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TMT行业商誉减值研究报告
2024年TMT行业分析报告

2024年是TMT行业发展的重要一年,全球科技创新和数字化转型进程加速推进,不断开拓新的增长路径。
在这一大背景下,TMT行业的企业们纷纷调整战略,加大科技投入,推动技术创新,提升服务质量和用户体验,实现产业升级和长期可持续发展。
本报告将对2024年TMT行业的发展情况做出分析和展望。
一、整体发展态势在2024年,TMT行业依然保持了较快的发展势头,整体增长呈现平稳增长态势。
随着移动互联网用户规模的扩大及智能设备的普及,数字经济渐成主流,VR、AR、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走向实用化,传统行业与数字经济产业深度融合。
1.移动互联网行业:移动互联网行业持续发展,移动支付、在线购物、移动视频、共享经济等细分领域蓬勃发展,用户规模不断扩大,全球手机智能终端总出货量继续保持增长。
同时,移动互联网用户参与程度也不断提升,个性化需求愈发凸显。
2.通信行业:围绕5G技术研究和商用化,全球范围内开展了一系列研究与实践。
我国通信企业在5G技术研发上取得了长足进步,开始进行规模试验,不断推进5G商用化进程,为未来通信网络带来创新突破。
3.互联网+行业:互联网+行业探索的步伐加快,传统行业与互联网深度融合,实体经济转型升级加速推进。
各行业纷纷借助互联网技术升级产品和服务,开拓线上线下融合的新业态,加速数字化转型,推动数字经济快速发展。
二、发展动态分析1.技术创新:2024年是技术创新的爆发年,新技术不断涌现,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前沿技术逐渐成熟,VR、AR等新兴技术开始走向应用。
各企业纷纷加大科研投入,不断推进技术创新,探索新的创新路径。
2.产业融合:数字经济与传统产业深度融合,互联网企业加速向传统产业渗透,推进产业升级和转型,传统行业也积极借助互联网技术创新,实现数字化转型。
互联网巨头与传统企业之间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与共赢,促进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推动全行业跨界发展。
3.用户体验:用户体验成为重要竞争优势,互联网企业不断优化产品和服务,提升用户体验,深化用户粘性。
TMT行业研究报告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TMT行业概况TMT(Technology,Media,Telecom),是科技、媒体和通信三个英文单词的缩写的第一个字头,整合在一起,实际是未来(互联网)科技、媒体和通信,包括信息技术这样一个融合趋势所产生的大的背景,这就是TMT产业。
电信(Telecom):包括电信运营商、服务提供商、设备提供商等。
媒体(Media):包括传统媒体、广告以及互联网等新媒体行业。
科技(Technology):广义的来说包括IT服务、软件、环保等技术、专利对于生产、经营起决定性作用的行业。
T,M,T三者之间融合、跨界越来越普遍,有些企业已经很难简单划分行业归属。
现在TMT中的技术更多是以IT为主,Media更多是以互联网,固定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
TMT还使我们看到不断创新变化中新的电子产品。
电信行业会有更多多元化的服务提供给消费者、客户,这种多元化的服务包括了以媒体内容、以娱乐为标志的更多形式的产品。
电信也会更多地进入到新媒体、新娱乐这个领域中。
IT和电信这两个行业都在更多地向应用、信息、服务、娱乐转型,原来传统的媒体行业在这两股力量交织影响下也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
当然还有很重要的背景,互联网新的一轮浪潮目前我们已经感受到了。
TMT商业模式B2B: 指企业对企业之间的营销关系,它将企业内部网,通过B2B网站与客户紧密结合起来,通过网络的快速反应,为客户提供更好的服务,从而促进企业的业务发展。
产品服务质量、客户关系、产品毛利和销售渠道等为主要考量;普遍存在长账期;电信、科技类企业居多。
B2C: 指直接面向消费者销售产品和服务。
这种形式的电子商务一般以网络零售业为主,主要借助于互联网开展在线销售活动。
企业向消费者提供的产品或服务,一般很难被取代或者对消费者而言价值相当大,企业向消费者直接收费;账期很短,甚至预付形式;比如电信运营商服务、网络游戏、电影院线以及电子商务等。
商誉调研报告

商誉调研报告商誉调研报告一、背景介绍:商誉是指企业在企业并购、合并等交易中超过合理价格支付的部分,是一种无形资产,通常是由于被收购企业的品牌、声誉、技术专利等带来的预期利益。
商誉的价值与公司的声誉、市场地位、品牌价值等密切相关,对于企业的经营状况和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商誉调研结果:在进行商誉调研的过程中,我们选择了几家知名企业进行调查,并对它们的商誉情况进行了分析、比较和评估。
以下是我们的调研结果:1.企业A:以自主研发技术为核心竞争力,拥有多项技术专利,并在行业内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声誉。
该企业的商誉主要来源于其品牌价值和技术优势,通过不断创新和产品升级,巩固了其市场地位,并提高了企业的盈利能力。
2.企业B:通过多次兼并收购,快速增加了市场份额,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力。
其商誉主要来自于被收购企业的市场地位和品牌价值,通过整合各个子公司的资源,实现了规模效应和协同效应,提高了企业的盈利能力。
3.企业C:由于多次重组和转型,该企业的商誉主要来自于其丰富的资源和合作伙伴网络,通过与其他企业的合作,共享资源和市场,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
此外,该企业还积极进行品牌推广活动,提高了品牌知名度和声誉,为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商誉价值。
以上调研结果显示,商誉的来源多样化,不仅与知名品牌和声誉相关,还与技术专利、市场地位、资源和合作伙伴等因素密切相关。
三、商誉的重要性和影响:商誉对企业的经营状况和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商誉对企业的影响和重要性的几个方面:1.市场竞争力:拥有良好商誉的企业通常能更好地在市场上竞争,吸引更多的客户和合作伙伴,从而增加销售额和市场份额。
2.资产负债表价值:商誉是企业的无形资产,能够提高企业的资产负债表价值,提升企业的整体实力。
3.融资渠道拓宽:良好的商誉可以帮助企业更容易地获得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为企业的投资和扩张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持。
4.企业声誉和品牌形象:商誉是企业声誉和品牌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吸引更多的客户和合作伙伴,提高品牌价值和市场影响力。
2017年三、四季度中国TMT投资行业报告-上书房信息咨询

2017年三季度/四季度中国TMT投资行业报告
2017年下半年中国私募及创投TMT行业投资延续了上半年的强劲的势头,TMT行业投资总额增长36%,投资数量环比增长71%。
依托强大内需,消费升级仍然是投资热点,新能源汽车、高端制造、智能化生产、VR/AR、区块链等新业态是主要驱动力。
主要发现
2017年下半年中国私募及创投TMT行业投资延续了上半年的强劲的势头,TMT行业投资总额增长36%,投资数量环比增长71%。
依托强大内需,消费升级仍然是投资热点,新能源汽车、高端制造、智能化生产、VR/AR、区块链等新业态是主要驱动力。
2017年下半年首轮投资数量占比为34%,处于历史低位。
2017年下半年过亿投资数量达到57起,投资金额达206.12亿美元,分别同比增长10%及38%,处于历史第二高位。
从子行业上来看,2017年下半年,互联网行业依旧是TMT行业的领头羊,吸金能力最强,碎片化娱乐和消费升级等新热点继续让互联网及移动互联网行业老树开新花。
科技行业紧随其后,通信行业投资金额出现大幅增长。
2017年下半年资本退出的主要方式是股权转让,与2016年IPO为主要退出方式形成鲜明对比。
一定程度上可反映出,资本市场日渐成熟,退出方式更加灵活。
2017年三季度,TMT行业投资1,335起,占私募及创投当季投资总量45%;投资金额134.80亿美元,占私募及创投当季投资总额41%。
2017年四季度,TMT行业投资1,193起,占私募及创投当季投资总量27%;投资金额204.78亿美元,占私募及创投当季投资总额63%。
中国TMT行业并购调研分析报告

中国TMT行业并购调研分析报告目录第一节TMT外延并购风险短期可控,局部受累监管趋严 (5)一、监管放松引发外延并购浪潮 (5)二、监管收紧或对外延并购产生负面影响 (7)三、TMT行业短期受监管趋严的负面影响较小 (9)四、监管趋严可能会对传媒行业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 (13)第二节外延并购对TMT盈利增速影响比例的测算方法 (14)第三节TMT外延并购:短期风险相对较小 (15)一、外延并购和估值的“反身性”理论 (16)二、TMT行业在12年后开始外延并购浪潮 (18)三、内生增长对TMT行业盈利增速影响在不断下滑 (20)四、估值和外延并购自我消减的拐点仍未来到 (22)五、TMT的内生增长有望受益于全球经济复苏 (25)第四节TMT子行业外延并购:警惕传媒面临的风险 (26)一、细分子行业外延并购的协同效应相对有限 (26)二、警惕传媒行业面临的外延并购风险 (30)第五节TMT外延并购的微观案例——蓝色光标 (34)一、蓝色光标背景介绍 (34)二、蓝色光标的三种并购模式 (36)三、“蛇吞象”式并购是公司业绩的转折点 (39)四、业绩承诺不能消除过高无形资产和商誉带来的风险 (42)图表目录图表1:A股净资产和商誉在12年后高速增长 (6)图表2:14年监管放松后,并购类定增募资速度明显加快 (6)图表3:15年以后,监管可能进入收紧周期 (8)图表4:证监会就修改《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征求意见 (9)图表5:12年以来,TMT行业并购类定增募集的资金最多 (10)图表6:TMT行业商誉占净资产的比例最高 (11)图表7:TMT行业商誉占净资产的提升速度远高于其他大类板块 (11)图表8:剔除互金、游戏、影视和VR的并购定增后,对TMT行业盈利增速的影响 (14)图表9:外延式并购和估值的反身性理论 (17)图表10:外延式并购和估值的周期变化 (17)图表11:外延式并购对TMT行业盈利增速的影响在2012年以后大幅上升 (19)图表12:TMT行业净资产和商誉的同比增速 (19)图表13:TMT行业并购类定增的融资金额变化(亿元) (19)图表14:内生增长仍是TMT行业盈利增长的主要驱动力 (21)图表15:内生增长对盈利增速的影响在不断下降 (21)图表16:TMT行业外延并购和估值的关系 (24)图表17:TMT行业并购类定增预案募集资金在16年大幅上升 (24)图表18:监管趋严对TMT行业发行股份收购资产方案的影响较小(以审结日期统计) (24)图表19:TMT行业内生增长有望受益于全球经济复苏 (26)图表20:外延式并购对TMT细分子行业盈利增速的影响 (27)图表21:内生增长对TMT细分子行业盈利增速的影响 (28)图表22:TMT行业及其细分子行业滚动ROE(TTM)的变化情况 (29)图表23:TMT细分子行业的净资产同比增速 (30)图表24:TMT细分子行业的商誉同比增速 (30)图表25:外延并购在传媒行业盈利增速的所占比例较大 (31)图表26:外延并购在计算机行业盈利增速的所占比例适中 (32)图表27:内生增长下滑使得外延并购在电子行业盈利增速的所占比例上升 (32)图表28:外延并购在通信行业盈利增速的所占比例较小 (33)图表29:蓝色光标的营业收入增速 (35)图表30:蓝色光标的净利润增速 (35)图表31:蓝色光标的净资产增速 (36)图表32:蓝色光标控股权在51%以上的外延式并购统计 (38)图表33:蓝色光标外延并购对盈利增速的影响、市盈率和估值 (40)图表34:蓝色光标的无形资产和商誉与净资产比例(亿元) (43)图表35:商誉减值项目的净利情况(万元) (44)图表36:商誉减值项目的并购数据 (44)图表37:外延并购对盈利增速影响较大的TMT公司(2016Q1) (46)第一节TMT外延并购风险短期可控,局部受累监管趋严我们认为A股上市公司的外延并购受监管周期的影响较大。
商誉减值问题研究

我国自2013年起开始进入企业并购的高潮期,随着市场竞争与企业活动日益频繁,并购作为一种商业手段在实现企业迅速发展、壮大企业规模与扩大产业链等方面都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然而,频繁的并购活动在活跃交易市场的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的合并问题,其中,高估值高溢价并购模式下产生的巨额商誉就已经成为近年来资本市场上不容忽视的高风险隐患。
目前我国上市公司在合并商誉及其减值问题的处理上普遍存在着信息披露不够充分、商誉减值压力巨大、将商誉作为调节利润的工具、外部监管机制不够完善等问题。
按照我国现行的相关会计政策,上市公司应将计提的商誉减值计入企业当期损益,如此一来商誉减值将减少企业未分配利润,数值较大时还有可能形成需要用未来盈利弥补的亏损。
在企业无法弥补前期亏损的情况下,公司不可分配股利,也不可通过增发等形式进行股权融资,相当于企业丧失了在资本市场中的融资功能。
商誉特殊的确认及其计提减值的方法引发了现阶段对于商誉减值而言所存在的人为调控、估值计算不严谨、计提依据不充分、主观随意性较大等问题,使得商誉成为企业内部管理层进行盈余管理的工具。
一、本文依据的基础理论(一)管理者过度自信理论管理者过度自信理论认为,人不是完全理性的,存在过度自信的心理倾向。
1986年专家首次提出过度自信假说,过度自信的心理特征主要表现为对自身应对特殊事件能力的高估,进而高估预期投资收益、低估潜在的风险。
管理者过度自信的心理特征增加了并购失败或者高溢价并购的可能。
并购过程中,过度自信的管理者更可能产生自负心理和盲目乐观心态,在未经充分市场调研与对并购方信息求证的情况下,对行业发展前景过度乐观,高估协同效应提升未来业绩的效用,低估并购失败的可能性与负面经济后果,更倾向采用现金支付对价、盲目选择目标公司等激进的并购策略,导致合并对价高于被并购标的的真实价值,支付过高溢价。
因此产生了商誉,如果结果证明收购绩效不及预期,将产生商誉减值带来的风险。
(二)盈余管理理论盈余管理指在不违背会计准则前提下,管理层通过调整报告内容和收益信息,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行为。
tmt 行业报告 2018

tmt 行业报告 2018TMT Industry Report 2018。
The TMT (Technology, Media, and Telecommunications) industry has seen significant growth and transformation in 2018. This report aims to provide an overview of the key trends,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that have shaped the industry over the past year.Technology。
In the technology sector, 2018 has been marked by the continued rise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 machine learning, and big data analytics. Companies across various industries have increasingly adopted these technologies to improve efficiency, enhance customer experiences, and drive innovation. The development of 5G networks has also been a major focus, with telecommunications companies investing heavily in infrastructure to support the next generation of wireless technology.In addition, cybersecurity has become a top priority for organizations as the frequency and sophistication of cyber attacks continue to increase. This has led to a growing demand for advanced security solutions and services, as well as greater investment in cybersecurity measures.Media。
《2024年企业商誉减值中的盈余管理行为研究》范文

《企业商誉减值中的盈余管理行为研究》篇一一、引言在当今的商业环境中,商誉作为企业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价值直接影响企业的财务状况和市值。
商誉减值作为企业会计处理的重要环节,其背后往往涉及到盈余管理行为。
本文旨在探讨企业商誉减值过程中的盈余管理行为,分析其动机、手段及影响,以期为相关决策提供参考。
二、研究背景与意义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商誉在企业资产中的比重逐渐增大,商誉减值问题也日益突出。
盈余管理行为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的常见手段,其在商誉减值过程中的运用对企业财务状况和市值具有重要影响。
因此,研究企业商誉减值中的盈余管理行为,有助于深入了解企业的财务管理行为,提高企业财务报告的透明度和可靠性,保护投资者利益,促进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三、盈余管理行为的动机与手段1. 动机:企业进行商誉减值中的盈余管理行为,主要是为了调整利润、保持股价稳定、避免退市等。
在市场环境不利、业绩压力较大时,企业更倾向于通过盈余管理行为来调整商誉减值,以实现短期内的利润目标。
2. 手段:企业进行商誉减值中的盈余管理行为,主要通过调整商誉减值计提的时机、金额和方式等手段。
例如,企业可能会推迟商誉减值的计提时间、降低减值金额、采用不同的减值方法等。
四、盈余管理行为的影响1. 对企业财务状况的影响:盈余管理行为会改变企业的利润和资产状况,影响企业的财务报表。
过度的盈余管理行为可能导致企业财务报表失真,误导投资者决策。
2. 对投资者决策的影响:盈余管理行为会影响投资者的决策。
投资者可能会根据企业的财务报表来评估企业的价值和风险,如果财务报表失真,投资者可能会做出错误的决策。
3. 对市场环境的影响:盈余管理行为可能破坏市场经济的公平性和效率性。
过度的盈余管理行为可能导致市场信息失真,影响市场的资源配置效率。
五、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本文采用文献研究法、案例分析法和实证研究法等方法,结合企业财务报表、公告、新闻报道等数据来源,对企业商誉减值中的盈余管理行为进行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年TMT行业商誉减值研究报告
2017年6月
目录
一、商誉减值对资本市场的影响 (4)
1、商誉减值的内涵 (4)
2、2017年至2018年或迎商誉减值爆发期,看好有业绩支撑的优质企业 (6)
二、TMT行业商誉减值分析 (6)
1、A股上市公司商誉概况 (7)
2、各行业商誉情况横向比较 (9)
3、TMT四大板块2012-2016年商誉减值风险或逐步释放 (10)
三、TMT行业商誉减值行为探讨 (15)
1、商誉减值成因分析 (15)
2、商誉减值方式分析 (16)
商誉减值对资本市场的影响。
在企业合并中,商誉是购买企业投资成本超过被合并企业净资产公允价值的差额。
商誉的协同效益性和对公司业绩的指示作用往往在分析财务报表时被投资者忽略,但是商誉背后所隐含的企业产权变动、内部资源配置、产业结构布局、规模经济效应等信息,对企业整体的价值评估而言具有重大的参考意义。
而商誉减值则隐含着被并购企业的成长或盈利能力出现了问题,计提商誉减值会直接侵蚀企业当期利润,对公司造成较大冲击。
一般而言,商誉占比净利润的比值越重,一旦业绩承诺未完成,计提商誉减值,对利润的冲击也就越大。
“退潮后才知道谁在裸泳”。
一旦商誉减值爆发,没有业绩支撑的“商誉”或成“伤誉”,我们看好有业绩支撑、资产优质的企业。
TMT行业商誉减值分析。
A股市场2014年开始并购家数和并购金额加速放大,同时整个市场商誉总值成倍放大,到2016年底商誉总值超过1万亿。
TMT板块作为并购重组的高发地带,其商誉减值风险在整个市场中位于高位。
其中,传媒、计算机板块的商誉风险尤其突出,通信和电子板块次之。
四个行业2012-2016年间均开始逐步释放商誉风险,其中,传媒板块在2012年进行过一次集中释放,对整个行业的盈利水平造成冲击,而通信行业发生在2016年。
即使这样,2016年TMT各行业计提的商誉减值总额占2016年末商誉总值的比例在0.69%-2.12%之间,仅是冰山一角。
按照一般三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