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田野调查基本方法
浅谈田野考古调查方法

2 o 1 _ 8
文 艺 生 活 uTE R AT uRE L I F E
历 史 回 廊
浅谈 田野考 古调查方法
季 凤 霞
( 中宁县 文物管理所 , 宁夏 中卫 7 5 5 1 0 0 )
摘 要: 田野考 古工作是取得考古资料的基础工作 , 田野考古方法是科 学地取得 资料 的手段 。田野考古方法 , 只有在 田野考古的 实际工作 中才能逐步掌握 。
是确定调查对象。 调查时可能遇到的对象有下列几种 : 平
地上 的居址遗址 ; 洞穴 中的居住遗址 ; 城寨 的废址 ; 古代墓葬 ; 山
摩岩造像和题刻 ; 可 以移动 的石刻 , 例如造像 、 考古学研究的对象是历史的遗迹 ,这些遗迹绝大多数都是 地矿穴或采石坑 ; 碑 碣 、 经 幢等 ; 古代 建筑等 ; 这些以不 同用途 和不 同来 源存在 的 以 自然地貌 的形式存在。 准备对某一地 区进行调查 , 先要对该 区 的地 质 , 岩性 , 河流, 气候 , 地形地 貌 的发 育成 因进行 一般性 了 解, 并搜集该 区历史上文化发展变化和 与地貌有关 的历史资料 ,
我们一定要熟读文献 , 首先要 了 田野考古工作水平的高低 ,不是 以出土物 的多少或好坏 为 找历史上 曾有记载的考古遗迹 , 标准 , 而是 以工作方法是否合 于科学为标准 的。 检查 田野工作 的 解 其大致方位 ,再排除其不可能存在 的区域 ,或推测其地貌特 好坏 , 并不 问出土什 么东 西 , 而要问这些东西 是如何 出土 的 , 是 否合乎客观实际 。 在科学地取得资料 的基础上 , 才能进行广泛 的研究活动 。 没 征, 规模大小 , 然后进行 田野调查 , 则有可能成功。 再如“ 七 星渠 ” 之名始见于 明代《 宣德 宁夏志》 ( 公元 1 4 2 6年万历版 ) 。 相传 渠 口 有泉七 眼, 形若 列星 , 因此得名 。
田野考古的基本方法

田野考古的基本方法田野考古啊,就像是一场与历史的神秘约会,充满了惊喜与挑战。
咱先得说说调查这事儿。
这就好比你要找一个失散多年的朋友,你得先到处打听打听。
考古调查呢,就是要对一片区域进行大规模的搜索。
你不能瞎找呀,得有方法。
有时候呢,我们会根据一些文献记载或者传说,就像寻宝图一样,来确定大概的范围。
比如说,有个地方传说底下有个古老的城堡,那我们就会先到那片区域去看看。
我们会在地面上走来走去,眼睛睁得大大的,看看有没有什么蛛丝马迹,像一些暴露在地表的陶片啊,石器的碎片之类的。
这就像侦探在犯罪现场找线索一样,一块小小的陶片可能就是打开古代文明大门的钥匙呢。
你要是看到一块陶片,那心里可不得乐开了花,就感觉离真相又近了一步。
找到可能有东西的地方了,那就要进行勘探了。
勘探可就像是给大地做一次深度体检。
我们会用一些工具,像洛阳铲,这东西可神奇了。
一铲子下去,带上来的土就能告诉我们好多信息。
土的颜色啊,质地啊,要是里面还有什么小物件就更好了。
这土就像是大地的语言,它在跟我们诉说着地下的秘密。
有时候看到那土的分层,就好像看到了一本历史书的页码,一层一层都是不同的时代。
你要是不小心把顺序弄乱了,那可就解读错历史了。
那勘探的时候啊,得特别小心,就像对待刚出生的小宝宝一样,每一个动作都要轻,每一个发现都要重视。
再说说发掘,这可是田野考古的重头戏。
发掘就像是拆一个精心包装的礼物,你得小心翼翼地一层一层剥开。
不能心急,一急就容易把里面的宝贝弄坏了。
我们用小刷子,小铲子,一点点地把土去掉。
这时候啊,每一寸土都可能藏着宝贝。
发掘的时候呢,大家都特别安静,只能听到刷子轻轻刷土的声音,就像蚕宝宝吃桑叶一样。
在发掘现场,你要是发现了一件完整的器物,那感觉就像是中了大奖一样,兴奋得不得了。
而且每一个器物的位置也很重要,就像棋子在棋盘上的位置一样,它能告诉我们很多关于当时人类生活的信息。
比如说一个罐子在这个位置,周围还有一些骨头,那可能这个罐子就是用来装食物的,骨头就是他们吃剩下的。
考古学 田野调查法

2.选择访 谈对象
3.访谈提 问技巧
访谈提问分为:结构性访问和非结构性访问。非结构的访谈可被应 用于初期阶段的社会文化现象调查;和当地人民建立亲密关系及有 经过训练能忠实提供情况的报告人后,再多用结构访问法。 访谈阶段:漫谈或自由联想 深度访谈 半结构访谈 结构性访谈 互动技巧: ㈠访谈中调查者的回答可称为“干预”。调查者正在听和有兴趣 的哼哼声和点头等这些信号被用来指导访谈的方向或者鼓励话题的 继续。 ㈡访谈对象力图将访谈视为他或她熟悉的两个人之间的谈话方式, 调查者须巧妙地将其转移到访谈中。 ㈢注意力集中的聆听有助于访谈人通过回到已经陈述过的事情的 方式,鼓励回答者就某个特定话题进行详细阐述。 ㈣忍耐访谈对象与自己之间的沉默。开放式访谈充满沉默。 现场做笔记较为精确,如若不能则在访问结束后立即记下关键字句。 录音是最精确的记录方式。 访谈者必需警惕访谈对象提供的信息,采取多个访谈对象提供信息 的印证。
田 野 调 查 法 的 工 作 程 序
1、准备 阶段
5、补充调 查阶段
2、开始 阶段
4、撰写调 查研究报告 阶段
3、调查 阶段
(一)准备阶段
田野调查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否则难以获得理想的成果。准备阶段 通常包括如下几方面的过程: 1、选择调查点 选择调查点的基本要求:一是选择有特色的地区,二是要选择有 代表性的地区,三是要选择特殊关系的地区, 四是选择前人调查研究过 的著名社区。 2、熟悉调查点情况 调查点选定之后,必须作好充分准备,熟悉当地情况,熟悉 民族成分、人口、历史、地理、特产、部落或民族支系等各方面 的情况,收集有关的文献资料和地方志资料。 3、撰写详细的调查提纲和设计调查表格 有些人主张不用撰写调查提纲,不用表格。但这不是科学的 方法。有调查提纲和调查表格,收集的资料较为系统、全面。否 则收集的资料将是残缺不全,许多问题将会漏掉。 4、熟悉有关社会和文化的理论与基础知识
2-1.田野考古勘察

实际操作流程(以剖面为例)
(3) 拍照:
基本正对目标面拍摄一张照片即可, 要求所有控制点都在像 片范围内;
(4) 计算机处理: 将拍摄的像片从数码相机中导出存入数据库, 录入各控制点 的坐标, 最后进行纠正, 生成正射影像, 即数字化底图;
(5) 制图输出: 在底图上直接数字化、添加各种标注、属性赋值、修饰, 最 后通过布局窗口生成考古所需的四壁剖面图。
在田野考古中采用数码相机作业的优势:
(1) 近景摄影测量是一种非接触测量方式, 能最大程度减 少对考古现场的破坏, 有效地保护了古遗迹的原貌。
(2) 能即时看到拍摄结果, 及时调整;
(3) 可大量拍摄, 40GB 硬盘可存至少5 万张300 万像素的 数字影像, 如果不输出影像, 基本上不需消耗材料, 这不仅可以节省可观的费用, 而且图像宜于长期保存; 而普通相机需要用专门的设备冲洗, 不仅数据处理周 期长, 信息反馈慢, 而且像片保存时间越长效果越差;
共同点:都要采用摄影、测量等方法,以文字、表格、照片、 绘图等方式,将资料记录下来
传统考古学的田野考古勘察
传统考古调查方法:
地表踏查:调查之前,要广泛查阅文献,充分地图和地名学 的研究成果,以便求得各种遗迹、遗物的线索。
人工铲探:除了对某一遗址的分布范围和遗址内部不同区域 遗存状况进行了摸底之外,主要是为正式发掘作 准备。
田野考古勘察
考古勘探的工作程序
田野考古勘探的对象和任务
对象:都是探求与人类活动相关的遗存如城址、墓葬、建筑 (宫殿、住宅、寺庙、作坊)、矿井、窖穴、灰坑等。
任务:掌握各种遗迹的位置、分布范围、形状、布局、堆积 程度以及保存情况等。 目的有二: 1.为发掘作准备。只有经过调查,才能选定发掘的地点 和对象,并决定采用什么方法进行发掘。 2.调查本身也是一项研究工作,可以解决一些考古学上 的问题。如探明某一考古学文化中地域上的分布范围 ,了解其与地理环境的关系等。
田野考古学的研究方法

田野考古学的研究方法
田野考古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1. 调查和发掘:这是田野考古学的核心工作。
考古学家利用各种技术手段,如航空照相、卫星照相、磁力探察、地抗力探察等,来发现遗迹和遗物。
2. 测量和制图:利用红外线摄影和其他各种特殊摄影技术进行测量和制图,以获取遗迹和遗物的准确位置和分布信息。
3. 分析和研究:通过对发掘出的遗迹和遗物进行分析和研究,了解古代社会和文化的发展情况,包括生产技术、社会组织、宗教信仰、艺术风格等方面。
4. 综合和归纳:将各个遗址的研究成果进行综合和归纳,以全面了解该地区或该时期的文化特征和发展脉络。
田野考古学的研究方法还包括实地考察、比较研究、模拟实验等,旨在通过科学的方法获取准确的实物资料,为研究历史提供可靠的依据。
田野考古

一、田野考古调查考古调查是田野考古工作的重要一环,是发现遗迹、遗址、遗物的重要途径之一。
具体来说田野考古调查即了解一个地区古代人类文化遗存的分布的基本状况(古建筑、古城址、古遗址、古墓葬、石窟寺、碑刻等),为文物部门保护、管理、研究提供依据。
通过调查了解一种考古学文化或某类文化遗存的分布范围,为考古学文化的研究提供资料与信息(空间分布、自然环境、与其他相邻文化的关系等)。
通过调查,了解一个遗址的人类文化遗存分布状况(分布范围、中心区、居住区、墓葬区、堆积厚度与层次等),为正式考古发掘做好准备。
田野考古调查的主要形式▪普查。
普查是对某一地区现存的所有具有历史意义和科学价值的文化遗存的普遍性调查。
调查对象包括一切可见的地上和地下的文化遗存。
目的在于掌握本地区的文化遗存的基本情况,建立档案资料,为制定文武保护措施和科学研究提供条件。
▪▪▪复查。
复查是建立在过去调查或普查的基础上的有重点、有目的的再次或多次调查。
目的是为了进一步了解有关遗存的文化内涵、性质、时代、研究价值等。
▪▪▪专题调查。
专题调查是为了解决某一学术课题而进行的专门目的的调查。
这种调查也一般是在普查的基础上进行的。
▪田野考古调查的一般方法一、踏查。
即实地步行调查。
通过观察冲沟断崖或村民取土处曝露出的底层及遗迹、遗物,了解遗址文化层堆积、保保存情况和文化属性、时代等。
踏查应注意遗址的范围及周边均需跑到;应尽可能多地采收各类遗物标本;应尽可能详细地作好各种文字、图表、影像记录。
二、钻探。
在地面遗迹露头不多或不足以了解有关地下埋藏情况时,配合以钻探的方法进一步了解。
钻探时,首先要在确定钻探的区域或部位规划布设探孔,并确定布孔的方法,绘制布孔平面图,常用的布孔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梅花点式布孔法:一般每平方米5孔,适用于大面积地下遗存的了解,如遗址、墓地的范围和墓位等。
▪▪▪井字形布孔法:相当于打两条十交叉探沟。
主要用于了解遗址的纵横不同深度的堆积情况。
考古学中的田野调查和发掘方法

考古学中的田野调查和发掘方法考古学是一门通过对古代人类文化遗存的研究以了解人类历史、文化和环境的学科。
而在考古学的研究中,田野调查和发掘是两个重要的方法,它们为考古学家提供了获取古代文化信息的重要途径。
本文将详细介绍考古学中的田野调查和发掘方法。
一、田野调查田野调查是考古学中最基础的方法之一,它是指对潜在的遗址进行系统的地表勘查,以确定其潜在的考古学价值。
田野调查的目的是发现并记录所有可能的考古遗址,以便后续的发掘工作。
田野调查通常包括以下步骤:1. 规划与准备:在进行田野调查之前,考古学家需要进行充分的规划和准备工作。
这包括确定调查区域的边界、研究历史地理学和文献资料等。
2. 邻近环境调查:在实地调查之前,研究人员需要对调查区域的邻近环境进行调查。
这可以帮助他们了解该区域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从而指导后续的调查工作。
3. 地表勘查:地表勘查是田野调查的核心工作。
通过实地踏勘,考古学家可以发现地表的关键线索,如人工遗迹、出土文物或构筑物。
他们还会使用地理信息系统(GIS)等工具,帮助记录和分析这些发现。
4. 考古调查报告:田野调查结束后,考古学家需要撰写一份详细的调查报告。
这份报告应该包括调查区域的地理位置、发现的遗址类型和数量,以及地表勘查中的样本数据等信息。
这份报告将为后续的发掘工作提供重要的参考。
二、发掘方法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考古学家可以选择对具有潜在价值的遗址进行发掘工作。
发掘是考古学的核心环节,通过对考古遗址的系统挖掘,可以获取大量的文化遗存并还原古代社会的面貌。
发掘工作一般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 设计挖掘方案:在进行发掘之前,考古学家需要制定详细的挖掘方案。
这包括确定挖掘的目标、采样数量和采样方式,以及使用的工具和技术等。
2. 试掘与勘探性发掘:为了了解遗址的结构和走向,研究人员通常会进行试掘和勘探性发掘。
这些工作可以帮助他们确定主要发掘区域,并收集初步的文化遗存样本。
3. 系统发掘:在确定发掘区域后,考古学家会进行系统的挖掘工作。
田野考古探方法发掘

全站仪屏上展点显示的数据是先纵轴坐标后横轴坐标。
传 统 的 象 限 法 编 号
新 规 程 提 倡 的 编 号 法
香港发掘编号法:
1997年香港发掘探方编号: 社科院考古所负责的北区
560/580【X/Y】以探方西南 角为基点的横纵坐标的后三 位数编号
2、遗迹编号
► 遗迹编号是由工地负责人指定专人负责按类统一编号,
每类遗迹编号的次序是按给号的先后编排的。遗迹号由遗 迹名称的第一个大写的拼音字母和序号组成。常见遗迹符 号固定如下房屋—F,墓葬—M,灰坑—H,沟—G,窑— Y,井—J。
► 每个遗迹的编号都要登记在工地的探方与遗迹登记本
(“给号本”)上。登记内容有:遗迹正式编号、临时号、 所在探方、发掘负责人、时代、最主要特征和重要发现。
▪ 田野考古发掘中探方的编号系统应与遗址的分区
和三维测绘坐标系统建立关联。
▪ 编号方式应简捷,便于查阅。 ▪ 编号系统有两种方式:
▪ T+南北向编号+东西向编号,如TS08W06 ▪ 遗址分区号+探方号(南北向+东西向),如ⅢT7274
▪ 根据探方的编号系统应该很容易地计算出探方在
遗址上的位置。
新《规程》:发掘中所有测点数据的采测,必须包括相 对于基点的三维数据[3]。
► 无论使用何种编号,一个遗址的探方编号尽量
统一,第一次发掘时就要通盘考虑编号体系,照 顾到以后发掘编号的方便。
► 发掘工地领队备有探方和遗迹登记本。实际布
方后,每一个探方都要登记在领队的探方编号表 中。登记内容有:探方编号、探方位置、发掘负 责人。
新规程规定的发掘基点和探方编号田 野考古发掘探方的编号系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7、有些地表遗物,有可能是从外地 移动过来的,要注意寻找原生地。
• 8、古墓葬一般分布在向阳背风的地 形环境(也就是我们平时说的风水宝地)。 地表一般会残有封土堆、墓碑、石像生、 石牌坊、石望柱等标志性物体。另外,注 意观察是否有盗洞,如有则注意观察及采 集盗洞周围散落的遗物。
• 三、深入了解遗存
• 更重要的应该注意安全!
• 二、如何找遗存
• 考古调查是一项科学细致的工作,因 此要善于观察、处处留心,稍有粗心大 意就会忽略过去。但考古调查也是有规 律可循的,下面介绍一些在调查时如何 找遗存的方法:
• 1、古遗址多分布在泉水附近、河流 的二级台地、两河的交汇处和平地高起 的台墩等地形环境。阳泉境内的滹沱河、 桃河、温河、南川河、阳胜河等流域, 应该重点关注。
• 5、无论是石器,还是陶器,农民 种田或砖窑烧砖,都会把它们堆放在 田埂、路边等地方,调查时先注意看 田埂及杂堆物,这些都是我们经常采 集标本的地方。
• 6、利用天然或人工形成的地层断 面是观察有无遗存的重点。断面如果 有文化层堆积或灰坑,它的基本特征 是土色发灰、土质较疏松,而且会夹 杂有陶片、红烧土块等包含物,和周 围的土质土色有明显区别。
田野考古调查基本方法
磨占雄
• 一、调查前的准备
• 考古调查不仅是获得考古资料的重要途径 之一,也是考古学研究工作的开始。
• 在调查前,除了准备各种用品外,还要了 解当地的史书、游记、县志等文献。拟出调查路 线和调查的重要地点。一般是依河流或大路为
主干线。同时,还要利用地图及地名学的研究
谢谢大家!
成果,以便获得寻找各种遗迹和遗物的线索。
航空照片和卫星照片等遥感资料,也能为考古 调查提供启示。
•
即便考古调查解决的问题有限,也可为发
掘工作做好准备。
• 调查时,队员最好间隔开(互相 最好保持在视线范围内),分头行动, 以扩大调查面积。每天早上出发,队 长要将当天工作任务交代清楚,做到 人人心里有数。晚上最好住宿在一起, 汇总当天的收获和问题,交流经验, 商定第二天的具体路线。
法痕迹等残片。采集遗物要按地点分别装入
标本袋,并附以标签,填写清楚采集地点、
时间。重要的还需要拍照。
• 五、用标本判断时代的经验之谈
• 1、仰韶时期陶器以红陶为主、彩陶发达;
陶胎较薄;器形较少,主要有钵、瓶、罐、 盆等。
• 2、庙底沟二期陶器以灰陶为主、出现绳 纹、篮纹、附加堆纹等纹饰;器形除上述外, 出现空三足器——斝,晚期出现鬲。
• 2、通过地名找遗存。如地名为石 羊山、石虎山、王坟沟等可能有古墓 葬;地名若为大城子、八面城等说明 有古城。
• 3、注意观察植被。植被长势与周 围不同的地方有可能有遗址或墓葬。
• 4、多打听当地村民。调查前我们 最好准备一些陶片实物标本或照片, 每到一处向当地居民询问是否见到类 似的遗物,然后根据居民提供的线索 找到遗址或墓葬。
• 四、采集遗物标本
•
地表散布的遗物要有选择地采集。遭受
破坏的遗迹要及时清理,或建议有关部门加
以保护。采集标本时,先对散布的大量遗物
进行大致记录,然后挑选重要者收集取回。
一般是小件完整器物全部收集,如石球、石
杵、石斧、石刀、陶环、陶刀、陶纺轮、骨
器、瓦当等。 陶器残片中应该选口沿、底部、
足等能识别器形的残片,或有重要纹饰、制
• 3、龙山时期红陶几乎不见,纹饰以绳纹 (多饰于夹砂陶)、蓝纹(多饰于泥质陶) 为主。器形较多,主要以空三足器为主。
4、商周时期,主要观察鬲的 变化。商代陶色较纯(深灰色), 器形高胖,实足跟(足部)较高、 尖裆;周代陶色不纯,器形低矮, 部分器物饰扉棱,实足跟变短、平 裆,口径与底径相当。
以上内容为个人 经验,仅供参考,如 有雷同,纯属巧合!
• 找到遗址或墓葬,就要尽量弄清
楚其分布范围、堆积层的数量和厚度、 文化性质和时代、保存状况,准确详 细地记录及数据测量。有断面的要铲 除新面,注意观察。有的遗址表面散 布着大量遗物,但遗址已被破坏殆尽, 几乎没有文化层;有的遗址表面只发 现零星遗物残片,但文化层仍保留很 厚,遗址没有受到严重破坏。这些都 要根据实际情况做出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