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小升初文言文阅读50篇(含答案)
2020-2021小升初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50篇及答案

2020-2021小升初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50篇及答案小升初文言文阅读理解1:鸲鹆效言鸽鹆①之鸟出于南方,南人罗②而调其舌。
久之,能效③人言,但能效声而已。
终日所唱,惟数声也。
蝉鸣于庭,鸟闻而笑之。
蝉谓之曰:“子④能人言,甚善;然子所言者,未尝言也。
何若⑤我自鸣其意哉!”鸟俯首而惭,终身不复效人言。
【注】①鸲鹆(qúyù):俗名八哥,经过训练,能模仿人说话。
②罗:张网捕捉。
③效:模仿。
④子:你。
⑤何若:哪里比得上。
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1)甚.善()(2)鸟俯首而惭.()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1)终日所唱,惟数声也。
(2)鸟俯首而惭,终身不复效人言。
3.“蝉鸣于庭,鸟闻而笑之。
”想一想“鸟”笑蝉什么,发挥想象,把它要对蝉说的话写下来。
4.从本文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译文有一种叫鸲鹆的鸟出生在南方,南方人捕捉它并教它说话。
时间长了,它能模仿人说话,然而只能模仿几句。
一天到晚所模仿的,只是那几句而已。
有一只蝉在院子的树上叫,鸲鹆听了便讥笑它。
蝉对鸲鹆说:“你能模仿人说话,很好;然而你所说的,不曾有一句是表达自己心意的话,哪里像我自己叫的都是表达自已心意的声音!”鸲鹆低下头很惭愧,终身不再模仿人说话了。
1.(1)很(2)惭愧2.(1)一天到晚所模仿的,只是那几句而已。
(2)鸲鹆低下头很惭愧,终身不再模仿人说话了。
3.示例:你真笨,整天只会发出一种声音。
你看我,能说不同的话。
4.不要一味地去模仿别人,应该勇于发出自己的声音。
小升初文言文阅读理解2:临江之麋临江之人,畋①得麋麂②,畜之。
入门,群犬垂涎,扬尾皆来。
其人怒,怛之③。
自是日抱就犬,习示之,使勿动,稍④使与之戏。
积久,犬皆如人意。
麋麂稍大,忘己之麋也,以为犬良⑤我友,抵触偃仆⑥,益狎。
犬畏主人,与之俯仰⑦甚善,然时啖⑧其舌。
三年,麇出门,见外犬在道甚众,走欲与为戏。
外犬见而喜且怒,共杀食之,狼藉道上,麋至死不悟。
(选自《柳河东集》)【注】①畋(tián):打猎。
部编小升初文言文阅读50篇(含答案)

部编小升初文言文阅读50篇(含答案)小升初文言文阅读理解1:赵襄主学御赵襄主学御于王子期①,俄而与子期逐②,三易马而三后③。
襄主曰:“子之教我御,术未尽也。
”对曰:“术已尽,用之则过也。
凡御之所贵,马体安于车,人心调④于马,而后可以追速致远。
今君后则欲速臣,先则恐逮于臣。
夫诱⑤道争远,非先则后也。
而先后心皆在于臣,尚何以调于马?此君之所以⑥后也。
”【导读】王子期教赵襄主学御,特别指出:“凡御之所贵,马体安于车,人心调于马,而后可以追速致远。
”其实我们做任何事情皆如此,要全神贯注,目标明确。
【注释】①赵襄主:赵襄子。
御:驾车。
王子期:古时善于驾车的人。
②逐:追赶,这里指驾车赛马。
③易:更换。
后:方位名词做动词,落后。
④调:谐调。
⑤诱:引导。
⑥此……所以:这就是……的原因。
【阅读精练】一、解释加点的词。
1.赵襄主学御于.王子期(向) 2.术未尽.也(穷尽)3.先则恐逮于.臣(被) 4.夫.诱道争远(发语词)二、翻译。
1.术已尽,用之则过也。
技术已经全教给你了,(但你)在使用时出了错。
2.人心调于马,而后可以追速致远。
人的精神和马相谐调,之后才可以追上那跑得快的,到达远方的目的地。
3.而先后心皆在于臣,尚何以调于马?而不论领先还是落后,您的精神都集中在我的身上,还怎么和马相谐调呢?三、你认为赵襄王落后的原因是什么?你赞成王子期的看法吗?答:驾车讲究人的精神和马相谐调,注意力在前方目的地,而赵襄主却将注意力集中在王子期身上。
赞成。
其实做任何事情都是同样的道理。
小升初文言文阅读理解2:郑人买履[lǚ]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duó)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dù)。
”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suì)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nìng)信度,无自信也。
”【译文】有一个想要买鞋的郑国人,他先量好自己脚的尺码,然后把量好的尺码放在他的座位上。
部编语文小升初文言文阅读及专项练习50篇(含答案)

部编语文小升初文言文阅读及专项练习50篇(含答案)小升初文言文阅读理解1:赞刘谐有一道学①,高屐②大履,长袖阔带,“纲常"③之冠,“人伦"④之衣,拾纸墨⑤之一二,窃唇吻之三四,自谓真仲尼之徒焉。
时遇刘谐。
刘谐者,聪明士,见而哂曰:“是未知我仲尼兄也。
"其人勃然作色而起,曰:“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
子何人者,敢呼仲尼而兄之?"刘谐曰:“怪得羲皇⑥以上圣人尽日燃纸烛⑦而行也?"其人默然自止。
然安知其言之至哉!李生⑧闻而善,曰:“斯言也,简而当,约而有余,可以破疑网而昭中天矣。
其言如此,其人可知也。
盖虽出于一时调笑之语,然其至者百世不能易。
”(选自明•李贽《李温陵集》)[注释]①道学:指崇奉儒家学说的人。
②屐(jī):木底有齿的鞋,此指鞋底。
③纲常:指三纲五常,即父为子纲、君为臣纲、夫为妻纲及仁、义礼、智、信。
它是封建社会提倡的道德规范。
④人伦:为人的伦理道德。
⑤纸墨:指儒家著作。
⑥羲皇:伏羲氏,传说中的古帝。
⑦纸烛:灯笼。
⑧李生:作者李贽自称。
[文言知识]词类的活用。
词类的活用,古今汉语中均有,只不过古汉语中稍多罢了。
现代汉语中“铁了心"的“铁”,就是名词活用为动词。
上文“敢呼仲尼而兄之”中的“兄”,是名词作动词用,“兄之”意为做他的兄长。
又,上文“李生闻而善”中的“善”,本为形容词,但在句子中要作动词用,解释为“认为好"。
又,上文“可以破疑网而昭中天矣"中的“昭”,本为形容词,指明朗,在句子中要理解为“照亮”天空。
词类活用是指某些词的词性在句子中临时活用为其他词性。
[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哂②斯③易2.翻译:①窃唇吻之三四②其人勃然作色而起③然安知其言之至哉!3.解释下列词组与句子中的“徒":①自谓真仲尼之徒焉(上文) ②徒劳无益③家徒四壁;④徒步当车4.理解:“怪得羲皇以上圣人尽日燃纸烛而行也?”是一个反问句,请用陈述句表示它的意思。
2020-2021部编语文小升初语文专项训练文言文的阅读50篇含答案

2020-2021部编语文小升初语文专项训练文言文的阅读50篇含答案小升初文言文阅读理解1:薛谭学讴薛谭学讴[ōu](1)于(2)秦青,未穷(3)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4)。
秦青弗止(5),饯行于郊衢[qú](6),抚节(7)悲歌,声振林木,响遏[è](8)行云。
薛谭乃谢而(9)求反(10),终身不敢言归。
【注释】(1)讴:唱歌;(2)于:向;(3)穷:尽,完;(4)遂辞归:于是就告辞回家;(5)弗止:没有劝阻;(6)饯行于郊衢:在城外大道旁给他饯行;(7)抚节:打着拍节:(8)遏:阻止;(9)谢:道歉;(10)反:通假字,通“返”,返回。
【译文】薛谭向秦青学习唱歌,还没有学完秦青的技艺,就以为学尽了,于是就告辞回家。
秦青没有劝阻他,在城外大道旁给他饯行,秦青打着拍节,高唱悲歌。
歌声振动了林木,那音响止住了行云。
薛谭于是向秦青道歉,要求回来继续学习。
从此以后,他一辈子也不敢再说要回家。
【赏析】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要虚心求教,永不满足,不能骄傲自大,要知错就改。
这是我们阅读本文应该得到的启示。
【阅读训练】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秦青弗.止。
(不,没有)②响遏.行云。
(阻止)2.翻译:薛谭乃谢而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薛谭于是(向秦青)道歉,要求回来(继续学习),从此以后,他一辈子也不敢再说要回家。
3.薛谭身上有无可取之处?如果有,是什么?答:有。
是他那知错能改,变骄傲为虚心的学习态度。
小升初文言文阅读理解2:芮伯献马贾祸(ruì)伯帅师伐戎①,得良马焉,将以献于王。
芮季曰:“不如捐之。
王欲无厌,而多信人之言。
今以师归而献马焉,王之左右必以子获为不止一马,而皆求于子。
子无以应之,则将晓②于王,王必信之,是贾祸也。
”弗听,卒献之。
荣夷公果使求焉,弗得,遂谮诸王,曰:“伯也隐。
”王怒逐芮伯。
君子谓芮伯亦有罪焉:尔知王之渎货而启之:芮伯之罪也。
(选自明•刘基《郁离子》)[注释] ①戎:北方少数民族部落名称。
小升初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精练50篇及答案

小升初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精练50篇及答案小升初文言文阅读理解1:陆游筑书巢吾室之内,或栖于椟①,或陈于前,或枕籍于床,俯仰四顾无非书者。
吾饮食起居,疾病呻吟,悲忧愤叹,未尝不与书俱。
宾客不至,妻子不觌②,而风雨雷雹之变有不知也,间③有意欲起,而乱书围之,如积槁枝,或至不得行,辄自笑曰:“此非吾所谓巢者邪?”乃引客就观之,客始不能入,既入又不能出,乃亦大笑曰:“信乎其似巢也!”(选自《渭南文集》)【注】①椟(dú):木柜,木匣,这里指书橱。
②觌:(dí)相见。
③间:偶尔。
1.解释下面加点的字。
(1)俯仰四顾.无非书者()(2)未尝不与书俱.()2.对文中画线句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不接待到访的客人,不去和妻子相见。
B.客人不来拜访,妻子子女不来相见。
C.不接待到访的客人,不去和妻子子女相见。
D.客人不来拜访,妻子不来相见。
3.根据短文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句子“辄自笑曰:‘此非吾所谓巢者邪?”中“笑”的含义是怎样的?(2)为什么说陆游的书房是“书巢”?(用文中语句回答)4.本文主要体现了陆游()A.酷爱读书B.喜爱建筑C.不拘小节D.乐观幽默译文我的屋子里,有的书堆在木箱上,有的书陈列在前面,有的书放在床上,抬头低头看着,四周环顾下来,无非都是书。
我的饮食起居,生病叹息,感到悲伤、忧愁、愤怒、感叹,不曾不与书在一起,客人不来拜访,妻子子女不来相见,而刮风、下雨,打雷、落冰雹等变化,也都不知道。
偶尔想要站起来,但杂乱的书围绕着我,好像积着的枯树枝,有时到了不能行走的地步,于是就自己笑自己说“这不是我所说的鸟窝吗?”于是邀请客人走近看当时的情形。
客人开始不能够进入屋子,进到屋中,又不能出来,于是容人也笑着说:“它确实像鸟窝啊!”1.(1)看(2)一起2.B3.(1)自嘲。
(2)间有意欲起,而乱书围之,如积稿枝4.A小升初文言文阅读理解2:魏收改武学文阳②郑伯调③之日:“魏郎弄戟(jǐ)多少?”收惭,遂折节读书。
2020-2021小升初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精练50篇及答案

2020-2021小升初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精练50篇及答案小升初文言文阅读理解1:孟母戒子孟子少时,诵①,其母方织。
孟予辍然②中止,乃复进。
其母知其諠③也,呼而问之:“何为中止?”对曰:“有所失,复得”。
其母引刀裂其织,以此戒④之。
自是之后,孟子不复諠矣。
(节选自《韩诗外传》【注】①诵:背诵,②辍然:突然停止的样子,③諠(xuān)遗忘。
④戒:警告。
1.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字。
(1)其母方.织()(2)其母引刀裂.其织()2.在文中找出同义词填在下面的横线上。
(1)失:____________ (2)此:____________3.你认为孟母对孟子的成才有什么影响?学了这篇文章之后你还能想到一个有关孟母的典故吗?译文孟子小时候,在他背诵的时候,他的母来正在织布,孟子突然停止,又继续背诵下去。
孟子的母亲知道他因为分心而遗忘了书中的内容,于是把他叫来问道:“为什么中断背书?”孟子回答说:“有所遗忘,后来又想起来了。
”这时孟子的母亲拿起刀割断了布,以这件事作为警告。
从那件事以后,孟子不再因分心而遗忘书中的内容了。
1.(1)正,刚好(2)割断2.(1)谊(2)是3.使孟子从小养成了一种严谨治学的态度,孟母三迁。
小升初文言文阅读理解2:强弱之辩夫强不自强,因弱以奉①强;弱不自弱,因强以御②弱。
故弱为强者所伏,强为弱者所宗,上下相制,自然之理也。
然则所谓强者,岂壮勇之谓耶?所谓弱者,岂怯懦之谓耶?盖在乎有德,不在乎有力。
夫金者,天下之至刚也;水者,天下之至柔也。
金虽刚矣,折之而不可以续;水虽柔矣,斩之而不可以断;则水柔能成刚,金刚不辍③其弱也。
(选自唐.罗隐《两同书》)[注释]①奉:尊重。
此指陪衬。
②御:支配,此指显出。
③辍(chuò):停。
此指消除。
[文言知识]“然则”及其他。
“然则”在文言中是个固定词组,相当于“既然(这样),那么……”,上文“然则所谓强者,岂壮勇之谓耶?”意为既然这样,那么所谓强者,难道说的只是健壮勇敢的人吗?又,“虽然”,相当于“虽(这么说),然而……”,如“虽然,其事有本有原”,意为虽这么说,然而那事情还有本源。
2020-2021小升初文言文专项训练50篇(含答案)

2020-2021小升初文言文专项训练50篇(含答案)小升初文言文阅读理解1:疑邻窃斧人有亡斧者,意其邻之子。
视其行步,窃斧也;颜色,窃斧也;言语,窃斧也;动作态度,无为.而不窃斧也.。
俄而,掘于谷而得其斧。
他日复见其邻人之子,动作态度无似窃斧者。
其邻之子非变也,已则变矣;变也者无他,有所尤也.。
【阅读训练】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人有亡.斧(丢失)(2)俄.而(不久)2、翻译下列句子他日复见其邻人之子,动作态度无似窃斧者。
再过几天再看见他邻居家的儿子,他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不像偷斧子的了。
3、读了这个故事,你得到什么启示?这则寓言说明,主观成见是认识客观事物的障碍,当人带着成见观察世界时,必然会歪曲客观事物的原貌。
小升初文言文阅读理解2:商於子驾豕商於子①家贫,无犊以耕,乃牵一大豕②驾之而东。
大豕不肯就轭③,既就复解:终日不能破一畦。
宁毋先④生过而尤之日:“子过矣!耕当以牛,以其力之巨能起块也,蹄之坚能陷淖⑤也。
豕纵大,安能耕耶?”商於子怒而弗应。
宁毋先生日:“今子以之代耕,不几颠之倒之乎?吾悯而诏子,子乃反怒而弗答,何也?”商於子日:“子以予颠之倒之,予亦以子倒之颠之。
吾岂不知服田⑥必以牛,亦犹牧⑦吾民者必以贤。
不以牛,虽不得田,其害小;不以贤则天下受祸,其害大。
子何不以尤我者尤牧民者耶?”宁毋先生顾谓弟子日:“是盖有激者⑧也。
”(选自明•宋濂《宋学士文集》)[注释] ①商於(wù)子:作者虚构的人物。
②豕(s h ǐ):同“猪”。
③轭(è):牛拉东西时驾在颈上的曲木。
④宁毋:作者虚构的人物。
⑤淖(nào):烂泥。
⑥服田:驾牲口耕田。
⑦牧:统治、管理。
⑧有激者:(心中)有不平之气的人。
[文言知识]说“以”。
“以”既可作动词用,也可作介词、连词用。
它的解释也相当灵活。
上文“子以予颠之倒之”中的“以”,作动词用,解为“认为”。
有时“以”与“为”组合成“以为”或“以……为”,也解为“认为”。
2020-2021部编语文小升初文言文专项训练50篇(含答案)

2020-2021部编语文小升初文言文专项训练50篇(含答案)小升初文言文阅读理解1:世无良猫某恶鼠,破家(1)求良猫。
厌(2)以腥膏[ɡào](3),眠以毡罽[jì](4)。
猫既饱且安,率不捕鼠,甚者与鼠游戏,鼠以故益暴。
某怒,遂不复蓄猫,以为天下无良猫也。
(乐均《耳食录》)【注释】(1)[破家]拿出所有的家财。
(2)[厌]饱食。
(3)[腥膏]鱼和肥肉。
(4)[毡罽(jì)]毡子和毯子。
【阅读训练】1、“鼠以故益暴”中有两个加点词,请分别选择解释正确的义项。
(1)“故”的正确解释是(A)A.原因B. 故意C.故事D.过去(2)“益”的正确解释是(D)A.增加B.益处C.得益D.更加2、翻译。
猫既饱且安,率不捕鼠。
猫已经吃得很饱,又睡得安稳,都不抓老鼠了。
3、猫不捕鼠的原因是:(饱食鱼肉,生活安逸,无需自己捕食了。
)15.某人说“世无良猫”,从中可知某人是个:不能物尽其才(用不好人才)的人,从中我们可以获知的人生之理是:环境过分安逸,人的斗志就会被消磨掉。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小升初文言文阅读理解2:目贵明目贵①明②,耳贵聪③,心贵智④。
以天下之目视,则无不见也。
以天下之耳听,则无不闻也。
以天下之心虑,则无不知也。
辐辏[còu]⑤并进⑥,则明不可塞⑦。
(选自《管子•九守》)【注释】①贵:以……为贵。
②明:聪明,这里指明查(则明不可塞。
)③聪:听力好。
④智:思维敏捷。
⑤辐辏:车轮的辐条。
⑥进:这里指向中间集中。
⑦塞:受蒙蔽。
【文言知识】释“并”:上文“辐辏并进”中的“并”,指“全都”、“一起”、“一齐”、“一同”句意为车轮的轴条一起向车轮中心的圆木集中,比喻目、耳、心一起使用。
又,“万箭并发,城中如雨”,意为一万支箭一齐发射,城内如同下雨。
又,“五人并行”,意为五个人一同行走。
又,“德才并佳,人主任之”,意为品德与才能都好,国君就任用他。
【参考译文】眼睛贵在明辨事物,耳朵贵在听觉灵敏,心思贵在思维敏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2021小升初文言文阅读50篇(含答案)小升初文言文阅读理解1:人有负盐负薪者人有负盐负薪者,同释①重担息树阴。
二人将行,争一羊皮,各言藉背②之物。
惠③遣争者出,顾州纪纲④曰:“以此羊皮可拷知主乎?”群下⑤咸无答者。
惠令人置羊皮席上,以杖击之,见少盐屑,曰:“得其实⑥矣。
”使争者视之,负薪者乃伏而就罪。
【注释】①释:放下。
②藉:垫衬。
背:藉是坐卧之用;背是披背之用。
意思是经常使用之物。
③惠:李惠,中山(今河北定县满城一带)人,北魏太武帝时任雍州刺史。
本篇选自《北史·李惠传》。
④顾州纪纲:回头看着州府的主簿。
州纪纲,州府的主簿。
⑤群下:部下,属员。
⑥实:事实,真相。
【译文】有负盐的和负柴的,两个人同时放下重担在树阴下休息。
要走的时候,争一张羊皮,都说是自己坐卧和披背用的东西。
李惠让他们出去,对主簿说:“敲打这张羊皮能够查出它的主人吗?”部下都没有回答。
李惠叫人把羊皮放在席上面,用杖敲打,见到有一些盐末,就说:“得到实情了!”再让争吵的双方进来看,负柴的人才承认了罪过。
阅读训练:1、解释下列加黑的词语。
⑴藉.背(垫、衬)⑵顾.州纪风(回头看)⑶咸.无答者(都)⑷得其实.矣(结果、事实)2、翻译下列的句子。
⑴同释重担息树阴。
一同放下重重的担子在树阴下面休息。
⑵以杖击之,见少盐屑。
用手杖(棍子)击打羊皮,看见有少量的盐屑。
3、评价一下李惠。
聪明机智,生活常识丰富、经验多。
4、你还读过像李惠这样智者的故事吗?试讲述一例。
如:曹冲称象,司马光砸缸,狄人杰审案等等。
小升初文言文阅读理解2:杨万里忧国杨万里①为人刚而偏②。
孝宗③始爱其才,以问周必大,必大无善语,由此不见用。
韩侂胄④用事,欲网罗四方知名士相羽翼,尝筑南园。
属万里为之记,许以掖垣⑤。
万里曰:“官可弃,记不作可。
”侂胄恚,改命他人。
卧家十五年,皆其柄国之日也。
侂胄专僭⑥日益甚,万里忧愤,怏怏成疾。
家人知其忧国也,凡邸⑦吏之报时政者皆不以告。
忽族子⑧自外至,遽言侂胄用兵事。
万里恸哭失声,亟呼纸书日:“韩侂胄奸臣,专权无上,动兵残民,谋危社稷,吾头颅如许⑨,报国无路,惟有孤愤!”又书十四言别妻子,落笔而逝。
(选自《宋史•杨万里传》[注释]①杨万里:南宋著名诗人,力主抗金。
②偏:固执。
③孝宗:指宋孝宗赵昚(s hèn)。
④韩侂(tuō)胄:南宋重臣,以外戚身份专政十多年,位在左右丞相之上。
⑤掖垣:泛指高官。
⑥僭(jiàn):超越本分。
⑦邸(d ǐ):此指官府。
⑧族子:宗族里的年轻人。
⑨吾头颅如许:意为我头发已白,年已老。
[文言知识]说“见”。
“见”是个多义词。
一、指“看见”。
这是古今相同的。
二、指“召见”、“拜见”。
如“秦王见韩非”、“韩非见秦王”。
三、指“被”。
上文“由此不见用”,意为由于这原因不被重用。
四、指代“我”,如“见赠”,即赠送给我。
五、同“现”。
《敕勒川》:“风吹草低见牛羊。
”[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善②用事③属④恚⑤怏怏⑥遽⑦亟⑧社稷⑨言2.翻译:①欲网罗四方知名士相羽翼②皆其柄国之日也③专权无上【译文】杨万里为人刚正而固执。
宋孝宗当初爱惜他的才干,向周必大打听杨万里的情况,周必大没有说杨万里的好处,因此他没有被起用。
韩侂胄专权之后,想要网罗四方的知名人士做他的羽翼,有一次修筑了南园。
嘱咐杨万里为南园写一篇记,答应让杨万里做高官。
杨万里曰:“官可以不做,记是不能写的。
”侂胄山峰生气,改叫他人去写。
杨万里在家闲居十五年,都是韩侂胄专权的日子。
韩侂胄日益专权了,杨万里心中忧愤,怏怏不乐,终于病倒了。
家人知他是忧新国事情,凡是和时政有关的事情都不告诉他。
有一天宗族里有个年轻人族子忽然从外面回来了,说起韩侂胄用兵的事情。
杨万里失声痛苦,急忙叫拿来纸写道:“韩侂胄奸臣,擅自专权,目无无皇上,大动干戈,残害人民,图谋危害国家,我这么大岁数了,没有办法报效国家,只有愤愤不平!”又写下了十四个字告别妻子儿女,写罢就去世了【参考答案】1.①好②掌权③托④忿恨⑤心里不快⑥立刻⑦立刻⑧国家⑨字2.①想搜罗四面八方的知名人士来辅助他;②都是韩※胄掌权的日子;③专权无视皇上。
小升初文言文阅读理解3:郑人买履郑人有欲买履①者,先自度其足,而置②之其坐,至之③市,而忘操④之。
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⑤。
”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选自《韩非子》)【注】①履(lǚ):鞋。
②置:放置,搁在。
③之:到……去,往。
④操:携带。
⑤度(dù):量好的尺码。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1)先自度.其足()(2)宁.信度()2.翻译(1)及反,市罢,遂不得履(2)何不试之以足?3.从文中找出郑人最可笑的言行。
4.从这篇寓言中你懂得了什么道理?译文有一个想要买鞋的郑国人,他先量好自己脚的尺码,然后把量好的尺码放在他的座位上。
等到了集市,他忘了带量好的尺码。
他已经挑好了鞋子,才说:“我忘记带量好的尺码了。
”于是返回家去取尺码。
等到返回的时候,集市已经散了,他最终没有买到鞋。
有人问:“为什么不用你的脚去试试鞋的大小呢?”他说:“我宁可相信量好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1)duó (2)nìng2.(1)等到他返回集市的时候,集市已经散了,他最终没有买到鞋。
(2)为什么不用你的脚去试试鞋的大小呢?3.宁信度,无自信也。
4.要正确认识实际问题,要根据实际情况解决问题。
一切从实际出发,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小升初文言文阅读理解4:范仲淹有志于天下范仲淹二岁而孤(1),家贫无依。
少有大志,每(2)以天下为己任。
发愤苦读,或夜昏怠[dài](3),辄[zhé]以水沃面(4);食不给[jǐ],啖[dàn](5)粥而读。
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
乃至被谗[chán]受贬(6),由参知政事谪[zhé]守邓州。
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
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7)。
”【译文】(1)孤:幼年丧父;(2)每:常常;(3)或夜昏怠:有时晚上昏睡懈怠;或:有时;(4)辄以水沃面:常常用冷水冲头洗脸;沃:洗。
(6)乃至被谗受贬:以至于有人说坏话被贬官;谗:说别人坏话;(7)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读书人应当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
【译文】范仲淹两岁的时候就失去父亲,家中贫困无依。
他年轻时就有远大的志向,常常把治理天下大事作为自己应尽的责任。
决心努力刻苦读书,有时读书读到夜晚疲惫困倦,就常常用冷水冲头洗脸使自己头脑清醒。
经常连饭也吃不上,就吃粥坚持读书。
做官以后,常常谈论天下大事,奋不顾身。
以至于有人说坏话被贬官,由参知政事降职作邓州太守。
范仲淹刻苦磨炼自己,吃东西不多吃肉,妻子和孩子的衣食仅自保养罢了。
他经常朗诵自己作品中的两句话:“读书人应当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
”【阅读训练】1.解释下列句中加的点。
①啖.粥而读。
(吃)②辄.以水沃面。
(往往,总是)③食不给.。
(供应)④乃至被谗.受贬。
(说别人坏话)2.“每以天下为己任”的正确译句是(B)A.每天把天下大事作为自己的责任。
B.常常把治理国家大事作为自己应尽的责任。
C.常常把天下大事作为自己应尽的任务。
D.每天把治理国家大事作为自己应尽的责任。
3.把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
有时夜里疲惫困倦,常常用冷水洗脸。
②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
做官以后,常常谈论天下大事,奋不顾身。
③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
妻子和孩子的衣食仅仅自足罢了。
④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他经常朗诵两句话:“读书人应当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
”4.“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范仲淹所作的什么文章中的名句,与该文一样,这句话在本文中起了什么的作用。
答:《岳阳楼记》;点明中心,揭示主题。
小升初文言文阅读理解5:王昭君出汉宫汉元帝宫人①既多,乃令画工图之,欲有呼者,辄披图召之。
其中常者,皆行货赂。
王明君姿容甚丽,志不苟求,工遂毁为其状。
后匈奴来和②,求美女于汉帝,帝以明君充行。
既召,见而惜之,但名字已去,不欲中改,于是遂行。
(选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注释] ①宫人:宫女。
②和:和亲。
指异族之间用婚姻关系来保持双方的友好关系。
[文化常识]王昭君出塞。
上文说的王明君,即西汉时的王昭君,她名嫱,字昭君。
晋朝违避司马昭的名字,故改王昭君为王明君或明妃。
王昭君出生南郡秭(z ǐ)归(今湖北境内)。
史书上说,她早年被选入宫,竟宁元年(公元前33年),匈奴王单于来汉朝和亲,她自请出嫁。
按当时规定,和亲者应是公主,而王昭君是普通宫女,故上文说“充行”(充当而行)。
入胡后称宁胡阏氏(yānzhī)。
阏氏是王后的意思。
她对改善汉朝与匈奴的关系起了一定作用。
今内蒙古大青山麓尚有昭君墓。
[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图_________②但__________③中__________2.翻译:欲有呼者,辄披图召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理解:“其中常者,皆行货赂”中“常者”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常者”向_________________货赂。
4.理解:“但名字已去”中的“去”,应理解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译文】汉元帝后宫宫女很多,就让画工描绘下她们的相貌,元帝想找哪个宫女,就翻阅图像召唤。
宫女中姿色平庸的,都向画工行贿。
王明君容貌姿态非常美丽,但她不肯苟且求画工,画工就把她的容貌画得很难看。
后来,匈奴前来和亲,向汉元帝请求赏赐美女,元帝就让王明君充当出行。
召见以后,看到她那么美丽,又舍不得了。
但是王明君的名字已经送往匈奴,不好中途更改,于是王明君就去了。
【参考答案】1.①画②只是③中途 2.想要召哪个宫女,就翻看容貌图召唤她。
3.容貌平常;画工4.报出。
小升初文言文阅读理解6:杨维桢执教蒋氏,姑苏巨家①也。
有子甫八龄,欲为求师,慕郑明德先生,具礼延之。
先生不屑往。
蒋亦跌宕②者,遂厚延铁崖杨先生③,县道郑不就之意。
时先生居吴淞④,放情山水,曰携宾客妓女⑤,以文酒为乐,谓蒋曰:“能从三事则可,币⑥不足计也。
一无拘日课,二资行乐费,三须卜别墅以贮家人。
”蒋欣然从之。
铁崖竟留三年,后其子亦有名于时。
(选自明.刘绩《霏雪录》)[注释]①姑苏巨家:苏州大户人家。
②跌宕:潇洒不拘。
③铁崖杨先生:即杨维桢,他号铁崖,元朝著名文学家、书法家。
④吴淞:今上海市郊区。
⑤妓女:歌女。
⑥币:聘金。
[文言知识]说‘‘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