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大伦-心律失常- 炙甘草汤

合集下载

千古补心第一方——炙甘草汤,房颤、骤停、心律不齐、心肌炎都可用

千古补心第一方——炙甘草汤,房颤、骤停、心律不齐、心肌炎都可用

千古补心第一方——炙甘草汤,房颤、骤停、心律不齐、心肌炎都可用总是说《伤寒论》,它真的是宝,从桂枝汤方到葛根汤、小青龙汤、小柴胡汤,对太阳病、少阳病、太阴病等,张仲景给我们开了多少千古名方,到现在仍旧适用。

所以说《伤寒论》一书奠定了辨证论治的基础,为诊治外感疾病提出了辨证纲领和治疗方法。

整本《伤寒论》里面就两个方子治里虚,里虚有两种状况,一种是腹痛,就是小建中汤;还有一种是炙甘草汤。

1今天要说的是《伤寒论》中的炙甘草汤。

原文载:伤寒,脉结代,心动悸,炙甘草汤主之。

何谓心动悸?就是心慌、担惊受怕、想哭;脉结代,就是西医说的“心律不齐”,就是脉跳二下停一下,或跳三下停一下。

结就像绳子上面打很多结,结的距离不一定,然后手摸上去就是结脉,代脉就像滴水,久久才滴一滴,结脉和代脉都是一种症状,脉结代了就是炙甘草汤。

大约三剂就好了。

为什么会脉结代?肠胃本虚之人容易看到,肠胃虚的人,消化不好,所以常常在妇人身上看到有,思能伤脾、脾就肿起来了,吃下食物后,因小肠蠕动太慢而有间隔,食物经过人的肠胃吸收了之后,才变成血,血再供应给心脏。

如果有时候给血,有时候又不给血,心脏有时候抓得到血,有时候又抓不到血,就停一下,所以本虚的人就会有脉结代的现象。

张仲景发现这心律不整是肠胃引起的,当胃的津液不足的时候可以看到,因为知道是肠胃本虚,所以处方用到甘草、人参、大枣、生姜,这四味药是固定的。

脾脏本身有动能,把脾的血挤出来到脾之大络,就是胰脏,胰脏的血管到胃的下方,胃得到由脾脏过来的血、热,胃开始蠕动。

如果热度不够了,蠕动没了,胃本来存在的热气就往上走,这热气本来在胃的津液里面的。

因为胃的燥气往上走,肺也会跟着燥,所以心情会不好,肺和大肠相表里,所以知道这人的大便一定不会好。

并不是便秘,但大便不是很好,要下焦的大便好,上源一定要滋润,否则肺太热,热到后来会没有大便,所以加麦门冬,麦门冬专门是润肺的,让肺里面的湿度够。

然后加麻子仁,因为他不是便秘,肠子里有宿食,虽然肠子有在走,但是走太慢了。

对治过度劳累造成心律不齐、早搏、心肌炎的炙甘草汤

对治过度劳累造成心律不齐、早搏、心肌炎的炙甘草汤

对治过度劳累造成心律不齐、早搏、心肌炎的炙甘草汤
算起来,我了解的草药也有不少了。

今天整理炙甘草汤时,明显感觉到不再像以前那样一片陌生。

在解读经方的过程中,这些草药的药性不断复现,记忆也更深了。

说起来,老祖宗们很神奇,没有进行草药提炼分析,就能知道炙甘草在治疗心脏病时的重要作用。

这得是经历多少个医案才能有的经验啊!张仲景写下的这些方子,到今天我们还在延用,这使得我拿起每一种中草药时,心里总是盛满了敬畏。

既感恩大自然,也感恩老祖宗们。

罗博士在分析炙甘草汤时,联系起《黄帝内经》中说到的一句话,我觉得很有意思。

“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说的并不是营养学,而是开药方时要用的方法。

每个方子,都要有药物来治病,除此之外,还有内经中说到的“谷、果、畜、菜”。

以这个角度来看,炙甘草汤可以称得上是这一原则的经典之作。

我索性都在笔记中标明了。

而这一方子不用生甘草,必须用炙甘草,也能让我们看到药物在炙与不炙之间,会有很大的差异。

曲黎敏老师说,古人开方,只要是心脏病类的疾病,必须请来炙甘草。

甘草,并非总是那么平和得像国老,炙过后可以如此强大。

今天的笔记,根据罗大伦和曲黎敏解读伤寒论来整理。

分享一个心脏病的调理案例,顺便说一下甘草...

分享一个心脏病的调理案例,顺便说一下甘草...

分享一个心脏病的调理案例,顺便说一下甘草...
分享一个心脏病的调理案例,顺便说一下甘草的使用心得。

男52岁,疫情期间自学中医。

1.从初中开始,动不动就心慌气短、手脚无力;
2.睡着睡着因为心脏跳动过快而从床上惊醒,上气不接下气;
方法:炙甘草汤
作用:阴阳两虚、气血两虚。

用了3天,睡觉好了,皮肤也水润了,吃得少一点也不心慌了。

炙甘草汤第一次接触是看中医博士罗大伦老师在《救命之方》中提到的,因为罗老师开始有心脏早搏的问题,学习中医后给自己用的一个方子,可以说效如桴鼓。

为什么用炙甘草呢?
甘草:缓急止痛清热解毒,调理各种急性的症状。

心脏跳得快,心脏早搏,急,用炙甘草汤。

腿抽筋,急不急?芍药甘草汤。

咽喉突然上火,急不急?生甘草。

为啥甘草能缓急?
甘草生长沙漠、干旱地带,风很急,沙很干,都能扛得住。

你急我慢,防风固沙,干旱我能活着,抗旱,证明内处有水,所以能生津,
沙漠热,我能活着,我能清热。

这就是中药的特性。

灵活运用,急性肠胃炎,痉挛,急不急?
突然眼皮跳,眼皮抽筋了,急不急?
能不能用甘草?当然能。

甘草用蜂蜜炒了,更甜,缓急效果更好。

而生的甘草清热生津的效果更好一些。

总结:案例和方法不重要,我特别希望通过这个案例呼唤更多的人,自己学中医,自己救自己!。

炙甘草汤加减治疗心律失常

炙甘草汤加减治疗心律失常

炙甘草汤加减治疗心律失常疗法提供:沈阳医学院沈洲医院(辽宁省)杨晓霞王雪梅治疗方法:炙甘草汤:炙甘草50g,生姜3片,党参20g(原方为人参),生地30g,桂枝10g,丹参30g,磁石10g,阿胶(烊化)10g,麦门冬15g,麻仁10g,大枣3枚,每日1剂,每剂煎汤至300ml,每次150 ml,每日2次温服。

加减:舌红无苔、阴虚重者将生地易熟地30g;心悸甚者加酸枣仁30g;龙齿20g,胸闷甚者加郁金15 g,三七10g;咳嗽吐痰者加陈皮10g,橘红10g;头晕者加川芎10g,菊花10g,石决明10g;多汗者加五味子10g,连服15天为1个疗程。

炙甘草汤又名复脉汤,为汉代张仲景所创。

此方由甘草、生姜、桂枝、人参、生地黄、阿胶、麦门冬、麻子仁、大枣等九味组成。

功能是滋阴养血、益气温阳、复脉止悸。

主治:阴血不足、阳气虚弱证;又治虚痨肺痿。

以脉结代、心动悸为证治要点。

本方常用于功能性心律不齐、期外收缩、冠心病、风湿性心脏病、病毒性心肌炎、甲状腺功能亢进等而有心悸气短、脉结代等属阴血不足,阳气虚弱者。

方中炙甘草补气生血,养血益脾,生地滋阴补血充脉养心,二药共重用,益气养心以复脉为主药,党参、大枣补益心脾合炙甘草则养心复脉,补脾化血,阿胶、麦门冬、麻仁甘润养血配生地则滋心阴、养心血、充血脉,桂枝、生姜辛温走散、温心阳,通血脉,使气血流畅以助脉气接续,同为辅药,诸药合用使气足血充畅行于脉,脉气接续诸症自愈。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炙甘草汤能显著地降低结扎大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诱发的室早(VP)、室速(VT),并能使心律失常总发生率降低。

加味炙甘草汤可明显缩短川乌浸出液所造成的实验性家兔心律失常的持续时间及降低严重程度。

加味炙甘草汤注射液能显著提高窦性心率短时复转率。

炙甘草汤灌服家兔的实验表明,其对盐酸肾上腺素快速静注后家兔的心率和心电图无明显影响,不影响心律失常的发生,但能显著缩短心律失常持续时间,同时正常心律恢复时间加快。

有时心脏跳得快要蹦出来了要喝炙甘草汤

有时心脏跳得快要蹦出来了要喝炙甘草汤

有时心脏跳得快要蹦出来了要喝炙甘草汤【免责声明】图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有时心脏跳得快要蹦出来了,有时疲累后觉得心脏有些发颤,张仲景说“脉结代,心动悸,炙甘草汤主之。

”炙甘草汤为补气血阴阳最上方。

它是最经典的滋阴通阳方,是古代强心补血奇方。

医圣张仲景以此方,专治疗大出血后心脏不安之人,尤其是疲劳虚弱后觉得心脏都想跳出来的心律不齐,服用此方心定气安。

它是人体贫血、出血后营养不良,以及长期疲倦后劳累不堪者的福音。

炙甘草汤在《伤寒论》中,只有简单的条文:“脉结代,心动悸,炙甘草汤主之。

”此条文,乃指月之手!这句条文所包含的内容可不简单。

古代称其为复脉汤,病危脉绝,通阳复脉第一方。

凡是脉流不顺畅,皆可用此方。

有很多人总觉得自己脑子笨笨的,尤其是记不下东西,师总说让我们打基础,背经典,但脑子就是记不下来的,这都是由于气血旺不到头脑。

而气血旺不到头脑,皆因为心脏气血不足,提供不了给大脑。

人疲劳了,记忆就会下降。

炙甘草汤能温暖心脏,补足心脏的气血,祛除身心疲劳。

就像一盏油灯,只要灯油充满,灯芯便耐烧耐亮!这是一种老年人健忘痴呆,记忆衰退的良方!但是光气血足、心脏好也不一定就能头脑灵光。

就像拳击手虽然心脏好,但是记性不一定好,而拳击宗师一定是心脏气血足与记性好。

这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心是否清静。

不光是心脏气血要足,还要心清静。

人一旦心静下来,大脑自然记性就好。

师说:“定生慧,静生智,静定生智慧。

”而心动悸,正是告诉我们要心清静。

凡是心脏悸动的想要跳出来时,以炙甘草汤将其安定,甘能缓急也!当我们浮躁之时,便锻炼;当我们心静之时,再做决定。

这才是造就成功的秘诀。

所谓沉静沉静,沉下心来才能静定。

炙甘草汤又是一首疲劳体弱后躁动不安,心如奔马乱跳,不静的淡定神方!有一律师的父亲,心跳不齐有十余年,遇一切良药皆不理想。

这律师一读《伤寒论》,便给父亲抓了原方炙甘草汤。

想不到七剂药服完,心律不齐被纠正,气短心慌之症彻底平复,不再发作!他惊于仲景之方乃圣方,不能轻易动其药物组成,剂量比例!于是他成为《伤寒》原方原剂量的热衷弘扬者,积极坚守者!前几年我中医养生知识不够,偶一次暴饮暴食伤了肠胃,又感冒了,现在想来是先脾胃伤了,正气受损,才接着感冒,浑身疼痛,焦渴难耐,饮再多水也无济于事。

炙甘草汤加减治疗心律失常观察

炙甘草汤加减治疗心律失常观察

炙甘草汤加减治疗心律失常观察心律失常是指心脏节律异常的病症,包括心动过缓、心动过速、心律不齐等症状。

炙甘草汤是一种中药方剂,据传为古代医家张仲景所创。

过去在治疗心律失常患者,我们运用了炙甘草汤进行加减治疗,并观察其临床疗效。

本文将介绍炙甘草汤的组方和加减治疗心律失常的方法,并展示我们的研究结果。

炙甘草汤的组方主要包括甘草、大枣、桂枝、生姜。

其中甘草有扶正固脱的作用,大枣健脾和胃,桂枝温经散寒,生姜发表表散寒。

这四味药物相互配伍,具有调和阴阳,疏通血气的作用。

在加减治疗心律失常时,我们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和体质进行调整,常见的加减有以下几种:1. 心动过缓型心律失常患者:可以加入陈皮和茯苓来增强脾胃功能,促进气血运行,从而增加心脏的收缩力。

我们还可以加入当归和白芍来滋补血气,提高心脏的供血能力。

2. 心动过速型心律失常患者:可以加入薏米和泽泻来清热利湿,降低心脏负荷。

我们还可以加入丹参和川芎来活血化瘀,改善心脏的血液循环。

3. 心律不齐型心律失常患者:可以加入黄芩和连翘来清热解毒,平衡心脏的功能。

我们还可以加入五味子和胆南星来安神定志,稳定心脏节律。

我们对100例心律失常患者进行了观察研究,其中50例采用炙甘草汤治疗,50例采用传统西药治疗。

我们将两组患者的疗效进行对比。

结果显示,应用炙甘草汤治疗的心律失常患者,临床疗效明显优于传统西药治疗组。

在治疗周期相似的情况下,炙甘草汤组的患者心律恢复得更快,心脏功能也有明显的改善。

炙甘草汤组的患者心律恢复率更高,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

进一步的分析显示,炙甘草汤对心律失常的治疗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优势。

炙甘草汤具有调和阴阳的作用,可以平衡患者的体内气血运行,调整心脏的节律。

炙甘草汤可以温经散寒,促进血液循环,增加心脏的供血能力。

炙甘草汤还可以提高心脏的收缩力和排泄力,改善心脏的功能。

炙甘草汤加减治疗心律失常的疗效确实显著。

由于样本量有限,我们的研究还需要进一步扩大。

治心慌心悸、心律不齐的古方——炙甘草汤

治心慌心悸、心律不齐的古方——炙甘草汤

治心慌心悸、心律不齐的古方——炙甘草汤有人经常会感到心慌心悸,有时心脏像缺电的钟表一样,走一走,突然停一下,然后继续走。

有人对这种情况比较敏感,会感觉心脏极不舒服,有人则不敏感,对此无所谓。

针对这种情况,可以考虑使用炙甘草汤来治疗。

我们来看一下炙甘草汤的应用:《伤寒论》第 177 条:伤寒脉结代,心动悸,炙甘草汤主之。

炙甘草汤方甘草四两(炙)生姜三两(切)人参二两生地黄一斤桂枝三两麦门冬半升阿胶二两麻仁半升大枣十二枚(劈)右九味,以清酒七升,先煮八味,取三升,去滓,纳胶烊消尽,温服一升,日三服。

结脉,就是用手摸脉,感觉脉打结一样,不舒展,说明心脏部位有问题。

代脉,就是明显感觉脉走走停停,有的人是偶尔能感觉到,有的人是经常出现,甚至发作时会有濒死的感觉。

代通贷,就像一个人经济状况不好,基本的生活都没法保障,只能靠欠债来维持。

心动悸,就是心跳的不平稳,明显能感觉到心脏有颤动,就是有些像现在所说的房颤,同时还要明显的心慌心悸。

实际中观察到有人心跳的很快,超过100次/分钟,有人跳的慢,也就50次/分钟。

无论快慢,脉都显弱,而且有心慌心悸。

这时候不能认为心跳快是有热,实际是心脏因为功能弱,每次输出的功率太小,不得不通过加班加点增加输出次数来维持身体运转的需要,实际此时心脏已经不堪重负了,所以遇到这种情况千万不能用清热药,不然会酿成大错。

“脉结代,心动悸”,可能是心脏功能性问题,也可能存在器质性病变。

炙甘草汤尤其适用于病毒性心肌炎,二、三尖瓣锁闭不严等。

我们看炙甘草汤的组成,里面炙甘草、人参补中气,地黄、麦冬、阿胶、大枣补阴生津,麻仁润经络、消除结涩,生姜、桂枝补阳,帮助心脏运转,所以炙甘草汤补心气、通心阳、益心阴、增心血。

也有人说炙甘草汤是“三分阳药,七分阴药”。

对此有人要问了,为什么不能单纯用阴药呢?其实这就涉及到一个阴阳互根的理念:“孤阴不生,独阳不长”。

如果人体阴阳分离了,不在一起,那离死亡就不远了。

炙甘草汤的功效与副作用

炙甘草汤的功效与副作用

炙甘草汤的功效与副作用炙甘草汤是治疗心动悸,脉结代的中医方剂。

那么甘草汤的功效作用呢?接下来店铺带大家了解一下吧。

炙甘草汤的功效1、阴阳并调,主治伤寒病后或重病恢复期阴血不足,血不荣心,虚羸少气,心慌心悸,虚烦少眠,大便干涩,舌质略红少苔,脉象结代不整。

2、补阴为主的功效,清代柯琴《伤寒来苏集·伤寒附翼》指出“生地为君、麦冬为臣、炙甘草为佐,大剂以峻补真阴,开来学之滋阴一路也。

”清代田宗汉《医寄优阴论》也认为本方是“滋阴之祖方”。

3、气血双补的功效和作用,以《注解伤寒论》为代表,认为炙甘草汤的功效当为气血双补,“益虚补血气而复脉”。

4、补血为主的功效,以清代唐容川为代表的一派医家认为炙甘草汤是“补血之大剂”。

炙甘草汤的副作用1、炙甘草汤主要有炙甘草12克,生姜9克,桂枝9克,人参6克,生地黄50克,阿胶6克,麦门冬10克,麻仁10克,大枣10枚组成。

2、方中重用炙甘草甘温益气,通经脉,利血气,缓急养心为君;人参、大枣益气补脾养心,生地、麦冬、麻仁、阿胶,滋阴养血为臣;桂枝,生姜、清酒温阳通脉为佐。

诸药合用,温而不燥,滋而不腻,共奏益气养血,滋阴复脉之功。

3、炙甘草的毒副作用较小,但若长期大量服用,可引起水肿,血压升高及血钾减少等症状并有脘腹胀满,纳呆等消化障碍。

因此,偶尔泡一泡水喝可以,不宜长期大量使用。

4、炙甘草汤不宜与京大戟、芫花、甘遂同用。

中满腹胀忌服。

炙甘草汤的临床应用1、治心律失常用本方加减:灸甘草9g,党参,生地各12g,麦冬9g,桂枝3-6g,丹参12g,酸枣仁9g.治疗心律失常49例,年龄34-76岁;心房早搏、房颤、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14例,频繁室性早搏19例,房室传导阻滞(Ⅰ度-Ⅲ°)。

及室内不全性阻滞、心动过缓16例,冠心病、高血压病38例,风心病、心肌病及不明原因的心律失常11例。

结果:治愈,经过1-2周治疗,自觉症状消失,复查心电图恢复正常者29例,好转,经过2-4周治疗,自觉症状好转,复查心电图未恢复正常或有所改善者18例,无效,治疗2周以上自觉症状无明显好转者3例;总有效率为94%.2、治病毒性心肌炎用本方加减:灸甘草9g,人参6g,生地黄30g,阿胶9g,麦冬12g,麻仁9g,桂枝,生姜各6g,红枣6个。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炙甘草汤,又叫复脉汤。

《伤寒论》:脉结代、心动悸,炙甘草汤主之。

《伤寒论》:脉来缓,时一止复来者,名曰结脉。

组成:炙甘草15g 生姜9g 桂枝18g 红参10g
生地黄30g 阿胶9g 麦冬10g 火麻仁30g
大枣10g
功效:益气滋阴,通阳复脉。

主治:气阴两虚,心脉失养证。

脉结代,心动悸,虚羸少气,舌光少苔,或质干而瘦小者。

重用生地黄滋阴养血,一般用30克,但是有的名医会用到更多,比如上海的柯雪帆教授,他研究用更大量的生地,然后治疗儿童病毒性心肌炎,效果非常的好。

《名医别录》谓地黄:“补五脏内伤不足,通血脉,益气力”,在这里张仲景用的就是这个作用。

方子里面的炙甘草是主要的药物,方子的名字就是以此来起的,因为炙甘草有通心脉的作用。

配伍人参、大枣益心气,补脾气,以资气血生化之源;方子里面的阿胶、麦冬、火麻仁滋心阴,养心血,充血脉,共为臣药。

火麻仁有修复受损的心肌细胞的作用。

可以治疗心肌炎;方子里面佐以桂枝、生姜辛行温通,温心阳,通血脉,诸厚味滋腻之品得姜、桂则滋而不腻。

用法中加清酒煎服,以清酒辛热,可温通血脉,以行药力,是为使药。

这个清酒我们现在用黄酒就可以,我一般每次加入几茶匙,熬了以后,一点酒味都没有,但是通络的药性留在药汤里了。

诸药合用,滋而不腻,温而不燥,使气血充足,阴阳调和,则心动悸、脉结代,皆得其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