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体系的探索

合集下载

课程思政背景下大学英语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课程思政背景下大学英语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652020年44期总第536期ENGLISH ON CAMPUS课程思政背景下大学英语教学的探索与实践文/叶 华【摘要】大学英语教学融入学校课程思政教学体系是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的重要举措之一,基于此,本文对大学英语课程中实施课程思政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梳理,从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与融入、课程思政实施的策略与方法两方面进行了探索,以期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既提高学生的语言技能,又培养大学生的跨文化传播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同时提升思想品德。

【关键词】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思想道德【作者简介】叶华(1983-),女,江苏泰州人,泰州学院外国语学院,硕士,研究方向:英美文学、英语教学。

【基金项目】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对“道德教化”的影响与对策研究》(项目编号:C-b/2018/01/24);2020年度江苏省社科应用研究精品工程外语类课题《大学英语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研究》。

有人文性,不能成为与道德教育隔绝的“孤岛”。

大学英语课程中蕴含着很多提升学生思想品德的知识,教师应挖掘出这些思政元素,在讲授英语知识的过程中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传道授业解惑,用这种方法可以做到启智与育德的有机融合,学生也更容易接受。

1. 培养学生的文化认同感。

如何让中华文化走上世界舞台,扩大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沟通的能力,能用语言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的复合型人才是高校教育重要内容之一。

根据《指南》(2020版)的要求,大学英语教材建设要自觉坚定文化自信,坚持中华文化的主体性,坚守中国文化的话语权,充分体现中国特色和中国风格。

目前,本校大学英语课程使用的教材除了有《全新版大学英语综合教程》和一些四六级考试讲义,还包括《新标准大学英语文化阅读教程》《大学英语学习方法与策略》等一系列书目。

在实施课程思政之前,课堂教学是以《全新版大学英语》为主要教材,其余书目以学生自学为主。

在随后的课程思政改革中,教师充分挖掘多本书目中的思政元素。

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研究现状综述及意义探讨

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研究现状综述及意义探讨

482020年41期总第533期ENGLISH ON CAMPUS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研究现状综述及意义探讨文/张 娇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

” 2017年2月2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指出“要加强对课堂教学和各类思想文化阵地的建设管理。

充分发掘和运用各学科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

一、国内研究概况与趋势课程思政理论层面,高德毅&宗爱东(2017)认为,目前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仍存在依靠思政课程“独舞”的问题,专业教学和综合素质课程教学仍然未把德育纳入教学全过程,因此要从国家意识形态出发,通过制度设计与机制激励,把显性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与隐性思政课结合起来,使高校思想政治由“点”“线”,拓展成“面”,构建全课程、全方位、全员育人的立体思政教育格局。

陆道坤(2018)认为,好的课程思政是挖掘课程的育人价值,把思想道德教育与课程自身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内涵融合。

在课程思政实施重点方面,李国娟(2017)认为,“课程思政”建设的基础在课程、重点在思政、关键在教师、重心在院系、成效在学生,因此在课程教学组织实施、评价体系建立中,要注重把理想信念的根植设为一个重要因素,把“价值引领”作为教学管理和质量评价的重要观测点。

何红娟(2017)通过分析课程思政的必然性和必要性,提出实现课程思政首先需要转变思政教育理念,高校所有课程的教师开发课程思政资源,构建思政教育共同个体,建设全过程、全方位、全员“大思政”。

大学英语课课程思政层面,李平等(2018)以及李波(2018)认为,大学英语课程具有学时长、学分高、学生覆盖面广的特点,语言作为思想与文化的载体,在实施思想政治教育方面有着天然的优势,是以德育人的重要阵地。

民办工科院校《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路径的研究与探索

民办工科院校《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路径的研究与探索

民办工科院校《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路径的研究与探索一、课程思政的内涵“课程思政”是高等院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及关于教育的重要指示为指导方针的重点教育改革方向。

学校一切教育教学活动的根本目的在于培养出更高质量的人才。

我们的教育改革以课程思政改革为具体方向,切实根据教学需求有针对性地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落实本科教育中公共基础课程的学科标准,从而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思政教学体系。

“课程思政”改革的效果如何,最终必须以学生的获得感为检验标准。

课程改革中,我们坚持以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不断提升学生的课程学习体验和效果。

二、民办工科院校的《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方向民办工科院校的《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改革以“积极探索”,“创新突破”,“着眼应用”为改革路径。

通过与课本内容主题的联系和对思政内容的挖掘与提炼来将课程与思政教育进行深度融合。

课程中的思政教育不能生搬硬套,照本宣科,而应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地开展与实施。

这要求授课教师能够对教学内容和科目范畴内的思政点进行科学的联系和相互融入,同时也要求在课程实施上,可以依托突破传统的创新型授课模式和教学设计满足课程思政的有效实现。

结合育人目标,我们既要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课程知识、习得语言技能,同时又要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人文素质、科学精神、宪法法治意识、国家安全意识和认知能力的课程,注重在潜移默化中坚定学生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通过打造有特色的公共基础类课程,帮助学生在学习中享受乐趣、健全人格、锤炼意志,陶冶情操、温润心灵、激发创造创新活力。

三、《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路径的探索教学设计方面,从创新理念出发,我们通过知识本质的“挖掘”,思政元素的“凝练”和外延化的“加工”过程来丰富我们的课程思政教学。

教学设计上切忌照本宣科,循规蹈矩实施教学。

知识本质的“挖掘”要求教师能有充分且熟练地掌握教学知识内容中能够体现思政教学意义的契合融入点,并通过自身对于思政元素的理解与认知,进行素质,精神,情感,能力等方面的提炼与归纳。

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模式的构建研究

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模式的构建研究

评、同行评价、教学管理部门评价等。高校要通过评 价反馈,不断改进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 及实施策略。
四、结语 总之, “课程思政”主要注重加强对学生的世界 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传承和创新中华优秀传 统文化,积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 历史观、文化观。因此,高校要从教学目标、教学内 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四个方面出发,构建一个兼 具英语学科特色和思政人文特点的科学、系统、清 晰、全面的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新的教学模式体系, 以实现专业教育和思政教育的双目标,从而为社会 培养更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
参考文献: [1]习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
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 [2]习近平.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贯彻党的教育
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N].人民日报,2019-03-19. [3]李秀英,战丽莉.以提升人文素养为内涵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改革
. A识l地l增R加ig德h育ts主题Re的s内er容v。ed例.如,在大学英语的阅
读和写作试题中,教师可以当前的时政热点为背景 对学生进行考核,并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有效的 考查和验收。而高校对教师教学情况的评价,主要 涉及教学内容、教学质量、学生学习情况及思政育人 效果等方面。评价方式主要采用学生评价、教师自
3.教学方法 在信息时代背景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灵 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启发式教学法、任务式教学 法、合作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专题教学法等。教师 要有效结合多种教学方法,在课堂内外营造浓厚的 思想政治教育氛围,给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教 师要利用案例教学法,根据教材内容深挖其中蕴含 的思政元素,整理出相关的思政案例,从悠久历史、 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方面对学生进行 渗透。这样的案例,不仅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本内 容,还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 观,达到思政育人的目的。教师还可以采用专题教学 法,将零散的思政教育内容系统地整合成多个专 题,全面渗透到大学英语课程的每一个教学单元中。 例如,从“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中寻找与爱国、 敬业、诚信、友善等相关的内容并进行专题教育。再 如,在讲解英语课文的过程中,找准与思政教育的结 合点,以问题为导向,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和主动 性,能实现思政教育和教学内容的无缝对接,达到隐

大学英语课程思政途径探索——以“The Great Journey of Learning”为例

大学英语课程思政途径探索——以“The Great Journey of Learning”为例

2021年18期总第562期ENGLISH ON CAMPUS大学英语课程思政途径探索——以“The Great Journey of Learning”为例文/李兰杰 战 盈【摘要】大学英语教学以文章为蓝本,通过讲解文章的文化背景、语言知识点和开展主题思辨拓展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

大学英语教学如何将语言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培养提高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起来实现“课程思政”?笔者以“The Great Journey of Learning”为例,从词句、段落和篇章三个层面介绍自己的做法,探讨大学英语课程实现思政教育的途径,以供借鉴。

【关键词】思政;大学英语;途径【Abstract】Based on explaining the cultural background and language knowledge points of articles and carrying out the activities such as the expansion of the theme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cultivate students' comprehensive English application ability. How to combine the cultivation and improvement of language learning skills with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Taking “The Great Journey of Learning” as an example, the author introduces her own practice from the three levels of words, sentences, paragraphs and chapters, and discusses the approaches to realizin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 English courses for reference.【Key words】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college English; approaches【作者简介】李兰杰(1985-),女,火箭军工程大学,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英语教学与研究、翻译理论与实践;战盈,火箭军工程大学基础部外语教研室。

课程思政融入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实践研究——以《新视野大学英语》为例

课程思政融入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实践研究——以《新视野大学英语》为例

ENGLISH ON CAMPUS2023年12期总第660期课程思政融入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实践研究——以《新视野大学英语》为例摘 要:课程思政理念指导下的大学英语课堂,承担着传授语言知识技能和进行思政教育以促进立德树人的双重任务。

大学英语教师应该不断提升自身的思政素养,提高课程思政教学能力,充分挖掘教材中所蕴含的思政元素,找到适当的切入点将思政元素融入课堂教学,有效发挥大学英语课堂的全方位育人功能。

本文以《新视野大学英语》为例,阐述了大学英语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的重要意义、《新视野大学英语》教材使用概况,具体探讨如何将思政元素融入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以实现大学英语教学价值塑造、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的有机统一。

关键词:课程思政;大学英语;教学实践作者简介:杨建峰(1989.01-),女,新疆昌吉人,昌吉学院,助教,研究方向:语言学、英语教学;徐红梅(1972.03-),女,山东栖霞人,昌吉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语言学、英语教学。

一、大学英语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的意义(一)符合现阶段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要求2016 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

课程思政是一种教育理念,要求教师在专业课程教学中寻找思政教育的切入点,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实践。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并充分挖掘大学英语课程内容中的思政元素,是促进专业课程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一种大胆实践,符合现阶段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要求,是从英语教学出发,提升和改善学生思想认知状态和英语学习态度的重要途径。

(二)符合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需求大学英语教学虽然在形式上是以教授西方文化为主的教学,但从大学生的角度来说,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的思政教育内容,有利于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大学英语课程思政路径探究——以《新一代大学英语2》(提高篇)为例

大学英语课程思政路径探究——以《新一代大学英语2》(提高篇)为例
③ We will encourage more private actors to engage in innovation and start businesses, expand the space for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strengthen comprehensive services, and give play to the pathfinding role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demo centers.(2019 年政府工作报告)
以教材第 7 单元 Cultures across borders 为例。该单元共有两篇文章, The legacy of the Silk Road 讲述了丝绸之路的特征、主要影响以及其丰富 的文化遗产,Chinese admiral in the Indian Ocean 介绍了郑和七次海上航 行的事迹。该单元以“跨国界文化”为主题,围绕中国古代文明对外交流 的行动展开,反映了中国长久以来以开放包容的心态加强和世界各国不同 文明交流互鉴的价值观。根据单元主题和文章内容,教师可通过布置任务 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我国“一带一路”倡议。为深化“跨国界文化”主题, 提升学生的政治认同,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老师可引入习近平主席关于 推动不同文明交流互鉴、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演讲,如 2017 年习主席 在联合国总部日内瓦发表的《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Work Together to Build a Community of Shared Future for Mankind)演讲。通过学习紧扣单 元主题的材料以及课后的自主探究,学生不仅能更好地学习课本内容,还 能增进对我国国家政策、价值导向、发展理念的了解,增强对中国文化的 理解和阐释能力、提升文化自信和家国情怀。 2.2 聚焦篇章语言,融入思政例句

思政元素融入高职英语课程教学的探索与实践——以山东电子职业技术学院《大学英语》课程为例

思政元素融入高职英语课程教学的探索与实践——以山东电子职业技术学院《大学英语》课程为例

712020年41期总第533期ENGLISH ON CAMPUS思政元素融入高职英语课程教学的探索与实践——以山东电子职业技术学院《大学英语》课程为例文/李 铮【摘要】2020年5月底,教育部发布了《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

为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人才培养体系,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发挥好每门课程的育人作用,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特制定本《纲要》。

其中提出,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

本文笔者以山东电子职业技术学院基础教学部开设的《大学英语》课程为例,探索思政元素如何融入高职英语教学。

【关键词】课程思政;思政元素;高职英语课程【作者简介】李铮(1983-),女,汉族,山东济南人,山东电子职业技术学院,讲师,本科,研究方向:英语语言学和英语教学。

学生掌握基本职场英语技能等。

虽然在课程中加入了中英文化的对比,但是在学生爱国主义情怀培养、高尚品格塑造方面融入的还是比较少。

高职英语教师紧扣教学大纲,英语语言知识点和文化知识点的教授比较多,时常忽视了学生的思政教育,教师主动进行思政教育的意识还比较薄弱。

在找到思政教育的切入点后,有时候会出现将思政要点生搬硬套的情况,学生不容易接受。

三、 思政元素融入高职英语课堂的实施措施1. 提高高职英语教师的自身素质和思政意识。

教师是实施课堂行为的主导者,是教学的责任人。

教师的自身修养、政治态度和方向会直接影响到学生。

学生都具有向师性,也就是说教师在课堂上是学生的表率,会通过课堂上的一举一动来影响学生。

所以,教师不但要做到专业素质过硬,而且其他各方面素质如道德素质、政治素质等也要过硬。

这就要求教师要热爱自己的职业,理解职业内涵,以积极上进的态度对待每一堂课,言传身教。

教师要多读书,发展自己的爱好特长,提高自身素质,由此带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另外,教师除了要关注在英语语言教学方面的实时发展动态之外,还要关心党和国家的各种政策、理论以及国内外大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设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体系的探索
作者:彭新悦
来源:《科学与财富》2020年第25期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

”,这为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体系的建设指明了方向和目标,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应该立足学科特色,以中西方文化背景对比研究为主渠道,遵循语言教学与思政教育规律,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大学英语课程的思政育人功能。

关键词: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思政教学体系;思政育人
一、“课程思政”的背景及意义
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把他们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对于全面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确保我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

由此可见,“课程思政”是一切其他课程的前提和导向。

高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

这就是“课程思政”的必要性所在。

2016年 12月 8日,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

新版的《大学英语教学指南》指出,大学英语课程一方面要满足国家战略需求,另一方面要满足学生专业学习、工作就业等方面的需要。

因此,建设好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培养出一批具有较高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的创新型外语人才是当前高校外语教育工作者共同面临的时代责任与担当。

二、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体系的建设
作为全校公共基础课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存在着教学范围覆盖面广(各个专业的学生),教学周期长(一般为两年),教学材料(时事听力,汉英翻译,作文写作围绕社会热点等)更新快等特点。

同时,大学英语课程教学又需要满足国家战略需求,结合本校发展方向服
务地方特色。

在具体教学实践中有效培养学生语言应用能力、思辨能力、国际视野和家国情怀。

这就需要成体系建设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并将之建设成为具有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的,语言教学与思想政治深度融合的线上线下混合式金课。

1:完善大学英语课程思政课程教学大纲。

《大学英语教学指南》指出,“大学英语课程是高等学校人文教育的一部分,兼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大纲不应该仅仅关注课程的工具性性质,重点放在了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译”等语言运用能力上。

而应该在大学英语课程思政课程教学大纲增加课程的思政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考核内容。

按照习总书记“讲好中国故事”的要求,添加时政教学内容,选择与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紧密相关的教学材料(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科技等),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当今中国社会发展取得辉煌成就的主要原因,引导学生主动思考中西方文化差异或冲突的文化现象、风俗、习惯以及社会生活方式等的认识、了解、接受和适应,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帮助学生建立文化自信、道路自信和制度自信。

2:制定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发展目标。

2019年 4月 29日,教育部提出了“六卓越一拔尖”计划,又称一流课程建设“双万计划”。

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育体系的建设应该牢牢抓住这个契机,依托国家发展战略,结合地方特色,聚集优秀人才建立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团队,精心制定具有自己特色的大学英语课程思政课程的人才培育计划,整合各个在线课程教学平台,充分利用好当前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育模式来建设,升级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体系。

把培养语言应用能力与思政教育深度融合,以建设具有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的金课为目标,从建设一批校内示范课程开始到加大力度进行课程投入,把优秀的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育示范课培育成为省级、国家级示范课程,以实现课程建设的可持续发展的建设发展目标。

3:立足专业培养、地方特色和国家发展战略
大学英语课程思政课程教学体系的建设和发张需要依托本校的建设和发展,依托国家的发展战略,具有服务专业培养特色,服务地方地方特色,服务国家发展战略的特点。

要讲好“中国故事”,首先就需要讲好“自己身边的故事”。

课程的建设应该开设符合专业培养特色的英语课程,助力校本特色一流专业、一流学科建设。

在当前新时代,教育信息化,大数据化的时代大背景下,在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下,高校的大学英语教学和人才培养应主动服务社会发展,以学生为本,高度关注大学生的专业学习需求和长远发展。

专业人才培养要以培养面向未来、面向全球化、面向高新科技的新一代具有国际视野,中国情怀的高精尖人才为目标,从而真正做到“讲好中国故事”。

三、高校教育工作者在大学英语课程思政体系建设中的责任与担当
2019年 3月 18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并指出“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的价值目标是立德树人,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的原动力是文化自信,而推进大学英语课程思政体系建设的根本保障是全体高校教育工作者的时代责任与担当。

全体高校教育工作者只有脚踏实,认真研究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潜心研究、规划新时代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目标并将之最大化的在课堂上开展有效教学,才能培养出又红又專、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高水平的大学英语师资队伍是大学英语课程思政体系建设与课程改革的根本保障。

在大学英语课程思政体系的建设和改革中,应以师资团队建设为抓手,强化基层教学活动,定期进行课程团队内部、团队间交流,以及团队和国、省内外优秀团队的学习、交流,打破课程建设思维壁垒,打通课程建设资源。

根据实际情况设定教学目标、更新教学内容、制定教学计划。

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和教学内容,致力于打造一支或多支高水平大学英语教师队伍,服务于国家发展战略与社会发展需求。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報,2016-12-09.
[2];; 教育部.大学英语教学指南[Z].2017.
[3];; 李红薇大学英语课程中的思政元素[J].科教导刊?电子版2019年第22期
[4];; 刘丽楠杨文斯疫情背景下大学英语教学的“课程思政”探究[J].教育教学研究2020年第8 期
[5];; 王晓妍任冰新时代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育改革思路与实施路径[J].知识文库2020年第01期
作者简介:
彭新悦(1975—),男,重庆奉节人,攀枝花学院外语学院讲师,四川大学英语语言文学硕士研究方向:英语教学法,英语语言文学
本文为攀枝花学院教研教改项目《移动学习在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项目编号:JJ1740)阶段性研究成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