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大合唱课件范文

黄河大合唱课件范文
黄河大合唱课件范文

黄河大合唱课件范文

《黄河大合唱》课件教学说明陆川县第四中学庞盛

一、出示幻灯片(1—2):导出课题,进行教材分析

1、出示幻灯片(3):教学目标

2、出示幻灯片(4—5):

(1)教学重、难点(2)学法(3)教法

二、幻灯片教学过程:

1、出示幻灯片(6--7):

(1)视听《保卫黄河》

(2)教师对作曲家冼星海生平简介。

2、出示幻灯片(8):了解作品创作过程。

3、出示幻灯片(9):《黄河大合唱》的历史意义

4、出示幻灯片(10--11):欣赏《河边对口曲》

5、出示幻灯片(12):课堂小结---《河边对口曲》

6、出示幻灯片(13—16):

A、欣赏《保卫黄河》的第一、二部分

B、让学生进行轮唱训练,理解轮唱特殊的意义

C、整体欣赏《保卫黄河》

三、出示幻灯片(17):知识的拓展和延伸

四、出示幻灯片(18):总结---大合唱的概念

五、出示幻灯片(19):板书与反思

1

赏析作品《黄河大合唱》第七乐章

【课题】:黄河大合唱

【教学年级】:初中一年级

【授课教师】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内容】:《黄河大合唱》第七乐章

【教材分析】:

《黄河大合唱》是一部史诗性大型声乐套曲,共分八个乐章。由

光未然作词,海星作曲。作冼品表现了在抗日战争年代里,中国人民的苦难与顽强斗争,也表现了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和不可战胜的力量。它以我们民族的发源地——黄河为背景,展示了黄河岸边曾经发生过的事情,以启迪人民来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作品气势宏伟磅礴,音调清新、朴实优美,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强烈反映了时代精神。它在我国近代音乐史上具有重大的意义,对后来的大合唱及其他体裁的音乐创作都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教学目的】:

通过欣赏《黄河大合唱》,使学生了解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英勇抗击侵略者,前赴后继的爱国主义精神,并通过音乐作品的感染力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通过欣赏使学生了解什么是大合唱,并对教材进行分析。

【教学重点】:感受作品内涵,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欣赏分析《黄河大合唱》采用的对比手法和《保卫黄河》采用的重复手法。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新课

同学们,很高兴和大家一起上音乐欣赏课。大家都知道,在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中,炎黄子孙创造了辉煌的文明。但是,翻开近现代史,这个屹立在世界东方的巨人,确饱受了世界列强的分割和__,那里有压泊,哪里就有反抗。在祖国日益强大的今天,肩负着中华民族复兴的学子们,决不能忘掉那段惨痛的历史。今天,我就带领大家到我们的母亲河边去目睹一部诞生在抗日战争时期的伟大巨作《黄河大合唱》。

三、讲授新课

(一)了解大合唱的概念

大合唱,多乐章的声乐套曲。包括领唱、独唱、重唱、对唱、齐唱、合唱等,有时穿插朗诵。常用来表现重大的历史或现实题材,内容富于史诗性和戏剧性,多用乐队伴奏。

(二)简介作品、作者、及创作背景

1、学生通过多媒体了解,《黄河大合唱》共分八个乐章。第一乐章《黄河船夫曲》、第二乐章《黄河颂》、第三乐章《黄河之水天上来》、第四乐章《黄水谣》、第五乐章《河边对口曲》、第六乐章《黄河怨》、第七乐章《保卫黄河》、第八乐章《怒吼吧!黄河》这

部作品以黄河两岸人民的英勇斗争为题材,表现了在抗日战争年代里,中国人民的苦难与顽强斗争。歌颂了伟大的祖国和勤劳勇敢的人民。作品气势宏伟,音调清新、朴实,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时代精神。作品用朗诵作为主线连接起来,它的主题是:抗日救国。

2、简介作者

光未然:我国现代著名诗人、文学评论家。

冼星海:(1905—1945)原籍广东番禺,出生在澳门的一个贫苦

家庭,13岁入岭南大学附中学小提琴,后入北大音乐传习所,国立

音专学习音乐。1929年去巴黎勤工俭学,回国后积极参加抗日救亡

运动。创作了大量的战斗性群众歌曲。如,到敌人后方去》、《在太行山上》等。1940年去苏联学习,1945年病逝于莫斯科。由于他对

发展我国革命音乐所做的巨大贡献,赢得了“人民音乐家”的光荣称号。

3、简介创作背景: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1939年,当光未然在把这部作品交给冼星海时,作曲家无比激动,在抱病期间近用了6天就使这部光辉的巨作

诞生在一个不起眼的简陋的土窑里。4月在延安初演,引起了巨大反响,很快传遍全中国,对当时的抗日战争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三)赏析作品

1、欣赏《保卫黄河》

2、思考问题

中华儿女不能像猪羊一样任人宰割,我们要抱定必胜的决心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同学们欣赏《保卫黄河》回答作品的创作手法有哪些?展示问题:作品的创作手法:对比、重复、模仿

◆说一下歌曲的演唱形式? 演唱形式:歌曲采用齐唱、轮唱的演唱形式

老师归纳:听完以后有什么感觉?(激昂、兴奋)情绪上与前几个乐章形成鲜明的对比,它以生气勃勃的战争精神构成了它的音调特征。无论在万山丛中,还是在青纱帐里,到处掀起了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潮。作品用了轮唱这种群众性的合唱方法,并穿插“龙格龙格龙”的装饰句,增强了生动、活跃的气氛。为什么要用这种演唱形式呢?

(学生回答后归纳)抗日高潮此起彼伏,有如后浪推前浪,以排山倒海之势,

表现出革命力量的不断壮大,如黄河滚滚洪流把敌人淹没在汪洋大海之中。

◆复听《保卫黄河》。思考作品的创作手法、演唱形式

四、小结

五、布置作业

写一篇简短的欣赏《黄河大合唱》的感受。

赏析作品《黄河大合唱》第七乐章

《黄河大合唱》

课型:欣赏与合唱

授课人:赵永玫

授课年级:五年级

教材分析:《黄河大合唱》的音乐以群众歌曲的音调作基础,同

时吸取了民间音乐的因素,音乐语言通俗易懂,明快简练,使这部具有交响诗、史诗性的大合唱,既有鲜明的民族风格,有又群众性的特点。可以说,《黄河大合唱》是一部表现革命内容,反映时代精神,具有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为中国人民所喜闻乐见的大型音乐作品。它在我国近代音乐史上具有重大的意义;对后来的大合唱及其他体裁的音乐创作都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黄河大合唱》是一部有八个乐章的大型声乐名曲:包括《黄河船夫曲》(齐唱与合唱)、《黄河颂》(男中音独唱)、《黄河之水天上来》(朗诵歌曲)、《黄水谣》(齐唱)、《河边对口曲》(男声对唱)、《黄河怨》(女声独唱)、《保卫黄河》(轮唱)、《怒吼把黄河》(合唱)。

教学要求:

1、通过欣赏《黄河大合唱》,感受作品中磅礴的气势,了解人民音乐家冼星海的生平及事迹,和这部作品产生的历史背景及其社会意义。

2、通过对《保卫黄河》中轮唱的练习,进一步感受革命队伍千军万马势不可挡,像黄河滚滚洪流,把侵略者淹没在人民斗争的汪洋大海之中的气势。

教学重点:通过对轮唱的感受,体会它所带来的艺术效果。

教学媒体:多媒体课件、大歌片、钢琴。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走近黄河、远望黄河、感受黄河的雄伟与磅礴

1、走进黄河:《黄河船头曲》(齐唱与合唱)出示课件

同学们,你们到过黄河吗?你们渡过黄河吗?你们真正地感受过黄河的雄伟吗。

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从昆仑山下浩浩荡荡地奔向黄河。五千年来她奔流不息。人们常把黄河比作母亲。黄河两岸的人民在她的哺育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