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作文指导材料
高二作文训练 材料的积累与运用

作文训练一材料的积累与运用学科:高二语文组课时:第1课时课型:作文课主备:时间:教学目标:1、通过整合课文内容,学会利用诗歌写文章。
(教学重点)2、通过交流、分析,在写作中根据主题选择并加工、运用平日积累的素材。
(教学难点)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出示课题。
“位卑未敢忘忧国”,最是诗中家国情。
南宋诗人郑思肖“一心中国梦,万古下泉诗。
”是诗人渴望收复失地,统一国家的激情呐喊,唐人刘禹锡“忧国不谋身”的简洁表达,是古代先哲一心担忧国家兴亡,从不为自己利益做谋划的真实写照。
二、出示目标,明确任务。
1、学会利用诗歌写文章。
2、在写作中根据主题选择并加工、运用平日积累的素材。
三、自主学习,独立思考阅读课本P20单元研习任务四。
(1分钟)四、自学指导,紧扣教材。
自学指导一(3分钟)选取本单元你最喜欢的一首古诗文,从语言、构思、意象、情感等角度进行阐述。
自学指导二(5分钟)1、鉴赏诗歌的方法。
2、诗歌鉴赏文章的写作步骤有哪些?五、自学展示,精讲点拨点拨一.1、这是一首游览兼咏史的诗,是杜甫初到成都游武侯祠时所作.诗题曰《蜀相》,而不是《诸葛祠》,可见此诗意在写人,写出丞相一生的功绩,表达自己的仰慕和惋惜.诗的前半写祠堂之景.一个“自”字和一个“空”字说明祠堂的荒凉,感物思人,引出后半写丞相之事.“天下计”写出丞相开创大业、挽救时局的雄才大略.“老臣心”见出丞相鞠躬尽瘁的报国苦衷.“出师未捷”既有对丞相未竟事业的惋惜,又有对自己才困时艰的感叹.此诗感人至深,故刘辰翁说:“全首如此,一字一泪矣.写得使人不忍读,故以为至.千年遗下此语,使人意伤.”(《唐诗品汇》卷八十四引)此诗也表现了作者自身想像诸葛亮一样大展雄才的心胸,但是同时含有了对才困时艰的感叹,通过诸葛未竟的心愿表达出来。
点拨二1、综合分析法——通过对全诗的整体鉴赏,解析诗歌内涵,分析艺术手法,鉴赏诗歌之美,表达自己的观点。
主题分析法——就诗歌最突出的方面进行分析,或从某个特定角度进行鉴赏,表达自己的观点。
高二下学期5月月考语文作文写作及范文

材料一: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
——《增广贤文》材料二:李密在《陈情表》中恳请“辞不就职”,他说“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他“愿乞终养”。
上述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写作提示】(一)材料解读和参考立意材料一是一则引言,“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大意为“羊羔有跪下接受母乳的感恩举动,小乌鸦有衔食喂母鸦的情义”,喻指做子女的要懂得感恩,孝顺父母。
材料二讲述李密在《陈情表》中恳请“辞不就职”,还阐述了“辞不就职”的原因,他要侍奉祖母,以尽孝心。
材料引导我们要懂得尽孝,学会感恩,孝敬父母,孝敬长辈,做有孝心的人,做有情有义的人。
参考立意:①懂得尽孝,学会感恩;②力所能及,孝敬父母;③做有孝心的人。
(二)写作任务和要求1.确定立意。
写作必须紧扣材料,选准角度,确定立意。
立意不准确的,不能评为一类文和二类文。
2.结合材料。
材料的内容必须在行文中有所体现,有概述或分析,要由材料引出自己的感悟与思考。
3.明确文体。
文体不限,自定文体,但要有文体意识,选择使用什么文体,就要符合相应的文体规范。
【范文】感恩之心,人皆有之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
这两句古语不仅道出了动物世界中的感恩之情,更映射出人类社会中的孝道与感恩精神。
李密在《陈情表》中的恳切言辞,更是将这份情感推向了人性的至高点,引发了我们对感恩之心的深思。
感恩,是人性中最美好的一种品质。
它源于对生命的敬畏,对亲情的珍视,对社会的回馈。
在这个物欲横流、人心浮躁的时代,我们更需要用一颗感恩的心去体察世界,去感知生活中的美好。
首先,感恩之心让我们学会珍惜。
珍惜眼前的拥有,珍惜家人的陪伴,珍惜朋友的关怀。
当我们用一颗感恩的心去看待生活,就会发现生活中处处充满了值得我们去珍惜的美好。
无论是清晨的第一缕阳光,还是夜晚的满天星辰,都是大自然对我们的馈赠,都值得我们去感恩。
高考语文 写作指导 材料作文如何提炼观点

材料作文如何提炼观点?上海市育才中学高二年级语文第二学期期末考试的作文题是材料作文,原题如下: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300多年前,建筑设计师克里斯托·来伊恩受命设计英国温泽市政府大厅。
他应用自己工程力学的丰富知识和多年来的实践经验,巧妙地设计了只用一根柱子支撑的大厅天花板。
市政府权威人士进行工程验收时却说只用一根柱子支撑天花板保障不了大厅的安全,责令莱伊恩再多加几根柱子。
莱伊恩争辩无效,只好在大厅内增加了4根柱子。
不过,这4根柱子实际上并未与天花板接触。
直到前几年,市政府准备修缮大厅的天花板时,才发现这个秘密。
请从这则材料中,选择一个角度,谈谈你的感受。
要求:自拟题目,不少于800字,不要写成诗歌。
怎么写呢?要求很清楚,“选择一个角度,谈谈你的感受”,那么,第一步肯定是选择一个角度了?但是,问题是有哪些角度呢?只有弄清楚有哪些角度才能从中选择一个感受最深的来写呀!我们来看看到底有多少角度。
当然材料的类型有很多种,这里不想过多涉及,仅就这则材料来谈谈故事类材料的观点提炼。
有故事就有事件,事件总是由人所为(由动植物所为是寓言),所以只要分析材料中主要人物的行为就行了。
这样来看,上述材料的方向就有两个:一是“建筑设计师克里斯托·来伊恩”;一是“市政府权威人士”。
我们读这则材料就要分析他们的所作所为。
一般的分析分成三步——1.某人做了什么?包括起因、经过、结果。
2.做得对不对?或者对,或者错,或者有对有错。
判断的过程其实就可以看出你的思想深度,表现你的价值观、人生观。
3.为什么说是“对”(或错,或有对有错)?理由是什么?这个理由其实就是你的观点,即你提炼的观点,或称之为“一个角度”。
我们以此方法分析上述材料。
先分析“建筑设计师克里斯托·来伊恩”的行为,他怎么做的?“莱伊恩争辩无效,只好在大厅内增加了4根柱子。
不过,这4根柱子实际上并未与天花板接触”,说得很清楚。
1.你可以认为他的做法是对的。
高二下学期期末模拟语文作文写作指导及范文

历史的眼光,要“远视”,不应只局限于当下,而应从一个纵向的时间维度去分析、判断。
新闻的眼光,要“近视”,需要关注时代发展,与时代脉搏贴得更近一些、再近一些。
作为青年人,你觉得该以怎样的眼光看待身处其中的时代?请写一篇文章,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写作指导】材料介绍了两种眼光:历史的眼光和新闻的眼光。
导写部分要求考生分析青年人应该以何种眼光去观察、感受、体悟当今时代。
历史的眼光要“远视”,这里的“远”显然是指和当今时代社会现实的距离,“远视”可以是追溯过去,也可以是着眼未来。
前者要求我们回顾历史,思考历史对于人的借鉴意义,“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后者则代表着一种具有前瞻性、预见性的眼光,强调要着眼于未来,思考时代未来的发展趋势,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这两者都能够帮助我们更为深刻、全面地了解现实。
新闻的眼光要“近视”,这里的“近”指的是要贴近现实社会,要关注时代发展,紧贴时代的脉搏,与时俱进,而非囿于经验和过去。
认清当今时代的现实、局势及其发展中的问题,能帮助我们更好地担起历史使命、获得更多发挥空间。
至于这两种眼光应该如何选择,材料并未明确取谁舍谁的情感倾向,因而写作时可以论述这两种眼光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只有同时具有历史的眼光和新闻的眼光,兼顾“远视”与“近视”,才能够真正把握时代发展。
当然,也可以在比较两种眼光之后,结合当今时代的具体特征,从其中一种眼光出发着重展开论述。
【参考立意】①以史为鉴,擦亮认识现实的慧眼;②着眼未来,目光长远,深刻体悟时代发展之要义;③青年既要瞻“前”顾“后”,也要立足当下;等等。
【范文】远视与近视:青年人如何观看时代作为时代的见证者与参与者,青年人肩负着时代的重任。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以独特的视角去看待所处的时代?历史的眼光,要“远视”,提醒我们之所以可以网开一面、包容多元,是因为我们有一个纵深的历史参照。
语文作文素材高二

语文作文素材高二语文作文素材高二7篇语文作文素材高二【篇1】青春的小路上,有盛开鲜艳的野花,也有静默低矮的小草;有芳香甜蜜的果实,也有挡路刺脚的荆棘;有晴空万里时的太阳,也有乌云密布时的风雨。
不管怎样,走在青春的小路上,总会收获一份别样的精彩。
路过青春,就是路过成长。
路过青春,有一种叫寂寞的情感爬上了心头。
它像春日里的溪水,静静地流淌,梦想远方;它像夏日里明净的星空,痴痴地守望,等待天亮;它像秋日里缤纷的树叶,寻找归宿;它像冬日里寂静的雪花,守候阳光。
青春的寂寞是美丽的,它并不哀伤。
路过青春,有一种叫快乐的情感注入了心胸。
它像清晨飞翔的鸟儿,煽起翅膀,呼朋招伴地歌唱;它像田间奔跑的野兔,纵身一跃,三三两两地躲藏;它像路边摇曳的蒲公英,撑起小伞,成群结队地远游;它像荒野挺拔的松杨,直指云霄,奋勇激昂地向上。
青春的快乐是纯粹的,没有任何瑕疵,只有明净的蓝光。
路过青春,有一种叫幸福的情感住在了心房。
它像一个并不严厉的口吻,天还不亮,就从爷爷那里听到催促;它像一杯乳白色的热牛奶,散着清香,从奶奶的手里接过;它像一件漂亮的毛衣,天冷了,妈妈从商店里把它买来;它像一篇经过修改的作文,字字精炼,还有爸爸的赞扬。
青春的幸福虽然不是永恒的,但却是平淡的,温暖的。
路过青春,还有一种情感叫希望。
它像本子上认真写下的习题,重重验算,那是不容放弃的坚持;它像摞得很高很高的书本,一页一页,那是日日夜夜的奋斗;它像留在白纸上的表格,一栏一栏,那是明天和后天的计划;它像刊在报纸上的文字,一个一个,那是源源不断的动力。
青春的希望,是和梦一起奔跑的,它没有消极,永远向阳。
路过青春,就是路过寂寞、幸福和希望,青春像清晨的阳光,永远迸发着活力,永远全力地奔跑,永远手握着欢笑。
路过青春,收获美好,经历成长。
语文作文素材高二【篇2】我曾酣睡于温柔芬芳的花心,周围环绕着缕缕的花魂和美丽的梦影;我曾行吟于那美丽的星之园乡,歌唱着那动人的青春。
2023—2024学年高二语文写作指导:奋斗

高二年级12月月考作文复习专题——奋斗【模拟试题】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一群群快递小哥,每天做着将包裹交到用户手上的小事,却织就了年逾400亿件的世界第一大快递网;一支支风华正茂的科研尖兵,每天都在与仪器、数据打交道,却是向技术高地发起冲锋,创造出“上九天搅月,下五洋捉鳖”的骄人成绩;海岛边境,一队队生龙活虎的青年战士,每天都重复走着巡边、巡岛的路,却是在尽忠职守地守卫近14亿人民的幸福家园……每一滴汗水都是中国故事的青春注脚,每一项成就都是中国大厦的坚实支撑。
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据此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审题指导】本题为引语类材料作文题。
材料主要讲述了青年快递员、青年科技工作者、青年守边战士谱写中国故事和中国成就的艰辛付出,说明伟大中国故事的背后其实是一代代青春工作者的脚步和汗水,宏大中国大厦的支撑者就是这一群群普通的爱岗敬业、忠于职守的年轻人。
正如快递小哥织就世界第一大快递网;风华正茂的科研尖兵向高新技术发起冲锋;青年战士巡逻队守卫着14亿人民的幸福家园等等。
材料的重点在于讴歌中国成就、中国故事背后的青年姿态。
“每一滴汗水都是中国故事的青春注脚,每一项成就都是中国大厦的坚实支撑”,这句话引导考生必须从青年的责任、担当、使命等角度来谈其与祖国发展之间的关系,即我辈青年要从中汲取一种勇于担当的力量,指引自己前进,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写作时,考生必须紧紧围绕青年与时代发展的关系,从中国故事、中国成就等角度探讨青年的职责与使命,号召即将走入社会的青年意识到时代与个人的紧密联系,培养责任意识、使命意识。
【立意示例】1.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
2.青春汗水讲述中国故事。
3.用青春撑起中国大厦。
4.忠于职守,撑起时代风帆。
5.奋斗的青春是时代最好的注脚。
高二作文写作指导:“青春匠心”导写及范文

2023年泰州市一中高二11月期中考试作文“青春匠心”导写及范文【原题呈现】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 分)时光不尽,匠心不止。
匠心是一种对事物精益求精、追求完美的态度,是一种对理想和初心恪守的操守和信念……当工匠精神与青春梦想相遇,会擦出怎样的“火花”?同学们作为中国新时代征程的青春力量,紧跟时代大潮,应怀有一颗匠心,摒弃浮躁,拒绝躺平,以青春之火淬炼新时代的工匠精神,在青春的赛道上争做新时代的“匠系青年”。
复兴中学团委将组织以“青春匠心”为主题的征文活动,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 字。
【审题指导】材料首先以工匠精神是“对事物追求完美的一种情感态度,是对理想恪守初心的一种操守和信念”等认识引出“青春梦想”,要求考生围绕青年在学习生活中如何践行“工匠精神”这一中心行文。
同时题目给出写作情景,要求考生围绕“青春匠心”这一征文主题进行写作,进一步明确写作中心,文体不做限制。
考生不得脱离征文主题,行文时不但要体现对工匠精神的认识,还要紧扣青春梦想,如果考生对工匠精神有其他符合题意的解读,均可以。
在立意构思时,要求能对工匠精神有具体的解读,找到适合青春的切入点,忌空谈。
如果只谈“工匠精神”或“青春”,均视为偏离题意。
联系课本解题:考生通过学习必修上册第二单元的课文,对工匠精神有了一定的认识和思考。
工匠精神的核心是敬业、精益、专注、创新。
如在《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一文中,考生学习了工匠精神丰富的内涵,“工匠精神”关乎人生价值、生命哲学和人生信念。
内涵有:精益求精追求极致,专注和创新;发自肺腑、专心如一的热爱;臻于至善、超今冠古的追求;冰心一片、物我两忘的境界;格物致知、正心诚意的生命哲学;技进乎道、超然达观的人生信念等。
从个人的角度总结:工作精神要爱岗敬业,踏实认真;人生态度要正心诚意、超然达观;外在气度是精致典雅、雍容大气。
高二语文月考作文指导.doc

高二语文月考作文指导一、简述觉新和梅的爱情悲剧:梅是一位人户人家的千金小姐,从小接受封建的“三从四德”、“夫贵妇荣”等礼教教育,在她的思想中烙着封建积习的印记。
可到她长大以后,由于受到新文化、新思潮的熏陶,,她在思想上,从封建鯛习的故纸堆中解脱出來,走进了追求“个性解放”、“婚姻自由”的行列。
她冇了口己的理想与信念,成为了扬激着时代脉搏的新女性。
她与觉新从小青梅竹马,在感情的触须中,互相有着爱慕之情。
在新思潮的影响F,他们更是大胆相爱,追求“恋爱自由”、“婚姻自由”,他们双双倾吐了自己的爱慕。
可这一切,都因为梅的母亲与觉新的母亲在打牌时,吵了几句嘴,而把他们童贞圣洁的爱情扼杀了。
梅的母亲把她嫁给了别人,可一年Z后,她又丧了配偶,成为“青年居孀”。
于是,她又只好回到了曾经扼杀了她幸福的母亲家中,过着“尼姑庵式”的忠洁守孝生活。
她整日以泪洗脸,忧郁成疾,身子一日不如一日,“从一而终”地在烙受封建礼教中死去。
”上而这则寓言的核心内容是蛹与蝶的对话内容。
蛹的第一问表明蛹的愿望:在阳光F自由的飞翔。
即摆脱现在的白我状态,实现理想的生活状态。
蝶的第一答是由此岸到达彼岸的条件:一是要有理想,二是要有勇气。
蛹的第二问表明的是“蛹”的担心:是不是意味着死亡。
即在追求理想的过程中一无所获甚至献出生命。
蝶的第二问表明执着追求后的最终结果——脱胎换骨后升华了的生命。
寓言的含义:要实现理想,要有不凡的人僅必须敢于为实现理想而经历艰苦的磨砺,在磨砺屮重新更生,塑造一个“新我”。
【审题指导】这是一则寓言类材料作文,理解寓童是准确审题立意的关键。
蝶的回答体现了寓意,我们的着眼点可以放在蝴蝶的回答上。
“必须渴望飞翔”,才能真正飞翔——志存高远,才能达到生命的至高境界。
“必须有脱离你那非常安全、非常温暖的巢穴的勇气”——具有放弄现有的安逸舒适生活的勇气,丿力经磨难,才能达到生命的至高境界。
“从蛹的意义上说,你已经死亡了;从蝴蝶的生命意义上说,你又获得了新生”——获得全新的生命体验,得到生命的飞升,就必须付出代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பைடு நூலகம்
他种植了20几亩小麦,到地头,他就是陪着司机收麦就是,他的主要工作是递上茶水,赔上笑脸,其实,他说,这笑脸也是因为丰收才有的,不是挤出来的。今年老天作美,雨水充沛,收成“创 最”,起码也要打3万斤麦子。澳门拉斯维加斯线上网址
我听着建泽哥说“看收”的事儿,走神了。想起我高中毕业那年收麦的事。
我这届高中生是学制拖延到麦季毕业的,比往届多上半年,记得毕业五六天就遇到麦收。我成了家里可以挣工分的主劳力,我爹很兴奋。前几天要准备麦收,头一晚他忙活到半夜。老家“半年溪” 那的蛙声一直响着,天上的星月陪着爹,他看看打着呼噜熟睡的我和娘,似乎要把准备麦收这个仪式做得再长一些。他磨了四把镰刀,整齐排开。刀锋在月光下手闪着蓝光,我睁眼看看爹,嘴里含着的 旱烟袋的烟火明暗隐约。那光,就是爹的生活希望之光,他就像第一次送儿上前线一样,是不舍儿受罪,也希望儿在麦浪里摸爬滚打,练就一身本事。白天我就看见爹磨镰,一点不糊弄,他说,糊弄 “家把械”(发言,工具的意思),就是自己祸害自己。他磨一阵要将镰刀擎到日头底下看看明晃晃的刀刃,我说是不是看看刀刃能不能透亮,他点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