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南海问题分析

合集下载

南海问题形势分析

南海问题形势分析

南海问题形势分析近几年,中国和南海周边国家(以越南、菲律宾等国为主)围绕南海问题引发的争端日益明显,声索国利用矛盾拉拢域外大国的力度也在不断加大。

同时,美国、日本等国也纷纷借口插手南海问题,并积极推动南海问题的国际化。

总体来说,当前南海问题主要呈现以下形势。

一、声索国加大对南海的争夺力度改革开放之后,中国国力的逐渐强大使南海争端中声索国产生了危机感,鉴于南海丰富的资源和重要的战略意义,他们加大了对南海权益的争夺。

1、声索国加强军事准备越南军方人士称:”自2005年从俄罗斯购买了11架苏-27战斗机后,越南海军的空战能力大大增强,而购买苏-30mk、苏-39等先进战机的计划,也都在有条不紊地实施着。

越南计划在2015年前建成一支现代化海军。

”除越南外,2005-2009年东南亚国家的军火进口翻番,其中马来西亚增长72%,印尼增长84%。

除了军购,有关国家还加紧举行海上军事演习。

越南曾多次以”南沙岛礁被袭”为背景举行军事演习,菲律宾也多次与美国进行联合军演,旨在提高菲军队的海上作战能力。

可以说,声索国都在为争夺南海利益进行军事上的准备。

2、声索国对南海主权的争夺方式多样化在南海争端的声索国中,越南是与中国在南海问题上争议最大的国家。

越南除了进行公开的外交交涉、强化军事占领和行政管辖等手段外,还以柔性手段宣示其对这些岛屿的”主权”。

2010年3月13日,越南外交部声称越南对黄沙群岛(中国西沙群岛)拥有”无可争议的主权”,反对美国国家地理学会(ngs) 在新出版地图中将西沙群岛划归中国并要求ngs做出修改。

3月26日,ngs在重压之下表示”改正错误”,将西沙群岛标示为”帕拉塞尔群岛”(paracel islands)。

[1]”地图事件”是越南推动南海问题国际化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这一”柔性手段”实现了”软侵权”的目的。

此外,越南高层领导还相继赴南沙”宣示主权”。

4月1日,越南国家主席阮明哲视察南沙白龙尾岛,表示”将捍卫南沙群岛的主权”;12月21日,胡志明市市委副书记黄氏仁与越南海军司令部官员探访南沙6岛,这是胡志明市高官第7次到南沙”宣示主权”。

南海问题分析

南海问题分析
根据战略分析工具SWOT分析法,在劣势大于优势、挑战大于机遇的情况下,理性的选择就是战略退守。然而,在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综合国力不断提高、国家迅速崛起的情况下,如果中央继续采取“韬光养晦”的战略退守对策,必然要面临巨大的政治风险。这是一个艰巨的国家战略难题!
2、中央面临着战争与和平的两难战略选择
不仅仅是菲律宾,事实上,实际军事占领或者口头宣称拥有中国南海诸岛主权的,还包括越南、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

哪些岛礁被侵占了,哪些海域中国依然坚守?军事准备、外交博弈,中国如何才能协调出击?共同开发,强硬对抗,解决南海问题的出路在哪里?
“四国五方”军事占领
中国地图的右下角,都附有一个南海诸岛的小地图,标有9条断续的国界线,从事海洋工作的人都把它称为“九段线”。
在远离祖国大陆1500公里之外的南沙海域,南沙岛屿狭小,难以大量驻军,后勤保障困难,不利于长期固守。多年来,由于中国海军远程投放能力不足,只能守卫7个面积狭小的礁盘。
为了守卫这些岛礁,中国海军建立了“南沙巡防区”,以定期轮换方式驻守。台湾海岸巡防署在太平岛设立了南沙指挥部,总兵力约110人。
在南中国海,越南占领的岛礁已形成230海里的岛链,菲律宾在所占岛礁上进驻了1000名的海军陆战队士兵,马来西亚拥有一条600米长的简易飞机跑道。
在2002年中国与东盟签署《南海各方行为宣言》明确各方不采取单方面行动后,菲律宾近日再次通过法案,将中国南沙群岛部分岛礁划入“领海基线”。
一位军事专家说,“和平不是靠千万次发誓与协议来实现的”。
二、南海问题是一个“双重两难”的战略难题
1、国家面临内外双重战略压力
目前,南海的岛礁被侵占、海域被瓜分、资源被掠夺,南沙群岛争端解决没有实质性进展。而且,国家面临着双重压力:外部的挑战大于外部的机遇、内部的劣势大于内部的优势,这给中央形成了巨大的政治压力。

南海问题分析

南海问题分析
中国南海问题的分析
材化1001
李卿鹏
一.南海的范围和历史

南海,也称南中国海,是世 界第三大海,所属的东沙、 西沙、中沙、南沙等4个群 岛,统称为南海诸岛。南海 位于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 北靠中国华南沿海大陆,东 临菲律宾,西濒越南和马来 半岛,南连马来西亚和文莱。 南海海域总面积约360万平 方公里,域内包括海上通道、 岛屿、海峡水域。南海地区 北有台湾海峡,西南有马六 甲海峡,连接西北太平洋和 印度洋,形成具有重要战略 意义的海上要道。南海蕴藏 着丰富的海洋资源,尤其是 油气资源储量巨大。
二.与南海有争端的国家
日本. 二战后,日本被迫放弃了其在战争期间窃取的一切 领土。1951年9月签署的《旧金山对日和约》明 确规定日本放弃对南威岛及西沙群岛的一切权利 。 1952年4月,日本在《日台和约》中宣布放弃对 台湾及澎湖列岛以及南沙群岛及西沙群岛之一切 权利名义与要求。 但日本介入南海争端的理由: (1)出于对海上通道安全的考虑。日本是个四 面环海的岛国,岛内资源匮乏,特别是石油等战 略资源严重短缺。(2)借南沙争端扩大日本在 亚太地区安全领域的作用。(3)借干预南海争 端以在中日东海争端中向中国施压。
菲律宾 1946年,菲律宾就对南沙群岛提出过主 权要求。1956年菲律宾“探险家”到 南沙一些岛礁活动,将这些岛礁命名 为“卡拉延群岛”。1978年菲律宾总 统正式宣布“卡拉延群岛”归菲所有, 还单方面宣布海洋法,规定200海里 经济专属区,将南沙群岛东部41万平 方公里海域划入其领海。

印度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印度是个与南海没有关系的国家,但却说“南海 有连接印度的海疆线 。”印度介入南海争端的 原因:一.是想在南海的油气争夺战中分一杯羮, 同时也可以通过控制马六甲海峡来威胁中国的海 上贸易和能源通道,达到在战略上制衡中国的目 的。虽然印度“窥伺”南海已久,但在过去很长 一段时间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上,并没有付诸多 少实际行动,但随着近年来,美国的战略东移, 印度通过与越南进行所谓的“油气开发”找到了 进入南海的突破口。二. 是想通过南海问题对中国施压,从而在中印边境 问题上制约中国。

《南海问题分析》课件

《南海问题分析》课件

1 对于争端的解决的期望和建议
国际社会期望通过合作和对话来解决南海争 端,以维护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2 南海稳定和地区发展的重要性
南海是一个重要的海上航道,维护南海的稳 定对于地区的发展和各国的利益至关重要。
南海争端的主要方面
领土争端
中国和其他国家在南 海存在领土主权争议, 各国均有自己的主张 和立场。
资源争端
南海拥有丰富的石油 和天然气资源,各国 之间存在着资源分配 的争议。
海洋权益争端
涉及领海、毗连区和 专属经济区的划分问 题,各国对海洋权益 的界定存在分歧。
安全争端
包括南海航行自由和 军事活动的问题,各 方对南海的安全和稳 定有不同看法。
当前局势
各方立场和行动 国际社会的反应和干预
解决方案的探讨
1
多边谈判和合作
通过各国之间的多边对话与合作,寻找解决南海争端的途径。
2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作用
南海问题涉及许多国际海洋法原则,国际社会依靠公约来解决争端。
3
中国的主张和立场
中国倡导和平解决南海争端,主张通过对话和磋商找到长期解决方案。
结论和展望
《南海问题分析》
南海问题是一个复杂而引人关注的话题。本课件将对南海问题的背景、争端 方面、当前局势、解决方案以及结论展开详细分析。
背景介绍
地理位置和重要性பைடு நூலகம்
南海依附于中国大陆、台湾、菲律宾、文莱、印尼、马来西亚和越南等沿岸国。它是重要的 航运通道和资源储量丰富的区域。
南海争端的历史背景
南海争端源远流长,涉及领土争端、资源争端、海洋权益争端和安全争端等方面。争议始于 20世纪初,至今仍未得到完全解决。

南海问题的历史根源与现状分析

南海问题的历史根源与现状分析

南海问题的历史根源与现状分析作为一个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在南海拥有广阔的海域。

然而,南海问题一直在困扰着周边国家关系的发展。

这篇文章将深入分析南海问题的历史根源和现状,并探讨可能的解决方案。

一、南海问题的历史根源1、主张领土主权的历史纷争南海地区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文明的核心地区,被认为是中国的领土。

在历史上,中国曾通过各种方式对南海进行控制,例如航行、贸易和领土统治等。

但是,在19世纪后期,欧洲列强的崛起和日本的侵略,使得中国的领土主权受到了严重破坏。

去殖民化和抗战时期,日本曾单方面宣称对南海的主权。

1947年,中华民国政府颁布《九段线图》,宣布对南海拥有主权。

2、国际法和标准的角度在国际法和标准的角度,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领海基线是所有沿海国家的主权线。

领海宽度在12海里以内,海洋渔业和石油勘探等资源属于沿海国家的管辖范围。

领海以外的200海里内,是该国的专属经济区。

这意味着,沿海国家至少在12海里范围内对该海域拥有绝对管辖权和权利。

3、国际市场清晰性南海拥有丰富的能源、渔业和其他自然资源,因此在国际市场上备受关注。

沿海国家都主张自己对该地区的领土主权。

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等国认为,南海是其领土,并进行了海洋勘探和开发。

而中国也主张自己对南海有主权要求。

二、南海问题的现状1、中国与越南之间的海洋争端中国和越南在南海的海洋争端始于20世纪90年代。

越南主张其在南海的主权,反对中国把海洋领土划为“九段线”。

2009年中国和越南在南海的海域出现了严重摩擦,中国公开发表了有关南海问题的白皮书,认为该地区是中国的领土。

越南则认为中国的主张是违反国际法和标准的。

自此,在南海的海域,中国和越南之间的海洋争端逐渐恶化。

2、中菲之间的海洋争端中国和菲律宾之间的海洋争端源于南沙群岛和黄岩岛的争议。

2012年,菲律宾向《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提出申请,要求判定菲律宾在南海的领土和经济权。

然而,中国拒绝接受这项申请,并坚持其对南海的主权主张。

南海问题分析

南海问题分析

1、中国拥有南海主权的法理基础。

在国际法上,“有效占领”是一个国家有意识地取得当时不在任何国家主权之下的土地主权的一种占取行为。

在依据该原则取得某一土地主权时,有些条件必须得到满足:被占领土地此前必须是无主地,在对无主地“发现”和“先占”后,对该土地要进行必要的主权行使和管辖,当然也包括一国政府和人民对该土地的开发与经营。

中国对南沙群岛拥有“发现”权南海诸岛在被中国发现以前,尚属于“无主地”,中国对南海诸岛的领土主权,是在漫长的历史中逐渐形成和完善的。

早在汉代之时,中国人就已开始在南海航行。

经过长期的航海实践,中国人先后发现了西沙、南沙群岛。

宋时,中国人把包括南沙群岛在内的南海诸岛命名为“长沙”、“石塘”。

明清时,南海诸岛被标示在中国官方的地图中,并且标出了南海航线和航程。

尽管“发现”并不构成通过先占取得领土,但它的重要性不容抹煞。

“发现”给予发现国以“初步”的权利或“不完整”的权利。

发现国在合理期间行使“有效占领”前,这种权利有暂时阻止他国加以占领的作用。

德国法学家奥本海对于领土取得方式在15、16世纪以前,与18、19世纪以后的差别作了明确的区分。

他指出,在15、16世纪以前,单纯的“发现”而无需任何其他行为,就可以取得对无主土地的完整主权。

英国学者布列尼也直言不讳地指出,在15、16世纪,单单是“发现”,而不需要采取任何进一步的实际行动,就可以取得对所发现土地的完整主权。

国际法学界关于“发现”的论述,不容否认地成为中国解决南海问题,尤其是南沙争端的重要法律依据。

从“先占”原则看中国对南沙群岛的主权根据国际法,一国基于对无主土地的“发现”可以进行“先占”。

“先占”是一国对“无主地”进行有效占领从而取得领土的方式之一。

此外,“先占”还必须具备如下几个条件:占有必须在一国主权权利中行使,必须存在对一国权利的显示和缺少对另一国主权的承认;占有必须是和平且无间断的;占有必须是公开的。

许多国际权威公法学家认为,并不是在所有的情况下,这些条件都是基本具备的。

对南海争端的看法分析与建议

对南海争端的看法分析与建议

对南海争端的看法分析与建议南海争端是指围绕着南海诸岛、南海海域以及相关水域资源的争议,涉及到中国、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和印度尼西亚等国之间的领土争端和海洋权益争议。

这些争议主要集中在领土、渔业、海底油气资源和航行自由等方面。

针对南海争端,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与建议。

首先,南海争端的根源主要是历史原因和地缘政治因素。

南海地区存在着复杂的历史纠纷,各国对领土归属的立场存在分歧。

此外,南海地区拥有丰富的渔业资源和潜在的油气资源,各国对这些资源的争夺也加剧了南海争端的复杂性。

地缘政治因素也加剧了南海争端的敏感性,国际大国在南海地区展开的战略竞争对争端的解决增加了不确定性。

其次,南海争端应以和平解决为主导。

各国应遵守《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等相关国际法律法规,通过政治和外交手段解决争端。

尤其是直接当事国应加强对话与合作,通过协商达成双赢的解决方案。

同时,应避免使用武力、威胁和恶化形势,避免激化争端,为地区和平与稳定创造有利条件。

其三,建议设立南海争端的多边机制。

南海地区涉及多个国家的利益,各国应该加强合作,共同制定关于南海的规则与机制。

这样的多边机制可以帮助各国进行沟通与协商,并在南海问题上找到最广泛而公正的共识。

这样的机制应该坚持公平、公正和透明原则,使各国通过对话而不是对抗来解决争端。

其四,加强南海地区的合作与发展。

南海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各国应该在平等合作基础上共同开发和利用这些资源,促进地区的经济繁荣和社会发展。

同时,各国可以加强合作,共同应对环境污染、海洋灾害等共同挑战,推动南海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此外,国际社会也应发挥积极的作用,为南海争端的解决提供帮助和支持。

可以通过建立国际观察机制,加强对南海地区局势的监测和评估,及时发挥协调和调解的作用。

同时,国际社会可以通过经济合作和发展援助等方式,提供各方共同发展的机会和动力,为南海地区的和平与稳定作出贡献。

综上所述,南海争端的解决需要各方共同努力,以和平解决为主导,通过对话与合作寻求共识。

南海问题分析

南海问题分析

南海问题分析一、背景介绍南海问题是指围绕南海地区的领土争端及相关海上权益的争议。

南海地区包括中国的海南岛及其周边海域以及中国的黄岩岛、钓鱼岛等岛屿,以及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等国家的一些岛屿及其周边海域。

南海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海上交通通道之一,也是世界上重要的渔业资源和石油天然气资源地区之一。

因此,南海问题涉及到多个国家的利益与权益,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

二、南海问题的核心争议南海问题主要涉及到领土主权争议、海洋权益划分争议和海上安全争议等方面的问题。

1. 领土主权争议南海地区的岛屿及其周边海域的领土归属一直存在争议。

中国、越南、菲律宾等国声称对南海的领土拥有主权。

中国主张对南海拥有绝对领土主权,并称其基于历史依据。

2. 海洋权益划分争议南海地区的海洋权益划分争议主要涉及到领海、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的划分。

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国家可以划定自己的领海、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

但是,南海地区涉及多个国家,各国之间的划界存在争议。

3. 海上安全争议南海地区的海上安全问题也是南海问题的主要争议之一。

南海地区经常发生渔船冲突、海上巡逻舰艇相遇、军事演习等事件,这些事件涉及到各国的海上安全利益和领土主权争议,容易导致紧张局势的升级和冲突的发生。

三、各方立场和解决途径1. 中国立场中国坚决主张对南海的领土主权,认为南海问题是中国内政问题,不愿通过国际仲裁解决。

中国提出通过友好协商划定海洋权益的方案,主张各方进行合作、共同开发南海资源。

2. 越南立场越南主张对南海的领土主权,与中国的主张存在冲突。

越南主张通过国际法和国际仲裁解决南海争议,并呼吁国际社会介入南海问题。

3. 菲律宾立场菲律宾也声称对南海的领土主权,并将南海争议提交到国际法庭仲裁。

菲律宾主张通过法律手段解决南海争议,并呼吁国际社会支持他们的诉求。

4. 解决途径针对南海问题,可以通过双边对话、多边谈判和国际仲裁等方式来解决。

同时,各方应充分尊重国际法和国际公约,坚持通过和平手段解决争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今严峻的形式
我国在南海占了8个。主要有




华阳礁、永署礁、南熏礁等。 台湾当局占领太平岛。太平 岛是南沙群岛中面积最大的 岛屿,退潮时,露出水面0.43 平方公里 越南占29个。 菲律宾占8个。 马来西亚占2个。 文莱占1个。 相关各国也相应提出了他们 对相关海域的主权要求,是 对我国南海主权的严重侵犯。
南海问题
南海问题的由来。
中国对南海领土主权的历史依据。 中国对南沙群岛拥有主权的法理依据。 世界上许多国家、国际舆论和出版物承
认南沙群岛是中国领土。 针对南海问题的对策。
南海问题的由来

我国最早发现、命名南沙群岛,最早并持续对 南沙群岛行使主权管辖。对此我们有充分的历史和 法理依据,国际社会也长期予以承认。第二次世界 大战期间,日本发动侵华战争,占领了中国大部分 地区,包括南沙群岛。《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 告》及其他国际文件明确规定把被日本窃取的中国 领土归还中国,这自然包括了南沙群岛。1946年12 月,当时的中国政府指派高级官员赴南沙群岛接收, 在岛上举行接收仪式,并立碑纪念,派兵驻守。日 本政府于1952年正式表示“放弃对台湾、澎湖列岛 以及南沙群岛、西沙群岛之一切权利、权利名义与 要求”,从而将南沙群岛正式交还给中国。对于这 一段历史,各国都是十分清楚的。事实上,在此后 的一系列国际会议和国际实践中,美国一直承认中 国对南沙群岛的主权。
南海问题的由来
70年代开始,越、菲、马等国以军事手段 占领南沙群岛部分岛礁,在南沙群岛附近海域 进行大规模的资源开发活动并提出主权要求。 对此中国政府一再严正声明,这些行为是对中 国领土主权的严重侵犯,是非法的、无效的。 这些国家的所谓法律依据是根本站不住脚的。
中国对南海领土主权的历史依据
中国人民对南海诸岛的最早发现可以上溯到汉朝。东汉杨孚 《异物志》有"涨海崎头,水浅而多磁石"的记载。这里的"涨 海"是当时中国人民对南海的称呼,"崎头"则是当时对包括西 沙群岛和南沙群岛在内的南海诸岛的岛、礁、沙、滩的称呼。 三国东吴将领康泰所著《扶南传》不仅提到了南沙群岛,而且 对其形态描述道:"涨海中,到珊瑚洲,洲底有盘古,珊瑚生 其上也。" 唐宋年间,许多历史地理著作将西沙和南沙群岛相 继命名为"九乳螺洲"、"石塘"、"长沙"、"千里石塘"、"千里长 沙"、"万里石塘"、"万里长沙"等。宋元明清四代,以"石塘"、 "长沙"为名记述南海诸岛的书籍多达上百种。 元代,对南海诸 岛地理位置的记载更为详细。汪大渊所著《岛夷志略》中有" 万里石塘,由潮洲而生,迤逦如长蛇,横亘海中......原其地脉。 历历可考。一脉至爪哇,一脉至渤泥及古里地闷,一脉至西洋 遐昆仑之地"。其中"万里石塘"指包括今南沙在内的南海诸岛。 明代《混一疆理历代国都之图》中标有石塘、长沙和石塘。从 图中标绘的位置看,后一个石塘是今南沙群岛。 清代《更路簿》 记载了中国海南岛渔民所习用的南沙群岛各个岛、礁、滩、洲 的地名具体方位,其中南沙计73个地名。
世界上许多国家、国际舆论和出版物 承认南沙群岛是中国领土。
(五)越南
1、1956年6月15日,越南外交部副部长雍文 谦见我国驻越领事馆临时代办李志民时表示:根据 越南方面的资料,从历史上看,西沙、南沙群岛应 当属于中国领土。当时在座的越外交部亚洲司代司 长黎禄说:从历史上看,西、南沙群岛早在宋朝时 就已属中国了。 2、1958年9月4日,我国政府发表领海宽度为 12海里的声明,适用于中国一切领土,包括南海诸 岛。越人民日报于9月6日详细报道了这一声明。越 南总理范文同于9月14日向周总理表示承认和赞同 这一声明。 3、1974年越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普通学校地 理教科书,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一课中写道:从 南沙、西沙各岛到海南岛、台湾岛……,构成了保 卫中国大陆的一座长城。
南海问题的由来
不少国家政府和国际会议的决议也承认南沙群岛是中 国的领土。例如,1955年在马尼拉召开的国际民航组织 太平洋地区航空会议通过的第24号决议,要求中国台湾 当局在南沙群岛加强气象观测,会上没有任何一个代表 对此提出异议或保留。许多国家出版的地图也都标注南 沙群岛属于中国。例如,日本1952年由外务大臣冈崎胜 男亲笔推荐的《标准世界地图集》,以及1962年由外务 大臣大平正芳推荐出版的《世界新地图集》,1954年德 意志联邦共和国出版的《世界大地图集》,1956年英国 出版的《企鹅世界地图集》,1956年法国出版的《拉鲁 斯世界与政治经济地图集》等都明确标注南沙群岛属于 中国。越南1960年、1972年出版的世界地图及1974年出 版的教科书都承认南沙群岛是中国领土。二十世纪以来, 许多国家权威性百科全书,如1963年美国出版的《威尔 德麦克各国百科全书》,1973年的《苏联大百科全书》 和1979年日本共同社出版的《世界年鉴》都承认南沙群 岛是中国领土。
世界上许多国家、国际舆论和出版物 承认南沙群岛是中国领土。
(二)法国 1、据1933年9月法国出版的《殖民地世界》杂志(LE MONDE COLONIAL ILLUSTRE)所载,1930年法国炮舰"马立休士"号测量南 沙群岛的南威岛时,岛上即有中国居民三人;1933年4月,法国人强占 南沙9岛时,见各岛居民全是中国人,南子礁上有7人,中业岛上有5人, 南威岛上有4人,南钥岛上有中国人留下的茅屋,水井、神座等,太平 岛上有一中国字牌,指示储粮处所。 2、1965年出版的法国《拉鲁斯国际地图》不但用法文拼音标明西 沙、南沙和东沙群岛的中国名称,而且在各岛名称后注明属于"中国"。
南海问题的由来

战后相当长时期内,并不存在所谓的南海问题。南海周 边的地区也没有任何国家对中国在南沙群岛及其附近海域行 使主权提出过异议。越南在1975年以前明确承认中国对南 沙群岛的领土主权。菲律宾和马来西亚等国在70年代以前没 有任何法律文件或领导人讲话提及本国领土范围包括南沙群 岛。美国与西班牙1898年签订的巴黎条约和1900年签订的 华盛顿条约曾明确规定了菲律宾的领土范围,但并未包括南 沙群岛。1953年菲律宾宪法、1951年菲美军事同盟条约等 也对此作了进一步确认,而马西亚只是到了1978年12月, 才在其公布的大陆架地图上将南沙群岛的部分岛礁和海域标 在马来西亚境内。
中国对南沙群岛拥有主权的法理依据
一、大量翔实的中外史料对中国人民最早发现、 命名南沙群岛提供了丰富的证据。早在二千年前的汉代, 中国人民在长期的航海和生产实践中发现了南沙群岛。 这在东汉杨孚《异物志》、三国时万震的《南国异物 志》、东吴将领康泰的《扶南传》等书里均有记载。这 些记载是中国人民对自己居住和生产经营的土地的认识, 在国际法上具有重要意义。从国际法发展的过程来看, 古代中国对南海群岛的发现足已证明中国对南沙群岛享 有无可争辩的领土主权。南沙群岛不是"无主地",而是 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组成部界上许多国家、国际舆论和出版物 承认南沙群岛是中国领土。
(三)日本 :1966年出版的《新中国年鉴》说:"中国的 沿海线,北从辽东半岛起到南沙群岛约一万一千公里, 加上沿海岛屿的海岸线,达二万公里。" 1972年出版的 《世界年鉴》说:"中国……除大陆部分的领土外,有 海南岛、台湾、澎湖列岛及中国南海上的东沙、西沙、 中沙、南沙各群岛等。" (四)美国 :1961年出版的《哥伦比亚利平科特世界地 名辞典》写道,南沙群岛是"南中国海的中国属地,广 东省的一部分。" 1963年美国出版的《威尔德麦克各国 百科全书》说:中华人民共和国各岛屿,还包括伸展到 北纬4度的南中国海的岛屿和珊瑚礁。 1971年出版的 《世界各国区划百科全书》说:"人民共和国包括几个 群岛,其中最大的是海南岛,在南海岸附近。其他群岛 包括南中国海的一些礁石和群岛,最远伸展到北纬 4度。 这些礁石和群岛包括东沙、西沙、中沙和南沙群岛。"
中国南海问题
南海简介
南海地理位置 南沙群岛丰饶的物产
南海的近几十年的状况
如今严峻的形式
南海地理位置
地理学上南海是亚洲三大边 缘海之一。北接中国广东、广西, 属中国海南省管辖。南缘曾母暗 沙为中国领海的最南端。东面和 南面分别隔菲律宾群岛和大巽他 群岛与太平洋、印度洋为邻,西 临中南半岛和马来半岛,为面积 为350万平方公里的深海盆,为 我国其他三大海洋总面积的三倍 多,是世界第三大陆缘海。平均 深度1212米,最深处达5559米。 包括东沙、西沙、中沙与南沙群 岛。其中南沙群岛东西宽900多 公里,南北长1800多公里,总面 积83万平方公里。共有露出水的 岛礁230多个。其中最高的岛是 黄麻岛,海拔6米,主要大岛有 南威岛、建业岛、马欢岛等,我 国最南端曾母暗沙也在此。
针对南海问题的对策
南海是我国最大的海域,面积大约220万平方公里。在南海南 部100万平方公里的洋面上,南沙群岛宛若一串珍珠项链点缀其 中。美丽富饶的南沙群岛也是我国历史上开发最早的海域之一。 早在2000多年前的汉代,我们祖先就在这里开始渔业生产活动, 并在大的岛礁上歇息和补充物质。放眼周边国家,此时还处在原 始的荒蛮之中,国家形态和社会经济发展滞后。我国对南沙的开 发早于周边国家若干个世纪。到宋代,南沙开始纳入国家的行政 管理体系,隶属海南琼州府。以后各代至民国时期都对之进行了 有效管理。新中国成立后从国民党手里接管了对南沙的主权,从 国际法的角度看南沙群岛属于中国是不争的事实。 对南沙的逐步蚕食始于五十年代末,此间菲律宾发表了一个声 明,宣称对与其相邻的南沙岛礁拥有主权,开始了武力掠夺的尝 试。随之而来的是马来西亚。地理上的优势使得与这两个国家靠 近的岛屿渐渐被侵占。到六十年代末,当探明南海储存丰富的石 油资源后,这块宝地的身价立即倍增,巨大的利益诱惑使其野心 逐渐膨胀。在这一时期,我们的战略重点不在海洋,受国力的制 约,我们的海军力量基本上对南海鞭长莫及,为了维持南海地区 的和平稳定,采取了忍让克制态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