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质量与安全检测技术》课程标准#优选.

合集下载

《自动检测技术实训》课程标准

《自动检测技术实训》课程标准

《自动检测技术实训》课程标准一、课程名称:自动检测技术实训二、内容简介《自动检测技术实训》课程是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一门单开实践课程。

本课程通过完成智能家居安防产品项目的制作,使学生了解检测与转换技术在科学各领域的应用,掌握检测与转换技术的理论基础、各种常用传感器的工作原理、技术性能、特点、测量电路以及应用范围,了解智能化技术,了解自动检测系统设计,达到技术要求,培养学生能够对选择传感器的能力,为深入学习和研究自动检测系统。

三、课程定位本课程与先修课程《自动检测技术》的专业核心课程知识相衔接,先行课程为《模拟电子技术实训》、《数字电子技术》、《单片机技术》。

以典型项目实例分解模块,并将该实例分解得到相应的知识点,将分解出来的知识点按照循序渐进。

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反复性的思维训练,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运用,增强学生对各种传感器应用的熟悉和理解。

四、课程设计指导思想及原则本课程根据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按照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建设要求,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以提高学生的职业行动能力和职业素养为中心,坚持以学生为本位的教育理念,通过对本专业工作岗位分析,确定了本课程的设计思路为: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与企业合作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与设计,充分体现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要求。

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以及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人品质。

本课程需要在理实一体化教室进行教学。

五、课程目标(一)总体目标该课程《自动检测技术实训》的任务是介绍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综合应用,培养学生的综合技术应用能力,使学生掌握检测系统的设计和分析方法,能够根据工程需要选用合适的传感器,使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能更好地提高研发、系统组成等方面的能力。

(二)具体目标根据对教材内容、教学大纲及学生自身认知水平的分析,教学目标从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三个方面来分析。

1、知识目标(1)掌握各种传感器的功能、性能等;(2)了解传感器并编程读取传感器信息,处理并控制相应的被控对象;(3)学会传感器的应用,控制程序编写,系统联调及常见故障的排除方法。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建设标准及课程标准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建设标准及课程标准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建设标准及课程标准一、培养目标本专业主要面向四川省,服务建筑行业,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具备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知识和建筑工程施工及管理能力,主要从事建筑工程施工及管理工作,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二、服务面向与人才培养规格1.服务面向2.人才培养规格(1)知识方面:①具有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法律的知识;②具有数学、制图、计算机、建筑力学等基础知识和体育运动的基本要领;③具有一定的建筑结构知识;④具有较扎实的建筑材料、房屋构造、建筑施工等专业技术知识;⑤具有一定的外语基础知识;⑥具有一定的文秘基础知识。

(2)能力结构①具有读图、审图和图纸交底的能力;②具有合理选用建筑材料的能力和试验检测能力③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处理图文资料的能力;④具有进行施工现场的定位、放线、抄平等测量工作能力;⑤具有编制施工工艺、确定施工方法、合理地选用建筑机械和制定安全保障措施的能力;⑥具有建立建筑工程完整的竣工资料,并能绘制单位工程竣工图的能力;⑦具有分析和处理施工中所出现的问题的能力;⑧具有单位工程施工预算的初步能力;(3)基本素质要求①思想素质:通过专业教学实践,使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更加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良好的思想道德和职业道德素养;具有敬业奉献、团结协作精神;遵纪守法,艰苦奋斗,热爱劳动;具有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干精神和不断追求新知识、实事求是、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要求操行评定合格。

②文化素质:通过专业教学实践,使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具有一定的语言(普通话)表达能力、善于沟通交流、协作办事和企业经营管理的素质;具有计算机基础和计算机应用能力;具有阅读翻译外文资料的初步能力;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具有实事求是、勇于创新、善于创业的精神和科学素养。

建筑材料与检测课程标准

建筑材料与检测课程标准

建筑材料与检测课程标准一、课程概述建筑材料与检测是建筑工程类专业的重要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建筑材料的性质、检测方法、应用及其对工程质量的影响。

该课程包括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两部分,通过学习,学生应能掌握常见的建筑材料及其检测方法,具备对建筑材料进行正确选择、使用和检测的能力。

二、课程目标1、掌握建筑材料的性质、分类、应用及其对工程质量的影响;2、掌握常见的建筑材料检测方法和技术,包括取样、试验、数据处理等;3、学会如何根据工程要求选择合适的建筑材料;4、培养学生对建筑材料质量的控制和评估能力。

三、课程内容1、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包括密度、孔隙率、强度、耐久性等;2、建筑材料的分类及应用,包括水泥、混凝土、钢材、木材等;3、建筑材料的检测方法和技术,包括取样、试验、数据处理等;4、建筑材料的选用原则和方法;5、建筑材料的验收、储存与维护。

四、课程实施1、理论教学:通过课堂讲解、案例分析等方式,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建筑材料的性质、分类、应用及其对工程质量的影响,同时让学生了解常见的建筑材料检测方法和技术。

2、实践教学:组织学生进行建筑材料检测实验,包括取样、试验、数据处理等,让学生掌握建筑材料检测的实际操作技能。

3、项目实践:组织学生参与实际的建筑工程项目,让学生了解建筑材料的选用原则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五、课程评价1、理论考试:通过书面或在线考试,评价学生对建筑材料与检测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

2、实践操作考核:通过观察学生的建筑材料检测实验操作过程,评价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3、项目报告:要求学生提交一份关于建筑材料选用或检测的报告,评价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

4、学习态度和课堂表现: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课堂参与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提问。

六、课程资源1、教材和参考书:选用高质量的教材和参考书,包括《建筑材料》、《建筑材料检测》等。

2、网络资源:提供相关的网络资源,包括建筑材料的最新动态、标准规范、在线课程等。

工程质量检验标准

工程质量检验标准

工程质量检验标准
工程质量检验标准是指对工程项目进行质量检验时所需遵循的一系列规定和要求。

它是保障工程质量的重要手段,对于确保工程质量、提高工程质量、防范工程质量事故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从工程质量检验标准的制定、实施和监督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首先,工程质量检验标准的制定是保障工程质量的基础。

在制定工程质量检验
标准时,需要充分考虑工程项目的特点和实际情况,结合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制定出科学、合理、可行的检验标准。

同时,还需要广泛征求相关专家和利益相关方的意见,确保检验标准的科学性和权威性。

其次,工程质量检验标准的实施是保障工程质量的关键。

在实施工程质量检验
标准时,需要建立健全的检验机构和人员队伍,确保检验工作的专业性和严谨性。

同时,还需要配备先进的检验设备和工具,提高检验工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此外,还需要建立完善的质量档案和记录系统,对检验结果进行及时、准确的记录和归档。

最后,工程质量检验标准的监督是保障工程质量的重要保障。

在监督工程质量
检验标准时,需要建立健全的监督机制和监督体系,加强对检验工作的监督和管理。

同时,还需要加强对检验机构和人员的监督和考核,确保他们的工作符合标准和规范。

此外,还需要建立严格的违规处罚机制,对违反检验标准的行为进行严肃处理,确保工程质量检验工作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综上所述,工程质量检验标准是保障工程质量的重要手段,对于提高工程质量、防范工程质量事故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我们要加强对工程质量检验标准的制定、实施和监督,确保工程质量检验工作的科学性、权威性和有效性,为推动工程质量提升、保障工程安全做出积极贡献。

建筑施工技术课程标准

建筑施工技术课程标准

建筑施工技术课程标准课程名称:建筑施工技术课程编号:1600053Z课程类别:职业技能核心课适用专业:建筑工程技术学 时:384(分2个学期授课132+252)学 分:14一、课程的性质建筑施工技术课程是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工作过程化课程体系中的职业能力核心课程,也是土建施工员职业资格考试的必考课程。

课程直接面向企业施工技术与管理岗位工作任务,培养学生施工方案的制定能力,施工过程质量、安全、进度控制能力、施工质量的检验与评定能力,是教学项目与施工项目一致,教学过程与施工过程一致,教学场所仿真工作场所的理论实践一体化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达到施工员资格证书考证的相关技术要求。

前置课程:建筑施工任务承揽、施工图识读与会审、施工方案编制、建筑施工测量放线、建筑材料检测与报审。

后续课程:建筑装饰施工技术、施工成本控制、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资料整理与归档、建筑工程竣工验收。

二、设计思路在重构专业课程体系的基础上,针对施工企业典型的3结构类型的施工项目,结合施工员岗位群能力要求,依据建筑施工工作过程开展课程设计。

将施工企业典型的3种结构类型的施工项目设计为课程学习的教学项目,并按项目施工工作过程科学地设计学习性工作任务,使教学项目(学习情境)与施工项目一致,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一致,课程考核评价与行业要求相对应。

课程学习理论与实践融合,以学生的学习和操作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有针对性的采用“任务驱动”等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校内外结合,校内建立学生未来“职业情境”,学生的角色企业化(学生定位为企业员工,按企业项目部编制分班组,定岗位,岗位与就业岗位一致,如施工员、监理员、质量员、安全员、资料员等,教师则为项目经理),教学做一体化,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环境、学习内容与工作过程一致,充分体现了高职教育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职业综合能力。

三、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能够把任务分解为具体相应的专业技术要求,设计制定任务实施方案,明确任务实施中的关键要素,自主通过各种渠道获得相关信息与技术资料,在任务实施中对所遇到问题能够通过所掌握的相关知识和方法加以解决,能够对结果和解决方法进行正确总结、对比和评价。

《安全评价技术》课程标准【2024版】

《安全评价技术》课程标准【2024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安全评价技术》课程标准课程编码:35013107 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学分: 3 学时:48适用专业:安全技术与管理专业授课院部:课程负责人:完成人:审核人:一、课程信息安全评价技术课程的相关信息如表1所示。

二、课程标准开发团队课程标准开发团队的相关人员构成如表2所示。

注:指参与开发课程标准的主要人员,课程团队人员原则上应不少于3人,包括校外专家。

三、课程性质和功能定位(一)课程性质基础理论强调实用,根据安全评价工作的主要环节,把课程内容划分为六个模块,并以六个模块应用为重点,使学生建立必要的知识结构,并在模块教学中加以必须要的实践,使学生建立必要的能力结构,达到学生运用安全评价相关知识和法律法规进行安全评价工作的教学目的。

根据安全评价工作的主要环节,可将安全评价工作分为绪论、危险源辨识、评价单元划分、评价方法选择与应用、安全对策措施、评价报告的编写等六个方面内容。

其中危险源辨识是评价工作的基础,评价方法的选择与应用是评价工作的关键,评价报告的编写是安全评价的最终成果。

(二)课程功能定位课程的功能定位如表3所示。

四、课程目标(一)课程总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掌握安全评价的基本概念、安全评价的分类、安全评价的基本原理;危险、有害因素的定义;辨识危险有害因素的原则和方法;评价单元的划分;常用安全评价方法;安全评价资料、数据采集分析处理原则及方法;评价结论编制原则、评价结论的主要内容以及安全评价报告的编写。

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创新精神和良好的职业道德,为学生将来从事专业工作和适应职业岗位变化及学习新的生产科学技术打好基础。

在教学实施过程中,以安全生产领域的典型事故为教学项目载体,通过视频、图片等影像资源给学生感观上强烈的冲击感,并结合课程内容进行深度分析,让学生从内心产生对生命和职业的的敬畏,从自身做起,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处事方法。

例如,在讲解生产过程中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的人的因素时,就引入x水泥槽罐车司机心理异常导致的事故。

安全工程技术教学大纲

安全工程技术教学大纲

安全工程技术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安全工程技术教学大纲旨在系统介绍安全工程技术的基本理论、技术和应用,培养学生具备安全工程设计、施工管理和事故调查处理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二、教学目标1. 掌握安全工程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熟悉安全工程设计、施工管理和事故调查处理的流程和方法;3. 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安全责任感,提高事故预防和应急处置能力。

三、教学内容1. 安全工程技术的概述1.1 安全工程的定义和分类1.2 安全工程技术的基本原理1.3 安全工程的重要性和意义2. 安全工程设计2.1 安全工程设计的基本要求2.2 安全工程设计的流程和方法2.3 安全工程设计的案例分析3. 安全工程施工管理3.1 安全施工管理的原则和方法3.2 安全施工管理的组织和实施3.3 安全施工管理的典型案例4. 安全工程事故调查处理4.1 安全事故的定义和分类4.2 安全事故调查处理的步骤和技巧4.3 安全事故调查处理的案例分析四、教学方法1. 理论教学结合实际案例分析;2. 班内讨论,小组合作,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3. 实地考察,学生亲自参与安全工程项目,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五、教学评估1. 期中考试2. 课堂表现3. 课程设计4. 实习报告六、教材参考1. 《安全工程技术导论》2. 《安全工程设计与管理》3. 《安全工程事故案例分析》七、教学安排本课程为必修课,共分为16周,每周3学时,其中理论教学和实践操作各占50%的时间比例。

八、总结安全工程技术教学大纲通过系统、全面地介绍安全工程技术相关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今后从事安全工程相关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希望学生们认真学习,积极参与,取得优异成绩。

《工程质量检测与评定》课程标准

《工程质量检测与评定》课程标准

《工程质量检测与评定》课程标准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工程质量检测与评定【开课时间】第4学期【学时/学分数】96学时/4.5学分【课程类型】专业必修课【授课对象】市政工程施工专业二、课程性质与任务本课程是中等职业教育三年制市政工程施工专业的重要专业课程之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全面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使学生了解质量管理与控制的基本常识,掌握市政工程道路、桥梁、管道工程中常用工具及方法,以便更好的运用到工程实践中。

本课程从专业培养目标及企业的实际出发,结合先进的质量管理理论,有效的结合工作实践,将质量的管理与控制分布在事前、事中、事后三个过程,实施全面质量管理理念。

课程以学生发展为本,改变学科本位,体现学生能力培养,紧密联系理念、联系实践,让知识与能力符合学生认知特点,激发并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具体的工程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有效地提高学生终身探索的乐趣、良好的思维习惯。

前置课程:道路施工技术、桥梁施工技术、工程测量等。

三、课程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质量的基本概念以及影响因素;掌握质量管理、质量检验的基本内容;2、掌握质量控制的基本方法并学会运用到工程实践中;3、掌握路基工程、路面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的各阶段要求;4、掌握无机结合料、沥青混合料、水泥混凝土的检验与验收;5、理解桥梁工程的质量控制要点和检验方法;6、理解城市管道工程质量检查与验收。

(二)技能目标1、能够掌握质量控制的基本方法并熟练运用到具体的工程实践中;2、学会施工质量全过程的控制,并了解每个阶段的流程;3、掌握对路基工程、路面工程质量检验与控制的方法;4、掌握常规的桥梁工程的质量检验与控制的方法;5、掌握常规管道工程质量验收质量控制方法。

四、课程内容和要求《工程质量检验与控制》课程内容与要求总课时96节注:★部分内容为拓展性知识。

五、教学实施建议(一)教学设计工程质量检测与评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从企业从业要求出发,遵循职业教育的规律,它是以岗位任务为依据确定模块,以道路、桥梁、管道工程质量检测与评定实施主线,以“任务模块”进行教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程质量检验与材料检测》课程标准
总学时数:48学时(实践课学时数:16学时)
学分数:3学分适用专业:建筑工程管理
一、概述
(一)课程性质
本课程主要涉及建筑工程原材料的检测、半成品及成品的检测;指导学生学习建筑施工过程中对基础、主体、装饰装修、屋面工程的检验标准及方法以及单位工程的验收,是土建类专业一门较为注重实践性专业课。

(二)课程定位
本课程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应从高职高专培养目标和本专业的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对生产实践常用知识的讲授应以实际应用为目的,并紧密围绕专业的需要,教学内容以必需够用为度。

《工程质量检验与材料检测》是建筑工程管理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实践性较强的专业课。

学生在学完本课程内容以后,应具有初步的建筑工程质量检验与材料检测的岗位能力。

(三)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涉及的理论知识面广,因此要学好这门课程必须具有良好的知识基础。

本课程应以任务为载体,采用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组织教学,注重学生职业岗位能力的培养。

由于本课程内容相互间横向联系不多,在教学的过程中应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同时需要适当穿插一些法规、规范内的专业知识。

二、课程目标
(一)知识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建筑材料有关技术标准的基本知识及检测技术;熟悉建筑工程中各分部工程的质量验收标准与检验方法。

(二)职业技能目标:
1.能操作使用一般试验仪器及设备;
2.熟悉工程质量的检验标准和检验方法;
(三)职业素质养成目标:
按国家的有关规定,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与工作作风,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观;善于多渠道获取相关信息,能够准确掌握各种常规试验及数据处理,具有较强实践能力。

(四)职业技能证书考核要求:
修完本门课程,为学生考取施工员、资料员、质检员打下基础。

三、教学内容和具体标准
根据本课程的性质、任务、教学总体目标,教学内容主要分为以下要点:(一)原材料检验
【基本内容】:
1.水泥进场复检
2.砂石检验
3.钢筋进场复检
4. 墙体块材检测
5.防水卷材进场复检
【重点】:
1.建筑材料(尤其是水泥、钢筋和防水卷材)进场后的复检的技术要求;2.国家级行业对材料品质的要求及检验的规定、规范。

【难点】:
试验设备的使用。

(二)半成品、成品检测
【基本内容】:
1.混凝土拌合物性能检测
2.混凝土强度检测
3.砂浆工作性能检测
4.砌筑砂浆强度检测
5.钢筋连接检测
6. 门窗性能检测
【重点】:
1.混凝土拌合物性能检测以及混凝土强度检测
2.钢筋连接方法以及钢筋连接检测
【难点】:
混凝土拌合物性能检测以及混凝土试件的养护
(三)地基与基础工程检验
【基本内容】:
1.无支护土方检验
2.有支护土方检验
3.地基处理检验
4.桩基础检验
5.地下防水工程的检验
【重点】:
1.地基处理检验
2.各种类型桩基础的检验
3.地下防水工程的检验要点
【难点】:桩基础的检验
(四)主体结构工程的检验
【基本内容】:
1.混凝土结构的检验
2.砌体结构检验
3.钢结构检验;
【重点】:
1.钢筋工程、混凝土工程、预应力工程的检验
2.钢构件焊接工程的检验
【难点】:混凝土工程与钢结构工程的检验
(五)建筑装饰装修工程检验
【基本内容】:
1.地面工程检验
2.抹灰工程检验
3.门窗工程检验
4.吊顶工程检验
5.轻质隔墙工程检验
6.饰面板(砖)工程检验
7.幕墙工程检验
8.涂饰工程检验
9. 裱糊与软包装工程检验
【重点】:
1.抹灰工程检验
2.饰面板(砖)工程检验
3.幕墙工程检验(玻璃幕墙、金属幕墙、石材幕墙)4.涂饰工程检验
【难点】:
1.幕墙工程检验
2.涂饰工程检验
(六)建筑屋面工程检验
【基本内容】:
1.卷材防水屋面工程检验
2.涂膜防水屋面工程检验
3.刚性防水屋面工程检验
4.瓦屋面和隔热屋面工程检验
【重点】:
1.卷材防水屋面工程(屋面找平层、屋面保温层)的检验
2.涂膜防水屋面工程(屋面保温层、涂膜防水层)检验
3.刚性防水屋面工程检验
【难点】:
1.卷材防水屋面工程(无面保温层)的检验
2.涂膜防水屋面工程的检验
(七)单位工程检验
【基本内容】:
1.质量控制资料核查
2.安全与功能的检测
3.观感质量验收
【重点】:
1. 质量控制资料核查的内容
2. 安全和功能的检测项目
【难点】:
四、实施建议
(二)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工程质量与安全检测技术》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综合性,需要学生较多的动手操作。

该课程坚持“以能力为本位,以就业为导向”的指导思想,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对学生素质的要求,在整个教学中,以理论讲授与实践性教学环节相结合,以任务为载体,以培养岗位能力为导向,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岗位能力。

(三)教学效果和考核评价
本课程为考查科目,学生成绩由两部分组成:理论考试成绩和实操考核成绩。

其中理论考试成绩期末成绩和平时成绩两部分组成;实操考核成绩由试验课表现、动手能力及试验报告完成情况三部分组成。

当其中任一部分不合格时,则该门课程成绩不合格。

(四)课程教学环境和条件要求
本课程授课在教室与实验室进行。

(五)教学资源使用和建设建议
参考教材:
1.苏达根,《土木工程材料》,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张健,《建筑材料与检测》,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
3.张海梅,《建筑材料》,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最新文件---------------- 仅供参考--------------------已改成word文本--------------------- 方便更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