半导体和一块N型半导体紧密第结合在一起时,交界面两侧的那部分区域。
2、PN结的结构分界面上的情况:P区:空穴多N区:自由电子多扩散运动:多的往少的那去,并被复合掉。
留下了正、负离子。
(正、负离子不能移动)留下了一个正、负离子区──耗尽区。
由正、负离子区形成了一个内建电场(即势垒高度)。
方向:N--> P大小:与材料和温度有关。
(很小,约零点几伏)漂移运动:由于内建电场的吸引,个别少数载流子受电场力的作用与多子运动方向相反作运动。
恒流源

【转】微恒流源电路-恒流原理-三极管恒流源电路2010-11-01 12:53转载自fujianhuangjia最终编辑fujianhuangjia恒流源的输出电流为恒定。
在一些输入方面如果应用该电路则能够有效保护输入器件。
比如RS422通讯中采用该电路将有效保护该通讯。
在一定电压方位内可以起到过压保护作用。
以下引用一段恒流源分析。
恒流源是输出电流保持不变的电流源,而理想的恒流源为:a)不因负载(输出电压)变化而改变。
b)不因环境温度变化而改变。
c)内阻为无限大。
恒流源之电路符号:理想的恒流源实际的流源理想的恒流源,其内阻为无限大,使其电流可以全部流出外面。
实际的恒流源皆有内阻R。
三极管的恒流特性:从三极管特性曲线可见,工作区内的IC受IB影响,而VCE对IC的影响很微。
因此,只要IB值固定,IC亦都可以固定。
输出电流IO即是流经负载的IC。
电流镜电路Current Mirror:电流镜是一个输入电流IS与输出电流IO相等的电路:Q1和Q2的特性相同,即VBE1 = VBE2,β1 = β2。
优点:三极管之β受温度的影响,但利用电流镜像恒流源,不受β影响,主要依靠外接电阻R经Q2去决定输出电流IO(IC2 = IO)。
例:三极管射极偏压设计范例1:从左边看起:基极偏压所以VE=VB - 0.6=1.0V又因为射极电阻是1K,流经射极电阻的电流是所以流经负载的电流就就是稳定的1mA范例2.这是个利用稳压二极管提供基极偏压5.6V VE=VB - 0.6=0.5V流经负载的电流范例3.这个例子有一点不同:利用PNP三极管供应电流给负载电路.首先,利用二极管0.6 V的压降,提供8.2 V基极偏压(10 – 3 x 0.6 = 8.2). 4.7 K电阻只是用来形成通路,而且不希望(也不会)有很多电流流经这个电阻。
VE=VB + 0.6=8.8VPNP晶体的560欧姆电阻两端电位差是1.2V, 所以电流是2mA晶体恒流源应用注意事项如果只用一个三极管不能满足需求,可以用两个三极管架成:或是也可以是请您注意:恒流源是一个二端子的零件.市面上也有“稳流二极管” (current regulating diode, CRD)供小电流应用.大电流应用时,可以用IC稳压器串联电阻,或是使用MOSFET的方法。
ICP加速度传感器调理电路设计本科毕业设计3

重庆大学生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第三章恒流源模块的设计第三章恒流源模块的设计ICP加速度传感器的输出信号是带有一定的直流分量的模拟信号,因此不能直接被A/D采集电路采集,恒流源模块必须为其供给恒流电,并同时将传感器输出信号调理成标准的信号(如±5V)。
原理图见图 3.2:因为ICP传感器本身输出的信号就是已经被放大了的,因此干扰对其的影响微乎其微,甚至可以忽略,信噪比高,即使在条件恶劣的工厂环境下,ICP加速度传感器也都可以正常使用。
故需要为ICP传感器设计一个合适的恒流源电路。
3.2供电电路的实现恒流源的设计实现有很多的方法最简单的恒流源电路就是FET或者恒流二极管,但是这些电路实现的恒流源的稳定度也是比较差的,我们对折现恒流源电路进行分析,选出一种适合我们ICP 传感器供电电路的。
3.2.1 采用集成运放构成的线性恒流源其结构原理图如图3.3所示:图3.3 集成运放构成的线性恒流源如图3.3所示其工作原理是:电源的波动降低U in , 从而负载电流会响应减小,则取样电压U S 也将随之减小, 从而使U S 与基准电压的差值(U S -U ref )相应减小。
由于U 1A 为反相放大器, 因此其输出电压 U b = ( R 5/R 4 ) ×U a 升高, 从而通过调节环节使U S 升高,恢复到原来的稳定值, 保证了U S 的电压稳定,也就稳定了电流调整R W , 能够调节出大小在0~4A 之间的电流。
它实现的是较大的恒流源电流,而我们的ICP 传感器所需要的是小电流,所不适合我们作为我们ICP 传感器的恒流源。
3.2.2 采用集成稳压器构成的开关恒流源图3.4 采用集成稳压器构成的开关恒流源如图3.4所示,LM7824为常用的24V 三端稳压器,RW 为可调电阻,RL为负载电阻。
通过调节可变电阻器RW 的值,来改变输出电流,这个电路的输出电流为:q w out L I R U I +=)/( . ……………………………………(式3.1)由于7824本身的稳压就存在误差,而且此电路实现的也主要是较大电流,因此也是不适合做我们的ICP 传感器的供电电路。
单片机恒流源电路

单片机恒流源电路单片机恒流源电路是一种常用的电路设计,用于实现对电路中负载电流的精确控制。
它通过对电路中的电流进行监测和调节,以保持负载电流恒定不变。
这种电路在很多应用中都有广泛的应用,例如LED照明、电池充放电等。
单片机恒流源电路的原理非常简单。
首先,我们需要一个电流传感器来监测电路中的电流。
常用的电流传感器有霍尔传感器、电阻传感器等。
这里我们以霍尔传感器为例。
霍尔传感器可以根据电流的大小产生相应的电压信号。
接下来,我们需要一个单片机来读取霍尔传感器输出的电压信号,并根据设定的目标电流值来调节电路中的电流。
最后,根据单片机的控制信号,通过PWM技术来调节电路中的开关管的导通时间,从而实现对电路中负载电流的精确控制。
在设计单片机恒流源电路时,我们需要考虑几个关键因素。
首先是电流传感器的选择。
不同的应用场景需要不同的电流传感器,如电流量级、响应速度等。
其次是单片机的选择。
单片机需要具备足够的计算能力和IO口数量,以满足电流控制的要求。
另外,还需要考虑电路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以及对电流源的精确控制。
在实际应用中,单片机恒流源电路可以实现对LED照明的亮度调节。
LED的亮度与其通电电流成正比,通过对电路中的电流进行精确控制,可以实现LED的亮度调节。
此外,单片机恒流源电路还可以用于电池充放电控制。
通过对电池充电电流或放电电流的精确控制,可以提高电池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
总结一下,单片机恒流源电路是一种常用的电路设计,用于实现对电路中负载电流的精确控制。
它通过对电流进行监测和调节,以保持负载电流恒定不变。
在实际应用中,它可以实现LED照明的亮度调节、电池充放电控制等功能。
通过合理选择电流传感器和单片机,并进行精确控制,可以提高电路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希望本文对单片机恒流源电路的理解和应用有所帮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若已有IR,只要改变M1与M2的宽长比,就可设计出Io, 该结构即为比例电流镜,
这种技术有着广泛的应用,如: 放大器的负载。
但是由于存在沟道调制效应,且VDS2是一变量, 因此Io实际上不是一个恒流源。
基本电流镜结构
改善Io的恒流特性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电 流源,原则上有两种方法:
+ IV
-
Vgs3 -
gm3Vgs3
rds3
rds1 Vgs2 Vgs1
gm2Vgs2
rds2
-
威尔逊电流源
上图中,由于VDS1=VGS3+VGS2,而VGS1=VGS2, 所以:VDS1>VGS1,因此M1一定工作在饱和区, 所以根据饱和萨氏方程可得:
IIR o ((W WL L))1 2((11 V VD DS 1 S 2))
即: V G 3 S ( V G 1 S V t1 h ) V b V G 1 S V t3 h 上式成立的条件是:
V G 3 S ( V G 1 S V t1 h ) V G 1 S V t3 h
即:VG3SVth3Vth 1或△V≤Vth1。
即有: rog1 m2rd3s[1g gm m2 3(1gm 1rd1s)]
假定gm1=gm2=gm3,且gm1rds1>>1,则上式 可简化为:
rord3sgm1rd1s
威尔逊电流源
与基本电流镜结构相比,威尔逊电流源具有 更大的输出阻抗,所以其恒流特性得到了很
大的提高,且只采用了三个MOS管,结构
恒流源电路
基本电流镜结构
电流复制的基本原理:
工作在饱和区的两个相同MOS器件(相同的工
艺参数) 具有相同栅源电压;
IR
Io
其漏极电流完全相等
M1
M2
实际电路中由于存在沟道调制效应时,漏源 电压VDS若不相等,则其电流不相等。
基本电流镜结构
在考虑沟道调制效应时有:
Io((W WL L))1 2((1 1 V VD D1 2S S))IR
减小以至消除M2的沟道调制效应,即通过增 大M2的沟道长度,以减小λ,增大输出阻抗, 从而改善恒流特性。
设定VDS2=VDS1,则Io与IR只与M1、M2的
宽长比相关,从而得到具有很好的恒流特性 的电流源。
基本电流镜结构
因为沟道调制效应在小特征尺寸的CMOS 工艺中是不能消除的,因此通常是采用第二 种方法来改善电流源的恒流特性,由此而设 计出了多种恒流源电路结构。
要使上图为恒流源的条件为VA=VB ,即有:
适当选择M3与M4的尺寸,实现VGS3=VGS4;
而由图可以看出:VGS4+VA=VGS3+VB; 因此,若(W/L)3/(W/L)4=(W/L)2/(W/L)1,且
VGS3=VGS4时可得到VA=VB。
即使M4与M3存在衬偏效应这个结果也成立。 该结构的输出阻抗为:
r o r d 2 sr d 4 sr d 2 r d s4 ( 1 s 4 ) g m 4
由上式可以发现,其输出阻抗很大,大约为基本结 构输出阻抗的gm4rds4倍。
共源共栅电流源―高输出阻抗恒流源
共源共栅结构的主要缺点是损失了电压余度 。一般
可采用(W/L)3>(W/L)1,(W/L)4>(W/L)2进行补偿。 为了保证VDS2=VDS1=VGS1成立,根据萨氏方程,可
简单,并可应用在亚阈值区。 VDD
但是在前一图中M3与M2的
IR
Io
漏源电压仍不相同,因此提
M4
M3
出了一种改进型的威尔逊电
流源,如右图所示。
M1
M2
改进型威尔逊电流源
上图中引入了二极管连接的MOS管M4。 根据饱和萨氏方程以及前一表达式中的
Io/IR的关系,且有:VDS1=VGS2+ VGS3-VGS4。设定VGS3=VGS4,则有 VDS1=VGS2= VDS2,则有:
由于VDS2=VGS2,VDS1=VGS2+VGS3,即
VDS1≠VDS2,所以在这种电流源中,Io/IR的值不 仅与M1、M2的几何尺寸相关,还取决于VGS2与 VGS3的值。
威尔逊电流源
根据交流小信号等效电路,可求出电路的输出阻抗。 忽略M3的衬偏效应,则有:
rord3srd3s g m g 1g m m 23 rd 1 1 /s rdg 2m s3 g m 2 1 1/rd2s
得到M1、M2、M3、M4的几何尺寸必须满足:
(W/L)3/(W/L)4=(W/L)2/(W/L)1,一般取L1=L2=L3= L4,则VGS3=VGS4,VGS2=VGS1。
总之,该结构的电流仍与基本结构的相同,即仍取 决于底层的电流镜(M1与M2)。
低压共源共栅电流源
低压共源共栅结构—常数Vb的偏置
共源共栅电流源
共源共栅电流源―高输出阻抗恒流源
共源共栅电流源是采用共源共栅结构来促使
VDS2=VDS1,从而改善恒流特性的一种行
之有效的电路结构,其电路结构如图所示。
E VDD
Io
IR
Vb
M3
A
B
M1
M2
VDD IR
VDD
IR
E
D
M4
+
M4
A
VGS4+VA
A
-
M1
M1
Io
D
M3
B
M2
共源共栅电流源―高输出阻抗恒流源
由共源共栅结构演变而来:是一个输出与 输入短路的共源共栅结构,如图所示。
VDD
IRΒιβλιοθήκη XIoVb
M3
M4
A
B
M1
M2
低压共源共栅结构—常数Vb的偏置
由图可以看出,三极管M3及M1处于饱和区的条 件分别为:
V bV th 3V X(V G1)S V G 1 SV t1 h V b V G 3 (S V A )
Io (W L)2 IR (W L)1
改进型威尔逊电流源
上式表明:该结构很好消除了沟道调制效应, 是一精确的比例电流源。
该结构只需四个MOS管,因此应用较广,且 可用于亚阈值区域作为精确的电流镜使用。
以上结论成立的前提是VGS4=VGS3,根据饱 和萨氏方程可以得到其条件为:
(W/L)3 (W/L)2 (W/L)4 (W/L)1
另外,有时还由于存在不同的体效应,使各 自的阈值电压Vth不相等,因而其电流也会 产生偏差,这也可以通过电路的合理设计以 消除它对电流镜的影响。
威尔逊电流源
威尔逊电流源
该电流源的基本原理:
利用负反馈提高电流源的输出阻抗以使电流源 具有良好的恒流特性。
VDD IR
M1
Io M3
M2
g m1Vg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