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农业概况

合集下载

赴英植物检疫考察报告

赴英植物检疫考察报告

赴英植物检疫考察报告一、英国农业生产概况英国作为老牌的工业化国家,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的比重很小,英国农业劳动力占劳动力总数的2.2%,农业生产总值仅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4%。

全国农用地总面积为1850万公顷,约占总土地面积的77%。

农用地中四分之三用于放牧,仅有四分之一用于作物生产。

英国的农作物主要有小麦、大麦、土豆、甜菜等,蔬菜水果及园艺作物也占有一定的比重。

农作物中土豆是英国人的主食,人均每年消耗100公斤,在英国的农业生产中占有特殊重要的地位。

英国农业生产现代化程度和科技含量较高,但由于土地面积小,复种指数低,作物产品自给率仅为75%,每年需进口不少土豆、水果等农产品。

二、英国的植物检疫机构设置与运行管理机制依法检疫是英国植物检疫工作的显著特征,"立法"是植物检疫局最主要的工作内容。

为保护农业生产安全,欧盟就植物检疫制定了一系列法规,作为欧盟成员国,英国以本国立法的形式体现欧盟法规要求并付诸实施。

纵观英国的检疫法规,具有以下几个比较突出的特点:一是内容完备。

植物检疫法规包括一系列法律法规,其中既有对植物检疫工作提出总体要求的植物检疫法,又有针对特定检疫操作或特定检疫对象治理如马铃薯种薯检验、包囊线虫控制等制定的专门法令,使重要的检疫检验操作和要求都有法可依;二是制修及时。

植物检疫局针对疫情变化和有害生物控制技术的进展及时制修订相关法规,使法律规定始终符合实际情况;三是标准高要求严。

欧盟法律是各成员国必须遵循的最低要求,各成员国有权制定严于欧盟的法规。

为更好地保护本国农业生产安全,英国对健康种苗繁育过程中很多病虫害的允许标准、对某地块发现一些重大检疫对象后禁种年限的规定都严于欧盟;四是强制性突出。

法律明确赋予植物检疫机构根据需要采取紧急措施的权利,并且对违反检疫法规的人员制定了严格的惩罚办法,确保"有法必依"。

由于法规内容全面,可操作性强,减小了检疫工作随意性,增强了检疫执法权威性,提高了有害生物风险控制水平。

英国农业课件

英国农业课件

英国的国土面积24万平方公里,其中77%用于农牧业的土地,面积为 18.5万平方公里,其余23%的国土面积为森林和城市等用地。2005年 英国人口为6000万,其中农业人口为100万左右,约占总人口的1.7%, 农业经济活动人口占农业人口的50%,占经济活动总人口的1.8%.
英国农业分布 农作物用地 平原草地 粗放牧地 其他
英国农业的现代化
一个资本主义撬动的农业现代化



英国农业现代农业的发展最早可追溯到 “圈地运动”为标志的英国农业现代化进 程,在世界历史上开辟了一条经典的农业 资本主义发展道路。英国农业现代化最大 的特点在于它的内生性。它的发展动力完 全来自社会内部,是在自身孕育的内部动 力驱使下自然发展的。研究英国农业现代 化最重要的意义在于其农业现代化在自然 过程中揭示了一些基本经济规律,为我国 农业现代化提供重要的借鉴。
气候:属温带海洋性气候。英国因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 冬暖夏凉,四季寒暑变化不大。温带落叶阔叶林带,终年 温和湿润。通常最高气温不超过32℃,最低气温不低于- 10℃,平均气温1月4~7℃,7月13~17℃。年平均降水 量约1000毫米。北部和西部山区的年降水量超过2000毫 米,中部和东部则少于800毫米。每年二月至三月最为干 燥,十月至来年一月最为湿润。一方面受中纬度西风(即 盛行西风)影响下,常年温和多雨。另一方面与流经此处 的北大西洋暖流也有关系。暖流能对沿岸起到增温增湿的 作用。 英国全国一月份的平均气温约为4~7 ℃ ,七月份 13~17 ℃ 。年降雨量西北部山区超过1000毫米,而东南 部在六七百毫米之间。英国雾气较重,主要是岛国的潮气 所致。首都伦敦冬季河湖极少结冰,一月平均气温在4 ℃ 以上;夏天则相当凉爽,七月的平均气温17度,早晚外出 需加外衣。年降雨量约600毫米,雨量分布较均匀。至于 伦敦过去常见的浓雾,并不完全是自然现象。由于重视环 境保护,伦敦目前出现浓雾的次数已大大减少。

英国

英国
英国
英国的农业和气候
英国农业发展特点
1、农业结构以畜牧业为 主。
2、农场是农业生产基本 经营单位
现代化技术和资金密集型农业
英国是人口高度城市化的国家,农业劳动力 数量少,发展农场主要依靠广泛采用现代技 术、现代科学和现代管理,着重提高劳动生 产率,采取资金密集型的发展形式。英国的 农业生产不同于美国,属于人多地少的类型, 因此,英国较为重视农业土地生产率和单位 面积产量的提高,小麦、大麦、燕麦和马铃 薯的单产都有大幅度的增长
实行农业区域化,专门化程度高
英国国土面积不大,但境内各地区间的自然条件却 有明显差异。为充分发挥各地优势,政府根据各地 特点、配置农林牧生产,为此将全国划分为四个农 业区;土壤肥沃的东南部是以谷物生产为主的农业 区;地势较高,降雨充沛,土壤条件较差的英格兰 南部、威尔士大部和苏格兰北部为草原区,以畜牧 业为主,兼营林业;英格兰中部、北部和苏格兰南 部平原,是谷物和畜牧业井重的农业区;北爱尔兰 则以养牛、猪和种植马铃薯为主、兼营林业。经济 因素对农业分布也有重要影响。英格兰东、南部和 中西部城镇密集、企业多、交通发达,为鲜乳、水 果、蔬菜等生产提供有利的市场和运输条件。而苏 格兰南部和北部高原、威尔士中部山地等,离经济 中心较远,人口较少,至今有大面积土地留作粗放 放牧场,养羊业仍居重要地位。
温带海洋性季风气候
温带半湿润性海洋气候
谢谢
气候 属海洋性温带阔叶林气候,终年温 和湿润。通常最高气温不超过32℃, 最低气温不低于-10℃,平均气温1 月4~7℃,7月13~17℃。多雨雾, 秋冬尤甚。年平均降水量约1000毫 米。北部和西部山区的年降水量超 过2000毫米,中部和东部则少于800 毫米。每年二月至三月最为干燥, 十月至来年一月最为湿润。全国气 候类型为温带海洋性气候。

英国农业地理

英国农业地理

英国农业地理夏季英国各地气温的变化主要受纬度差的控制,表现为南暖北凉。

大不列颠岛南部七月平均气温普遍在 17℃以上,北部则低于 13℃,南北间相差4~5℃。

在一般英国地理文献中,通常以一月℃(40°F)的等温线和七月℃(60°F)的等温线为界将全国分为四个部分,即冬暖夏热的西南部,冬暖夏凉的西北部,冬冷夏热的东南部,冬冷夏凉的东北部。

诚然,这暖、冷、热、凉之间相差不过 2~4℃,但对于年平均气温只有 10℃上下,尤其夏温偏低接近农作物结籽成熟低限气温的英国来说,却是相当重要的。

冬暖意味着牧草生长期长,草场利用时间长,牲畜圈养时间短,畜牧业成本低;冬冷则情况相反。

夏热意味着夏收作物发育成熟条件好,果树开花结果条件好,蔬菜瓜类长势旺;夏凉则相反。

因此,无论从发展种植业或畜牧业看,西南部的气温条件都最好,东北部则最差。

以东南部与西北部相比,则东南部发展种植业的气温条件相对优越些,西北部发展畜牧业的条件比较有利些。

以上非常概括地阐述了英国气温的地区变化及其对农业分布的影响。

实际情况远远较此为复杂。

第一,海拔高度对气温的影响十分明显。

从表 18 中可见,顿贝里和埃斯克达尔摩尔两地纬度大体相当,但因海拔相差 234 米,一月气温相差℃、八月相差℃;霍利黑德纬度还稍高于腊亚达尔,只因比腊亚达尔低 220 米,一月要暖和℃、八月要热℃。

在英国,气温垂直变化对农业的影响,集中体现在耕地和人工改良草地连片分布的上限上,而其最重要的标志却是泥炭沼泽分布的下限。

英国低地带海拔既低,夏季气温又较高,基本上不存在泥炭沼泽。

因此,仅从气温条件看,这里不存在妨碍耕地和人工改良草地连片分布的因素。

在高地带,泥炭沼泽分布的下限随夏季气温自南向北递减而逐渐降低。

在康沃尔半岛和威尔士,泥炭沼泽分布下限一般在海拔 300 米以上,在英格兰西北部的湖区和奔宁山脉降为海拔 180~240 米之间,而在苏格兰的大部,这一下限仅为150~200 米。

曼彻斯特农业发展现状

曼彻斯特农业发展现状

曼彻斯特农业发展现状曼彻斯特是英国重要的农业城市之一,拥有丰富的农业资源和发展潜力。

目前,曼彻斯特农业正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首先,曼彻斯特农业发展的最大特点是现代化程度较高。

曼彻斯特引进了大量的现代农业技术和设施,推动了农业生产的自动化和规模化发展。

农业生产采用了高效的耕作、种植和收割技术,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同时,曼彻斯特还注重农业科技创新,积极研发新品种、新技术,提高了抗病虫害能力和适应性。

其次,曼彻斯特农业发展注重生态环境保护。

在农业生产中,曼彻斯特采用了绿色无污染的生产方式,减少了农业对环境的影响。

曼彻斯特大力推广有机农业,减少化学农药和化肥的使用,提高了农产品的安全性和营养价值。

此外,曼彻斯特还注重水源、土壤和空气质量的保护,积极推行可持续农业发展模式。

再次,曼彻斯特农业发展注重农产品加工和加值。

曼彻斯特拥有先进的农产品加工技术和设备,可以对农产品进行深加工,提高附加值。

曼彻斯特农产品的品牌意识和营销渠道建设比较成熟,使得农产品的销售渠道更加畅通,产品更容易进入市场,从而带动了农业的发展。

最后,曼彻斯特农业发展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城市化进程加快,导致农用地减少,给农业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压力。

其次,曼彻斯特农业的竞争压力较大,需要提高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以在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

此外,气候变化和自然灾害对农业产出造成了一定的影响,需要加强农业的抗灾能力和风险管理。

总体来说,曼彻斯特农业目前正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随着现代农业技术和设施的引进,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得到了提升。

同时,曼彻斯特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和农产品加工,加强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附加值创造能力。

但曼彻斯特农业也面临一些挑战,需要进一步加强科技创新、市场开拓和风险管理,推动农业更加健康、可持续发展。

英国农业的发展趋势

英国农业的发展趋势

英国农业的发展趋势
英国农业的发展趋势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可持续农业: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英国越来越注重可持续农业的发展,包括有机农业和生态农业等。

这种农业利用可再生能源,减少化学农药和化肥的使用,保护土壤和水资源,促进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2. 技术创新:英国农业积极推动技术创新,如农业机械自动化、精准农业技术和云计算等的应用,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品质。

例如,农业机械自动化可以减少人工劳动力成本,精准农业技术可以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产量。

3. 农业多样性:英国农业越来越注重多样性,包括增加农产品的品种和品质。

越来越多的农民开始种植罕见的、有特殊营养价值的作物,以满足消费者对于健康、不同口味的需求。

此外,特色农产品也受到市场的青睐。

4. 农业与旅游业的结合:英国农业与旅游业的结合越来越紧密。

农业景观和农村体验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农家乐和农民市场等农业旅游项目的兴起,为农民提供了额外的收入来源。

5. 农业政策的调整:英国农业政策的调整也在不断推动农业发展。

例如,脱欧后,英国将不再受欧盟共同农业政策的限制,有望通过制定适合本国国情的农业政策来促进农业发展。

总体而言,英国农业的发展趋势是朝着可持续、技术化、多样化和与旅游业结合的方向发展。

英国农业课件

英国农业课件

2、英国圈地运动运动背景 1、毛纺制呢业的迅 猛发展。 2、新航路开辟的影 响。 3、英国大量公有土 地的存在。
4、利润的刺激。
5、政府支持的结果。
3、英国圈地运动-经济影响
1、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 自由劳动力。 2、使资本主义经济深入农 村,对农业进行了资本主义 改造。 3、促进了农业和农村生产 力的发展。 4、加快了英国城镇的进程。 5、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准 备了阶级条件。 6、推动了英国工业革命的 出现。圈地运动造就了大批 的资本主义发展所需的自由 劳动力,积累了资本,扩大 了市场,为工业革命准备了 条件。 7、圈地运动对农民来说无 疑是一场灾难。
在14、15世纪农奴制解体过程中, 英国新兴的资产阶级和新贵族通 过暴力把农民从土地上赶走,强 占农民份地及公有地,剥夺农民 的土地使用权和所有权,限制或 取消原有的共同耕地权和畜牧权, 把强占的土地圈占起来,变成私 有的大牧场、大农场。这就是英 国历史上的“圈地运动”。
英国的圈地运动最为典型,规模也最大。封建 制度时期,英国就已存在大规模圈地运动。
英国农业发展简述
一、概述 英国农业革命,指17 世纪至19世纪英国农 业生产方式发生巨大 变革的过程。包括圈 地运动、机械化、四 轮作、良种培育等, 其结果是农业生产效 率大大提高,一方面 提供了大量的农产品 以支持人口的增长, 令一方面又分流出大 量农业剩余劳动力, 为工业革命创造了条 件。
二、圈地运动
气候:属温带海洋性气候。英国因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 冬暖夏凉,四季寒暑变化不大。温带落叶阔叶林带,终年 温和湿润。通常最高气温不超过32℃,最低气温不低于- 10℃,平均气温1月4~7℃,7月13~17℃。年平均降水 量约1000毫米。北部和西部山区的年降水量超过2000毫 米,中部和东部则少于800毫米。每年二月至三月最为干 燥,十月至来年一月最为湿润。一方面受中纬度西风(即 盛行西风)影响下,常年温和多雨。另一方面与流经此处 的北大西洋暖流也有关系。暖流能对沿岸起到增温增湿的 作用。 英国全国一月份的平均气温约为4~7 ℃ ,七月份 13~17 ℃ 。年降雨量西北部山区超过1000毫米,而东南 部在六七百毫米之间。英国雾气较重,主要是岛国的潮气 所致。首都伦敦冬季河湖极少结冰,一月平均气温在4 ℃ 以上;夏天则相当凉爽,七月的平均气温17度,早晚外出 需加外衣。年降雨量约600毫米,雨量分布较均匀。至于 伦敦过去常见的浓雾,并不完全是自然现象。由于重视环 境保护,伦敦目前出现浓雾的次数已大大减少。

british agriculture托福阅读

british agriculture托福阅读

british agriculture托福阅读摘要:I.英国农业概述A.英国农业的发展历程B.英国农业的主要特点C.英国农业的贡献和挑战II.英国农业的发展历程A.传统农业时期B.工业革命对农业的影响C.现代农业的发展III.英国农业的主要特点A.土地利用和农业技术B.主要农作物和畜牧业C.农业政策和环境保护IV.英国农业的贡献和挑战A.对英国经济的贡献B.食品生产和出口C.面临的挑战和未来发展趋势正文:英国农业是一个历史悠久且多样化的产业,对英国经济和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详细介绍英国农业的发展历程、主要特点以及贡献和挑战。

首先,我们来回顾一下英国农业的发展历程。

在传统农业时期,英国农民主要依靠手工劳动和畜力进行耕作。

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农业受到了很大的影响,机械化、化学肥料和农业技术的应用使得农业生产效率得到了显著提高。

进入20 世纪以后,英国农业逐渐走向现代化,运用更多的科技手段来提高产量和品质。

接下来,我们来介绍一下英国农业的主要特点。

英国农业土地利用高效,集约化程度高,尤其是在养殖业和温室蔬菜种植方面。

此外,英国农业技术发达,广泛应用现代科技手段提高产量。

在农作物方面,英国主要种植谷物、油菜籽、马铃薯等;在畜牧业方面,英国以养殖牛、猪、家禽为主。

为了保护农业资源和环境,英国政府实施了一系列农业政策,如土地保护、补贴和环保措施等。

最后,我们来谈谈英国农业的贡献和挑战。

农业是英国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对国内生产总值(GDP)的贡献不容忽视。

此外,英国农业在食品生产和出口方面也取得了显著成果。

然而,英国农业面临着诸多挑战,如气候变化、耕地减少、生产成本上升等。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英国农业需要继续加大科技投入,提高生产效率,同时关注环境保护,实现可持续发展。

总之,英国农业历史悠久,产业特点鲜明,对英国经济和社会发挥了重要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苏两省之和,而只有安徽一个 省的人口。78%的人口为城市人 口,城市化程度居发达国家的前 列。英国的农业人口(1994年) 为104万,农业经济活动人口为 51万,占经济活动总人口的1.8%。 这个比例在所有发达国家中也是 最低的。
英国是最早的资本主义国家。
英国一度在相当长时间里被称为 “世界工厂”和最大的殖民帝国。 英国1914年的殖民地国土面积比其 本土面积大111倍,曾炫耀为“日不 落帝国”。迄今仍然是西方七大经 济强国之一。英国垄断资本仍有相 当雄厚的经济实力。英国的货币是 英镑,1995年1英镑可兑换1.5~1.6 美元。1993年,英国的人均国民生 产总值为18060美元。
2.实行价格保护政策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国政府制订了保护 农产品的价格政策,其主要内容是对本国生产 的各种农牧产品(如肉牛、羊、猪、蛋、羊毛、 牛奶、谷物、马铃薯、甜菜等)都规定了最低 保证价格。如果这些农产品在本国市场上的实 际销售价格低于最低保证价格时,销售价格与 最低保证价格的差额由政府补贴。英国政府还 通过提高某些农产品保证价格和压低另一些产 品的保证价格的办法来调控农、牧业生产,使 之扩大或缩小经营规模,达到预定的目标产量。 目前,英国政府每年对农产品的价格补贴金额 都在2亿英镑以上。
•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以提高农业劳动生 产率
农业生产结构
种植业


畜牧业

渔业

林业
英畜国牧种 业 的英植 是 森国业 英 林有主 国 覆漫要 农 盖长为 业 率的 谷的海较类重岸低作 要 线 ,物 产 , 仅、 业 长8%园 , 达;艺 其木作 产 物值1材0、约590块 占 %9公茎 农以里作 业上,物 总需是和 产要世饲 值进 料的界口作上。2/物 海 英3。 岸 国,主 线 曾重要 最 是农 长 一性作 的 个超 物过国森有了家林大 种 之 资麦 植 一 源、 业 带 丰小 。 有 富麦 英 电 的、 国 子 马的计家。铃牧算产薯 场 机业、 面 的革油 积 综命菜 接 合以及 近 探后甜 全 鱼, 菜国系由;总统于其 面 技 滥余 积 术 垦近 的 使 滥一 英 伐1/半 国 ,1。 的 毁0 为海林园洋放艺 渔 牧业 等, 捕 使包 捞 森括 全 林蔬 部 资
英国的东南部为平原,土地肥沃,
适于耕种,北部和西部多山地和丘陵, 北爱尔兰大部分为高地,全境河流密布。 英国的耕地面积为608万公顷,占国土 面积的1/4,人均耕地面积为0.1公顷; 还有永久性牧场1105万公顷,适宜于发 展畜牧业。
农业发展的特点:
•从轻视农业转为重视农业,实现农业的 现代
•集约经营,提高农业的单产水平
农业推广英国农业科研成
果的推广工作由农渔食品部 的农业发展咨询局负责,在 国家和地方设有专门负责科 研成果推广、转化的机构。
农业发展的经验教训
1.用法律手段保护和支持农业
英国的农业经历了一个从比较先进、衰退、 恢复再发展到实现现代化这样一个曲折发展的 过程。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国为了扭转农业 发展的衰落局面,于1947年实施了战后第一个 农业法。此后,在1957年、1964年、1967年、 1970年、1974年多次颁布了鼓励、确保农业发 展的法令,用法律手段保护和支持农业。从那 时以来,英国的农业生产有了明显的增长。
英国农业概况
英国位于欧洲西 部,由大西洋中的不 列颠群岛组成,包括 英格兰、苏格兰、威 尔士以及爱尔兰岛北 部及附近许多小岛组 成,有时称“英伦三 岛”。首都伦敦,人 口677万,是全国的 政治、经济、文化、 交通中心,也是英国 最大的海港和国际金 融中心。
英国国土面积为24.4万平方公 里,国土面积相当于我国安徽、
3.积极利用国际市场发展本国农、牧业生 产
英国政府通过进口粮食和部分饲料的做法来 发展国内畜牧业,达到国内肉、奶、奶制品和 蛋类自给的目标。也就是说,属于不易腐烂的 农牧产品,以有利的价格从国外进口,而对易 腐烂和不耐贮藏的鲜活农产品,则做到逐步自 给。
4.利用共同农业政策促进本国农业发展
英国于1973年1月1日加入欧共体后,积极把本国农 产品市场纳入共同体的轨道,建立共同农产品市场, 推进与欧共体农业政策的一体化,促进英国农业发展, 稳定农民收入。欧共体制订的农产品下限价格(干预 价格)一般高于世界市场价格和英国实行差价补贴所 规定的保护价格。因此,英国农业生产者按欧共体制 订的保护价格(干预价格)出售能获得较高的收入。 此外,属于“共同农业政策”范围的农产品价格补贴 转由共同市场负担,对特定农业和园艺业部门的生产 和投资也给予资助,这对英国农业都产生了有利的影 响。英国是欧共体的“欧洲农业指导保证基金”的获 益者,从中获得了2亿英镑的援助,占基金总额的23.8 %。欧共体社会基金还曾拨款1.41亿英镑,解决英国 农民的就业等问题。
5.用农业政策实现国家对农业的宏观调控
为发挥规模效益、诱导规模经营,英国政府制定鼓励 农场向大型化、规模化发展的法令,对愿意合并的小农场, 可提供50%的所需费用。对愿意放弃经营农业的小农场主, 可获得2000英镑以下的补贴,或领取终生养老金。政府除 对农业进行直接投资外,还对农业基本建设(如土地改良、 田间供排水设施)和自然条件较差的山区提供补助金。整 治、改良土地可获60%的补贴,对园艺农场进行的土地改 良、建筑和购置设备,给以15% 25%的补助;对农场主 自己修建道路、堤坝、供电系统等则提供所需费用2/3的 补助。对在土地条件较差的如高山地的农场以及改进农业 工艺等也有奖励。英国每一个地区都设有不同类型的信贷 机构从事农业信贷业务。它们以土地或房屋为担保,对购 买或改良农田进行农场建筑等提供贷款;购买农业机械、 牲畜、土地和农场建筑物的农民,可以使用短、中、长期 贷款等三种形式。
菜实源、现几水了 乎果自 丧和动 失花化 殆建立了世界 上第一个农业研究 机构洛桑实验站。 16年后,英国达尔 文的巨著《物种起 源》问世,在生物 和农业科学的发展 中产生了巨大而深 远的影响。目前英 国建立了比较完整 的农业科研体系, 有强大的科研队伍。
农业科研体系英国的农业
研究机构有两类。一类是国 家农业研究机构,另一类是 私人出资办的农业研究机构。 国办的农业研究机构有46个。
农业教育英国设有农业课
程的学校有综合性大学、农 学院和农校三大类。英国有 15所综合性农业大学,42所 农学院。全国各地都建立了 农校,农民、农业工人等均 参加农校的学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