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江花月夜诗句赏析
《春江花月夜》剖析

一、作者介绍
张若虚(约660-约720), 扬州人,唐代诗人。曾以“文 词俊秀”而名显长安,与贺知 章、包融、张旭并称“吴中四 士”。仅《全唐诗》录存《代 答闺梦还》、《春江花月夜》 两首。
【古今评说】
《春江花月夜》一诗“孤篇压全唐”
“盛唐第一诗”
“春风第一花” “孤篇横绝,竟为大家” “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闻一多)
二、朗读诗歌
yàn 滟滟
tīng diàn
芳甸
xiān
xiàn 皆似霰
pŭ
xiā n 纤尘
汀上 piān 扁舟
纤尘 zhēn 捣衣砧
浦上 jié 碣石
xiá
西斜
三、整体感知
春江月夜图
春 江 花 月 夜
月下沉思图
思妇怀远图
游子思归图
四、赏析
(一)春江月夜图 ——空明澄澈 幽美恬静 江面广阔无垠,春潮涨起,似 乎与大海连成一片。夜幕慢慢 地把整个大地笼罩, 明月冉冉 升起,仿佛从浪潮中涌出一般。 明月清辉洒在万顷江波上,随 着波浪闪耀千万里,什么地方 的春江没有明亮的月光。江流 弯弯曲曲绕过开满花草的春之 原野,月色洒泻在花树上,就 像撒上了一层洁白晶莹的雪珠。 月色如霜,所以感觉不到霜的 飞翔,江畔的沙滩和乳色月光 融为一体,白茫茫一片,分辨 不清。
江月尚且“待人”,何况人呢?
(三)思妇怀远图
白云一片去悠悠, 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 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 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 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 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 鱼龙潜跃水成纹。
(三)思妇怀远图
可怜楼上月徘徊, 可怜楼上的月光不停移动,应 应照离人妆镜台。 该照耀着思妇的梳妆台。美好 玉户帘中卷不去, 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 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 鱼龙潜跃水成纹。
浅析《春江花月夜》

浅析《春江花月夜》浅析《春江花月夜》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知道一些经典的诗歌吧,诗歌具有音韵和谐,节奏鲜明,读起来朗朗上口的特点。
什么样的诗歌才经典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浅析《春江花月夜》,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张若虚的诗人借对春、江、花、月、夜这人生最动人的五种良辰美景的描绘,尽情赞美了大自然,构成了境界非凡的奇丽景色。
“‘春江花月夜’五个字,各各照顾有情。
诗真绝诗,才真绝才也”。
“月”是诗中生命的纽带,全诗以“月”为主体,14个“月”字统摄全诗。
在结构上月经历了升起、高照、西斜、落下的过程。
在月的笼罩下,月与江水、沙滩、夜空、原野、花林、飞霜、扁舟子、恩妇、高楼、镜台、鸿雁、鱼龙等组成了不同的画面及场景,宛如一幅淡雅的水墨画。
一、该诗在创作上有三个重要特点:1、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春江花月夜》以春江潮水和月夜做为开始,作者就“江”、“月”即景抒情。
将“春江花月夜”组合成一个优美完整的画面,继而又引出对花林美妙景色的描绘:“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犹如一股清爽之风扑面而来,刹那间便感觉到那种清爽美的存在。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在这种淡静如水的环境中,灵魂仿佛被净化,使人有一种超凡脱俗的圣洁心情。
2、含蓄表述,意蕴悠长。
“浅浅说去,节节相生,使人伤感,未免有情,自不能读,读不能厌”。
面对象征着团圆的明月。
诗的后半部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游子和思妇的离恨闺愁:“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这种过渡非常的自然,没有丝毫的牵强附会之状,情和景高度完美的结合在一起。
这种意蕴是非常深远的。
浓浓的离别相思之情在澄澈空明的孤月中,化为淡淡的哀愁。
这种离愁别绪始终透露出一种空蒙、迷惘、柔和的感情色彩,营造了梦幻般的意境。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详细赏析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详细赏析张若虚《春江花月夜》详细赏析《春江花月夜》是唐代诗人张若虚的作品,词清语丽,韵调优美,脍炙人口,乃千古绝唱,素有“孤篇盖全唐”之誉。
以富有生活气息的清丽之笔,创造性地再现了江南春夜的景色,如同月光照耀下的万里长江画卷,同时寄寓着游子思归的离别相思之苦!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张若虚《春江花月夜》详细赏析,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详细赏析《全唐诗》中存诗仅两首的张若虚,在唐代灿如繁星的诗人群里实在毫不起眼,然而真正爱国学、爱唐诗宋词的人,想必都知道张若虚及其著名诗篇《春江花月夜》。
据说《春江花月夜》这个题目,始创于那个“全无心肝”的陈后主陈叔宝。
然而陈叔宝究竟在这个美丽的题目下写了些什么,却因诗已失传,无从知晓。
荒淫无道的隋炀帝杨广倒留下了现存最早的两首《春江花月夜》,不过只五言四句,短浅空洞。
陈叔宝还写过一首《玉树后庭花》,常被后人在文论中与《春江花月夜》并提,诗也还留存于世,虽是七言,却仅六句,况且肉麻得紧,与隋炀帝如出一辙,都是臭名昭著的宫体诗。
宫体诗以宫廷为中心,以艳情为内容,描红点翠,堆香砌玉,浮华荒谬,空虚无聊;从梁陈到隋唐,百余年间,主宰文坛,造成诗国的黑暗,遗下无数罪孽。
南朝士族生活优裕,偷安成习,以能作五言诗作为表示自己是士流的手段,如果不会作诗就会被人鄙视、不能参加社会活动,诗歌完全成了荒淫腐朽生活的点缀,建安气质、魏晋风骨早已荡然无存。
唐前期的诗歌创作沿袭了南朝文风,诗人们“竞一韵之奇,争一家之巧。
连篇累牍,不出月露之形;积案盈箱,唯是风云之状。
”就是大唐开国创业英主李世民也不能免俗,表现不出象宋太祖赵匡胤《日出》诗那种“未离海底千山黑,才到中天万国明”的气魄。
李世民对诗人张昌龄的文澡很赏识,但张昌龄等应进士科不第,李世民问原因,考官说他们文风浮靡,不是好材料,李世民也就默认了。
王勃、杨炯、卢照邻和骆宾王同时入霸诗坛,称为初唐四杰。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原文、译文、评析及作者简介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原文、译文、评析及作者简介《春江花月夜》作者:[唐]张若虚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⑴滟滟:波光闪动的光彩。
⑵芳甸:遍生花草的原野。
⑶霰:雪珠。
⑷流霜:古人以为霜和雪一样,是从空中落下来的,所以叫流霜。
这里比喻月光皎洁,所以不觉得有霜霰飞扬。
⑸汀:水中的空地。
⑹纤尘:微细的灰尘。
⑺月轮:指月亮,因月圆时象车轮,故称月轮。
⑻穷已:穷尽。
⑼但见:只见、仅见。
⑽悠悠:渺茫、深远。
⑾青枫浦:地名,今湖南浏阳县境内有青枫浦。
这里泛指游子所在的地方。
⑿扁舟:孤舟。
⒀月徘徊:指月光移动。
⒁妆镜台:梳妆台。
⒂玉户:形容楼阁华丽,以玉石镶嵌。
⒃捣衣砧:捣衣石、捶布石。
⒄相闻:互通音信。
⒅逐:跟从。
月华:月光。
⒆文:同纹。
⒇无限路:言离人相去很远。
春天的江潮水势浩荡,与大海连成一片,一轮明月从海上升起,好像与潮水一起涌出来。
月光照耀着春江,随着波浪闪耀千万里,什么地方的春江没有明亮的月光。
江水曲曲折折地绕着花草丛生的原野流淌,月光照射着开遍鲜花的树林好像细密的雪珠的闪烁。
月光像白霜一样从空中流下,感觉不到它的飞翔,它照得江畔的白沙看不见。
江水、天空成一色,没有些微灰尘,只有明亮的一轮孤月高悬空中。
江边上什么人最初看见月亮,江上的月亮哪一年最初照耀着人?人生一代代地无穷无尽,只有江上的月亮一年年地总是相像。
【诗歌鉴赏】杨广《春江花月夜二首》原文及翻译 赏析

【诗歌鉴赏】杨广《春江花月夜二首》原文及翻译赏析【诗歌鉴赏】杨广《春江花月夜二首》原文及翻译赏析杨光《春江月夜两首歌》原文春江花月夜其一黄昏的河水静静地流着,春天的花朵盛开着。
流波将月去,潮水带星来。
春江花月夜夜露含花气,春潭漾月晖。
汉江上的每个女人都抵得上湘川的两个妃子。
杨广《春江花月夜二首》翻译待更新杨广《春江花月夜二首》赏析《月夜春江花》是隋朝皇帝杨广的一首诗。
杨光借用这个标题来产生意义,扫除美。
黄昏时分俯瞰长江岸边,雾气浓重,江面辽阔。
“平静”是指没有海浪。
这条河平坦而安静,河边的春花充满了火焰。
他写的是大潮和汹涌的河水。
“登月”和“带星”搅动着水波,月亮和星星一起闪耀的景象非常壮观,在壮丽的景色中描绘着时间的流逝。
用几行四行诗,收集了春江花和月夜,画出了一幅美丽的江河和月亮的图画。
“波浪将离开月亮,潮汐将带来星星”。
慢慢读,就像欣赏秋天的月夜画一样,它是优雅的。
这句话的优点是它很简单。
“江”和“岱”都是空洞的动词,不会破坏明月少星的稳定美。
杨广这首诗在描绘春江花月夜花开景色这方面,具有开先河之功,起了示范之用。
诗中一个“满”字写出了花多无隙、簇簇挤挤之状。
而“流波将月去,潮水带星来”,这佳句描绘了一个绝妙的江流扶明月,潮水拥星光的意境,给人以美的享受。
而且启发了张若虚的灵感,在他的《春江花月夜》中脱化出:“海上明月”的优美诗句。
“潮水”这一意象又启示张若虚在诗中开拓出一个极为阔大的春江意境。
从杨广的《春江月色》中,我们可以看出他的诗风是美而不艳,柔而不性感,有着义言之风和语言的雅致精神。
杨广的诗风对后代诗人也产生了许多积极影响,他的诗中佳句,常成为后世诗人模仿之,甚至袭用之,如《诗》:“寒鸦飞数点,流水绕孤村。
斜阳欲落处,一望黯消魂”。
诗中的前3句,就被宋代著名词家秦观在名作《满庭芳》词中几乎完全袭用。
如其中“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
”就是袭用的例子。
元代著名词家马致远作有一首名词《天净沙?秋思》,其中的“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春江花月夜古诗的赏析

春江花月夜古诗的赏析 《春江花月夜》运用富有生活气息的清丽之笔,以月为主体,以江为场景, 描绘了一幅幽美邈远、 惝恍迷离的春江月夜图, 抒写了游子思妇真挚动人的离情 别绪以及富有哲理意味的人生感慨, 表现了一种迥绝的宇宙意识, 创造了一个深 沉、寥廓、宁静的境界。
小编与读者分享古诗 的赏析,欢迎大家参考借鉴。
春江花月夜赏析 1 被闻一多先生誉为“诗中的诗, 顶峰上的顶峰” ( 《宫体诗的自赎》 ) 的 《春 江花月夜》,一千多年来使无数读者为之倾倒。
一生仅留下两首诗的张若虚,也 因这一首诗,“孤篇横绝,竟为大家”。
诗篇题目就令人心驰神往。
春、江、花、月、夜,这五种事物集中体现了人 生最动人的良辰美景,构成了诱人探寻的奇妙的艺术境界。
诗人入手擒题,一开篇便就题生发,勾勒出一幅春江月夜的壮丽画面:江潮 连海,月共潮生。
这里的“海”是虚指。
江潮浩瀚无垠,仿佛和大海连在一起, 气势宏伟。
这时一轮明月随潮涌生,景象壮观。
一个“生”字,就赋予了明月与 潮水以活泼泼的生命。
月光闪耀千万里之遥,哪一处春江不在明月朗照之中!江 水曲曲弯弯地绕过花草遍生的春之原野, 月色泻在花树上, 象撒上了一层洁白的 雪。
诗人真可谓是丹青妙手, 轻轻挥洒一笔, 便点染出春江月夜中的奇异之“花”。
同时,又巧妙地缴足了“春江花月夜”的题面。
诗人对月光的观察极其精微:月 光荡涤了世间万物的五光十色, 将大千世界浸染成梦幻一样的银辉色。
因而“流 霜不觉飞”,“白沙看不见”,浑然只有皎洁明亮的月光存在。
细腻的笔触,创 造了一个神话般美妙的境界,使春江花月夜显得格外幽美恬静。
这八句,由大到 小,由远及近,笔墨逐渐凝聚在一轮孤月上了。
清明澄彻的天地宇宙, 仿佛使人进入了一个纯净的世界, 这就自然地引起了 诗人的遐思冥想: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诗人神思飞跃, 但又 紧紧联系着人生,探索着人生的哲理与宇宙的奥秘。
这种探索,古人也已有之, 如曹植《送应氏》:“天地无终极,人命若朝霜”,阮籍《咏怀》:“人生若尘 露,天道邈悠悠”等等,但诗的主题多半是感慨宇宙永恒,人生短暂。
试论《春江花月夜》的赏析与意境

试论《春江花月夜》的赏析与意境一、本文概述《春江花月夜》是唐代诗人张若虚的一首脍炙人口的诗篇,被誉为“孤篇压全唐”的杰作。
这首诗以其深邃的艺术境界、独特的审美视角和丰富的情感内涵,成为了中国古代诗歌宝库中的璀璨明珠。
本文旨在通过对《春江花月夜》的深入赏析,探讨其独特的意境之美,进而理解诗人如何以诗歌为载体,将自然美、情感美和艺术美融为一体,营造出一种既宁静又深远的美学空间。
文章将先简要介绍诗人张若虚及其诗歌创作背景,再对《春江花月夜》的诗歌内容进行概述,为后续深入解析其意境与美学价值奠定基础。
二、《春江花月夜》的诗意赏析《春江花月夜》以其深沉的情感和精湛的艺术技巧,描绘了春江花月夜的宁静与美丽,赋予了读者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整首诗篇中,张若虚巧妙地运用了许多生动的意象和隐喻,通过这些意象的巧妙组合,营造出一种幽深而广阔的意境,使得诗篇既有具体的画面感,又有深邃的哲理意味。
诗篇通过对春江、花、月、夜等自然元素的描绘,展现了自然的宏大与美丽。
春江之水静谧流淌,映照出花的鲜艳和月的明亮,形成了一幅幅如诗如画的景象。
而夜色的深沉与宁静,又为这幅画卷增添了一种神秘和深沉的色彩。
这些自然元素的巧妙组合,使得诗篇在视觉上具有强烈的冲击力,使人仿佛置身其中,感受到了自然的宏伟和美丽。
张若虚在诗篇中运用了大量的情感元素,通过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表达了自己对春江花月夜的热爱和向往。
诗篇中的每一句话,都充满了诗人对自然的敬仰和对生活的热爱。
这种情感的融入,使得诗篇在表达上具有更强的感染力和吸引力,使人能够在欣赏自然美景的同时,感受到诗人的情感世界。
诗篇在哲理层面上也具有深刻的内涵。
通过对春江花月夜的描绘,张若虚表达了自己对人生、宇宙等问题的思考。
他借用了自然的美景,暗示了人生的短暂和宇宙的无穷,从而引导读者去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这种哲理的融入,使得诗篇在思想层面上具有更高的价值和意义,使得读者在欣赏诗篇的也能够得到深刻的思考和启示。
《春江花月夜》名曲赏析4篇

《春江花月夜》名曲赏析4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心得体会、应急预案、演讲致辞、合同协议、规章制度、条据文书、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insights, emergency plans, speeches, contract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document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春江花月夜》名曲赏析4篇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诗歌吧,诗歌是一种抒情言志的文学体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春江花月夜诗句赏析 《春江花月夜》描写了春江花月夜的奇丽景色,展示了大自然的美,抒写了 相思离别之情, 表现了对青春年华的珍惜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下面小编收集了 春江花月夜诗句 赏析,供大家参考。
春江花月夜原文 作者:张若虚 春江潮水连海平, 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1)随波千万里, 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2), 月照花林皆似霰(3)。
空里流霜(4)不觉飞, 汀(5)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6), 皎皎空中孤月轮(7)。
江畔何人初见月? 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8), 江月年年望(一作“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 但见(9)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10), 青枫浦(11)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12)子? 何处相思明月楼(13)? 可怜楼上月徘徊(14), 应照离人(15)妆镜台(16)。
玉户(17)帘中卷不去, 捣衣砧(18)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19), 愿(20)逐月华(21)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 鱼龙潜跃水成文(22)。
昨夜闲潭(23)梦落花, 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 江潭落月复西斜。
(古音 xiá) 斜月沉沉藏海雾, 碣石潇湘 (24)无限路(25)。
不知乘月(26)几人归, 落月摇情(27)满江树。
注释 (1)滟(yàn)滟:波光闪动的光彩。
(2)芳甸(diàn):遍生花草的原野。
(3)霰(xiàn):雪珠,小冰粒。
(4)流霜:飞霜,古人以为霜和雪一样,是从空中落下来的,所以叫流霜。
这里比喻月光皎洁,月色朦胧、流荡,所以不觉得有霜霰飞扬。
(5)汀(tīng):沙滩(6)纤尘:微细的灰尘。
(7)月轮:指月亮,因月圆时象车轮,故称月轮。
(8)穷已:穷尽。
(9)但见:只见、仅见。
(10)悠悠:渺茫、深远。
(11)青枫浦上: 青枫浦 地名 今湖南浏阳县境内有青枫浦。
这里泛指游子所 在的地方。
浦上:水边 (12)扁舟:孤舟,小船。
(13)明月楼:月夜下的闺楼。
这里指闺中思妇。
(14)月徘徊:指月光移动。
(15)离人:此处指思妇。
(16)妆镜台:梳妆台。
(17)玉户:形容楼阁华丽,以玉石镶嵌。
(18)捣衣砧(zhēn ):捣衣石、捶布石。
(19)相闻:互通音信。
(20)逐:跟从、跟随。
(21)月华:月光。
(22)文:同“纹”。
(23)闲潭:安静的水潭. (24)潇湘:湘江与潇水 (25)无限路:言离人相去很远。
(26)乘月:趁着月光。
(27)摇情:激荡情思,犹言牵情。
解释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在中国古代,“鱼雁”和“书信”有着密切的渊源,古称信使为“鱼雁”, 也叫“鸿鳞”。
古文中留有许多记载,如“关山梦魂长,鱼雁音尘少”、“鱼书 欲寄何由达?水远山长处处同”等, 唐代著名作者王昌龄诗中也有“手携双鲤鱼, 目送千里雁”的句子 。
因为传说古代剖鲤鱼时,看见鱼肚里有书信——汉乐府《饮马长城窟行》 中有“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
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后来人们便把 书信叫做“鱼书”了。
而鸿雁是候鸟,往返有期,故人们想象鸿雁能传递音讯, 因而书信又被称作“飞鸿”、“鸿书”等。
《汉书·苏武传》载:“教使者谓单 于,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
”说的是汉武帝时,苏武奉命出使匈 奴,被囚胡地 19 年,矢志不变。
他后来得以归汉,主要是因为匈奴单于相信汉使所说鸿雁传书上林苑,被汉昭帝射获,确知苏武在北海牧羊。
匈奴单于无奈, 只得放回苏武,“鸿雁传书”一时传为美谈。
由于这种渊源,“鱼雁”成为了中 国早期邮政的象征,如同欧洲一些国家早期邮政以牛号角、牛角头为标志一般。
本诗中这两句其实就是借取“鱼雁”这两个典故而化用到春天江滨景物中 的。
“鸿雁长飞光不度”,是说传递书信的鸿雁已经早就远远地飞走了,而月光 又不能渡过,因而也就不能替我传递音信。
“鱼龙潜跃水成文”,指传递书信的 鱼龙(这里偏指鱼)也跃入到幽暗的水底藏了起来,看不见了,只剩下水面的波 纹而已,意思还是指找不到传递音信的办法。
译文 春天的江潮水势浩荡,与大海连成一片,一轮明月从海上升起,好像与潮水 一起涌出来。
月光照耀着春江,随着波浪闪耀千万里,所有地方的春江都有明亮的月光。
江水曲曲折折地绕着花草丛生的原野流淌, 月光照射着开遍鲜花的树林好像 细密的雪珠在闪烁。
月色如霜,所以霜飞无从觉察。
洲上的白沙和月色融合在一起,看不分明。
江水、天空成一色,没有一点微小灰尘,明亮的天空中只有一轮孤月高悬空 中。
江边上什么人最初看见月亮,江上的月亮哪一年最初照耀着人? 人生一代代地无穷无尽,只有江上的月亮一年年地总是相像。
不知江上的月亮等待着什么人,只见长江不断地输送着流水。
游子像一片白云缓缓地离去,只剩下思妇站在离别的青枫浦不胜忧愁。
哪家的游子今晚坐着小船在漂流?什么地方有人在明月照耀的楼上相思? 可怜楼上不停移动的月光,应该照耀着离人的梳妆台。
月光照进思妇的门帘,卷不走,照在她的捣衣砧上,拂不掉。
这时互相望着月亮可是互相听不到声音,我希望随着月光流去照耀着您。
鸿雁不停地飞翔,而不能飞出无边的月光;月照江面,鱼龙在水中跳跃,激 起阵阵波纹。
(此二句写月光之清澈无边,也暗含鱼雁不能传信之意。
) 昨天晚上梦见花朵落在幽静的水潭上,可怜春天过了一半还不能回家。
江水带着春光将要流尽,水潭上的月亮又要西落。
斜月慢慢下沉,藏在海雾里,碣石与潇湘的离人距离无限遥远。
不知有几人能趁着月光回家, 只有那西落的月亮摇荡着离情, 洒满了江边的 树林。
赏析 诗词鉴赏: 这首诗从月亮升起写到月亮降落,情随景迁,结构鸿大,涵盖的内容丰富, 思想健康,给人以情真,景美,意境高远的感受。
(1)情真 皓月当空,纤尘无染,月华如水,一泻而下,在江海相连处,水波荡漾,泛 起点点金光。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可怜楼上月徘徊, 应照离人 妆镜台。
”如此良辰美景,无人共赏,孤独寂寞中,思妇登楼远望,一种相思, 两处离愁, 纯洁真挚的离情渐明渐远渐深。
“玉户帘中卷不去, 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月亮依然,可游子不归,月色带着离愁渗 进思妇的心头, 挥之不去, 无法排遣, 真是剪不断, 理还乱。
于是寄别情于明月, 托相思于江水,但愿满怀的思念化作月华溶进多情的江水,流进游子的心间。
在 这里,思妇、游子的心中对团聚的渴望,是那样强烈,那样浓酽。
美好的情意使 人产生共鸣,富有生活意义。
人世间还有什么比真情更可贵的呢? (2)景美 抒情的最好方式是找准依托物。
作者张若虚为此选择了一个大背景: “春江 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 芳甸,月照花林皆是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读罢诗歌 ,展现在读者眼前的是这样一幅美景:明月从地平线上升起,水边望去,就 好像从浩浩长江的浪潮中涌出一样,月华如练的春夜,鲜花烂漫,草色清新,月 色融融。
一开始就营造出一种令人迷醉的氛围,给人以阴柔之美,令人不禁触景 生情,要是能与佳人一起共享这良辰美景,共叙思念的话儿,倾听潮涨潮落的絮 语,那该多么好啊!可是偏偏是别离,愁绪顿生,百转愁肠如曲折东流的一江春 水, 何时才是相聚之时啊! 在这里, 如果作者不选取好寄情的意象——一江春水、 皎皎明月、原野鲜花„„那么,离情别绪就难以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也就难以 融情于景,达到情景交融的境地。
3、总结全诗 月生始,月落止,写景始,写情结。
在春、江、花、月、夜的阔远静谧中, 既以良辰美景反衬游子思妇的离情别绪, 又在问天问月中展示了初唐后期上升时 代文人特有的精神风貌—珍惜生命,珍惜感情,尽管也有困惑、焦灼和莫名的忧 虑,但却充溢着青春年少的气息:希望、憧憬、思考,绝无矫揉造作的浮艳和欲 说还休的苍老。
4、说古论今。
读罢《春江花月夜》,总是被诗中的美景、真情所感染,仿佛自己就置身其 中,感受长江的雄浑气势与绵绵情意;感受鲜花的芬芳,草木的清新,月亮的光辉与多情。
一种古典音乐的淡淡的、柔柔的气息在耳畔萦绕,在心中弥漫,于是 美便产生了。
在欣赏美的同时,我不禁油然而生对长江的依恋、热爱之情。
在作 者的眼中, 长江是美的; 在所有被长江哺育过的华夏儿女心中, 长江是美的。
“君 住长江头,我住长江尾,夜夜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共饮长江水”,是 呀,除了作者倾诉感情之外,长江如中华大地跳动的脉搏,见证着华夏的成长, 可以说是一部记载着中华民族兴衰的发展大典。
今天,注目未来,我们应看到长 江所处的地位,所承受的压力,所担当的重任。
作为华夏子孙,我们有义务保护 好长江这条母亲河。
我们要让长江两岸的山更青,长江的水更绿;要让青山绿水 永远装饰我们的眼帘, 让良辰美景永驻世人心间; 让长江之歌唱出中华儿女热爱 自然、热爱母亲的不变的情——我们爱长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