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

合集下载

部编版高一上册语文第九课《念奴娇·赤壁怀古》课文原文、教案及知识点(优秀5篇)

部编版高一上册语文第九课《念奴娇·赤壁怀古》课文原文、教案及知识点(优秀5篇)

部编版高一上册语文第九课《念奴娇·赤壁怀古》课文原文、教案及知识点(优秀5篇)《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感受苏词的豪放风格。

2、了解作者渴望为国效力的思想与壮志未酬的苦闷,正确理解“人生如梦”的思想情绪。

3、理解作者通过词体现的人生观。

教学重点:通过语言品味词作的豪放。

教学难点:通过理解“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讨论、体会苏轼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进而感受苏轼的人格魅力。

教学方法:诵读法、赏析法教学过程:一、导入宋代的词,明确是分为两个派别,即婉约与豪放。

婉约,内容不外乎是离愁别绪,闺情绮怨。

而豪放派便恰恰与其相反,内容比较宽阔浩荡,气势恢宏,让人读后有种痛快淋漓的感觉。

苏轼是一个用“豪放”作词的,并开始写作打破传统词风的词,《念奴娇·赤壁怀古》便是其豪放词风的代表作。

二、解题:念奴娇赤壁怀古观眼前之景(题目)思历史之事抒一己之情三、研读课文,学生整体把握全词内容,感受苏词的豪放风格。

1、上阙写的景色有什么特点?如何描写?明确:景——雄奇壮丽景物描写的豪放“大”字写出了长江奔腾而来,汹涌澎湃的气势。

“千古”则写出了历史长河的浩瀚渺远。

作者从时间和空间上,把江水、浪花和千古风流人物融为一体,为全词设置了一个极为广阔的空间和甚为悠久的时间背景。

为全词奠定了昂扬的基调。

2、这几句中哪几个字用得好?请大家展开想象,为我们描绘一幅赤壁美景。

明确:“乱”写出山石险怪,“穿”写出高峻陡峭。

“惊”写浪花汹涌,“拍”描绘出水石相搏的情状。

“卷”字写出浪花四溅,狂澜奔腾起伏的异景。

作者从形状、声音、以及颜色三方面,用了比喻、夸张、拟人的手法描绘了赤壁的壮阔景观,并暗写赤壁之战惊心动魄的场面和英雄豪杰们的雄姿,表现了作者的豪迈奋发。

3、面对这如画的江山,作者想到了谁?为我们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下片着力塑造周瑜,为何要插入“小乔初嫁了”这一细节?作者为什么用“初嫁”,而非“出嫁”?明确:人——英雄人物周瑜形象的豪放周瑜苏轼年龄34岁47岁婚姻幸福美满屡遭不幸外貌英俊儒雅早生华发才华文韬武略才华恣肆职务东吴都督团练副使虚职际遇功成名就功业未成情场、官场、战场,场场得意;黄州、惠州、儋州州州失意。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通用12篇)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通用12篇)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通用12篇)《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通用12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篇1教学目标:1.把握本词“景、史、情”相融合的写作特色。

2.通过对语言的分析,把握内容,感受风格,领会思想。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课型:课内赏析课教时安排: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先来欣赏一首由我国著名男中音歌唱家杨洪基的《滚滚长江东逝水》,同学们可以任自己的思想任意驰骋在古战场。

让我们踏着这雄浑的男声独唱,走进三国,走进赤壁,走进《念奴娇·赤壁怀古》。

一首诗词,要读懂,首先仍是字词入手。

语文实为“文字、文章、文学、文化”二、整体感知1.请同学朗读,同学评价,学了这么多年的语文,读得怎么样?应该怎样读?2.检查字词的理解见幻灯23.集体朗读4.师范读或者听多媒体的朗读解释:词与诗歌不一样,押的是入声韵。

入声韵现在已不存在,现在无锡的老言颇有点相像。

举例试用无锡话读。

入声韵的特点是压抑,此词虽然是豪放词,然归根结底是压抑的情感。

5、学生朗读,要求:体会文化三、品味鉴赏:词是有章法的,理解词要一层一层的看。

全词共八句,分别是:1、第一句从眼前江景起兴,由眼前的大江联想到历史长河,引出对往昔英雄的怀念。

讨论:你认为第一句指的是眼前的大江吗?幻灯5哪几个词是最有历史感的?“浪淘尽”是什么意思?(任何英雄人物都会掩埋在历史的长河中,起笔苍凉)2、点明怀古内容,引出古战场幻灯6故垒西边……这是真是赤壁吗?何以见得?3、正面描写赤壁景色,突出江流气势和赤壁的雄奇红灯7“乱石穿空”写什么?“惊涛拍岸”突出什么?“ 卷起千堆雪”写什么?(写山,雄俊,力度。

惊涛,表明水,江流的湍急。

2024年高二语文《念奴娇·赤壁怀古》精彩教案

2024年高二语文《念奴娇·赤壁怀古》精彩教案

2024年高二语文《念奴娇·赤壁怀古》精彩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并背诵《念奴娇·赤壁怀古》。

2.分析诗词的意象、意境及其表达的情感。

3.掌握诗词的修辞手法和艺术特色。

4.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二、教学重点1.诗词的意象、意境及其表达的情感。

2.诗词的修辞手法和艺术特色。

三、教学难点1.诗词的审美价值和历史文化内涵。

2.诗词的情感把握和表达。

四、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播放《念奴娇·赤壁怀古》的朗读音频,让学生初步感受诗词的韵律美。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吗?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场景?2.诗词解读介绍苏轼及《念奴娇·赤壁怀古》的背景。

分析诗词的意象、意境:“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描绘了赤壁古战场的壮阔景象。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点明了赤壁古战场的地理位置和历史背景。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形象地描绘了赤壁之战的激烈场面。

分析诗词的修辞手法:拟人:“乱石穿空,惊涛拍岸”中的“穿空”、“拍岸”运用了拟人手法,形象地描绘了自然景象。

分析诗词的情感:诗中表达了作者对历史英雄的敬仰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3.课堂讨论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诗词中的意象、意境、修辞手法和情感表达。

分享讨论成果:每组选代表汇报讨论成果,其他同学补充。

4.诗词背诵组织学生集体背诵《念奴娇·赤壁怀古》。

5.作业布置让学生结合课堂学习,写一篇关于《念奴娇·赤壁怀古》的鉴赏文章。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关注传统文化,提高文学素养。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媒体教学、课堂讨论等方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了《念奴娇·赤壁怀古》的意象、意境、修辞手法和情感表达。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同时,也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他们在课堂上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

在今后的教学中,还需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念奴娇赤壁怀古》优秀教案5篇

《念奴娇赤壁怀古》优秀教案5篇

《念奴娇赤壁怀古》优秀教案5篇《念奴娇赤壁怀古》优秀教案1一、教材分析(一)单元教学目标:必修四第二单元编选的是宋词,在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五个必修模块中,这是唯一的宋词单元。

本单元选取的是四位著名词人的作品。

四人中苏轼和辛弃疾是北宋和南宋的豪放派代表,而柳永和李清照是婉约派的代表人物,其中柳永是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文人,李清照是宋代最杰出的女词人,四人在词坛上都占有一席之地。

教材编者可谓用心良苦,编选四人各富代表性的词来学习,通过比较,使学生了解完全不同的两种词风,进一步体会四位词人不同的创作风格。

本单元教学课上努力做到学生、教师、编者和文本之间的平等对话与交流,在学生理解词的内容后,教给鉴赏词的方法。

通过鉴赏,体味词中表达的情感,分析作者是如何传情达意的,进一步了解词的特点和写法(情景交融、点染、白描、叠字等),让学生在学习后对词的鉴赏建立一个初步的感性的理解。

因必修五模块已没有古典诗词的学习内容,所以本单元的学习还应引导学生对鉴赏古典诗词的一般方法进行总结,为以后进行诗歌与散文系列模块的选修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文特点及在单元中的地位:《念奴娇·赤壁怀古》既是苏轼的代表作,又是豪放派词的主要代表作之一。

通过对本词的学习,有利于学生区分两大风格词派的作品以及以后进行诗歌鉴赏的训练。

根据以上教材特点和新课标理念,确立教学目标如下:知识目标:1、了解苏轼的有关知识;2、把握豪放词的意境及特点。

能力目标:1、提高学生的朗诵水平;2、通过比较,认识豪放派与婉约派艺术风格的不同。

情感目标:教育学生正确面对人生道路上的困难与挫折,树立积极的人生观,保持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为:1、体会词人在作品中表达的思想感情;2、比较豪放派与婉约派艺术风格的不同。

教学难点为:如何理解“人生如梦”。

二、学情介绍本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一年级学生,学生对苏轼的诗文并不陌生,《题西林壁》《水调歌头》等都耳熟能详,尤其是必修二《赤壁赋》抒写月夜泛舟赤壁的感受,借主客问答阐发人生感悟,旷达中透出老大无成的不遇之愤,为学生进一步感受苏轼的豪放词风、理解词人复杂矛盾的内心世界奠定了良好基础。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六篇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六篇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六篇《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篇1教学目的1.指导学生熟读成诵2.指导学生理解词的大意3.指导学生领悟词的意境教学重点:理解词的大意教学难点:领悟词的意境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方法:讨论.、讲读教学手段:电脑多媒体技术教学过程:导语:赤壁之战是历史上有名的战役,也正是由于这场战争,三足鼎立的局面才得以形成。

因而后人描写同赤壁有关的诗、词、文很多,仅苏轼就写下了名篇《赤壁赋》与《念奴娇赤壁怀古》,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他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这首词。

一、作者简介(内容见课件)二、问题思考(见课件)三、作品朗读(要求:边听朗读边思考上述问题)四、意境分析:1、首先要理解“意境”这个概念。

要清楚什么是“意”,什么是“境”,“意境”又指的是什么。

(内容见课件)2、结合词的内容分析领悟词的意境。

(师生问答、讨论)问:第一句“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这一句的意思是:滚滚的长江水一直向东流去,大浪淘洗尽了千百年来江水中的风流人物。

这样解释对不对?[这样解释不对]问:“浪”在这里指的是浪花吗?[不是指浪花,比喻时光]问:同学们还知道用水比喻时光的句子吗?比如孔子曾经说过的,“子在川上曰——[“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苏轼劈头一句,非常有气势。

江,直接用一个“大”来修饰,有一种横空而来的磅礴气势。

问:如此的磅礴气势,让我又想到了李白的一句,写黄河的,—[“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问:三国演义的片头曲有这样两句歌词:“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这两句,跟苏轼这两句几乎完全一样。

“滚滚长江东逝水”就是“大江东去”,“浪花淘尽英雄”就是“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那么,我们就用这两句来改写苏轼这两句,把“风流人物”换成“英雄人物”,大家觉得可不可以?为什么可以?道理是什么?[如果可以换用的话,那么苏轼为何不干脆用“英雄人物”呢?虽然“英雄人物”跟“风流人物”都指的是杰出的、有成就的人物,但苏轼心中其实是不等同的。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精选14篇)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精选14篇)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精选14篇)《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1、感受苏词的豪放风格。

2、了解渴望为国效力的思想与壮志未酬的苦闷,正确理解“人生如梦”的思想心情。

3、理解《赤壁怀古》一词中写景、咏史、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4、诵读、背诵二、教学重点、难点分析:1、怎样正确理解《赤壁怀古》的思想内容?《赤壁怀古》融写景、怀古、抒情为一体,从描绘古战场的雄奇景色入手,赞一代儒将周瑜的丰功伟绩,抒发个人的贬谪失意、功业无成的感慨。

结尾处“人生如梦”的感慨是快速从惆怅失意中排解出来,表达苏轼特有的旷达潇洒情怀。

2 、作为豪放派代表词人的苏轼在写作上有什么特色?怎样理解《赤壁怀古》的艺术特色?苏轼以诗为词,使词的内容不再拘于传统的离愁别绪,反映较宽阔的社会生活,拓宽了词的题材;使词的形式不再为规定的宫调、身律所束缚,一扫词的柔弱气息,开创了豪放词派。

苏词气概宏伟,一泻千里,提高了词的意境。

《赤壁怀古》是豪放派宋词的代表作,词的主旋律感情激荡,气概雄壮。

全词借古抒怀,将写景、咏史、抒情容为一体,借咏史抒发乐观入世但年已半百仍功业无成的感慨。

三、同学特点分析:1、学习特点:学习对象为高一同学,对学习资源利用和学问信息的猎取、加工、处理与综合力量较低,但富有朝气且对本课学习有深厚爱好。

2.学习习惯:学问面仍较为狭隘,习惯于老师满堂灌式的被动接受式的传统教学,缺乏独立发觉和自主学习力量。

3.学习交往:多表现为个别化学习,课堂上群体性的小组沟通与协同争论学习机会很少。

四、学法指导采纳诵读感悟式教学。

本词是宋词中的经典,文辞美丽,感情深厚,境界开阔,应引导同学多多诵读,品尝语言,感悟意境,特殊是抒情部分更要细心玩味。

诵读法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既加强了同学对文章主旨的理解,又培育了同学的语感,一石二鸟。

五、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课前三分钟播放《滚滚长江东逝水》。

刚才我所播放的歌曲应当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它是《三国演义》的片头曲。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设计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设计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设计《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设计(通用8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让教学工作更加有效地进行。

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店铺精心整理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感受诗歌的壮阔意境和豪放风格。

2、培养学生“感知——体悟——评析”鉴赏诗歌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1、指导诵读,整体感知全诗的感情基调和意境。

2、品味鉴赏诗歌的语言,体会写景、咏史、抒情相结合的特点。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体会诗人无奈、失意又旷达洒脱的复杂情感。

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从诵读、品味入手,领略诗歌的壮阔意境和豪放风格,体会诗歌情感和艺术风格。

二、教学难点:培养学生“感知——体悟——评析”鉴赏诗歌的能力;体会诗人无奈、失意又旷达洒脱的复杂情感。

教法、学法:教法:1、以诵读带动自悟。

2、多媒体辅助教学。

3、阅读与启发结合。

4、讨论与探究为主。

学法:诵读诗歌悟情感;个性解读赏艺术;知人论世探主旨。

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刚才这首歌让人听得激情满怀。

古往今来,文人墨客,触景生情,借古抒怀,给我们留下了许多伟大的诗篇。

公元1082年,一代文豪苏轼,已近知天命之年,此时被贬黄州两年有余,当他来到黄州城外险峻沧桑的赤壁,同样情难自已,写下了千古名篇《念奴娇赤壁怀古》。

这首诗想传达这位伟大诗人什么样的情感呢?今天,我们就走进苏轼,感悟这首诗。

二、初读,感知诗歌之风格朗读不仅是技术上的抑扬顿挫,而且是情感的准确表达。

我想从朗读中看看大家对这首词有什么感受。

1、学生初读(女生读,齐读,男生读)2、老师范读3、小组交流并探究,整体感知情感,说一下这首诗的感情基调。

(看学生感受情况而定,如果学生感受不同,需尊重学生感知体验,留待精读进一步解决。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优秀7篇)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优秀7篇)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优秀7篇)《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熟读并背诵全词。

2.理解作品中景物描写的作用及作者借古抒怀的表达方式。

3.理解作者在词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4.感受苏词的豪放风格,培养学生面对挫折时具备博大胸怀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1.理解和掌握作品中借古抒怀的抒情方式。

2.体会品味作品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1.诵读法。

2.提问法。

3.讲授法。

4.合作探究法。

【教学用具】借助多媒体完成教学。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课前播放《滚滚长江东逝水》。

同学们,刚才播放的应该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一首歌曲,它是《三国演义》的片头曲,这首歌曲会让我们想到那个鼓角争鸣、充满纷争的乱世——三国,那是个催生英雄的时代,如今虽世殊时异,但那些人的名字至今流传。

请看下面的诗句: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鞠躬尽瘁的诸葛亮)天下英雄谁敌手?生子当如孙仲谋。

(驰马射虎的孙权)酾酒临江,横槊赋诗。

(文武双全的曹操)赤面秉赤心,骑赤兔追风,驰驱时无忘赤帝。

青灯观青史,仗青龙偃月,隐现处不愧青天。

(忠肝义胆的关羽)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三国时期的英雄,作为苏轼,他又最欣赏谁呢?(周瑜)三国英雄如此众多,为何他偏偏对周瑜如此推崇?(板书:为何独爱周瑜?)现在,就让我们放声朗读全词,在其中寻找答案吧。

二、朗读全词。

1.教师范背。

2.全班齐读,并思考:这首词的基本感情基调是怎样的呢?(豪放)好,这就是我们对这首词的初步感知了,而苏轼如何体现出这种豪放的呢?我们后文见分晓。

(板书:如何体现豪放精神?)三、分析题目。

“念奴娇”是本词的词牌名,其调高亢,念奴是唐代一个很著名的歌妓,调因此而得名。

“赤壁怀古”是这首词的题目,告诉我们的主要信息是:苏东坡在赤壁这个地方游览的时候,触景生情,缅怀古人。

(板书:写景——怀人)那么,苏轼是如何安排这两块内容的,我们接着往下看。

四、写景片段分析。

1.学生齐读本词的上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教学目标:
了解苏轼的生平和思想,了解词的写作背景。

感受苏轼豪放的词风,学习他的旷达胸襟和进取精神。

教学重点:
了解豪放派宋词的特点,提高古典诗词阅读鉴赏能力。

教学难点:
感受苏轼豪放的词风,学习他的旷达胸襟和进取精神。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古代许多文人,每见名山大川,必有所感怀。

如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范仲淹临洞庭忧苍生,柳宗元游西山而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

他们心为山动,情为水发,锦文华章喷薄而出,留下许多千古绝唱。

今天,我们就通过品味苏轼的一首《念奴娇·赤壁怀古》来领略东坡居士的人生境界。

二、词
复习有关“词”的文体常识,说说你对古代“词”这一文体的了解。

学生回答,教师补充:
1、衍生于诗,独立于“词”
2、词,于我国宋代形成颠峰
3、词有“词牌”,就是词调,不同的词牌有不同的句数和长短
4、词常常分前后两部分,称“前片”“后片”,或者“上阕”“下阕”。

词是隋唐兴起的是一种和乐可歌、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

又称乐府、长短句、诗余、曲、曲子词等。

三、简介作者与写作背景:
1、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四川眉山人。

一生宦海沉浮,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书法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

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并称“三苏”。

苏轼总结自己一生,说:“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政治上苏轼是失意的,但就个人创作成就而言,苏轼是中国古代第一全才。

2、北宋元丰五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游赤鼻矶,作词抒怀。

四、朗读
1、听朗读录音,学生注意读音和语气的缓急。

2、教师正音,作诵读指导。

字词正音:
⑴故垒(lěi)⑵纶巾(guān)⑶樯橹(qiáng lǔ)
⑷早生华发(fà)⑸还酹(huán lèi)
诵读:学生自由朗读,揣摩语速、语调;(诵读提示:这首词历来被视为豪放派的代表
作,应读得铿锵有力。


3、教师范读,全班齐声诵读。

五、研读词作,探究情感
通过有感情的朗读,我们已初步感受了苏轼的豪放词风,接下来让我们走进词作,具体探究。

用简单的语言概况上、下片的主要内容。

明确:上片状写赤壁之景,下片抒写人生感慨。

(一)、分析上阙
1、集体朗读。

2、先提出问题,小组讨论后学生作答:
①.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三句历来被人们称道,原因是什么?
词一开篇,江山、历史、人物逐一奔入眼底,引起怀古思绪。

境界开阔,气势恢宏,豪放之气笼罩全词。

由江水的流逝想到岁月的无情,引发历史的想象。

写景和抒情结合自然,给人以强烈的感情冲击,并产生对历史和人生的思索。

②.作者描写赤壁景色,为什么用“人道是”三字?
以此点明这里并非一定是赤壁之战的所在地,只是借此怀古抒发自己的感情。

③.本词的上片中,作者看到了哪些赤壁景观?
明确:赤壁景观:大江故垒赤壁乱石惊涛千堆雪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这三句中哪几个字用得非常妙,思考作者为什么极力描绘这些景象?
“乱”——写出岸边岩石山崖之险怪
“穿”——写出陡峭山崖直插云霄的高峻
“惊”——本意为马受惊狂奔,写出了江水的汹涌
“拍”——突出了惊涛骇浪与江岸搏击的力度
“卷”——波涛力量之浩大这三句运用拟人、比喻、夸张、对偶等修辞手法,从声音、色彩、姿态、气势等方面描绘赤壁的奇景和长江的气势,也暗写下阕赤壁之战惊心动魄的场面和英雄人物的英姿,表现作者的豪迈奋发意气,渲染了环境气氛。

④.“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这两句在全词中起了什么作用?
明确:这两句承上启下。

“江山如画”表达了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激情,又由写景过渡到写人,总结上阕,引起下阕。

3.学生自读上阕,体会景中之情,总结上阕内容。

六、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这首词的上半部分,给我们无尽的人生启示:每个人的一生都必然遇到种种挫折和磨难,你将如何应对呢?每个人的一生也必然面临许多选择和考验,你将如何处理呢?从苏轼和他的作品中,或许我们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需要的答案。

七、作业设计
分析下阙,背诵这首词。

八、板书设计:
念奴娇·赤壁怀古
赤壁奇景
写景咏赤壁
大江气势
抒情
英雄风采
咏史怀周瑜
抒怀感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