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复习 作文专题 材料作文指导

合集下载

九年级语文复习作文专题材料作文指导

九年级语文复习作文专题材料作文指导

备战中考作文指导——材料作文指导【原题展示】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作文记下你心中的美美无处不有,美无时不在。

在你的生活中,一定会有美好的人、美好的事给你留下美好的印象:亲情的温暖,他人的关怀,同学的友谊,班集体的荣誉,等等,点点滴滴,聚集心头。

生活中的美给你乐趣,给你自信,给你希望,给你力量。

记下你心中的美,让它成为永久的美好回忆。

要求:1.选取给你留下深刻、美好印象的人或事来写,要写出这些人或事“美”的特点。

2.要写出自己对美好事物的感受,要有真情实感。

3.尽可能综合运用叙述、描写、抒情和议论等表达方式。

4.题目自拟,内容要紧紧扣住“美”的印象和对“美”的感受,传达出“美”的感染力;字数不限。

【思路点拨】(一)阅读材料,把握内涵材料作文兼考我们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

因此,仔细阅读材料,把握材料内涵,是写好此次作文的第一关。

材料中“美无处不有,美无时不在”一句告诉我们,凡是涉及美的经历或感受,都在这则材料范围之内。

但我们如何界定美,却是需要仔细考量、琢磨的问题。

首先,对于写作来说,美就是一种“见人所未见,言人所未言”的创造,即发现别人未曾发现的,表达别人未曾表达过的。

其次,不要局限于提示(亲情的温暖,他人的关怀,同学的友谊,班集体的荣誉等)的范围选材。

我们作文的视角还可以延伸到“读书之美”、“自然之美”等范围。

(二)选好角度,拟好题目所谓选好角度,就是选择从你最独特、最新颖的发现、感悟写起。

角度的确定,还得注意对材料“大”“小”的取舍。

美,涉及的内容宽泛,主题不可谓不大。

但我们作文时不宜就“大”写“大”、泛泛而谈,不宜停留在那些大众化的“温暖”、“关怀”、“友谊”、“荣誉”等范畴取材行文,而应尽量挖掘那些“小”事或平凡人物中蕴藏的美,以使作文内容独特而具体,达到感人的效果。

关于拟好题。

本材料已经用“记下你心中的美”明示了作文内容的要求,如果你将此题作为自己作文的题目,则可能犯审题欠严谨的毛病。

因为你不能对你的读者说“记下你心中的美”。

中考语文作文复习:材料作文及方法指导

中考语文作文复习:材料作文及方法指导

方法指导
1 . 主要失误
( 1 ) 目光短浅, 浅尝辄止。 这种情况往往是只看到材料的表面现象,不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不能 意识到材料间潜藏的同中之异和异中之同。 ( 2 ) 舍本逐末, 误解主题。 没有立足于对关键语句、重要细节的品味,而是抓住次要信息,据此立 意,从而偏离了材料的中心。
方法指导
首先从整体上理解材料,上面的诗歌实际上谈的是想象中的星星和真实的星星不同, 但理解到此是不够的,还需要通过设问,通过与现实的对应,进一步深入理解分析:现实中并 不美丽的星星为什么人们感觉很美?那是因为距离产生美。所以,现实中的人应该怀有梦 想。想象中很美的星星一旦靠近却发现并不是那么美好,这给我们什么启示?我们不能被 事物的表象蒙住眼睛,应该透过现象看本质,深入地看问题。既然想象中的美丽的星星在 现实中并不很美,我们应该怎么办?要正确处理好梦想与现实的关系。这样层层设问,就会 对材料的主旨有更进一步的认识,更深入地理解所给材料的内涵。上面几个理解分析的 角度都可以作为文章立意的切入点,考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加以选择即可。
1 . 主要失误
(3)瞻前不顾后,偏离题旨。 找准了关键语句、重要细节,却没有整体把握,而只是孤立、片面地解 读,曲解了材料透露出的重要信息。 ( 4 ) 偷换概念, 曲解主题。 没能严格地依据材料概括信息,而是加入了自己先入为主的一些判断、 认识,因此,据此得出的结论也是偏离材料旨意的。
方法指导
佳作展示
最后一个退出的人后悔了, 他后悔为什么没坚持下十步来; 倒 数第二个退出的也后悔了,他后悔为什么连半圈都没能坚持;剩下 的人也后悔了,后悔为什么没坚持跑到终点。但后悔又能怎样?
生活中很多时候正是如此, 你只需努力向前跨出一步, 只一步, 就会离成功近一步。正如电话发明家贝尔只不过在物理实验中 把一个旋钮多旋转了几圈,一个改变世界文明的发明就这样诞生 了。跑步比赛的胜利者,只是比别人多坚持了半圈,十步,他就成 功了。由此类推,我们如果比别人多用功一点,是不是成绩也会好 许多呢?或许,成功就源自坚持不懈!

中考材料作文指导

中考材料作文指导
还记得邰丽华吧,那个听不到声音的美丽女 孩。在有的人看来,她是残缺的。可她并没有放 弃,顽强地用自己的生命舞出了令世人惊叹的 “千手观音”。在她的面前,我们只能自愧不如。 还记得霍金吧,他全身瘫痪,蜷缩在轮椅里,可 是他的思想却总是在宇宙里飞扬。谁也不会想到, 他最终成为这个时代里唯一可以与爱因斯坦齐名 的科学家。原来,当我们竭尽所能的时候,原本 平常的生命也能成为最美的风景。正如
三、作文立意,求“准”求“新”。 材料作文也是“命意作文”。写材料作 文,要尽量在立意上求“准”求“新”。所 谓求“准”,就是要把握住材料的内容,牢 记主题必须从材料中得来,切不可脱离材料。 所谓求“新”,就是要超越一般人的惯常思 路,力争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在 “新”字上下工夫,这样写成的文章才有希 望焕发出光彩。
2.结构严谨。文章有“凤头”统摄 全篇,有“猪肚”充实丰富,有“豹尾” 精彩呼应。“凤头”诗化,有新意,明 净清爽中显出考生写作视角之独特; “猪肚”含金量高,有层次,自然透彻 中见思维之开阔;“豹尾”有力,有回 扣,短小精悍中显结构之严谨。
3.妙笔生花。本文妙句信手拈来, 且巧于穿插。开篇排比句的使用,先声 夺人。“澄澈的天空”“简单却永远” 等语句的点缀,更让文章脱颖而出。
(2010·益阳中考)阅读下面材料,根据 要求作文。
生活对于任何人都非易事,我们必须有坚 韧不拔的精神。最要紧的,还是我们自己要有 信心。我们必须相信,我们对每件事情都具有 天赋,并且,无论付出任何代价,都要把这件事 情完成。当事情结束的时候,你要能问心无愧 地说:“我已经尽我所能了。”
阅读上述材料,你有何感触?请选择感触 最深的一点,选好一个合适的角度,写一篇文 章。
何必将自己陷于云海峰峦之后呢?把自己放 到青山绿水中,你不是巍巍山野里的一石,便是 苍林翠莽中的一株。何必敬畏名川胜景,何必留 恋大漠黄沙呢?其实,存在便是一种风景。想一 想,翠竹并无树木之丰茂,可修长的身躯却造就

初三作文之初中材料作文指导

初三作文之初中材料作文指导

初中资料作文指导【篇一:初中资料作文指导及训练】初中资料作文指导及训练【写作策略】在话题作文出现以前,资料作文是中考试卷中常常出现的一种作文考察形式,在话题作文中,资料不过提出话题的背景,资料与文章是一种疏远的关系;而资料作文中的资料则是作文看法的重要载体,是写作内容选择和立意的依照,考生一定从资猜中提炼出一个看法进行写作,走开了资料就是离题,文章与资料是一种很亲近的关系。

因而可知,写作资料作文,一定针对其“资料重要性”特点,采纳有效的写作的策略,才能更好地写出高质量的考场作文,详细来说要特别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一、读懂资料,全面掌握读懂资料是资料作文写作的重要前提,没有读懂资料必定会模糊作文,致使出现偏题或许离题的现象,读懂资料一定全面掌握,切不行断章取义,执其一端,而要抓住要点,理解内容,理清关系,理解中心,为立意确定一个较好的审题基础。

全面掌握资料和理解资料,不行从某一局部下手,只抓住三言两语不放,不然简单跑题。

但是要抓住资猜中的要点词语或语句,深刻理解其实质意义,这对于掌握资料的中心很有帮助。

如 2004 年哈尔滨市中考作文题的资料为:一位雕塑家达成了一座特别漂亮的雕塑,有人问他:你是如何雕出这座完满的雕塑的?雕塑家回答:这座塑像本来就在那边,我不过将它剩余的边边角角去掉而已。

其实,在人生中,你就是那座塑像,只需去掉外面的边边角角,就能获取完满的自我!而那位优异的雕塑家,就是你自己。

整体上看是讲“雕塑”与“个人成长”之间的一个类比关系,要点词是“边边角角”,要注意联想到自己成长过程中间剩余的能够去除的一些东西,能够是行为、习惯、语言、衣着等等。

假如把要点放在如何“获取完满的自我”则没有抓住资料的中心,明显是跑题了。

二、立意求准,力求新奇资料作文也是“命意作文”,立意利害直接影响到作文的深刻与否和创新程度,所以,写资料作文,在读懂资料的基础上,要尽量在立意上求准求新。

所谓求准,就是要掌握住资料的内容,切记主题一定从资猜中得来,切不行离开资料,不然就简单写出失败之作。

(通用)九年级语文中考材料作文写作指导

(通用)九年级语文中考材料作文写作指导

中考材料作文写作指导学习目标:1、了解材料作文的特点及写作时的注意事项。

2、把握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具体方法。

3、根据实例,举一反三,学会为材料作文拟题、立意。

一、材料作文的特点及写作时的注意事项。

材料作文,是根据所给材料和要求来写文章的一种作文形式。

材料作文的特点是要求考生依据材料来立意、构思,材料所反映的中心就是文章中心的来源,不能脱离材料所揭示的中心来写作,故材料作文又叫“命意作文”,即出题者已经把作文的“基本中心(意)”提供给考生了。

一般来说材料作文由材料和要求两部分组成,材料按形式分,有记叙性材料(故事、寓言等)、引语式材料和图画式材料。

材料作文比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更有利于考生发挥自己的作文水平考生可以通过自己对材料的理解和解读,选择适合自己的文体进行写作。

材料作文中的材料则是作文观点的重要载体,是写作内容选择和立意的依据,考生必须从材料中提炼出一个观点进行写作,离开了材料就是离题,文章与材料是一种很亲密的关系。

由此可见,写作材料作文,必须针对其“材料重要性”特点,采取有效的写作的策略,才能更好地写出高质量的考场作文,具体来说要特别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读懂材料,全面把握读懂材料是材料作文写作的重要前提,没有读懂材料必然会模糊作文,以致出现偏题或者离题的现象,读懂材料必须全面把握,切不可断章取义,执其一端,而要抓住重点,明白内容,理清关系,理解中心,为立意奠定一个较好的审题基础。

全面把握材料和理解材料,不可从某一局部入手,只抓住片言只语不放,否则容易跑题。

但是要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语或语句,深刻理解其本质意义,这对于把握材料的中心很有帮助. 如一则材料为:一位雕塑家完成了一座非常美丽的雕塑,有人问他:"你是怎样雕出这座完美的雕塑的?"雕塑家回答:"这座雕像原来就在那里,我只是将它多余的边边角角去掉而已。

"其实,在人生中,你就是那座雕像,只要去掉外面的边边角角,就能获得完美的自我!而那位出色的雕塑家,就是你自己。

中考材料作文指导

中考材料作文指导

中考材料作文指导中考材料作文指导1一:如何写材料作文呢?1、审题:材料作文审题侧重于两个方面:一是要弄清题意,二是要明确要求,可采用下列步骤:(1)读懂材料:针对不同类型材料的不同意蕴,找出你感受最深的细节,抓住材料的中心。

(2)看清要求:材料作文的耍求是考生作文应遵循的法则,如果对相关要求把握不准,理解不透就会给审题和作文带来影响。

要同读材料一样,逐字逐条细细品味,把握其精神实质并据此作文。

(3)选好角度:一要选择自己最易写的、最好把握的、有话可说的、有事可写的、有情可抒的角度人手。

从小处着手,以小见大。

二要注意求异创新,因为大家写的都是同一材料,如何避免“落俗”,就要靠求异创新,写别人没写出来的旨趣,给人耳目一新之感。

(4)精心布局:材料相同、所拟的题目也大体相似,要“新”就得靠“新”的思路,“新”的结构,根据所定的文体,来安排作文的结构。

(5)注意语体:相同的材料可以写出不同体裁的文章。

在表达时,一定要根据所写的文体运用得体的语言加以表达,力求明晰畅达,自然得体。

2、运用材料写作(1)利用材料,引出观点,阐明观点。

读懂材料,看清要求是审题不可缺少的两大环节。

读懂材料后,注意提炼观点,选好角度,恰当联系实际。

选角度,一是宁小勿大,避免空谈。

二是要新,能吸引人。

三是针对性强,注重解决实际问题。

联系实际,包括联系自己的实际和社会实际。

(2)围绕材料,叙写相似经历。

无论是感人至深的故事,还是发人深省的事例,里面总有一点能触动我们的情思,撞开我们的情感的闸门;写作时可围绕这一点叙写相似经历,写出自己对观点的体会和事件中所表现的情感。

例如:如北京海淀区中考作文:也许沈从文《端午日》中那赛龙舟的场面曾让你激动过,也许刘绍棠《本命年的回想》中那乡土气息浓郁的年俗曾令你向往过。

是啊,我们有那么多充满民族特色的传统节日: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

近年来,像圣诞节、愚人节、母亲节这些西方的节日,也开始在我们这块古老的土地上“闪亮登场”,而且受到了一些人尤其是年轻人的青睐。

中考作文指导中考材料作文

中考作文指导中考材料作文

中考作文指导中考材料作文
大家好,今天咱们聊聊中考作文里的一个特别类型——材料作文。


可是个技术活儿,得有点儿技巧才能拿高分。

首先,咱们得明白啥是
材料作文。

简单来说,就是给你一段材料,可能是个故事、新闻报道,或者啥别的,然后你得根据这个材料来写篇文章。

第一步,读材料。

这可不是随便看看,得认真读,理解里面的主题和
关键信息。

有时候,材料里会有些关键词或者句子,这些可得划重点,因为它们往往是写作的线索。

第二步,审题。

题目会告诉你写作的方向,比如是让你发表观点,还
是讲故事,或者是提建议。

这个得看清楚,别跑题了。

第三步,构思。

根据材料和题目要求,想想你要写啥。

可以列个提纲,把主要的点写下来,这样写起来就有条理多了。

第四步,动笔。

开头很重要,得吸引人,可以是个问题、一句引用或
者一个有趣的事实。

然后,根据你的提纲,一段一段地写。

每段都要
有个中心思想,别跑偏了。

最后,结尾得有个总结,把你的观点再强
调一下。

第五步,检查。

写完了别急着交,得检查一下。

看看有没有错别字,
语法对不对,逻辑清不清晰。

有时候,换个时间再看,能发现新的问题。

记住,写作文不是一蹴而就的,得多练习。

平时多读读好文章,积累
点儿好词好句,到时候就能派上用场了。

最后,别紧张,放松心情,
相信自己,你一定能写出篇精彩的材料作文来!加油!。

中考作文指导:如何写好材料作文

中考作文指导:如何写好材料作文

中考作文指导:如何写好材料作文什么是材料作文:材料作文,是根据所给材料和要求来写文章的一种作文形式。

材料作文的特点是要求考生依据材料来立意、构思,材料所反映的中心就是文章中心的来源,不能脱离材料所揭示的中心来写作,故材料作文又叫“命意作文”,即出题者已经把作文的“基本中心(意)”提供给考生了。

一般来说材料作文由材料和要求两部分组成,材料按形式分,有记叙性材料(故事、寓言等)、引语式材料和图画式材料。

材料作文比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更有利于考生发挥自己的作文水平考生可以通过自己对材料的理解和解读,选择适合自己的文体进行写作。

如何写好材料作文:一、抓关键词,仔细分析命题者的思想倾向和感情倾向。

命题者在命制试题时,往往将自己对材料的理解认识、感情倾向融合在材料与提示中,因此,要想准确恰当的审题立意,必须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语,仔细分析命题者的意图。

如以下材料:周国平曾经这样说过:狂妄的人自称命运的主人,谦卑的人甘做命运的奴隶。

除此之外还有一种人,他追逐命运,但不强求;接受命运,但不胆怯。

走运时,他会揶揄自己的好运;倒运时,他又会调侃自己的厄运。

他不低估命运的力量,也不高估命运的价值。

他只是做命运的朋友罢了。

材料虽然提出了对待命运的三种态度,但抓住材料中的“狂妄”“谦卑”两词仔细分析就会发现,命题者意在让你否定“做主人”和“做奴隶”的做法,而赞同“做命运朋友”。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联想生发就会得出以下理解:“做命运的奴隶”,屈从于命运的安排,在失败、厄运面前一蹶不振,当然为人们所舍弃。

而像贝多芬那样“扼住命运的咽喉”,像司马迁那样“肠一日而九回”“忽忽而不知所往”,固然精神可嘉,但毕竟生活得太过沉重。

而把命运当作朋友,坦然乐观的面对命运所给予的一切,往往会生活得既积极又满足。

就像坚定乐观的霍金,面对不幸命运,带着感恩的心态坦然地接受一切,积极乐观的完善自己的人生。

二、把握材料寓义当前中考材料作文要求从材料中寻找一个恰当的角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备战中考作文指导——材料作文指导
【原题展示】
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作文
记下你心中的美
美无处不有,美无时不在。

在你的生活中,一定会有美好的人、美好的事给你留下美好的印象:亲情的温暖,他人的关怀,同学的友谊,班集体的荣誉,等等,点点滴滴,聚集心头。

生活中的美给你乐趣,给你自信,给你希望,给你力量。

记下你心中的美,让它成为永久的美好回忆。

要求:
1.选取给你留下深刻、美好印象的人或事来写,要写出这些人或事“美”的特点。

2.要写出自己对美好事物的感受,要有真情实感。

3.尽可能综合运用叙述、描写、抒情和议论等表达方式。

4.题目自拟,内容要紧紧扣住“美”的印象和对“美”的感受,传达出“美”的感染力;字数不限。

【思路点拨】
(一)阅读材料,把握内涵
材料作文兼考我们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

因此,仔细阅读材料,把握材料内涵,是写好此次作文的第一关。

材料中“美无处不有,美无时不在”一句告诉我们,凡是涉及美的经历或感受,都在这则材料范围之内。

但我们如何界定美,却是需要仔细考量、琢磨的问题。

首先,对于写作来说,美就是一种“见人所未见,言人所未言”的创造,即发现别人未曾发现的,表达别人未曾表达过的。

其次,不要局限于提示(亲情的温暖,他人的关怀,同学的友谊,班集体的荣誉等)的范围选材。

我们作文的视角还可以延伸到“读书之美”、“自然之美”等范围。

(二)选好角度,拟好题目
所谓选好角度,就是选择从你最独特、最新颖的发现、感悟写起。

角度的确定,还得注意对材料“大”“小”的取舍。

美,涉及的内容宽泛,主题不可谓不大。

但我们作文时不宜就“大”写“大”、泛泛而谈,不宜停留在那些大众化的“温暖”、“关怀”、“友谊”、“荣誉”等范畴取材行文,而应尽量挖掘那些“小”事或平凡人物中蕴藏的美,以使作文内容独特而具体,达到感人的效果。

关于拟好题。

本材料已经用“记下你心中的美”明示了作文内容的要求,如果你将此题作为自己作文的题目,则可能犯审题欠严谨的毛病。

因为你不能对你的读者说“记下你心中的美”。

怎样拟题?取决于你审美感受的深浅。

如果你从人际交往或读书对话中获得一种温暖、一种感动,那么可拟“温暖的时刻”,记下你那一时刻美的发现;如果你感受过包容(宽容)的幸福,那么可拟“有一种幸福叫包容”,表达包容之美;在2008年5月12日的汶川特大地震灾难发生后,举国上下,一片救援!尤其是那些生活并不富裕甚至贫穷的人们,自觉地走排队捐款献血……可以相信,大家对那些悲壮的场面至今都还记忆犹新!就此,可拟“留在心底的风景”,抒发对人性之善、之美的崇敬之情……用心发现身边之美,作文的精灵尽在其中。

(三)围绕主题,综合表达
从材料的提示语和作文要求来看,此文宜采用抒情散文或叙事散文的形式,综合运用叙述、描写、抒情或议论的表达方式来达到对美的讴歌。

下面列举几个相关佳作片段供同学们欣赏。

【佳作片段一】
在“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秋夜,散步在“庭松不改青葱色,盆菊仍霏清静香”的庭院里,“栏外青山排挞绕,楼前积水当湖看”,“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再加上远处“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的境界定会让你心旷神怡、惬意满怀。

(2008年中考满分作文《诗意地散步是心灵的享受》)
【简析】
是什么建构了这充满诗情画意的片段?是作者那跨越时空的审美想像和联想所致。

简单地说,
这段无非是写什么时间在什么地方散步,看到了什么。

但这又绝不是一般的明月松林和流水,而是能让人“心旷神怡、惬意满怀”的诗意的独特领悟。

【佳作片段二】
我家门前有一排枣树。

每逢夏末秋初,红艳艳的枣儿掩映在绿叶丛中,格外惹人注目。

一日午休时,我听到门外有动静。

走到窗边一瞧:原来是个邻家男孩在树上偷枣。

我大声惊呼,奶奶走出来。

那男孩惊慌失措中“扑通”一声摔倒在地,胳膊被树枝划出了一道长长的血口子。

奶奶连忙走过去,把那男孩搀进家中,拿出纱布给他仔细地包扎好伤口。

然后,又从提篮里取出枣装满男孩用来“行窃”的塑料袋。

男孩说了声“谢谢奶奶”便飞也似的逃走了。

奶奶望着百思不解的我,一脸慈祥地说:“孩子,对人要宽容,量大福大啊!”奶奶的宽容如一缕阳光照亮了小男孩心灵中那个阴暗的角落。

奶奶也把宽容的种子种在了我的心田。

(中考满分作文《宽容是阳光》)
【简析】采用叙事方式表达了宽容之美。

【佳作片段三】
13岁,我张大了,渐渐孤傲了,但《名人传》却逆转了我,他们都有伟大的成就,而他们也都是磨难造就的人,他们在漫漫黑夜中摸索前进,而坚强是他们心中的航标,即使看不到光明,他们却将坚强表现得淋漓尽致。

贝多芬在双目失明后继续创作乐曲,坚强是他音乐的音符;米开朗琪罗在教堂中,即使心不情愿,也全神贯注的雕刻,坚强是他的灵感,直到生命最后仍在坚持。

我心中孤傲的火焰慢慢熄灭,化作一泓平静泉水。

(中考满分作文《成长回眸》)
【简析】综合运用叙事、抒情、议论的方式抒写了成长之美。

【成功佳作】
留在心底的风景
春天的田野上,绿草红花编织起了一块块鲜艳的地毯,中间闪烁的几缕银光,是花朵中的玉泽在和阳光嬉戏。

空气中弥散着暖暖的甜香,招引着几只蜜蜂蝴蝶,成为彩色五线谱上灵动的音符。

两个小孩在草丛中追逐着,沐浴着春光,一样的年华,一样的纯真。

一不小心,美丽的羊角瓣跌歪了,细红的血丝从擦破皮的稚嫩的小手上渗出来,她爬起来,满含委屈的大眼睛里亮晶晶的,虎头虎脑的小男孩飞跑过来,用手帕擦干小女孩受伤的血痕。

手帕上就绣出了一朵红花草,殷红的。

那是世界上最纯洁无瑕的花朵,人间最纯真的心灵。

寂寞的严冬里到处是单调的枯黄色,四处一片萧瑟,连往日明净的小河也失去了光彩,黯然无神地躲要冰面下恹恹欲睡,有母女俩,在散发着丝丝暖意的阳光下,母亲在为女儿梳头,她温和的把头发理顺,又轻柔的一缕缕编织着花瓣。

阳光亲吻着长发,像撒上了金粉,闪着飘忽的光辉。

女儿乖巧的依偎在母亲怀里,不停地说着什么,不时的把母亲逗出会心的微笑,甜甜的亲情融化了冬的寒冷,使萧瑟的冬景奏出春的美丽。

在一个风雨交加的日子里,你顶着寒风,使劲蹬着自行车,你要爬上前面那个陡坡,可雨那么急,风是那么烈,你有些迟疑,有些畏惧,忽然背后传来一个声音:“加把劲啊,年轻人!”你得了鼓励,咬咬牙,终于冲了陡坡,你感激地回头望去,却见了一陌生的皓首老者,倚杖驻足在雨帘中向你点头,那一头银发,如同雨中盛开的白莲。

在桂树下,摆着两张藤椅和一个茶几,两杯淡茶微微透着清香,两位老人恬适地坐着,四周很静,只有湿漉漉的鸟叫声带着馨香和清脆从参差的树叶中透出来。

两位老人不常讲话,只是做针线的那位偶尔抬起头来,帮着看报的老伴儿拂去落在头上的桂花,随便即两人相视一笑,就像是一种无需培养的默契一般,只要一个浅浅的微笑,就能够深刻而亲密的交流。

他们走过了多少风雨,一切都趋于平淡,只是眼里却分明写着永恒。

……
蓦然,我想,生命画卷上只要是用真情书写的,都是美丽的风景,总能让人感动。

不管是浓的,还是淡的。

【赏析】
巧用题记揭示主题。

“……各种至善至情的情怀,筑起了一道道最美的风景。

”既点题,又巧妙地揭示了主题——“最美的风景”。

构成这道最美风景的是“至善至情的情怀”,同时也是文章取材的视角。

从平凡与自然中领悟美。

文章以第一段作为后面四幅图画的背景。

四幅图画之所以能成为风景,是因为他们分别充溢着平凡生活中的童真、亲情、鼓励、白头到老之美。

视角独特,感悟深刻。

读罢无不给人以深远的温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