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验十裸子植物门

试验十裸子植物门
试验十裸子植物门

植物学实验实训指导

张志芳邵知扬

商丘学院风景园林学院

实验一显微镜的使用和生物绘图

一、实验目的

了解显微镜的构造和成相原理;掌握其使用方法;学习生物绘图的基本技术。

二、实验器材

洋葱表皮细胞永久装片、显微镜、载波片。

三、实验内容

(一)显微镜的构造及其使用方法

1.显微镜的构造

图3.1 显微镜的构造

2.显微镜的成像原理

光学显微镜是根据凸透镜的成像原理,要经过凸透镜的两次成像。第一次先经过物镜(凸透镜1)成像,这时候的物体应该在物镜(凸透镜1)的一倍焦距和两倍焦距之间,根据物理学的原理,成的应该是放大的倒立的实像。而后以第一次成的物像作为“物体”,经过目镜的第二次成像。由于我们观察的时候是在目镜的另外一侧,根据光学原理,第二次成的像应该是一个虚像,这样像和物才在同一侧。因此第一次成的像应该在目镜(凸透镜2)的一倍焦距以内,这样经过第二次成像,第二次成的像是一个放大的正立的虚像。如果相对实物说的话,应该是倒立的放大的虚像。

3.显微镜的使用

(1)取镜和安放

右手握住镜臂,左手托住镜座。把显微镜放在实验台上,略偏左(显微镜放在距实验台边缘7厘米左右处)。安装好目镜和物镜。

(2)对光

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物镜的前端与载物台要保持2厘米的距离)。把一个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左眼注视目镜内(右眼睁开,便于以后同时画图)。转动反光镜,使光线通过通光孔反射到镜筒内。通过目镜,可以看到白亮的视野。

(3)观察

把所要观察的玻片标本(也可以用印有“6”字的薄纸片制成)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住,标本要正对通光孔的中心。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直到物镜接近玻片标本为止(眼睛看着物镜,以免物镜碰到玻片标本)。左眼向目镜内看,同时反方向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看清物像为止。再略微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看到的物像更加清晰。高倍物镜的使用:使用高倍物镜之前,必须先用低倍物镜找到观察的物象,并调到视野的正中央,然后转动转换器再换高倍镜。换用高倍镜后,视野内亮度变暗,因此一般选用较大的光圈并使用反光镜的凹面,然后调节细准焦螺旋。观看的物体数目变少,但是体积变大。

(4)整理

实验完毕,把显微镜的外表擦拭干净。转动转换器,把两个物镜偏到两旁,并将镜筒缓缓下降到最低处,反光镜竖直放置。最后把显微镜放进镜箱里,送回原处。

四、作业及要求

绘制洋葱表皮细胞纤维结构图,并注明各部分结构名称。

实验二植物组织

一、实验目的

观察了解分生组织、保护组织和基本组织的形态结构和细胞特征:初步掌握徒手切片技术。观察认识机械组织、输导组织或分泌组织的形态结构或细胞特点。初步掌握植物组织离析技术。

二、实验材料及用品

玉米根尖纵切永久装片、椴树茎横切永久装片、蚕豆叶片、小麦或玉米叶子、天竺葵叶片、甘薯块根、夹竹桃叶片、睡莲茎、马铃薯块茎等;显微镜、载波片、盖波片、镊子、刀片、培养皿、滴管、毛笔等。蚕豆幼茎、大麻茎、梨果实、松树枝条、天竺葵、马铃薯块茎、南瓜纵切永久切片、新鲜柑橘果皮、松针叶横切永久切片、棉叶横切永久制片等蒸馏水、滴管、浓盐酸、间苯三酚溶液、铬酸-硝酸离析液、平底烧瓶、70%酒精等。

三、实验内容

(一)分生组织的观察

(二)保护组织的观察

1.表皮及其附属物

2.周皮及皮孔

(三)基本组织的观察

1.同化组织

2.贮藏组织(示范)

3.通气组织(示范)

(四)机械组织的观察

1.厚角组织

2.厚壁组织

(五)输导组织的观察

1.管胞

2.导管

3.筛管和伴胞

(六)分泌组织的观察(示范)

(七)徒手切片制作方法

(八)组织离析法

四、作业及要求

1.绘蚕豆表皮细胞及其气孔器结构图,并注明各部分结构名称。

2.绘玉米表皮细胞及其气孔器结构图。并注明各部分结构名称。

3.绘椴树茎周皮结构图,并注明各部分结构名称

4.作好徒手切片的关键是什么?

5.绘厚角组织横切结构图

6.绘石细胞放大结构图。

7.绘五种不同类型的导管结构图、并注明各部分结构名称。

8.绘筛管及伴胞横切面和纵切面结构图,并注明各部分结构名称。

实验三根形态、初生结构和次生结构

一、实验目的

了解根的基本形态和根系类型;识别根尖各部分区所在部分及细胞构造特点;掌握根的初生结构;掌握根的次生结构;了解侧根的形成;观察认识几种变态根的形态或结构。

二、实验材料及用品

棉花根系、小麦根系、玉米、小麦根尖或洋葱根尖纵切永久装片、蚕豆幼根横切永久装片、鸢尾根或玉米根等。显微镜、放大镜、载波片、盖波片、刀片、滴管、培养皿、蒸馏水、番红溶液、间苯三酚溶液、吸水纸等;棉花(或向日葵)老根横切永久装片,蚕豆根横切(禾侧根发生)永久装片、萝卜和胡萝卜肉质根、甘薯和大丽菊块根、玉米和常春藤气生根、菟丝子标本等

三、实验内容

(一)根系类型的观察

(二)根尖外形和分区的观察

1.外部分区

2.内部分区

(三)根初生结构的观察

1.双子叶植物根初生结构。

2.单子叶植物根的初生结构。

(四)根次生结构的观察

1.周皮

2.初生韧皮部

3.次生韧皮部

4.维管形成层

5.次生木质部

6.初生木质部

(五)侧根形成的观察

(六)根瘤的观察

(七)变态根的观察

肉质直根、块根、气生根、寄生根

四、作业及要求

1.绘玉米根尖结构图,并注明各区。

2.给蚕豆幼根横切面结构图,并注明各部分结构名称。

3.绘鸢尾(或玉米)根管柱部分横切面图,并注明各部分结构名称。

4.比较单、双子叶植物根的初生结构有何异同?

6.绘棉花老根横切面结构图,并注明各部分结构名称。

7.植物根是怎样由生长锥逐步分化出根的初生结构,并进一步发育出次生结构。

实验四茎的形态、初生结构和次生结构

一、实验目的

观察根的外部形态;识别芽的结构和类型;掌握茎芽的结构和单、双子叶植物茎初生结构的解剖特点。掌握茎的次生结构;识别木材三切面;观察了解各种变态茎的形态或结构。

二、实验材料及用品

杨树或胡桃枝条、苹果和梨树枝条、大叶黄杨(和丁香、柳等)叶芽、榆、桃、枫杨、棉、悬铃木和刺槐带芽的枝条、丁香芽纵切永久装片、向日葵幼茎横切永久装片、玉米茎横切永久装片等。三年生椴树茎横切永久装片、一段松树茎三切面标本、松树茎木材三切面永久装片、藕、姜、竹鞭、马铃薯、荸荠、慈姑、菊芋、仙客来、球茎甘蓝、洋葱、大蒜、上楂枝刺、皂荚枝刺、蔷薇茎、葡萄卷须、黄瓜卷须、竹节蓼、假叶树、文竹等;显微镜、解剖镜、放大镜、刀片、培养皿、载波片、盖波片、镊子、吸水纸、滴管、中性红(或间苯三酚)染色液、蒸馏水等。

三、实验内容

(一)枝条外部形态观察

(二)芽结构或类型的观察

1.芽的结构

2.芽的类型

(三)茎尖结构观察

1.原表皮基

2.原分生组织

3.原形成层

(四)双子叶植物茎初生结构观察

(五)单子叶植物茎初生结构的观察

(六)双子叶植物木本茎次生结构的观察

1.表皮

2.周皮

3.皮层

4.韧皮部

5.维管形成层

6.木质部

7.髓

8.射线

(七)裸子植物茎次生结构的观察

(八)变态茎的观察

1.地下茎

2.地上茎

四、作业及要求

1.玉米茎横切面中一个维管束的结构图,注明各部分结构名称。

2.试比较双子叶植物茎与根的初生结构。

3.除三年生椴树茎横切面详图,并注明各部分结构名称。

4.绘松茎三切面在显微镜下构造图,示管胞,射线细胞等在不同切面所展现的不同结构特征,并注明各切面,结构名称。

5.列表说明双子叶木本植物从芽发育到三年生枝条时内部结构变化。

实验五叶的内部解剖结构

一、实验目的

掌握单子叶与双子叶植物叶片解剖结构的特点,并能比较异同。

二、实验材料及用品

单子叶植物叶解剖结构玻片、双子叶植物叶解剖结构玻片等;显微镜、镊子、刀片、载波片、盖波片、滴管、培养皿、吸水纸、蒸馏水等。

三、实验内容

(一)双子叶植物叶的解剖结构

1.叶片的结构

表皮、叶肉、叶脉

2.叶柄的结构

观察女贞叶柄横切面,分别和叶片的结构、茎的初生结构相比较,找出它们的异同点。

(二)单子叶植物叶的解剖结构——以禾本科植物为例

1.表皮

观察水稻(Rice)叶的表皮装片,可见表皮细胞有长、短细胞之分。长细胞多数,呈长方形,垂周壁波纹状,与相邻长细胞相嵌。短细胞又分为硅质细胞和栓质细胞两种。前者为死细胞,细胞腔内充满硅质体,后者细胞壁(cell wall)呈栓质化。

2.叶肉

观察水稻(Rice)横切面,了解水稻(Rice)叶肉细胞具有哪些特征?有无海绵组织和栅栏组织之分?具有上述结构的叶称作什么叶?

3.叶脉

维管束平行分布于叶肉中,具有一个向下突起的粗大的主脉和多个向上突起的侧脉。主脉中部分布有数个大型气腔;维管束多个,环绕主脉四周分布。每个侧脉内分布有一个维管束。维管束中的木质部呈“V”字型排列,位于近轴面的原生木质部处的螺纹导管常破裂而形成气腔,后生木质部的两个大管径的导管为孔纹导管。韧皮部位于木质部下方,在横切面上可见多边形的筛管和小型的伴胞有规律地分布。侧脉的维管束鞘有两层细胞组成,内层细胞较小,细胞壁(cell wall)厚、不含或仅含少量叶绿体;外层细胞为体型较大的薄壁细胞,含较少的叶绿体。在较大维管束的上下方,常有纤维成束分布,其一端和表皮相连另一端和维管束鞘相连,呈工字形,试分析其作用。你能观察到维管束中有形成层吗?

四、作业及要求

1.绘百合成熟花药横切面结构图,并注名各部分结构名称。

2.绘百合子房横切面结构图,并注名各部分结构名称。

3.试比较被子植物雌、雄配子体及形成过程的异同。

实验六藻类植物

一、实验目的

通过对各门代表种类的实验观察,掌握各门主要特征及分门的依据。了解藻类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演化规律。

二、实验材料及用品

颤藻属、念珠藻属、轮藻属、羽纹藻属等植物新鲜材料或浸制标本及有关装片;衣藻属、水绵属、紫菜属、海带属等植物新鲜材料或浸制标本,水绵接合手生殖,海带带片横切片;显微镜、放大镜、载波片、盖波片、小镊子、滴管、培养皿、解剖针;K-KI溶液、0.1%亚甲基兰、吸水纸等。

三、实验内容

(一)颤藻属

(二)念珠藻属

(三)轮藻属

(四)羽纹硅藻属

(五)无隔藻属

(六)衣藻属

(七)水绵属

(八)紫菜属

(九)海带

四、作业及要求

1.绘颤藻丝状体的形态结构,并注明各部结构名称。

2.绘轮藻一段短分枝,并注明性器官和各部结构名称。

3.绘衣藻的细胞结构图,注明各部名称。

4.绘水绵接合生殖各期图,注明各部名称。

5.绘海带横切面构造图,注明各部名称。

实验七真菌门

一、实验目的

通过藻状菌纲及子囊菌纲代表植物的观察,了解其外部形态,内部构造及繁殖方法。通过对各代植物的观察,了解担子菌纲、半知菌纲及地衣门的主要特征:比较和藻状菌纲、子囊菌纲的主要特征。

二、实验材料及用品

根瘤菌、酵母菌、青霉菌、曲霉菌等真菌及装片标本;蘑菇子实体及伞菌菌褶横切面、禾柄锈纲、黑粉菌属、银耳属、木耳属、灵芝属、稻瘟病属、茶渍属、梅衣属、石蕊属、松萝属等标本:培养皿、滤纸、纱布、滴管、载波片、盖波片、显微镜、5%KOH水溶液。

三、实验内容

(一)根霉属

(二)酵母菌属

(三)青霉属

(四)曲霉属

(五)禾柄锈菌

(六)蘑菇属

(七)银耳属

(八)稻瘟属

(九)观察地衣的三种类型。

四、作业及要求

1.绘酵母菌出芽生殖,注字说明。

2.绘根霉菌丝体一部分及孢子囊,并注字说明。

3.绘青霉分生孢子形态结构图,并注明各部名称。

4.绘曲霉分生梗形态结构图,并注明各部名称。

5.以酵母菌、青霉、曲霉为例,试述子囊菌纲的特点。

6.绘蘑菇子实体外形的构造图。并注明各部分名称。

7.解释下列名词:菌环、菌托。

实验八苔藓植物

一、实验目的

通过对苔藓植物门代表植物的外边形态和内部构造的观察。掌握苔藓植物的主要特征,并比较它们同藻类植物的主要异同。

二、实验材料及用品

地钱、葫芦藓的蜡叶标本或浸制标本、地钱精子器托纵切片、颈卵器托纵横切片、葫芦藓精子器、颈卵器纵切片,光萼苔属、泥衣藓属等植物标本:放大镜、显微镜、解剖针、镊子、载波片、盖波片、滴管等。

三、实验内容

(一)地钱

(二)葫芦藓

四、作业要求

1.绘地钱配子体横切面图,并注明各部分构造名称。

2.绘地钱精子器、颈卵器纵切面图,并注明各部分构造名称。

3.绘葫芦藓孢蒴纵切面图,注明各部分构造名称。

4.总结苔藓植物有那些适应陆生生活的特征。

实验九蕨类植物门

一、实验目的

通过对蕨类前四个亚门代表植物的观察,了解蕨类植物的主要特征;通过对真蕨亚门代表植物的观察,进一步掌握蕨类植物的主要特征。

二、实验材料及用品

石松属、卷柏属;卷柏、石松、木贼孢子体叶球纵切片;蕨属、槐叶萍属、满江红属的植物标本;蕨叶横切片、蕨原叶体(其精子器和颈卵器);放大镜、显微镜、载波片、盖波片、滴管等。

三、实验内容

(一)卷柏属

(二)石松属

(三)问荆

(四)蕨属

(五)槐叶萍属

(六)满江红属

四、作业及要求

1.绘中华卷柏孢子叶纵剖图,并注明各部名称。

2.比较卷柏和木贼茎的中拄有那些不同?生活史有何不同?

3.绘蕨的孢子体外形及根状茎横切图,注明各部分构造图。

4.比较蕨类植物五个亚门的异同。

实验十裸子植物门

一、实验目的

通过实验了解裸子植物的主要特征及陆生环境的适应,掌握苏铁科、银杏科、松科、杉科、柏科的主要特征及松、杉、柏三科的异同点;通过对校园裸子植物的观察,了解裸子植物对陆生环境的适应;进一步掌握苏铁科、银杏科、松科、杉科、柏科的主要特征及异同点。

二、实验材料及用品

苏铁、银杏、油松或马尾松、杉木、侧柏、圆柏等蜡叶标本及有关切片;放大镜、显微镜、刀片、镊子、解剖针、载玻片、盖玻片。

三、实验内容

(一)苏铁科:

1.大孢子叶球

2.小孢子叶球

(二)银杏科

1.大孢子叶球

2.小孢子叶球

3.种子纵剖面图

(三)松科

叶的横切面观察;小孢子叶球;大孢子叶球;种子

(四)杉科

(五)柏科

(六)麻黄科

四、作业及要求

1.绘银杏(叶)大、小孢子叶的外部形态和种子的纵剖面图,注明各部分构造名称。

2.绘油松大、小孢子叶的外部形态和种子纵切图,注明各部分名称。

3.比较松科、杉科、柏科的主要异同点。

4.如何根据植物形态特征,区分银杏的雌雄。

5.说明裸子植物叶对陆生环境的适应。

实训一植物腊叶标本制作

一、实训目的

通过实验,让学生掌握腊叶标本制作的方法和注意事项,同时通过植物标本制作可以加深学生对植物各部分的识别,并且让更多的学生通过标本了解植物科普知识。

二、实训材料及器具

植物分类学实习地点采集的植物材料。

标本夹(45×30cm方格板2块,配以绳带)、标本纸(吸水性强的草纸,折成略小于标本夹的3~5张一叠若干)、采集袋(塑料袋)、枝剪、标签、野外记录纸、照相机、地形图等。

三、实训内容

(一)初步修整

对采集到的植物材料进行初步修整,如去掉根部土壤,将枝叶整理整齐。

(二)压制

将植物材料摆放在标本纸上,使标本各部,尤其是叶的正背面均有展现。可再度取舍修整,但要注意保持其特征。

在压制过程中,每天换纸一次,每次换好纸后,捆绑标本夹,松紧有度,过松不易干,过紧材料易变黑。水分含量多的植物,可多夹几层标本纸(吸水纸),换下的标本纸及时晾干备用。

(三)装订

标本压制干燥后即可装订,将标本缝合在台纸上(30-40cm)。将采集记录贴在左上方,定名签填好贴在右下角,此签不得随意改动。对定名签鉴定的名称有异议,可另附临时定名签。照片、散落物小袋等贴在另角。贴时均不要用浆糊,以防霉变。标本布局应注意匀称均衡、自然。装订后的标本再经过消毒,夹纸或装入塑料袋保存于专门的标本柜中。

四、作业及要求

1.总结标本制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2.撰写实验报告,总结标本制作中所有植物材料种类名称及识别要点。

实训二连云港植物分类学实习

一、实训目的

通过实训掌握连云港地区四个主要植物分布点——凰窝、连岛、渔湾和花果山植物分布特点,分析植物分布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学习主要植物种类的识别要点,整理植物检索表,加深对植物分类学学习和实践方法的掌握程度。

二、实训地点

凰窝、连岛、渔湾和花果山。

三、实训内容

(一)气候条件与地形地貌的调查

(二)常见植物及其形态特征

1.蔷薇科:杏、李、蛇莓、绣线菊、野蔷薇、月季、石楠、桃、地榆、树莓、山楂、大叶白蜡、樱桃、麦李、火棘

2.金缕梅科:枫树、枫香、山白树

3.榆科:朴树、榉树

4.桑科:构树

5.楝科:楝树、香椿

6.樟科:香樟、山胡椒

7.夹竹桃科:络石、夹竹桃

8.藜科:灰绿藜、地肤

9.豆科:葛藤、紫穗槐、紫荆、大巢菜、黄檀、山合欢

10.禾本科:野燕麦、芒草、白茅、狗尾草、牛筋草、狗牙根

11、卫矛科:卫矛、南蛇藤、扶芳藤

……

(三)植物检索表的编制

四、作业及要求

1.采集当地特色植物,制作植物标本。

2.撰写实习报告,总结常见植物种类及其识别要点。

3.撰写实习心得体会。

节肢动物门的生殖规律及特点

节肢动物门的生殖规律及特点 节肢动物门是动物界最大的一门,通称节肢动物,包括人们熟知的虾、蟹、蜘蛛、蚊、蝇、蜈蚣以及已绝灭的三叶虫等。全世界约有110~120万现存种,占整个现生物种数的75-80%。节肢动物生活环境极其广泛,无论是海水、淡水、土壤、空中都有它们的踪迹。有些种类还寄生在其他动物的体内或体外。 多数节肢动物是雌性异体,且往往雌雄异形。陆生种类常行体内受精,而水生种类有很多为体外受精。有外生殖器,生殖系统除生殖腺、生殖管道、附属腺体外,高级种类有体外交配和产卵结构。一般是卵生,也有卵胎生,胎生。 卵生大部分节肢动物采取的生殖方式,卵生是指有性生殖中,母体的卵受精后排出体外,在外界环境中发育,胚胎发育过程全靠卵自身所含卵黄作为营养,待发育完成,新个体破卵而出。 卵胎生是指动物的卵在体内受精,体内发育,的一种生殖形式,是介于卵生和胎生之间的一种生殖方式,受精卵虽然在母体内发育成新个体,但胚体与母体在结构与生理功能的关系并不密切,胚胎发育所需营养主要靠吸收卵自身卵黄,胚体也可以与母体通过输卵管进行物质交换,是动物对不良环境的长期适应形成的繁殖方式。行使这种繁殖方式的节肢动物有蚜虫、七星瓢虫、一部分蝎子、一部分苍蝇、一部分蟑螂。卵胎生的孵化率比卵生高。 胎生是胚胎发育完全在母体进行,并由母体供应营养的一种生殖方式,行使胎生的物种多是哺乳动物,但在节肢动物中也有行胎生的生殖方式。 卵裂的方式是表裂,有直接发育,也有间接发育。间接发育的种类有一至数种不同的幼虫期,有时这些幼虫的生活习性与成虫不同。也有些节肢动物能行孤雌生殖或单性生殖,即没有受精的卵就能发育为成虫。此外,还有幼体生殖和多胚生殖等形式。节肢动物是没有无性生殖的。 单性生殖和孤雌生殖在节肢动物中也有出现,例如蜜蜂可以通过孤雌生殖产生工蜂,蚜虫在热带、亚热带、温室或温暖的小生境全年孤雌生殖,雌性蚜虫一生下来就能够剩余,繁殖能力很强,世代重叠现象突出。

药用植物学 第十一章 裸子植物门

第十一章裸子植物门 一、单选题 1.下列植物特征中除哪一项之外,均是裸子植物的形态特征 ( ) A.植物体(孢子体发达)B.胚珠裸露,产生种子C.具有多胚现象 D.形成果实E.配子体退化成颈卵器,完全寄生于孢子体上。 2.裸子植物的种子具单翅的植物是 ( ) A.银杏 B.马尾松 C.侧柏 D.榧树 E.草麻黄 3.柏科植物的雄蕊 ( ) A.互生 B.簇生 C.交互对生 D.二列对生 E.轮生 4.松科植物的珠鳞在结实期称 ( ) A.种鳞 B.苞鳞 C.小孢子叶 D.胚囊 E.种子 5.祼子植物中木质部具有导管的科为 ( ) A.松科 B.柏科 C.银杏科 D.麻黄科 E.红豆杉科 6.具有明显抗癌作用的紫杉醇来源于 ( ) A.松属植物 B.银杏属植物 C.三尖杉属植物 D.红豆杉属植物 E.麻黄属植物 7.麻黄科的特征是() A.草本 B.输水组织是管饱 C.输水组织是导管 D.具有红色肉质果实 E.两性花 8.银杏科的脉序是() A.平行脉 B.弧形脉 C.羽状网脉 D.掌状网脉 D.二叉分枝脉 二、判断题 1.裸子植物根、茎、叶高度分化.木质部为导管,韧皮部有筛管、伴胞。 2.裸子植物花单性,同株或异株,无花被。 3.裸子植物雄蕊(大孢子叶)聚生成雄球花(大孢子叶球),雌蕊心皮(小孢子叶或珠鳞)呈叶状而不包卷为子房,常聚生成雌球花(小孢子叶球)。 4.麻黄根能发汗解表,麻黄茎能止汗。 三、填空题

1.裸子植物大多数仍具有颈卵器,又具有种子,是介于蕨类植物与被子植 物之间的一群高等植物,所以既是_____,又是_____。 2.银杏、水杉、红豆杉、铁杉、水松、榧树等都是_____植物。 3.裸子植物茎内的维管束的木质部仅具_____而无_____;韧皮部只有_____ 而无_____及_____。 4.裸子植物的叶片多为_____、_____或_____,极少数为扁平的_____。 5.裸子植物的花均为单性花,无_____,雄蕊聚生成雄球花,也称_____; 雌蕊的心皮也称_____或_____,呈叶状而不包卷成子房,常聚生成雌球花,也称 _____,胚珠裸露于_____上,故称裸子植物。 6.在裸子植物生活史中,世代交替明显,_____占优势,_____极其退化, 雌配子体必须寄生于_____上。 7.银杏的种子呈核果状,外种皮___,采收时应除去;中种皮___色,___质; 内种皮____质,_____色。※ 8.松科的主要特征是常为常绿乔木;叶在长枝上呈_____排列,在短枝上__ ___,针形或条形;球花单性,雌雄同株,雄球花穗状,雄蕊多数,各具_____, 花粉粒具_____;雌球花球状,由多数螺旋状排列的_____组成,每个珠鳞的腹面 基部有2枚_____。本科植物多含。 9.柏科的雄球花生于枝顶,椭圆状卵形,有_____对交互对生的雄蕊,每雄 蕊有_____;雌球花球形,由_____交互对生的珠鳞组成,珠鳞与下面的苞鳞___ __,每珠鳞基部有3~4枚胚珠。本科植物常含有挥发油、树脂、双黄酮类成分。 10.红豆杉纲植物为常绿乔木或灌木,叶条形或披针形,螺旋状排列或____ _对生,基部常扭转排成_____,叶背面具2条_____;球花单性,雌雄异株,雄 球花单生于叶腋或苞腋或组成_____;雌球花单生或成对,基部具盘状或漏斗状 的_____;种子_____状,全部或部分包于肉质的_____中。本科植物多含有双黄 酮、紫杉碱和紫杉醇。 11.三尖杉科的种子_____状,全部包于由_____发育成的_____中;外种皮_ ____,内种皮_____。本科植物含有多种生物碱,如和。 12.裸子植物于形成种子的同时,不形成子房和果实,不被子房包被,和是裸露的。

节肢动物 习题(含答案)

节肢动物习题(含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4小题,共28.0分) 1. 下列动物中全都属于昆虫的一组是() A. 蜘蛛、螳螂 B. 蜻蜓、蟑螂 C. 虾、蚂蚁 D. 蜈蚣、瓢虫 2. 下列水生动物中,属于节肢动物的有() ①梭子蟹②蛾螺③水蚤④龟⑤鳖⑥河蚌⑦对虾⑧乌贼. A. ①④⑤⑥ B. ①③⑦ C. ①③⑥⑦ D. ③ ④⑥⑧ 3. 蛔虫、蝗虫、水蛭分别属于() A. 线形动物、节肢动物、环节动物 B. 环节动物、节肢动物、腔肠动物 C. 线形动物、环节动物、扁形动物 D. 线形动物、哺乳动物、软体动物 4. 蝗虫的()是负责感觉和摄食的. A. 胸部 B. 头部 C. 腹部 D. 尾部 5. 下列有关节肢动物的叙述,错误的一项是() A. 是最大的动物类群 B. 每个个体都有三对足 C. 体表有坚韧的外骨髓 D. 身体和附肢都分节 6. 下列动物体表具有外骨骼的是() A. 蜻蜓 B. 蜗牛 C. 河蚌 D. 鱿鱼 7. 昆虫在分类上属于节肢动物,请选出下列不属于节肢动物的是() A. 沙蚕 B. 蜘蛛 C. 蜈蚣 D. 虾 8. 下列动物中,不具备“身体分部,躯干、足和触角均分节”特征的是() A. 北海的梭鱼 B. 临朐山蝎 C. 临朐桑蚕 D. 潍坊产的对虾 9. 小春同学在公园看到了一些动物,其中属于昆虫的是()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④ D. ①④ 10. 下列动物中属于昆虫的是() A. 蜘蛛 B. 蜈蚣 C. 虾 D. 蝗虫 11. 俗话说“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蝉是一种节肢动物,有关蝉的主要特征描述错误的是() A. 身体分节 B. 附肢分节 C. 体表有石灰质外壳 D. 体表有坚韧的外骨骼 12. 蝗虫、蜘蛛、蜈蚣、虾等动物具有的共同特征是() A. 都有翅 B. 都有三对足 C. 都生活在陆地上 D. 身体和附肢都分节 13. 蝗虫、蝴蝶、蜘蛛、蜈蚣的共同特征是()

裸子植物观察

裸子植物观察 一、目的与要求 1、了解银杏、马尾松、杉木、侧柏的营养器官和繁殖器官的形态构造,掌握松科、杉科、柏科的主要特征。 2、掌握松科、杉科、柏科的共同特征。 二、材料与用品 苏铁、银杏、油松或马尾松、杉木、侧柏、圆柏等蜡叶标本及有关切片; 放大镜、显微镜、刀片、镊子、解剖针、载玻片、盖玻片。 三、内容与方法 1.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 ①油松枝条的形态注意区分油松的长枝和短校,在当年新长出的长枝上可看到几种类型的叶子?为几针一束? ②维球花和雌球花观察雌、雄球花的着生位置、数目以及颜色。 ②花粉裹及花粉粒取一个雄球花用放大镜观察其外形以及小孢于叶数目。用镊子取一片小孢子叶在实体镜下观察其形状,并在其背面观察两个小孢子裹(花粉裹)的形状、大小和颜色。 将小孢子叶放在载玻片上,用针捅破小孢子囊,使花粉粒散出,然后将小孢子叶取走,加一滴醋酸洋红,盖上盖玻片。注意不要滴染液太多,否则花粉粒的气褒朗上,无法观察。然后在高倍镜下观察成熟花粉粒的形态结构,分辨出花粉粒的壁、气裹和退化的第一、第二原叶细胞,生殖细胞和管细胞。 观察时注意;第一、第二原叶细胞只剩两道痕迹.所以要反复调节细准焦螺旋才能看清。醋酸洋红染色时间越长,生殖细胞和管细胞的核就越清楚.最好在5min以上。管细胞的核很大,不要将其误认为是细胞。除了第一、第二原叶细胞及生殖细胞以外,其余的全部空间均为管细胞所占据。有时只能看到2个或3个细胞,这也可能是其发育尚未成熟。根据在显微镜下看到的花粉粒结构特点,分析该花粉粒发育的时期。 ④苞鳞、珠鳞和胚珠取一个服球花,用放大镜观察其外形,将雌球北纵切去一部分在实体镜下观察,区分珠鳞和苞鳞,注意珠鳞和苞鳞是否分离?胚珠着生在珠鳞的哪一面?单取一片珠鳞观察,注意珠孔朝哪个方向?有几个胚珠? 绘图;油松一片珠鳞的侧面观(示苞鳞和珠鳞分离) ⑤胚珠和雌配子体的结构取胚珠纵切的永久制片,在显微镜下观察珠鳞、珠被、珠孔和珠心、雌配子体以及雌配子体上的颈卵器。油松的雌配子体上可看到几个颈卵器?每个颈卵器通常只能看见1个卵细胞,4个颈细胞以及退化的腹沟细胞常不易看到。另外,颈卵器外的一层较大而排列整齐的细胞是由雌配子体所形成的,并非颈卵器的壁。 绘图:油松胚珠纵切图(示珠被、珠心、颈卵器和胚乳) ?⑧观察成熟的球果和种子取球果标本观察,注意此时的种鳞和苞鳞与花期时的有何不同?注意观察种鳞和苞鳞分离的特征,每个种鳞内侧有几粒种子?种子的翅是由哪一部分发育而来的?纵剖种子.区分种皮、胚和胚乳。 ⑦不同发育时期的雄球花纵切的永久制片(示范) 根据不同的发育时期可观察到花粉囊中的造抱组织、减数分裂、单核花粉粒等各个时期。 ⑧不同发育时期的雌球花纵切的永久制片(示范) 由于发育阶段的不同,可分别观察到以下各个结构:珠心中的1个大袍子母细胞;4个大袍子;大袍子有3

动物分类及特征

动物分类及特征 动物系统经历了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进化历程,生活在今天地球上的动物大约有150万种。一般将动物界分为34个门,在此我们仅介绍主要的、在进化上占主线的门类。 一、原生动物门(Protozoa) 原生动物是最原始和最低等的动物类群。它们多数是单细胞生物,极少数是由几个或多个细胞构成群体。原生动物的细胞是真核细胞,具有细胞的结构特征,如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及其他细胞器。原生动物的细胞又是一个完整的生命体,具有多细胞生物表现出的生命功能,如从环境种吸取营养、呼吸、排泄、生殖,能够对外界的刺激产生反应等。这些功能是细胞或由细胞特化而成的细胞器来完成的。 二、腔肠动物门(Coelenterata) 腔肠动物是真正的二胚层多细胞后生动物,如水螅(Hydra)。 ⒈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 第一,辐射对称。第二,有两胚层。第三,有组织分化。 ⒉腔肠动物的生殖方式包括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无性生殖最普遍的是出芽生殖。有性生殖在其生殖期产生精巢和卵巢,雌雄同体。薮枝螅有明显的世代交替,这是动物中少有的特征。 三、扁形动物门(Platyhelminthes) 扁形动物包括涡虫、日本血吸虫、牛绦虫等。 ⒈扁形动物的进化特征 第一,两侧对称。第二,三胚层出现。第三,器官系统分化。 ⒉扁形动物分类 扁形动物约有7000种,分3个纲:涡虫纲(Turbellaria)、吸虫纲(Trematoda)和绦虫纲(Cestoioda)。 四、线形动物门(Nemathelminthes) 线形动物是一大类群,在动物系统进化上,出现了一个进步性的特征,即假体腔(primarycoelom),如人蛔虫(Ascaris lumbricoides)。人蛔虫营肠内寄生,身体表面覆盖着角质层,体内器官退化,生殖器官特别发达,雌雄异体。 五、环节动物门(Annelida) 环节动物包括各种蚯蚓、沙蚕、蚂蟥等。环节动物在动物系统进化上具有重要意义。 ⒈环节动物的进化特征 第一,身体出现分节现象(metamerism),这是高等无脊椎动物的一个重要标志。然而环节动物的分节,仍属原始分节现象。 第二,环节动物出现了真体腔(coelom),真体腔是由中胚层分化出来的,由壁体腔膜和脏体腔膜围绕而成,因而体壁和肠壁都有发达的肌肉。 第三,环节动物器官系统较完善 ⒉环节动物分类 多毛纲(Polychaeta),如沙蚕,海产,有发达的头部和疣足,雌雄异体,发育经过担轮幼虫期。 寡毛纲(Oligochaeta),如环毛蚓,无疣足而有刚毛,有生殖带,雌雄同体,发育经过担轮幼虫期。 蛭纲(Hirudinca),如蛭,亦叫蚂蟥,无疣足无刚毛,体节数目固定,身体前后端有吸盘,营寄生或半寄生生活。

药用植物学列举5种属于裸子植物的药用植物,阐述其主要识别特征及野生及栽培现状

南开大学现代远程教育学院考试卷 《药用植物学》 主讲教师:石福臣 一、请同学们在下列(10)题目中任选一题,写成期末论文。 1、以3种常用药用植物为例,阐述其中药资源状况及发展前景 2、列举5种属于裸子植物的药用植物,阐述其主要识别特征及野生及栽培现状 3、列举5种属于木本双子叶植物的药用植物,分析其关键识别特征及资源状况 4、列举5种属于草本双子叶植物的药用植物,说明其关键识别特征及资源状况 5、列举3种属于木本单子叶植物的药用植物,描述其关键识别特征及资源状况 6、在唇形科和玄参科中各列举2种药用植物,比较分析其分类学特征和各自资源分 布状况 7、结合具体药用植物分析变态根在药用植物环境适应中的意义 8、结合具体药用植物分析蔷薇科内各亚科间在特征上的演化规律 9、列举5种豆科药用植物,分别阐述其主要特征,并分析其国内资源状况 10、列举5种百合科药用植物,分析其形态特征的共同点和不同点,并阐述各自的 资源状况 二、论文写作要求 论文题目应为授课教师指定题目,论文要层次清晰、论点清楚、论据准确; 论文写作要理论联系实际,同学们应结合课堂讲授内容,广泛收集与论文有关资料,含有一定案例,参考一定文献资料。 三、论文写作格式要求: 论文题目要求为宋体三号字,加粗居中; 正文部分要求为宋体小四号字,标题加粗,行间距为1.5倍行距; 论文字数要控制在2000-2500字; 论文标题书写顺序依次为一、(一)、1. 。 四、论文提交注意事项: 1、论文一律以此文件为封面,写明学习中心、专业、姓名、学号等信息。论文保存为word文件,以“课程名+学号+姓名”命名。 2、论文一律采用线上提交方式,在学院规定时间内上传到教学教务平台,逾期平台关闭,将不接受补交。 3、不接受纸质论文。 4、如有抄袭雷同现象,将按学院规定严肃处理。

种子植物裸子植物教案

种子植物--裸子植物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通过了解裸子植物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等特点,进而了解裸子植物的主要特征。 2、了解裸子植物的经济意义。 能力目标 引导学生对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的花、果实的比较, 从而归纳出裸子植物主要特征,在此过程中,进一步培 养学生分析、综合等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 情感目标 1、通过裸子植物的形态结构、生殖与生活习性相适应的特点,使学生进一步树立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生物学 观点。 2、通过对裸子植物经济意义的了解,使学生进一步树立生物科学价值观,并对他们进行爱国主义的思想教育。 教学建议 一、本节知识结构二、教材分析 本节中松树的形态结构、生殖、生活习性的特点及裸 子植物的主要特征等内容为本节的重点。通过学习松树

的形态结构、生殖和生活习性的特点,有助于使学生了 解裸子植物的主要特征。这部分知识能使学生更好地理 解为什么裸子植物适于陆地生活,进而认识到裸子植物 在进化上所处的位置。 本节课要观察的内容较多,要让学生观察球果,并 与绿色开花植物的果实进行对比;还要观察松的根、茎、叶等形态特征,要组织学生观察好这些内容也就成为了 本节组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学生很容易把松树的雌、 雄球花和球果分别看作是绿色开花植物的花和果实,而 且学生平时对松树的生殖过程了解很少,这样对了解两 类植物的区别、裸子植物的主要特征增加了困难。 松的生殖过程比较复杂,其受精过程与绿色开花植 物不同,学生对松从传粉到受精,从雌球花经过受精后 发育形成球果都会感到难以理解,加之整个生殖过程比 较长又不易观察到,所以这一部分的内容只作为选学内容,不必让学生了解的过于详细。 三、教法建议 1、教师准备一些常见种子植物的实物,裸子植物要带有球果,被子植物最好有果实。组织学生观察比较,找 出它们的共同特征,即它们都是用种子繁殖后代,这样 它们都隶属于种子植物。然后找出它们最突出的区别, 即裸子植物的种子是裸露的,而被子植物的种子有果皮

裸子植物

裸子植物专项练习 1、下列常见植物中,属于裸子植物的是() A.水稻B.蚕豆C.大蒜D.银杏 2、如图所示是银杏树上结的“白果”,对白果是银杏种子的描述正确的是 A.成熟时果皮脱落 B.没有果皮包被 C.没有果皮和种皮包被 D.没有种皮包被 3、如图所示是银杏树上结的“白果”,对白果的描述正确的是() A.白果是银杏的种子,成熟时果皮脱落 B.白果是银杏的种子,没有果皮包被 C.白果是银杏的种子,没有果皮和种皮包被 D.白果是银杏的种子,没有种皮包被 4、下列不属于我国珍稀裸子植物的是() A、水杉 B、银杏 C、银杉 D、侧柏 5、桃树属于被子植物,松树属于裸子植物,松树和桃树相比最大的不同是() A、松树的球果里含有种子 B、松树的种子裸露,无果皮包被 C、松树的种子外面没有种皮包被 D、松树的种子外面有果皮包被 6、裸子植物与被子植物相比() A. 生殖器官没有花、果实、种子 B.只有根、茎、叶等器官 C.种子是裸露的 D.种子外面没有种皮 7、下列植物属于裸子植物的是( ) A.沂山迎客松B.诸城的板栗C.石门坊的红叶黄栌D.安丘的蜜桃 8、银杏被列为中国四大长寿观赏树种之一.银杏树与桃树相比,最主要的区别是() A.雄性植株不能结果B.种子没有果皮的包被C.花没有鲜艳的颜色D.果实没有酸甜的味道9、下列属于裸子植物的一组是() A.云杉和玉米B.水稻和小麦C.银杏和侧柏D.苏铁和玫瑰 10、被子植物与裸子植物相同的特征是() A.都有根、茎、叶和种子 B.都有根、茎、叶、花和种子 C.都有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 D.都有根、茎、叶 11、裸子植物与被子植物相比,最主要的区别是() A.种子外有种皮的保护B.种子外无种皮的保护 C.种子外有种壳的保护D.种子是裸露的,无果皮保护 12、松树属于裸子植物,其不同于被子植物的特征是() A. 种子裸露,无果皮包被 B. 种子外果皮较薄 C. 受精过程脱离了水的限制 D. 体内有输导组织 13、被称为“裸子植物的故乡”的国家是() A、美国 B、加拿大 C、埃及 D、中国 14、有一种植物,植株高大,结有种子;但种子裸露,没有果皮包被。这种植物属于 A. 苔藓植物 B. 蕨类植物 C. 裸子植物 D. 被子植物 15、国槐和侧柏是北京市的市树,月季和菊花是北京市的市花。其中属于裸子植物的是() A.国槐 B.侧柏 C.月季 D.菊花 16、下列有关绿色植物主要类群的叙述错误的是 A.种子植物包括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B.与桃树相比,松树种子外面有果皮包被 C.蕨类植物有根、茎、叶的分化 D.藻类植物结构简单,没有根、茎、叶的分化 17、银杏树与杏树相比较而言,最大的不同在于 A.果实没有酸甜的味道B.花没有鲜艳的色彩C.种子没有果皮的包被D.没有果实和种子18、我国被称为“裸子植物的故乡”。下列植物属于裸子植物的是 A.银杏B.牡丹C.水稻D.玉米 19、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相比( )

试验十裸子植物门

植物学实验实训指导 张志芳邵知扬 商丘学院风景园林学院

实验一显微镜的使用和生物绘图 一、实验目的 了解显微镜的构造和成相原理;掌握其使用方法;学习生物绘图的基本技术。 二、实验器材 洋葱表皮细胞永久装片、显微镜、载波片。 三、实验内容 (一)显微镜的构造及其使用方法 1.显微镜的构造 图3.1 显微镜的构造 2.显微镜的成像原理 光学显微镜是根据凸透镜的成像原理,要经过凸透镜的两次成像。第一次先经过物镜(凸透镜1)成像,这时候的物体应该在物镜(凸透镜1)的一倍焦距和两倍焦距之间,根据物理学的原理,成的应该是放大的倒立的实像。而后以第一次成的物像作为“物体”,经过目镜的第二次成像。由于我们观察的时候是在目镜的另外一侧,根据光学原理,第二次成的像应该是一个虚像,这样像和物才在同一侧。因此第一次成的像应该在目镜(凸透镜2)的一倍焦距以内,这样经过第二次成像,第二次成的像是一个放大的正立的虚像。如果相对实物说的话,应该是倒立的放大的虚像。

3.显微镜的使用 (1)取镜和安放 右手握住镜臂,左手托住镜座。把显微镜放在实验台上,略偏左(显微镜放在距实验台边缘7厘米左右处)。安装好目镜和物镜。 (2)对光 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物镜的前端与载物台要保持2厘米的距离)。把一个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左眼注视目镜内(右眼睁开,便于以后同时画图)。转动反光镜,使光线通过通光孔反射到镜筒内。通过目镜,可以看到白亮的视野。 (3)观察 把所要观察的玻片标本(也可以用印有“6”字的薄纸片制成)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住,标本要正对通光孔的中心。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直到物镜接近玻片标本为止(眼睛看着物镜,以免物镜碰到玻片标本)。左眼向目镜内看,同时反方向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看清物像为止。再略微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看到的物像更加清晰。高倍物镜的使用:使用高倍物镜之前,必须先用低倍物镜找到观察的物象,并调到视野的正中央,然后转动转换器再换高倍镜。换用高倍镜后,视野内亮度变暗,因此一般选用较大的光圈并使用反光镜的凹面,然后调节细准焦螺旋。观看的物体数目变少,但是体积变大。 (4)整理 实验完毕,把显微镜的外表擦拭干净。转动转换器,把两个物镜偏到两旁,并将镜筒缓缓下降到最低处,反光镜竖直放置。最后把显微镜放进镜箱里,送回原处。 四、作业及要求 绘制洋葱表皮细胞纤维结构图,并注明各部分结构名称。 实验二植物组织 一、实验目的 观察了解分生组织、保护组织和基本组织的形态结构和细胞特征:初步掌握徒手切片技术。观察认识机械组织、输导组织或分泌组织的形态结构或细胞特点。初步掌握植物组织离析技术。 二、实验材料及用品

节肢动物门

第九章节肢动物门 一、选择题 1.种类最多的动物门是()。 A.节肢动物门 B.软体动物门 C.脊索动物门 D.环节动物门 2.下列哪个无脊椎动物类群中具有能飞翔的种群? A. 节肢动物 B.环节动物 C.棘皮动物 D. 鸟类动物 E.软体动物 3.在下列无脊椎动物中,完全用气管进行呼吸的是()。 A.宽跗陇马陆 B.日本沼虾 C.中国鲎 D.大腹圆蛛E. 水蚤 4. 东亚钳蝎属于节肢动物门()。 A.多足纲 B.昆虫纲 C.蛛形纲 D.甲壳纲 E.原气管纲 5. 下列不是节肢动物排泄器官的为()。 A. 颚腺 B. 触角腺 C. 马氏管 D. 基节腺 E. 气管 6. 下列哪种动物产的卵鞘可入药,称为桑螵蛸()。 A. 蚱蝉 B. 大刀螂 C. 家蚕 D. 蟑螂 E. 蝗虫 7. 下列哪一器官不是节肢动物的呼吸器官()。 A. 鳃 B.书鳃 C. 书肺 D.气管 E.马氏管 8. 昆虫纲分类的主要依据除了触角、足、翅特征之外,还有()。 A.体壁突起 B.口器 C.生殖器 D.听器 E.化学感受器 9. 下列动物的附肢分节的为()。 A.蚯蚓 B. 水蛭 C.沙蚕 D. 蜈蚣 E. 蚂蝗 10. 下列动物具有坚硬的外骨骼为()。 A.节肢动物 B. 软体动物 C. 棘皮动物 D. 环节动物E.线形动物11.节肢动物和环节动物的共同点是()。 A.有分节的附肢 B.身体异律分节明显 C.具有外骨骼 D.链状神经系统 E.开放式血液循环 12.节肢动物的肌肉为()。 A.横纹肌 B.斜纹机 C.平滑肌 D.环肌 E.心肌 13.蜚蠊目的重要药用动物是()。 A.美洲大蠊 B.大刀螳螂 C.中华蜜蜂 D.牛虻 E.斑蝥 14.在无脊椎动物中,()因运动的增强,有与脊椎动物骨骼肌类似的横纹肌。

裸子植物教案

第五节裸子植物(教案) 秦皇岛市第七中学焦颖 一、教材分析 本节中松树的形态结构、生殖、生活习性的特点及裸子植物的主要特征等内容为本节的重点。松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植物,学生在平时的活动中对松有一定的了解,但很少有学生会对松进行细致的观察,特别是对松的生殖,更是知之甚少。通过学习松树的形态结构、生殖和生活习性的特点及裸子植物的经济意义,有助于使学生了解裸子植物的主要特征。这部分知识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为什么裸子植物适于干旱贫瘠的陆地生活,进而认识到裸子植物在进化上所处的位置。 二、设计思想: 由于本课在教学时并不是松的繁殖季节,因而不可能采集到松的“球花”,给本课的直观教学带来了难度。针对这一实际,采取了实物和多媒体相结合的手段,充分利用实物、图片、视频等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思考,进而归纳出重要概念。在学习种子的特点时,采取了作比较的方法通过分析松和桃的种子的区别使学生真正理解“裸子”的含义。 三、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通过了解松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等特点,进而了解裸子植物的主要特征。 2、了解裸子植物的经济意义。 能力目标 引导学生对裸子植物根、茎、叶和种子的分析,从而归纳出裸子植物主要特征,

在此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综合等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 情感目标 1、通过裸子植物的形态结构、生殖与生活习性相适应的特点,使学生进一步树立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2、通过对裸子植物经济意义的了解,使学生进一步树立生物科学价值观,并对他们进行爱国主义的思想教育。 四重难点: 重点: 1、裸子植物的主要特征。 2、松的形态结构对干旱陆生环境的适应。 难点:松的形态结构与干旱陆生环境的适应。 五、教学过程

实验 裸子植物

实验七裸子植物 一、目的要求 通过对苏铁纲、银杏纲、松柏纲和红豆杉纲代表植物的观察,初步建立裸子植物的直观印象,了解裸子植物的主要特征及对陆生环境的适应,掌握苏铁科、银杏科、松科、杉科和柏科的主要特征及松、杉、柏三科的异同点,加深理解各纲的联系与区别。学习体视显微镜的使用。 二、材料用品 裸子植物腊叶标本;松幼雌球果纵切片、松幼雄球果纵切片、铁树叶横切片等玻片标本;苏铁小孢子叶球(小孢子叶)等浸渍标本;苏铁、苏铁大孢子叶、银杏、马尾松、柳杉、侧伯、罗汉松、南方红豆杉等新鲜材料。 生物显微镜、体视显微镜、放大镜、搪瓷方盘、镊子、刀片、解剖针、擦镜纸等用品。 三、内容和方法 (一)体视显微镜的使用 介绍两种体视显微镜(XTL-1、XTD-5B)的构造及使用。 (二)苏铁纲 用新鲜的或干燥的苏铁营养叶观察苏铁营养叶的形态结构(铁树叶横切片、腊叶标本、校园植物苏铁);用浸渍的苏铁小孢子叶球、小孢子叶和干燥的大孢子叶球、大孢子叶观察苏铁大小孢子叶球的形态特征。 (三)银杏纲 用新鲜或干燥的银杏营养枝和生殖枝观察银杏的形态特征(腊叶标本、校园植物银杏)。 (四)松柏纲 1、松科 用马尾松新鲜标本和腊叶标本为主要代表观察松科的主要特征(玻片标本观察大小孢子叶球、校园植物观察、总结特征),并与杉科、柏科作比较。 2、杉科 用柳杉新鲜标本(观察叶形、排列,大小孢子叶球)和腊叶标本为主要代表观察杉科的主要特征(以及校园植物观察、特征总结),并与松科、柏科作比较。 3、柏科 用侧柏新鲜标本(观察叶形、排列,大小孢子叶球)和腊叶标本为主要代表观察柏科的主要特征(以及校园植物观察、特征总结),并与松科、杉科作比较。 (五)红豆杉纲 1、罗汉松科 用新鲜的和腊叶标本观察罗汉松科的主要特征(以及校园植物罗汉松观察)。

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的基本区别

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的基本区别 植物界大约有50万种植物,其中种子植物有近25万种。 裸子植物 1.种子裸露,没有果皮包被 2.种子的胚具有2至多个子叶 3.多数为直根系 4.根尖顶端多为两层原始细胞 5.都是木本,多乔木 6.单轴分枝式占优势 7.茎端无原套-原体 8.次生木质部组成成分比较简单,有管胞,无导管,无典型的木纤维,有木射线,木薄壁组织或有或无 9.管胞有大型单列或双列的具缘纹孔,有眉条,有纹孔塞,有交叉纹孔场(松柏类) 10.木射线仅由薄壁组织细胞组成,或含有射线管胞 11.茎中常有树脂道 12.韧皮部一般无筛管和伴细胞,有筛细胞和蛋白质细胞,韧皮薄壁组织常聚集成群,很少有韧皮纤维 13.维管束为无限维管束 14.形成层细胞比较长,平均长度约为3.6毫米 15.形成层不表现出叠生层次 16.营养叶的形态构造比较简单,多为针形和鳞片形,构造上多具旱生叶的特征 17.叶通常无叶鞘和托叶 18.有孢子叶球,而无真正的花 19.孢子叶球的孢子叶呈螺旋状排列 20.主要是风媒传粉,传粉时有传粉滴 21.花粉管是用于吸收珠心的养料或输送精子,有些种类的精子具鞭毛(如苏铁)。传粉和受精的间隔时间长 22.配子体退化,寄生在孢子体上,雌配子体永远被包裹在胚珠里 23.雄配子体比较复杂,多样化,有原叶细胞 24.雌配子体都起源于一个单倍体的大孢子 25.雌配子体的最初发育阶段的游离核数目很多,时间长。产生颈卵器26.胚胎开始发生时有游离核时期 27.无双受精作用,受精时有新细胞质形成 28.胚乳就是雌配子体(母本的),很发达,受精作用前就存在,是单倍体29.胚珠具有一层珠被 30.大多数种子内有强烈的多胚现象 31.不形成果实

实验一 裸子植物

实验一裸子植物-松柏目 目的:通过观察活植株和腊叶标本,验证掌握松柏目植物的主要分类特征;采集新鲜材料进行观察和分类鉴定,学习和训练描述植物分类特征的方法和技能;设计编制分属、分种检索表。 器具:显微镜、解剖针、镊子、载玻片、刀片、玻璃皿等。 材料:油松、侧柏、云杉、圆柏、刺柏具球果的新鲜材料 内容:(1)松科松属、云杉属2份植物新鲜材料,鉴定并重点观察新、老枝、大、小孢子叶球及球果特征。(2)柏科侧柏属、圆柏属、刺柏属3份植物新鲜材料,鉴定并重点观察大、小孢子叶球及球果特征。 实验报告:(1)描述松属和云杉属;侧柏属、圆柏属和刺柏属植物叶子形态特征。(2)编制分属、分种检索表,区别以上5种材料。 实验三双子叶植物-离瓣花亚纲-2 目的:通过观察新鲜材料和腊叶标本,验证掌握离瓣花亚纲蔷薇目植物代表类群的主要分类特征,学习和训练描述蔷薇目代表植物主要分类特征的方法和技能;训练运用编制检索表的技能。 器具:显微镜、解剖针、镊子、刀片、玻璃皿等。 实验材料:(1)珍珠梅、黄刺玫、玫瑰、月季的新鲜花序;苹果、梨、桃、杏,绣线菊花的腊叶标本;(2)草木樨、紫花苜蓿、白三叶、红豆草、胡枝子、甘草、国槐花的新鲜标本。 内容:(1)蔷薇科4亚科植物的花、果解剖结构观测;(2)豆科蝶形花亚科常见7种植物花序解剖结构观察 实验报告:(1)绘制蔷薇科4亚科植物花果解剖结构的区别;(2)编制检索表,分别区别蔷薇科9种植物或豆科7种植物 实验五双子叶植物-合辫花亚纲-2(3学时) 目的:通过观察新鲜材料和腊叶标本,验证掌握合辫花亚纲代表类群的主要分类特征,学习和描述合辫花亚纲主要代表植物特征的方法和技能。 器具:显微镜、解剖针、镊子、刀片、玻璃皿等。 材料:5种常见伞形科(胡萝卜、柴胡、当归、独活、防风)植物腊叶标本;5种菊科植物(苦苣菜、阿尔泰紫菀、茵陈蒿、向日葵、蒲公英)新鲜材料和腊叶标本 内容:(1)解剖观察5种菊科植物的花序;(2)解剖观察5种伞形科植物花序实验报告:(1)描述5种菊科和5种伞形科植物的形态学特征;(2)编制检索表,分别区别5种菊科或5种伞形科植物

节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第一节节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1.1 异律分节 体不同部分的体节完成不同的功能, 内脏器官也集中于一定体节中。 机能和结构相同的体节常组合在一起, 形成体区。如昆虫: 头部(感觉中心) 胸部(运动中心) 腹部(营养和生殖中心) 意义: 体节既分化, 又组合, 从而增强运动, 提高了动物对环境条件的趋避能力 1.2 体壁: 角皮(角质层,外骨骼) 上角皮 原角皮 外角皮 内角皮 上皮 基膜 发达坚厚的外骨骼(角质膜) 发生: 上皮分泌形成的一种角质膜(发达、坚硬、厚实)

组成: 上角皮主要由脂蛋白组成, 原角皮主要由蛋白质和多糖的几丁质 功能: 保水、保护内部结构、肌肉的附着点 类型:各个体节通常包被四块外骨骼—背板和腹板各一块, 侧板(连接足和翅)两块; 外骨骼通过硬化作用和矿化作用由软变硬 硬化通常从上角皮的最内层开始,逐渐向原角皮层发展 矿化作用主要是甲壳动物具有的伴随着原角皮层形成的碳酸钙和磷酸钙的沉积现象 1.3 生长与蜕皮 (ecdysis) 概念:昆虫纲和甲壳纲等节肢动物,以及线虫动物等的体表具有保护身体的角质层,限制动物的生长,发育中必须脱去旧的角质层 蜕皮现象也是节肢动物和其它一些体表被有厚角质层的无脊椎动物共同具有的特征之一 龄期:节肢动物2次蜕皮之间的时期。 蜕皮过程 动物停止摄食, 上皮脱离旧外骨骼, 并开始产生新外骨骼 同时分泌蜕皮液(内含几丁酶和蛋白酶)于新旧外骨骼之间, 分解、吸收旧外骨骼; 旧外骨骼由于分解溶化而变薄, 并在一定部位破裂 动物体钻出, 新外骨骼比旧外骨骼宽大, 并皱褶于旧外骨骼之下

旧外骨骼脱去, 动物吸水、吸气或肌肉伸张而身体膨胀, 新外骨骼便随之扩张, 这样身体也就生长 新外骨骼渐渐增厚变硬, 生长便停止 前肠和后肠内面的旧外骨骼也连在一起脱下 —蜕皮受激素的控制 ?激素与蜕皮,以昆虫为例: –胸腺:分泌蜕皮激素,昆虫成虫胸腺萎缩,不再蜕皮 –咽侧体:分泌保幼激素,抑制蜕皮 –神经分泌细胞对胸腺的调控:分泌激素活化胸腺,促进蜕皮激素分泌 1.4 附肢及其进化 每一体节几乎都有一对附肢, 附肢是实心的, 内有发达的肌肉, 不但与身体相连处有活动关节, 并且本身也分节, 十分灵活, 这种附肢称节肢, 各节称为肢节 作用: 增强了节肢动物的运动能力 节肢的灵活性和运动力都远远超过疣足 1.5 支持与运动 节肢动物依赖外骨骼支持身体,并保持身体的形状 外骨骼具有柔性关节是节肢动物在进化中获得的最大成功之一,为它们打开了一条通向飞行的道路,极大地拓展了生活的空间 节肢动物的肌肉与体壁之间不形成连续的肌肉层, 而是发展为分离的肌肉束(3对附肢肌,背纵肌、腹纵肌各1对)

节肢动物门

节肢动物门 节肢动物是动物界种类最多、分布最广的一门动物,这与其形态结构和生理特性的高度特化有关。在无脊椎动物中,它是登陆取得巨大成功的类群,绝大多数种类演化成为真正的陆栖动物,占据了陆地的所有生境。一、进化地位 原口动物中最进化的类群。什么是原口动物、后口动物? 1、异律分节 2、分节的附肢 3、外骨骼 4、高效的气管呼吸 5、高效的马氏管排泄 6、无脊椎动物中真正适应陆地生活的类群 二、结构与功能 (一)异律分节 1、定义身体由许多体节构成,体节之间形态结构发生明显差异,某些体节愈合形成体区完成不同功能。(1)头部:感觉和摄食中心(2)胸部:运动中心(3)腹部:生殖和代谢中心 昆虫纲(蝗虫):头、胸、腹三部分甲壳纲(虾):头胸部、腹部二部分 蛛形纲(蜘蛛):头胸部、腹部多足纲(蜈蚣):头部、躯干部 (二)分节的附肢 1、定义与结构(1)定义:附肢本身分节,与身体相连处也有活动的关节——节肢,各节称为肢节。 (2)意义实心,内有发达的肌肉,十分灵活而且有力,增强了适应机能,身体分部和附肢分节是动物进化的一个重要标志。 与环节动物的附肢疣足相比,有了重大进步: 疣足 1)按节分布,数量多 2)形态划一 3)与身体之间无关节,附肢不分节 4)无肌肉附着 节肢附肢分节形态多样与身体之间有关节有大量肌肉附着体部分布数量少 2、分化1)感觉(2)运动(3)捕食(4)呼吸(5)生殖 3.结构与类型双肢型:原肢、外肢、内肢;单肢型:外肢退化 三)外骨骼与肌肉 节肢动物的体壁具有一定的硬度,包在身体外面,并在某些部位向内突出成为肌肉的附着点,其功能相当于脊椎动物的骨骼,故称该层为外骨骼。 1.来源:上皮细胞分泌 2.组成:上表皮:0.1-1um,蛋白质+脂类+蜡质(陆生种类) 外表皮:几丁质(复杂的含氮多糖类物质)+蛋白质碳酸钙、磷酸钙的沉积使外表皮变硬 内表皮: 几丁质+少量蛋白质 3、意义保护、支持、运动和防止水分蒸发。 4、蜕皮及调节 外骨骼限制了身体的生长。蜕皮时上皮细胞分泌的几丁质酶和蛋白酶,能将旧外骨骼逐渐分解溶化,分泌新的表皮层。 一般在动物的背中线处破裂,个体从中钻出,迅速吞入空气、水分——使身体长大——新的表皮经鞣化变硬。昆虫:胸腺:蜕皮激素——蜕皮 ;咽侧体:保幼激素——保持幼虫性状 5.肌肉:均为横纹肌,形成独立的肌肉束,肌肉与体壁脱离,肌纤维发展为分离的肌肉束,两端着生在坚厚的外骨骼上,动作有力。 (四)混合体腔与开管式循环 1、混合体腔: 中胚层形成的真体腔裂开与囊胚腔混合在一起,形成混合体腔。 节肢动物在胚胎发育早期,以肠体腔法形成中胚层和出现按节排列的体腔囊;但在以后的发育中,体腔囊形成的真体腔退化、断裂,形成围心腔、心脏、生殖管腔、排泄管腔等几部分。在以后的发育中,围心腔壁消溶,使消化管与体壁之间的空腔实际上是由真体腔的一部分和囊胚腔形成的,因此称为混合体腔。 混合体腔内充满血液和体液,统称血淋巴,所以混合体腔又被称为血腔。

初一生物《裸子植物》教案设计

初一生物《裸子植物》教案设计 初一生物《裸子植物》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通过了解裸子植物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等特点,进而了解裸子植物的主要特征。 2、了解裸子植物的经济意义。 能力目标 引导学生对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的花、果实的比较,从而归纳出裸子植物主要特征,在此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综合等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 情感目标 1、通过裸子植物的形态结构、生殖与生活习性相适应的特点,使学生进一步树立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2、通过对裸子植物经济意义的了解,使学生进一步树立生物科学价值观,并对他们进行爱国主义的思想教育。 一、本节知识结构 二、教材分析 本节中松树的形态结构、生殖、生活习性的特点及裸子植物的主要特征等内容为本节的重点。通过学习松树的形态结构、生殖和生活习性的特点,有助于使学生了解裸子植物的主要特征。这部分知识能

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为什么裸子植物适于陆地生活,进而认识到裸子植物在进化上所处的位置。 本节课要观察的内容较多,要让学生观察球果,并与绿色开花植物的果实进行对比;还要观察松的根、茎、叶等形态特征,要组织学生观察好这些内容也就成为了本节组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学生很容易把松树的雌、雄球花和球果分别看作是绿色开花植物的花和果实,而且学生平时对松树的生殖过程了解很少,这样对了解两类植物的区别、裸子植物的主要特征增加了困难。 松的生殖过程比较复杂,其受精过程与绿色开花植物不同,学生对松从传粉到受精,从雌球花经过受精后发育形成球果都会感到难以理解,加之整个生殖过程比较长又不易观察到,所以这一部分的内容只作为选学内容,不必让学生了解的过于详细。 三、教法建议 1、教师准备一些常见种子植物的实物,裸子植物要带有球果,被子植物最好有果实。组织学生观察比较,找出它们的共同特征,即它们都是用种子繁殖后代,这样它们都隶属于种子植物。然后找出它们最突出的区别,即裸子植物的种子是裸露的,而被子植物的种子有果皮包被,由此引入到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的学习。 2、关于常见的裸子植物的观察,应该将注意力放在形态特点和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特征上。要组织学生思考为什么裸子植物大多数能够生活在干旱的环境中,植物体上有哪些结构适应干旱环境。关于裸子植物的生殖过程以及裸露的种子,教师要通过实物、示意图或挂图

郑万钧裸子植物分类系统

郑万钧裸子植物分类系统(1978) 一、系统大纲 Division Gymnospermae 裸子植物门 Class Cycadopsida 苏铁纲 Order Cycadales 苏铁目 Fam. 1 Cycadaceae 苏铁科 Gen. Cycas 苏铁属 Class Ginkgopsida 银杏纲 Order Ginkgoales 银杏目 Fam. 2 Ginkgoaceae 银杏科 Gen. Ginkgo 银杏属 Class Coniferopsida 松杉纲 Order Pinales 松杉目 Fam. 3 Araucariaceae 南洋杉科 Gen. Araucaria 南洋杉属 Gen. Agathis 贝壳杉属 Fam. 4 Pinaceae 松科 Subfam. Abietoideae 冷杉亚科 Gen. Keteleeria 油杉属 Gen. Abies 冷杉属 Gen. Pseudotsuga 黄杉属 Gen. Tsuga 铁杉属 Sect. Heopeuce长苞铁杉组 Sect. Tsuga铁杉组 Gen. Cathaya 银杉属 Gen. Picea 云杉属 Sect. Picea云杉组 Sect. Casicta丽江云杉组 Sect. Omorica鱼鳞云杉组 Subfam. Laricoideae 落叶松亚科 Gen. Larix 落叶松属 Sect. Multiseriales 红杉组 Sect. Larix落叶松组 Gen. Pseudolarix 金钱松属

Gen. Cedrus 雪松属 Subfam. Pinoideae 松亚科 Gen. Pinus 松属 Subgen. Strobus 单维管束松亚属Sect. Cembra五针松组 Sect. Parrya白皮松组 Suben. Pinus 双维管束松亚属Sect. Sula长叶松组 Sect. Pinus油松组 Fam. 5 Taxodiaceae 杉科 Gen. Sciadopitys 金松属 Gen. Cunninghamia 杉木属Gen. Taiwania 台湾杉属 Gen. Cryptomeria 柳杉属 Gen. Glyptostrobus 水松属Gen. Taxodium 落羽杉属 Gen. Sequoiadendron 巨杉属Gen. Sequoia 北美红杉属 Gen. Metasequoia 水杉属 Fam. 6 Cupressaceae 柏科Subfam. Thujoideae 侧柏亚科Gen. Thujopsis 罗汉柏属 Gen. Thuja 崖柏属 Gen. Platycladus 侧柏属 Gen. Calocedrus 翠柏属Subfam. Cupressoideae 柏木亚科Gen. Cupressus 柏木属 Gen. Chamaecyparis 扁柏属Gen. Fokienia 福建柏属Subfam. Juniperoideae 圆柏亚科Gen. Sabina 圆柏属 Gen. Juniperus 刺柏属 Order Podocarpales 罗汉松目Fam. 7 Podocarpaceae 罗汉松科Gen. Podocarpus 罗汉松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