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作文专题复习家乡的风俗作文备课
家乡民俗风土人情作文

家乡民俗风土人情作文
《家乡的那点事儿》
咱家乡啊,那可是有不少特别的民俗和风土人情呢!就说那每年正月里的庙会吧,可热闹了。
一到庙会那天,我就老兴奋了。
一大早,就跟着爸妈去赶庙会。
那一路上啊,人可真多,大家都喜气洋洋的。
到了庙会现场,那才叫个壮观!各种摊位,卖啥的都有,吃的玩的,让人眼花缭乱。
我最喜欢的呀,就是那个卖糖人的,看着摊主熟练地摆弄着糖浆,不一会儿就变出各种栩栩如生的小动物,我眼都看直了。
每次都缠着爸妈给我买一个,拿在手里都舍不得吃呢。
还有那些杂耍的,那功夫,真厉害!什么胸口碎大石、喷火表演的,让人忍不住拍手叫绝。
还有一些唱大戏的,虽然我也不太听得懂,但就觉得那腔调挺有意思的。
庙会上还有各种各样的小吃,那个香味啊,满街飘着,让人的口水止不住地流。
一路吃过去,肚子都撑得圆鼓鼓的。
这庙会啊,就像是家乡人生活中的一道亮丽风景线,每年都能让大家聚在一起,开开心心地乐呵乐呵。
这就是咱家乡,有着让人难忘的民俗和风土人情,我爱我的家乡,爱这些充满烟火气的美好。
咋样,咱家乡不错吧!。
家乡的风俗作文中秋节亲身经历

家乡的风俗作文中秋节亲身经历在我心中,中秋节一直是个充满欢乐和温馨的节日。
特别是在家乡,那种浓浓的节日氛围,真的让人陶醉其中。
我的家乡是一个不大不小的地方,每到中秋节,整个小镇就像是被施了魔法一样,变得热闹非凡。
记得有一年的中秋节,那场景至今仍历历在目。
节前的几天,家里就开始忙碌起来。
妈妈和奶奶会去集市上采购各种各样的食材,为中秋的大餐做准备。
我总是像个小尾巴一样跟在她们身后,看着她们在摊位前精挑细选。
集市上的人多得挤挤嚷嚷,卖月饼的摊位前更是围满了人。
那月饼的种类繁多,有五仁的、豆沙的、蛋黄的,还有各种水果味的。
看着那一块块色泽诱人、香气扑鼻的月饼,我馋得口水都快流出来了。
回到家,大人们忙着打扫房间、准备食物,我也没闲着,被分配了一个“重要任务”——帮忙折灯笼。
这灯笼可不是那种买来的现成货,而是用竹条和彩纸自己手工制作的。
我小心翼翼地把竹条弯曲成圆形,再用绳子绑好,然后把彩纸糊在上面。
虽然过程有些曲折,手上还不小心被竹条划了几道口子,但当看到自己亲手做的灯笼成型时,心里别提多有成就感了。
终于到了中秋节这一天,早上我是被一阵鞭炮声吵醒的。
起床后,发现家里已经弥漫着饭菜的香气。
爸爸在院子里摆好了桌椅,妈妈把一道道美味佳肴端上了桌。
有肥美的螃蟹、鲜嫩的鱼肉、香甜的八宝饭,当然还有必不可少的月饼。
一家人围坐在桌前,欢声笑语,享受着这丰盛的午餐。
午饭过后,我迫不及待地提着自己做的灯笼,和小伙伴们一起出去玩。
我们在村子里穿梭,比谁的灯笼更好看。
走着走着,就来到了村里的小河边。
这时候,月亮已经悄悄爬上了枝头,洒下银白的光芒。
河面上倒映着月亮的影子,微风拂过,波光粼粼,好看极了。
我们在河边玩了一会儿,就听到村里传来了敲锣打鼓的声音。
原来是舞龙队开始表演了。
那龙身金光闪闪,在舞龙人的手中上下翻腾,活灵活现。
我们跟着舞龙队一路跑,一路欢呼。
回到家的时候,已经是晚上八点多了。
爸爸妈妈和爷爷奶奶都坐在院子里,一边赏月,一边聊天。
温州苍南家乡的风俗作文

温州苍南家乡的风俗作文温州苍南位于浙江省温州市的南端,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深厚的地方。
在这片土地上,有着丰富多彩的民俗风情,每年都会吸引大量游客前来感受这里特有的魅力。
以下是我对温州苍南家乡的一些风俗的描述:一、婚礼习俗在温州苍南,婚礼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家庭活动。
在当地,新郎家要选定一个吉日,向新娘家送请柬。
新娘家通常会挑一天进行婚期的商议。
商讨时,双方一般会选择一个有“福”字的日子。
婚期商定后,新娘家会准备结婚的各项东西,比如嫁妆,以及豆米、布匹、金银饰品等。
而新郎家则要准备一些聘礼,比如金银首饰、鞭炮、水果等。
在婚礼当天,新郎会戴上一个帽子,这个帽子叫做“新郎帽”,用来表示对新郎的祝福。
而新娘穿着彩服,头戴花环,坐在车上由亲友扶送到新郎家。
在新娘到新郎家的这个过程中,有一群跟随的人,他们手拿礼物,隔着障碍着迎娶者。
迎娶者为了迎接新娘,会挡住一些关键的路口,然后一些挡路的人会出售挡路的手绢,一块手绢大约一二十元,新娘要拿钱去赎这些手绢,这被称作“闯买娘子”。
新娘到了新郎家后,要经过一系列的仪式,比如磕头,行拜礼等。
之后,双方亲朋好友会举行一场喜宴,这个喜宴通常非常热闹,人们欢歌笑语,共庆新人的喜事。
二、年俗在温州苍南,农历春节是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在这个时候,家家户户会进行各种各样的准备,比如扫尘、贴春联、包饺子等。
人们期望新的一年能够顺利平安,所以春节期间,会有很多祈福的活动。
在春节期间,鞭炮声不绝于耳,狮舞表演也是一道亮丽的风景。
每家每户都会摆上一张桌子,供奉年画、年画、饺子等,意味着一年有余,平平安安。
此外,红包也是春节期间的一大特色,长辈给晚辈发红包是春节期间的习俗。
三、节日风情除了春节,温州苍南还有一些当地特色的节日习俗。
比如端午节,这天人们会划龙舟,吃粽子。
又比如中秋节,家家户户都会赏月吃月饼。
每逢节日,家家户户都会进行各色的庆祝活动,让人们身心愉悦,增添了生活的乐趣。
四、宗教风情在温州苍南,佛教、道教和基督教等信仰都有一定的影响。
家乡的风俗九年级学生作文

家乡的风俗九年级学生作文家乡的风俗九年级学生作文5篇乌饭叶就已经开始慢慢上市了,这个时候可是新鲜的时令货哦。
像我这样的吃货,总是会走在小区路上,突然闻到某家人家厨房间飘来的香气中一眼就认出它。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家乡的风俗九年级学生作文,希望能给大家提供帮助。
家乡的风俗九年级学生作文篇1又是一年最热闹最喜庆的时候。
我独自趴在窗前,望向楼下空无一人的广场。
原本灰白空旷的水泥柱上,因为节日的原因挂了几只红灯笼,就连破旧的没了板砖的石桥上,也应景的贴了张“福”字。
一栋栋楼整齐排列,沉默地静坐着,被风吹着摇曳的灯笼映出幽幽的红光。
今年的年过的十分安静啊!安静的没有年节的气氛,也越发让人怀念以前的情景了。
除夕本是个十分重要的日子,一家子人聚在奶奶家的小屋里,其乐融融,满庭院张灯结彩,好不热闹。
在天空中绽放的一朵朵烟花,一闪一闪,似给天边挂上了霓虹灯,坠落的星火照映出人们幸福的面容,一闪一闪,似永远也不会停歇。
耳边被接连不断的鞭炮声充盈着,忽远忽近,抑扬顿挫,此起彼伏。
推开门,一溜长长的红炮仗静静躺在院中,大人拿着点燃的香头触及引线,火花立即沿着引线窜了过去,小孩们连忙捂耳后退。
“嘭啪啪嘭……”,炸开的炮仗四处蹦跳,即使捂紧耳朵,也挡不住那隆隆的震动声。
当小孩们只顾捂耳逃窜时,原本一大串的鞭炮已燃到尽头,只剩下红碎屑四处飘散,和那还未消散的浓烟与火药味。
我喜欢老家的年,喜欢它那独一无二的气氛,喜欢它那得天独厚的环境。
在那黄昏太阳还未消逝前,阳光象破碎的蛋黄倾泄下来,金黄的浓汁流淌天边。
一望无际的田野与天在远处合为一线,微风轻轻拨撩着人们的鬓发,吹起黄河之水簌簌的波澜。
火苗在风间跳动,吞噬着金色的元宝纸钱,直到它化为一缕细灰,随风飘散于天地间。
村民们手拿香柱,在这广阔的天地间,祭拜着自己的祖辈们。
这一刻,他们就像那天地之子,融入那壮阔的天地中。
周围静默下来,只有风还在轻轻拨动人们的碎发。
远处树林摇动,似是天地给人们的回声……风声过去,一切又在眼底瞬息模糊起来,灯笼依旧散发着幽幽的红光,漆黑的夜晚依旧冷冷清清。
家乡的风俗习作设计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家乡的风俗》习作教学案例一、教学目标:1、介绍一种风俗,或写一写你参加的一次风俗活动的经历。
(本课重点介绍元宵节风俗)2、明确这种风俗的主要特点,挑选能够突出风俗特点的材料来写。
3、写自己参加风俗活动的亲身经历时,重点描写岀活动现场的情况和自己的感受;在介绍风俗时,做到分清详略。
二、教学重难点:写自己参加风俗活动的亲身经历时,重点描写出活动现场的情况和自己的感受;在介绍风俗时,做到分清详略。
三、教学准备:课件四、教学过程:(一)审题:1、今天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第一单元的习作一一家乡的风俗。
首先请大家自由读一读课木14页的内容,看看这次习作要求大家写什么?木次习作要求我们介绍家乡的一种风俗或写一写自己参加的一次风俗活动的经历。
2、大家想一想今天是什么节日呢?(元宵节)我们翼城在元宵节这一天有什么风俗呢?(吃元宵、白天每个村子都要进行锣鼓表演以及舞龙舞狮表演、晚上大家走出家门到街上看花灯。
)(二)岀示资料:元宵节起源于什么时候?元宵节为什么要吃元宵?元宵节观灯关于灯有什么传说故事呢?接下来我们就来了解一下。
(三)链接课文复习写作方法:关于元宵节我们了解了很多,那么元宵节这一天的风俗或风俗活动怎样才能写好呢?我们先来回顾一下本单元的课文,看看课文是怎样写好风俗的?1、《北京的春节》这一课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2、出示《北京的春节》12-13自然段:①这两自然段重点写了元宵节的什么?略写了什么?(详写了元宵节这一天处处悬灯结彩的场面,使人深刻感受到元宵节的火炽而美丽,日子的美好快乐,略写了放花炮、吃元宵。
②这一段中描写灯词句优美,语言表达丰富写出了各种各样灯的特点。
③开头总起句中的“又”字使这一段的内容与上一段写大年初六这一天的风俗衔接很自然。
所以我们在写家乡的习俗时也要抓住重点来写,运用优美词句写出风俗的特点,还要注意段与段之间的衔接过渡。
3、《腊八粥》这一课中详写了八儿等粥的过程,在写等粥这一部分内容时抓住了八儿的语言、动作、神态体现了八儿在等粥时的兴奋急切和好奇。
《家乡的风俗》语文教学PPT课件(4篇)

家乡的端午节
端午节不光插艾草,还要吃粽子。妈妈从街上把粽叶买回来,用水泡着,备用。而粽子的馅一般都是糯米,配上蜜枣,妈妈和奶奶一阵忙碌之后,一个个三角形的粽子就包好了。蒸好的粽子如果再撒上白糖,味道可好吃了,香香甜甜的,还散发着粽叶的清香。
习作例文
家乡的端午节
习作例文
我看了书才知道,原来吃粽子的习俗和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有关!据说,屈原不忍心看着自己的国家灭亡,就抱着石头投入了汨罗江,人们为了不让水里的鱼虾吃屈原的尸体,就包粽子投入江里。后来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人们就流传下包粽子、赛龙舟等端午节习俗。我们村里每年都举办热闹无比的赛龙舟活动。端午节这天早上,人们早早地围在岸边,锣鼓震天,鞭炮齐鸣。水上数支龙舟队伍整装待发,选手们跃跃欲试。随着一声锣鸣,各支队伍你追我赶,岸上的呐喊声、炮声震耳欲聋...那情景真是热闹非凡。家乡的端午节真有趣呀!
总评:
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下
第1课时
习作家乡的风俗
什么是“风俗”
中国的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我们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的一个传统节日的形成过程,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下面列举的这些节日,无一不是从远古发展过来的,从这些流传至今的风俗里,还可以清晰地看到古代人民社会生活的精彩画面。
⑦细致地描写“我”捶打糍粑的过程及众人的反应,富有情趣。
两个表兄又捶打了一会儿,这时的糯米饭已经成了一个圆滚滚的球了。两个表兄把那个球从石槽中弄出来,放到一个撒了米粉的簸箕里。舅妈开始上阵,将这个大圆球揉成长条状,然后揪
下小球分发给小朋友在模具上印花纹。舅妈把揪下来的第一个小圆球抛给了我,因为我是远道而来的客人。⑧表姐教我把小圆球放到事先准备好的模具上,双手用力按压,不一会儿等我将糍粑从模具上揭下来时,糍粑的一面已经印上了漂亮
九年级语文作文专题复习家乡的风俗作文备课

九年级语文作文专题复习家乡的风俗作文备课 Standardization of sany group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一、写作目标:1、能回忆那种热闹的场面,内容具体,不要面面俱到。
2、要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二、写作重点、难点:目标2三、写作过程:(一)准备阶段春节灯节,清明端午,中秋重阳。
从小到大,我们都是伴随着这些年年依旧的节日,和亲人一起度过-一年又一年的。
这些节日,包含着丰富的民俗文化,凝聚着浓浓的血脉亲情。
今天,我们就以“家乡的风俗”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1、能综合运用叙述、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表现风俗习惯和热闹场景。
2、言语中要流露出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二)写法点拨。
(1)要有真情实感,要突出热闹的场面。
(2)不要面面俱到,详略得当。
灯笼不只是球状的,有的人将灯笼做成元宝形的,外面镀上金粉,一点灯便发出金光来,挂在屋外,活像财神爷坐在门前小憩呢。
也有的做成动物形的,最普遍的是鱼,一摇一摆;最可爱的是鸭,悠闲自在;最美丽的是鹅,高贵典雅;最帅气的是龙,蜿蜒盘旋;也有温顺的绵羊和滑稽的漫画人物。
调皮的孩子通常将灯笼提在手里,四处闲逛。
人在山上走,灯在四处游。
一轮明月悬在空中,清冷的光勾画出起伏的山脊,四处晃动着星星点点的红光,远看山似乎在眨着好奇的眼睛。
有时灯多聚在一起,就如盛开的花瓣。
灯一动,就如翩翩的少女在起舞。
十五的晚上,满山遍野都是走动的财神爷,徜徉的小动物。
天地构成了一幅流光溢彩的元宵灯笼图。
十五那天,家家都要吃元宵。
各家的母亲都早已做好了元宵,排在砧板或案几上,小巧玲珑,别致好看。
下锅了,元宵在水中如调皮的娃娃上下翻腾。
盖上锅盖,三两分钟后,熄了火,再揭开,元宵就像笑着的娃娃脸,幸福地躺在水面。
用碗盛上元宵,嘴就迫不及待地咬上去,甘甜的芝麻汁流出来,味道好极了。
不仅如此,妈妈还要在某个元宵里放上一枚硬币,谁吃着了,就意味谁今年鸿运当道,谁今年当家。
写家乡的传统民俗活动作文有题纲

写家乡的传统民俗活动作文有题纲
端午节是我国汉族人民的传统节日,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动逐渐演变为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蒿草、艾叶、董苍术白芷,喝雄黄洒。
据说,吃粽子和赛龙舟是为了纪念屈原,还有的是为了避邪。
从我懂事的那天起,我隐隐约约地听到爷爷又在说:“五月初五到了,又可以吃粽子啦,生女的人家又可以送节给父母了。
”我好奇地问爷爷:““这是怎么回事呢?”爷爷说:“那是很久以前留下来的风俗习惯。
”我纳闷着。
让我难忘的是那一天,爷爷一边包粽子,一边煮茶叶蛋,忙得不可开交。
我见了,连忙跑过去说:“爷爷,要不我来给你帮忙吧!”
爷爷笑呵呵地说:“好的。
”
我迫不及待地动起手来,一手拿起泡好的竹叶卷成筒状,一手把调理好的肉和米混和在一起,搅拌均匀,然后用绳子紧紧地捆起来,像一个个小小的金字塔,我认为已经完成了,正在我高兴的时候,爷爷说:““还差最后一步,你看你包的粽子三个角圆圆的,一点也不尖,如果煮起来,就会漏出馅儿来,而且还不好吃。
”
听了爷爷的话,我明白了做任何事都不能马马虎虎、要仔细。
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又要来到了,我准备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年级语文作文专题复习
家乡的风俗作文备课 The document was prepared on January 2, 2021
一、
写作目标:
1、能回忆那种热闹的场面,内容具体,不要面面俱到。
2、要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二、写作重点、难点:目标2
三、写作过程:
(一)准备阶段
春节灯节,清明端午,中秋重阳。
从小到大,我们都是伴随着这些年年依旧的节日,和亲人一起度过-一年又一年的。
这些节日,包含着丰富的民俗文化,凝聚着浓浓的血脉亲情。
今天,我们就以“家乡的风俗”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
1、能综合运用叙述、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表现风俗习惯和热闹场景。
2、言语中要流露出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二)写法点拨。
(1)要有真情实感,要突出热闹的场面。
(2)不要面面俱到,详略得当。
灯笼不只是球状的,有的人将灯笼做成元宝形的,外面镀上金粉,一点灯便发出金光来,挂在屋外,活像财神爷坐在门前小憩呢。
也有的做成动物形的,最普遍的是鱼,一摇一摆;最可爱的是鸭,悠闲自在;最美丽的是鹅,高贵典雅;最帅气的是龙,蜿蜒盘旋;也有温顺的绵羊和滑稽的漫画人物。
调皮的孩子通常将灯笼提在手里,四处闲逛。
人在山上走,灯在四处游。
一轮明月悬在空中,清冷的光勾画出起伏的山脊,四处晃动着星星点点的红光,远看山似乎在眨着好奇的眼睛。
有时灯多聚在一起,就如盛开的花瓣。
灯一动,就如翩翩的少女在起舞。
十五的晚上,满山遍野都是走动的财神爷,徜徉的小动物。
天地构成了一幅流光溢彩的元宵灯笼图。
十五那天,家家都要吃元宵。
各家的母亲都早已做好了元宵,排在砧板或案几上,小巧玲珑,别致好看。
下锅了,元宵在水中如调皮的娃娃上下翻腾。
盖上锅盖,三两分钟后,熄了火,再揭开,元宵就像笑着的娃娃脸,幸福地躺在水面。
用碗盛上元宵,嘴就迫不及待地咬上去,甘甜的芝麻汁流出来,味道好极了。
不仅如此,妈妈还要在某个元宵里放上一枚硬币,谁吃着了,就意味谁今年鸿运当道,谁今年当家。
(《家乡的元宵节》文彪)
端午节的前一天,妈妈就做好粽子。
先要准备粽子的馅子,馅子各种各样,有花生馅的,红枣馅的,菜馅的,肉馅的;要准备好芭蕉叶子,洗净叶片,并将它剪成匀称的叶条。
妈妈将糯米蒸熟,将芭蕉叶一卷,放入熟透的糯米饭,用手稍微一压就粘在一起,拿出花生红枣菜肉馅儿按入饭团里面,随后缠成一个菱形,用丝线一捆,小小的粽子就在妈妈的手中诞生了。
包好的粽子一蒸,取出来就可食用了。
撕开叶片,里面露出白白的饭团,还可隐约看到馅儿的微红。
此时的粽子,不但有饭团的味道,还夹杂着芭蕉叶淡淡的清香。
吃在口里清凉还带点微微的甘甜,是饭后最好不过的点心。
端午节的早晨,爸爸要趁早去砍那些还挂着晶莹露珠的艾叶,选出鲜绿的艾叶,挂在门楣上。
爸爸说,艾叶越绿,它的气味就越浓郁,就越能清新空气。
端午节那天,屋子里弥漫着奇特的清香。
妈妈说待艾叶干了,可以用开水泡了
喝,那样可驱五毒,治百病。
每次端午过后,妈妈就泡一壶,让全家分着喝。
艾叶水虽良药苦口,可苦涩得难以下咽,在妈妈面前勉强喝一口,妈妈一转身我就吐出来。
(《家乡的端午节》钟格格)
我一大清早便起来了,身体也因为节日而充了电似的,精神抖擞,容光焕发。
洗漱完毕,就帮父亲贴对联。
搬一把椅子,放在门边。
父亲上椅,手拿着红底金字的对联,我拿着透明胶,剪成一截一截的,粘着对联。
字上细小的金色颗粒粘在手上一闪一闪的,手变成了金手。
往脸上一抹就成了大花脸,爸爸笑着说这儿来了只大花猫。
大花猫的鼻子特灵,闻香而去厨房,这儿偷吃一块,那儿偷吃一片,弄得满嘴是油,大花猫又变成了一只馋猫。
(《家乡的春节》杨威)
除夕的晚上,我们小伙伴常站成一排,点燃手中的“银闪光”,看谁的闪得最高,谁闪得最亮。
裹在“银闪光”外面的白纸唏唏地烧没了,火花四溅,手一绕,就变成一朵朵的小黄花,在空中绽放。
有时,拿着“绳子鞭”(我们孩子自取的名字),边走边甩。
一会儿画个圆圈,一会儿又笔走龙蛇,兴致而至,随心所欲。
孩子们都成了天生的艺术家,天当帷幕,地当舞台,在尽情地表演,在尽情地享受。
天地都吆喝起来,响起了轰轰的鞭炮掌声,划出了炫眼的礼花闪光。
(《除夕之夜》卢彩云)
这一家子四口人坐在饭桌前,桌上丰盛的年夜饭散发出迷人的香味,火锅里沸腾的猪排也在诱惑着桌前的人。
四口人一边吃,一边说笑。
姐姐运气好,一下子夹了个鸡翅膀,妈妈打趣道:“吃了鸡翅膀好会梳头。
”淘气的妹妹放弃夹着的猪尾巴,将目标转移到姐姐身上,眯缝着眼睛:“唉,原来你把鸡翅膀都独占了,怪不得我不及你会梳头。
”“你也不错呀,吃了猪尾巴也就不会流鼻涕了。
”鸡翅膀长了脚的飞到妹妹的碗里。
一家人大笑。
,快乐和温馨在昏暗的灯光下弥漫。
时钟已敲响了八点,一家人散了席。
收的收碗,洗的洗盘,和谐的分配竟使这碗盘也发出叮当的赞叹声。
(《团年饭》曹芳媛)
“啪啪啪……”鞭炮此起彼伏地响起来。
“喔,过年啦,过年啦!”孩子们跟着鞭炮噼里啪啦的声音跳进跳出。
父亲和叔伯忙着贴春联年画,母亲和婶婶忙着端菜上桌。
平日里怕吵闹的爷爷奶奶坐着看着,脸上写满幸福。
屋子里洋溢着节日的快乐气氛。
“开饭了,开饭了!”随着这声吆喝,家庭的每一个成员都涌向餐桌。
速度有快有慢,让人联想到物体的分子作无规则运动时的状态。
“菜好吃呀,到底是儿媳做的呀!”爷爷啧啧称赞道。
奶奶也微微点点头,表示赞许。
夫唱妇随,爷爷奶奶还是恩爱得很哩。
面对满桌的好菜大伙可毫不留情,拿起筷子就风卷残云地大干起来。
吃的吃,喝的喝,桌子上热火朝天,犹如节日的盛会。
(《过年》付华慧)
家乡的春节
在飘舞的雪花中,在凛冽的喊风中,春节那温馨的脸庞一出现,天南地北的炎黄子孙便迫不及待的去簇拥它,欢迎它.
春节毕竟是中华民族最盛大的庆,年年岁岁,岁岁年年,古老的传统千秋不变. 春节是中国每一年最热闹的节日.
在我的家乡,每逢春节,红灯笼喜洋洋的挂起来了,大红春联乐滋滋的贴出来了,大鱼大肉端上来了,连酒也大杯大杯的饮进去了 .
爆竹一声除旧岁,过去365个日日夜夜的失落,烦恼,忧愁和委屈,统统装进爆竹里.然后点燃引线,随着一声惊天动地的震响而烟消云散.
一家人围桌而坐,吃着饺子,看着电视,其乐融融.大家抢着吃饺子,因为里面有钱,糖..不管吃到什么,都是喜气.调皮的孩子用筷子拨弄着饺子,希望能看出一丝"破绽",吃到钱.可饺子能有什么区别呢,怎么煮也是那个样,所以挑了半天,也还一无所获.有的孩子为了吃到钱,就使劲的吃饺子,吃的肚子很撑也不停止. 吃完饺子大家就去找乐子,打打扑克,看看电视,都在坚持熬到12点,迎接新年的到来,12点过后,才安心的睡下.
家乡的春节,春天最好的节.
(三)写作阶段
1、学生读作文选中的有关文章。
2、学生讨论、思考
3、45分钟快速成文。
作文讲评
一、讲评目标:
1、认识自己文章存在的不足及如何解决
2、修改自己的文章
二、讲评过程:
1、文章的优点:
大部分同学能够写出这种风俗习惯,有中心。
2、文章的缺点:
1、孙文传同学的作文题目错了,写成了“我的家乡”,并且内容与要不符。
2、李彩波同学的作文题目很新颖,只是所写的内容与要求不符,她重在写感受,没有把那种热闹的场面写出来。
3、孙卢汉同学内容不离题,但详略不得当,衔接不自然,写了好几种风俗,应只写一种。
4、语言不形象,没把人们的心情与表情写出来。
3、措施:
(1)读优秀的作文,汲取精华。
(2)以小组为单位批改,并选出优秀作文。
第一课件网系列资料第一课件网不用注册,免费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