析舒曼音乐作品《月夜》-精品文档
《月夜》文本解读及教材分析

《月夜》文本解读及教材分析《月夜》是一首由杨洪基演唱的歌曲,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这首歌曲以抒发对爱情的思念和对追求爱情坚持不懈的决心为主题,通过对月夜的描绘,表达了对爱情深深的向往和追求。
歌曲的开头以柔和的音乐为伴奏,唱出了对爱人的思念之情:“远远的你轻轻地走进我的夜/脸颊湿湿地偷偷滑落的意念/我黎明前的心情在低泪哭泣/你不见却知道心里的声音。
”这段歌词通过细腻的描写,表达了主人公对爱人的思念之情,并且表明主人公已经深陷在对爱情的思考之中。
接下来的歌词:“月亮的背面滑翔的双翼忧愁/月光如下的月光如下的脸温柔/感慨满腔的不舍和默默的期望/想你在远方看着这仰望”将月夜的景象与主人公对爱人的思念相结合,形成了一种幻想的氛围。
月亮和月光如同爱人一样,温柔倾城,而主人公在远方仰望,表达了对爱人的深深思念和期望。
歌曲的副歌部分由歌手激情满怀地演唱:“胸中喜悦在翻滚/灵魂在前进/陡然间的燃烧/孤独的感觉融化心头/多远都不怕多苦都不怕/幸福走不下/月亮对焜晃/谁是我最深爱恋的人/月夜的清晨谁是我最好朋友。
”这段歌词表达了主人公对爱情的坚持和对幸福的追求。
主人公表示不怕困难和苦难,愿意坚定地追求自己最深爱恋的人,而月夜则象征着主人公追求幸福的坚持和力量。
从教材分析的角度来看,《月夜》这首歌曲适合用作中学音乐教材的教学。
它具有容易引起学生共鸣的主题,对于学生来说,初恋和爱情都是一个颇具吸引力的话题,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可以唤起学生对爱情话题的关注和思考。
歌曲的旋律和歌词简单易懂,容易被学生接受和理解。
学生可以通过学习歌曲的歌词,了解到如何用音乐表达对爱情的思念和追求,同时通过唱歌来提高他们的歌曲理解能力和音乐表达能力。
歌曲的演唱者杨洪基是一位在华语乐坛具有很高知名度的歌手,学生可以通过学习他的演唱技巧和表情,扩展他们对音乐艺术的研究和理解。
2019-2020年湘教版音乐四下《月夜》教案

2019-2020年湘教版音乐四下《月夜》教案教学目标:1. 聆听《梦幻曲》,学习并感受日本歌曲《愉快的梦》。
2. 编创与活动。
3. 通过音乐实践活动掌握“连线”、“下行”的音乐知识,从而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及创新能力。
教学重点:学习歌曲并用各种方式表现歌曲。
教学难点:创编活动。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感受氛围1. 聆听感受歌曲《梦幻曲》,创设学习氛围。
教师引导学生感受这段的意境,体会其情感。
2. 介绍作品《梦幻曲》。
3. 复听设问:这一演唱形式有什么特征?是哪个声部演唱?4. 再听《梦幻曲》主旋律,出示主题旋律谱。
设问:聆听主题音乐,你感受到了什么气氛?给你的感觉是什么?然后跟着这段音乐哼唱一下。
5. 复听全曲6. 要求学生闭上眼睛听音乐,用手势来表示旋律的起伏。
7. 小结(二)激情导入(放背景音乐《愉快的梦》)1. 同学们,有位日本小朋友邀请咱班同学到日本去做客,你们想不想去?2. 好,下面就请你们闭上眼睛,老师带你们坐宇宙飞船到日本去,跟老师一起倒计时:10、9、8、7、6、5、4、3、2、1,(一位女生穿着和服走到讲台前)到了,快睁开眼睛看看,下面老师介绍一下,这位是我们的日本小朋友惠子同学,她的中国话讲得非常棒,下面我们就来邀请惠子同学给我们做导游吧!(惠子):(鞠躬)(早上好)(日本话)3. (CAI出示大屏幕)(惠子):(边指大屏幕边介绍)这是富士山,是我们日本的象征,由于富士山海拔很高,所以山顶终年积雪。
这是樱花,是日本的国花。
我们来到了东京的服装商城,看见了各种各样漂亮的和服,和中国唐朝的服装有点像。
对了,我听说中国的国粹是京剧,我们日本也有国粹,我们日本的国粹是歌舞伎,有时间我会带你们到剧院去观看歌舞伎。
今天晚上,日本小朋友为了欢迎你们的到来,特地在东京小学举办了一场联欢晚会,也请你们准备几个节目。
(到老师耳边告诉老师一个悄悄话)4. (谢谢你)——日本话。
刚才惠子告诉我,他们今晚要和我们演唱一首歌曲,对,就是这支歌,快帮老师听听,它是几拍子音乐?5. 对,是6/8拍音乐(师同时做6/8拍的肢体动作)。
四年级音乐上册第三课《月夜》(三课时)

四年级音乐上册第三课《月夜》(三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聆听乐曲《梦幻曲》、《月亮月光光》、《小夜曲》,演唱歌曲《愉快的梦》,感受轻柔音乐所表现的“月夜”2、通过学习《愉快的梦》,使学生能够用轻柔,连贯,优美的声音表达歌曲的意境。
3、通过学习本课,知道德国音乐家——舒曼;并且知道奥地利作曲家——海顿,并知道它的另外两部交响曲《告别》和《惊愕》;教学重难点1、能够用轻柔,连贯,优美的声音演唱《愉快的梦》表达歌曲的意境2、了解旋律的上行、下行,以及连音线。
教学准备多媒体、钢琴、录音机、磁带。
教学过程:(3)课时设计意图(生成设计)第一课时教学内容:1. 聆听《梦幻曲》2. 学唱歌曲《愉快的梦》3. 简介德国音乐家——舒曼教学目标:1. 能够完整、较准确地演唱歌曲《愉快的梦》2. 知道德国音乐家——舒曼3. 通过聆听乐曲,演唱歌曲,感受轻柔音乐所表现的“月夜”教学重点:能够完整、较准确地演唱歌曲《愉快的梦》教学难点:5 5 5 4 3 | 4 4 4 3 2 |可爱的小矮人正在岸上地球上的城市村庄教学过程:一、故事导入1. 师生问好2. 小故事二、聆听《梦幻曲》导语:到底是一首怎样的音乐会让他留下了眼泪呢?我们也来聆听看看。
(播放音乐)1. 聆听钢琴独奏版A师播放音乐,生聆听B 提问:这首音乐让你有什么样的感受?会联想到什么?C 小结:这段音乐的旋律温馨甜美,和声纯朴厚实,听来令人神往;就如它的曲名仿佛使人置身在如梦幻般的梦境。
2. 聆听其它演奏版本A师:舒曼的《梦幻曲》原以钢琴曲的形式问世,后来被改编成各种器乐独奏、合奏曲以及无伴奏合唱曲等。
接下来就让我们来欣赏。
B 播放小提琴独奏《梦幻曲》C 播放无伴奏合唱《梦幻曲》3. 认识舒曼三、歌曲学唱《愉快的梦》导语:在如此梦幻般的音乐下进入梦乡,我相信,每个同学都能做一个非常美妙而愉快的梦。
这不,就有一群日本的小朋友做了一个愉快的梦,我们来听听,他们做了一个怎样的梦?.1. 聆听歌曲《愉快的梦》A师播放歌曲,生聆听B 提问:这群小朋友们做一个怎样的梦?2. 第二次聆听歌曲A师:你觉得在这个梦里哪里是他最愉快的地方?你能在这个地方举一下手来告诉我们吗?B 播放歌曲,学生聆听并回答3. 学唱歌曲师:如此愉快的梦,就请同学们用歌声来表现一下。
浅析舒曼艺术歌曲的音乐特征

浅析舒曼艺术歌曲的音乐特征舒曼(Robert Schumann)是德国浪漫主义音乐时期的重要作曲家之一,他创作了大量的艺术歌曲,其中包含了许多令人动情的音乐特征。
本文将从旋律、和声、节奏和词曲配合等方面对舒曼艺术歌曲的音乐特征进行分析。
在旋律方面,舒曼艺术歌曲富有激情和感情的表达。
他的旋律常常流畅优美,旋律线条充满变化和情感,能够很好地表达出歌词所描述的情感和情绪。
例如舒曼的《我的玫瑰》中的旋律线条流畅优美,通过音乐来描绘出花儿的娇艳和芬芳,以及歌者对花儿的深情款款。
舒曼的旋律也常常富有较大的音域跨度和音乐上的技巧,展现出他作为钢琴家出色的技巧和自由的表演风格。
在和声方面,舒曼艺术歌曲的和声常常富有变化和丰富性。
他巧妙地运用和声来增强音乐的情绪和意境。
舒曼常常通过使用复杂的和弦进行来呈现出歌词中的情感冲突和复杂性。
例如在《我的玫瑰》中,他运用了许多涉及半音的和弦,以及多层次的声部处理,使得音乐具有变化丰富的层次感和表现力。
舒曼还善于使用调性变化和模式转换,使得音乐更具有戏剧性和引人入胜的特点。
在节奏方面,舒曼艺术歌曲的节奏多样而富有魅力。
他善于运用快速的音符和反复出现的节奏模式来增强音乐的动感和活力。
他也能灵活运用慢速的节奏来展示音乐的柔情和内敛。
例如在舒曼的《月夜》中,他通过运用分散的和声,以及柔和的音符和弱音符,使得音乐呈现出宁静和神秘的夜晚的氛围,营造出强烈的视觉感受。
在词曲配合方面,舒曼艺术歌曲的词曲配合非常紧密和完美。
舒曼善于把握歌词的内涵和情感,通过音乐来表现出来。
他注重歌词和音乐之间的和谐统一,使得歌词中的意境能够通过音乐得到最好的呈现。
舒曼艺术歌曲的词曲配合使得歌曲更具有感染力和情感共鸣。
《月夜》文本解读及教材分析

《月夜》文本解读及教材分析
《月夜》是中国现代作家白朴于1960年创作的一首诗歌。
诗中以描绘月夜的美丽景象为主题,通过对大自然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美好的心态。
诗人通过描绘月夜的方式,展现了大自然的美丽和神秘。
诗中描述了月亮“像一面磨砺得精光闪烁的金银镜” 和“铺遍了银色的腊纸” ,形象地描绘出了月光的明亮和闪烁的光芒。
诗人运用了对比手法,将月亮与黑暗的夜空进行对比,突出月光的明亮和夜晚的安静,给人一种安详的感受。
这种描写方式不仅展现了大自然的美丽,也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诗中通过描写月夜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美好的心态。
诗中描述了“小桥”、“山脚下”,“桂花”的景象,这些都是平凡而美好的事物。
诗人通过对这些景象的描绘,表达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他把纯洁美丽的桂花与明亮的月光联系在一起,用诗意的方式表达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
诗中运用了音乐感和意境联想,使整首诗具有旋律感和意境感。
诗中运用了“荡”、“趯”、“杏花暗映金钗样”等音乐感较强的字词,以及“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的意境联想,进一步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和感染力。
《月夜》是一首以描绘月夜为主题的诗歌,通过对大自然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美好的心态。
诗中通过对月亮、夜空、小桥等景象的描绘,展现了大自然的美丽和神秘,同时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通过运用音乐感和意境联想,使整首诗具有旋律感和意境感,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和感染力。
这首诗语言简洁明了,意境深远,给人以独特的感受,非常值得一读。
二胡曲《月夜》的演奏构思

二胡曲《月夜》的演奏构思《月夜》是一首优美动人的二胡曲,描绘了一幅月光下的静谧夜景,带领听众置身于宁静的氛围中。
要将这首曲子演奏得淋漓尽致,需要充分理解曲子的内涵,并对演奏的构思有着清晰的思路。
下面,我们将从曲谱分析、情感表达、技巧运用三个方面,探讨演奏《月夜》的构思。
对《月夜》的曲谱进行分析是演奏构思的基础。
《月夜》属于传统曲目,曲谱结构相对简单,通常包括引子、主题部分、副歌部分和尾声。
在演奏时,需要注意弦乐器特有的节奏和旋律的变化,掌握好每个部分的情感走向和曲调变化。
引子部分要表现出月光下的幽静和神秘感,主题部分要展现出月夜中的宁静和美好,副歌部分要突出主题的重要性和韵味,尾声要巧妙地将整个曲子的情感收束起来。
在演奏构思中,要通过曲谱分析找出每个部分的特点,并针对性地加以表现,使整个演奏更加富有层次和魅力。
情感表达是演奏《月夜》的关键。
在演奏过程中,要通过细腻的情感表达,将听众带入到月夜的静谧之中。
这首曲子需要表现出的情感是温柔、安静、神秘和深情。
在演奏构思中,可以通过细腻的音色变化和情感表达来展现出这些情感。
在引子部分可以运用轻柔的颤音和柔和的音色,表达出月夜的幽静和神秘感;在主题部分可以运用细腻的音符和流畅的音程,表达出月夜中的宁静和美好;在副歌部分可以运用深情的弦音和温柔的音色,突出主题的重要性和韵味;在尾声部分可以运用抒情的音符和缓慢的节奏,将整个曲子的情感收束起来。
通过情感表达,可以让整个演奏更加动人和感染力,并引起听众的共鸣。
技巧运用也是演奏《月夜》的重要方面。
在演奏构思中,要根据曲子的特点,合理运用各种技巧,使演奏更加流畅和自然。
可以在演奏中运用不同的弓法,如抖弓、跳弓、顿弓等,丰富音乐的表现力和魅力;可以通过左手的滑音、装饰音和换指等技巧,增加音乐的变化和层次感;可以通过掌握好音量和舒缓的节奏,使演奏更加舒适和动听。
通过技巧的运用,可以使演奏更加精妙和娴熟,吸引听众的注意力,让他们沉浸在音乐的海洋中。
四年级音乐下册《月夜》课件湘教版

• 哪位聪明的同学能告诉我这是一首几拍子 的歌?
• 拍号是多少?强弱规律怎样?三和八分别 代表什么意思?
• 以四分音符为一拍的拍号到目前为止我们 只学了这个三四拍子。但是,今天我们要 来认识一个新的拍号,它是以八分音符为 一拍的,那么它是什么呢?谁来告诉我?
•连线:圆滑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连音线
•两声部练习
• 小夜曲原是中世纪欧洲骑士文学的爱情歌 曲,是一种黄昏或夜间在室外演唱的歌曲 或演奏的器乐曲。
• 这首《小夜曲》这是18世纪奥地利作曲家 海顿所做《F大调第十七弦乐四重奏》中的 第二乐章,音乐柔美,活泼动听。
•听一听,画一画
请大家用声音来表现看看各种不同的梦
(欢快的、美丽的、忧伤的、奇怪的、可怕 的)
• 舒曼,德国作曲家,音乐评论家,曾在莱比锡大学学法律,19岁起师从维 克学钢琴,1834年创办《新音乐报》 ,刊发了大量评论文章,成为 当时德国音乐艺术生活中革新与进步艺术倾向的喉舌。1840年与维 克之女德国钢琴家克拉拉结婚。1854年精神错乱,后死于精神病院 。代表作有钢琴曲《蝴蝶》 , 《狂欢节》 , 《童年情景》等,声乐 套曲《妇女的爱情和生活》 , 《诗人之恋》 ;艺术歌曲《月夜》 , 《奉献》 , 《核桃树》等。舒曼继承发展了舒伯特歌曲创作传统,
进一步丰富了钢琴伴奏的表现方法,注重选择富有诗意的歌词,故享 有诗人音乐家的称号。
四年级音乐下册《月夜》课 件湘教版
•聆 •听 •小 •夜 •曲
• 小夜曲的作者是谁?
• 海顿(弗朗茨·约瑟夫·海顿(1732年3月 31日-1809年5月31日),维也纳古典乐派 的奠基人,出生于奥地利南方靠近匈牙利 边境的风景秀丽的罗劳村。海顿是世界音 乐史上影响巨大的重要作曲家。他是维也 纳古典乐派的第一位代表人物,一位颇具 创造精神的作曲家。)
月夜

《月夜》课题愉快的梦类型唱歌课时1课时个性化教学教学目标重点☆难点△知识技能目标1、聆听、感受歌曲恬静、悠闲的意境,能用柔和、优美的音色,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2、在音乐实践活动中掌握“连线”、“下行”的音乐知识。
情感态度目标激发儿童对新奇而美好的事物的向往与追求教具录音机、电子琴学具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同学们,你做过梦吗?(做过)你能告诉大家你做过哪些十分美丽的、令人愉快的梦呢?能告诉我们让我们和你一起分享吗?2、有一个日本小朋友,在一个宁静而美丽的夜晚做了个神奇而愉快的梦,那么他梦到了什么呢?让我们闭上眼睛,伴随着优美的音乐一起走进他的梦乡吧。
二、寓教于乐1、放录音,聆听范唱2、再听一次,听清他做了一个什么梦?在梦中看见了什么?3、再听一遍,看老师是怎样跟着这首歌的旋律打拍子的,和以前一样吗?创设情境,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为学习新歌做良好的情感铺垫。
学生听歌曲旋律,描述音乐所表达的美丽梦境。
听后学生充分讨论,启发学生想象思维。
学生初步认识6/8拍教学过程教4、请大家看谱,我们过去打拍子,,都是四分音符为一拍,2/4,3/4,4/4而今天的拍子不一样,是八分音符为一拍,是6/8拍,那么6/8拍的涵义是什么呢?5、师讲解:(1)请大家看前四小节曲调,老师边唱边打拍,请大家认真听认真看。
(2)、请大家边看谱边跟我打拍子,我再唱这四小节,已经领悟的同学可轻轻跟我唱(3)、按刚才的方法,请大家自学第二句的四小节曲调,请看这四小节的行进方向有什么特点(每两小节都是往下进行)愉快的梦中还有哪几处是下行的?老师弹曲调,你们用手指表示上行或下行(4)、下面听老师唱第三句曲调,请注意在什么地方换气,师演示怎样换气(5)、请大家非常连贯流畅地把曲调唱一下,注意连音线与圆滑线。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歌词5、下面我们来演唱第一段歌词(1)、老师弹一句,大家唱一句(2)再来一遍(重点指导唱的不对的地方)(3)连起来演唱一遍(4)试着自学第二段歌词(5)师弹琴生唱第二段歌词(6)跟琴完整演唱一遍三、创造表现(一)合作表演1、请同学们讨论一下,怎样才能把这首歌唱好?(唱的时候好像自己在梦中看到小矮人,看到金星,因为是做梦,所以声音是柔和的,要唱的连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析舒曼音乐作品《月夜》
一、作品背景资料
舒曼,德国著名作曲家,音乐评论家,也有诗人音乐家的称号。
自小学习钢琴,7岁开始作曲,16岁遵母意进莱比锡大学学习法律。
19岁起师从维克学钢琴,1834年创办《新音乐报》,刊发了大量评论文章,成为当时德国音乐艺术生活中革新与进步艺术倾向的喉舌。
代表作有钢琴曲《童年情景》、《狂欢节》、《蝴蝶》等,声乐套曲《诗人之恋》、《妇女的爱情和生活》;艺术歌曲《月夜》、《核桃树》、《奉献》等。
舒曼继承发展了舒伯特歌曲创作传统,进一步丰富了钢琴伴奏的表现方法,注重选择富有诗意的歌词。
舒曼的作品,歌曲和钢琴曲较多,他的钢琴作品有很强的文学功底,常表达人和事在心中激起的反响,他继舒伯特之后,发展了浪漫主义的钢琴音乐风格。
他惯以数首歌曲组成套曲,以浪漫主义诗人的诗作为歌词,注重诗的内在意境。
作为音乐评论家,他热情推崇巴赫、贝多芬,赞誉肖邦、勃拉姆斯的天才,他的积极评论,对浪漫主义音乐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舒曼于1840年与克拉克结婚后,为德国浪漫派诗人艾兴多尔夫(Eichendorff)的诗篇谱曲(十二首),《Mondnacht》为其中之一。
它是一首具有典型的舒曼式浪漫主义风格的歌曲。
艾兴多尔夫的诗,大都歌咏放浪的生活,对于自然的感兴,或中世纪时
代的浪漫的传说。
《月夜》是他的代表作。
二、《月夜》作品分析
这是一首分节歌,月夜的宁静、安详的自然美丽夜空之景由钢琴引出,在宽广宁静的旋律上歌曲展开,在第三节情感加强,推向高潮,在减弱的和声中,全曲结束。
这首歌曲的旋律的形式,如用字母来表示,便是A+A+B+A的形式。
全曲分十六小节,由同一旋律反复构成。
而且A的对照乐句B也可说是A的旋律的变化重复。
伴奏描摹月光的闪耀,手法很写实。
此曲为带再现的单二部曲式
图示如下:
开始6小节是引子。
在乐曲的开始左手引入,通过钢琴引出月夜的宁静、安详,以及自然美丽夜空之景。
曲调优美流畅,后引入和声。
呈示部:开放型两句体方整型乐段本曲是E大调,3/8拍,共22小节。
乐曲的第一段,伴奏简单的和弦半分解,左手柱式和弦的状态进行。
第一句在主调主和弦上进入旋律和伴奏,旋律具有流畅性,没有太大起伏。
第二句在节奏和第一句节奏和伴奏织体上没有太大变化,结束在主调的属音上半终止。
在呈示段的内部自己的反复中加入了连接6小节。
完全反复了第一句和第二节。
在乐段结尾形成开放型乐段。
再现段:两句体乐段
乐曲的第二段共16小节,以右手引入,旋律和第一部分大致相同。
右手渐强,有减弱,随后增强。
左手一直处于连奏状态。
第一乐句为对比句与第一乐段形成并置对比,没有引用第一段的任何材料,伴奏织体上更为丰富,左手旋律比以前复杂。
第二句完全再现了第一段的第一句,结束在主调上完全终止。
最后8小节是尾声。
此曲是一首具有典型的舒曼式浪漫主义风格的歌曲。
它是根据德国浪漫主义诗人艾兴多夫的原诗创作的。
这是一首分节歌,月夜的宁静、安详的自然美丽夜空之景由钢琴引出,在宽广宁静的旋律上歌曲展开,在第三节情感加强,推向高潮,抒发了作者思念故国、热爱家乡的心情,在减弱的和声中,全曲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