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相正弦波逆变电源设计说明
36V输出单相正弦波逆变电源

单相正弦波逆变电源设计报告姓名:指导老师:目录1.系统方案论证 (1)1.1电源变换拓扑方案论证 (1)1.2辅助电源的方案选择 (2)1.3 DC-AC实现方案 (2)2.理论分析与计算 (3)2.1电源变换器的设计与计算 (3)2.2电感的计算 (4)3. 控制电路的设计 (4)3.1 DC-DC变换器控制设计 (4)3.2保护电路设计 (5)3.2.1过压,欠压保护 (5)3.3正弦函数发生器 (6)3.4 SPWM波的实现 (7)4. 系统测试及结果分析 (8)4.1测试使用的仪器设备 (8)4.2测试数据 (9)参考文献 (9)单相正弦波逆变电源摘要:本逆变器以推挽电路为核心,以SG3525为主控芯片,以ICl8038为正弦波信号发生器,根据反馈信号对PWM信号做出调整,进行可靠的闭环控制,从而实现SPWM波。
同时该逆变器具有输出过流保护和输入欠压,过压保护功能。
关键词:DC-DC,推挽,SPWM,逆变。
一、系统方案论证1.1电源变换拓扑方案论证方案一:推挽式DC-DC变换器。
推挽电路是两不同级性晶体管输出电路无输出变压器(有OTL、OCL等)。
是两个参数相同的功率BTJ管或MOSFET管,以推挽方式存在于电路中,各负责正负半周的波形放大任务。
电路工作时,两只对称的功率开关管每次只有一个导通,所以导通损耗小效率高。
推挽输出既可以向负载灌电流,也可以从负载抽取电流。
推挽式拓补结构原理如1.1所示图 1.1方案二:Boost升压式DC-DC变换器。
拓扑结构如图1.2所示。
开关的开通和关断PWM信号控制开关的开通和关断,电感L随开关的导通和关断不断地存储能量和释放能量,电感储能后使电压升高,而电容C可将输出电压保持平稳,通过改变PWM控制信号的占空比可以相应实现输出电压的变化。
该电路采取直接直流升压,电路结构较为简单,损耗较小,效率较高。
图1.2综合比较,方案一和方案二都适用于升压电路,推挽式DC-DC变换器可由高频变压器将电压升至任何值。
单相正弦波逆变电源设计原理

单相正弦波逆变电源设计原理逆变拓扑结构主要有全桥逆变拓扑、半桥逆变拓扑和H桥逆变拓扑等。
其中,全桥逆变拓扑是应用最广泛的一种结构。
其基本原理是通过四个功率开关器件(IGBT、MOSFET等)将直流电源分别与交流负载的两端相连,通过对这四个开关器件进行不同的控制,实现正负半周期交替地对交流负载端进行开关切换,从而输出正弦波形的交流电信号。
控制策略是逆变电源设计中的关键,其主要目标是根据输入直流电源电压的大小和方向,调整开关器件的通断时间,使输出交流电信号能够呈现出正弦波形。
常见的控制策略包括PWM控制策略和SPWM控制策略。
其中,PWM(脉宽调制)控制策略通过对比输入直流电压与参考正弦波形的大小关系,调整开关器件的通断时间比例,以保证输出电压信号的波形准确度。
SPWM(正弦PWM)控制策略则通过比较输入直流电压与参考正弦波形的大小关系,调整开关器件的通断时间点,以保证输出电压信号的谐波失真程度较小。
滤波电路是为了进一步提高逆变电源输出电压信号的波形质量,减小谐波失真。
其主要由电感、电容等元件组成。
一般而言,设计中采用LC滤波器结构来实现对输出正弦波形谐波成分的滤除。
滤波器的参数选择与设计是设计过程中的关键环节,通过合理选择滤波器的参数可以实现输出电压稳定,谐波失真小的效果。
此外,逆变电源设计中还需要考虑过温保护、过压保护、过流保护等安全措施,以保证电源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这些保护功能通过在逆变电源系统中加入温度传感器、电流传感器以及相应的控制电路来实现。
总之,单相正弦波逆变电源的设计基于逆变拓扑结构、控制策略和滤波电路的原理,通过合理的参数选择和安全措施的设计,可实现稳定、可靠、高质量的正弦波形交流电信号输出。
单相正弦波逆变电源设计简易报告

单相正弦波逆变电源设计简易报告一、任务设计并制作输出电压为36V AC 的单相正弦波逆变电源,输入为12VDC 电源,负载为阻性。
结构框图如下图所示。
DC/AC 变换滤波器U iU oI i I o R L二、要求:2.1 基本要求(1)在额定输入电压U i =10~14.5V 下,输出电压U ORMS =36±0.5V ,频率0.5Hz 50±=O f ,额定满载输出功率50W ;(2)输出正弦波电压,THD ≤3%; (3)满载情况下,逆变效率η≥83%;(4)具有输入过压、欠压保护功能,欠压保护点9±0.5V ,过压保护点16±0.5V 。
当满足过压、欠压条件时,关闭输出;(5)输出过流保护功能,动作电流I o =1.6±0.1A 。
2.2 发挥部分(1)进一步提高逆变器效率,η≥95%; (2)输出正弦波电压THD ≤1%; (3)输出频率可调20~100Hz ;(4)具有输出短路保护功能,可自恢复,具有工作及保护指示; (5)其他。
三、说明1. 输入电源可来自直流稳压电源,或者采用调压器+隔离变压器+整流+滤波得到;2. 系统供电全部采用U i 供给,不得另外提供其他电源。
3. 不得使用电源类产品改制,不得采用各种电源和逆变模块,不得采用各类集成功率放大电路。
4. 不得采用SPWM 专用芯片。
5. 注意作品制作工艺,留出测试端口。
6. 尽可能降低制作成本。
7. 测试开始后,不允许对电路进行任何调整。
四、评分标准项目评分报告1. 方案论证2.关键技术指标的设计保证措施及关键技术分析等。
3.单元电路的工作原理,必要的理论计算等。
4. 测试方法及测试数据分析等。
5. 报告的完整性和规范性30分基本部分完成(1)21分完成(2)10分完成(3)10分完成(4)6分完成(5)3分发挥部分完成(1)12分完成(2)12分完成(3)12分完成(4)9分完成(5)5分。
(整理)SG3525正弦波逆变电源设计.

等级: 湖南工程学院课程设计课程名称电力电子技术课题名称 SG3525正弦波逆变电源设计专业班级学号姓名指导教师2013年12 月16 日湖南工程学院课程设计任务书课程名称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题智能密码锁设计专业班级学生姓名学号指导老师审批任务书下达日期2013 年12 月16 日设计完成日期2013 年12 月27 日设计内容与设计要求一.设计内容:1.电路功能:1)逆变就是将直流变为交流。
由波形发生器产生50Hz、幅度可变的正弦波,与锯齿波比较后,再通过PWM电路,输出SPWM波,经过驱动电路驱动逆变电路进行逆变,再经过高频变压器与滤波电路输出-50Hz的正弦波。
2)电路由主电路与控制电路组成,主电路主要环节:高频逆变电路、滤波环节。
控制电路主要环节:正弦信号发生电路、脉宽调制PWM、电压电流检测单元、驱动电路。
3)功率变换电路中的高频开关器件采用IGBT或MOSFET。
4)系统具有完善的保护2. 系统总体方案确定3. 主电路设计与分析1)确定主电路方案2)主电路元器件的计算及选型3)主电路保护环节设计4. 控制电路设计与分析1)检测电路设计2)功能单元电路设计3)触发电路设计4)控制电路参数确定二.设计要求:1.要求输出正弦波的幅度可调。
2.用SG3525产生脉冲。
3.设计思路清晰,给出整体设计框图;4.单元电路设计,给出具体设计思路和电路;5.分析所有单元电路与总电路的工作原理,并给出必要的波形分析。
6.绘制总电路图7.写出设计报告;主要设计条件1.设计依据主要参数1)输入输出电压:输入(DC)+15V、10V(AC)2)输出电流:1A3)电压调整率:≤1%4)负载调整率:≤1%5)效率:≥0.82. 可提供实验与仿真条件说明书格式1.课程设计封面;2.任务书;3.说明书目录;4.设计总体思路,基本原理和框图(总电路图);5.单元电路设计(各单元电路图);6.故障分析与电路改进、实验及仿真等。
200W正弦波逆变电源的设计方法

200W正弦波逆变电源的设计方法
正弦波逆变电源是一种能够将直流电转化为交流电的电源。
其输出电压为正弦波形,输出电流能够满足要求,且具有较高的转换效率,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场合。
本文将从电路设计方法的角度,介绍200W正弦波逆变电源的设计方法。
首先,我们需要确定电源的参数:额定输出功率、输入电压范围、频率、输出电压稳定度等。
针对本设计,选取额定输出功率为200W,输入电压范围为DC12V-DC24V,输出频率为
50Hz/60Hz,输出电压稳定度在±5%左右。
其次,电路设计需要选用合适的元器件。
在正弦波逆变电源中,关键的元器件为开关管、大电容以及变压器等。
为了保证电源的工作效率和性能稳定度,需要选用质量好、稳定性高的元器件。
其三,我们需要对电路进行硬件连接。
正弦波逆变电源的电路结构相对较为复杂,需要合理布局电路板、优化电路元器件的排列顺序以及减小电路板的噪声纹波。
其四,进行电路测试。
在电路测试中,需要依次检验电路中关键元器件的参数,确认电路工作在最佳负载点,防止元器件的过度切换,导致电源工作不稳定。
在实际的电路设计中,由于外部环境和工作负载的不同,会导致电路的工作出现差异。
因此,在设计正弦波逆变电源时,需要制定合适的测试流程,并且在不断的优化和修正中,逐步完
善电源的性能和功能。
总的来说,正弦波逆变电源的设计方法需要有扎实的电路知识和对元器件的深入理解。
在设计过程中,需要不断改进电路设计,不断完善电路性能,以满足实际工作环境和负载的需求。
单相正弦波逆变电源设计课程设计

单相正弦波逆变电源设计课程设计单相正弦波逆变电源的设计正文第1章概述任何电子设备都离不开可靠的电源,它们对电源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电子设备的小型化和低成本化使电源以轻、薄、小和高效率为发展方向。
传统的晶体管串联调整正弦波逆变电源是连续控制的线性正弦波逆变电源。
这种传统正弦波逆变电源技术比较成熟,并且已有大量集成化的线性正弦波逆变电源模块,具有稳定性能好、输出纹波电压小、使用可靠等优点、但其通常都需要体积大且笨重的工频变压器与体积和重量都不得和很大的滤波器。
由于调整管工作在线性放大状态,为了保证输出电压稳定,其集电极与发射极之间必须承受较大的电压差,导致调整管功耗较大,电源效率很低,一般只有45%左右。
另外,由于调整管上消耗较大的功率,所以需要采用大功率调节器整管并装有体积很大的散热器,很难满足现代电子设备发展的要求。
在近半个多世纪的发展过程中,正弦波逆变电源因具有体积小、重量轻、效率高、发热量低、性能稳定等优点而逐渐取代传统技术制造的连续工作电源,并广泛的应用,正弦波逆变电源技术进入快速发展期。
正弦波逆变电源采用功率半导体器件作为开关,通过控制开关的占空比调整输出电压。
它的功耗小,效率高,正弦波逆变电源直接对电网电压进行整流、滤波、调整,然后由开关调整管进行稳压,不需要电源变压器,此外,开关工作频率为几十千赫,滤波电容器、电感器数值较小。
因此正弦波逆变电源具有重量轻、体积小等优点。
另外,于功耗小,机内温升低,提高了整机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而且其对电网的适应能力也有较大的提高,一般串联稳压电源允许电网波动范围为220V±10%,而正弦波逆变电源在电网电压在110~260V范围变化时,都可获得稳定的输出阻抗电压。
正弦波逆变电源的高频化是电源技术发展的创新技术,高频化带来的效益是使正弦波逆变电源装置空前的小型化,并使正弦波逆变电源进入更广泛的领域,特别是在高新技术领域的应用,扒动了高新技术产品的小型化、轻便化。
单相正弦波逆变电源设计原理

单相正弦波逆变电源设计原理首先,交流输入滤波电路用于将输入的交流电进行滤波,以降低输入电压的纹波和噪音。
一般采用电容器和电感器的组合,形成LC滤波网络。
电容器能够通过充电和放电来平滑输出电压,电感器则能够抑制高频噪音的传播,从而实现低纹波电压输出。
其次,逆变电路是实现直流电源到交流电源转换的关键部分。
典型的逆变电路包括全桥逆变电路和半桥逆变电路。
全桥逆变电路由四个开关元件(MOSFET或IGBT)和四个二极管组成,通过控制开关元件的通断状态,实现对输出电压的控制。
进而可以实现正弦波形的输出。
半桥逆变电路与全桥逆变电路类似,只是使用两个开关元件和两个二极管。
最后,控制电路用于控制逆变电路中开关元件的开关状态和频率,使得输出电压与输入电压一致。
控制电路一般由微控制器或专用控制芯片实现,通过采集输入电压和输出电压的信息,经过处理后控制开关元件的动作。
其中,开关元件的开关频率可以通过改变控制信号的频率来实现。
此外,还需要考虑过电流保护、过温保护等电路设计,以保证逆变电源的稳定和安全运行。
在实际设计中,需要根据具体需求选择合适的元器件和参数,如开关元件的功率、并联电容的容值、电感器的电感值等。
同时,还需要结合电路板的布局和散热设计,以确保逆变电源的工作效率和可靠性。
总结起来,单相正弦波逆变电源设计的原理主要包括交流输入滤波电路、逆变电路和控制电路。
通过滤波、逆变和控制,实现将直流电源转换为交流电源,并输出正弦波形。
设计时需要考虑元器件选择、参数设计和电路布局等因素,以保证逆变电源的稳定和可靠运行。
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设计报告 单相正弦逆变电源

单相正弦逆变电源摘要:本作品设计了由STM32输出SPWM信号控制的逆变电源,实现以12V直流电源输入,36V正弦交流电输出。
本电源采用Boost升压和全桥逆变两级变换,在前级Boost升压电路中,采用UC3842芯片进行PWM控制。
逆变部分采用IR2110驱动芯片及MOS开关管进行全桥逆变,可直接通过程序进行SPWM调制,从而改变交流输出频率。
输出交流信号通过AD637进行有效值转换后,再由STM8单片机进行模数转换,并将电压值等工作状态显示在LCD12864上。
在电路保护上,采取了过压过流保护,增强了该电源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经测试,该电源输出信号稳定、效率高,有良好的人机交互界面,是理想的单相正弦逆变电源解决方案。
关键词:单相正弦波逆变、SPWM、Boost升压、全桥逆变Single Phase Sine Inverter Power SupplyAbstract: this work was designed by STM32 output SPWM control signal of inverter power supply, implementation to the 12 v dc power input, 36 v sinusoidal alternating current output. The power supply adopts the Boost booster and full bridge inverter two-stage transformation, in the first level Boost booster circuit, using UC3842 PWM control chip. Inverter part driven by IR2110 chip to the full bridge inverter and MOS switch tube, can be directly programmed for SPWM modulation, which changes ac output frequency. Output ac signal through the AD637 RMS conversion after, again by STM8 modulus conversion, single-chip and voltage value on work status display LCD12864, etc. On the circuit protection, adopted the over-voltage and over-current protection, enhance the reliability and security of the power supply. After test, the power supply output signal stability, high efficiency, has the good human-computer interaction interface, is the ideal single-phase sine inverter power supply solutions.Keywords: Single-phase sine wave inverter, SPWM, Boost booster, Full bridge inverter目录1. 设计任务及要求 (3)1.1 设计任务 (3)1.2 设计要求 (3)2. 总体方案设计 (4)2.1 方案论证与选择 (4)2.1.1 DC-DC变换器方案论证及选择 (4)2.1.2 DC-AC变换器方案论证及选择 (5)2.1.3 辅助电源方案论证及选择 (5)2.2 整体方案 (6)3. 单元模块设计 (7)3.1 DC-DC变换器设计 (7)3.2 DC-AC逆变器设计 (8)3.3 SPWM设计 (9)3.3.1 SPWM波的原理 (9)3.3.2 实现方法 (10)3.4 真有效值转换电路设计 (11)3.5 辅助电源设计 (12)4. 控制程序设计 (13)4.1 STM8控制及状态显示程序流程 (13)4.2 STM32 SPWM控制程序流程 (14)5. 系统调试 (14)5.1 软件调试 (14)5.2 硬件调试 (15)6. 系统功能及指标参数 (16)6.1 测试仪器 (16)6.2 测试项目及结论 (16)7. 设计总结 (16)参考文献 (17)1. 设计任务及要求1.1 设计任务设计并制作输出电压为36VAC的单相正弦波逆变稳压电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湖南工程学院课程设计任务书课程名称:电力电子技术题目:单相正弦波逆变电源的设计专业班级:自动化学生姓名:学号:指导老师:***审批:任务书下达日期2011年12 月19 日设计完成日期2011年12月30 日目录第1章概述 (5)1.1逆变电源的发展背景 (5)1.2设计思想 (5)第2 章设计设计总体思路 (6)2.1总体框架图 (6)2.2设计的原理和思路 (7)2.3SPWM控制原理 (7)第3 章硬件电路的设计 (10)3.1SG3525介绍 (10)3.2 文氏电桥振荡电路 (14)3.3移位电路分析 (16)3.4 逆变电路的工作原理分析 (17)第4章系统的检测与分析 (18)4.1正弦发生器部分的调试 (18)4.2逆变部分及整体运行结果 (19)第5章心得体会 (17)附录总电路图 (18)第1章概述1.1逆变电源的发展背景逆变电源是一种采用电力电子技术进行电能变幻的装置,它从交流或直流输入获得稳压恒频的交流输出。
逆变电源技术是一门综合性的专业技术,它横跨电力、电子、微处理器及自动控制等多学科领域,是目前电力电子产业和科研的热点之一。
逆变电源广泛应用于航空、航海、、电力、铁路交通、邮电通信等诸多领域。
逆变电源的发展是和电力电子器件的发展联系在一起的,器件的发展带动着逆变电源的发展。
逆变电源出现于电力电子技术飞速发展的20世界60年代,到目前为止,它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第一代逆变电源是采用晶闸管(SCR)作为逆变器的开关器件称为可控硅逆变电源。
可控硅逆变电源的出现虽然可以取代旋转型变流机组,但由于SCR是一种没有自关断能力的器件,因此必须增加换流电路来强迫关断SCR,但换流电路复杂。
噪声大、体积大、效率低等原因却限制了逆变电源的进一步发展。
第二代逆变电源是采用自关断器件作为逆变器的开关器件。
自20世纪70年代后期,各种自关断器件想运而生,它们包括可关断晶闸管(GTO)、电力晶闸管(GTR)、功率场效应管(MOSFET)、绝缘栅双极性晶体管(IGBT)等。
自关断器件在逆变器中的应用大大提高了逆变电源的性能第三代逆变电源实时反馈控制技术,使逆变电源性能得到提高。
实时反馈控制技术是针对第二代逆变电源非线性负载适应性不强及动态特性不好的的缺点提出来的,它是最近十年发展起来的的新型电源控制技术,目前仍在不断完善和发展之中,实时反馈控制技术的采用使逆变电源的性能有了质的飞跃1.2设计思想本设计所需单相正弦波SPWM逆变电源的设计采用了运算放大器、二极管、功率场效应管、电容和电阻等器件来组成电路。
逆变电源是一种采用电力电子技术进行电能变换的装置,它从交流或直流输入获得稳压恒频的交流输出。
通过对电路的分析,参数的确定选择出一种最适合的方案。
输出频率由电压控制,波形幅值由电阻确定。
本设计以SG3525驱动芯片为核心,完成了单相正弦波SPWM逆变电源的参数设计,并利用所得结果,完成了实际电路的连接,通过调试与分析,验证了设计的正确性。
第2章设计总体思路2.1总体框架图图1 总体框图此次课程设计要求输入15V 直流,输出0~150V 交流,主电路采用单相桥式逆变电路,对高频开关器件常用PWM 波控制,要产生正弦波可采用SPWM 控制方法,通过控制电力电子器件MOSFET 的关断来控制产生交变正弦波电压。
控制电路主要实现产生SPWM 波,设计要求选用SG3525电流控制型PWM 控制器产生控制脉冲。
而SG3525实质上是通过输入的两路波进行比较,输出比较后形成的脉冲波,鉴于SG3525的这一特征,可以通过输入正弦漫头波和锯齿波进行比较得到所需的正弦波控制脉冲。
正弦波产生器的设计有多种方法,本次课程设计采用555定时器多谐振电路产生方波经过滤波产生正弦波的方法作为正弦波产生器,再经过整流,使之成为正弦漫头波。
锯齿波的产生电路比较简单,可以直接利用SG3525内部提供的谐振器加入外围电阻电容产生。
此外电路要求输出的正弦波幅度可调,此时就需要使加入的正弦波漫头波幅值可调,此可以通过一加法器使之与设置电压相叠加产生电压可变的正弦电压。
主电路和控制电路的一些中间环节都是需要滤波的,由于产用SPWM控制,主电路的谐波成分较少,可以通过简单的RC无源滤波。
控制电路中的方波要变成较为标准的正弦波,要滤去的谐波成分就要多得多,可以采用有源滤波,且可以通过积分环节使方波变成比较好的正弦波。
由于设计出来的电路是作为电源用的,对电源电流、电压检测就显得非常有必要了,可以通过从电源负载取出电流信号作为UC3842的关断信号,从而实现主电路的限流作用。
要实现电流、电压的稳定,则可以通过取出的电流、电压信号与控制电路构成闭环控制来实现。
为了不至使电路结构过于复杂,只设计了简单的电压反馈环使电压基本能跟随给定维持恒定。
2.2设计的原理和思路电路采用他励式,2管双推动输出脉宽调制方式输出电压为220V,输出电流2A,有欠压、过压和过流等多重保护功能。
该正弦波逆变电源控制级的核心部件是PWM脉宽调制电路SG3525。
2.3SPWM控制原理逆变电路理想的输出电压是图2-1(a)正弦波u0=Uo1sinωt。
而电压型逆变电路的输出电压是方波,如果将一个正弦波半波电压分成N等分,并把正弦曲线每一等分所包围的面积都用一个与其面积相等的等副矩形脉冲来代替,且矩形脉冲的中点与相应正弦等分的中重合,得到如图2-1(b)所示的脉冲列这就是PWM波形。
正弦波的另外一个半波可以用相同的方法来等效。
可以看出,该PWM波形的脉冲宽度按正弦规律变化,称为SPWM(Sinusoidal Pulse Width Modulation)波形。
图2-1 SPWM电压等效正弦电压根据采样控制理论,冲量相等而形状不同的窄脉冲加在具有惯性的环节上时,其效果基本相同。
脉冲频率越高,SPWM波形越接近正弦波。
逆变器的输出电压为SPWM波形时,其低次谐波将得到很好的抑制和消除,高次谐波又能很容易滤去,从而可获得畸变率极低的正弦波输出电压。
SPWM控制方式就是对逆变电路开关器件的通、断进行控制,使输出端得带一系列幅值相等而狂度不相等的脉冲,用这些脉冲来代替正弦波或者其他所需要的波形。
从理论上讲,在SPWM控制方式中给出了正弦波频率、幅值和半周期内的脉冲数后,脉冲波形的宽度和间隔便可以准确计算出来,然后计算的结果控制电路忠各开关器件的通、断,就可以得到所需要的波形,这种方法称为计算法。
计算法很繁琐,其输出正弦波的频率、幅值或相位变化时,结果都要变化,实际中很少应用。
在大多数情况下,人们采用正弦波与等腰三角波橡胶的办法来确定各矩形脉冲的宽度。
等腰三角波上下宽度与高度呈线性关系且左右对称,当它与任何一个光滑曲线相交时,即得到一组等副而脉冲宽度正比于该曲线换数值的矩形脉冲,这种方法称为调制法。
希望输出的信号为调制信号,接受调制的三角波称为载波。
当调制信号是正弦波时所得到的便是SPWM波形;当调制信号是正弦波时,等效也能得到与调制信号的SPWM根据前面的法分析,SPWM逆变电路的优点可以对那如下:1.以得到接近正弦波输出电压,满足负载需要。
2.整流电路采用二级管整流,可获得较高的功率因数。
3.只用一级可控的功率环节,电路结构简单。
4.过对输出脉冲宽度控制就可改变输出电压的大小,大大加快了逆变器的动态响应速。
第3章硬件电路的设计3.1SG3525介绍随着电能技术的发展,功率MOSFET在开关变换器中开始广泛使用,为此美国硅通用半导体公司推出SG3525。
SG3525是用于驱动N沟道功率MOSFET,其产品一推出就受到广泛好评。
SG3525系列PWM控制器分军品、工业品、民品三个等级方面。
下面对SG3525特点、引脚功能、电器参数、工作原理以及典型应用进行介绍。
3.1.1PWM控制芯片SG3525功能简介SG3525是电流控制性型PWM控制器,所谓电流控制型脉宽调制器是按照反馈电流表调节脉宽的。
在脉宽比较器的输入端直接用流过输出电感线圈的信号与误差信号放大器输出信号进行比较,从而调节占空比使输出电感峰值电流跟随误差电压变化而变化。
由于结构上有电压环和电流环双环系统。
因此,无论开关电源的电压调整率、负载调整率和瞬态响应特性都有提高,是目前比较理想的新型控制器。
3.1.2SG3525内部结构和工作特性反相输入同相输入同步端同步输出CTRT软电端软启动URefU CC输出BUC接地输出A封锁端补偿端图3-1 SG3525引脚图AB12516781512101411图3-2 SG3525结构方框图1.相输入端(引脚1):误差放大器的反相输入端,该误差放大器的增益标称值为80dB ,其大小由反馈或输出负载而定,输出负载可以是纯电阻,也可以是电阻性元件和电容元件的组合。
该误差放大器的共模输入电压范围为1.5~5.2V 。
此端通常接到与电源输出电压相连接的电阻分压器上。
负反馈控制时,将电源输出电压分压后与基准电压相比较。
2.相输入端(引脚2):此端通常接到基准电压引脚16的分压电阻上,取得2.5V 的基准比较电压与引脚1的取样电压相比较。
3.步端(引脚3):为外同步用。
需要多个芯片同步工作时,每个芯片有各自的振荡频率,可以分别与它们的引脚4相副脚3相连,这时所有芯片的工作频率以最快的芯片工作频率同步;也可以使单个芯片以外部时钟频率工作。
4.步输出端(引脚4):同步脉冲输出。
作为多个芯片同步工作时使用。
5.振荡电容端(引脚5):振荡电容一端接至引脚5,另一端直接接至地端。
6.振荡电阻端(引脚6):振荡电阻一端接至引脚6,另一端直接接至地端。
7.放电端(引脚7):Ct的放电由5、7两端的死区电阻决定。
8.软起动(引脚8):比较器的反相端,即软起动器控制端(引脚8),引脚8可外接软起动电容。
9.补偿端(引脚9):在误差放大器输出端引脚9与误差放大器反相输入端引脚1间接电阻与电容,构成PI调节器,补偿系统的幅频、相频响应特性。
10.锁端(引脚10):引脚10为PWM锁存器的一个输入端,一般在该端接入过流检测信号。
11.冲输出端(引脚11、引脚14):输出末级采用推挽输出电路,驱动场效应功率管时关断速度更快。
12.地端(引脚12):该芯片上的所有电压都是相对于引脚12而言,既是功率地也是信号地。
13.挽输出电路电压输入端屿1脚13):作为推挽输出级的电压源,提高输出级输出功率。
14.片电源端(引脚15):直流电源从引脚15引人分为两路:一路作为内部逻辑和模拟电路的工作电压;另一路送到基准电压稳压器的输入端,产生5.1V土1的内部基准电压。
15.准电压端(引脚16):基准电压端引脚16的电压由内部控制在5.1V土1。
可以分压后作为误差放大器的参考电压(3)SG3525脉宽调制器的特点1.工作电压范围宽:8~35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