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光学全息技术的原理

合集下载

全息技术的原理及应用论文

全息技术的原理及应用论文

全息技术的原理及应用论文引言全息技术是一种基于光波干涉原理的成像技术,可以捕捉和再现真实物体的全方位信息。

从20世纪中叶开始,全息技术便逐渐应用于不同领域,如科学研究、医学、教育等。

本文将介绍全息技术的原理以及其在不同领域中的应用。

全息技术的原理全息技术的原理是基于光的波动性和波干涉原理。

在使用全息技术进行成像时,需要使用一个激光光源和一个光敏材料。

首先,将激光光源发射的单色激光束分成两束,其中一束称为参考光束,另一束称为物光束。

接着,将物体放置在物光束的路径上,并使物光束与参考光束相交。

当物体被照射到时,它会散射物光束,形成一个由光波构成的复杂干涉图案。

最后,将散射的物光束与参考光束合并,并投射到光敏材料上。

光敏材料会根据干涉图案的强度和相位记录下光波的振幅和相位信息。

全息图像的特点是,不同于传统的二维影像,它可以在各个角度重现真实物体的全方位信息。

这是因为全息图像记录了整个光波的信息,而传统的二维影像只能记录到部分光波信息。

全息技术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全息技术在科学研究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一些主要的应用领域:•光学研究:全息技术可以用于光波的干涉和衍射研究,帮助科学家深入了解光的特性和行为。

•生物医学研究:全息技术可以用于三维细胞成像和组织结构分析,为生物医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工具。

•简化分析:全息技术可以用于分析复杂的物理和化学过程,例如燃烧过程的分析和流体力学的研究。

全息技术在医学中的应用全息技术在医学中也有着重要的应用。

以下是一些主要的应用领域:•三维成像:全息技术可以用于对人体器官和组织进行三维成像,为医生提供更全面的诊断信息。

•手术规划:全息技术可以帮助医生进行手术规划,减少手术风险,并提高手术成功率。

•医学教育:全息技术可以用于医学教育中的虚拟解剖学实验和模拟手术培训,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全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全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以下是一些主要的应用领域:•互动课堂:全息技术可以用于创造一个互动的教学环境,使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学习。

全息技术的原理及应用

全息技术的原理及应用

全息技术的原理及应用全息技术是一种用于记录和再现光场的技术,它是一种三维成像技术。

全息技术最早于1962年由著名物理学家丹尼尔·费涅尔(Daniel Gabor)提出。

全息技术的最大特点是可以将物体的三维信息完整地改写到一个二维的全息图中,全息图看似一张普通的照片,但是在光源的照射下,它能够重新创造出原来的物体,还原出物体的三维形态,同时还具有非常好的真实感和逼真感。

全息技术的原理全息技术的原理是利用激光将物体的光场记录在照相底片上,形成全息图。

全息图是一种保存了物体三维形态的光学记录,它包含了物体的干涉图案和透明度信息。

全息图利用干涉的性质,可以记录物体的相位信息和振幅信息,能够保存物体的全息图。

记录全息图时,需要将物体和照相底片分别置于两个平行的玻璃板之间。

激光在照射物体时,会将物体的光场反射到照相底片上,形成干涉图案。

底片上的干涉图案是物体光场的等相位面反映出来的图像,它是由物体表面反射的光和费涅尔透镜(一种具有聚焦作用的透镜)所形成的参考光共同构成的。

因为在干涉场中,光波的传播路径长度差非常小,在光波相遇处形成明暗条纹,这些条纹的位置和形状会因物体的形态而发生改变,形成的最终干涉图案记录下来就是全息图。

再现全息图时,需要用与记录时完全相同的激光照射全息图,通过透过全息图的物体表面反射出来的光和记录时的参考光发生干涉,使得原来的物体在远离全息图的位置上重现出来。

全息图的再现实现了物体三维成像,不仅形成物体的轮廓,而且根据物体的距离和形态变化能够变幻不一的视角,充分表现出物体的全貌和空间位置的正确性。

全息技术的应用全息技术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下面是其中一些主要应用:1. 眼科诊断:全息技术可以记录患者眼球的形态,进而帮助医生进行眼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如果对眼血管进行全息摄影,医生可以查看容易被遮挡的病变区域。

2. 工业设计:全息技术可以记录产品的三维形态,帮助工业设计师进行产品的设计和开发。

全息技术的原理及应用现状

全息技术的原理及应用现状

全息技术的原理及应用现状引言全息技术是一种记录和再现三维空间中物体的光学技术,通过使用干涉和衍射原理,可以将物体的完整三维信息记录在一张平面上,然后再通过光的照射将其再现出来。

全息技术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包括科学研究、医学、艺术等。

本文将介绍全息技术的原理以及其在不同领域的应用现状。

全息技术的原理全息技术的原理基于光的干涉和衍射现象。

当一束激光照射到物体上时,物体会对光进行散射,产生波前形状。

然后,将物体放在光敏材料上,再次用同一波长和相干性的光照射,光将被散射和干涉,形成一个复杂的光场。

通过光场的干涉和衍射,可以记录下物体的三维信息。

全息技术的记录过程1.激光照射:将一束激光照射到物体上。

2.光的散射:物体对激光进行散射,形成波前形状。

3.干涉记录:将散射光与参考光(激光)进行干涉,形成干涉图样。

4.光敏材料的记录:将干涉图样记录在光敏材料上。

5.固定显影:用化学处理将记录在光敏材料上的图样固定。

全息技术的再现过程1.激光照射:将同一波长和相干性的激光照射在光敏材料上。

2.衍射复现:照射光通过光敏材料,衍射生成原始物体的复原波前。

3.人眼观察:人眼通过观察这个复原波前,再现出原始物体的三维信息。

全息技术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全息技术在科学研究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以下是一些主要应用:1.显微镜技术的改进:全息显微镜能够实现超分辨率成像,使得科学家能够观察到更细微的结构和细胞。

全息显微镜在生物医学研究中有很大的应用潜力。

2.全息光刻技术:全息光刻技术是一种制备微纳米结构的关键技术。

它可以将光的干涉和衍射原理应用于光刻工艺中,实现高分辨率和高精度的微纳米结构制造。

3.全息光学存储:全息光学存储是一种基于全息技术的数据存储技术,可以实现大容量、高速的数据存储。

它在信息技术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全息技术在医学中的应用全息技术在医学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以下是一些主要应用:1.医学成像:全息技术可以实现三维医学成像,提供更准确的诊断信息。

全息光学技术在光学成像中的应用研究

全息光学技术在光学成像中的应用研究

全息光学技术在光学成像中的应用研究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现代人们的生活越来越依赖于光学成像技术。

在这一过程中,全息光学技术作为一种先进的光学成像技术,正在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本文将详细介绍全息光学技术的原理及其在光学成像中的应用研究。

一、全息光学技术的原理全息光学技术是一种利用光的波动性进行光学成像的技术。

它的主要原理是通过在介质中记录物体的全息图像,然后再利用光源对全息图像进行恢复,从而实现对物体的三维成像。

具体来说,全息光学技术的实现需要经历三个步骤:第一步,全息图像的记录。

这里涉及到一个名为干涉的物理现象。

当两束光线在空间中相遇时会发生干涉现象。

应用这一原理,我们可以让一束来自光源的参考光线和另一束来自物体的物光线在某个介质中相遇,从而形成一个三维的干涉图案。

这个干涉图案就是物体的全息图像。

在记录全息图像的时候,我们需要用到全息板这种介质。

第二步,全息图像的重建。

这里同样涉及到两束光线的干涉现象。

在全息图像记录完成后,如果我们想要看到物体的三维图像,就需要让一束光线通过全息板,从而恢复出干涉图案。

这时候我们需要使用一个名为参考光的光源。

这个光源会发出一束与全息图像记录时使用的参考光相同的光线。

当这个光线通过全息板时,它会与全息图像产生干涉现象,从而形成一个与物体真实的图像高度相似的三维投影图像。

第三步,三维成像效果的提高。

全息光学技术在三维成像方面具有较高的效果,但同时也有其局限性。

为了提高成像效果,我们需要特别关注全息图像的记录。

一种常用的增强全息图像质量的方法是使用数字全息技术,即用计算机处理全息图像,并且用数字技术对它进行重建。

二、全息光学技术在光学成像中的应用研究随着全息光学技术的完善,它在各个领域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下面就来看一下它在光学成像中的应用研究情况。

1、医学成像现代医学成像技术在医学诊断和治疗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在医学成像中,全息光学技术可以用于记录和重建人体部位的三维图像,从而更好地观察和分析病变症状。

全息术应用了光的什么原理

全息术应用了光的什么原理

全息术应用了光的什么原理1. 什么是全息术?全息术是一种基于光的影像记录和再现技术,它利用光波的干涉和衍射原理记录并再现物体的三维信息。

全息术在科学研究、艺术创作、商业应用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2. 光的干涉原理全息术的核心原理是基于光的干涉现象。

干涉是指两束或多束光波相互叠加时发生的波的相长相消现象。

当光波通过多个孔径或屏幕时,由于光波的波动性质,波峰和波谷会相互叠加或抵消,产生干涉现象。

3. 光的衍射原理除了干涉现象,全息术还利用了光的衍射现象。

衍射是指光波在通过障碍物或孔径时发生的偏折现象。

当光波通过一个物体或孔径时,光波会在周围产生一系列的交替明暗条纹,这种现象就是衍射。

4. 全息术的原理全息术结合了光的干涉和衍射原理,利用干涉和衍射的特性来记录和再现物体的三维信息。

具体来说,全息术包括三个关键步骤:记录、再现和观察。

4.1 记录在全息术的记录过程中,需要将被记录的物体放置在一个光学平台上,通过一个分束器将激光光源分为两束:信号光和参考光。

信号光照射到物体上,并记录下光的相位和振幅信息。

参考光则绕过物体直接照射到光敏材料上进行干涉。

4.2 再现在全息术的再现过程中,通过光敏材料的干涉图样来还原被记录的物体信息。

激光光源照射到光敏材料上,光波与被记录下来的干涉图样发生干涉和衍射现象,形成物体的三维像。

这个再现的图像是通过光的波前面和光场的干涉结果来生成的。

4.3 观察观察是全息术中的最后一步,利用光学设备观察光敏材料上再现出来的物体图像。

观察者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全息图像,得到物体的立体感和深度信息。

5. 全息术的应用全息术由于其独特的记录和再现原理,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科学研究:全息术可用于物体形貌的研究和分析,如纳米颗粒、细胞结构等。

•艺术创作:全息术可以被用于创作全息照片、全息雕塑等艺术作品。

•商业应用:全息术在广告宣传、产品展示等方面有很大的潜力,让人们体验更具有沉浸感和立体感的视觉效果。

全息技术的原理及应用实验

全息技术的原理及应用实验

全息技术的原理及应用实验1. 引言全息技术是一种利用光学或激光技术来记录和重现物体的三维信息的方法。

它具有非常广泛的应用领域,包括全息显微术、全息术、全息显示、全息摄影等。

本文将介绍全息技术的基本原理,并探讨其在实验中的应用。

2. 全息技术的基本原理全息技术的基本原理是利用光的干涉现象记录和重现物体的三维信息。

在全息技术中,需要使用干涉光束来记录物体的细节信息,然后再利用干涉光束来重现物体的三维像。

具体步骤如下:•步骤1:制备全息记录介质。

可以使用光敏材料如光纤和光片作为记录介质,将待记录的物体放置在光敏材料的前面。

•步骤2:使用激光光束进行照射。

将激光光束照射到物体上,激光光束经过物体后形成物体的波前。

•步骤3:参考光束的产生。

将一部分激光光束分离出来作为参考光束,通过分束器使其与经过物体后的光束相遇。

•步骤4:干涉图样的形成。

当参考光束与被照射物体后的光束相遇时,它们会发生干涉现象,在全息记录介质上形成干涉图样。

•步骤5:记录干涉图样。

将干涉图样记录在全息记录介质上,在光敏材料上形成干涉纹理。

•步骤6:重现物体的三维像。

使用激光光束将记录在全息记录介质上的干涉纹理进行照射,干涉纹理会重现物体的三维像。

3. 全息技术的应用实验全息技术不仅在理论研究中起到重要作用,还在实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以下列举了一些常见的全息技术应用实验:3.1 全息显微术实验全息显微术是将全息技术应用于显微镜观察的一种实验方法。

通过使用光学全息显微术,我们可以观察到微小的物体,同时还能够获得样品的三维信息。

这种方法可以应用于生物学研究中,观察细胞、组织和微生物等微小物体的结构和形态。

3.2 全息术实验全息术是全息技术的一种应用,通过全息术实验,我们可以记录和重现物体的全息图像。

这种方法常用于全息图像的存储、传输和显示等领域。

在实验中,可以使用全息术来记录人物、动物或其他物体的全息图像,并进行重现。

3.3 全息显示实验全息显示是全息技术在显示领域的一种应用,通过全息显示实验,我们可以实现真实感十足的图像显示。

全息技术的物理原理和应用

全息技术的物理原理和应用

全息技术的物理原理和应用全息技术是一种将物体的全息图像记录下来,并能够重现出物体三维图像的技术。

它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并在短时间内引起了极大的关注。

全息技术的物理原理是非常复杂的,并且对材料、光源和记录条件要求极高。

在本篇文章中,我们将深入探究全息技术的物理原理和应用。

一、全息技术的物理原理全息技术的物理基础是光的干涉现象。

当两束光线穿过相同的区域时,它们将产生干涉。

这种干涉可以分为两种类型:同相干和非同相干。

同相干干涉是指两束光线的波长完全相同,相位相同,并且在时间和空间上都非常相似。

在这种情况下,两束光线相遇后会发生增幅干涉,也就是叠加。

这种干涉会在空间中形成明暗相间的条纹,称为干涉条纹。

非同相干干涉则是指两束光线的波长不同,或者相位不同,或者它们在时间和空间上不相似。

在这种情况下,两束光线相遇后会发生减幅干涉,也就是衰减。

这种干涉不会产生干涉条纹,但会产生全息图。

全息图是一种在空间和时间上记录了物体的全部信息的记录介质。

全息图是由两部分组成的:参考波和物波。

参考波是光学记录介质上的一束平行光线。

当这束光线照射到记录介质上时,它被分为两束,一束照射到物体上,一束被反射回来。

物波是反射回来的光线,它会将物体的信息传输到记录介质上,并与参考波产生干涉。

当物波和参考波相遇时,它们会产生干涉条纹,并记录在光学记录介质上。

这种记录方式称为全息记录。

全息记录的强度和相位信息被记录下来,因此,可以通过读取记录介质来重现物体的三维图像。

二、全息技术的应用由于全息技术可以记录物体的全部信息,因此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几种典型的应用:1. 全息显微镜全息显微镜是一种利用全息技术来增强传统光学显微镜分辨率的设备。

它可以识别出非常小的细胞和细胞组织,还可以在细胞内部观察分子的行为。

2. 全息相机全息相机是一种可以拍摄物体三维图像的相机。

它使用全息记录介质来记录物体的全部信息,并通过读取记录介质来重现物体的三维图像。

全息光学基本原理

全息光学基本原理

全息光学基本原理
全息光学基本原理是一种利用光的干涉和衍射现象记录并再现物体全貌的技术。

它的基本原理由以下几个关键步骤组成:
1. 采集光波:全息图像的制作首先需要采集物体的光波信息。

光波可以是由光源照射物体产生的反射光,也可以是透过透明物体后的透射光。

采集光波的方法包括使用相机或者将光波直接引导到光敏材料上。

2. 激光照射:将采集到的光波与一束激光光束相干叠加。

激光光束是一束相干性极高的光波,能够产生高质量的干涉和衍射效果。

激光的照射使得原始光波与参考光波相互干涉。

3. 干涉记录:使用光敏材料(例如全息底片)记录干涉的结果。

全息底片是能够记录和储存光波干涉图案的特殊材料。

当光波通过光敏材料时,会在材料中形成干涉条纹的反射图案。

4. 光栅纹理形成:在光敏材料中形成的反射图案中,存在一种称为全息光栅纹理的结构。

光栅纹理是由干涉条纹形成的周期性结构,其储存了原始物体的光学信息。

5. 光学再现:通过将激光光束照射到储存有光栅纹理的光敏材料上,可以再现出原始物体的光学信息。

入射到光敏材料的激光光束会被光栅纹理衍射,从而形成与原始物体类似的光场分布,使人眼可以观察到三维全息图像。

总之,全息光学基本原理利用光的干涉和衍射现象记录和再现
物体光学信息。

通过采集光波、激光照射、干涉记录、光栅纹理形成以及光学再现等步骤,可以实现记录和观察真实三维全息图像的目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离轴全息图
记录离轴全息图的光路
离轴全息图记录光路如下图所示,准直光束一部分直接照射物 体(透明物体),另一部分经物体之上的棱镜P偏折,以倾角 投射到全息干板上。全息干板上的复振幅分布应是物体透射波 和倾斜参考波叠加的结果,即有 P

y
物体 j 2 y O( x, y) U ( x, y ) A e xp 其中参考波的空间频率
I ( x, y) R O( x, y) ~ 2 R 2 O( x, y) RO* ( x, y) R*O( x, y)
2
在线性记录条件下,所得到的全息图的振幅透过率正比于 曝光光强,即 2 t ( x, y ) t b ' O R * O O * R
同轴全息图
b.波长的改变:如再现光与参考光只是波长存在差异,则再现像会 出现尺寸上的放大或缩小,同时改变与全息图的相对距离。
c.波面的改变:再现光波面的改变会使原始像发生畸变。
全息再现特点的定性说明
全息图上每一点都记录有物上所有点发出的波的全部信息,因此 每一点都可以在参考光照射下再现出像的整体。 对再现像有贡献的点越多,像的亮度越高。 点越多,再现时的照明孔径也越大,像的分辨率就越高,可 以观察三维立体像的视角也越宽 还应当注意到,在全息图上这四项是相互重叠在一起的 由于光是独立传播的,再现时在全息图上相互重叠的的四项 将分别沿三个不同方向传播。 只要这些方向之间夹角比较大,离开全息图不远就可以分离 开来,在不同方向上观察,这四项产生的图像并不会互相干扰 ——利思和乌帕特尼克斯提出离轴全息图的原理。
波前再现的数学模型
设照明光波表示为 C ( x , y ) = C
0
( x , y ) exp [ jφ c ( x , y ) ]
透过H后的光振幅U’( x , y ) 为
U x, y C0 x, y exp jc x, y O R O R * O * R

2

假定全息图由一束垂直入射、振幅为C的均匀平面波照明,透 射光场将由四个分量构成。
U ( x, y ) Ct b O( x, y ) C CAO exp(j 2 y ) CAO exp( j 2 y )

2
U ( x, y) Ct b O( x, y) C CAO exp(j 2 y) CAO exp( j 2 y)
第三项与原物光波只增加了一个常数因子,再现了物光波,所成的 像称为原始像(虚象)
第四项为共轭项,它除了 与物波共轭外,还附加了
一个位相因子,因而这一
项成为畸变了的共轭像, 是实像
波前再现的几个特例(2)
(2)C ( x , y ) = R* ( x , y ) 采用与参考光共轭的光波再现
U’( x , y ) = R 0(O 0 2 + R 0 2)exp [- jφr ] + R 0 2 O 0 exp [ j (φo -2φr )]+ R 0 2 O 0 exp [ - jφ o]
z0 z0
从上图可以看出,再现物波O和物波共轭波前O*,两者具
有不同的传播方向,并且还和分量波U1和U2分开。参考光
和全息图之间的夹角越大,则分量波U3和U4与U1和U2分得 越开。
下面我们从全息图所具有的空间频谱的分布来考察这四个场分
量,以便对孪生像完全分离的条件给出一个定量的说明。 假定
G1 , G2 , G3 , G4
波前再现的几个特例(1)
(1)C ( x , y ) = R ( x , y ),即原参考光再现
U’( x , y ) = R 0(O 0 2 + R + R 0 2 O 0 exp [ j φo]+ R 0
0 2
2)exp
[ j φr ]
O
0
exp [ - j (φ o - 2φ r )]
第一、二项合并为一项,保留了参考光的信息
第一、二项合并,仍保留了参考光的特征
第三项是畸变了的虚象 第四项是与原物相象的实像,但出现了景深反演,即原来近的部位 变远了,原来远的部位变近了,称为赝像
波前再现的几个特例(3)
(3)其他情况: a.照射角度的偏离:如再现光与参考光波面形状相同,只是相对全 息图的入射角有偏离。偏离角小时仍出现再现像;随着角度的增 大,再现像由畸变直至消失。全息图只在一个有限的角度范围内 能再现物波前。 利用这一特性,可采用不同角度的参考光在同一张全息片上 记录多重全息图,再现时只要依次改变再现光角度,便可依次显 示出不同的像来。


如果用振幅为 C的平面波垂直照明全息因,则透射光场可 以用四项场分量之和表示为:
U ( x, y ) Ct ( x, y ) Ctb ' C O( x, y ) ' R*CO ( x, y ) RCO * ( x, y )
2
上述四项场分量都在同一方向上传播,其中直接透射光大 大降低了像的衬度,且虚像和实像相距为 2Z0 ,构成不可分离 的孪生像。当对实像聚焦时,总是伴随一离焦的虚像,反之亦 然。孪生像的存在也大大降低了全息像的质量。同轴全息的最 大局限性还在于我们必须假定物体是高度透明的,否则第二项 场分量将不能忽略。这一假定极大地限制了同轴全息图的应用 范围。
2
H胶片
si n
j 2 y AO ( x, y) e xp j 2 y I ( x, y ) A2 O( x, y ) AO( x, y ) e xp

底片上的强度分布为

j ( x, y) O( x, y) O0 ( x, y) exp
2 2
2 2


C0 O0 exp jc x, y C0 R0 exp jc x, y
2 2
C0 O0 R0 exp j 0 r c C0 O0 R0 exp j 0 r c
上式 ,称为全息学基本方程,其中方程右边各项的意义为 第一、二项:与再现光相似,它具有与其相同的位相分布,只是振幅分布不 同,因而它将以与再现光C ( x , y )相同的方式传播。 第三项:包含有物的位相信息,但还含有附加位相。 第四项:包含有物的共轭位相信息,可能形成共轭像。
I ( x, y) A O0 ( x, y) 2 AO0 ( x, y) cos2 y ( x, y)
上式表明,物光波前的振幅信息和相位信息分别作为高频载波 的调幅和调相而被记录下来。在线性记录条件下,所得到的全 息图的振幅透过率曝光期间的入射光强成线性关系,有
t ( x, y ) tb O( x, y ) AO exp(j 2 y ) AO exp( j 2 y )
( 3 )分量 U3 正比于原始物波波前 O 与一平面波相位因子
exp(j2y)的积,表示原始物波将以向上倾斜的平面波为载波, 在距底片z0处形成物体的一个虚像。 (4)分量U4表示物波的共轭波前将以向下倾斜的平面波为载 波,在距底片另一侧z0处形成物体的一个实像。
全息图

晕轮光 直接透射光
虚像 实像
波前记录和波前再现示意图
波前记录的数学模型
在全息干板H上设臵x , y坐标,设物波和参考波的复振幅分别为 O ( x , y ) = O 0 ( x , y ) exp [ jφo ( x , y ) ] R ( x , y ) = R 0 ( x , y ) exp [ jφ r ( x , y ) ] 干涉场光振幅应是两者的相干叠加,H 上的总光场为干涉场光振幅应是两者的 相干叠加,H 上的总光场为 U ( x , y ) = O ( x , y ) + R ( x , y ) 干板记录的是干涉场的光强分布,曝光光强为 I ( x , y ) = U ( x , y )· U * ( x , y ) =∣O∣2 +∣R∣2 + O· R* + O*· R 经线性处理后,底片的透过率函数tH 与曝光光强成正比,略去一个无关紧要的 比例常数,上式可直接写成 tH ( x , y ) =∣O∣2 +∣R∣2 + O· R* + O*· R

2

U1 U 2 U 3 U4
U1 Ct b
U 2 C O( x, y )
2
U 3 CAO e xp(j 2 y)
U4 CAO ( x, y) exp( j 2 y)
全息图

晕轮光
直接透射光
虚像 实像
z0 z0
像的再现
讨论: (1)分量U1是经过衰减的照明光波,代表沿底片轴线传播的 平面波; (2)分量U2是一个透射光锥,主要能量方向靠近底片轴线, 光锥 的扩展程度取决于O(x,y)的带宽;
全息实验用装置
1. 相干光源——激光器 2.防震平台及光学元件 在几秒到几分钟甚至几十分钟内要求光路必须达到较高稳定 度,光程差的变化量不得超过λ /10 常用的光学元件有:反射镜;扩束镜;针孔滤波器;光分束 器;透镜;散射器等 3.全息实验光路设计原则 (1)光程差的要求尽可能小 (2)干板表面物光和参考光光强之比在1:2至1:10以内 (3)空间频率的限制:物光和参考光的夹角应选择适当,使全 息图的条纹密度不得大于所选用记录介质的分辨率 (4)光学元件使用数量要尽可能少,一方面是为了减少不必要 的光能量损失,另一方面也为了减少引入光噪声的渠道。

G4 ( , ) A G0 ( , )
注意:G0的带宽和物体相同,因为二者差别是由传播现象的传 递函数 H ( , ) exp(jkz) jz( 2 2 ) 决定的,它是一个


纯相位函数。假定物体的最高空间频率为B周/mm,带宽为
2B,则物体的频谱和全息图四项场分量的频谱如图所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