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人教版选修《聊斋志异》教案

合集下载

聊斋志异教案

聊斋志异教案

聊斋志异教案教案标题:《聊斋志异》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聊斋志异》的作者、背景和主题。

2. 分析《聊斋志异》中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3. 掌握《聊斋志异》中的重要词汇和短语。

4.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教案步骤:引入活动:1. 创设一个引人入胜的氛围,例如播放一段与《聊斋志异》相关的音乐或视频片段,激发学生的兴趣。

2. 向学生介绍《聊斋志异》的作者蒲松龄,以及他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主体活动:3. 分发《聊斋志异》的选段给学生,让他们阅读并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4. 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于选段的理解和感受,并引导他们分析其中的隐含意义和主题。

5. 教授《聊斋志异》中的重要词汇和短语,帮助学生扩展词汇量和语言表达能力。

6. 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活动,让他们通过模拟故事情节中的人物对话,加深对故事的理解和记忆。

巩固活动:7. 给学生布置阅读任务,要求他们阅读《聊斋志异》中的其他故事,并撰写读后感或评论,以展示他们对作品的理解和思考。

8. 分享学生的读后感和评论,鼓励他们相互交流和讨论,以促进思想的碰撞和深化。

评估活动:9. 设计一份简单的问答或选择题测验,以检验学生对于《聊斋志异》的理解程度。

10. 对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进行评估,给予针对性的反馈和指导。

教案拓展:11. 鼓励学生进一步探索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例如《红楼梦》、《水浒传》等,以拓宽他们的文学视野和知识面。

12. 引导学生进行创作活动,让他们尝试编写自己的奇幻故事,发挥想象力和写作能力。

教案建议:1.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和思考,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和表达自己的观点。

2. 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感受到阅读和学习的乐趣。

3. 结合多种教学方法和资源,例如课堂讨论、角色扮演、视频展示等,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4. 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需求,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和难度,确保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聊斋志异》教案

《聊斋志异》教案

《聊斋志异》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聊斋志异》的背景和作者。

2. 分析《聊斋志异》的文学特点和题材。

3. 掌握《聊斋志异》中的关键人物和故事情节。

4. 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学作品的阅读和欣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1. 理解《聊斋志异》的文学价值。

2. 分析《聊斋志异》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

3. 阅读并理解《聊斋志异》中的经典故事。

三、教学内容1. 《聊斋志异》的背景和作者介绍《聊斋志异》是清代文学家蒲松龄创作的一部短篇小说集。

蒲松龄生活在明末清初,这个时期社会动荡,人民生活艰苦。

蒲松龄通过《聊斋志异》之中的奇幻故事,揭示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压迫。

他的作品融入了中国古代传统文化和儒家思想,展现出了独特的魅力和艺术价值。

2. 《聊斋志异》的文学特点和题材《聊斋志异》是一部典型的古代志怪小说,它融合了奇幻、民间传说和爱情等多种题材。

作者善于运用象征、隐喻和夸张等修辞手法,给人以神秘和想象力的空间。

他描写了一系列真实或幻想的故事,以表达对封建社会现实的批判和对爱情的讴歌。

3. 《聊斋志异》中的关键人物和故事情节《聊斋志异》中有许多知名的故事,如《牡丹亭》、《画皮》和《胭脂鬼》等。

这些故事讲述了不同人物之间的爱情纠葛、命运转折和个人成长。

其中,《牡丹亭》讲述了梁山伯和祝英台的爱情故事,《画皮》描写了王孝儿与西门庆的爱恨情仇,《胭脂鬼》讲述了幽灵小倩与白娘子的斗争等。

四、教学方法1. 教师讲解与学生讨论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聊斋志异》的文学价值和故事情节。

2. 分组阅读和分析故事情节,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共同理解和解读。

3. 配合多媒体或展示板,呈现《聊斋志异》中的经典插图和相关背景知识。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讨论中对学生的参与情况进行评价。

2. 阅读理解测试,考察学生对《聊斋志异》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3. 学生小组合作完成对《聊斋志异》故事的共同解读,评价小组合作和分工情况。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教案的设计,旨在激发学生对古代文学作品的兴趣,提高他们的阅读和解读能力。

《聊斋志异》阅读教案 教学设计

《聊斋志异》阅读教案 教学设计

《聊斋志异》阅读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聊斋志异》的作者、背景及文学地位;(2)掌握文言文的基本阅读方法和技巧;(3)分析作品中的主要人物、情节和主题。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2)学会欣赏古代文学作品,培养文学素养;(3)运用批判性思维,对作品进行分析和评价。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古代文学的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2)领悟作品中所蕴含的道德观念和人生哲理;(3)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提高个人修养。

二、教学内容1. 《聊斋志异》简介:介绍作者蒲松龄、作品背景及文学地位;2. 文言文阅读方法指导:学习如何阅读文言文,掌握基本阅读技巧;3. 选文精讲:挑选《聊斋志异》中的经典篇目进行详细讲解;4. 自主阅读:学生自主阅读其他篇目,培养阅读兴趣;5. 课堂讨论与交流:分组讨论,分享阅读心得,互相评价。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了解《聊斋志异》的作者、背景及文学地位;(2)掌握文言文的基本阅读方法和技巧;(3)分析作品中的主要人物、情节和主题。

2. 教学难点:(1)文言文的阅读和理解;(2)作品深刻内涵的挖掘和分析。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聊斋志异》的作者、背景及文学地位;2. 讲解文言文阅读方法:引导学生掌握基本阅读技巧;3. 精讲篇目:挑选经典篇目进行详细讲解,分析人物、情节、主题等;4. 自主阅读:学生自主阅读其他篇目,教师巡回指导;5. 课堂讨论与交流:分组讨论,分享阅读心得,互相评价。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2. 阅读笔记:检查学生的阅读笔记,了解其对作品的理解和分析能力;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阅读任务,评估学生的阅读量和阅读效果;4.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包括表达能力、合作精神等。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 运用案例分析法,以经典篇目为例,深入剖析作品的艺术特色;3. 采用小组讨论法,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培养合作精神和批判性思维;4. 利用多媒体教学,播放相关影视作品,增强学生对作品的理解和感悟。

《聊斋志异》的教学教案

《聊斋志异》的教学教案

《聊斋志异》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聊斋志异》的作者、作品背景及文学地位。

2. 通过分析作品,使学生掌握讽刺、寓意、象征等文学手法。

3. 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提高审美情趣。

二、教学内容1. 《聊斋志异》简介:作者、成书背景、文学地位。

2. 作品选读: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短篇小说进行品读。

3. 文学手法分析:讽刺、寓意、象征等。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聊斋志异》的背景、作者及作品概况。

2. 案例分析法:以具体作品为例,分析文学手法。

3. 讨论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讨作品内涵。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聊斋志异》的作者、作品背景及文学地位。

2. 教学难点:作品中的讽刺、寓意、象征等文学手法的运用。

五、教学课时本教案共需5课时。

第一课时:《聊斋志异》简介及作品选读1. 讲解《聊斋志异》的作者、成书背景。

2. 介绍《聊斋志异》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3. 选取一篇具有代表性的作品进行品读,如《促织》。

第二课时:文学手法分析(一)1. 讲解讽刺手法在《聊斋志异》中的运用。

2. 以《促织》为例,分析作品中的讽刺手法。

第三课时:文学手法分析(二)1. 讲解寓意手法在《聊斋志异》中的运用。

2. 以《崂山道士》为例,分析作品中的寓意手法。

第四课时:文学手法分析(三)1. 讲解象征手法在《聊斋志异》中的运用。

2. 以《画皮》为例,分析作品中的象征手法。

2. 引导学生思考《聊斋志异》的现实意义,提高审美情趣。

3. 推荐课后阅读作品,拓展学生视野。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检查学生对《聊斋志异》的作者、作品背景、文学地位的理解。

2.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讨论作品时对讽刺、寓意、象征等文学手法的掌握情况。

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阅读任务,评估学生对课堂内容的吸收和应用能力。

七、教学资源1. 《聊斋志异》原著:提供给学生阅读,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2. 参考资料:包括作者生平、作品评论等相关文献,丰富教学内容。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小说欣赏教学案:第二单元 第4课 《聊斋志异》——香玉、王六郎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小说欣赏教学案:第二单元 第4课 《聊斋志异》——香玉、王六郎

第4课《聊斋志异》——香玉、王六郎(对应学生用书P18)一、读准字音 (一)单音字1.遁.去(d ùn) 2.相狎.(xi á) 3.朝暾.(t ūn) 4.谶.语(ch èn) 5.萎悴.(cu ì) 6.涕洟.(t ì) 7.汍.澜(w án) 8.连袂.(m èi) 9.愀.然(qi ǎo) 10.遽.出(j ù) 11.创痏.(w ěi) 12.酹.地(l èi) 13.不惮.(d àn) 14.祗.候(zh ī) 15.曩.约(n ǎn ɡ) 《聊斋志异》,清代短篇小说集,是蒲松龄的代表作,在他40岁左右时基本完成,此后不断有所增补和修改。

“聊斋”是蒲松龄的书屋名称,“志”是记述的意思,“异”指奇异的故事。

全书有短篇小说491篇,题材非常广泛,内容极其丰富。

多数作品通过谈狐说鬼的手法,对当时社会的腐败、黑暗进行了有力批判,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社会矛盾,表达了人民的愿望。

但其中也夹杂着一些封建伦理观念和因果报应的宿命论思想。

《聊斋志异》的艺术成就很高。

它成功地塑造了众多的艺术典型,人物形象鲜明生动,故事情节曲折离奇,结构布局严谨巧妙,文笔简练,描写细腻,堪称中国古典短篇小说之巅峰。

16.抱襆.(f ú) 17.致赆.(j ìn) 18.盈橐.(tu ó) (二)多音字1.伺⎩⎪⎨⎪⎧伺.机s ì伺.候cì2.相⎩⎪⎨⎪⎧ 相.称xi ānɡ长相.xi ànɡ3.旋⎩⎪⎨⎪⎧旋.即xu án 旋.风xu àn4.冠⎩⎪⎨⎪⎧ 衣冠.ɡu ān 弱冠.ɡu àn二、写准字形1.⎩⎪⎨⎪⎧璀c àn 璨c àn 粲然 2.⎩⎪⎨⎪⎧j í籍贯枕ji è藉 3.⎩⎪⎨⎪⎧污ɡòu垢ɡòu 诟骂4.⎩⎪⎨⎪⎧狎n ì昵忸n í怩5.⎩⎪⎨⎪⎧一zh ù炷香zh ù驻足 6.⎩⎪⎨⎪⎧b ǐ俾使b ài 稗官7.⎩⎪⎨⎪⎧zhu ó斫去q í颀长8.⎩⎪⎨⎪⎧欷x ū歔x ū嘘气9.⎩⎪⎨⎪⎧c è恻隐c è测量三、用对词语 1.璀璨 灿烂2.必须 必需四、积累成语1.秀外惠中:外表秀丽,内心聪明。

关于《聊斋志异》教案设计方案

关于《聊斋志异》教案设计方案

关于《聊斋志异》教案设计方案
教案设计方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聊斋志异》的背景与特点。

2. 掌握《聊斋志异》中的几个典型故事的情节、人物和主题。

3. 培养学生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内容
1. 《聊斋志异》的背景与特点介绍。

2. 选择几个典型故事进行深入讲解和分析,包括《聂小倩》、《骆宾王》等。

3. 引导学生进行阅读与欣赏,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欣赏能力。

三、教学过程
1. 概述《聊斋志异》背景与特点(15分钟)
老师简要介绍《聊斋志异》的背景,如作者蒲松龄的生平和创作背景,以及该书的特点,如怪力乱神、奇幻、超自然等。

2. 分析几个典型故事的情节、人物和主题(40分钟)
老师选择几个典型故事,如《聂小倩》和《骆宾王》,分析其情节的设定、人物性格的塑造和主题的表达。

学生可以根据故事情节和自身的了解进行讨论和分析。

3. 阅读与欣赏(45分钟)
老师指导学生阅读几个故事片段,鼓励学生展开想象,从不同角度进行解读和欣赏。

学生也可以选择感兴趣的故事进行阅读,并根据书中的描述进行插画创作或再创作。

四、教学评价
1. 学生的参与度和表现情况。

2. 学生对《聊斋志异》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3. 学生的阅读与欣赏能力的提高。

4. 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培养情况。

五、教学资源
1. 《聊斋志异》原著。

2. 相关的教学PPT和讲义。

3. 学生阅读故事的材料和作品欣赏的材料。

关于《聊斋志异》教案设计方案

关于《聊斋志异》教案设计方案

关于《聊斋志异》教案设计方案一、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了解《聊斋志异》的作者、时代背景及文学地位。

分析并欣赏《聊斋志异》中的精彩故事和独特艺术风格。

解读并运用文中的成语和古典文化知识。

1.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提高其文学素养。

运用批判性思维,分析故事中的道德观念和文化内涵。

学会合作讨论,共同探讨《聊斋志异》中的主题和寓意。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古典文学的魅力,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新精神,激发其对文学的热爱。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辨别善恶美丑,提升个人品质。

二、教学内容2.1 教材分析教材内容选取《聊斋志异》中的经典故事,如《画皮》、《聂小倩》等。

通过分析故事情节、人物形象、文学手法等,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品。

2.2 学情分析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背景和兴趣,设计富有吸引力的教学活动。

针对学生的认知水平,适当提供学习支架,帮助其理解和欣赏《聊斋志异》。

三、教学过程3.1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聊斋志异》的电视剧片段或音频,激发学生的兴趣。

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对《聊斋志异》有什么了解?为什么我们要学习这部作品?3.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选定的故事,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学生结合注释和工具书,自行解读文中的难点和重点。

3.3 课堂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讨故事中的主题和寓意。

各小组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和互动。

3.4 文学鉴赏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故事中的文学手法,如象征、比喻、夸张等。

学生欣赏故事中的精彩片段,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四、教学评价4.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表现,评估其对教学内容的兴趣和理解程度。

鼓励学生提问和发表见解,促进其积极参与课堂互动。

4.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完成作业的质量,包括故事梗概、人物分析和主题探讨等。

关注学生在作业中的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的体现。

五、教学资源教学课件和教案设计,提供直观的教学辅助。

《聊斋志异》原著或改编作品,供学生阅读和欣赏。

《聊斋志异》的教学教案

《聊斋志异》的教学教案

《聊斋志异》的教学教案第一章:引言1.1 课程背景1.2 教学目标1.3 教学方法1.4 教学内容第二章:《聊斋志异》的概述2.1 作者简介2.2 作品背景2.3 作品特点2.4 作品意义第三章:短篇小说《画皮》的教学3.1 教学目标3.2 故事梗概3.3 词语解释3.4 问题讨论第四章:短篇小说《促织》的教学4.1 教学目标4.2 故事梗概4.3 词语解释4.4 问题讨论第五章:短篇小说《山市》的教学5.1 教学目标5.2 故事梗概5.3 词语解释5.4 问题讨论教学反思:本教案以《聊斋志异》为主要教学内容,共包括十五个章节。

前五章主要对《聊斋志异》进行概述,包括作者简介、作品背景、作品特点和作品意义。

的章节将逐一解析《聊斋志异》中的短篇小说,包括故事梗概、词语解释和问题讨论。

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讨。

通过分析作品中的情节、人物和主题,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聊斋志异》的艺术价值。

结合时代背景,让学生了解作品背后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在教学效果方面,学生对《聊斋志异》的兴趣逐渐提高,通过问题讨论,加深了对作品的理解和感悟。

但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部分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存在困难,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加强对文言文阅读技巧的指导。

总体来说,本教案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仍有改进的空间。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第六章:短篇小说《续黄粱》的教学6.1 教学目标6.2 故事梗概6.3 词语解释6.4 问题讨论第七章:短篇小说《狼》的教学7.1 教学目标7.2 故事梗概7.3 词语解释7.4 问题讨论第八章:短篇小说《罗刹国》的教学8.1 教学目标8.2 故事梗概8.3 词语解释8.4 问题讨论第九章:短篇小说《珊瑚》的教学9.1 教学目标9.2 故事梗概9.3 词语解释9.4 问题讨论第十章:短篇小说《阿宝》的教学10.1 教学目标10.2 故事梗概10.3 词语解释10.4 问题讨论教学反思:在的五章中,我选择了《聊斋志异》中的五篇短篇小说进行教学设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聊斋志异》之《香玉》、《王六郎》【积累整合】1、给下面加点字注音。

(1)良夜更易尽,朝暾()已上窗(2)昔日佳作,今成谶()语矣(3)生因把袂,相向汍()澜(4)君恶作剧,使人创痏()(5)遂相谈()(6)饮则酹地()(7)果闻唼呷有声()(8)愧无腆()物,仅有卮酒(9)众乃折柬抱襆,争来致赆()(10)欻()有羊角风起(11)余乡有林下者,家綦()贫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胶州黄生,舍()读其中(2)每使邀绛雪来,辄不至,生以为恨( )(3)何之()以袖拭泪(4)乞早见()示,仆将抱植家中(5)愀然()曰:“妾有大难!君急往尚得相见;迟无及矣。

”(6)俾()香玉复降宫中。

(7)归后,以金遗()道士(8)此我生期,非死期也,何哀为()(9)如不弃,要当以为长()耳(10)明日,许货()鱼,益沽酒(11)祖()送出村3、文学常识填空。

蒲松龄(1640~1715)清代小说家,字留仙,一字剑臣,号,淄川(今山东淄博)人。

《聊斋志异》是一部小说集,共有短篇小说431篇。

其内容大致有四部分:一、怀着对现实社会的愤懑情绪,揭露、嘲讽贪官污吏、恶霸豪绅贪婪狠毒的嘴脸,笔锋刺向封建政治制度。

这类作品以等篇最有代表性。

二、蒲松龄对腐朽的科举制度有切身的体会,无情地揭开了科举制度的黑幕,勾画出考官们昏庸贪婪的面目,剖析了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灵魂的禁锢与腐蚀,谴责了考场中营私舞弊的风气。

这类作品以等篇最有代表性。

三、对人间坚贞、纯洁的爱情及为了这种爱情而努力抗争的底层妇女、穷书生予以衷心的赞美。

有代表性的篇章有等。

《聊斋志异》中还有相当多狐鬼精灵与人的恋爱故事,颇具浪漫情调。

在这些故事里,塑造了很多容貌美丽、心灵纯洁的女性形象,如等。

四、有些短篇是阐释伦理道德的寓意故事,具有教育意义,如等。

4、《聊斋志异》中有许多像“盗泉之水,一掬亦污也”这样的精彩语录,你还能写出几句吗?【文本助读】5、“次年四月至宫,则花一朵,含苞未放;方流连间,花摇摇欲拆;少时已开,花大如盘,俨然有小美人坐蕊中,裁三四指许;转瞬飘然欲下,则香玉也。

”赏析这一段细节写的艺术手法。

6、《香玉》中,蒲松龄对书中主人翁的爱情的描绘投入了浓重的笔墨。

为了表现爱情为什么反复强调的是“才”与“情”呢?请结合作品加以分析。

7、“果有妇人抱婴儿来,及河而堕。

儿抛岸上,扬手掷足而啼。

妇沉浮者屡矣,忽淋淋攀岸以出:藉地少息,抱儿径去。

当妇溺时,意良不忍,思欲奔救;转念是所以代六郎者,故止不救。

”这一段写的是王六郎放弃妇人代死的细节,请通过这一细节分析王六郎的优秀品质及在当时社会的可贵性。

【拓展应用】阅读《婴宁》片断,然后回答问题。

有女郎携婢,拈梅花一枝,容华绝代,笑容可掬。

生注目不移,竟忘顾忌。

女过去数武,顾婢子笑曰:“个儿郎目灼灼似贼!”遗花地上,笑语自去。

生拾花怅然,神魂丧失,怏怏遂返。

…………良久,闻户外隐有笑声。

媪又唤曰:“婴宁,汝姨兄在此。

”户外嗤嗤笑不已。

婢推之以入,犹掩其口,笑不可遏。

媪逋目曰:“有客在,咤咤叱叱,是何景象?”女忍笑而立,生揖之。

媪曰:“此王郎,汝姨子。

一家尚不相识,可笑人也。

”生问:“妹子年几何矣?”媪未能解;生又言之。

女复笑,不可仰视。

媪谓生曰:“我言少教诲,此可见矣。

年已十六,呆痴如婴儿。

”生曰:“小于甥一岁。

”曰:“阿甥已十七矣,得非庚午属马者耶?”生首应之。

又问:“甥妇阿谁?”答曰:“无之。

”曰:“如甥才貌,何十七岁犹未聘?婴宁亦无姑家,极相匹敌。

惜有内亲之嫌。

”生无语,目注婴宁,不遑他瞬。

婢向女小语云:“目灼灼贼腔未改!”女又大笑,顾婢曰:“视碧桃开未?”遽起,以袖掩口,细碎连步而出。

至门外,笑声始纵。

媪亦起,唤婢襆被,为生安置。

曰:“阿甥来不易,宜留三五日,迟迟送汝归。

如嫌幽闷,舍后有小园,可供消遣;有书可读。

”次日至舍后,果有园半亩,细草铺毡,杨花糁径。

有草舍三楹,花木四合其所。

穿花小步,闻树头苏苏有声,仰视,则婴宁在上,见生来,狂笑欲堕。

生曰:“勿尔,堕矣!”女且下且笑,不能自止。

方将及地,失手而堕,笑乃止。

…………母谓女曰:“憨狂尔尔,早知过喜而伏忧也。

邑令神明,幸不牵累。

设鹘突官宰,必逮妇女质公堂,我儿何颜见戚里?”女正色,矢不复笑。

母曰:“人罔不笑,但须有时。

”而女由是竟不复笑,虽故逗之亦终不笑,然竟日未尝有戚容。

8、婴宁出场,“拈梅花一枝”之后又多次写花,谈谈鲜花情节描写中所起的作用?9、爱哭莫过于林黛玉,爱笑莫过于婴宁,婴宁的笑在文中处处可闻,找出文中婴宁笑处,她什么时候笑?笑得怎样?分析她性格。

10 、有人认为婴宁的笑有点憨,其实她看起来有点憨的不止她的笑。

找出文中婴宁看起来憨的内容(语言),真是如此吗?进行分析。

11、婴宁在受到婆婆训斥后,就再也没有笑过。

如何看待婴宁的“不笑”呢?12、蒲松龄先生创造出这样一个女性形象,其意义何在?结合当时环境分析。

阅读《阿宝》片断,然后回答问题。

粤西孙子楚,名士也。

生有枝指;性迂讷,人诳之辄信为真。

或值座有歌妓,则必遥望却走。

或知其然,诱之来,使妓狎逼之,则赪颜彻颈,汗珠珠下滴,因共为笑。

遂貌其呆状相邮传,作丑语而名之“孙痴”。

邑大贾某翁,与王侯埒富,姻戚皆贵胄。

有女阿宝,绝色也,日择良匹,大家儿争委禽妆,皆不当翁意。

生时失俪,有戏之者劝其通媒,生殊不自揣,果从其教,翁素耳其名而贫之。

媒媪将出,适遇宝,问之,以告。

女戏曰:“渠去其枝指,余当归之。

”媪告生。

生曰:“不难。

”媒去,生以斧自断其指,大痛彻心,血益倾注,滨死。

过数日始能起,往见媒而示之。

媪惊,奔告女;女亦奇之,戏请再去其痴。

生闻而哗辨,自谓不痴,然无由见而自剖。

转念阿宝未必美如天人,何遂高自位置如此?由是曩念顿冷。

…………生既离床寝,坐立凝思,忽忽若忘。

每伺察阿宝,希幸一再进之。

责节,闻将降香水月寺,遂早旦往候道左,目眩睛劳。

日涉午,女始至,自车中窥见生,以掺手搴帘,凝睇不转。

生益动,尾从之。

女忽命青衣来诘姓字。

生殷勤自展,魂益摇。

车去始归。

归复病,冥然绝食,梦中辄呼宝名,每自恨魂不复灵。

家旧养一鹦鹉,忽毙,轩持弄于床。

生自念:倘得身为鹦鹉,振翼可达女室。

心方注想,身已翩然鹦鹉,遽飞而去,直达宝所。

女喜而扑之,锁其肘,饲以麻子。

大呼曰:“姐姐勿锁!我孙子楚也!”女大骇,解其缚,亦不去。

女祝曰:“深情已篆中心。

今已人禽异类,姻好何可复圆?”鸟云:“得近芳泽,于愿已足。

”他人饲之不食,女自饲之则食;女坐则集其膝,卧则依其床。

如是三日,女甚怜之。

阴使人輶生,生则僵卧气绝已三日,但心头未冰耳。

女又祝曰:“君能复为人,当誓死相从。

”鸟云:“诳我!”女乃自矢。

鸟侧目若有所思。

少间,女束双弯,解履床下,鹦鹉骤下,衔履飞去。

女急呼之,飞已远矣。

13、“性迂讷,人诳之辄信为真。

或值座有歌妓,则必遥望却走。

或知其然,诱之来,使妓狎逼之,则赪颜彻颈,汗珠珠下滴,因共为笑。

”这一段写出了孙子楚什么特点?在文中有什么作用?14、女戏曰:“渠去其枝指,余当归之。

”媪告生。

生曰:“不难。

”媒去,生以斧自断其指,大痛彻心,血益倾注,滨死。

过数日始能起,往见媒而示之。

媪惊,奔告女;女亦奇之,戏请再去其痴。

这里作者两次用“戏”,分析这两次戏的作用。

15、当阿宝向鹦鹉祝曰:“君能复为人,当誓死相从。

” 鸟云:“诳我!”女乃自矢。

鸟侧目若有所思。

“此处表现了孙子楚什么性格?这样写有什么好处?16、冯镇峦《读聊斋杂说》所言“试观《聊斋》说鬼狐,即以人事之伦次,百物之性情说之。

说得极圆,不出情理之外;说得极巧,恰在人人意愿之中。

虽其间亦有意为补接,凭空捏造处,亦有大段吃力处,然却喜其不甚露痕迹牵强之形,故所以能令人人首肯也。

”请结合本篇人物举例分析。

参考答案:《孙悟空大战红孩儿》1、dīhèshēchǐjiélǔjiéhuìzhùhùi guījiǎo jíxùn zhàn mèi jīng chēn bān mèi2.神魔(或章回体神话)吴承恩明《三国演义》《水浒传》《金瓶梅》《三国演义》《水浒传》玄奘西行印度、寻求佛法3.孙悟空大闹天宫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八戒大战流沙河孙行者大闹五庄观孙行者大闹黑风山孙行者三借芭蕉扇4.孙悟空是一个“三位一体”的人物,在他的身上,猴性、人性和神性完美地结合在一起。

他首先具有猴的特点。

在课文中,他“将身一纵,跳上那巅险峰头”,则表现了猴子的机灵、敏捷。

其次,他是一个神,有着七十二变、筋斗云等无穷的神通,能够呼风唤雨,随意召唤天地神仙。

课文中,能体现他神性的地方很多很多,例如,他“喝一声叫‘变’,变作三头六臂,似那大闹天宫的本像。

将金箍棒,幌一幌,变作三根金箍棒”。

最重要的,他具有一个凡人的性格特征。

他很自信,当三藏在马上心惊时,他一再表示“只管走路,莫再多心。

老孙自有防护”。

但他并不是盲目自信,他的自信是建立在高强的本领、蔑视一切的正义感和精明、警觉之上的。

在故事中,正是他时时警惕,才使得红孩儿一直没有下手的机会。

而一发现妖怪的踪迹,总要停下来,吩咐师兄弟“仔细”,并把师傅护在中间,体现了他的细心和警惕。

他还是幽默诙谐的。

当然,他也有着凡人的一些缺点,比如容易急躁、冲动等等。

5.唐僧:迂弱、心软慈悲、不辨是非、刚愎自用猪八戒:贪吃懒惰、使乖卖巧沙僧:执著忠诚、冷静、善良红孩儿:贪婪、狡猾、邪恶、行为乖张现以沙僧为例,具体说明。

在本文中,沙僧主要表现了两个重要的性格特点。

一是对取经事业的忠诚。

当孙悟空因为心焦而赌气说散伙,猪八戒随声附和的时候,他却“闻言,打了一个失惊,浑身麻木”,并且劝说师兄不应该有这样的想法,否则就会“违了菩萨的善果,坏了自己的德行,惹人耻笑,说我们有始无终”。

二是冷静的性格。

当孙悟空听说红孩儿是牛魔王的儿子时,认为自己和牛魔王是结拜兄弟,应该可以借此很容易了结此事。

沙僧冷静地分析说:“哥啊,常言道:‘三年不上门,当亲也不亲’哩。

你与他相别无六百年,又不曾往还杯酒,又没有个节礼相邀,他那里与你认甚么亲耶?”事实果然印证了他的话。

除此之外,他还是这个充满矛盾的取经四人团体中的平衡力量,当唐僧要对孙悟空念紧箍咒的时候,总是他在一旁苦劝,在矛盾中,他起到了调和与平衡的作用。

6.《西游记》的作者是带着一种强烈的入世精神观照笔下的神幻世界,因此,对于社会现实有所揭露和批判。

本文中,山神土地所受的种种盘剥,其实影射了现实中豪强霸占一方,巧取豪夺,令民不聊生的现实,而作者嘲笑算命不通的“卯酉星法”,嘲笑败家的“红百万”变作“红十万”,讽刺亲戚之间“三年不上门,当亲也不亲”的世态炎凉,也体现了作者对诸多社会现象的调侃。

7.还有一些,但并非对社会人生的调侃,而是书中人物的互相调侃,为课文增添了一些诙谐、幽默的氛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