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弗事件

合集下载

欣弗事件小结

欣弗事件小结

欣弗事件小结欣弗事件小结2019年10月,一起名为“欣弗事件”的食品安全事故震惊了中国整个食品行业,也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关注。

据报道,欣弗公司在其生产的猪肉制品中掺假,其中掺入了不明原料,对人体健康造成了极大威胁。

这一事件的发生暴露了我国在食品安全监管方面的诸多问题。

首先,欣弗事件揭示了食品企业的道德缺失和利益至上的问题。

欣弗公司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不惜以次充好,甚至掺入不明原料,将消费者的生命安全置于度外。

这种以利益为中心的商业道德观念需要警醒。

其次,欣弗事件暴露了食品安全监管体系的薄弱性。

监管部门的监督不力,导致了欣弗公司的违法行为长期没有被发现和制止。

严格监管是确保食品安全的重要保障,监管部门应加强对企业的日常检查,增加抽检频次,提高监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再次,欣弗事件亦凸显了食品企业自我监督的不足。

企业应加强内部品质管理,定期进行产品质量检测,建立完善的品质监控体系,增强企业自我约束和自我纠错能力。

最后,欣弗事件也向广大消费者敲响了警钟,提醒消费者不要贪图便宜而购买未经认证的食品。

消费者要审慎选择食品品牌,购买有资质、信誉良好的产品,保护自己的生命安全。

为了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政府、监管部门、企业和消费者都需要发挥自身的作用。

政府应建立更加完善的法律法规和监管体系,制定更加严苛的处罚措施,对违规企业进行严厉打击。

监管部门应加大监管力度,增加审核力度,确保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

企业要加强自我监督和品质管理,提高企业的道德观念和社会责任感。

消费者要有更高的食品安全意识,增强对购买产品的审慎性和警惕性。

通过欣弗事件的教训,我们应该认清食品安全问题的严重性,加强从源头到餐桌的食品安全管理,建立更加完善的监管机制和责任追究制度,最大限度地保护消费者的权益和安全。

只有在全社会共同努力下,才能够建立起安全可靠的食品供应链,确保广大人民群众的饮食安全。

药物分析药物不良反应案例分析-”欣弗“事件

药物分析药物不良反应案例分析-”欣弗“事件

P果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和安徽省有 关部门根据药品管理法和有关法规,对造成 “欣弗”不良事件的安徽华源生物药业有限 公司和相关责任人作出处理:
∎一、由安徽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没收该 企业2006年6月以来生产已销售“欣弗”药 品的违法所得,并处以2倍罚款;
PART ONE
04 思考与总结
思考与总结
∎ 有关部门重把“出生关”,轻把“监护关” ,重发证,轻管理,是主要原因。如此 ,不少GMP企业生产的药品事实上成了“ 免检产品”,一些企业“按规矩办事”的意 识因此变得麻痹,致使GMP这一原本具 有较强“质量自律”功能的规范,丧失了“ 保安”效能。
∎ “欣弗事件”闹得沸沸扬扬,事实证明 ,药品的安全性不在药价高低,而在于生 产者和使用者是否严格按照规定流程生产 和使用。“欣弗事件”的警示意义在于: 当我们注意了医药领域销售环节的不正之 风之后,决不能忽略了药品生产者这一药 品安全性的最基础环节。
——以上信息源自新华网2008年对“欣弗”事件的回顾
PART ONE
02 “欣弗”事故原因分析
原因——①
TEXT
∎10月16日上午,安徽省通报了欣弗不良事件的处理结果,并
TEXT
详细描述了“欣弗”事件的过程。
TEXT
TEXT
∎安徽省通报:由于安徽华源生物药业有限公司在生产克林霉
素磷酸酯葡萄糖注射液(欣弗)过程中,未按批准的工艺参数
“欣弗”事件
01 “欣弗”事件概述 02 “欣弗”事故原因分析 03 “欣弗”处理结果 04 思考与总结
PART ONE
01 “欣弗”事件概述
诚实做人,诚信做事
欣弗注射液
名称:克林霉素磷酸酯葡萄糖注射液 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10813 性状:无色或几乎无色的澄明液体

欣弗事件案例分析

欣弗事件案例分析

欣弗事件案例分析2019年,一起名为欣弗事件的案件在全国范围内引起了广泛关注。

这起事件涉及到一家知名企业的产品质量问题,引发了消费者的强烈不满和社会舆论的热烈讨论。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对欣弗事件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其背后的原因和影响。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欣弗事件的起因。

据报道,欣弗公司生产的某款产品被曝出存在严重的质量问题,导致消费者使用后出现了各种安全隐患和健康问题。

这些问题包括产品易燃、易爆、易损等,严重威胁了消费者的生命财产安全。

面对消费者的投诉和质疑,欣弗公司未能及时有效地回应和处理,导致事件不断升级,最终演变成了一场声势浩大的舆论风波。

其次,我们需要分析欣弗事件对社会和企业的影响。

首先,这起事件严重损害了欣弗公司的品牌形象和声誉。

长期以来,欣弗作为行业内的领军企业,一直以其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著称,深受消费者的信赖和好评。

然而,这次事件的爆发让消费者对欣弗产生了极大的质疑和不信任,给公司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声誉危机。

其次,欣弗事件也引发了社会各界对产品质量和企业社会责任的广泛讨论。

消费者们开始对企业的产品质量和安全性提出更高的要求,企业也面临着更大的舆论监督和社会责任压力。

最后,我们需要探讨如何应对类似事件,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首先,企业应该加强产品质量管理,提高产品质量和安全性。

企业应该建立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加强对产品生产过程的监督和管理,确保产品符合国家标准和消费者需求。

其次,企业应该建立健全的售后服务体系,及时有效地回应和处理消费者的投诉和问题,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和信誉。

最后,企业应该增强社会责任意识,积极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回馈社会,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综上所述,欣弗事件是一起典型的产品质量问题案例,对企业和社会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企业应该引以为戒,加强产品质量管理,提高产品质量和安全性,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和信誉。

同时,社会各界也应该加强对产品质量和企业社会责任的监督和管理,共同营造一个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

欣弗事件

欣弗事件
并作出如下处理决定:
由安徽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没收该企业违法所得,并处2倍罚款; 安徽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监督该企业停产整顿,回收该企业的大容
量注射剂; 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撤销该企业的“欣弗药品的批准文号,委 托安徽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收回批件; 对安徽华源召回的“欣弗”药品,由安徽省药监部门依法监督销毁。
Page 3
LOGO
湖南教师因注射欣弗导致死亡,亲属悲痛欲绝
哈 尔 滨 因 静 点 欣 弗 致 死 女 童 生 前 照 片
Page
4
LOGO
西安一患者注射欣弗后病危 孩子盼望妈妈快快醒来
女 童 父 亲 抚 着 女 儿 的 遗 照 悲 恸 不 已 Page
5
LOGO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会同安 徽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对安徽华源 生物药业有限公司进行现场检查。经 查,该公司2006年6月至7月生产的克 林霉素磷酸酯葡萄糖注射液未按批准 的工艺参数灭菌,降低灭菌温度,缩 短灭菌时间,增加灭菌柜装载量,影 响了灭菌效果。 经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对相 关样品进行检验,结果表明,无菌检 查和热原检查均不符合规定。
Page 8
LOGOPage来自9LOGO临床主要用于治疗敏感的革兰阳性菌引起的感染疾病
扁桃体炎、鼻窦炎、急性支气管炎、肺炎等。
该药的不良反应主要为胃肠道反应、过敏反应, 胸闷、心悸、肾区疼痛、腹痛、过敏性休克、也可出 现肝功能异常、肾功能异常等。
Page 2
LOGO
2006年7月27日,青海省药监局最先向国家药监局报告, 在青海省西宁市部分患者使用了“安徽华源”生产的 “欣弗”注射液后,先后出现胸闷、心悸、肾区疼痛、 腹痛、过敏性休克、肝肾功能损害等严重不良反应。 同时,黑龙江省哈医大二院收治9例因使用“欣弗”而产生不良反应的 患者。他们的年龄在20岁至75岁之间,均是在当地医院或在药店中购买 “欣弗”后在诊所静脉点滴的。结束后,这9名患者均出现寒颤、发冷、 发热等症状,其中5例伴有顽固性低血压性休克,4例出现意识障碍。 随后,广西、浙江、山东等地也相继出现了相同药物所引发的严重 不良反应病例。

欣弗案件

欣弗案件

欣弗案件傅泽龙2010级临床药学1班2010157044案例介绍视频2006年7月24日,青海西宁部分患者使用“欣弗”后,出现胸闷、心悸、心慌等临床症状,青海药监局第一时间发出紧急通知,要求该省停用。

随后,广西、浙江、黑龙江、山东等省药监局也分别报告,有病人在使用该注射液后出现相似临床症状。

包装精美的“欣弗”产品感染用药—欣弗☐主要用途:扁桃体炎、化脓性中耳炎、鼻窦炎、急性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肺炎等☐不良反应:主要为胃肠道反应、过敏反应,也可出现肝肾功能异常…☐药品流向:销往全国26个省区市,安徽最多…违规灭菌造出害人“欣弗”安徽华源生物药业有限公司2006年6月至7月生产克林霉素磷酸酯葡萄糖注射液(欣弗)生产工艺改变如下图:欣弗事件敲警钟什么样的药是假药呢?什么样的药是假药劣药呢?假药有下列情况之一的,为假药1药品所含有成分与国家药品标准规定的成分不符合的2以非医药品冒充要药品或者以其他种药品冒充此种药品的有以下情形之一的药品,按假药论处:3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规定禁止使用的4依照本法必须批准而未经批准生产、进口、或者依照本法必须检查而未经检查即销售的5所标明的适应症或者功能主治超过规定范围的6使用依照本法必须取得批准文号而未取得批准文号的原料药生产的7被污染的8变质的劣药药品成份含量不符合国家标准的为劣药有下列情况之一的药品,按劣药论处1未标明有效成分或者更改有效期的2直接接触药品包装材料和容器未经批准的3擅自添加着色剂、防腐剂、香料、矫味剂及辅料的4不注明或者更改生长批号的5超过试用期的6其他不符合药品标准规定的药品生产流通使用流程图《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四十四条:在生产、销售的食品中掺入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的,或者销售明知掺有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的食品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造成严重食物中毒事故或者其他严重食源性疾患,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致人死亡或者对人体健康造成特别严重危害的,依照本法第一百四十一条的规定处罚。

欣弗事件案例分析

欣弗事件案例分析

欣弗事件案例分析
欣弗事件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一起金融丑闻,该事件涉及到一家知名的投资公司,其创始人因涉嫌非法操作和欺诈行为而被起诉。

这一事件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也引发了对金融行业监管的深刻反思。

在本文中,我们将对欣弗事件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其背后的原因和教训。

首先,欣弗事件的发生与公司内部管理存在严重问题密不可分。

据了解,该投
资公司在经营过程中存在着严重的内部腐败现象,高管人员滥用职权,操纵市场,违规操作,最终导致了公司的资金链断裂,客户利益受损。

这表明了公司内部管理不善、缺乏有效监管和控制机制,对公司的经营产生了严重负面影响。

其次,欣弗事件也与金融监管体系的不完善有关。

在该事件中,监管部门未能
及时发现和制止公司违规行为,监管体系存在着漏洞和不足,对金融市场的监管不够到位。

这为公司内部违规行为提供了可乘之机,也给投资者带来了巨大的风险和损失。

因此,建立健全的金融监管体系,加强对金融市场的监管和风险防范,是防范类似事件再次发生的关键所在。

最后,欣弗事件给我们的启示是,金融公司应当加强内部管理,建立健全的风
险控制和监管机制,提高公司治理水平,做好信息披露和风险提示工作,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同时,监管部门也应当加强对金融市场的监管力度,完善监管体系,提高监管效能,及时发现和制止违规行为,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综上所述,欣弗事件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提醒我们金融市场的风险和不确定性,也提醒我们金融公司和监管部门需要共同努力,加强风险防范,维护市场秩序,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建立一个健康、稳定、透明的金融市场,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提供有力支持。

欣弗事件

欣弗事件

事实上,中国药监界的腐败之风,早已引起了中 央纪委、监察部及检察机关等相关部门的高度重 视。郑筱萸离职前后,一场反腐风暴在中国药监 系统迅疾掀起。
2007版《药品注册管理办法》颁布
新《办法》虽然只是具体于对研发、注册 环节的监管,但又谕示了更高层面的政策 变化。新《办法》的核心,从根本上来说, 其实是改变了以往宽松的鼓励政策,尤其 是明确的对仿制改剂型等低投入“短平快” 发展模式说“不”,对走上了岔道的制药 行业,将用紧缩的政策猛踩刹车加以限制, 并想办法把制药行业这辆马车引入正途。
SFDA窝案与新《办法》的出台
新《办法》的颁布有其政治意义。在医药卫生方面,当前 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不再是“缺医少药”,而是“看病 贵用药贵”。然而,“看病贵用药贵”问题其实是“医改” 问题的孪生姐妹,它涉及卫生系统、物价部门、劳动保障 部门、社会保险体系、药品监管部门等多个方面,绝非区 区《药品管理办法》所能左右或解决的。但是,药品注册 作为门槛性质的要害环节,与其他各环节环环相扣,势必 成为解决问题的切入点。如果说“看病贵用药贵”问题是 一篇大文章,那新《办法》就是这篇文章破题点。也因此, 从一开始,新《办法》的修订伊始就承载了太多难以承载 的政治命题和期望。
除了药品,药厂也成为药监局的权力范围。
郑筱萸,作为首任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国 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肩上,本应挑着13 亿中国人的用药安全。然而,这名共和国的原最 高药监官眼中,不是重如泰山的责任,而是多了 “寻租”本钱——近十年时间,他以权谋私,直 接或通过其妻、子多次收受贿赂,款物合计649万 余元。面对责任,他玩忽职守,擅自同意降低药 品审批标准,滥发药品文号……
但新《办法》的出台确实颇为仓促,不但有前后条款逻辑 不连贯的错误,很多细节也要么注明“另行规定”,要么 直接删除原条款。之所以如此突然的让新《办法》亮相, 更多是考虑应该是要在SFDA窝案落实后,及时向行业和 社会传递药政管理的新基调。

欣弗事件案例

欣弗事件案例

欣弗事件案例2019年,一起震惊全国的事件发生了,这就是被称为“欣弗事件”的案件。

这起事件涉及到一家知名企业,引发了公众对企业道德、社会责任和消费者权益的广泛关注和讨论。

下面,我们将对这起事件进行详细的分析和回顾。

欣弗公司是一家专业生产婴儿奶粉的企业,产品畅销国内外,享有良好的口碑和市场声誉。

然而,2019年初,一位消费者发现其购买的欣弗婴儿奶粉存在质量问题,引发了消费者的集体投诉和抵制。

随后,媒体对欣弗公司展开了深入调查,揭露了该企业在产品质量管理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方面存在的严重问题。

首先,欣弗公司在生产过程中存在质量控制不严格的情况。

据调查发现,该公司在原材料采购、生产工艺和产品检测环节存在严重疏漏,导致部分产品质量不达标。

这不仅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也对企业自身的声誉造成了严重影响。

其次,欣弗公司在面对消费者投诉时采取了不负责任的态度。

消费者投诉称,欣弗公司在接到产品质量问题的投诉后,未能及时给予回应和解决方案,甚至出现推诿责任、敷衍消费者的情况。

这种消极应对方式进一步加剧了公众对欣弗公司的不满和抵制情绪。

最后,欣弗公司在公共关系和舆情危机处理方面存在明显不足。

面对舆论的质疑和批评,该企业未能及时做出回应和解释,导致危机处理不力,进一步恶化了事件的影响和后果。

针对欣弗事件,我们可以得出一些启示和教训。

首先,企业应当高度重视产品质量和消费者权益保护,建立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和售后服务体系。

其次,企业在面对消费者投诉和舆情危机时,应当及时做出回应,积极解决问题,树立企业的诚信形象。

最后,企业需要加强公共关系和危机处理能力,做好舆情管控和危机公关工作,减少负面影响,保护企业声誉。

综上所述,欣弗事件是一起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和思考的案例。

这起事件不仅提醒企业要高度重视产品质量和消费者权益,也促使消费者更加关注产品安全和企业责任。

希望通过这起事件的反思和总结,能够引起更多人对企业社会责任和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关注,推动企业向更加负责任的方向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保温:保温是将培养基维持灭菌温度一段时间,是 杀灭微生物的主要过程.其设备主要有维持罐和管式维 持器两种. 5.降温:升降温快是培养基连续灭菌的重要特征之 一.为避免培养基营养成分的破坏,保温后的培养基 需要迅速降温至接近培养温度(40-45℃).国 内大多采用喷淋冷却器.
连续灭菌的理论灭菌时间可沿用对数残留定律 如忽略升温的灭菌作用,得停留时间:式中C 0、Cs分别为单位体积培养基在灭菌前后活微 生物个数,菌数/毫升. 将上例中的培养基采用连续灭菌,灭菌温度为131 ℃,此温度下的灭菌速度常数为0.25s-1,求灭菌 保温时间.
1.配料:配料罐用于培养基的配制。然后用泵将 培养基打入预热桶中. 2.预热:预热桶的作用一是定容,一是预热;目 的是使培养基在后续的加热过程中能快速地升温到 指定的灭菌温度,一般可将培养基预热到70-9 0℃.
3.加热:预热好的培养基由连消泵打入加热器.加 热器也叫连消塔,使培养基与蒸汽混合并迅速达到灭 菌温度.加热器有塔式加热器和喷射式加热器两种.
60oC
54oC 56oC 58oC
t(min)
将存活率N/N0对时间T在半对数坐标上标绘,可以 得到一条直线,其斜率的绝对值即为比死亡速率k,又 称之为灭菌速度常数,上图为大肠杆菌在不同温度下的 残留曲线, k值越大,表明微生物越容易死亡.
培养基灭菌温度的选择
灭菌速率常数k;
培养基破坏为热分解反应,属于一级反应动力学; k’为营养成分破坏
结论1:当灭菌温度上升时,微生物杀死速 率的提高要超过培养基成分的破坏速率的增 加。要减少营养成分的破坏,可升高温度灭
菌。
结论2:在灭菌时选择较高的温度、较短的
时间,这样便既可达到需要的灭菌程度,同
时又可减少营养物质的损失。
灭菌温度℃
时间min
营养成分破坏率
100
400
99.3%
110 115 120 130 140 150
将上式积分,转换得: t=1/k×lnN0/Nt=2.303/K×lgN0/Nt 式中:N0—开始灭菌(t=0)时原有活菌数; Nt----经时间t后残存活菌数。 k:意义同上;t :表示理论灭菌时间
k=(2.303/t)logNt/N0;比死亡速率 常数K,K值大,表明微生物容易死 亡。
1 10-1 N No 10-2 10-3 10-4 0 2 4 6 8 10
欣弗“杀”人之后,不同媒体的记者 在问题药厂看到了不同的问题,如药 品生产流程中许多必要的程序被省略 掉了,欣弗药品在出厂前没有经过药 监部门的抽检等。由于药监机构“重 认证、轻监管”的行政惰性,更由于 利益掣肘下的放纵与懈怠,安徽华源 的问题药品才得以堂而皇之地流向市 场。
从欣弗的身上,我们似乎 能看到药品监督体系的某种 紊乱与功能障碍,看到药品 安全责任的无所归依。
由此可见,考虑升温段的灭菌作用后,保温 时间比不考虑的减少了18%.所以发酵罐 体积越大,其分批灭菌的升温时间长,就更 应考虑升温段的灭菌作用,其保温时间就更 短.
发酵罐体积越大,其培养基在高温下持 续的时间也越长,所以其培养基成分遭 受破坏也越严重,这正是大体积培养基 灭菌常选用连续灭菌而很少采用分批灭 菌的原因.
由此可见,无论在理论上或者在实践上,与间歇灭菌过程
相比,连续灭菌的优点十分明显。因此,连续灭菌越来越多 地被用培养基的灭菌。
一台连续灭菌设备,流量Q为6m3/h,发酵罐装 料容积为40m3,原始培养基污染程度为105个 菌/ml.要求灭菌程度Ns为10-3个/Q,灭 。 菌温度为125℃,K=11 min-1,求维持时间 和维持罐装料容积.
可见,灭菌温度升高10℃后采用连续灭菌 则保温时间大为缩短.为保险起见,实际维 持时间常取理论灭菌时间的3-5倍.
1、间歇灭菌的优点和缺点
优点是设备要求低,不需另外设置加热、
冷却装置;操作要求低,适于手动操作,
适合于小批量生产规模;适合于含有大量
固体物质的培养基的灭菌。缺点是培养基
的营养物质损失较多,灭菌后培养基的质
分批灭菌的过程包括升温、保温、和降 温三个阶段。灭菌主要是在保温过程中 实现,在升温段后期,也有一定的灭菌 作用。
培养基的保温阶段,是灭菌的主要时段, 习惯上,把保温时间看为灭菌时间。
升温可以在夹套或蛇管内通入蒸汽间壁加热, 也可以直接将蒸汽通入培养基中,或兼用.降 温是培养基灭菌后用冷却水间壁将培养基冷却 至培养所要求的过程.
潜规则二:最大限度压低成 本
一位熟悉药品制造工艺的上海药学专家
对记者说,检查结果中提到的灭菌温度、 灭菌时间、灭菌柜装载量都是厂家降低 生产成本的空间。
反思“一分钟”之祸
,灭菌时间缩短了一分钟,竟然造成如此重大
的损失和不良影响。欣弗的“一着不慎,满盘 皆输” ,教训极为深刻。 一个产品的背后,能反映出企业的职业态度和 科学精神,这也是支撑品牌的两大支柱。我国 制药企业在发展进程中引进了不少国外的先进 技术和操作流程,但与此同时,我们又引进了 多少科学精神?
欣弗事件
一百多万瓶欣弗为何难召回
1. “面广”:130多万瓶药品分散在全国26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上万家药品批发零 售部门,靠现有的监管队伍难以一一收回; 2. “线长”:药品销售往往要经过六七道 甚至十几道环节,点多线长很难追索; 3. “分散”:很多药品流向基层,分散在 全国十几万家医疗机构,无法全部召回 5. ;“闭塞”:人们在一些信息、交通闭 塞的地区,可能还不知道外面世界沸沸扬扬 的“问题欣弗”事件……
连续发生的“齐二药”假药案件和欣弗
不良事件有着惊人的相似:两家药厂都 拥有药监部门发给的药品生产许可证, 也都手握《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GMP)认证证书。
杂菌污染的途径及其预防
但现实是,就是这样两家“正规军” ,一 家在生产假药,一家在生产不合格药品, 药品质量检验关却都像摆设 原因就在于这两家药厂都没有严格按照 GMP的规定来操作,使得保障药品质量 的“关卡” 都失去了效用。
以“高温、快速”为特征的连续灭菌,就
是将配制好的培养基在通入发酵罐时进行 加热、保温、降温的灭菌过程,也称之为 连消。
连续灭菌时,培养基在短时间内被加热 到灭菌温度(一般高于分批灭菌温度, 130-140℃),短时间保温(一般为
5-8min)后,被快速冷却,再进入早已灭菌 完毕的发酵罐.
培养基的连续灭菌具有对培养基破坏小,可 以实现自动控制、提高发酵罐的设备利用率 、蒸汽用量平稳等优点而被广泛应用。培养 基灭菌选择分批灭菌还是连续灭菌,应视培 养基的成分、体积,结合当地蒸汽、发酵罐 、场地等情况,分析两种灭菌法的优缺点而 确定。
。“齐二药”事件之后,国务院常务会 议曾总结说,有关药品监管工作存在漏 洞;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负责人又 对欣弗事件表态,承认当前药品市场秩 序混乱,药品监管工作存在漏洞。但是 ,到底这个漏洞有多严重,又暴露在哪 些方面,显然还需要总结。 亡羊补 牢,犹未为晚,给药监体系开出适当的 药方已是无可回避。
(3)(4)的意义是指:反应的温度从T1 升高到 T2 ,其反应的速度常数分别从k,1 增加到 k,2;k1 增加到 k2;
培养基的灭菌过程实际上是营养成分破坏、菌 体死亡的两个平行性反应,对于平行性反应, 反应温度的提高,其两个平行性反应的速度常 数都增加,但增加的幅度(大小)却不同,其 比值可以表示为:
欣弗:潜规则下的典型代表
潜规则一:药品仿制 克林霉素磷酸酯以前是小水针剂,也就是药物
通过肌肉注射进入到人体,之后厂家将原来的 小水针剂变成了100毫升的大输液,由肌肉注 射变为静脉滴注,于是一种新药欣弗就诞生了。 “由小水针剂变为大输液,最明显的变化是价 格上涨了好几倍。” 一位业内人士说,这实际 上就是企业的效益增长点。
灭菌时间的计算:分批灭菌时间的 确定应参考理论灭菌时间作适当延 长或缩短.
某发酵罐,内装培养基40m3,在121℃进行分批 灭菌,设每毫升培养基中含耐热的芽孢为107 个,求理论灭菌时间?
根据上例中的条件,并且已知升温阶段培
养基温度从100℃升到121℃需要20
min,考虑这一阶段的灭菌作用,求保温时间?
空气除菌的意义
好气性微生物的生长和合成代谢产物都需
要消耗氧气,工业生产上均采用空气作为
氧气来源。然而,空气中有各种各样的微
生物,为保证纯种培养,必须将空气中的
微生物除去或杀死。
空气中的微生物
空气中微生物的含量和种类随地区、高低、 季节空气中尘埃多少和人们活动情况而异。
一般寒冷的北方比暖和、潮湿的南方含菌量
少;离地面愈高含菌量愈少;工业城市比农
村含菌量多。据统计大城市空气含菌数为
3000~10000 个 /m3 。空气中的微生物以细菌和
细菌芽孢较多,也有酵母、霉菌、放线菌和
噬菌体,小的微生物附着在空气灰尘上。
好气性发酵对空气无菌度的要求
好气性发酵中需要大量无菌空气,但空气绝对无
菌是很难做到的,也是不经济的,只要使在发酵
一般 E’≈2,000~20,000(卡/克分子) E≈ 50,000~100,000(卡/克分子) 营养成分为破坏的反应的活化能E的值为E, = 8.36—83.6*103 J/mol;而菌体死亡的 活化能E芽孢:E = 418*103 J/mol;无芽孢:E = 209—250*103 J/mol。
速率系数;
可以使用阿累尼乌斯公式表示之: K'= A'exp- △E'/RT……(1) 式中—— :反应速度常数,1/S :反应的活化能(J/mol) R:气体常数,1.987*4.18 J/mol*k T:反应的绝对温度,k
同样,灭菌过程中的反应速度常数也可以用下式 表示出: K = A×exp[-E/RT] …… (2) (1)、(2)式可以改写成下列形式: lg(k,2/k,1) = E,/R×(1/T1 – T2 ) …… (3) lg(k2/k1) = E/R×(1/T1 – T2 ) …… (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