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鉴赏春江花月夜
民乐《春江花月夜》赏析

民乐《春江花月夜》赏析民乐《春江花月夜》赏析一、《春江花月夜》简介《春江花月夜》源于一首名为《夕阳箫鼓》的琵琶文套大曲。
公元1895年,琵琶演奏家李芳园将此曲更名为《浔阳琵琶》,收入他所编的《南北派十三套大曲琵琶新谱》中,并立了十个小标题:“夕阳箫鼓、花蕊散风、关山临却月、临山斜阳、枫荻秋声、巫峡千寻、箫声红树里、临江晚眺、渔舟唱晚、夕阳影里一归舟”。
乐曲这样注释以后,便与白居易的《琵琶行》联系起来了,“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芦花秋瑟瑟”的意境隐含其中,所以又有人称它作《浔阳夜月》、《浔阳曲》。
1925年前后,上海大同乐会的柳尧章和郑觐文根据汪昱庭的传谱《浔阳夜月》为蓝本改编成丝竹合奏曲,并借用古乐府诗题改名为《春江花月夜》。
改编后也有十个小标题:江楼钟鼓、月上东山、风回曲水、花影层叠、水深云际、渔舟唱晚、洄澜拍岸、棹鸣远濑、唉乃归舟、尾声。
这时乐曲意境已不再是“春江花朝秋月夜”的秋意晚江、离愁别绪。
它剔除了《琵琶行》中的沦落人飘零天涯的落寞与失意,而将曲意专注在“春、江、花、月、夜”这人生最动人的良辰美景上,有“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之境。
改编以后乐曲有很多种版本,但大同小异,是同一乐曲衍生而来。
全曲十段,用自由变奏的方法使主题循环衍展来阐述乐意。
乐曲第一段为主题旋律的呈示,然后是该旋律的九次变奏,每一次变奏都将曲意向前推进,虽然是基于同一旋律,但毫无单调之感。
同时,还采用了我们非常熟悉的“换头合尾”的手法(这在民间传统器乐曲中是很常见的),使长短不一、变奏方法各异的十个段落泾渭分明,都落在同一淡定优雅的曲调片段上。
二、民族管弦乐《春江花月夜》原曲《夕阳箫鼓》因用音色清脆明亮的琵琶演奏,表现力很强,声音很具穿透力,是一首著名的文曲。
但是琵琶的演奏指法熟练掌握的人很少,后来经改编的丝竹演奏的《春江花月夜》不仅更富有表现力,而且去除了原琵琶曲中表达江上思妇的哀怨离愁的主题。
民乐合奏的《春江花月夜》既发扬古典音韵优雅的格调,又使音乐充满内在的激情,颇具情韵,富有生气,主题表达也更细腻。
《春江花月夜》音乐赏析

《春江花月夜》赏析原为琵琶独奏曲《夕阳箫鼓》,幽明《浔阳夜月》等(汪昱庭传谱)。
1925年大同乐会改编为民族管弦乐曲,十分成功。
解放后又经多次整理改编,艺术形式更为成熟、完善。
音质朴柔美,细腻流丽,形象真切生动,表现了江南水乡月夜的迷人景色和泛舟人的怡然自得、恬静闲适的心情。
张若虚,唐代诗人。
扬州(今属江苏)人。
曾任兖州兵曹。
生卒年、字号均不详。
中宗神龙(705-707)中,与贺知章、贺朝、万齐融、邢巨、包融俱以文词俊秀驰名于京都,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并称吴中四士。
玄宗开元时尚在世。
张若虚的诗仅存二首于《全唐诗》中。
其中《春江花月夜》是一篇脍炙人口的名作,它沿用陈隋乐府旧题,抒写真挚动人的离情别绪及富有哲理意味的人生感慨,语言清新优美,韵律宛转悠扬,洗去了宫体诗的浓脂艳粉,给人以澄澈空明、清丽自然的感觉此曲音乐意境优美,乐曲结构严密。
它的主题旋律尽管有多种变化,新的因素层出不穷,但每一段的结尾都采用同一乐句出现.听起来十分和谐。
在民间音乐中,这种手法叫“换头合尾”,能从各个不同角度揭示乐曲的意境,深化音乐表现的内容。
全曲一般分成10段,人们遵循中国古典标题音乐的传统,为每段加了一个小标题。
这些标题是:江楼钟鼓、月上东山、风回曲水、花影层叠、水深云际、渔歌唱晚、回澜拍岸、桡鸣远漱、欸乃归舟和尾声。
(1)"江楼钟鼓":散起,琵琶模拟江楼的鼓声,叙述着暮色的降临,箫、筝奏出波音,描绘微风起涟漪的鸿波,然后乐队奏出舒展、优美的主题。
(2)"月上东山":使主题旋律高四度的展衍,音乐稍显明亮。
(3)"风回曲水":曲调逐层下旋、回升(此段经常被省略)。
(4)"花影层叠":用琵琶的华彩乐句表现水中花影摇曳的景象。
(5)"水深云际":音乐进入低音区,景象深广,偶而琵琶点出泛音,使人想起近处的水滴。
(6)"渔歌唱晚":箫与琵琶奏出歌唱性旋律,显示超脱凡世悠闲自得的意景。
(完整版)乐曲赏析《春江花月夜》

乐曲赏析《春江花月夜》《春江花月夜》初为琵琶曲《夕阳箫鼓》,后来有人感于白居易《琵琶行》中的“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诗句改名为《浔阳琵琶》或《浔阳夜月》,最终又借用《琵琶行》中“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的主题句定名为《春江花月夜》。
1925年上海大同乐会将它改编为丝竹乐曲,又经解放后的多次整理,更臻完善,尤其中央民族乐团彭修文改编的管弦乐曲《春江花月夜》之诗情画意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经常在国际乐坛上发出夺目的光彩。
乐曲通过委婉质朴的旋律、平稳舒展的节奏、巧妙细腻的配器,以及丝丝入扣的演奏,形象地描绘了月夜春江的迷人景色,尽情赞颂了江南水乡的风姿仪态。
全曲分为十段,宛如一幅工笔精细、色彩柔和、清丽淡雅的山水长卷,把春天静谧的夜晚,月亮从东山升起,小舟在江面荡漾,花影在两岸轻轻摇曳的大自然迷人景色,一幕幕地展现在眼前。
乐曲在发展中运用了变奏(均以第一段素材为基础)、展衍(在原主题素材自由发挥)、合尾等结构方式,因此各段间既有多次对比又有多次统一;尽管每段旋律新的因素层出不穷、变化多端,从不同角度展示音乐的意境,但结尾处又多殊途同归于同一乐句,听起来自然和谐,有“一生万物”而“万物归一”之象,十段乐曲都配有富于诗意的小标题来引发人们产生联想。
1、江楼钟鼓。
夕阳西下,耳畔响起源自江头尽处的阵阵萧鼓。
接着优美如歌的主题旋律把一幅斜阳余辉映江面,熏风拂涟漪的江上秀丽迷人景色呈现在眼前。
2、月上东山。
主题移高四度自由模进,有徐徐飘来的上升之感,将夜色朦胧,江清月白之意境表现出来。
3、风回曲水。
它基本上是第二段的变奏,曲调层层下旋又回升,增加了音乐的张力,描写了江风吹拂、流水回荡时泛舟游客的欢快心情。
4、花影层叠。
音乐在流动的过程中出现四个快疾的乐句,与前面悠扬的乐句呈较大的对比,好似江风习习,水中花影纷乱层叠,美不胜收。
5、水深云际。
琵琶、二胡和中胡先在低音区奏出醇厚深沉的音调,忽而八度跳越,琵琶悠然飘出轻柔透明的泛音,描写出”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之天水共长的壮阔景色。
《春江花月夜》名曲赏析4篇

《春江花月夜》名曲赏析4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心得体会、应急预案、演讲致辞、合同协议、规章制度、条据文书、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insights, emergency plans, speeches, contract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document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春江花月夜》名曲赏析4篇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诗歌吧,诗歌是一种抒情言志的文学体裁。
(完整版)乐曲赏析《春江花月夜》

(完整版)乐曲赏析《春江花月夜》乐曲赏析《春江花月夜》《春江花月夜》初为琵琶曲《夕阳箫鼓》,后来有人感于白居易《琵琶行》中的“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诗句改名为《浔阳琵琶》或《浔阳夜月》,最终又借用《琵琶行》中“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的主题句定名为《春江花月夜》。
1925年上海大同乐会将它改编为丝竹乐曲,又经解放后的多次整理,更臻完善,尤其中央民族乐团彭修文改编的管弦乐曲《春江花月夜》之诗情画意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经常在国际乐坛上发出夺目的光彩。
乐曲通过委婉质朴的旋律、平稳舒展的节奏、巧妙细腻的配器,以及丝丝入扣的演奏,形象地描绘了月夜春江的迷人景色,尽情赞颂了江南水乡的风姿仪态。
全曲分为十段,宛如一幅工笔精细、色彩柔和、清丽淡雅的山水长卷,把春天静谧的夜晚,月亮从东山升起,小舟在江面荡漾,花影在两岸轻轻摇曳的大自然迷人景色,一幕幕地展现在眼前。
乐曲在发展中运用了变奏(均以第一段素材为基础)、展衍(在原主题素材自由发挥)、合尾等结构方式,因此各段间既有多次对比又有多次统一;尽管每段旋律新的因素层出不穷、变化多端,从不同角度展示音乐的意境,但结尾处又多殊途同归于同一乐句,听起来自然和谐,有“一生万物”而“万物归一”之象,十段乐曲都配有富于诗意的小标题来引发人们产生联想。
1、江楼钟鼓。
夕阳西下,耳畔响起源自江头尽处的阵阵萧鼓。
接着优美如歌的主题旋律把一幅斜阳余辉映江面,熏风拂涟漪的江上秀丽迷人景色呈现在眼前。
2、月上东山。
主题移高四度自由模进,有徐徐飘来的上升之感,将夜色朦胧,江清月白之意境表现出来。
3、风回曲水。
它基本上是第二段的变奏,曲调层层下旋又回升,增加了音乐的张力,描写了江风吹拂、流水回荡时泛舟游客的欢快心情。
4、花影层叠。
音乐在流动的过程中出现四个快疾的乐句,与前面悠扬的乐句呈较大的对比,好似江风习习,水中花影纷乱层叠,美不胜收。
5、水深云际。
琵琶、二胡和中胡先在低音区奏出醇厚深沉的音调,忽而八度跳越,琵琶悠然飘出轻柔透明的泛音,描写出”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之天水共长的壮阔景色。
音乐鉴赏春江花月夜

1.《春江花月夜》分几个部分?各部分是什么?该曲是如何用乐器来描述夜景的?《春江花月夜》分成四个部分,主要由引子、主题乐段、主题的多次变奏及尾声构成的。
各部分内容及如何用乐器描述夜景如下:一、引子部分:由清脆的琵琶用弹挑、轮指等手法由慢而快地模拟了阵阵低沉的鼓声模拟,萧和筝则奏出轻微的波音,描绘出夕阳映江面、熏风拂水涟的江边夜景。
二、主题乐段是“江楼钟鼓”。
大鼓轻声滚奏,意境深远。
由萧和琵琶奏出的尾句是一个循环贯穿于每一个段落的固定终止型乐句,好似人们发出“春江月夜美如画”的赞叹之声三、主题的多次变奏第一段:“月上东山”,乐曲的一头一尾都是用同度音贯穿连接的,再加上琵琶、二胡、洞箫那协调一致又赋予典雅色彩的齐奏配合,形象地表现了一轮明月在云层中游移出没的美丽景色。
最后,有洞箫吹奏出婉转呜咽的旋律,导人了深远的意境,令人凝神屏息,浮想翩翩。
第二段:“风回曲水”,曲调层层下旋后又回升。
呈示出水波涟漪的景色。
生动表现了江风拂水和泛舟江上的人们的欢快心情。
第三段:“花影层叠”,在七小节徐缓的旋律之后,琵琶以四组先紧后宽的音型奏出一段华彩的旋律,颇具气势。
情绪陡然起伏,然后仍接合尾,与前所描绘的恬静画面形成鲜明对比第四段:“水云深际”,在浑厚中低音区,琵琶、筝和萧齐奏回旋,接着八度跳跃,并运用琵琶轻柔透明的泛音,二胡、筝的长颤音以及曲笛轻巧明亮的波音表达了水天一色的意境。
第五段:“渔舟唱晚”,萧和琵琶在木鱼的伴奏下,吹奏出一段如歌的递降旋律,而其他乐器在每句长音后的齐奏,表达了渔人满载而归的喜悦之情。
第六段:“洄澜拍岸”,一开始,由琵琶以扫和轮奏出一连串由慢至快、顿挫有力、富有生气的模拟音型短句。
尔后,萧、二胡及打击乐器等合奏出气势磅礴的旋律,最后,由琵琶奏出尾句,音乐轻弱而收。
描绘了群舟竞归,浪花飞溅的情景。
第七段:“桡鸣远籁”,运用流水声、摇橹声等,来刻画众多的渔船在回家的路上。
第八段:“欸乃归舟”,在古筝琶音衬托下,乐队合奏出复线式的旋律由慢渐快、由弱渐强,不断起伏模进,紧促而有力。
民族乐曲春江花月夜意境

民族乐曲春江花月夜意境《春江花月夜》音乐赏析篇一:民族乐曲春江花月夜意境《春江花月夜》赏析原为琵琶独奏曲《夕阳箫鼓》,幽明《浔阳夜月》等(汪昱庭传谱)。
1925年大同乐会改编为民族管弦乐曲,十分成功。
解放后又经多次整理改编,艺术形式更为成熟、完善。
音质朴柔美,细腻流丽,形象真切生动,表现了江南水乡月夜的迷人景色和泛舟人的怡然自得、恬静闲适的心情。
张若虚,唐代诗人。
扬州(今属江苏)人。
曾任兖州兵曹。
生卒年、字号均不详。
中宗神龙(705-707)中,与贺知章、贺朝、万齐融、邢巨、包融俱以文词俊秀驰名于京都,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并称吴中四士。
玄宗开元时尚在世。
张若虚的诗仅存二首于《全唐诗》中。
其中《春江花月夜》是一篇脍炙人口的名作,它沿用陈隋乐府旧题,抒写真挚动人的离情别绪及富有哲理意味的人生感慨,语言清新优美,韵律宛转悠扬,洗去了宫体诗的浓脂艳粉,给人以澄澈空明、清丽自然的感觉此曲音乐意境优美,乐曲结构严密。
它的主题旋律尽管有多种变化,新的因素层出不穷,但每一段的结尾都采用同一乐句出现.听起来十分和谐。
在民间音乐中,这种手法叫“换头合尾”,能从各个不同角度揭示乐曲的意境,深化音乐表现的内容。
全曲一般分成10段,人们遵循中国古典标题音乐的传统,为每段加了一个小标题。
这些标题是:江楼钟鼓、月上东山、风回曲水、花影层叠、水深云际、渔歌唱晚、回澜拍岸、桡鸣远漱、欸乃归舟和尾声。
(1)"江楼钟鼓":散起,琵琶模拟江楼的鼓声,叙述着暮色的降临,箫、筝奏出波音,描绘微风起涟漪的鸿波,然后乐队奏出舒展、优美的主题。
(2)"月上东山":使主题旋律高四度的展衍,音乐稍显明亮。
(3)"风回曲水":曲调逐层下旋、回升(此段经常被省略)。
(4)"花影层叠":用琵琶的华彩乐句表现水中花影摇曳的景象。
《春江花月夜》音乐赏析

《春江花月夜》赏析原为琵琶独奏曲《夕阳箫鼓》,幽明《浔阳夜月》等(汪昱庭传谱)。
1925年大同乐会改编为民族管弦乐曲,十分成功。
解放后又经多次整理改编,艺术形式更为成熟、完善。
音质朴柔美,细腻流丽,形象真切生动,表现了江南水乡月夜的迷人景色和泛舟人的怡然自得、恬静闲适的心情。
张若虚,唐代诗人。
扬州(今属江苏)人。
曾任兖州兵曹。
生卒年、字号均不详。
中宗神龙(705-707)中,与贺知章、贺朝、万齐融、邢巨、包融俱以文词俊秀驰名于京都,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并称吴中四士。
玄宗开元时尚在世。
张若虚的诗仅存二首于《全唐诗》中。
其中《春江花月夜》是一篇脍炙人口的名作,它沿用陈隋乐府旧题,抒写真挚动人的离情别绪及富有哲理意味的人生感慨,语言清新优美,韵律宛转悠扬,洗去了宫体诗的浓脂艳粉,给人以澄澈空明、清丽自然的感觉此曲音乐意境优美,乐曲结构严密。
它的主题旋律尽管有多种变化,新的因素层出不穷,但每一段的结尾都采用同一乐句出现.听起来十分和谐。
在民间音乐中,这种手法叫“换头合尾”,能从各个不同角度揭示乐曲的意境,深化音乐表现的内容。
全曲一般分成10段,人们遵循中国古典标题音乐的传统,为每段加了一个小标题。
这些标题是:江楼钟鼓、月上东山、风回曲水、花影层叠、水深云际、渔歌唱晚、回澜拍岸、桡鸣远漱、欸乃归舟和尾声。
(1)"江楼钟鼓":散起,琵琶模拟江楼的鼓声,叙述着暮色的降临,箫、筝奏出波音,描绘微风起涟漪的鸿波,然后乐队奏出舒展、优美的主题。
(2)"月上东山":使主题旋律高四度的展衍,音乐稍显明亮。
(3)"风回曲水":曲调逐层下旋、回升(此段经常被省略)。
(4)"花影层叠":用琵琶的华彩乐句表现水中花影摇曳的景象。
(5)"水深云际":音乐进入低音区,景象深广,偶而琵琶点出泛音,使人想起近处的水滴。
(6)"渔歌唱晚":箫与琵琶奏出歌唱性旋律,显示超脱凡世悠闲自得的意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春江花月夜》分几个部分?各部分是什么?该曲是如何用乐器来描述夜景的?
《春江花月夜》分成四个部分,主要由引子、主题乐段、主题的多次变奏及尾声构成的。
各部分内容及如何用乐器描述夜景如下:
一、引子部分:由清脆的琵琶用弹挑、轮指等手法由慢而快地模拟了阵阵低沉的鼓声模拟,萧和筝则奏出轻微的波音,描绘出夕阳映江面、熏风拂水涟的江边夜景。
二、主题乐段是“江楼钟鼓”。
大鼓轻声滚奏,意境深远。
由萧和琵琶奏出的尾句是一个循环贯穿于每一个段落的固定终止型乐句,好似人们发出“春江月夜美如画”的赞叹之声三、主题的多次变奏
第一段:“月上东山”,乐曲的一头一尾都是用同度音贯穿连接的,再加上琵琶、二胡、洞箫那协调一致又赋予典雅色彩的齐奏配合,形象地表现了一轮明月在云层中游移出没的美丽景色。
最后,有洞箫吹奏出婉转呜咽的旋律,导人了深远的意境,令人凝神屏息,浮想翩翩。
第二段:“风回曲水”,曲调层层下旋后又回升。
呈示出水波涟漪的景色。
生动表现了江风拂水和泛舟江上的人们的欢快心情。
第三段:“花影层叠”,在七小节徐缓的旋律之后,琵琶以四组先紧后宽的音型奏出一段华彩的旋律,颇具气势。
情绪陡然起伏,然后仍接合尾,与前所描绘的恬静画面形成鲜明对比
第四段:“水云深际”,在浑厚中低音区,琵琶、筝和萧齐奏回旋,接着八度跳跃,并运用琵琶轻柔透明的泛音,二胡、筝的长颤音以及曲笛轻巧明亮的波音表达了水天一色的意境。
第五段:“渔舟唱晚”,萧和琵琶在木鱼的伴奏下,吹奏出一段如歌的递降旋律,而其他乐器在每句长音后的齐奏,表达了渔人满载而归的喜悦之情。
第六段:“洄澜拍岸”,一开始,由琵琶以扫和轮奏出一连串由慢至快、顿挫有力、富有生气的模拟音型短句。
尔后,萧、二胡及打击乐器等合奏出气势磅礴的旋律,最后,由琵琶奏出尾句,音乐轻弱而收。
描绘了群舟竞归,浪花飞溅的情景。
第七段:“桡鸣远籁”,运用流水声、摇橹声等,来刻画众多的渔船在回家的路上。
第八段:“欸乃归舟”,在古筝琶音衬托下,乐队合奏出复线式的旋律由慢渐快、由弱渐强,不断起伏模进,紧促而有力。
表现了归舟破水、浪花飞溅、槽声唉乃的意境。
当音乐推向高潮以后,即转慢恢复原速。
古筝自低向高划奏,紧接着转入尾声。
四、“尾声”,琵琶与二胡、箫先后奏出了悠扬的旋律。
此后,洞箫又吹奏出了更加柔和、抒情的主题音调与前面首尾呼应。
结尾处轻而缥缈的一声大锣,使音乐更具有深远、悠长的意境。
好似轻舟渐渐远去,江天一片宁静的夜色。
2.乐曲的创作年代,历史背景,作者生平。
《春江花月夜》创作于唐代,乐谱最早见于鞠士林(约1736~1820)的传抄琵琶谱以及清光绪元年(1875年)吴畹卿的手抄本
创作背景:《春江花月夜》为乐府吴声歌曲名,相传为南朝陈后主所作,原词已不传。
后来隋炀帝又曾做过此曲。
《乐府诗集》卷四十七收《春江花月夜》七篇,其中有隋炀帝的两篇。
张若虚的这首为拟题作诗,与原先的曲调已不同,却是最有名的。
乐曲原是一首琵琶大曲,名为《夕阳箫鼓》,又名《浔阳琵琶》。
曲名最早见于清朝晚期。
1925年后上海大同会将其改编为民族管弦乐,更名为《春江花月夜》,解放后又经多次整理改编,艺术表现更为成熟、完善。
作者生平:张若虚(约660—约720),唐代诗人。
扬州(今属江苏)人。
曾任兖州兵曹。
生卒年、字号均不详。
中宗神龙(705~707)中,与贺知章、贺朝、万齐融、邢巨、包融俱以文词俊秀驰名于京都,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并称“吴中四士”。
玄宗开元时尚在世。
张若虚的诗仅存二首于《全唐诗》中,分别是《春江花月夜》和《代答闺梦还》。
3.乐曲的创作手法,曲式结构,表现内容
《春江花月夜》的创作手法即:变奏+合尾。
全曲用自由变奏的方法,由一个音乐主题乐段作基础,其它各乐段运用各种变奏的手法加以变化,丰富了音乐表现力,推进了音乐发展。
同时,还采用了我们非常熟悉的“换头合尾”的手法,使长短不一、变奏方法各异的十个段落泾渭分明,都落在同一淡定优雅的曲调片段上。
全曲为民族器乐中最常见的多段体结构,曲式结构如下:
变奏部分:(江楼钟鼓、月上东山、风回曲水、花影层叠、水深云际、渔歌唱晚、洄澜拍岸、桡鸣远濑、欸乃归舟)、尾声
表现内容:
《春江花月夜》形象地描绘了春江花月之夜的迷人景色,赞颂了江南水乡的优美风姿,写的是:在一个和风宜人的夜晚,月亮缓缓地从东山升起,阵阵晚风吹皱一江春水,两岸花影层叠,映在月光荡漾的水面上,远处云水一色,传来魚夫的歌声,滩头的急流翻滚着浪花,随着小船的奖声送向远方。
最后,夜深了,人们饱赏了大自然的优美景色,轻快地荡着小舟驰向归途,江面再次呈现出一片宁静。
悠雅的笛箫声伴随着游人逐渐远去。
4.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作品给你带来一些什么样的人生启迪。
以前一直听说《春江花月夜》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名作,但是却从来没有仔细听过这个曲子。
只是觉得单单听名字应该是一个很优美,很富有诗意的曲子。
更何况我是一个没有一点音乐细胞的人,照理来说根本无从谈起对乐曲的感悟,可是直到第一次听这首曲子,那是在我高考完的暑假。
当时,我因为知道了自己的高考成绩不好,觉得自己考不上重点大学,心里很失落难受,就跑到表妹家和她诉苦。
她刚好在练习弹奏《春江花月夜》,我一进门,并不知道她弹的是什么,只听轻柔悠长的曲调缓缓地从她指尖流出。
我不敢打扰她,只是坐在一旁静静地听她弹完。
也许是表妹的弹奏的太投入了,我听着听着,原本浮躁不安的心也平静下来了。
后来才发现静下心来听曲子,听的我都有快落泪的感觉。
等到表妹弹完,她才告诉我这是一首《春江花
月夜》古筝曲。
经过这么十来分钟的仔细聆听,我才感觉到曲与题很不相符,甚至可以说与以前没有听过这个曲子时的理解,相差的很大。
在我看来,《春江花月夜》哪里是在赞美什么风景?这首曲子,好像就在讲我的高中生活虽然经过不断奋斗,现在却遭遇不如意的近况。
不免引起了我的共鸣。
在这首曲子里,开场,别人都说好像是在对明月表达什么赞美,但其实我却觉得是在倾述我刚进高中和刚考完高考时那种踌躇满志、满怀希望的心态。
而在乐曲中段,低伤、悠长的曲调,完全就像在述说我的高中生活艰苦而忙碌,以及高三时对高考的拼搏与努力。
另外,在曲段转折和结尾时,低沉的声音又像是在告诉我,时光似箭,如果我高三好好把握每一分每一秒认真学习,现在也不用这么懊悔。
回家以后,我在电脑上找着,找到古筝曲《春江花月夜》,我闭上眼睛认真地听着,此时,爸妈的责骂、高考的压力好像都离我而去,一种宁静,一种温馨,充斥着我的心田。
我仿佛回到了充满回忆的高中生活:同学之间的追逐打闹声,和老师开玩笑的斗嘴声,操场上的广播声…音乐放完,我的眼睛已经湿润了。
“人生在世,总有不如意的时候”我想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甜酸苦辣的人生经历。
只要我们自己不放弃不气馁,希望的曙光总会照亮我们。
同时,也呼应了这首曲子的寓意:哀伤,但却不乏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