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四单元复习导学案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四章认识化学变化复习 导学案-化学九年级上册

九年级化学第4章《认识化学变化》复习导学案【学习目标】1.能记住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方法,并能利用对比实验进行探究;2.能记住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并从宏观、微观角度探究、解释质量守恒定律;3.能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
【重点难点】1.认识质量守恒定律,能从宏观、微观角度说明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2.能正确书写简单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并进行简单的计算。
【学习过程】一、知识准备1.当氧气充足时,可燃物,燃烧得快,放出热量多,可燃物中的碳、氢元素分别生成和。
当氧气不足时,可燃物,燃烧得慢,放出热量少,可燃物中的部分碳、氢元素生成等有毒气体和等物质。
2.一氧化碳是色、味气体。
吸入人体的一氧化碳与结合,使人体缺氧而中毒。
CO也可以做燃料,其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天然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二、探究与释疑(一)常见的化学反应-燃烧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将包有Na2O2固体的棉花放入盛满CO2的集气瓶中惊奇的发现棉花燃烧起来了。
(1)棉花为什么会燃烧呢?小组同学联想起物质燃烧的相关知识,推理出棉花要燃烧,除了满足“棉花是可燃物”这一条件,还另需满足a:、b:两个条件。
(2)为了探究棉花燃烧所需的氧气和温度的来源,有同学设计了如下一个实验: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向装有Na2O2(二)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3)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方程式为:2Na 2O 2+2CO 2=2 + O 2↑过氧化钠与水反应方程式为:2Na 2O 2+2H 2O =4 + O 2↑结论:过氧化钠久置于空气中会变质产生 和 两种杂质,应 保存。
(4)小明同学欲通过化学实验探测定久置的过氧化钠纯度,设计如下实验。
反应完全后称量仪器及反应后物质总质量,测得实验数据如下表:样品质量 装置及药品总质量 装置及反应后物质总质量 实验数据156 g 394g 374g【问题讨论】根据实验数据计算:生成氧气多少克,样品中过氧化钠的纯度?【实验反思】本实验测得过氧化钠含量可能会偏大的原因是 。
2019-2020年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四单元复习教案 新人教版

2019-2020年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四单元复习教案新人教版课型:新授课题:年级:九年级学科:化学设计人:授课人:编号:日期:基本思路:复习目标:(1)将本单元所学知识进行梳理总结;(2)巩固已学知识;(3)提高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与意识教学重点:巩固已学知识突破措施:讲练结合教学难点:提高学生运用所学化学知识认识世界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与意识复习指导:本单元从社会实际和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在展现水与人类的关系、世界和我国水资源概况、水的污染和防治等问题的同时,以水为载体,将单质、化合物、物质的组成、原子、分子等基本概念及沉淀、过滤、蒸馏等化学实验操作技能的学习贯穿其中,力图为学生提供认识和探索周围事物的素材和线索,以及从身边事物中学习化学知识的情景。
因此,在复习本单元时,应让学生将基本概念和基本技能穿插于紧密联系社会、联系生活的内容之中。
复习目标:1、水的组成2.单质和化合物的含义3、净化水的方法硬水和软水的区分方法4.化学式的意义5. 化学式中有关数字的不同意义6. 化学式书写7. 相对分子质量的概念及计算8.计算化学式中某元素的化合价9. 计算化学式中各元素的质量比10.计算化学式某元素的质量分数11.一定质量的某化合物与某元素质量之间的互算方法教学过程:一、基础填空:阅读教材回答下列的问题:1、水是由元素元素组成。
2、单质是由种元素组成的、物。
化合物是由种元素组成的物。
3、区分硬水和软水用。
4、化学式的含义:C.可用肥皂水来区分硬水和软水D.在沉淀、过滤、蒸馏等净化水的操作中,净化程度最高的是蒸馏7.. (盘锦.中考)2011年5月,台湾传出“毒饮料事件”,一些厂商在饮料中违法添加了“塑化剂”.塑化剂的主要成分为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其化学式为C24H38O4的说法中正确的是()(1)(2)(3)(4)5、化学式表示的意义:6、相对分子质量是指:7、有关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1)(2)(3)知识检测1. 水中氢元素和氧元素的原子个数比是 ( )A.1∶16B.1∶8C.1∶2D.2∶12. 通电分解水生成的氢气与氧气的体积比是 ( )A.8∶1B.1∶8C.1∶2D.2∶13.(南宁中考)小强是班里出了名的“粗心大王”,以下是从他的课堂笔记中摘录下来的部分物质的化学式,其中错误的是()A.铝 Al B.氯化钾 KCLC.氧化铜CuO D.五氧化二磷P2O54.(怀化中考)2011年9月12日,中国科学家屠呦呦荣获拉克斯--狄蓓吉临床医学研究奖,以表彰她发现的一种药物--青蒿素,它是治疗疟疾的特效药,化学式是C15H22O5.下列有关青蒿素的说法正确的是()A.“青蒿素”是混合物B.“青蒿素”含42个原子C.“青蒿素”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是6.38%D.“青蒿素”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是90:11:405.(上海中考)“○”和“●”表示不同的元素,以下图示表示单质的是()6..(衡阳中考)下列有关水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A.电解水时在正极产生氧气B.水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了一氯胺(NH2Cl)、臭氧(O3)等。
第四单元导学案大单元整体设计-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四单元导学案大单元整体设计初三年级化学学科第四单元第 2 课题学案一、课题名称:水的净化(P74~P78)二、学习目标1、知道自然界的水与纯水的区别,知道非纯水中还含有不溶性杂质和可溶性杂质。
2、知道沉淀、吸附、过滤等常用的净化水的方法,能够说出上述各净化方法的净化原理,了解自来水厂的净化过程。
3、在观察教师演示操作的过程中知道利用过滤能够分离固液混合物,能够初步模仿进行过滤操作,并能对操作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
4、知道硬水与软水的区别,能用实验方法区分硬水和软水,知道把硬水转化为软水的方法。
第1课时净化水的常用方法及过滤操作三、学习内容及程序(一)温故知新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在选项前的括号中画“√”或“×”。
()A、地壳中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硅()B、2H 表示两个氢分子()C、右图所示的微粒在化学变化中易形成的离子是Na2+()D、合理使用农药、化肥不会污染水资源2.我国水资源总量为2.7×1012m3,居世界()A.第二位B.第四位C.第六位D.第八位3.写出下列化学用语的意义:F:Cu:3Hg:4Al3+:,右上角的“3”:(二)学习新知识1、自然界中的水引入:语文课文中学习过《鲁滨逊漂流记》,其中提到鲁滨逊因机缘巧合漂流到了一个小岛上,要想活下去,他必须解决喝水问题。
那么,他从海洋中直接取得的海水能饮用吗?我们周围的河水呢?【小结】自然界中的水含有很多杂质和杂质,因此自然界里的水都是。
2、净化水的常用方法(1)静置沉淀:把天然水静置一段时间后,烧杯底部有沉淀,上层水变得相对澄清,还有一些悬浮物。
(2)吸附沉淀法:向水中加入絮凝剂如明矾,利用明矾溶于水后生成的胶状物吸附杂质,使杂质沉降来达到净水的目的。
3、过滤:过滤是把不溶于液体的固体跟液体分离的一种方法(如右图)。
(1)过滤操作中要使用到的仪器和实验用品:(2)实验操作要点:“一贴二低三靠”一贴:滤纸紧贴。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导学案第四单元 化学式与化学价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导学案第四单元化学式与化学价一、导学目标1.理解化学式的概念;2.掌握常见元素的化学式和化学价;3.学会通过化学式计算化学物质的相对原子质量。
二、知识回顾在前几个单元中,我们学习了化学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变化。
在本单元中,我们将进一步学习化学式与化学价的概念,这是化学中非常重要的基础知识。
请回答以下问题:1.什么是化学式?2.化学式可以表示哪些信息?3.什么是化学价?4.如何确定化学物质的化学价?5.如何计算化学物质的相对原子质量?三、化学式1. 化学式的概念化学式是用化学符号表示化学物质中各种化学元素种类和相对的数量关系的方法。
2. 化学式的表示法常见的化学式有分子式和离子式两种,其表示方式如下:•分子式:用化学元素的符号表示化学物质中各种化学元素的种类和原子的相对数量。
•离子式:以电离得到的化学离子为基础,用化学元素的符号表示离子的种类和原子的相对数量,并加以电荷符号。
3. 化学式的示例以下是一些常见化学物质的化学式示例:•水:H2O•氧气:O2•氢气:H2•二氧化碳:CO2•氯化钠:NaCl•硫酸:H2SO4四、化学价1. 化学价的概念化学价是指化学元素在化合物中与其他元素结合时所表现出来的一种固定价数。
2. 确定化学价的方法不同元素的化学价有不同的确定方法,常见元素的化学价如下:•氢的化学价为+1。
•氧的化学价为-2。
•氮的化学价为-3。
•氯的化学价为-1。
•硫的化学价为-2或+4或+6。
五、计算相对原子质量1. 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相对原子质量是指一个物质分子中各种原子质量的和。
2. 计算相对原子质量的方法相对原子质量可通过化学式中各原子的相对质量相加得到,通常以标准原子质量计算。
六、思考题1.分子式和离子式有什么区别?2.如何确定元素的化学价?3.为什么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相对概念?七、课后作业1.写出以下化学物质的分子式和离子式:–氯化氢–氧气–水–硝酸2.计算以下化学物质的相对原子质量:–NaCl–CO2–H2O八、本单元小结在本单元中,我们学习了化学式与化学价的概念,能够正确表示化学物质的种类和原子的相对数量,并能通过化学式计算化学物质的相对原子质量。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全册化学导学案:九年级化学4、4化学式与化合价(2)

第四单元自然界的水
课题4 化学式与化合价(二)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常见元素、原子团的化合价;会利用化合价原则判断化学式的正误、推求元素的化合价以及利用化合价正确书写化合物的化学式。
过程与方法:通过编顺口溜和小组比赛形式,培养学生科学的记忆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态度
【重点】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的原则的应用
【难点】根据化合价写出化学式,根据化学式判断元素化合价
【学法指导】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讨论学习。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四单元导学案(终稿)

九年级上册化学导学案第四单元自然界的水课题1 爱护水资源【学习目标】1、了解世界和我国的水资源状况,学习用辨证的方法看待水资源的丰富和有限。
2、培养学生关心社会、为社会作贡献的社会责任感。
【学习重难点】节约用水,防止水污染。
一、教材自读1、地球表面约被水覆盖,虽然地球上总水储量很大,但大部分是海水,淡水占全球储水量的2.53%,而能够饮用和使用的淡水不到总水量的。
2.是地球上最大的储水库,海水中含有的化学元素有多种。
海水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最多的元素是,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3.我国水资源分布不,人均水量。
自来水收费项目包括和。
4.爱护水资源的措施是:一方面要;另一方面要。
5.水体污染的主要来源有、和。
防治水体污染的措施有:①加强水质监测②工业“三废”要。
③农业上提倡。
④生活污水实现。
二、预习自测1、淡水约占全球总水储量的。
世界人均水量最多的国家是,世界上有人口处于缺水状态。
2、中国人均水量约占世界均值的,中国水资源总量居世界位。
我国人均水量最多的省是,我国人均水量最少的省是。
【课堂探究案】【问题1】造成水资源短缺的主要原因是什么?【问题2】节约用水就是要提高水的利用效益。
日常生活中,你有哪些节约用水的措施?爱护水资源从哪些方面入手?【问题3】防止水体污染:(1)水体污染是指什么?(2)水体污染源:①工业污染:工厂的“三废”(废气、废渣、废液)流入江河、地下,污染江河和地下水。
②农业污染:农药、化肥的不合理使用,也易造成水的污染。
③生活污染:生活污水及生活垃圾的任意排放,造成水的污染。
④其他污染:A、病原微生物污染 B、需氧有机物污染 C、富营养化污染(水华、赤潮) D、恶臭物污染 E、地下水硬度升高F、重金属离子污染(水俣病) J、石油泄漏造成的海水污染H、热污染 I、放射性水污染【问题4】海水淡化能否作为人类应对淡水短缺的重要途径,为什么?【问题5】右图是“国家节水标志”,谈谈你对该标志的理解及由此获得的启示。
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一轮复习第四单元导学案

第四单元《自然界的水》复习导学案班级姓名【学习目标】⒈知道水的物理性质,水与人类的关系,净化水的方法⒉了解水的组成⒊了解单质、化合物的概念⒋知道过滤分离物质的方法⒌知道常见元素的化合价、能正确书写化学式(分子式)⒍知道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⒎能利用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进行物质组成的计算【新课预习】教材第四单元【课堂导学】知识点1 水⒈水的组成⑴电解水的实验---目的:A.装置---电解水装置B.电源种类--- 电C.加入硫酸钠或氢氧化钠的作用是:D.化学反应:2H2O 通电2H2↑+O2↑位置负极正极体积比():()质量比():()E.检验:O2---出气口放一根带火星的木条---木条复燃H2---出气口点燃---气体能燃烧,产生淡蓝色的火焰⑵结论:①水是由组成的。
②1个水分子是由和构成的。
③化学变化中,分子而原子。
化学式的含义H2O的含义①表示一种物质②表示这种物质的组成③表示这种物质的一个分子④表示这种物质的一个分子的构成⑴通电分解2H2O 通电2H2↑+O2↑⑵水可遇某些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碱(可溶性碱),例如:⑶水可遇某些非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酸,例如:⒊水的污染⑴水资源A.地球表面被水覆盖,但供人类利用的淡水小于B.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储水库。
海水中含有多种元素。
海水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最多的金属元素是,最多的元素是。
C.我国水资源的状况分布不均,人均量。
⑵水污染A.水污染物:工业“三废”(、、);农业上、的不合理施用;生活中的任意排放B.防止水污染:工业三废要经处理达标排放、提倡零排放;生活污水要集中处理达标排放、提倡零排放;合理施用农药、化肥,提倡使用农家肥;加强水质监测。
⑶爱护水资源:,⒋水的净化⑴水的净化效果由低到高的是静置、吸附、过滤、蒸馏(均为物理方法),其中净化效果最好的操作是;既有过滤作用又有吸附作用的净水剂是。
⑵硬水与软水A.定义: 硬水是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软水是不含或含较少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导学案:第四单元自然界的水单元复习课导学案:(附模拟试卷含答案)

单元复习课【复习目标】1.能说出典型的水污染物的及危害;了解吸附、沉降、过滤和蒸馏等净化水的常用方法,知道软水和硬水的区别。
2.认识水的组成,能区分纯净物和混合物、单质和化合物。
3.能写出某些常见物质的化学式,能记住常见元素的化合价;利用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进行物质组成的简单计算。
【复习重点】能用化学式表示某些常见物质的组成,能说出几种常见元素的化合价。
【复习难点】利用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进行物质组成的简单计算。
情景导入1.导语:本单元我们围绕“水”又认识一种新的化学用语,梳理本单元知识。
2.明确复习目标,教师出示目标,指导学生解读。
自学知识模块一 爱护水资源人类拥有的水资源⎩⎪⎨⎪⎧总储水量丰富,淡水资源缺乏爱护水资源⎩⎪⎨⎪⎧节约用水防治水体污染 知识模块二 水的净化水的净化⎩⎪⎨⎪⎧常用净化方法:沉淀、过滤、吸附、蒸馏过滤的操作要领:“一贴、二低、三靠”硬水和软水⎩⎪⎨⎪⎧区别方法:加肥皂水软化方法:煮沸、蒸馏知识模块三 水的组成 1.水的组成 2.物质的分类(举例说明)⎩⎪⎨⎪⎧混合物:空气、海水等纯净物⎩⎪⎨⎪⎧单质:氧气、铜等化合物⎩⎪⎨⎪⎧氧化物:水、二氧化碳等其他:氯酸钾、氯化钠等 知识模块四 化学式与化合价化合价⎩⎪⎨⎪⎧化合价规律⎩⎪⎨⎪⎧在化合物里,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在单质里,元素的化合价为0常见元素和原子团的化合价应用⎩⎪⎨⎪⎧已知化学式求化合价已知化合价确定化学式化学式⎩⎪⎪⎪⎪⎨⎪⎪⎪⎪⎧概念:用元素符号和数字的组合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写法⎩⎪⎨⎪⎧单质⎩⎪⎨⎪⎧金属、大多数固态非金属和稀有气体直接用元素符号表示,如Fe 、C 、Ar非金属气体是在元素符号的右下角写上表示分子中所含原子数的数字,如O 2、N 2化合物:一般正价元素在左,负价元素在右意义⎩⎪⎨⎪⎧宏观⎩⎪⎨⎪⎧表示某种物质表示某种物质的元素组成微观⎩⎪⎨⎪⎧表示某种物质的一个分子表示某种物质一个分子的原子构成化学式的简单计算⎩⎪⎨⎪⎧计算相对分子质量计算组成元素的质量比计算某一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物质中某元素的质量合作探究请同学们将自学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在小组(同排)进行合作探究,共同解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然界的水单元复习巩固与测试一、目标与策略明确学习目标及主要的学习方法是提高学习效率的首要条件,要做到心中有数!学习目标:● 认识水的组成,了解单质、化合物的区别;● 掌握原子、分子等基本概念;● 了解纯水与自然水、硬水与软水的区别、了解保护水资源的方法;● 掌握过滤、蒸馏等基本操作技能。
重点难点:● 重点:分子、原子、单质、化合物的概念;水的组成、净化、过滤、蒸馏等基本操作。
● 难点:过滤、蒸馏等基本操作。
学习策略:● 可以运用对比的方法采用表格的方式复习巩固本章出现的几对重要概念:比如单质、化合物等;通过课后亲自动手操作有关实验加深对重点实验的理解和掌握。
二、学习与应用知识点一:电解水实验:(1)现象:正负、二一;(2)结论:水是由、元素组成的。
知识点二:单质和化合物、氧化物的区分:单质简记为“一物一素”(即一种物质,必须是,且只含有种元素);化合物简记为“一物多素”;氧化物简记为“”。
知识点三:分子、原子的定义及基本性质的应用:(1)分子是;原子是。
其主要区别是在化学反应中,分子而原子。
(2)分子、原子的性质:①分子、原子的体积和质量都;②分子、原子是;③分子、原子间有一定的。
知识点四:水的净化方法、硬水和软水:(1)净化方法:、、、、等。
(2)硬水和软水定义、鉴别(用)、硬水危害及软化方法(和)。
知识点五:水污染原因、危害及爱护水资源的措施(1)水染污的三个主要来源:,,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
(2)爱护水资源的措施:(1)(2)。
类型一:学科内综合考查水说明:此类题目往往把与水相关的知识,如水资源的分布、水的净化、硬水和软水、水资源的污染及保护等知识点在同一题目进行综合体现(或只选取部分知识点体现),考查大家对水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整合能力。
此类题目多为填空题,解答时可联想每个具体知识点涉及到的相关基础知识进行逐一突破即可。
例1.某中学研究性学习小组对福州西湖水质的状况进行相关的调查研究。
(1)取水样,静置后过滤。
过滤操作中需用到的玻璃仪器有漏斗、和玻璃棒。
(2)若要检验西湖水属于硬水还是软水,可用的物质是。
(3)工作人员每天撑着小船在湖中打捞垃圾,其中塑料制品、易拉罐应投入下列(填字母)垃圾桶内。
A B C(4)你认为下列行为会造成西湖水质下降的是。
(填字母)A.在湖边种植花草树木B.居民将生活污水直接排入西湖C.某些游客将垃圾随手丢入湖中总结升华:本题是一道关于水的净化、硬水与软水的鉴别、水资源保护、水质监测等一系列问题的综合性的实验探究题,联系生活实际,利用学习过的化学知识逐一解决问题即可。
举一反三:【变式1】2003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的主题为:“水——20亿人生命之所系”。
请你参与下列问题的讨论:(1)图9-2是市场上出售的一种活性炭净水器示意图。
这种净水器可以除去水中的难溶性物质,同时利用活性炭的作用除去臭味和一些溶解的杂质。
(2)三峡工程二期已于2003年6月1日开始蓄水。
为防止三峡库区水被污染,应该采取的措施是(填序号)。
①清理蓄水库库底固体废物②防治船舶污染③整治相关河流污染④治理库区和上游区工业污染(3)在实验室过滤除去废水中的固体杂质,所需的玻璃仪器有:、、。
(4)载人飞船必须建立水的循环体系,以保证宇航员的生活用水并减少飞船的携水量。
请将下图各项用箭头连接成水的循环体系(注:氢氧燃料电池反应产生电能,同时生成水)。
【变式2】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通过近一年的学习,你认识了很多物质,收获也一定不少!我们以水为专题:(1)2007年3月22日是第十五届“世界水日”,主题是“应对水短缺”;3月22~28日是第二十届“中国水周”。
请你为本届“中国水周”写一句宣传口号;你认为全球性水短缺主要原因有。
(2)请你列举一种检验硬水的方法;你认为造成河水污染的原因有。
类型二、读图、识图考查水说明:此类题目往往给出一些图表或图象,考查大家对水资源现状的认识情况,从而养成爱护水资源的好习惯。
也有的给出水分解的微观示意图,考查对化学反应实质的理解,此类题目往往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对大家的读图、识图能力及组织语言描述化学知识的能力都进行了很好的考查。
学会挖掘图中的有用信息并能与所学相关知识进行有效迁移和整合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所在。
例2.下图9-3是近年来统计的某些国家的人均水量和世界人均水量(m3/人)。
图9-3(1)由图中可以看出我国是一个水资源的国家。
(2)淡谈你在生活中节约用水的一种做法:。
总结升华:本题是把数学图像与化学知识结合,称为图像题。
解答此类题时,要读懂图中的信息,再结合化学知识来解题。
另外了解我国水资源紧缺的状况,树立人人节水的传统,对于国家的可持续性发展,对于造福子孙具有更加深远的意义。
举一反三:【变式3】请观察图9-4,你能从中提取哪些信息。
图9-4【变式4】如图9-5(图中大圆圈表示氧原子,小圆圈表示氢原子)是电解水中水分子分解过程示意图,请从宏观、微观两个方面写出获得的信息:图9-5(1);(2);(3);(4)。
类型三、信息给予考查水和分子说明:此类题目往往结合当前社会热点或科技前沿报道,设置一定的命题情景,给予大家一些新颖或陌生的信息,考查大家对与水、分子有关的说法进行正误判断的能力。
此类题目往往是“起点高”,但“落点低”,考查的都是对一些基础的化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解题时,树立必胜信心,反复阅读题给材料信息,充分挖掘出对解题有用的信息后,再联系所学相关知识对各个选项逐一作出判断即可。
例3.科学家发现在特殊条件下,水能表现出许多有趣的结构和性质。
一定条件下给水施加一个弱电场,常温常压下水结成冰,俗称“热冰”,下图9-6为其计算机模拟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水结成“热冰”的过程中原子个数发生变化B.上述变化过程中分子间间隔没有发生变化C.在弱电场下,水分子运动从无序转变为有序D.利用该性质,人们在常温常压下可建成溜冰场总结升华:本题是化学与科技的综合题,也是一道信息给予题,解题时我们可以结合答案去阅读信息,找出与答案有关的信息,再结合我们所学的知识进行判断。
举一反三:【变式5】当水的温度和压强升高到临界点(t=374.3℃,p=22.05Mpa)以上时,就处于一种既不同于气态,也不同于液态和固态的新的流体态——超临界态,该状态的水即称之为超临界水。
将有机废物如二恶英等和空气、氧气等氧化剂在超临界水中进行快速氧化,能将有害物质完全转化为二氧化碳、氮气、水以及盐类等无毒小分子化合物。
下列内容与所给信息相悖的是()A.超临界水可处理有机毒物B.超临界水是一种新物质C.超临界水是水的一种状态D.超临界水的氧化技术不形成二次污染【变式6】氢气是一种绿色能源,科学家们最新研制出利用太阳能产生激光,再用激光使海水分解得到氢气的新技术,其中海水分解可以用文字表达式表示为:水氢气+氧气。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二氧化锰在反应中具有还原性B.水分解不产生污染物C.二氧化锰在反应中具有催化作用D.该技术可以将太阳能转化为氢能类型四、探究实验考查微粒的性质说明:此类题目往往设计一些有趣的探究实验来考查分子的性质,对大家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进行实验探究的能力进行了很好的考查。
掌握分子的性质(体积质量很小、不断运动、有一定的间隔等)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基础,能根据题给条件灵活应变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
例4.用两根玻璃棒分别在浓氨水和浓盐酸中蘸一下,然后将这两根玻璃棒靠近(不要接触,如图9-7),可观察到产生大量白烟。
这种白烟是氨气和氯化氢气体化合生成的微小的氯化铵晶体。
请完成:(1)写出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2)从这个实验你能获得的信息是(任写两点):、。
总结升华:本题是一道趣味性实验题,是用浓氨水和浓盐酸做微粒扩散的探究实验,像这样通过模仿科学家进行探究实验进行命题,体现了当前化学课程改革的方向,这类题也是今后命题考试的主要方向。
举一反三:【变式7】小明同学在新年晚会上表演了一个小魔术-“铁树开红花”。
他取4条细铁丝,下端拧在一起,插在胶塞中,放在玻璃片上,上端分开成树枝形状,再将浸有酚酞试液的棉花团扎在“树枝”上制成“树花”,在玻璃片上放半杯浓氨水,罩上一个大烧杯(如图9-8所示)。
过一会儿后,大家发现棉花团由白色变成了漂亮的红色,呈现在观众眼前的是一株开满红花的“铁树”。
从上述的现象中,你能得出什么结论?(注:氨水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变式8】吴梁在距一支粉笔的粗端2cm处点上一滴蓝墨水,将粉笔插入盛有酒精的培养皿中。
过了一段时间,吴梁发现随着酒精的上升,蓝墨水也在粉笔上不断移动,最后蓝墨水在粉笔上分为两个区域,上半部分是蓝色,下半部分是紫色(如图9-9所示)。
根据上述现象回答下列问题:(1)蓝墨水属于(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2)由此实验可以作出的推测是(填序号)。
①用滤纸条代替粉笔重复上述实验,也能得到相似的实验现象。
②不同微粒在同种介质(如粉笔)中的运动速度不同。
③不能用上述实验的原理分离混合物。
三、总结与测评要想学习成绩好,总结测评少不了!课后复习是学习不可或缺的环节,它可以帮助我们巩固学习效果,弥补知识缺漏,提高学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