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秋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3节 测量物质的密度 导学案

合集下载

八年级上册物理导学案第3节 测量物质的密度

八年级上册物理导学案第3节  测量物质的密度

第3节测量物质的密度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实验进一步巩固物质密度的概念;进一步熟悉天平构造及其使用;●学会用量筒测量液体、不规则形状物体体积的方法.2.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活动学会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对利用物理公式间接测定物理量这种科学方法有感性认识.●通过探究过程的体验,使学生对测量性探究方法,从实验原理、实验器材的选取和使用、实验步骤的设计、数据的采集与处理到得出结果,分析实验误差有初步认识和感受.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实验数据记录、处理的体验,使学生养成实事求是、严谨的科学态度.●通过探究活动中的交流与合作体验,使学生认识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培养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敢于提出与别人不同的见解,也勇于放弃或修正自己的错误观念.教学重点与难点●学会用天平和量筒测固体和液体密度的原理和方法。

●使学生通过实验能对密度的物理意义加深理解。

课堂导学:引入新课1.复习:什么是物质的密度?计算密度的公式是什么?要求出物质的密度要知道哪些量?2.出示小石块和1杯盐水,指出用天平可以称出石块与盐水的质量,但刻度尺却无法测出它的体积。

本实验我们学习用量筒.合作探究一、量筒的使用1、量筒是测量的工具;出示几只大小不一样的量筒,引导学生观察量筒的单位、最大测量值、分度值。

2、量筒上的单位标度是;量筒壁上的最大刻度是量筒的;量筒壁上相邻的两条刻度线之间的距离为值。

3、拿出一只量筒,学生填出这只量筒的量程;分度值是。

4、如何在量筒上读数呢?(1)、在量筒上读数时,视线应与液面,如果液面是凹形的,与凹面,如果液面是凸形的,与凸面。

(2)、液体的体积可以利用直接测量,可是如何利用量筒测固体的体积呢?(利用量筒测量固体体积采用的是等量占据空间替代的方法。

)即先测出量筒中的体积,再测出量筒内和于液体中的固体的总体积,两者相减,就得到固体的体积。

二、测量液体的密度拿出一杯配制的盐水,要求学生设计出测出它的密度的方法和步骤,看能有几种方案?方案一:1、用调好的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m1= ;2、将被测液体倒入一定量到烧杯中,测出盐水和烧杯的总质量m2= ;3、将盐水全部倒入量筒中并读出量筒中液体的体积v= ;4、根据计算该液体的密度。

八年级物理上册6.3测量物质的密度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6.3测量物质的密度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第三节测量物质的密度一、课程实施标准法测量液体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会用天平和量筒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难点:会用减液法测量液体的密度。

三、知识要点1.量筒的使用(1)使用量筒之前应观察它的单位、_________和_________。

量筒上标的单位是_________,1mL=_________cm3,1L=_________dm3,量筒的量程为________________;分度值为______________。

(2)量筒内的水面是凹形的,读数时,视线要跟凹面________________(图1)(注:若测量水银是凸液面,视线与凸液面________________)俯视时(图2)测量值相对真实值偏_______;仰视时(图3)测量值相对真实值偏_______。

(3)量筒可以直接测出________________的体积。

如图4所示,测量固体的体积时,则需先倒入_____________的水(放入物体后要能没过物体,又要不超过最大测量值),读出水面对应的示数V1,再将物体放入并使其_____________在水中,读出水面对应的示数V2,则该物体的体积为V=_____________,此种方法称为排水法。

(4)注意:量筒_____________放到天平的托盘上测量,量筒不能用来加热。

【答案】(1)分度值;量程;mL;1;1;0-100 mL;1mL;(2)相平;相平;大;小。

(3)液体;适量;浸没;V2- V1。

(4)不能2.测量固体的密度活动任务:实验桌上提供有不同的金属圆柱体,根据以下提供的密度表,请你通过测量金属体的密度判断此金属是什么物质(1)实验原理: _______________,密度是_________测量(选填“间接”或“直接”)(2)实验器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细线、金属块。

(3)用排水法测量金属块的体积(见图4)(4)实验步骤①用_______________的天平测量金属块的质量,记为m,将数据记录表格。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6.3测量物质的密度导学案物理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6.3测量物质的密度导学案物理

第三节测量物质的密度学习目标:1.通过密度测量,进一步巩固密度的概念;2.学会用量筒测量液体和不规则物体的体积;3.学会用天平和量筒测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中心任务: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设问导读一量筒的使用1、量筒的用途是什么?2、量筒上的单位是什么?他与体积单位是如何换算的?3、一般量筒的分度值是多少?4、量筒的使用:(1)、选(2)、放(3)、读(4)、记5、在量筒读数时,如果俯视或者仰视会对测量结果造成什么后果?6、可不可以用量筒测量固体的体积?如果可以请设计一个方案。

自我检测一1、下列关于量筒的使用方法中不正确的是()A.量筒一定要放在水平桌面上B.视线要与量筒内凹液面最低处相平C.视线要与量筒内凹液面最低处垂直D.要等量筒内液体表面平静下来时再读数2、如图所示是四位同学用量筒测液体体积的读数方法。

其中读数方法正确的是()A. B. C. D.3、甲、乙两个量筒的分度值分别是31cm,用它们来测量等质量煤油的体积,如图所示。

某同学的读2cm和3数分别是313.9cm.则下列分析正确的是()13.8cm和3A.甲量筒的分度值是31cm B.两次读数不同是因为煤油体积不同C.两量筒的分度值不同,不影响误差大小 D.乙量筒的分度值小,因此精确度更高4、用量筒测量液体的体积时,小明先采用仰视读数,读出液体的体积为45ml,然后倒出部分液体后,采用俯视读数,读出液体的体积为30ml。

则他倒出的液体体积()A.大于15ml B.小于15ml C.等于15ml D.都有可能设问导读二测量固体密度1.测量固体的密度的实验原理:2.测量过程中需要测量哪些量?分别可以用什么测?3.请你设计一个测量石块(不规则)的密度实验方案(1)(2)(3)小石块的密度表达式:(用相应的符号来表示)自我检测二1、为了测量某金属块的密度,首先用天平测量金属块的质量,当天平平衡时,右盘中的砝码质量和游码的位置如图甲所示。

然后用量筒和水测量金属块的体积如图乙所示。

第3节测密度导学案

第3节测密度导学案
1.用天平和量筒测石块的密度
(1)步骤:①用天平称出鹅卵石的质量为m;②在量筒中装一定量的水,体积为V1;③用细线系住将鹅卵石放入量筒后使其完全浸没,读出量筒中水和鹅卵石的总体积为V2;④鹅卵石的体积为V= V2-V1;⑤鹅卵石的密度为 。
(2)原理:
例1用天平和量筒测量某金属块的密度.
(1)在调节天平平衡时,将游码移到横梁标尺的0刻度线上,此时指针偏向分度盘的左侧,要使天平平衡,应将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向____________(左/右)移动;
测量仪器和方法
质量:用天平测量。
体积:(1)形状规则的固体,用刻度尺测量并运用数学知识计算出它的体积。(2)液体的体积可用量筒或量杯直接测量。(3)形状不规则的固体,可用量筒或量杯,采用排液法测量。
(二)基础知识达标
一、量筒的使用
自学教材P117页,回答下列问题:
1.生活、生产中常要知道某物物质的密度,只要测出它的和,利用公式
(1)用调节好的天平测量样品的质量,天平平衡时,如图甲所示,则所测样品的质量是
g。
(2)将样品放入装有60cm3水的量筒中,液面上升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则该麻石样品的密度是g/cm3。
2பைடு நூலகம்在利用天平和量筒测量铜块密度实验”中,所需测量的物理量如图所示:
(1)根据设计好的实验记录表格,请将有关数据填入表内并计算出铜块的密度。
实验结论:利用天平和量筒分别测出鹅卵石的质量和体积,根据公式 计算得出其密度。
完成本实验的探究,需要选择的器材有天平、量筒、水、细线、鹅卵石等器材。实验过程中要先测量鹅卵石的质量,然后再测量其体积。测量体积时要先向量筒中注入适量的水(能将鹅卵石完全淹没即可,水不宜过多或者过少),读出此时的体积,然后用细线将鹅卵石系住,缓慢的放入量筒中,读出此时的体积,取前后两次的体积差就是石块的密度,最后利用公式 计算出鹅卵石的密度。实验中切不可先测量体积,后测量质量,由于测量测量体积后,鹅卵石表面残留一些水,测质量时容易将天平的托盘弄脏;另外将石块放入盛有水的量筒中使动作要轻缓,不要弄坏量筒;用线系石块时要系紧,若系不紧实验中出现脱落的现象极容易损坏量筒。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3节测量物质的密度-导学案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3节测量物质的密度-导学案

第3节测量物质的密度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实验进一步巩固物质密度的概念;进一步熟悉天平构造及其使用;●学会用量筒测量液体、不规则形状物体体积的方法.2.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活动学会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对利用物理公式间接测定物理量这种科学方法有感性认识.●通过探究过程的体验,使学生对测量性探究方法,从实验原理、实验器材的选取和使用、实验步骤的设计、数据的采集与处理到得出结果,分析实验误差有初步认识和感受.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实验数据记录、处理的体验,使学生养成实事求是、严谨的科学态度.●通过探究活动中的交流与合作体验,使学生认识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培养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敢于提出与别人不同的见解,也勇于放弃或修正自己的错误观念.教学重点与难点●学会用天平和量筒测固体和液体密度的原理和方法。

●使学生通过实验能对密度的物理意义加深理解。

课堂导学:引入新课1.复习:什么是物质的密度?计算密度的公式是什么?要求出物质的密度要知道哪些量?2.出示小石块和1杯盐水,指出用天平可以称出石块与盐水的质量,但刻度尺却无法测出它的体积。

本实验我们学习用量筒.合作探究一、量筒的使用1、量筒是测量的工具;出示几只大小不一样的量筒,引导学生观察量筒的单位、最大测量值、分度值。

2、量筒上的单位标度是;量筒壁上的最大刻度是量筒的;量筒壁上相邻的两条刻度线之间的距离为值。

3、拿出一只量筒,学生填出这只量筒的量程;分度值是。

4、如何在量筒上读数呢?(1)、在量筒上读数时,视线应与液面,如果液面是凹形的,与凹面,如果液面是凸形的,与凸面。

(2)、液体的体积可以利用直接测量,可是如何利用量筒测固体的体积呢?(利用量筒测量固体体积采用的是等量占据空间替代的方法。

)即先测出量筒中的体积,再测出量筒内和于液体中的固体的总体积,两者相减,就得到固体的体积。

二、测量液体的密度拿出一杯配制的盐水,要求学生设计出测出它的密度的方法和步骤,看能有几种方案?方案一:1、用调好的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m1= ;2、将被测液体倒入一定量到烧杯中,测出盐水和烧杯的总质量m2= ;3、将盐水全部倒入量筒中并读出量筒中液体的体积v= ;4、根据计算该液体的密度。

八年级上册6.3 测量物质的密度 ( 导学案 )

八年级上册6.3  测量物质的密度   ( 导学案 )

6.3 测量物质的密度(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学会用量筒测量液体,不规则形状物体体积的方法;2、学会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3、学会利用公式间接测定物理的科学方法。

二、学习内容(一)、交流讨论根据上节课学习内容,回答以下问题1、密度测量依据的原理是什么?2、要测量密度需要测量那些物理量?你知道测量这些物理量的工具吗?(二)、观察思考1、观察你手中的量筒,思考课本117页想想做做中的四个问题2、烧杯中的水体积怎样测?动手做一做(三)、实验交流1、测盐水密度按照课本118页实验1的要求测盐水的密度,并把测量结果填在表格内,想一想测量液体密度的方案还有吗?2、测量小石块密度结合课本图6.3-2测石块体积的方法,设计测小石块密度的实验方案,并画出数据表格,然后进行实验3、总结测量不规则固体密度和液体密度的方法及步骤(四)、知识拓展自学课本118页科学世界,回答问题1、英国物理学家瑞利两次测量氮气的密度为什么不一样?从这个事例中你知道了什么?2、今后的实验测量应该怎样做?三、作业:动手动脑学物理1、2、3、4练习与拓展一、选择题1. 在用天平和量筒测量某种食油的密度时,以下操作步骤中,不必要且不合理的是( )A.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B.取适量的油倒人烧杯中,用天平测出杯和油的总质量C.将烧杯中的油倒人量筒中,测出倒人量筒中的油的体积D.用天平测出烧杯和剩余油的总质量2. 在测量铁块的密度时,用了下面几个步骤,则测量步骤合理顺序是( )①计算铁块的体积;②记录铁块放入量筒后水面上升到的刻度;③观察量筒中水的体积;④用天平测出铁块的质量;⑤调节好天平;⑥计算铁块的密度。

A.⑤④②③①⑥B.④⑤③②①⑥C.③②①⑤④⑥D⑤④③②①⑥3. 为了测不沉于水的木块的密度,小明准备先用天平测出木块的质量,再用量筒和水测出木块体积,请你跟随他的测量过程,回答问题:(1)在调节天平平衡时,小明发现指针偏在分度盘的左侧,此时可以( )A.将螺母向左旋B.向左盘中加砝码C.将螺母向右旋D.向右盘中加砝码(2)在测木块体积时,由于木块不沉于水,小明该怎么办?二、实验题目的:测定矿石的密度。

第六章 第3节 测量物质的密度导学案 人教版物理 八年级上册

第六章   第3节    测量物质的密度导学案 人教版物理  八年级上册

第3节测量物质的密度【学习目标】1.通过实验进一步巩固物质密度的概念2.尝试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能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3.学会量筒的使用方法,一是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的方法;二是用量筒测量不规则形状物体体积的方法【学习重点】掌握固体、液体的测量方法【学习难点】通过测量实验,体验科学的实验方法【自主学习】知识点1.量筒的使用1.观察下图中的量筒,它的计量单位是,量程是,分度值是。

2.量筒中液面呈凹形时,读数时视线要与相平。

俯视时读数会偏,仰视时读数会偏。

知识点2.测量固体的密度1.测量固体的密度的原理是,需要测出和两个物理量。

2.质量可以用测出,规则固体的体积可以用测量并计算出它的体积,不规则固体的体积可以用测量体积,方法是法。

知识点3.测量液体的密度1.原理是:ρ= 。

2.方法:①用天平测的总质量m1;②把烧杯中的液体倒入中一部分,读出内液体的V;③称出中剩余液体的质量m2;④计算出量筒内液体的质量m= ;⑤求出液体的密度ρ= 。

【典型例题】1.某同学从一均匀大岩石上砸下一小块岩石,用天平称得质量是27g。

放入装有80mL水的量筒中,水面升到90mL,这块岩石的密度是_______kg/m3,这一小块岩石的密度与那一大块岩石的密度_______(选填“相等”或“不相等”)。

2.如图所示,量筒的最大量程是____cm3,最小刻度是____cm3,水的体积是___ ___ cm3,物体的体积是____ cm3。

图中右测是测物体质量时所用的砝码,该物体的质量为____ g,此物体的密度是____g/cm3,合____kg/m3。

3.小梦同学在用天平和量筒测盐水密度的实验中。

(1)他用调好的天平按图中甲、乙、丙的顺序进行实验,根据图中数据可知道,量筒申盐水的质量是g,体积是ml,盐水的密度是kg/m3。

(2)在交流讨论的过程申,同组的小雨提出了另一种实验方案,其实验步骤:①用天平测出空量筒的质量;②往量筒中倒入适量的盐水,测出盐水的体积;③用天平测出量筒和盐水的总质量。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六章 第3节 测量物质的密度 导学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六章 第3节  测量物质的密度 导学案

第3节测量物质的密度学习目标1.通过实验进一步理解物质密度的概念。

2.尝试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能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

3.学会量筒的使用方法。

一是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的方法;二是用量筒测量形状不规则固体体积的方法。

温故互查以二人小组叙述下列知识点(互讲、互听、检查)1.实验室测量质量的工具是什么?2.怎样调节托盘天平?托盘天平的使用时左盘放什么?右盘放什么?怎样读出所测物质的质量?3.对于规则物体如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你能用什么测量工具测出?4.密度的公式是什么?单位是什么?5.水的密度为克/厘米3 ,表示为。

设问导读阅读课文117页到118页,完成下列问题。

1.测定物质密度的原理是什么?需要测出哪些物理量?2.阅读课本“量筒的使用”观察你所用量筒的量程、分度值?3.在量筒读数时视线应对准什么?使用时注意什么?4.请你与同桌互诉如何测出盐水和小石块的密度?自学检测1.用天平称石块质量时,天平平衡后,右盘中有50g、20g、10g、5g砝码各一个,游码对应的刻度如图所示,则石块的质量是()A.85gB.86.6gC.86.8gD.85.6g2.如图所示,量筒的量程是__________毫升,最小刻度是________毫升,图中液体的体积是________________毫升。

3.实验室有下列四种量筒,分别标有最大刻度值和最小刻度值,要一次较准确量出100 g密度为0.8×103 kg/m3的酒精,则选用的量筒应该是()A.500ml 10ml B.100ml 2ml C.250ml 5ml D.50ml 2ml4.以下是某同学用托盘天平和量筒测定盐水密度的实验,请将实验过程中所缺内容补充完整。

(1)测量前,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发现天平的指针向右偏了,那么,要使天平平衡,就应将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适当向(填“左”或“右”)旋。

若测量时,发现指针向左偏了,要使天平平衡,应在天平的右盘中(填“增加”或“减少”)砝码,或移动使天平平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对利用物理公式间接测定物理量这种科学方法过程的体验,使学生对测量性探究方法,从实验原
理、实验器材的选取和使用、实验步骤的设计、数据的采集与处理
到得出结果、分析实验误差等有初步认识和感受.
1.通过实验数据记录、处理的体验,使学生养成实事求是、严
情感、态度 谨的科学态度. 2.通过探究活动中的交流与合作体验,使学生认识
学生交流、讨论、发表看法. 教师可让学生谈谈从中有什么感受,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探究 精神. 最后,请同学在课后思考下面两个问题: (1)冬天,下雪了,小明看到屋顶上的积雪,他想测量雪的密度,请你帮助 他一起完成测量. (2)给你一个托盘天平,一个墨水瓶和足量的水,如何测出牛奶的密度?写 出实验步骤,并写出牛奶的计算表达式.
答案:(1)A BC (2)C
易溶物密度的测量 如果固体溶于水或吸水,又该如何呢? 生 1:用其他的液体,如油代替水,测量排开油的体积. 生 2:可以用面粉、沙子之类小颗粒物品,测量排开面粉、沙子的体积. 教师总结:同学们分析得很好.①对于在水中会溶解的固体(如糖、盐等),我 们还可以用薄薄的塑料膜将其紧紧包住后浸没水中;而同学们刚才所提到的“用其 他液体代替水”,实际是采用了“饱和溶液法”(此处无需多讲解,学生了解即 可),但实验过程不能太长,否则会导致误差过大.②有些固体会吸水,则应在表面 做防水处理后再测量(例如涂上防水材料等),而同学们刚才所提到的“用面粉、 沙子代替水”,实际是采用了“等效替代法”.总之具体问题还得具体分析,以找出 解决的办法.
【例 3】(多媒体展示)下面是高兴同学设计的采用“压入法”测一块不吸水
的泡沫塑料块的体积的实验方案:
A.将泡沫塑料块轻放入水中,读出水面的示数 V1
B.在量筒内注入适量的水,读出水面的示数 V2
C.用小针将泡沫塑料块压入水中恰好浸没,读出水面的示数 V3
(1)你认为以上实验步骤
是多余的,合理的实验顺序为
量筒和量杯的使用方法(多媒体课件) 量筒和量杯是用来测液体体积的工具.量筒或量杯的壁上均有刻度,相邻的两 条刻度线之间的距离为分度值,表示量筒或量杯的精确程度.通常情况下,还标有 100mL、200mL 或 500mL 等字样,这些字样均表示量筒或量杯的最大量程,即最多 能测量的体积是多少毫升.在使用量筒测液体体积时,无论液面下凹还是上凸,测 量者读数时其视线都应与凹面的底部或凸面的顶部在同一水平线上. 好,下面请大家思考,如何用量筒量取体积为 50mL 的水.请几位同学上台给大 家演示. 学生上台操作演示,教师和学生评判.教师及时指出存在的问题,并纠正.同时 用多媒体课件演示正确和错误的读法让学生判断.
进 量偏小,因此,得到的数据还是有误差,导致计算的结果偏小.

生 2:方案(三)相比于方案(一)、(二)更合理,因为尽管少量的盐水沾在
新 烧杯内壁上,但不会影响量筒中盐水质量的测量.因此,测量的结果更准确.

记录数据填入表格 1 中.(用多媒体展示)
都可能有多种方法,可实 最佳方案.题目中测量的是 壁上会沾上矿泉水,误差 分,这样测得的体积会更 答案:(m2-m1)V 将量筒中 读出量筒中剩余矿泉水的 下面请大家阅读教材 P11
小组问题探讨: 若是量取特定体积
的液体时,仰视、俯视 又会造成怎样的读数偏 差呢?
读数时,视线必须与液面的凹液面相平齐(注:如果是凸液面,则视线与凸液 面相平齐).下面请同学们思考乙、丙图错在哪里?会对测量结果有何影响?
教师请三位学生演示乙、丙两种操作,并引导学生分析,然后作出总结:乙图 读数导致测量结果偏大,丙图读数导致测量结果偏小.
备课笔记
板书:
1.量筒水平放置在实验台上,弄清量筒的最小刻度和最大量程.
2.读数时,视线应与液面凹面(或凸面)相平齐.
【例 1】(多媒体展示)现有甲、乙两种不同规格的量筒,如图所示甲的分度
值是 mL,乙的分度值是
mL,若要量取 35mL 的水,应该选取

筒.
用天平和 测量盐水(或未知液 (1)实验原理:ρ=m (2)实验器材:天平、 (3)实验方案: 设计方案(一):

学生思考和讨论.

教师用多媒体播放课件“如何用量筒测量固体的体积”.
如何用量筒测量固体的体积(多媒体课件)
利用量筒或量杯测量不规则小固体(塑料块)的体积(排水法):
①用烧杯将适量的水倒入量筒内,正确读出水的体积 V1;(如图甲) ②将待测小固体用细线拴住,轻轻地浸没于量筒内的水中;
③正确读出水面上升后的总体积 V2;(如图乙) ④计算被测小固体的体积:V=V2-V1.
【例 4】某小组测量
量的部分方法和结果如图
(1)将天平放在水

,使天平平衡
砝码质量和游码位置如图
学生就上述方案进行评估,教师参与讨论,适时点评. 生:方案(一)合理,方案(二)不合理.因为方案(二)中提起塑料块时, 由于塑料块上沾有水,这样不仅测量塑料块的质量偏大,而且不便于直接放在天平 托盘上测量(会腐蚀托盘),这样测量有误差,导致计算的结果偏大. 请同学将记录数据填入表 2 中.(用多媒体展示)
漂浮物密度的测量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用天平和量筒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但对于漂浮于水面和 特别提醒:
易溶于水或其他特殊的物质我们该如何测量呢?
采用“溢水法”测密
生思考、讨论、交流.
度,一般适用于测量体
下表是漂浮物密度(即不能沉入水底)的特殊测量法“沉坠法”:
积较大的物体(不能直
接放入量筒内),此时需
要借助溢水杯间接测量
【例 2】(多媒体展示)(实验分析题)
在“用天平和量筒测量矿泉水密度”的实验中,小明的实验步骤如下:
(1)调好天平,测出空烧杯质量 m1; (2)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矿泉水,读出矿泉水的体积 V;
(3)将量筒中矿泉水全部倒入烧杯中,测出矿泉水和烧杯总质量 m2.
则矿泉水密度的表达式ρ矿泉水=
.
以上操作由于无法将矿泉水从量筒中倒尽,测出的矿泉水密度误差较大.经过思
新课 导入
进 行 新 课
同学们,我们知道物体质量可以用天平测量,那体积如何测量呢? 师展示长方体的铁块和不规则的塑料块、一些水,启发学生深入思考问题. 生 1:铁块可用刻度尺测量出它的长、宽、高,然后三者相乘即可计算出它的 体积. 生 2:水的体积可以用有刻度的容器量取,如有刻度的水壶、药瓶量取. 同学们回答得很好,测量规则固体的体积可以用刻度尺测量,但如果是液体的 体积和像这个不规则塑料块的体积又该如何测量呢?这就是今天这次课我们要讨论 的内容.
考,小明在仍用步骤(1)、(2)的基础上,只对步骤(3)进行了改进,提高了测
量结果的准确性,改进后步骤(3)分为两步,请你写出改进内
容:
;
.
解析:本题考查对实验信息的分析能力和对实验误差的处理方法.任何实验的完成
②向量筒中加入适量 ③用细线系住塑料块 ④则塑料块的密度表 设计方案(二): ①向量筒中加入适量 ②用细线系住塑料块 ③提起塑料块,用天 =m/(V2-V1).
注意:①取水要适量,使塑料块放入后既能完全没入,同时又不会超出刻度线 之上;
②为了便于操作,用细线系住塑料块轻轻地放入量筒中,以防水溅出或砸坏量 筒;
③所测固体既不吸水又不溶于水(如海绵、软木块、蔗糖块等不能用排水法测 量体积),更不能与水发生化学反应(如金属钠).
①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 m1; ②把盐水倒入量筒,测出盐水的体积 V;
与价值观 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培养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敢于提出与别
人不同的见解,也勇于放弃或修正自己的错误观念.
1.学会用天平和量筒测固体和液 体的密度.
2.使学生通过实验能对密度的物 理意义加深理解.
教具 准备
天平、量筒、盐水、铁块、塑 料块、水、烧杯、细线、牙签(或 细铁丝、大头针)、多媒体课件.
其体积,从而计算其密


度.由于烧杯内不免有水
残留,故测量的物体体

积会偏小,导致测量出

的密度偏大.
那如果塑料块较大,不能放入量筒又该如何测量呢? 生思考、讨论、交流. 可以借助一个大容器,先将大容器装满水(水齐瓶口),放入固体,用另一个 容器承接溢出的水,然后用量筒测量出水的体积即为固体的体积.这种特殊测量法 叫做“溢水法”. 测量形状不规则塑料块(不吸水)的密度(多媒体课件) (1)实验原理:ρ=m/V; (2)实验器材:天平、量筒、细线、水、塑料块; (3)实验方案: 设计方案(一): ①用天平测出塑料块的质量 m;
解析:由图可知甲的分度值为 2mL,乙的分度值为 1mL,若要量取 35mL 的水,
应该选取乙量筒.
答案:2 1 乙
2.如何用量筒测量固体的体积
既然量筒可以测量出液体的体积,那么不妨由乌鸦喝水想到利用固体排开液体
进 的方法间接测量出排开液体的体积便知道固体的体积.下面请大家思考如何利用量
行 筒测量出这个不规则小固体(塑料块)的体积.
量筒和量杯的使用方法 1.量筒和量杯的使用方法 教师展示一个量筒(或量杯),告诉学生用这个量筒(或量杯)就可以测量水 和塑料块的体积,然后引导学生观察量筒(或量杯)的结构. 生:量筒(或量杯)上有单位毫升(mL)、刻度值. 教师提醒:1mL=1cm3.不同量筒(或量杯)的最小刻度值可能不同,大家在使 用之前,先要看清楚,以免读数时弄错了. 教师用多媒体播放课件“量筒和量杯的使用方法”
(1)用托盘天平测出蜡块的质量 m.
(2)往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记下量筒中水的示数为 V1. (3)将蜡块轻轻地放入水中,用细铁丝将蜡块按入水面下,记下量筒的示数为
V2.
(4)蜡块的密度ρ=m/(V2-V1).
备课笔记
巩固
教师引导学生复习上一节内容,并讲解布置的作业(教师可针对性地挑选部分
复习 难题讲解),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巩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