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政治知识点总结:个人收入与分配

合集下载

第4课 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2024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统编版必修2)

第4课 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2024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统编版必修2)
第四课 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
第一部分 考点梳理
一 、
分配方式
按劳分配 按生产要素分配

国 的 个 人
居民收 入来源
劳动性收入 财产性收入 经营性收入 转移性收入

根本措施
入 分 配
完善个人收 入分配的措施
制度保证 两个同步 三次分配 规范秩序
消除贫困
㈠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1.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
它是政府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对因自然灾害成其他经济社会原因而无法 维持最低生活水平的公民给予无偿帮助,以保障其最低生活水平。
是政府和社会向老年人、残疾人、妇女、儿童和其他社会成员提供的社会 化服务、实物供给或者福利津贴,以满足社会成员的生活需要并促使其生 活质量不断得到改善和提高。
是国家和社会依法对现役军人、复员退伍军人以及军烈属等优抚对象,实 行物质照顾、生活和工作安置、精神抚慰的褒扬性、补偿性、优待性、综 合性的特殊社会保障。
具体 形式
①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国有(国有控股)企业中的职工工资、奖金、津贴; ②农村集体经济中的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收入等 ▲土地流转收入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
实行按 劳分配 的意义
①实行按劳分配有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励劳动者努力学习科学技术、提高劳动技 能,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体现效率) ②实行按劳分配是对人类以往几千年来不劳而获的剥削制度的根本否定,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 分配的社会地位。(促进公平)
分配秩序
鼓励勤劳致富,促进机会公平,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范收入分配秩序, 规范财富积累机制。
消除贫困 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消除的是绝对贫困,相对贫困还会长期存在。

高中政治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知识点总结!速来围观

高中政治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知识点总结!速来围观

高中政治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知识点总结!速来围观个人收入分配是指社会成员参与国民收入分配的经济活动。

国民收入分配与个人收入分配的关系是总体与局部的关系,二者互相联系、互相制约、互相影响。

国民收人分配决定个人收入分配,个人收入分配对国民收入分配产生积极或消极影响。

分配原则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原则是建立在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市场经济运行规则之上的:因此个人收入分配的原则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1、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原则。

按劳分配不仅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特征,而且与市场经济的基本原则相一致。

按劳分配作为分配方式的主体,是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主导地位所决定的。

发展多种分配方式,并不是为了否定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恰恰相反,只有在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前提下,其他分配方式才能得到应有的发展。

2、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做到效率和公平的正确结合。

经济学上的效率,可以用经济活动中所消耗的劳动量与所获得的劳动成果的比率来衡量。

公平的内涵主要包括:第一,机会均等。

第二,规则平等。

第三,差距适度,共同富裕。

3、效率和公平之间存在着互相制约的辩证关系。

一方面,效率是实现公平的物质基础,只有通过提高效率创造越来越多的物质财富,人们才有可能去实现分配的公平;另一方面,公平又是提高效率的前提,只有收入分配公平合理,才能激发劳动者尽可能全面地发挥自己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才能尽快增加物质财富。

4、允许和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原则。

从中国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实际出发,提出了在共同富裕的目标下,允许和支持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政策。

实现共同富裕不等于同步富裕。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和必然性。

首先,劳动者之问劳动存在着差别,这是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根本原因。

其次,经济条件的差别也必然造成劳动者的富裕有先有后。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自然条件千差万别,经济收益不平衡,必然造成富裕程度的不同。

2020高考政治必背知识点总结

2020高考政治必背知识点总结

2020高考政治必背知识点总结对于高中生来说,高考是最重要的考试。

其中政治学科的复习,需要学生们掌握好每个知识点。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2020高考政治必背知识点总结,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学习!2020高考政治必背知识要点总结个人收入的分配(1)我国的分配制度生产决定分配,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决定分配方式,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相应地就此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按劳分配⑴按劳分配的含义:是在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

在公有制经济中,在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必要扣除后,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⑵地位:按劳分配在所有分配方式中占主体地位。

因为公有制是我国经济的主体,在公有制经济中就业的劳动者占多数。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⑴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①含义:个体劳动者个人占有生产资料,独立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其劳动成果扣除成本和税收后直接归劳动者所有,从而构成他们的个人收入。

②特点:他们既是劳动者,又是经营者、投资者,不仅要付出劳动,谋划发展,还要承担经营风险,个体劳动者的合法收入受国家保护。

⑵按生产要素分配①含义:是生产要素所有者凭借对生产要素的所有权参与收益分配。

②具体形式:主要有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

意义:确立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原则,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所有权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确认,体现了国家对公民权利的尊重,对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

有利于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于人民。

(2)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收入分配的公平①:公平的含义:这里说的公平指收入分配的公平。

收入分配的公平,主要表现为收入分配的相对平等,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于悬殊,要求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

必修2第四课4-1我国的收入分配-备战2025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考点精讲课件

必修2第四课4-1我国的收入分配-备战2025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考点精讲课件

(1)农民自己经营所承包土地获得的收入: 属于按劳分配所得, 也属于合法的劳动收入
(2)农民的种粮补贴收入 属于转移性收入 (3)农民到流转后获得经营权的公司去打工所得收入 属于按劳动要素分配收入
(4)农民流转土地所得收入:
属于按土地要素分配收入,也属于财产性收 入,同时属于合法的非劳动收入。
(5)农民土地财产性收入包括:
要素:劳动、资本、土地、知识、技术、管理、数据等 意义:一切要素活力迸发,优化资源配置
收入途径:劳动性收入、财产性收入、经营性收入、转移性收入
完善个人 收入分配
原因:是民生之源,是改善民生、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最 重要、最直接的方式 措施:根本措施、制度基础、理顺关系、两个同步、初次分配、 再分配、第三次分配、规范收入分配秩序、消除贫困
3、利于调节收入差距,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公平正义; 这有利于让一切要素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 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推动资源优化配置,促进经济发展
考点(二):完善个人收入分配 (二)怎样完善收入分配(措施-重点)
1、根本措施:发展生产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为增加社会财富和居民收 入奠定物质基础----“做大蛋糕”
为什么不选择平均分配或者按需分配呢?
是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 (公有制经济范围内)
(3)具体形式
(1)性质:
(2)基本内容和要求: ①有劳动能力的社会成员 必须参加劳动;
按劳 分配
①在公有制企业、公有制控股的股份制企 业中以及国家机关,公有制事业单位的 职工工资、奖金、津贴。
②集体经济中农民自己经营所承包土地获 得的收入属于按劳分配所得
企业管理人才凭借管理才能和贡献参与分配的方式
有利于 让一切要素的活力 竞相迸发, 让一切创造社会财 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推动资源优化配置, 促进经济发展

高考政治经济生活基础理论梳理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

高考政治经济生活基础理论梳理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

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一,我国的分配制度 ---(属于生产关系)1:在生产关系中,采取什么样的分配方式,受---------决定。

-----------决定分配制度。

2,分配制度的内容:(1)按劳分配的含义:范围:意义: 地位:(2)按生产要素分配------、------、--------、----------。

(重点掌握)(难度提升、重点掌握)概括按生产要素分配的依据(从必要性和意义)A 必要性B 意义:一确认:两尊重:一积极作用:二,收入分配方式与社会公平,(重点掌握)1,收入分配的公平(必答):含义:a b 2,怎样解决社会公平,措施:(2016重点掌握内容)(重点掌握)1)分配制度:2)两个提高:两个同步:3),实现公平的再分配(主体是国家)的手段:------------、------------、------------形成分配的秩序:2),概括社会收入公平有什么意义(解决公平的理由或者依据)(必答4个观点)(必答重点):(2016重点掌握内容)a.从目标和要求b.从贯彻科学发展观c.从对劳动者和对d.效率的影响E.从消费4效率下面是提高效率(生产效率)的内涵、意义,怎样提高效率,(重点掌握)1/效率的含义: 产出与投入的比例,2/概括提高效率的意义(依据)(2016重点掌握):A,有利于节约资源、促进社会财富的增加,效率是人类经济活动追求的目标。

B,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

C,我国的国情:----------、----------、----------------------------。

3/怎样提高效率 :(书本没展开,了解)A从宏观:政府的作用 C 从微观企业的作用,5。

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哲学中矛盾的观点)(1)二者的区别(对立性)(不一致性)什么是效率: 什么是公平: What:二者具有一致性(统一性):a :b :(2)怎眼处理二者的关系:a原则:b反对:c落实:d鼓励:抢答:1,公平就是收入分配要平均分配2,新时期的分配的原则的是初次分配坚持效率,再分配坚持公平的原则。

高中政治《个人收入的分配》知识点总结

高中政治《个人收入的分配》知识点总结

高中政治《个人收入的分配》知识点总结第一框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一按劳分配为主体1.分配制度: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2.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按劳分配。

3.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和要求:在公有制经济中,在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必要扣除之后,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4.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因:是由我国现实的经济条件决定的。

(1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2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3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

5.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的必然性(1生产决定分配;(2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3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相应地就必然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二.多种分配方式并存1.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还要健全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

2.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意义: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所有权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确认,体现了国家对公民权利的尊重,对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

这有利于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有利于增加居民收入,推动经济发展。

第二框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一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1.收入分配公平,要求收入分配相对平等,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大,要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

2.收入分配公平与平均主义有根本的区别。

3.如何实现收入分配的公平:(1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为实现社会公平、形成合理有序的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证。

(2增加居民收入,着重保护劳动所得,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

2020年高考政治专题复习资料:专题三 收入与分配

2020年高考政治专题复习资料:专题三 收入与分配

专题三收入与分配一、必知四个核心概念1.按劳分配是指在公有制经济中,在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必要的扣除后,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2.收入分配的公平不等于平均主义,它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分悬殊,要求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

3.财政政策:是指政府通过对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总量的调节来影响总需求,使之与总供给相适应的经济政策,如税收的变动、发行国债、按较高的保护价收购粮食等。

其常用的工具是税收和支出。

财政政策由国家制定,经全国人大或其常委会通过。

在经济萧条时期,财政政策显然比较有力,如扩大财政赤字、支持大规模公共工程建设等,其本身可以吸收一部分失业人员,还可以带动相关行业发展。

4.货币政策:一国央行为实现一定的宏观经济目标,而对货币供应量和信贷量进行调节和控制的措施。

其特点是通过利息率这个中介,间接对宏观经济发生作用。

其常用的工具是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

货币政策由央行直接制定。

货币政策在抑制经济过热方面具有比财政政策更为灵活的特点。

二、必记四个基本关系1.多种分配方式之间的关系名称比较按劳分配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按生产要素分配区别适用范围公有制经济个体经济公有制经济、私营、外资经济体现关系劳动者是平等、互助、合作的关系,体现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劳动者同时是经营者、投资者,体现非公有制生产关系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体现了对知识、劳动、人才、创造的尊重地位主体地位重要组成部分重要组成部分联系(1)劳动者要靠自己的劳动和生产要素参与分配(2)均由我国现阶段的国情和客观经济条件决定(3)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2.效率与公平的关系(1)效率与公平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2)效率和公平分别强调不同的方面,二者存在着矛盾(对立)。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效率和公平具有一致性。

(统一)(3)处理效率与公平关系的政策①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②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既要提高效率,又要促进公平。

高一政治个人收入的分配知识点总结

高一政治个人收入的分配知识点总结

高一政治个人收入的分配知识点总结高一政治的知识点很多,这就要求我们平时要做好知识点的整理。

以下是小编为您整理的关于高一政治个人收入的分配知识点总结的相关资料,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高一政治个人收入的分配:知识点总结如果我们把社会财富比作一个“蛋糕”的话,那么分配制度就是怎样去切分社会财富这个“蛋糕”。

那么在切这个“蛋糕”进行分配时,既要能够调动人们做大“蛋糕”的积极性(注重效率),“蛋糕”的分配要有所区别;又要让各方面都能接受,把“蛋糕”的大小差距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保持社会和谐(注重公平)。

我们处理好首先要了解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是什么?包括(1)二者具有一致性。

一方面,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

另一方面,公平是提高效率的保证。

(2)二者又存在矛盾。

因为二者分别强调了不同的方面。

注重效率就会有差距,而差距过大就会有失公平。

其次,处理好二者关系。

就要做到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差距悬殊;既要落实分配政策,又要提倡奉献精神;在鼓励人们创业致富的同时,倡导回报社会和先富帮后富。

高一政治个人收入的分配:常见考法本知识点是高考高频考点,近几年高考对本考点的考查主要集中在多种分配方式、兼顾效率与公平等知识点上。

考查题型以选择题为主,也有非选择题,主要是现实热点为背景,考查学生对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以及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随着十八届三中全对“公平”改革的关注,个人收入的分配在高考中的热度将可能上升。

复习本考点时,要抓住分配的不同主体,理解、区分不同的个人收入分配方式,收入分配方式对效率、公平的影响以及如何提高效率,促进公平等知识。

同时要关注时事热点,如分配政策的调整,党和政府促进社会公平的措施等。

高一政治个人收入的分配:误区提醒劳动收入是否就是按劳分配收入?分析:很多同学在掌握多种分配方式时,常会把按劳分配与劳动收入相混淆,其实这个观点是不准确的。

在现阶段,劳动者的劳动收入主要有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和公有制经济中企事业单位职工的按劳分配的收入,私营、外资企业中的劳动所得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高考政治知识点总结:个人收入与分配2019高考政治知识点总结:个人收入与分配分配制度: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1、什么是按劳分配?我国为什么要实行按劳分配?
按劳分配是指在公有制经济中,在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必要的扣除之后,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它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

它在所有分配方式中占居主体地位。

实行按劳分配,是由我国现实的经济条件决定的。

①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②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生产力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③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

按劳分配——公有制事业单位、公有制企业中的职工的工资、奖金、津贴;公有制控股的股份制企业中的职工的工资、奖金、津贴等。

2、作用:①实行按劳分配,有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与创造性,从而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②按劳分配作为社会主义性质的分配制度,是对以往几千年来不劳而获的剥削制度的根本否定,是消灭和消除两极分化的重要条件,它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是分配制度
上的伟大变革。

3、在我国主要有哪几种分配方式?
①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这种分配方式只存
在个体经济中。

如城乡个体工商户的收入;农村承包养殖户的收入等。

②按生产要素分配——按资本要素分配(储蓄所得利息、股票所得股息和分红、债券所得利息、私营企业主的税后利润等);按土地要素分配(土地、房屋的租金和转让金);按劳动要素分配(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中的职工的工资、奖金、津贴);按技术要素分配(技术入股、专利使用、技术转让的收入);按管理要素分配(管理者通过股权激励方式获得的股份分红)。

4、效率与公平(1)公平含义:指收入分配的公平。

收入分配的公平,主要表现为收入分配的相对平等,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于悬殊,要求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

(2)效率=产出/投入,它表示资源有效利用的程度。

效率提高就是资源的节约和社会财富的增加。

5、收入分配方式对效率、公平的影响
分配方式对效率的影响:如果分配方式合理,则有利于调动人们的生产积极性,就会提高效率,促进生产的发展。

反之,则会降低效率,阻碍生产的发展。

收入分配公平,才能维护社会稳定,保护劳动者的积极性,为生产力发展提供良好的条件,实现共同富裕。

平均主义抹杀人们的贡献,其本质是不公平。

两极分化指收入差距过分悬殊且不断拉大,它会严重挫伤劳动者积极性,并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

6、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关系的原则——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我国的分配原则)
效率优先,实质是发展生产力优先,要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经济效益的提高为首要目标。

坚持效率优先是因为:①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

提高经济效率,增加社会财富,才能实现社会公平。

②效率优先符合我国国情。

因为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自然资源相对匮乏,必须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③效率优先是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

效率优先,才能调动各种资源的积极性,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兼顾公平:是指社会要将收入差距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使分配的结果能促使人们奋进,社会具有生机和活力。

坚持兼顾公平是因为:①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

兼顾公平,才能维护社会稳定,保护劳动者的积极性,为生产力发展提供良好的条件。

②兼顾公平是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

实现共同富裕要求防止两极分化,注重社会公平。

6、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基本要求
①要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和个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
法经营先富起来,带动地区和个人致富,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②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差距悬殊;既要落实分配政策,又要提倡奉献精神,在鼓励人们创业致富的同时,倡导回报社会和先富带后富。

③要正确处理初次分配注重效率与再分配注重公平的
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