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大学生与农民工就业形势调研

后大学生与农民工就业形势调研
后大学生与农民工就业形势调研

c:\iknow\docshare\data\cur_work\xxxx\

c:\iknow\docshare\data\cur_work\xxxx\

80、90后大学生与农民工就业形势调查研究

x 张玉国

学校:山东科技大学

年级:化工学院矿物加工工程09级1班

学号: 0901110935

指导老师:刘丽威

调查组成员:张玉国赵楠田景文齐超

日期:2011-11-24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对当代大学生的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近些年来随着高校的扩招,当前大学生的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加之国家对职业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的重视和相关政策

法规的出台与实施,培养了大批学历不高但是动手操作能力强的实用型技能人才,其中以80、90后新生代农民工最为突出。他们的出现,给当前大学生的就业形势又加重了一笔,80、90后农民工进军城市,抢占工作岗位,给大学生的就业心理和就业形势造成的冲击不容忽视。我们进行此项调查研究的目的旨在通过对比研究当代大学生与农民工的就业形势来端正大学生的就业观,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发现当前这两大群体就业中的相关问题,并提出一些缓解当前就业形势的措施,引起政府相关部门的重视。

【关键词】 80、90后大学生农民工就业形势

【正文】近年来,中国高校毕业生的数量逐年增多,大学生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加之世界经济整体不景气,大学生的就业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大学生毕业后能否顺利就业,已经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造成当前大学生就业压力增加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我们基于调查结果,就大学生就业难的成因做了以下分析:

(1)结构性因素所致。由于我国以制造业为主,服务业等第三产业严重滞后,从而导致了国家经济增长率虽高,但就业率却不高。大学生就业难的根本原因是我国的经济结构问题,加快产业升级,调整经济结构,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治本之策。

(2)高等学校与用人单位之间缺乏有效的人才培养沟通和交流。当前社会出现了毕业生就业难和用人单位招人难的矛盾现象,其原因是校企之间缺乏沟通和了解,信息不通畅,根据我们的调查,对于“导致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的主要原因”这一问题的回答,“政府、学校、用人单位及学生之间相互沟通和了解的不够,就业信息渠道过少”的选择占到了75%,说明高校在这一方面需要做出更多的努力。具体的解决方法是,高校应主动与用人单位联系,搭建起有效沟通的平台,让企业用人单位更全面地了解高校的专业设置和培养方向,了解毕业生的情况让学校更多的了解企业用人单位的需求,并在此基础上让双方建立起一种长效的供需关系,为高校推荐毕业生就业和用人单位选择合适人才提供服务,促进学校、毕业生、用人单位之间的交流和沟通。

(3)国家统计大学生就业的统计方法过于简单,当前我国统计大学生就业的统计方法是依照教育部2004年6月重新修订的《毕业生就业状况统计办法》,以签订就业协议书为最主要的就业统计形式,但是在民营、私营单位就业的大学生,用人单位和学生不用签订就业协议书,只签订用工合同,因而不在该统计范围之内。因此国家公布的就业率并不是十分准确,然而通过我们的调查,高达90%以上的大学生对于国家统计大学生就业的统计方式毫不了解,因此导致了部分学生对就业的严重恐慌。

(4)大学生就业期望高,存在就业误区。当前大学生的就业去向以国有单位和集体单位为主,据国家相关部门统计显示,2003年和2005年,我国大学毕业生在国有单位和集体单位就业的比例分别占74.1%和62.9%,而乡镇个体和城乡私营企业所吸纳的就业人数比例平均为7.5%和 6.3%,我国城乡私营企业和城镇企业主要以中小型企业为主,因此,各类中小型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是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主要渠道。通过我们的调查,58.4%的大学生选择去国有企业单位,原因主要是国企工资稳定、福利高、待遇好等,31.5%的大学生选择去民企,原因主要是民企的机遇多、工作灵活、升职空间大等,还有少数大学生选择去外企或者出国等。(5)大学生自身的知识结构与能力与社会需求有一定的差距。据国外的有关机构调查显示,目前我国大学生的就业能力满足工作要求的程度只能达70%,尤其是敬业精神、沟通能力、解决基本问题的能力等软能力亟待提高。一些高校的办学方法和教学观念落后,没有市场意识,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脱节,大学所学专业不符合市场需求,出现了供需的结构性矛盾。此外,部分高校对毕业生就业的重视程度不够,就业工作还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就业工作往往毕业前才进行,就业指导仅仅是一种职业介绍,而在某种程度上还是脱离实际的泛泛之谈。调查显示,需要职业指导的大学生对于本校就业指导机构的了解程度多寡不一,非常了解和比较了解的只有1/3的人,而超过10%的大学生根本不知道学校有这样的指导机构。对此高校

和大学生都应做出深刻的反思,并且做出相应的实际行动来改变这一现状。高校应根据市场需求,在为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进一步调整教学计划,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以市场为导向,不断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同时,高校应将就业指导工作做到实处,而不是仅仅设置一个部门机构那样简单。大学生在校期间,在学好本专业专业知识的同时,应努力学习相关专业知识,积极参加各种比赛和活动,拓宽自己的专业领域;应该走出校园,多接触社会,参加社会实践,提高自己的交流沟通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解决基本问题的能力等各方面的能力,全面提高自身综合素质,适应当代社会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人才需求。

造成当代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的原因十分的复杂,远不止以上几点,还有市场经济下日益激烈的竞争,其中来自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岗位的竞争和其他多方面的竞争日益引起大学生们的关注。调查显示,55%的大学生认为“80、90后农民工对大学生就业”有很大影响,20%的大学生认为“80、90后农民工对大学生就业”有一定影响但是不大。

农民工是我国改革开放和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成长起来的新型劳动大军,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和城乡协调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农民工是以农民的户籍身份在城市务工的一个群体。随着工业化进程中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持续转移,时至今日,20世纪80年代以后出生的农民工逐渐成为农民工群体的主力军。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09年,全国农民工总量为2.3亿人,外出农民工数量为1.5亿人,其中16-30岁的占61.6%。据此推算,2009年外出务工的新生代农民工数量在8900万左右,如果将8445万就地转移农民工中的新生代群体考虑进来,我国现阶段新生代农民工总数约为1亿人左右。这表明,新生代农民工在我国2.3亿农民工中已经占将近一半,他们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日益发挥着主力军的作用。○1

处在社会转型期的新生代农民工的价值观具有多元、异质、矛盾、失衡、冲突等共性特征,传统与现代的交织,城乡文化的碰撞,不同身份差别的待遇等引起的价值观冲突是其典型的特征,具体体现在对社会的认识、工作与职业、文化与教育、尊重与诉求、交际与交流、婚恋与生育等诸多方面。新生代农民工于旧式农民工相比,他们的维权意识更强,受教育程度更高,对城市更加向往,开放意识更强。他们的就业推动着现代城市化的进程,影响着城乡社会的和谐程度,也很大程度上加剧了当代大学生的就业形势。

我们基于调查研究,对80、90后农民工的就业现状做出以下分析:

(1)理想和目标。新生代农民工大多有自己的理想和比较明确的目标,虽然大多数人的工作现状并非自己所想要的,但是他们表示自己要通过现在的工作积攒经验和资本,希望将来能够拥有一个更好的工作环境和待遇。调查显示,75%的人表示自己将来要“自己开店”或者“进入管理阶层”,只有不足10%的人表示“没什么想法”,这表明新生代农民工是一个有理想、不甘于现状、有追求的群体,他们同样在为了自己和家人的幸福生活而努力。但是,对于自己的职业规划和人生规划,调查结果却不容乐观,近80%的人不清楚如何进行正确的人生规划和职业规划,只有8.5%的人表示自己有着比较清楚地人生规划和职业规划。导致这一结果的出现有多方面的原因,一是由于新生代农民工的受教育水平普遍还不是很高,其中初中及初中以下文化程度占到了79.8%,他们没有接受过专业的人生规划和职业规划指导;二是政府相关部门对农民工的重视程度不够,忽视了对他们的人文关怀和相关教育。

(2)对于工作和职业的期望与实际情况。对于工作和职业,新生代农民工对工作薪水的期望值较高,但是由于自身的工作熟练程度、职业技能水平较低,加之受学历等多方面的限制和影响,他们的实际工资与期望值有一定的距离。就我们基于对山东省内潍坊、济宁、青岛等三市农民工的调查显示,66.8%的人对工资的期望值在3000元以上,但是85%的人的实际工资却只在1000至2000元之间,有7.5%的人的实际工资在1000元以下。同时,由于物价上涨和自身对于生活水平的追求,他们对于工资增长的愿望也十分强烈,非常渴望能够逐年增加,不过往往难以完全如意。在择业方面,新生代农民工除了工资外,越来越多地考虑工作环境和雇主的人品等,调查显示,在回答“您在择业时最看重什么条件”这一问题时,72%的人将

工作环境和雇主的人品纳入其中。他们大部分不愿意从事工作条件差,在别人眼里看来“不好”的职业。工作环境可以自己直观的感受到,雇主的人品主要是依赖老乡或者是朋友的途径知晓,尽可能找人品好的雇主,免得自己的权益受到伤害。但是由于工作待遇所具有的刚性特点,不管新生代农民工怎样去保护自己,实际上他们的弱势地位依然没有实质性的改善。(3)劳动强度与工资待遇失衡。调查结果表明,农民工大部分在苦、累、脏、险的建筑业和制造业工作,平均每月工作26天,每天平均工作9小时,37%的农民工每天工作时间超过10个小时。但农民工的收入水平远远低于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一方面农民工自身的素质和能力使他们大多在报酬较低的产业部门就业,另一方面尚不健全的制度因素导致农民工在就业时受到不公平的待遇。因此,建议在加大最低工资标准查处力度的同时,严格劳动法有关条令条例的执行力度,建议政府整合培训资源,根据市场需求进行培训,多开展一些农民工愿意参加、真正用得上的培训,加强职业技能和职业规划的指导,提高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技能水平,增加其在就业和择业中的优势。

(4)社会尊重和社会的公平感。在尊重方面,新生代农民工进城打工,除了想赚钱使自己和家人生活得更好外,也想通过个人的辛苦打拼,提高自己的社会地位,实现自己的目标和理想,真正地融入到城市生活中。但是,他们的人格尊严往往得不到尊重,他们会不同程度地受到社会的歧视,不管他们怎么努力,还是要被贴上农民工的标签。调查显示,75%的新生代农民工认为自己属于工人群体,只有8%的人认为自己是农民,而且超过80%的人对于“农民工”

这个称谓表示不满,不足10%的人表示可以接受,还有部分人认为无所谓。“农民工”是一个带有时代局限性和歧视性的概念,“农民工”称谓与当期中国社会发展趋势相背离,其消极影响正在增大,“农民工”称谓对他们的社会认同带来了明显的负面影响,这一称谓不宜再提,应改变农民工称谓,转变农民工身份,从而改善群际关系,实现社会公正;提高这一群体的社会地位,赋予他们普通公民的身份,必须改变相关制度设置,消解对农民工的话语建构,消除对农民工的社会合意。○2也就是说我们要逐步取消“农民工”这一称谓,就其工作给他们以“工人”、“职工”等相关称谓,这也是体现我们党的人文关怀和以人为本的重要工作指导思想。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不公平感很强,这其中有社会的原因,也有其自身的原因。社会原因主要是,现实中仍存在的腐败、治安、贫富差距过大等社会问题,以及部分企业对于用工条件的限制,使他们感到不公平;自身原因主要是,新生代农民工由于年龄普遍较小,其价值观和世界观尚未成熟,在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一些麻烦和问题,会使他们认为是社会中的不公平引起的,再加上他们与所在的城市存在交流和互动上的缺乏,也会导致他们对社会的不公平的印象深化。

(5)权益维护。在利益诉求方面,新生代农民工的维权意识越来越强,他们不再像传统农民工那样自我维权意识薄弱,维权能力不强,在权益被侵害的时候选择忍气吞声或者被动恳求的方式解决。调查显示,新生代农民工中因害怕被报复而不向有关部门投诉的只有 6.5%,在采取投诉行为时,以集体投诉方式(几个人一起去投诉)的新生农民工为45.5%,运用手机、网络、即时通讯等现代技术进行投诉曝光的占58.5%。这说明新生代农民工的维权意识增强,维权手段也更加理性化,但是,他们仍然是权益最容易受到侵害且权益保护最为困难的群体之一。在权益受到侵害时,他们虽然可以通过个体和群体方式向单位进行反映,请求仲裁和打官司等方式来维护,但是在实际操作中,新生代农民工常常处于弱势,他们没有大量的金钱和时间保障,也无力打官司,哪怕是官司打赢了,有时也会面临执行方面的难题。当他们的合理诉求得不到满足,情绪得不到宣泄时,他们对社会的不公平感就会增强,很容易使部分新生代农民工走向一个极端,对社会产生失望甚至仇恨的价值观念,甚至有少数人会采取极端的、不合法的方式去解决,影响社会的治安和稳定。因此要加大力度保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党和政府要关注农民工权益,制定严格的法律法规条文,有关部门要采取有力措施查处克扣和拖欠农民工工资的企业和个人,有效地保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使克扣和拖欠农民

工工资现象有所减少;建议各级政府、工会组织和社会各界继续加大对农民工的合法权益保护力度;为农民工生活与劳动创造良好环境和有利条件;加大对农民工的法制宣传力度,提高农民工的法律意识,使之知法、懂法、守法,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同时也会降低农民工的违法犯罪率,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基础。

(6)教育培训。随着经济的发展,大规模的机械化生产代替了体力型的手工生产,更多高学历、懂技术的大学生进入市场,金融危机的持续,企业经营不景气直接导致缺乏一技之长的农民工找不到工作或者失业。调查显示,初高中毕业生中,约30%的人没有经过必要的职业培训和职业教育,劳动技能缺乏,就业范围狭窄,不能满足劳动力市场的需求。而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发布的信息表明,2009年,大多数用人单位对从业人员素质有明确的要求,95%以上的就业岗位要求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其中30%以上的岗位要求高中以上文化程度,60%的岗位需达到初级工以上的条件,其中17%的岗位需具备中级工的职业资格,一般农民工很难达到要求。调查显示,85%的新生代农民工认为相关的职业技能培训对自己的就业会有很大帮助,55%的人计划通过相关的职业培训来提高自己的职业技能,增加自己的就业机会和就业优势。因此,我们建议政府相关部门应采取多种措施做好农民工的技能培训工作,特别是80、90后新生代农民工的技能培训,要围绕市场需求开展订单培训和定向培训、围绕企业在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革新中的需求来开展相关的技能培训和实用技术培训,通过灵活多样的学习培训,如开设培训班、就业指导课,发放相关学习材料、举办专业讲座和技能大赛等方式,进一步提高新生代农民工的择业竞争能力、就业适应能力,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和就业技能,适应更多的岗位需求。

在社会转型和市场经济条件下,利益主体的多元化导致了人们在价值取向上的多元化,价值判断的矛盾性和价值评价标准的复杂性,对人生观和价值观尚未成熟的80、90后大学生和新生代农民工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如面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泛滥,如何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和人生价值观;面对社会上少数干部贪污腐败,如何看待党的领导作用,面对金钱的“横行霸道,无往不胜”,如何守住内心的信念等问题;面对财富差距从社会蔓延到了校园,如何认识这种贫富分化的合理性和不合理性;面对大学生的高消费和农民工的高节俭形成的强烈对比,如何进行理财规划,树立健康的消费观等问题。面对这些现实而又尖锐的问题,大学生和新生代农民工在多元化的道德选择中徘徊,思想水平参差不齐,表现在财富观上的犹豫不决,摇摆不定,形成各自不同的、优劣不等的财富观;就业上可能会更看重工资水平,忽视个人发展,甚至通过有违道德和法律的手段来获利,树立起不正确的就业观。

那么,面临如此严峻的就业形势,80、90后农民工自身应该如何突破就业困境呢?我们基于调查研究,就大学生和新生代农民工应该如何去做提出了部分建议。

当代大学生应重视专业知识的学习,在校期间,认真学习专业课程,打好专业功底,为自己将来的就业夯实理论基础;重视学校安排的实习机会,在实习过程中锻炼自己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把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在实践中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学好专业知识的同时,学习并掌握一些工具类的技能,如计算机、外语等;通过参加各种校园活动和社会活动来锻炼自己的交流沟通能力、人际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等;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有关就业指导和就业培训的相关课程,参加模拟招聘会等,增加有关就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择业观;通过多种途径了解国家有关政策法规,了解就业的最新动态,掌握就业的最新信息;结合实际情况和自身优势,给自己正确的定位,参加有关职业规划和人生规划的课程,做好人生规划和职业规划;增强心理素质,做好踏入社会的准备。

新生代农民工应该积极参加相关的职业技能培训,增强自己的就业能力和职业转换能力;学会通过多种途径来了解市场需求和就业信息,结合市场需求,不断的学习,抓住机遇;通过参加补习班、夜校等,提高自己的文化水平和综合素养;了解学习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提高法律意识,增强法制观念,学会用法律的武器来维护自己的合法劳动权益;掌握必要的创业知识和劳动技能,以

适应更多的岗位需求;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择业观,结合实际情况和自身优势,给自己正确的定位,做好人生规划和职业规划。

80、90后大学生与农民工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两个有着举足轻重作用的年轻群体,他们的就业情况和个人成长关系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未来和希望,他们又同为渴求发展渴求进步并努力迎合社会的一群,他们都具有朝阳般的气息和生命力,我们的社会也需要这种生机勃勃的干劲和理想才得以不停地往前发展,他们不甘平庸,积极创造,追求新生活的精神特质是现代青年身上非常可贵的品质。我们政府、高校、社会各界要给予80、90后大学生和农民工更多的关心和帮助,努力为国家培养更多的有用之才,使社会呈现出一种全民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的美好景象。

【参考文献】

○1李德顺.价值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199

○2熊光清. 制度设定、话语建构与社会合意——对“农民工”概念的解析.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0

2020年7月11日星期六01:00:53

7.11.202001:0001:00:5320.7.111时0分1时0分53秒Jul. 11, 2011 July 20201:00:53 AM01:00:53

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及对策

XX学校XX学院考查类课程答题本 考生姓名 考生学号 系、年级 任课教师 考试科目 考试日期

评分 注:1、无评卷人签名试卷无效 2、必须用钢笔或圆珠笔阅卷,使用红色。用铅笔阅卷无效。

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 摘要:近年来,中国高校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多,大学生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加之当前金融危机的影响,毕业生的就业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大学生在毕业后能否顺利就业,已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大学生就业难既有社会原因、政策原因,也有大学生自身的原因。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事关大学生的切身利益,更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需要政府、高校和大学生共同的努力。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原因;对策 一、当前大学生的就业形势分析 我国大学扩招后,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已经是一个不争的现象,且有可能越来越难的趋势。这个方面和国际经济形式近3年来连遭打击,一方面和中国经济结构体制和教育改革落后有关,更和当今大学生的就业观滞后有关。据统计,从2009年大学生人数突破600万以来,每年仍在增加,2010年的毕业人数是630万,2011年是660万,而去年则是达到了680万,预计今年的大学生毕业人数将超过700万。大学生人数逐年剧增,加上往年沉淀下来的毕业生,大学生就业形势一年比一年严峻。虽然这几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率基本持平,但由于毕业人数逐年剧增,所以绝对数在增加。可以预见,在未来相当长时期内大学生就业压力不会减弱。 二、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的成因分析 1.大学生自身存在的问题所带来的就业难。首先是大学生不合时宜的职业价值 取向和就业观念是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重要原因。大学生作为公认的精英阶层,传统的儒家思想所编制起来的“精英情结”深深的束缚了他们的观念。 其次,大学毕业生自身综合素质不高,适应社会的能力差,难以符合用人单位的要求。一些大学生在学校里只满足所学课程,缺乏广博的知识积累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加之语言表达能力不足,在应聘场合紧张、胆怯,不能充分展示自己,从而错过了许多工作机会。 2.毕业生就业结构失衡,供给与需求矛盾突出。高校毕业生的总体供给与社会 需求的矛盾,实质是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与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所处的转型阶段不配置的矛盾。首先,中国处于人口高峰期,存在大量的新增劳动力需要就业。其次,随着中国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在短短几年内,高等教育进

浅谈对目前大学生就业形势的认识

浅谈对目前大学生就业形势的认识 经常有人说:“大学毕了业就失业。”先不说这种观点是否全面,但它也反映了现在就业的严峻形势。的确,在这各种领域的人才涌现的社会,大学生就业面临较大的挑战。不论从前还是现在,就业始终对不同能力的人来说都有着难与易的区分。就现状而言,就业对绝大部分大学毕业生来说是很棘手的问题之一,为什么接受了高等教育仍不能胜任工作。当然政策和发展程度也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但毕竟我们的控制力有限,只能找自身的原因了。结合长远来看由于经济的飞速发展,各产业的自动化加强也必定会淘汰一部分人,那么欲解决就业问题,我想应该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创造力,积极的开发建设新产业避免人力资源的浪费。经济发展了,就业却难了。看着到处都是的招聘广告却不知要去向何方,个人认为,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1.经济原因。每当经济危机到来的时候,企业普遍实行的保守的发展战略和紧缩财政战略,一方面人力资源的补给大幅减少,另一方面用于培养与培训的费用也大幅减少,在招聘的时候会对相关专业的大学生优中选优。经济危机造成的结果是,无论是从结构看,还是从总量上看,大学生的数量都是供过于求。 2.社会原因在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同时,用人单位也普遍存在着“选材难”的问题。好多企业虽明知其公司的栋梁和骨干是大学生,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大学生,但是,他们每年基本上不要应届大学生。这将是应届大学生值得思考的一个问题,企业是不会无缘无故不

要应届生的。大家都知道,大学毕业为的就是能找到好的工作,可是,为什么大学生就业问题一直让大家困扰呢?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说,就是供过于求。每年毕业的大学生的数量比社会上所需要的就也岗位数量多的多;而且,这个差距还在逐年的增大。此外,大学没有迅速适应就业市场对高等教育所提出的日益苛刻的要求。从传递知识的角度上看,在整个大学教育中,知识教育仍然是非常大的一个比重,理论功底及其相应的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构建仍然极为薄弱;持续的扩招可能进一步稀释了大学既有的教育资源。对于大学生从学校到工作的转换,大学缺乏系统的职业指导与服务规划,导致学生或许有专业能力,但是缺乏获取职业信息,展示专业能力,适应实际工作以及应对职业转换的能力。

农民工就业歧视的成因分析与对策研究[1]1

浅析对农民工就业歧视的成因分析和对策研究 摘要: 从农民工目前的现状来看,农民工和城市居民一样,已经成为城市里面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就业主体。虽然近年国家对农民工进城就业管理服务政策的调整,使农民工的就业环境得到改善, 但城乡就业机会的不平等依然存在,使农民工在就业中遭遇歧视。这不仅在短期内损害农民工的权益, 而且从长远来看也有碍城乡一体化的实现, 更不符合科学的发展观。因此,创造一个公平的就业环境, 给农民工提供一个公平的就业机会, 是构建和谐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关键词:农民工就业就业歧视合法权益 绪论:当前在我国的就业环境之中,存在着严重的就业歧视问题,特别是对农民工的就业其实问题。就业歧视影响了劳动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影响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对农民工的不公平待遇,造成社会的不公平分配,不利于社会的稳定。因此,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全面的小康,必须实施一些必要的措施改变农民工在就业中的一些不公平不公正的待遇,使农民工的就业环境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和改善。 1、农民工对现代化建设的意义 (1)农民工和城市 城市化建设和农民工进城是良性互动的关系。城市化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由之路,而农民工进城是加快城市化建设的加速器。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国民经济快速的发展,市场供求关系和产业结构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商品流通中的城乡界限已经不复存在,这样庞大的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不断转移,我们应当不失时机的顺应潮流,趁势而上,加速城镇化的进程,实现工业和农业、城市和农村、城市化进程和农民工进城的良性互动。 当农民工走进城市,在建筑工地和城郊安营扎寨时,农民工和城市人的矛盾也日益增多。有某种优越感的城市人由于多年来形成的惯性,便出现了限制、排斥、歧视、刁难甚至坑害农民工的现象,是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和人格尊严受到侵犯。目前的城市结构对城市农民工的包容是有限度的,所以再很长一段时间内,在户籍制度、社会福利保障制度等方面,还存在很大的缺陷。 (2)农民工对城市的贡献 虽然农民工和城市居民有很多的矛盾,但是农民工对城市工业化、现代化的发展所做出

关于当代大学生就业情况调查报告

关于当代大学生就业形势的社会调查报告 :苏一 班级:营销1323 学号:130222138 成绩:

2015 年8 月 摘要 根据近年来对大学生就业形势的多方面调查分析,我们了解到大学生的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高校扩招的政策使大学生的人数飙涨,同时也对大学生毕业后的就业形势造成了极大的影响,人才的增加,使得大学生的工作越来越难找,许多人才市场经常出现“僧多粥少”的局面;08年的金融危机更使大学生就业难上加难。本文加从多方面对大学生的就业形势进行分析,以求让大学生们认清当前社会形势,从而更好的解决就业问题。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形势

当代大学生就业形势调查报告 (一)大学生就业现状 1.2010年大学生就业形势与现状 【形势】 2010年普通高校毕业生达630余万 2009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克服了国际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实现了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的基本稳定和就业人数的继续增长,需要就业的毕业生数量很大,但是形势依旧不是很好,虽然今年第三、第四季度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已经回暖,不过就业形势仍不容乐观 【现状】 典型现状1:“蚁族”生活在劳碌奔波中寻求改变。“蚁族”,大学毕业生聚居群体。据统计,仅北京一地就有至少10万“蚁族”。、、、重庆等各大城市都有大量“蚁族”,在全国有上百万的规模,他们高智、弱小、群居,但是他们却找不到稳定的工作。

典型现状2:与往年大学生千军万马挤向大城市的现象不同,由于大城市持续增长的各种压力,一部分大学生开始理性地反思这种“唯大城市是从”的就业观念,并且反其道而行之——回流中小城市。近来大学生就业出现了一股“回流”潮,中小城市受到了大学生的青睐。 2.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 从05年的高校毕业生338万,到09年的611万,预计10年更是高达700万,高校的盲目扩招,直接让大学教育由精英化向大众化转变,如此庞大的就业人口直接给就业结构带来巨大震荡;而且“严进宽出”的教育模式更是让就业形势变得不可捉摸起来;再者大学的许多专业并不能很好的与市场需求相接轨,所学的难以满足市场需求,甚至背离市场。 图1 高校毕业生折线图单位(万)

关于大学生就业形势的调查报告

关于大学生就业形势的调查报告

关于大学生就业形势的调查报告 近年来,大学生就业难问题一度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大学生就业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社会、用人单位、高校及大学生本身都是其中的因素。作为大学毕业生,应该增加对当前就业形式的了解,转变就业观念。调整就业心态,培养自身素质、提高就业竞争能力并以低姿态进入就业市场。 随着全国各地高校连年不断扩招,毕业生的数量也日益增长,大学生就业形势愈发严峻,现如今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众人关注的话题。虽然政府也在不断扩大社会市场的就业面,为大学毕业生增加了许多就业机会,然而面对日益增加的就业人群,这些机会只能说是九牛一毛。在这种形势下,大学毕业生要与形形色色的就业人群进行激烈的竞争,就业形势不容乐观。 谈到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归根结底,大学生的就业与当今社会的就业形势密切相关。说到这里,就谈谈我对于大学生就业形势调查的结果,这里分为三个方面: 一、大学生就业的现状 (一)待就业人数增长 我国自1999年大学开始扩招以来,招生人数增速很快。最近,据中国媒体援引人力和社会保障部的最新统计数据,2009年毕业生611万,2012年高校毕业生总人数超675万创历史新高。在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就业形势变得越来越严峻。尤其是这几年来,人们普遍感到找工作的难度越来越大了,加上往届未能就业的,需要就业的毕业生数量很大。 (二)毕业生向大中城市流动趋势加强 随着我国沿海及周边城市的快速发展,这些发达城市与发展相对缓慢的一

些中小城市及乡镇的差距逐渐拉大,高薪高待遇的工作吸引着大学毕业生流向经济发达城市寻求发展方向和发展机会,逐渐形成了向大中城市流动的趋势,造成了人才集中超过了就业市场的需求。 (三)毕业生的期望值过高 由于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高校学生的专业素质也有了很大的改善,因此他们对于就业方面的期望值也很高。很多毕业生对自己理想的工作薪资的期望值过高,他们一直在寻找符合自己理想条件的工作,没有关注其他本应适合自己的工,从而丧失了大量的就业机会。 二、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 (一)毕业生自身的原因 大学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总是期望找到一份轻松且高薪的工作。既不愿从事高付出的工作,(比如一些比较辛苦、伤身伤神的工作)又想获得丰厚的薪资,在此过程中却忽略了对自身能力和水平的合理评估。部分学生对对自己的求职过程和结果抱有想当然的想法,认定了高薪高待遇高福利的工作且未曾考虑到求职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对自身的评价过高,但理想状态毕竟和社会现实相去甚远,正是由于这种对自身能力不合理的评估,导致部分学生找不到符合自己要求的工作,在求职过程中也与一些好机会擦肩而过。 (二)高校扩招的原因 近年来高校的不断扩招为社会创造了大量的知识型人才,同时也为毕业生就业造成了严重影响。待就业的毕业生人数远远超过了社会市场的需求,“供过于求”的现状使得原本的“卖方市场”变成了“买方市场”。其次,当今社会需要的是综合型人才,而我国的教育体制还不够健全,我国高校培养

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及对策探讨

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及对策探讨 【摘要】: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就业渠道不够通畅,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既有社会,又有用人单位和学校,大学生自身的原因,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高校应该以市场为导向,改革教学和人才培养模式,完善就业知道服务体系;提高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大学生积极的求职意识;政府应该创造良好的 就业环境。只有这样才能逐步解决大学深就业难的问题。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现状;对策 一、我国大学生就业现状 (一)大学应届毕业人数不断增加,就业率逐年下降 近些年来,我国经过几次大规模的扩招,本科教育已经呈现出一种大众化的现象,2009年普通高校毕业生为592万,2010年为630万、2011年达到了660万、比2010年增加了30万人,随着毕业人数的不断增加,对就业市场形成了不小的冲击,就业市场不断被压缩,就业与市场的矛盾非常明显,有数据显示, 2010年应届大学生的就业率比2009年低0.9个百分点,可以想象,随着大学生数量的不断增加,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日渐凸显,曾经的天之骄子,现在的处境日渐尴尬。1 (二)毕业生对就业形势表现不乐观 《大学生就业现状及发展2010年度调查报告》显示:10届毕业大学生对当前的就业形势并不乐观,对找到合适的工作缺乏信心,仅有20.8%的毕业生表示“自信可以找到合适的工作”;而高达42.96%毕业生表示“通过努力可以找到工作”,这在一定程度上显示出毕业生对于自己是否能够找到合适工作的不自信;有28.87%的学生明确表示“现在就业困难很大,对找到合适的工作信心不足”;另外,有8.09%的毕业生表示“就业形势堪忧,担心找不到工作”。 (三)地域差异明显 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地域差异明显,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达,而全国高校的扩招是在全国范围内进行的,这是我国一些地方的就业压力进一步增大,相对于偏远山区,西部农村等穷乡僻壤,城市生活具有巨大的诱惑力,越是现代化水平高的城市,这种诱惑力就越大,高校毕业生在城市择业意愿过于集中,这就会进一步加深就业矛 1麦可思研究院. 《2011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6.

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与就业问题分析

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与就业问题分析 一、引言 大学生是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 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栋梁之才。根据《xx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内容显示, 截止xx年年底, 我国大学生毕业人数达765万余人, xx届及xx届大学毕业生毕业半年后的就业率分别是91.7%和92.1%, 均有8%左右的大学生在毕业半年后没有找到用人单位就业。然而随着全国招生制度的改革, 各高校每年扩招学生, 向社会输送大量毕业生, 造成了大学生就业竞争异常激烈。大学生就业问题的解决与否, 不仅影响大学生工作的积极性, 而且也会影响社会的稳定性。因此, 针对大学生就业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就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二、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 (一) 大学生毕业人数逐年增加 基于目前社会对于人才的急剧需求, 综合提升全民的素质, 我国大规模的高校都积极响应国家的政策, 扩大招生的规模, 这也造成了每年我国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的局面, 如图1所示, 我国每年毕业生人数从xx年至xx年呈现一个逐年上升的趋势。

图1 xx-xx年全国高校应届毕业生人数 由图1所示, xx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达413万人, 从xx年至xx年每年毕业生人数都呈现上升趋势, 到xx年全国毕业生人数则达765万人, 比xx年毕业生人数增加了352万人, xx年也因此被称为史上“最难毕业季”。 __总理李克强在人社部召开就业工作座谈会时说过, xx年高校毕业生人数创历史新高, 如此庞大的毕业生队伍走向社会, 不仅给社会就业资源产生较大影响, 而且对于大学生自身也有一定的压力。 (二) 大学生期望经济发达的大城市就业 根据xx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显示, 我国经济较发达地区、东部沿海地区及一些中心城市对人才需求旺盛, 中西部地区人才需求相对较少, 但是近几年需求也在逐年增加, 其他一些边远地区及经济水平相较落后的城市则仍显示需求不足。在经济发达地区中, 北京、上海、广州、浙江则被大部分学生作为就业城市的第一选择, 这样的因素也造成了众人同挤“独木桥”的现象, 挤不上的学生对其他地区岗位则“不屑一顾”。 三、大学生就业存在的问题

2020年农民工就业问题调研报告

2020年农民工就业问题调研报告为准确把握新形势下我省农民工就业、农民工资性收入、农民工融入城镇的新情况、新变化、新趋势,省委农工委联合省人社厅组成调研组,分赴xxxx、xxxx、xxxx3市6个县(市、区)实地调研,深入农村,走访企业,与农民工、企业负责人和基层干部广泛交流座谈。同时,安排仁寿等16个劳务输出大县也同步开展调研。通过实地调研和材料汇总、部门会商和数据分析相结合,对农民工回流、就近就地就业、回乡创业和市民化问题进行了重点研究。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农民工在xxxx地位举足轻重 xxxx农业人口多,农村劳动力资源丰富,历来都是劳务输出大省,常年外出务工的农村劳动力保持在2000万人以上,占农村劳动力的50%以上,对促进我省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农村稳定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农民工工作,研究制定了一系列农民工转移就业、大众创业、技能培训的支持政策措施,取得了显著成效。2015年,全省转移输出农村劳动力2478.9万人,其中,省内转移1339.7万人、省外输出1136.2万人、外派劳务3万人。全省实现劳务收入3577亿元,比上年增长10%;全省农村人口人均工资性收入达5503.1元,比上年增加500元。今年一季度,全省转移输出农村劳动力2289.8

万人,同比增长0.2%,其中,省内转移1211.6万人,同比增长2.9%;省外输出1076.6万人,同比下降2.7%;外派劳务1.6万人,与去年同期持平。实现劳务收入930.5亿元,同比增长9.8%;全省农民人均工资性收入1431.5元,同比增长141.7元。 二、新形势下农民工就业呈现出新特点 (一)农民工数量外出略减、返乡略增。由于受经济下行影响,尤其是珠三角、长三角和京津冀地区部分企业倒闭停产、工资下降等,对我省外出务工造成一定影响,致使农民工返乡时间提前、返乡人数增加。春节期间,全省返乡农民工有1753万人,占外出务工人员的70%,与2015年同期相比,数量上有所增加,同比增长3%。春节后,因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和我省就地就近就业、返乡创业政策支持,全省农民工外出务工数量略有下降,回乡就地就近就业和创业将逐步呈现增长的趋势。截止2016年3月底,全省转移和输出农村富余劳动力中,省外输出1076.6万人,同比下降2.7%。 (二)农民工就业结构正在发生新的变化。分析一季度各方面的情况:一是从就业区域看,省内和省外转移就业平分秋色。省内转移占52.9%,同比增长3.3%,主要分布在成都经济区、川南经济区、攀西经济区、川东北经济区和川西北经济区;省外转移占47.1%,同比下降2.7%,主要分布在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和西藏、x地区。二是从组织方式看,

大学生就业状况的调查与分析汇编

关于大学生就业状况的调查与分析 一.调查背景 中国提出“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的战略方针后,各高校积极响应党及教育部号召,加快高等教育发展步伐。从1999年开始,高校开始大面积扩招,招生人数以每年60~70万的速度增加,这是高等教育发展的难得的机遇,也是一次全新的挑战。在长达十几年的扩招长征行程中:文化底蕴方面,国民整体文化素质显著提升,高龄大学毕业生已见怪不怪;政治方面,国家公务员、政府官方人员,文聘最低限度——大学文聘;经济方面,无论国企还是外企及其他类型的企业,文聘是衡量一个职员合格的重要标准。什么事情都有两面性,有利也有弊高校扩招也不例外。其中就业问题尤为突出。 据教育部数据显示,2002年高校毕业生145万,本科生一次就业率为65%;2003年为212万,受非典影响本科生一次性就业率不到50%,后来经过党中央、国务院的全面统筹,最后本科生就业率为70%;2004年为280万,本科生一次就业率为61.3%;2005年为340万。2006年,全国普通高等院校毕业377.47万人。2007年,全国普通高等院校毕业447.79万人。2008年,全国普通高等院校毕业512.0万人。2009年,全国普通高等院校毕业531.1万人。2010年,全国普通高等院校毕业575.4万人。2011年,全国普通高等院校毕业608.2万人。2012年,全国普通高等院校毕业624.7万人。 毕业时间(年)人数(万)待业人数(万)就业率(%)2001 115 34 70 2002 145 37 74 2003 212 52 75 2004 280 69 75 2005 340 79 76 2006 377 91 77 2007 447 145 70

从企业角度看大学生就业形势调查报告

衡阳师范学院 专业实习调查报告 实习单位:湖南省常宁市供销合作社联合社系别:外语系 专业:商务英语 班级:0811 学号:08081127 姓名:王莉 指导老师:贺桂华 完成日期:2011年10月 衡阳师范学院教务处制 二○一一年三月

从企事业角度看大学生就业形势及就业方向调查 报告 指导老师:贺桂华实习单位:常宁市供销合作社 外语系0811班08081127 王莉 摘要:随着中国高校教育的不断发展,中国的大学生数量在急剧地增加,可是很多的大学生在毕业之后并不能很快地找到满意的工作,即使找到工作了也未必是和自己所学专业对口的工作,而大学生做为中国崛起的新生力量,却面临着就业十分困难,并且就业方向不明确化这样的局面。本文试从当代大学生就业形势的现状入手,分析当今大学生就业存在的问题和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从国家、学校教育、社会与个人四个方面提出相关解决问题的对策与措施。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形势;就业方向;对策与措施,调查分析 一、调查课题: 从企事业角度看大学生就业形势及就业方向调查报告 (一)调查内容 关于大学生就业形势和就业方向的相关问题 (二)调查方法 调查方式是问卷调查形式,以为个人为单位,发出50份调查问卷要求大家如实回答,并收回进行数据分析和总结。 (三)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对象是毕业大学生以及企事业单位的员工 (四)调查时间 2011年9月10日——2011年11月2日 二、研究课题的目的和意义: 在常宁市供销合作社实习期间,了解到工作的不易,也发现其实自己实习的单位和自己所学的专业只能很少地挂上边,不能很好地把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实践当中,我不得不开始思考。想通过了解和认识大学生的就业现状,以及对比分析调查数据,寻找出大学生就业困难和就业方向不对口的原因,总结出相应的对策和措施来解决问题。让大学生有明确的方向,

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与对策

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与对策

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分 析与对策 班级自动化121 学号 121044110 姓名: 范昊泽 摘要:近年来,随着中国高校教育的发展,大学 生的数量急剧增加 ,大学生面临严峻的就业形 势,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也日益凸显起来。加之当 前金融危机的影响,毕业生的就业受到前所未有 的挑战,大学生在毕业后能否顺利就业,已成为 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通过分析大学 生就业问题的原因,从而在社会,高校教育,大 学生自身三个方面找到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困难原因形势对 策 随着大学生的就业压力的加大,我们在校学 生的迷茫与无助更是增大,恐慌,担忧接踵而来, 本着能从该课程中学到,了解一些有关的知识与 信息,修了这门课,当它结束时总结一下所学的 东西,发现在这里了解有关就业的一些信息,不 能和书本上的知识相比较,它是步入社会前有必 需的知识,以后最能发挥功效的一门课之一。以 下是我对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的分析:

界各国的经济发展表明,产业结构的调整会带来劳动力和技术结构等一系列变化,引起劳动力的就业产生新的组合。近年来,中国的产业结构合理化进程有了很大发展,但是,目前中国的产业结构仍然不合理,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的比重较高,第三产业发展严重滞后。“第三产业比重现在只占GDP的30%左右,世界平均水平是50%,发达国家更是高达60%—70%。”与世界中等收入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就业结构相比,中国第三产业吸纳劳动力的能力还有待增强 学校原因 1.高校盲目扩招。我国高校招生规模连年大幅度扩大,虽然实现了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的转变,但同时也带来了高等教育质量下降等问题。 2.专业和课程设置不合理。不少高校不能以市场为导向,调节学校专业结构和课程设置,存在一哄而上的现象。忽略市场需求,仅以学校条件为依据建立专业,如广东省各基层学校需要大量的地理、历史专业教师,但广东省却只有两所院校开设了地理师范专业;而如其它师范类毕业生供大于求,就业困难。

当代中国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

问题就是时代的口号。任何社会都不可能没有问题,人类社会正是在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前进的。我国当前的社会热点问题,是伴随改革开放不断推进、经济社会不断发展而逐步产生并日益凸显的,是改革进入攻坚阶段的一个现实国情。 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更关注自己毕业以后就业的形势与问题。看着这些即将毕业的师兄师姐们,他们的脸庞上流连着对校园的不舍,还有对未来的茫然与失措。而即将进入大三的我们,越来越开始疑惑今后工作跟升学的问题。 近年来,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显得越来越突出。导致大学生就业难的因素很多 一是教育与生产相脱离。我国现在生产模式是“世界加工厂”,主要需要的是廉价劳动力的“血汗工人”和有经验的技工,是体力劳动者,而大学教育培养的是高价劳动力的脑力劳动者。所以,要说“头脑还缺乏市场经济意识”,那不是大学生,而是指责大学生的专家、学者和领导者自己。但这不是我们认识问题的出发点,我们认识问题的出发点应当是:中国不应该是降低大学生的价值体现,而是要尽快改变我国的生产模式,使大学生的价值能够充分体现;使中国能够走上自主创新,科学生产的道路。 二是观念问题。中国是有社会主义特色的国家。因此,中国的教育应当是“公有制为主体”,不应该是个人的投资,而应当是社会对发展的投入,是一种社会积累。教育费用应当由国家、社会承担,从物质基础上培养学生的为祖国、为社会“回报”而学习的思想观念。教育费用由国家、社会承担之后,还缩小了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劳动力的生产价值的个人差别。这不仅有现实的意义,而且有很深远的意义。 三是大学生自身素质因素。具体来说有以下几方面:(1)、诚信问题,不少毕业生发现求职时有一定的证书、文凭、履历能为找工作带来方便,有的大学生凭勤奋刻苦,在大学期间努力争取获得相关证书,不刻苦学生则通过投机取巧或造假来骗取企业初步信任,对大学毕业生整体形象造成一定的损害。(2)、大学生整体素质有下降趋势。由于近几年公办高校扩招,加之民办高校急增,招生规模不断扩大,招生分数不断降低,加上不少大学生大学学习不认真,动手能力差,缺乏实践经验,大学生整体素质有下降趋势。(3)、大学生自身定位偏颇。都希望找收入高、待遇好的单位。由于我国不同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东西部地区之间、沿海地区和内地之间的差距较大,大学毕业生选择就业区域时,过度集中于北京、上海、深圳等热点地区,造成这些地区的就业压力明显增加。(4)、求职途径把握不准。不少大学生通过参加各种各样人才交流会“广泛撒网”的方法,或希望通过熟人“托关系”、“找门路”以捧上“金饭碗”,不善于“推销”自己,没有针对自己的切实优势,通过重点了解用人单位实际需求情况,提高就业率。 四、用人单位误区。(1)、存在性别歧视。女大学生明显处于劣势,不少用人单位考虑女大学生生理因素、婚姻因素、成就动机,以及生育保险费和女工劳动保护费用等。同等情况下女大学生将来工作成本比男大学生大,这是女大学就业难的主要原因。(2)、生源地域歧视。不少用人单位考虑到本单位的业务情况与当地联系紧密程度,希望招聘的大学生熟悉当地方言及风俗,甚至有一定的人际关系网等,选用人才时优先考虑本地人才。甚至一些地方政府招聘公务员时也存在生源地域歧视,实行地区保护主义,不利于大学生公平竞争。(3)、过分看重工作经验。经验不足是大学毕业生最大的劣势,不少用人企业经营有困难,急于招聘某一方面能人,并且希望很快给企业带来变化,而一般大学生则无法满足用人单位要求。用人单位忽视大学生的潜力和可塑性,其实经验总是在实践中培养

农民工就业工作调查分析报告

( 调查报告)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YB-BH-045435 农民工就业工作调查分析报告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report on the employment of migrant

工作报告| Work Report 调查报告农民工就业工作调查分析报告 当前,随着城乡一体化步伐加快,农民工已成为我国现代化建设中一支不可缺少的新型产业大军。如何在“xx”期间做好农民工就业工作,是关系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的大事。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农民工就业工作。 一、强化就业服务,为农民工就业广开门路 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应采取措施,积极为农民工提供更多的就业信息,开辟更多的就业门路。第一,政府和有关部门可主动深入用人单位和私营企业收集用工信息,通过各种渠道向农民工发布,根据用人单位需求及时举办招聘会,为农民工提供择业机会。第二,完善市、县、乡、村四级劳动保障信息网络,加强乡一级劳动保障站、所建设,发挥基层信息灵通的特点,及时为农民工提供用工信息。第三,进一步加强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设,加大人力资源市场投入。人力资源市场应加强软件建设,在大厅内设置大屏幕滚动发布用人单位的招工信息,通过人力资源网站免费为农民工提供招工信息。第四,鼓励已就业的农民工带动农民工就业。通过老乡带老乡、亲戚带亲戚、朋友带朋友、村邻带村邻等形式,帮助、带动更多的农民实现就业。第五,加强劳务合作对接工作。鼓励、支持劳动力输出地与劳动力输入地建立劳务对接平台,建立双方劳务合作关系。加强劳务输出地和输入地的管理服务协调配合,做好农民工就业服务衔接,开展多种形式 第2页

最新-2019大学生就业形势2019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报告 精品

2019大学生就业形势2019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报告从2019年第一批扩招后的大学生毕业以来,就业难的问题每一年都会被舆论拾起,成为人们众说纷纭的焦点。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景不同,2019年学子们在为工作奔波忙碌时,对前景似乎比以往更加迷茫。 大学生面对就业市场众生相,无奈之余,只好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1、高学历,却敲不开企业的大门本科生遍地都是,硕士生也没那么稀罕,博士都扩招了,所谓的高学历还能在市场上所向披靡吗?不看学历看能力,学历只不过是求职就业的敲门砖,很久以前人们这样说。 时过境迁,曾经被人们看好的高学历在今天似乎怎么也敲不开企业的大门。 研究生白送都没人要就学历来讲,研究生在求职中处于上不去、下不来的尴尬位置。 同样在51论坛上,一位这样说我们公司只有研发部门才招研究生,其他的岗位还真是没有这个必要;如果要读研究生,那就读到博士,这样出来才会有‘销路’。 选择考研,学子们本想以此为就业拓宽道路,期待获得可以给自己增重的学历砝码。 然而,当他们走出象牙塔再次面临就业的时候,却发现学历在市场上的吸引力已大大缩水。 2019年厦门市公安局翔安分局要招聘一名高学历的洗碗工,其条件之高被网友怒称这是对国家学历的藐视!虽然在舆论的压力之下,招聘方修改了苛刻的招聘条件,丰富了工作内容,可被伤自尊的网友还是穷追不舍。 相比之下,有些网友则显得淡定自如,51论坛网友时间换空间回帖说听到这样的消息,15年前愤怒,10年前麻木,5年前呵呵一笑!另有网友则在高唱你伤害了我,我一笑而过,你要求贪婪我只能懦弱。 这一事件,不仅直射学子就业难,同时也使学历贬值的问题凸现出来!学历贬值,大学真的无用?当所有看似残酷的事实集中呈现我们眼前时,人们很容易草率的得出结论,读完大学,有了学历依然很难找到工作。 学历贬值、大学无用论便在学子们的脑海中应运而生。 前不久,熊猫烧香的作者李俊提前出狱,国内一些知名公司得知消息后纷纷

浅谈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与应对

就业指导课程论文 论文题目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与应对学院名称传播科学与艺术学院 专业名称艺术设计(视觉传达设计) 学生姓名李丹 学生学号201210040313 任课教师陆墨姼 论文成绩 教务处制 2015 年07月03日

浅谈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与应对 摘要 就业是民生之本、安国之策。随着高等学校的不断扩招,大学生的数量连年剧增,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也日益凸显,大学生就业已经成为各级政府、教育部门和社会各界高度关注的焦点、重点和难点之一。了解当代大学生的实际状况并分析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从而提出解决大学生就业困难的方法和措施。 关键词:大学生;现状;对策; 一、当前大学生的就业形势现状 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公布的数据,目前,我国每年城镇新增就业人数已经处在较高的水平,而预计未来随着经济增长速度的进一步放缓,要想再提高城镇新增就业人数的规模已经非常困难。并且未来随着我国适龄劳动人口比例的逐渐降低,每年需要解决的新增就业人数也将逐渐减少。因此,今后我们需要使城镇新增就业人数稳定在一定的水平上。 初步预计2015年我国经济将增长7%左右,城镇新增就业人数在1300万人左右,与2014年基本持平。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更加复杂严峻。在未来相当长时期内大学生就业压力不会减弱。如何帮助大学生走出就业难的困境将成为政府与社会长期而艰臣的任务。 大学生就业难是一个现实问题,更是一个社会问题。总体来说,大学毕业生具有较高的人力资本水平,是劳动力市场上的优势群体。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与知识经济的冲击,青年初次与持续就业所需的能力门坎逐年提高,大学生必须具备能够满足新经济要求的核心就业能力才能成功发展,但现有教育培训体系缺乏必要的就业市场需求导向,缺乏对创业行为的深入研究,高等教育培养出来的大学生在知识和技能结构上与人才市场的需求存在脱节,大学生就业的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 二、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的成因分析 社会对高校毕业生的吸纳能力有所减弱。各级政府机构改革、人员分流,国有企业深化体制改革、减员增效,国有单位这些传统的就业领域对毕业生的需求没有明显增加,而且还相对萎缩;

农民工返乡就业创业情况报告.doc

农民工返乡就业创业情况报告 农民工返乡就业创业情况报告 根据《市政协关于推动农民工返乡就业创业研究课题第四调研组调研方案》要求,现将我县农民工返乡就业创业情况报告如下: 一、农民工返乡创业就业现状 地处黔北渝南交界,面积217平方公里,辖11镇3乡, 35万人,仡佬族17万人,苗族9万人。有劳动力19.2万人,外出务工年均10万人左右,每年返乡农民工2000多人,通过搭建就业平台,实现就近就地就业3000余人。我县有留守儿童4128人,其中,就读幼儿园1186人,小学2039人,初中830人,高中69人,中职4人。我县留守儿童全部入学,并与学校建立了帮扶关系,明确了监护人,各校建立了“留守儿童之家”。 二、实现就业创业政策落实情况 (一) 开展就业服务,搭建就业平台。 每年我县通过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民营企业招聘周、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月等节点,定期开展招聘活动,组织县内外企业进行招聘,积极为返乡农民工搭建就业平台;不定期收集县内园区企业岗位信息,及时向返乡农民工发布用工信息,提供免费的职业介绍,推荐就业岗位,引导返乡农民工向我县工业园区企业就近就地转移就业。每年开展各类招聘活动10余场次,提供岗位信息3000余个。(二)开展职业培训,提高农民工就业能力。 充分发挥县内培训基地的作用,积极引进县外优质培训资源,通过送培训下乡和走出去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加强返乡民工职业培训,开展多轮次多工种的技能培训,使他们掌握多种就业技能,提高农民工就业能力;对有创业意愿和自主创业的返乡农民工开展创业培训,从而提高他们创业能力,使其成功创业。自2016年以来,组织农民工开展电工、焊工、厨师、家政、挖掘机、汽车驾驶等技能培训9000余人,syb创业培训600余人,进一步提升了农民工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三)加大政策扶持,促进返乡农民工自主创业带动就业。 一是积极鼓励返乡农民工自主创业,县人社局、财政局、团委、妇联、信用联社、

关于就业形势调查报告范文

关于就业形势调查报告范文 就学人口增加,少数用工大镇班额超标、校舍紧张的矛盾再次显现,而国家二胎政策实施后,不久的将来,这种矛盾将更为突出。 2、教师队伍建设亟待突破。从数量上看,自2021年实施的“退一进一”招师政策短时间内难以弥补前期连续6年“退二进一”政策造成的历史欠账,至2021年,教师在编人数相比2021年减少了620人。目前除城区部分初中因教改和并校造成教师政策性超编外,乡镇小学、中学普遍缺编、缺员,由此也造成临聘教师数量不断攀升。据统计,目前全市各镇(街道)小学临时聘请教师就有687名。其次,年龄结构不合理。全市教职工年龄呈现“两头小,中间大”的橄榄形特征,未形成合理年龄梯队,已出现不同程度的断层现象,这将造成未来某阶段教师集中退休而导致青黄不接的问题。 3、优质教师资源校际不均。城区学校师资力量明显比乡镇强,教师队伍尤其是骨干教师队伍配置不均衡,乡镇学校骨干教师引进难,留住更难的问题突出。即使在同城区域,优质教师资源依然集中在几所传统名校,学校之间、城乡之间过大的教学质量差距也导致学校生源的不均衡,如南菁初中与暨阳中学虽然相邻,南菁初中生源爆满,而暨阳中学却生源不足。当前,虽然城区学校之间大力推行了骨干教师相互交流的举措并取得实效,但城乡之间的骨干教师交流比较鲜见,骨干教师向城区单向流动的现象有增无减。 4、编制外教师管理机制有待完善。由于编内教师数量长期无法满足教学任务需求,由此产生了大量编制外教学人员,包括编外用工、代课教师、临聘人员等不同性质人员,尤其在乡镇学校,编外和临聘人员普遍存在,比例也很高。如周庄实小缺编80人,临聘人员77名,占全部教师(380名)近五分之一。而由于

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与对策探讨

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与对策探讨 摘要:随着中国高校教育的发展,大学生的数量急剧增加,大学生就业问题也日益凸显,大学生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加之当前金融危机的影响,毕业生的就业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大学生毕业后能否顺利就业,已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原因;对策 近年来,大学生的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90年代末开始的大学扩招造成大学生毕业过剩,就业压力增大,金融危机更使大学生就业难上加难。本文将从当代大学生就业情况及原因,对策这几个方面进行深入分析。 一、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情况一般有以下几个特点: 1.就业岗位与毕业生人数差距太大 大家都知道,大学毕业为的就是能找到好的工作,可是,为什么大学生就业问题一直让大家困扰呢?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说,就是供过于求。每年毕业的大学生的数量比社会上

所需要的就也岗位数量多的多;而且,这个差距还在逐年的增大。 2.热门专业人才过剩 前些年,出现了几个热门专业,如计算机,土木工程等等。不可否认,这些专业至今仍然是热门专业,仍然是社会的焦点问题。致使众多考生纷纷报考这些专业。可是,当所有的人都这么想的话,就会出现供过于求的情况。虽然需求量大,但学习这些方面的人才更多,已经超过饱和。这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扎堆现象。这也就是为什么热门专业的毕业生们找不到工作的一个重要原因。 3.薪水与自己心中的希望值不符 很多大学毕业生,尤其是名校的毕业生,刚刚毕业,刚刚踏入社会,就认为自己高人一等,希望自己的薪水高出社会现实水准。从而对一些企业的相对较低的薪水不屑一顾。 4.各企业选人挑剔 在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同时,用人单位也普遍存在着“选材难”的问题。好多企业虽明知其公司的栋梁和骨干是大学生,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大学生,但是,他们每年基本上不要应届大学生。这将是应届大学生值得思考的一个问题,企业是不会无缘无故不要应届生的。 二、当前大学生的就业形势分析

看待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自己如何应对

如何看待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自己如何应对 从大局出发,内外经济增速放缓,国内经济整体仍处于趋缓状态,经济发展的速度放缓,产业结构调整,客观上会对就业结构产生影响, 从我们大学生角度出发,我们目前面临主要2方面就业压力。1是面临“三峰叠加”:城镇新增劳动力、农村富余劳动力和下岗失业人员。加剧了中国劳动市场的紧张状况,使大学面临不宽松的劳动市场。2是高校毕业生数量大幅上升,过去的大学文凭不再那么吃香。 但是不管国内外大学生就业形势如何,我们都要保持一颗积极向上的心态,乐观对待。我将从以下四方面阐述。 注重自己的个人品德 不论自己现在还处在哪个水平,不管能不能掌握自己,其实对我自己而言心态最重要,面朝大海,要有一颗阳光的心态,在大学的社交环境里,更多地磨练自己,我经常会因为害羞,常常不敢表达,显得很被动,需要克服,还是要多参加团体活动,与不同的人交流和思想碰撞。德才兼备,品学兼优是很多用人单位参考的标准之一。于此同时,还要锻炼自己吃苦耐劳的能力,培养事业心和责任感。在接触社会同时,也不能忘了重视自己的学习。 注重自己的专业水平和知识结构 我觉得在日常课堂教学中,还是要不断探索适合自己的学习模式,将自己的兴趣一直持续下去。今年已经是大二的第二个学年了,专业课所传授的内容也比较深了,有时候涉及一些有关于编程和逻辑时感觉还是有些困难的,有时候会没有思路,有时候需要反复改,比较枯燥。通过与老师多次沟通,自己也总结了一些比较好的方法,培养自己静下心来,总结一般模式。更多地让实践与理论相结合,扎实专业基础。 注重自己的社会经历和工作经验 还有一年时间我们将离开学校,刚出校园最欠缺的就是社会经历和实际应用能力,现在拥有各种技能等级考试证书的实用型人才越来越受到青睐,随着毕业人数的扩大,企业的招聘门槛也逐步增高,在接下来的学习过程中,将重点放在对自己的技能方面的培养,结合本专业特色,通过实操练习锻炼自己的应用技能。还要重视的是自己在与人沟通方面的技能,适应社会环境。 注重自己的实际应用能力 在未来的工作竞争中个人的能力很重要,而这种能力并不是自己的专业知识的能力,相反很多是与自己的专业知识并不相关的知识能力。大学的生活相对开放,有更多的自由时间,可以利用网络积极了解社会中的一些对我们有用的信息,提升对信息处理的能力,通过博客以及其他社交平台,交一些与自己专业相关的朋友。在未来的工作岗位中避免不了的要与同事共同协作完成相关的工作,发挥与人合作的能力,学会控制情绪。 用智慧和勤劳织就每一天,用心耕耘每一天,追求卓越,始终相信未来。

民工就业形势分析调研报告

民工就业形势分析调研报告 民工就业形势分析调研报告 为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深入实施“两化”互动、统筹城乡发 展战略工作会议精神和就业工作会议精神,加快推进两个“着力”,建设“幸福xx”,及时分析研判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我市农民工就 业新形势、新问题和新思路,确保全市农民工就业稳定,我们于 2012年8—9月在全市开展了农民工就业形势分析的专题调研。 一、全市劳务开发现状 (一)基本情况 2012年1—9月,全市共转移输出农村劳动力158.11万人,同比增 长2.73%,其中男94.83万人,占59.98%;女63.28万人,占 40.02%。按年龄划分:16—20岁16.14万人,占10.21%;21—30 岁28.29万人,占17.89%;31—40岁86.25万人,占54.55%;41—50岁23.74万人,占15.02%;50岁以上3.69万人,占2.33%。 按文化程度划分:不识字或仅识字的12.99万人,占8.22%;小学38.83万人,占24.56%;初中58.23万人,占36.83%;高中及中专 文化44.66万人,占28.25%;大专及以上3.4万人,占2.14%。按

区域划分:省内89.14万人,占56.38%;省外68.73万人,占 43.47%;外派劳务0.24万人,占0.15%。省内除就地就近转移在xx 本土的外,其余主要分布在成都、德阳、绵阳等省内大中城市,省 外主要分布在长三角和珠三角等经济较发达地区。按工种划分:加 工制造业51.31万人,占32.45%;建筑行业55.56万人,占35.14%;服务行业25.58万人,占16.18%;其他行业25.66万人,占16.23%。(二)农民工就业形势 从农民工就业现状和形势分析看,我市农民工就业呈现出五个特点、四个转变。 1.五个特点 (1)就业从事行业多样化。农民工就业相对集中,省内是就业重点。从事行业多样化,几乎涵盖所有行业,但主要以建筑业、服务业、 商业、农业为主。从总体上看,体力劳动型输出仍占大部分,靠脑 力劳动实现就业的相对较少。 (2)就业形式以血缘、地缘和业缘为主。调查显示,绝大部分农民 工就业以血缘、地缘和业缘关系聚集,有组织输出的不到劳务输出 总数的一半,大多数农民工就业方式仍然是自找门路、投亲靠友或 者通过劳务市场中介。在陌生的社会环境中,他们为了生存与发展,逐步形成了以血缘、地缘及业缘为纽带的聚集现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