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组易混淆的成语例析
容易混淆的成语例析

容易混淆的成语例析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文字亦如此。
下面是给大家整理的容易混淆的成语例析,欢迎大家查看。
1. 前赴后继前仆后继前者意为前面的人冲了上去,后面的人紧跟着上去;后者意为前面的人倒下去了,后面的人紧跟着又冲了上去。
2. 一挥而就一蹴而就前者意为一动笔就写成,形容写字、画画、作文等很快完成;后者意为踏一步就成功,形容事情很容易办,一下子就能完成。
3. 不孚众望不负众望前者意为不能使大家信服;后者意为不辜负众人的期望。
4. 不刊之论不易之论前者意为不能改动或不可磨灭的言论(不刊:不可更改);后者意为内容正确、不可更改的言论。
5. 不名一钱不值一钱前者形容极贫穷(名:占有);后者形容毫无价值,也比喻地位卑贱,受人鄙视。
6. 不期而至不期而遇前者意为没有预料地来到了,用于事;后者意为没有预先约定,却意外地遇见了,用于人。
7. 不忍卒读不堪卒读前者意为不忍心读完,常用以形容文章写得凄凉感人,使人不忍心读完;后者多指文章写得不好,使人读不下去。
8. 不容置喙不容置疑前者意为不容许别人插嘴说话;后者意为不容许有什么怀疑,多指绝对可信。
关键词:喙嘴;疑怀疑。
9. 不胜其烦不厌其烦前者意为烦琐得使人受不了;后者意为不嫌烦琐,不嫌麻烦。
关键词:胜忍受;厌嫌。
10. 无可非议无可厚非前者意为没有什么可以指责的,表示言行合乎情理;后者意为不可过分指责,表示虽有缺点,但是可以原谅。
关键词:非议责备;厚非过分指责。
11. 不以为然不以为意前者意为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后者意为不把它放在心上。
表示不重视,不认真对待。
12. 无微不至无所不至前者意为没有什么细微的地方不考虑到,形容关怀照顾得非常细心周到(褒义);后者意为:(l)没有达不到的地方,指人或事物所到之处范围广;(2)凡是能做的坏事都做到了(贬义)。
13. 不足为训不足为据前者意为不值得当做典范或法则;后者意为不能作为凭证或根据。
14. 大有可为大有作为前者意为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值得一做;后者意为做一番大事业。
【强烈推荐】易被误解的成语50个

易被误解的成语50个1、安土重迁正确含义:安于本乡本土,不愿轻易迁移。
重,看得很重。
误解示例:常被误解为喜欢到处搬迁。
例如“他是个安土重迁的人,经常搬家寻找新的机会”是错误的。
2、嗷嗷待哺正确含义:形容饥饿时急于求食的样子,多形容灾民等饥饿的人群。
误解示例:有时被误解为只是等待帮助的意思。
如“这些失业者嗷嗷待哺,等待政府的救济金来改善生活”(这里忽略了“饥饿”这一关键因素)。
3、杯弓蛇影正确含义:将映在酒杯里的弓影误认为蛇。
比喻因疑神疑鬼而引起恐惧。
误解示例:可能被误解为只是看到奇怪的影子。
比如“他在树林里看到奇怪的影子,杯弓蛇影,其实只是树枝的投影”(没有体现“因疑神疑鬼而恐惧”的意思)。
4、筚路蓝缕正确含义:驾着简陋的柴车,穿着破烂的衣服去开辟山林道路。
形容创业的艰苦。
误解示例:易被误解为生活贫穷或者穿着破旧。
例如“他每天筚路蓝缕地走在街上,让人很同情”是错误的。
5、便宜行事正确含义:经过特许,不必请示,根据实际情况或临时变化斟酌处理。
误解示例:常被误解为购买东西价格便宜。
如“他在市场上便宜行事,买了很多便宜货”是错误的。
6、别无长物正确含义:除一身之外再没有多余的东西。
原指生活俭朴,现形容贫穷。
误解示例:被误解为没有别的长处。
例如“他别无长物,学习成绩也不好”(这里应该用“一无是处”等表示没有长处的词)。
7、不孚众望正确含义:不能使大家信服,未符合大家的期望。
孚,信服。
误解示例:易与“不负众望”混淆,被误解为不辜负众人期望。
如“他在比赛中不孚众望,获得了冠军”(这里应该是“不负众望”)。
8、不绝如缕正确含义:多形容局面危急或声音、气息等低沉微弱、时断时续。
误解示例:可能被误解为连续不断。
例如“来参观的人不绝如缕,博物馆热闹非凡”(这里应该用“络绎不绝”)。
9、不可理喻正确含义:没法跟他讲道理。
形容蛮横或固执。
误解示例:有时被误解为不可理解。
如“他的行为很奇怪,简直不可理喻”(这里如果只是表示奇怪难以理解,用“不可思议”更合适)。
容易混淆的成语辨析

容易混淆的成语辨析有些,字面意义与实际意思相去甚远,经常会混淆使用,同学们要多加留意。
下面请欣赏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容易混淆的成语相关内容。
容易混淆的成语欣赏1)包办代替·越俎代庖都有包办之意。
异:“包办代替”重在包办,“越俎代庖”重在超越权限。
2)抱残守缺·故步自封·墨守成规都有因循守旧的意思。
异:“抱残守缺”偏重在不肯接受新事物,“故步自封”偏重在不求进取,“墨守成规”偏重在按老规矩办事。
3)卑躬屈膝)奴颜婢膝·奴颜媚骨都有向别人讨好的意思,有时可以通用。
异:“卑躬屈膝”“奴颜婢膝”偏重在奴气,“奴颜媚骨”偏重在奴性。
4)本末倒置·舍本逐末都有主次关系处理不当的意思。
异:“本末倒置”强调把主次关系颠倒了;“舍本逐末”强调丢掉主要的,追求次要的。
5)比比皆是·俯拾皆是都表示相同的事物很多,到处都是。
异:“比比皆是”侧重表示多得很,到处都是;“俯拾皆是”侧重表示容易得到。
“比比皆是”的对象可以是物,也可以是人。
如:像这种助人为乐的人比比皆是。
“俯拾皆是”的对象只能是物,并且是能捡拾的较小的东西。
“比比皆是”的“是”后一般不连接名词或名词短语,而“俯拾皆是”则可以。
如:这山里,俯拾皆是高品位矿石。
6)鞭长莫及·望洋兴叹都表示力量不够的意思。
异:“鞭长莫及”侧重表示距离远,管辖、干涉的力量达不到;“望洋兴叹”侧重表示做某事能力有限,毫无办法。
7)标新立异·独树一帜都有自成一套,提出的主张与众不同的意思。
异:“标新立异”偏重在显示特点;“独树一帜”偏重在创造出独特风格或另外开创局面,多含褒义。
8)别具一格·别开生面都有与众不同,给人一种新的印象、新的感觉的意思。
异:“别具一格”偏重在“格”,表示风格、样子与众不同,一般用于文艺创作和某些事物;“别开生面”偏重在“生面”,表示新的局面或形式,适用范围较广。
9)彬彬有礼·文质彬彬·温文尔雅都可形容人态度温和、举止斯文。
150个常见易混淆的四字成语及解释

150个常见易混淆的四字成语及解释常见易混淆四字成语及解释协议一、协议背景为了提高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丰富性,特整理此 150 个常见易混淆的四字成语及解释。
二、关键信息1、成语数量:150 个2、成语类型:常见且易混淆3、内容形式:包含成语及详细解释三、具体成语及解释11 爱莫能助——心里愿意帮助,但是力量做不到。
111 安土重迁——留恋故土,不肯轻易迁移。
112 安之若素——遇到不顺利情况或反常现象像平常一样对待,毫不在意。
21 按部就班——按照一定的条理,遵循一定的程序。
211 黯然失色——相比之下,事物仿佛失去原有的色泽、光彩。
212 嗷嗷待哺——形容饥饿时急于求食的样子。
31 白驹过隙——形容时间过得飞快。
311 百步穿杨——形容箭法或枪法非常高明。
312 百无聊赖——精神无所依托,感到非常无聊。
41 斑驳陆离——形容色彩繁杂。
411 暴殄天物——任意糟蹋东西。
412 杯弓蛇影——比喻疑神疑鬼,妄自惊慌。
51 杯水车薪——用一杯水去救一车着了火的柴草,比喻力量太小,解决不了问题。
511 筚路蓝缕——形容创业艰难。
512 闭门造车——关起门来造车子,比喻脱离实际,只凭主观办事。
61 别出心裁——独创一格,与众不同。
611 别无长物——没有多余的东西,形容穷困或俭朴。
612 兵不血刃——兵器上面没有沾血,指未经交锋而取得胜利。
71 不卑不亢——既不自卑,也不高傲,形容待人态度得体,分寸恰当。
711 不稂不莠——比喻人不成才,没出息。
712 不落窠臼——比喻有独创风格,不落旧套。
81 不胫而走——没有腿却能跑,形容传布迅速。
811 不绝如缕——像细线一样连着,差点儿就要断了,多形容局势危急或声音细微悠长。
812 不刊之论——不能改动或不可磨灭的言论,形容言论确当,无懈可击。
91 不可理喻——不能够用道理使他明白,形容固执或蛮横,不通情理。
911 不可名状——不能够用言语形容。
912 不谋而合——没有事先商量而彼此见解或行动完全一致。
常被误用的成语_易被误解的成语

常被误用的成语_易被误解的成语1.三人成虎[解释]城市里本无虎,但只要有三个人谎传市里有虎,听者就会以为真有虎了。
后比喻流言惑众,蛊惑人心。
[误解]极易被误会为团结合作力量小。
2.美轮美奂[表述]形容新屋矮小美观,也形容装饰、布置等幸福可爱。
[误用]易被误用为形容美好事物。
3.炙手可热[解释]手一挨近就感觉热,形容气焰很盛,权势很大。
[误解]极易被误解为形容一切“抢手”的事物,背离本义。
4.侃侃而谈[表述]“侃侃”本意为形容骂人理直气壮,从容不迫。
[误用]现多被误用为形容聊天,易和娓娓而谈(形容谈论不倦或说话动听)混淆。
5.首当其冲[解释]最先受到攻击或遭受灾难。
[误解]常被误解为“首先接受任务,或首先应先搞某事”。
6.鼎力相助[表述]敬辞,用作说情或表示感谢。
[误用]只用于对方或他人,自己。
7.一言九鼎[解释]一句话的分量像九鼎那样重,形容所说的话分量很重,作用很大。
[误解]极易被误解为守信用,背离本义。
8.首鼠两端[表述]形容迟疑不决或动摇不定。
[误用]常被误解为前后言行不一致。
9.溢美之词[解释]过分夸赞的言辞。
[误解]常被误解为褒义。
10.蓬荜生辉[表述]Monestier,则表示由于别人至自己家里去或花草别人给自己亲书的字画等而使自己非常光荣。
[误用]易被误用在别人身上。
11.蹉跎岁月[解释]蹉跎:光阴白白地过去。
形容虚度光阴。
[误解]常误解去形容“岁月艰困、艰辛”。
12.望其项背[表述]能遥望别人的颈的后部和脊背,则表示赶得上或比得上。
多用作驳斥式。
[误用]常被误用为“只能望其项背”。
13.差强人意[解释]大体上还能使人满意。
[误解]多被误会为无法并使人令人满意,背离本义。
14.抛砖引玉[表述]谦词,比喻用浅显的、不明朗的意见带出别人高明的、明朗的意见。
[误用]常被误用于对方或第三方。
15.不知所云[解释]不知道说的是什么,指语言絮乱或空洞,指说话人。
[误解]极易被误会为“听者没认知”。
最新常见成语误用12例

最新常见成语误用12例1、【一锤子买卖】指一次性的交易,多指不法商贩的行为,含贬义。
常理解为交易得快的买卖,或已成事实的买卖,作褒义词。
误例:刘总果然出手不凡,很快就与外商谈好了价格,签订了合同,完成了公司的第一笔一锤子买卖。
2、【集腋成裘】集少可以成多,褒义词。
常误用为贬义词。
误例:即使小错误也不能放过,须知集腋成裘,小错积多了,也会对工作造成大的损害。
3、【空谷足音】在寂静的山谷里听到脚步声。
比喻极难得到音信、言论或来访。
已含“难得”之意,常造成语意重复。
误例:自从《无极》上映以来,观众对他的评论一直不曾间断。
这些评论有的见解深刻,语言犀利,真可谓难得的空谷足音。
4、【想入非非】有两个含义:本义为主观意念进入离奇玄妙的境界。
中性词。
基本义是借喻脱离实际,幻想不能实现。
贬义词。
常只用其基本义误例:关于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的种种天真的、想入非非的神话和传说,说明古埃及人有着丰富的想象力。
5、【出奇制胜】奇:奇兵,奇计;制:制服。
出奇兵战胜敌人。
比喻用对方意料不到的方法取得胜利。
误例:在这次世乒赛男子团体比赛中,我方教练斟酌再三,布出奇兵,大胆启用新人,出奇制胜了老对手瑞典队。
6、【漠不关心】漠:冷淡。
态度冷淡,毫不关心。
常误用作动词。
误例:这则笑话因为对漠不关心人民疾苦的官员讽刺得很有力量,在民间流传很广,影响极大。
7、【妄自菲薄】妄:胡乱的;菲薄:小看,轻视。
过分看轻自己。
形容自卑。
常将其用作动词,只用“菲薄”之意。
误例:他妄自菲薄他人,在班里很孤立,大家都认为他是一个自负的人,。
8、【等闲视之】按平常的事情看待,不加重视(多用于否定句)。
常误用于肯定句中。
误例:应对高考,我们需一颗平常心,等闲视之,否则便会与成功失之交臂。
9、【指手画脚】形容说话时兼用手势示意,也形容轻率地指点批评。
是一个动词性短语。
常误用作形容词性成语,在句中充当状语。
误例:每天早晨,他都要一个人跑到花园里,指手画脚地练动作,抑扬顿挫地背台词。
初一语文阅读题中容易混淆的成语解析

初一语文阅读题中容易混淆的成语解析在初一语文阅读题中大家会经常遇到一些容易混淆的成语,如果对这些成语的理解有误会导致对整篇文章产生疑问,好好掌握牢记一下成语的涵义,帮助大家更好的阅读!1.空穴来风:空穴是来风的条件,既能来风,必有空穴,传闻有一定根据。
大多用来表示毫无根据,完全用反了。
2.三人成虎:传言有虎的人很多,大家便相信了。
多误解为团结合作力量大5.侃侃而谈:“侃侃”本为刚直之意。
谈得理直气壮才叫侃侃而谈。
人们大多用此语形容聊天,属误用。
6.首当其冲:首先受到攻击,一般作谓语。
常被人误用为定语,代替“首先”。
7.不瘟不火:指表演既不沉闷也不过火。
常被人用来表示商品销售不够火爆,且写作“不温不火”,真是不伦不类。
8.鼎力相助:只用于对方或他人,不可用于自己,否则太不谦虚。
9.一言九鼎:说话有份量。
不能表示守信用,也不能用于自己。
10.首鼠两端:迟疑不决。
常误解为言行前后不一致。
11.溢美之词:过分赞美的言词。
常误用于褒义场合。
12.脱颖而出:比喻人才崭露头角。
陆星儿曾误用于“脱颖出来,潇潇洒洒地活一辈子”;还有人说“从母鲸腹中脱颖而出”。
13.蓬荜生辉:谦敬之辞。
广告语说“让您的居室蓬筚生辉”,简直是骂人。
14.不可收拾:无可挽救,不可救药。
常有人在“一发而不可收”这句惯用语后加一“拾”字,变褒为贬。
15.出奇制胜:作谓语,不带宾语。
说成“出奇制胜叛军”之类则错一、经常被误用的成语1.曾几何时:表示“过去没有多久”。
常误用为“曾经”“不知何时”。
2.不学无术:指“没有学问才能”。
不能在其前加上“整天”“整月”等修饰词语。
“学”为名词,常误作动词。
3.不可理喻:指“无法用道理使之明白”,常误用为“不可思议”。
4.不以为然:指“不认为是正确的”。
常误用为“不以为意”,表示“不放在心上”“无所谓”。
5.守株待兔:贬义词,指“不主动努力,心存侥幸,希望得到意外的收获”,常误来形容公安干警的机智。
6.耳提面命:褒义词,形容师长殷切教导。
容易混淆的成语及辨析及例句

容易混淆的成语及辨析及例句在汉语的浩瀚海洋中,成语犹如璀璨的明珠,它们简洁而富有内涵。
然而,有些成语由于含义相近、字形相似等原因,常常让我们感到混淆。
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一些容易混淆的成语,并进行辨析和举例说明。
“不刊之论”和“不易之论”“不刊之论”指不可更改或磨灭的言论,形容言论精准得当,无懈可击。
“不易之论”指论断或意见完全正确。
例句:他的这篇文章提出了独特的见解,堪称不刊之论。
对于这个问题,他的看法是不易之论,大家都表示赞同。
“不以为然”和“不以为意”“不以为然”表示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或否定。
“不以为意”则是指不把它放在心上,表示对人或事抱轻视态度。
例句:他对我的建议不以为然,还是坚持自己的想法。
他总是对别人的提醒不以为意,结果犯了不少错误。
“目无全牛”和“目无牛”“目无全牛”形容人的技艺高超,得心应手,已经达到非常纯熟的地步。
“目无牛”并不是一个常见的成语,容易与“目无全牛”混淆。
例句:这位厨师宰牛的技术堪称一绝,早已达到了目无全牛的境界。
“走马观花”和“浮光掠影”“走马观花”指骑在奔跑的马上看花,原形容事情如意,心境愉快,后多指大略地观察一下。
“浮光掠影”比喻观察不细致或印象很不深刻,像水上的反光和一闪而过的影子,一晃就过去了。
例句:这次参观博物院,只是走马观花地看了一遍,没有时间细看。
读这部作品,只是浮光掠影地了解了一下大致内容。
“爱莫能助”和“无能为力”“爱莫能助”表示虽然心中关切同情,却没有力量帮助。
“无能为力”指没有能力去做或力量达不到。
例句:看到他陷入困境,我很想帮忙但爱莫能助。
面对这样复杂的问题,我感到无能为力。
“鱼龙混杂”和“良莠不齐”“鱼龙混杂”比喻坏人和好人混在一起。
“良莠不齐”指好人坏人都有,混杂在一起。
例句:这个市场人员鱼龙混杂,需要加强管理。
这批学生的成绩良莠不齐,老师要因材施教。
“耸人听闻”和“骇人听闻”“耸人听闻”指故意夸大或捏造事实,使人听了感到惊异或震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十二组易混淆的成语例析
1、无可非议无可厚非
无可非议:非议:批评,责难。
没有什么可以批评责难的,表示言行合情合理,并无错误。
无可厚非:厚:过分;非:非议,否定。
不能过分责备。
表示虽有缺点,但是可以原谅。
区别:词义轻重不同。
前者重,因为没有可指责的地方。
后者轻,不该过分指责,因为尚有一定的道理。
例句:①广大人民群众要求科学普及读物不仅内容正确健康,而且形式生动活泼,这是无可非议的。
②他的设计虽然有些缺点,但方向正确,无可厚非。
2、讳莫如深守口如瓶
讳莫如深:讳:隐瞒,避忌;深:重大,程度高。
指隐瞒得再没有比这更深、更紧的了,惟恐别人知道。
守口如瓶:守口:紧闭着嘴不说话。
闭嘴不说,像瓶口塞紧一般。
形容说话极其谨慎或严守秘密。
区别:前者是主观上不愿意说,后者是客观条件不允许说。
例句:①她对她三十年代的那些丑事讳莫如深。
②这件事属于厂里的秘密,小赵对此守口如瓶。
3、不以为然不以为意
不以为然: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
多含轻视意。
不以为意:不把它放在心上,表示不重视,不认真对待。
区别:二者的不同表现在关键字眼上。
然:对,正确。
意:心上。
使用时常误把“不以为然”当作“不以为意”。
例句:①他嘴上虽然没有说不对,心里却不以为然。
②个别民警认为工作时间饮点酒是小事一桩,就不以为意,结果因违犯公安部颁布的“五条禁令”而受到查处。
4、不厌其烦不胜其烦
不厌其烦:厌:嫌恶。
不嫌烦琐费事。
不胜其烦:胜:承担或承受;烦:烦琐。
事务烦琐,叫人受不了。
区别:抓住关键字眼“厌”和“胜”,二者的不同就了然于胸了。
例句:①马大嫂为人热情,工作兢兢业业,总是不厌其烦地为小区居民做好每一件事。
②这种层层盖章的手续,真是不胜其烦。
5、不孚众望不负众望不孚众望:孚:使人信服。
不为众人所信服。
不负众望:负:辜负。
不辜负众人的期望。
区别:前者是说某人不称职,不胜任。
后者与此相反。
例句:①新上任的厂长,因不孚众望,不久就下台了。
②5月16日,中国男子羽毛球队经过奋力拼搏,不负众望,终于夺回了阔别12年的汤姆斯杯。
6、九牛一毛杯水车薪
九牛一毛:从九头牛身上拔出一根毛来。
比喻极大的数量中微不足道的一部分。
杯水车薪:车薪:一车柴草。
用一杯水救一车着火的柴草。
比喻力量太小,解决不了问题。
区别:前者意在数量上的微不足道,后者强调行动于事无补。
例句:①他搜集的这些奇石,与真正的收藏家相比,不过是九牛一毛。
②机场附近山顶的大量无线发射台严重影响飞行安全,目前虽有一些已搬下山,但这对实现机场净空不过是杯水车薪。
7、罪不容诛罚不当罪
罪不容诛:诛:处死。
判死刑还抵不了他的罪恶。
形容罪恶极大。
罚不当罪:当:相称。
处罚与罪行不相称。
区别:前者指罪大恶极,死有余辜。
后者指处罚过重,罪不至死。
例句:①秦桧卖国求荣,陷害忠良,是一个罪不容诛的大奸佞。
②这个人虽然没有人性,背着大家做了许多伤天害理的事,但用法律的准绳来衡量,还是罚不当罪的,我们还是给他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吧。
8、万人空巷十室九空
万人空巷:空巷:巷子里空荡荡没有人。
指家家户户的人都从巷子里出来了。
形容某件事情轰动一时或者欢迎、庆祝等活动盛况空前的情景。
十室九空:室:人家;空:空虚。
十户人家,九家空虚。
形容因灾祸、战乱或横征暴敛而使得百姓大量死亡或流亡的惨相。
区别:家里没人的原因大不相同。
例句:①这雄壮的队伍在大街上走过,路两旁挤满了欢迎的人们,几乎万人空巷。
②当时,军阀混战,使得中原地区十室九空。
9、无微不至无所不至
无微不至:微:细微;至:到。
没有一个细小的地方不照顾到。
形容关心、照顾得非常细致,周到。
无所不至:没有达不到的地方。
指什么坏事都干得出来。
区别:一字之差,意思大相径庭。
前者指对人关怀备至,后者指什么坏事都干。
例句:①她安慰我,保护我,体贴我,可以说是无微不至。
②此人吃喝嫖赌,偷盗诈骗,无所不至。
10、鱼目混珠鱼龙混杂
鱼目混珠:混:掺杂,冒充。
拿鱼眼睛掺杂在珍珠里面,比喻以假乱真。
鱼龙混杂:比喻好人和坏人混在一起。
区别:前者指“物”以假乱真,后者指“人”好坏混杂。
例句:①不少奸商采用鱼目混珠的方法制造伪劣产品,坑害消费者,骗取钱财。
②这个鱼龙混杂的农贸市场,经过整顿后面目焕然一新,秩序井然。
11、骇人听闻耸人听闻
骇人听闻:骇:惊吓。
使人听了非常吃惊。
耸人听闻:耸:惊动。
故意夸大或捏造事实来使人震惊。
区别:“耸人听闻”是故意夸大或捏造事实来使人震惊,而前者没有此意。
前者一般指事件,后者一般指消息。
例句:①这是一起骇人听闻的凶杀案。
②眼下,报刊发行大战硝烟渐起,有些报纸为了招徕读者而故意编造一些耸人听闻的消息,其结果却往往弄巧成拙。
12、情不自禁不由自主
情不自禁:禁:控制。
感情激动,控制不住自己。
不由自主:由不得自己做主,自己控制不住自己。
区别:①前者的原因仅在于“情”,而后者的原因不限于“情”。
②前者的主语一般是“人”,后者的主语一般是人体的某一部分。
例句:①听到这个消息,他情不自禁地哭了起来。
②听到这个噩耗,老人家瘫坐在地上号陶痛哭,双手也不由自主地颤抖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