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沙江

合集下载

金沙江 中国长江的上游

金沙江 中国长江的上游

金沙江中国长江的上游

金沙江,是中国长江的上游河流,流经湖北省东部。

它是一条漂流着芦苇和水草的绿河,
在茂密的野生植被中形成又一片湿地。

金沙江从火车朱家坪张家界山自湖北省浔阳县西部向东,流入长江江汉合流口。

它总长度约99公里,宽约要1.5公里,是湖北省注定的珍贵资源,具有重要的生态保护价值。

这条河流的中游正是湖北省濒危动物特别保护区的所在地,也是湖北省大熊猫保护中心的所在地,是熊猫的宝地。

这里大熊猫和其他物种在金沙江的河口处,在芦苇和茂密的植被中,享受着宁静的生活。

“保护金沙江,就是保护象牙塔”,深入实地滩险金沙江地区,才能看到金沙江上游流经的
古朴、原始生态环境,有着浪漫诗意、祖壤悠久的渊源历史面貌。

金沙江水质稳定,水量充沛,形成了金沙江、Dialog湖及滩涂三大湿地。

金沙江湿地是国
家二级自然保护区,也是全国重要有机物生态多功能试验场和国家重点生物多样性实验室
所在地。

金沙江是长江生态保护的桥梁,也是湖北省濒危物种及其它野生动植物多样性研究的基地,是重要的生态治理和全面可持续发展的护卫者。

因此,一定要把金沙江珍视为一个珍贵的
自然资源,加以全面有效的保护,拥护其苍生的芳华,推动长江流域的发展,使长江和中
国的生态安全更加安定。

金沙江

金沙江

发源于青海境内唐古拉山脉的格拉丹冬雪山北麓,是西藏和四川的界河。

它在江达县和四川的交界处(江达县邓柯乡的盖哈河口)进入昌都地区边界,经江达、贡觉和芒康等县东部边缘,至县中心线附近的麦曲河口西南方小河的金沙汇口处入云南,然后在云南丽江折向东流,为长江上游。

金沙江在昌都地区段河长587公里,江面海拔自3340米至2296米,落差1044米,流域面积2.3万平方公里,年平均流量为957.3立方米/秒,年径流量301.9亿立方米(巴塘站)。

金沙江河谷地貌特征可以县白曲河口和马塘县玛曲河口附近分为上、中、下三段。

其中上段为峡宽相间河谷段,中段为深切峡谷段,下段为峡谷间窄谷段。

上段:峡宽相间河谷段,自邓柯乡盖哈河口至县白曲河口长207公里,江面海拔3340~2980米,落差360米,平均坡降为1.74‰。

本段河谷对割深度为1000~1500米,河谷谷坡一般在30°左右。

河谷形态受地质构造与谷坡岩性影响,呈峡谷与窄谷(宽谷)相间分布。

峡谷段河床单一,阶地不发育。

河宽一般90米左右,河流切入基岩。

窄谷段谷底一般宽度在500米左右,支沟口有洪积或泥石流台地发育。

其中最大的谷地在本段河谷的北端邓柯宽谷,该段河长40公里左右,江面海拔3300米左右,河谷开阔而平直,呈北西西走向,是受构造控制的河谷。

谷底宽达2~3公里,此段江面多分汊,河漫滩、江心洲发育,两侧支沟洪积扇发育,促使河道迂迥曲折,河流阶地呈不对称分布,该段谷地是昌都地区各大河流地中最宽大的谷地。

在其它河谷段,河床仍为单一河道为主,江心滩十分少见。

长江上源段干流。

古称绳水、淹水、泸水、泸江水、黑水、犁水、犁牛河、马湖江、若水、念诺水、奴诺水、禄裨江、丽水、白水江、巴出河、巴楚河、巴里楚河、哲曲、折曲。

长江河源有沱沱河(旧称乌兰木伦河,长346km)、当曲(旧称当拉曲、阿克达木河,长352km),汇合于青海省海西州囊极巴陇,以下称通天河(旧称直曲、州曲:周曲,长828km),流于青海省境内。

巧渡金沙江的故事

巧渡金沙江的故事

巧渡金沙江的故事在中国西南地区,有一条蜿蜒曲折的金沙江,它是横跨川藏高原的一条重要支流,也是中国最大的河流之一。

金沙江水势湍急,河面宽阔,河水湍急,河水波涛汹涌,一直以来都是人们不可逾越的障碍。

然而,在这条波涛汹涌的江河上,却有一段让人们难以忘怀的巧渡金沙江的故事。

故事发生在上个世纪,那时候交通不便,人们要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往往需要渡河。

而金沙江的水势湍急,河面宽阔,渡船根本无法通行,于是人们只能在河边等待,等待水势平缓,才能渡河。

有一天,一队商队要从金沙江的北岸渡到南岸,可是连续几天下来,金沙江的水势一直湍急异常,商队束手无策,只能在岸边等待。

就在这时,一个年轻的少年站了出来,他自称懂得一种巧妙的渡河方法,可以在不等待水势平缓的情况下,顺利渡过金沙江。

年轻人提出的方法是,利用当地特有的长绳和木筏,将木筏绑在长绳上,然后让木筏顺着长绳在江面上飘荡,人们只需抓住长绳,就能够安全地渡过金沙江。

商队听了年轻人的建议,决定尝试一下这种方法。

当天傍晚,商队在年轻人的带领下,开始了渡河的准备工作。

他们找来了长长的绳子,搭建起了木筏,一切准备就绪后,商队的人们一个个抓住了绳子,顺着江面开始了渡河之旅。

虽然金沙江水势湍急,但是因为有了木筏和长绳的帮助,商队的人们渡河的过程非常顺利,没有发生任何意外。

渡河成功后,商队的人们纷纷感叹年轻人的聪明才智,他们对年轻人赞不绝口,由衷地感谢他带领他们成功渡过了金沙江。

年轻人也因此成为了商队中的英雄,他的巧妙方法被人们传颂开来,成为了当地渡河的经典方法。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面对困难和挑战,只要我们有智慧和勇气,就一定能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巧渡金沙江的故事,不仅是一次渡河的经历,更是一次智慧和勇气的传承。

在生活中,我们也要像年轻人一样,勇敢面对困难,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相信自己的智慧和勇气,一定能够渡过生活中的金沙江。

巧渡金沙江故事

巧渡金沙江故事

巧渡金沙江故事金沙江,古称怒江,是中国西南部的一条重要河流,也是横跨川滇藏三省区的大江。

它蜿蜒曲折,流经高山峡谷,水势湍急,被誉为中国最美丽的大江之一。

而金沙江上的巧渡故事更是让人心驰神往。

在金沙江上,有一座古老的吊桥,它横跨在两岸之间,连接着山间的村庄。

这座吊桥由粗壮的麻绳编织而成,两侧悬挂着厚重的木板,脚下是奔腾的江水,风吹过时,桥面摇摆不定,给人一种刺激的感觉。

故事发生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清晨。

村里的人们早早地来到了吊桥边,他们要过江去市集交易货物。

其中有一位年轻的小伙子,他叫做阿龙,是村里最勇敢的年轻人之一。

他肩扛着一大袋货物,准备过江去卖。

当他走到吊桥边,却发现江水暴涨,水流湍急,吊桥摇摆得更加厉害。

村民们纷纷劝阻他不要过江,但阿龙却义无反顾地踏上了吊桥。

他知道,如果不赶在太阳升起前赶到市集,货物就会卖不上一个好价钱。

阿龙小心翼翼地踩在吊桥上,他感受着桥下江水的咆哮声,感受着桥面的摇摆。

他深吸一口气,挺起胸膛,稳稳地向前走去。

风吹过,他的衣襟飘动,眼神却是坚定的。

就在这时,一阵强风袭来,吊桥剧烈地摇晃起来,阿龙差点失去了平衡,但他死死地抓住了绳索,稳住了身形。

他知道,现在不能有半点犹豫,只有坚定的信念和毅力才能让他渡过这条江。

终于,阿龙踏上了对岸,他松了口气,心中充满了喜悦和成就感。

他知道,这次的渡江经历让他变得更加坚强和勇敢,也让他更加珍惜眼前的一切。

他深深地呼吸着江风,感受着江水的湿润,他知道,这段经历将成为他人生中宝贵的财富。

巧渡金沙江的故事,让人深受启发。

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也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挑战,但只要我们坚定信念,勇往直前,就一定能够战胜困难,到达成功的彼岸。

就像阿龙一样,他用坚定的意志和毅力,成功地渡过了金沙江,也渡过了人生的考验。

生活就像金沙江,不时会遇到湍急的流水和摇摇欲坠的吊桥,但只要我们勇敢前行,就一定能够战胜一切困难,到达成功的彼岸。

让我们像阿龙一样,勇敢地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巧渡自己的金沙江,创造属于自己的美好故事。

金沙江—搜狗百科

金沙江—搜狗百科

⾦沙江—搜狗百科⽔⽂特点 ⾦沙江流域多年平均年降⽔量约710毫⽶;因流域⼴阔,⽀流众多,河川径流⽐较丰富且稳定,多年平均年径流量达1498亿⽴⽅⽶,构成长江⼲流⽐较稳定的基本流量。

⾦沙江⽔系径流分布情势和降⽔分布情势相应,具有中下段径流增长较快、降⽔⼭地⼤于河⾕、地带性⽔平分布和局部地区垂直分布相互交织的特点。

⾦沙江 降⽔量 下段(新市镇—宜宾)河段两侧⼭地年降⽔量约为900~1300毫⽶,相应径流深为500~900毫⽶,特别是⼤凉⼭地区年降⽔量⾼达1500毫⽶以上,径流深达1200~1400毫⽶。

中上段属⾼⼭峡⾕区,降⽔和径流垂直分布明显,两岸⼭地年降⽔量为600~800毫⽶,径流深为400~700毫⽶,其中⼤雪⼭、⼩相岭年降⽔量⾼达1400~2300毫⽶,径流深为800~1800毫⽶。

⽽河⾕地区年降⽔量仅有400~600毫⽶,径流深仅200~400毫⽶,其中⽩⽟⾄塔城、⾦江街⾄龙街段年径流深最⼩,仅有150~200毫⽶。

径流量 ⾦沙江降⾬径流主要来源于⽯⿎以下及其⽀流雅砻江。

因⽟树巴塘河⼝—⽯⿎区间属于横断⼭区,流域狭窄,⽽且⼜位于⾦沙江纵向河⾕少⾬区,降⽔量在600毫⽶以下,特别是⽟树巴塘河⼝⾄奔⼦栏段的年平均降⽔仅在500毫⽶以下,径流深⼩于250毫⽶,两岸⽆较⼤⽀流汇⼊,因此⾦沙江上段区间径流约只占27%。

⽯⿎以上多年平均年径流量为424亿⽴⽅⽶,⽯⿎站多年平均流量1343⽴⽅⽶/秒;在中段由于降⽔量增⼤,⼜有最⼤⽀流雅砻江汇⼊,河川径流倍增,龙街多年平均流量为3760⽴⽅⽶/秒,⾄屏⼭站多年平均流量达4610⽴⽅⽶/秒。

多年平均年径流量攀枝花为572亿⽴⽅⽶,⽀流雅砻江⼩得⽯为524亿⽴⽅⽶,两者⼏乎相当。

屏⼭站多年平均年径流量为1428亿⽴⽅⽶,约占长江宜昌以上总径流量的1/3。

⾦沙江实测年最⼤径流量:屏⼭站为1952亿⽴⽅⽶(1954年),攀枝花站为699亿⽴⽅⽶(1966年),⽯⿎站为546亿⽴⽅⽶(1964年)。

巧渡金沙江演讲稿范文

巧渡金沙江演讲稿范文

大家好!今天,我非常荣幸能够站在这里,与大家分享一个激动人心的故事——巧渡金沙江。

这个故事不仅展现了红军战士们的英勇顽强,更彰显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精神风貌。

接下来,请允许我带领大家穿越时空,共同回顾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篇章。

一、背景介绍1935年,红军长征进入云南,面临着国民党军队的重重封锁。

为了甩掉敌人,红军决定巧渡金沙江。

金沙江,古称“河”,全长2300多公里,流经云南、四川、西藏等地,是长江上游的重要支流。

金沙江水流湍急,险滩密布,是红军长征途中的一大难关。

二、巧渡金沙江的过程1. 策划阶段为了确保红军顺利渡江,毛泽东等红军领导经过深思熟虑,制定了周密的渡江计划。

他们深知金沙江的险恶,因此决定采取分兵渡江的策略,将红军主力分为三路,分别从三个方向进攻敌人,造成敌人混乱,为顺利渡江创造条件。

2. 战斗阶段在战斗阶段,红军战士们英勇顽强,不畏艰险。

他们利用夜色掩护,巧妙地绕过敌人的封锁线,向金沙江进发。

在战斗中,红军战士们表现出了极高的战斗素养和牺牲精神。

他们冲锋陷阵,勇往直前,与敌人展开了殊死搏斗。

3. 渡江阶段当红军到达金沙江边时,发现敌人并没有料到他们会选择在这个时候渡江。

红军战士们迅速抢占有利地形,组织船只,开始渡江。

在渡江过程中,红军战士们克服了重重困难,包括敌军的炮火攻击、险恶的水流和缺乏船只等。

他们用生命和鲜血,谱写了一曲曲悲壮的英雄赞歌。

4. 胜利会师经过艰苦卓绝的战斗,红军成功渡过了金沙江,甩掉了敌人。

随后,红军继续北上,最终在1936年10月,与红二、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胜利会师,宣告了长征的胜利结束。

三、巧渡金沙江的历史意义1. 增强了红军的战斗力巧渡金沙江是红军长征途中的一次重要战役,它使红军在战斗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提高了战斗力。

这次胜利,使红军在全国范围内的影响力得到了极大提升。

2. 体现了红军的英勇顽强在巧渡金沙江的过程中,红军战士们表现出了极高的战斗素养和牺牲精神。

巧渡金沙江的故事简介

巧渡金沙江的故事简介

巧渡金沙江的故事简介在中国西南部,有一条蜿蜒壮丽的金沙江,它是横亘在川西高原上的一条重要支流,也是中国最大的河流之一。

金沙江水流湍急,河水湛蓝,两岸峡谷陡峭,山峰耸立,风景壮丽。

而在这条蜿蜒的金沙江上,有一段令人敬畏的水域,那就是金沙江大峡谷。

巧渡金沙江的故事,源自于古代川藏交通要道——巴适藏线。

这条古道是古代川藏贸易的重要通道,也是中国唯一一条通往世界屋脊的道路。

而在巴适藏线上,有一段最为险要的路段,那就是金沙江大峡谷。

这段路不仅地势险要,而且金沙江水流湍急,是古代川藏商队的一大难关。

据史书记载,古代川藏商队为了渡过金沙江大峡谷,常常需要花费数天甚至数月的时间,而且还要付出巨大的代价。

因为金沙江大峡谷的水流湍急,商队往往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才能渡过这条江河。

而且,由于水势汹涌,一不小心就会发生意外,使得商队的人员和物资蒙受巨大损失。

然而,在古代,有一位名叫李渡的川藏商人,他在面对金沙江大峡谷的时候,却展现了非凡的智慧和勇气。

据传闻,李渡是一位身材魁梧、面色黝黑的汉子,他曾经历过无数次川藏商队的往返,对川藏线上的路况非常熟悉。

他深知金沙江大峡谷的险要和难度,但他却毫不畏惧,而是想方设法寻找一种巧妙的方法,来渡过这条江河。

李渡经过反复的思考和实践,终于找到了一种巧妙的方法,那就是利用当地特有的风向和地形,结合川藏线上的特殊地理环境,设计了一种巧妙的渡河方法。

他在金沙江大峡谷的上游,选定了一个地势较为平缓的河段,然后利用当地特有的风向和地形,设计了一种巧妙的漂流木筏,用来渡过金沙江大峡谷。

这种漂流木筏是由当地特有的木材和植物纤维制成,它不仅轻便灵活,而且能够适应金沙江水流湍急的特点。

李渡设计的漂流木筏,不仅能够顺流而下,而且还能够利用当地特有的气候和地形,巧妙地避开金沙江大峡谷中的险要水域,使得商队能够安全、快速地渡过金沙江大峡谷。

经过李渡的巧妙设计和勇敢实践,商队终于成功地渡过了金沙江大峡谷,而且还大大缩短了渡河时间,减少了损失。

描写金沙江的优秀作文

描写金沙江的优秀作文

描写金沙江的优秀作文
《金沙江的魅力》
哎呀呀,要说金沙江啊,那可真是一条神奇的江!我记得有一次去金沙江边上玩,那场景,真的让我终身难忘。

那天,我和朋友们一起,开着车晃晃悠悠就到了金沙江边上。

一下车,哇塞,那江水奔腾的声音就像一头巨兽在咆哮。

我们沿着江边走,脚下的沙子软绵绵的,感觉就像走在棉花上一样。

我看到江水在阳光的照耀下,波光粼粼的,一闪一闪的,就像无数颗钻石在水面上跳动。

江水的颜色也特别好看,不是那种单纯的蓝色或者绿色,而是一种带着点浑浊但又特别有韵味的颜色。

我们找了个地方坐下,就静静地看着江水。

这时候,突然看到江面上飘过来一个奇怪的东西,仔细一看,竟然是一只拖鞋!哈哈,也不知道是谁的拖鞋掉江里了,顺着江水就这么一路漂过来了。

我们就开始打趣,说这只拖鞋肯定是想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顺着金沙江去看世界啦!
然后呢,我们就开始扔石头玩,比谁扔得远。

我捡起一块石头,用力一扔,哎呀,没扔多远,还差点砸到自己的脚,把朋友们笑得前仰后合的。

我们就在江边闹啊,笑啊,感觉时间都停止了。

傍晚的时候,太阳慢慢落山了,把整个江面都染成了金黄色,那景色真的太美啦!就好像金沙江变成了一条金色的巨龙,要腾飞而起一样。

我们看着这美景,都舍不得走了。

现在想想,金沙江真的是太有魅力啦!那奔腾的江水,那有趣的拖鞋,那欢乐的时光,都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海里。

以后有机会,我还要再去金沙江边上,再去感受它的独特魅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金沙江金沙江发源于青海境内唐古拉山脉的格拉丹冬雪山北麓,是西藏和四川的界河。

它在江达县和四川的石渠县交界处进入昌都地区边界,经江达、贡觉和芒康等县东部边缘,至巴塘县中心线附近的麦曲河口西南方小河的金沙汇口处入云南,然后在云南丽江折向东流,为长江上游。

金沙江全长2,316公里,流域面积34万平方公里,由于流经山高谷深的横断山区,水流湍急,向东南奔腾直下,至云南省丽江纳西族自治县石鼓附近突然转向东北,形成著名的虎跳峡。

金沙江河床窄,岸坡陡峭,呈“V”型河床,具有“高、深、窄、曲、陡”的特点,为典型的高山深谷型河道。

水量丰沛稳定,年际变化小。

水能条件优越,国家在凉山段规划了溪洛渡、白鹤滩、乌东德等三座特大型、大型水电站。

金沙江流经云贵高原西北部、川西南山地,到四川盆地西南部的宜宾接纳岷江为止,向东南奔腾直下,至云南省丽江纳西族自治县石鼓附近突然转向东北,形成著名的虎跳峡,虎跳峡两岸山岭与江面高差达2500-3500米,是世界最深峡谷之一。

•大事记街景地图词条图册知乎精选中文名称金沙江外文名称Chin-sha River主要景点虎跳峡、老君山、香格里拉全长2316千米流域面积34万平方千米特色物种滇金丝猴、羚羊、雪豹等源头海拔6621米水利建设溪洛渡水电站发源唐古拉山脉的格拉丹冬雪山北麓所在洲亚洲主要支流雅砻江、松麦河、水洛河、普渡河流经青海、西藏、四川、云南属性长江的上游平均流量4570立方米/秒目录•1大事记•2基本内容•3概述•4历史沿革•5自然气候•6自然资源•7流域简介•8主要支流•水量•9地理环境•中段•10水利工程•岗拖大桥•11历史文化•红军巧渡金沙江1大事记1935年红军巧渡金沙江1935年4月28日,军委纵队从曲靖西屯、面店一带出发,经马龙的鸡头村、王家庄一线。

红一军团、三军团均进驻寻甸境内。

由于红军各路大军连日向滇中疾进,迫使滇军主力不敢离开昆明,而后面的追军又无法及时赶到。

这一情况表明,敌人已经无力阻止海军北渡金沙江,加之金沙江两岸空虚,军委抓住这样的时机,果断地决定各路红军立即向金沙江推进,准备抢渡金沙江。

2基本内容目录:1.概述2.历史沿革3.自然气候4.自然资源5.流域简介(1)凉山州金沙江(2)尘河(3)鱼参鱼河(4)黑水河(5)西溪河(6)溜筒河(7)水洛河6.主要支流(1)雅砻江(2)松麦河(3)水落河(4)普渡河(5)牛栏江(6)横江7.地理环境(1)上段(2)中段(3)下段8.水利工程(1)岗拖大桥9.历史文化(1)红军巧渡金沙江3概述编辑金沙江发源于青海境内唐古拉山脉的格拉丹冬雪山北麓,是西藏和四川的界河。

它在西藏的江达县和四川的石渠县交界处(江达县邓柯乡的盖哈河口)进入昌都地区边界,经江达、贡觉和芒康等县东部边缘,至巴塘县中心线附近的麦曲河口西南方小河的金沙汇口处入云南,然后在云南丽江折向东流,为长江上游。

金沙江落差3300公尺,水力资源一亿多瓩,占长江水力资源的40%以上。

流域内矿物资源丰富,但流急坎陡,江势惊险,航运困难。

由于河床陡峻,流水侵蚀力强,金沙江是长江干流宜昌站泥沙的主要来源。

4历史沿革编辑金沙江是我国第一大河长江的上游,早在2000多年前的战国时期成书的《禹贡》中将其称为黑水,随后的《山海经》中称之为绳水。

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及《汉书·地理志》中将今雅砻江以上部分称为淹水,而以若水(雅砻江)为干流。

三国时期,称为泸水,诸葛武侯“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北魏郦道元在《水经注》中首次对金沙江水系做了详细描述,但未能言明金沙江与长江干流的关系。

除此以外,金沙江还有丽水、马湖江、神川等名称。

沿河盛产沙金,“黄金生于丽水,白银出自朱提。

”宋代因为河中出现大量淘金人而改称金沙江。

诗人陈志岁《金沙江口号》诗曰:“江人竞说淘工苦,万粒黄沙一粒金。

不识官家金铸槛,几多黔首失光阴。

”(摘自《载敬堂集·江南靖士诗稿》)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经过实地考察后提出“推江源者,必当以金沙为首”,从而确认了金沙江作为长江上源而纠正了自《禹贡》以来“岷山导江”延续两千年的谬误。

5自然气候编辑金沙江流域包括青藏高原东部和横断山脉区,向南至滇北高原、向东至四川盆地西南边缘的广阔地区,南北跨纬度9度以上。

地形极为复杂,众多高山深谷相间并列,峰谷高差可达1000—3000米。

因此,流域内气候不仅时空变化大,而且垂直差异十分显著。

金沙江流域大气环流形势,冬半年(横断山脉区北段为10月—次年5月,其余地区为11月—次年4月)主要受西风带气流影响,被青藏高原分成南北两支的西风急流,其南支经过云贵高原,带来大陆性的晴朗干燥天气;而流域东北部受昆明静止锋和西南气流影响,阴湿多雨。

夏半年(6—9月或5—10月)西风带北撤,则受海洋性西南季风和东南季风的影响,带来丰沛的降水,并由流域东南向流域西北逐趋减少。

6自然资源编辑金沙江这块尚未开发的处女地,有着令世人为之眩目的自然资源,其丰富的水能资源更是名闻天下、富甲天下。

进入20世纪末,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将金沙江由幕后推向前台。

金沙江流域有着非常丰富的森林资源,尤其在云南的北部、四川的西部,不但产量高,而且质量好,所以被人们称为森林的王国。

“三江并流”地区被誉为“世界生物基因库”。

由于“三江并流”地区未受第四纪冰期大陆冰川的覆盖,加之区域内山脉为南北走向,因此这里成为欧亚大陆生物物种南来北往的主要通道和避难所,是欧亚大陆生物群落最富集的地区。

这一地区占我国国土面积不到0.4%,却拥有全国20%以上的高等植物和全国25%的动物种数。

目前,这一区域内栖息着珍稀濒危动物滇金丝猴、羚羊、雪豹、孟加拉虎、黑颈鹤等77种国家级保护动物和秃杉、桫楞、红豆杉等34种国家级保护植物。

每年春暖花开时,这里绿毯般的草甸上、幽静的林中、湛蓝的湖边,到处是花的海洋,可以观赏到20多种杜鹃、近百种龙胆、报春及绿绒马先蒿、杓兰、百合等野生花卉。

因此,植物学界将“三江并流”地区称为“天然高山花园”。

同时,该地区还是16个民族的聚居地,是世界上罕见的多民族、多语言、多种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并存的地区。

这一区域孕育了数千年来的“江边文化”。

金沙江上游的石鼓镇、澜沧江上游的叶枝镇作为历史文化名镇的代表作,已成为“三江并流”区域和“茶马古道”上的亮点。

在金沙江流域的地下,还蕴藏着各种各样的矿藏。

尤其在四川和云南交界的渡口一带,不但拥有十分丰富的钒钛磁铁矿,而且还有许多煤炭、石灰石、白云石和黏土,这就使渡口成了冶炼高级合金钢的得天独厚的地方。

经过十七八年艰苦卓绝的努力,我国十大钢厂之一的攀枝花钢铁公司,就在这个原先是荒草萋萋的渡口,红火热闹地发展起来了。

从德格县城沿川藏国道317线蜿蜒西行约25公里,就到了以金沙江为川藏省区分水岭的岗拖。

来时本在山峦危耸的峡谷地带穿行,将至处,前方豁然开朗,别有一番美景如画。

四周群山环抱,湍急的金沙江水在此与色曲河交汇,形成一个若大的积水潭,江水回旋翻涌片刻便涌向不远处的岗拖金沙江大桥。

岗拖金沙江大桥系于1956年在前苏联道桥专家协助下建成。

桥面宽4.8米,净跨100米,高28米,荷载15吨,两旁设人行道,是川藏公路的咽喉要道。

大桥的建成,使天堑变通途,不但结束了千百年来“牛皮船傍水回环,欲渡时望江兴叹”的历史,而且四十多年来为巩固西南边防,促进边陲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发挥出了巨大作用。

这里山势巍峨险峻,高耸入云,江水急湍浪涌,历来为军事要冲之地。

远望去,桥体如蛟龙横空,直越峰峦,桥两岸,群山对峙,傧相有致,却又景色迥异,相映成趣。

一边层峦叠嶂,此起彼伏,疏缦得如溪边浣沙的少妇,另一边则巨石林立,比肩接踵,簇拥时若临阵邀战的骁将。

两岸低洼处,山坡间攒三聚五织缀着几枚白墙红梁的农舍,不经意地掩映于树荫下、绿帐中,偶然间,有一两柱青烟至村宅袅袅浮起,更增添了几分鲜靓和生机。

唯有那蜿蜒崎岖的金飘带从大桥下游去,一眨眼就没入远方烟岚迷蒙的大山中了……临于桥边,步上桥头,迎面扑来的是傲然苍穹的铮铮之气和狷介不桀的铿锵之音。

桥体的柔木梁吊结构,由数根粗壮的钢索牵引而悬于金沙江上,木质悬梁和钢棱环环相扣,共同承载着桥体的重量。

桥头侧的石砌桥墩浑实坚固,几何分割的主体构架在群山映衬下更显力与美的凝固和延伸。

立于江畔,滔滔江水如万马奔腾,穿桥而下。

溅起的万千水珠成丝、成网,齐向陡峭的岸壁扑来。

雾霭至江面升起,纤薄处象柔漫的绸纱,厚重处如凝冻的牛乳,云蒸霞蔚,直抵云霄。

阵阵轰鸣自谷底翻滚而来,在大桥和山峰间回环往复,震摄心魄。

置身于这恢宏激迈的山水图景中,望着那万头齐攒的浩淼江水,抚摸着冷峻厚重的桥身,不由得思绪万千,感慨倍至。

是厚重的历史凝固了大桥的伟岸雄奇,大桥也赋予了历史更为深邃之发古忧思。

岗拖金沙江大桥与金沙江和国道317线在群众之间就象是一幅风格独特的三维立体画。

夏秋季节,苍翠的山峦、金色的江水、褐黄的国道线交织于此,青灰色的桥体愈见其雄壮;冬春时,金沙江蜕去了波澜壮阔的气势,变得宁静安详;江水呈翡翠色,绿中见青,似乎渗和了乳汁,玲珑剔透,大有“江南绿水”的韵致,峰峦则转为墨绿,衬托得大桥多了几丝灵秀,少了一份霸气。

大桥像一道亘古不陷的彩虹,与其上游约200米处的石拱桥交相辉映,成为岗拖处地一道独特亮丽的风景。

7流域简介金沙江发源于青海境内唐古拉山脉的格拉丹冬雪山北麓,是西藏和四川的界河。

它在江达县和四川的石渠县交界处(江达县邓柯乡的盖哈河口)进入昌都地区边界,经江达、贡觉和芒康等县东部边缘,至巴塘县中心线附近的麦曲河口西南方小河的金沙汇口处入云南,然后在云南丽江折向东流,为长江上游。

金沙江在昌都地区段河长587公里,江面海拔自3340米至2296米,落差1044米,流域面积2.3万平方公里,年平均流量为957.3立方米/秒,年径流量301.9亿立方米(巴塘站)。

金沙江河谷地貌特征可以德格县白曲河口和马塘县玛曲河口附近分为上、中、下三段。

其中上段为峡宽相间河谷段,中段为深切峡谷段,下段为峡谷间窄谷段。

峡宽相间河谷段,自邓柯乡盖哈河口至德格白曲河口长207公里,江面海拔3340——2980米,落差360米,平均坡降为1.74‰。

本段河谷对割深度为1000——1500米,河谷谷坡一般在30°左右。

河谷形态受地质构造与谷坡岩性影响,呈峡谷与窄谷(宽谷)相间分布。

峡谷段河床单一,阶地不发育。

河宽一般90米左右,河流切入基岩。

窄谷段谷底一般宽度在500米左右,支沟口有洪积或泥石流台地发育。

其中最大的谷地在本段河谷的北端邓柯宽谷,该段河长40公里左右,江面海拔3300米左右,河谷开阔而平直,呈北西西走向,是受构造控制的河谷。

谷底宽达2——3公里,此段江面多分汊,河漫滩、江心洲发育,两侧支沟洪积扇发育,促使河道迂迥曲折,河流阶地呈不对称分布,该段谷地是昌都地区各大河流地中最宽大的谷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