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非农业概况
非洲国家农业

非洲TOP10国家可耕种面积苏丹80万平方公里阿尔及利亚75万平方公里纳米比亚69万平方公里中非65万平方公里乍得52万平方公里坦桑尼亚45万平方公里莫桑比克35万平方公里安哥拉35万平方公里津巴布韦33.28万平方公里马里共和国30万平方公里阿尔及利亚阿现有农业从业人员约1800万,占全国人口的56%。
2004年农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9.2%。
主要农产品有粮食(小麦、大麦、燕麦和豆类)、蔬菜、葡萄、柑桔和椰枣等。
阿可耕地面积7500万公顷,占国土面积的17%,已耕地面积约846万公顷,占国土面积的3%,其中粮田306万公顷,75万平方公里果林57.7万公顷,葡萄8.2万公顷,蔬菜种植面积15.8万公顷。
阿农业靠天吃饭,产量起伏较大。
安哥拉全国可开垦土地面积约3500万公顷,截止2014年耕地面积约为350万公顷。
农业人口约占全国人口的65%,人均耕地面积0.18公顷。
北部为经济作物产区,主要种植咖啡、剑麻、甘蔗、棉花、花生等作物。
中部高原和西南部地区为产粮区,主要种植玉米、木薯、水稻、小麦、土豆、豆类等作物。
截止2014年农业产值仅占国民生产总值的6.4%35万平方公里贝宁可耕地705万公顷,实际耕种面积不足15%。
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的80%。
粮食基本自给,部分出口次地区。
其中棉花出口额约占出口创汇总收入的70%-80%1万平方公里博茨瓦那农业较落后,可耕地占全国面积的15%,种植面积为可耕地的5%。
博农业产量较低,只能满足国内粮食需求的10%左右,主要农作物为高粱和玉米。
政府鼓励农民多种粮,增加粮食自给,自2008年以来博政府实施综合支持耕地发展项目。
2011-2012财年博土地种植面积为34.1万公顷,农作物产量7.3万吨。
(数据来源:卡马总统2012年国情咨文)2011年农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0.08万平方公里2.4%。
布隆迪90%以上人口从事农牧业。
主要粮食作物有玉米、大米、高粱、薯类、芭蕉等。
南非农业市场现状

南非农业市场现状南非是非洲大陆最发达的经济体之一,农业在南非的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南非农业市场的现状,包括其主要农产品、市场规模、发展趋势以及面临的挑战。
一、南非农产品概况1. 粮食作物南非主要种植的粮食作物包括玉米、小麦、大豆和甘薯。
其中,玉米是最重要的粮食作物,广泛应用于人类食物、牲畜饲料和工业原料等方面。
2. 果蔬类南非气候适宜,种植了各种热带和亚热带果蔬类作物,如苹果、香蕉、柑橘和葡萄。
这些水果和蔬菜以其优质、新鲜的特点在国内外市场上广受欢迎。
3. 肉类和乳制品南非是肉类和乳制品生产国之一。
牛肉、羊肉和禽肉是南非主要的肉类产品,奶制品如牛奶和乳酪也在市场上占有重要地位。
二、南非农业市场规模南非农业市场规模庞大且不断增长。
根据南非农业、林业和渔业部的数据,南非农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约2.5%,农业就业人口占全国总就业人口的约5%。
农业市场在国内经济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三、南非农业市场发展趋势1. 农业现代化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投资的增加,南非农业正朝着现代化方向迈进。
农业技术的应用和农业机械的使用越来越普及,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2. 农业出口南非的农产品出口量逐年增加。
南非的水果、葡萄酒和肉类在国际市场上享有盛誉,出口额不断上升。
南非农业市场正在不断寻找新的出口机会,扩大国际市场份额。
3. 可持续农业南非农业市场对可持续农业的需求不断增加。
随着全球对可持续发展的重视日益增强,南非农民越来越注重可持续农业的实践,采取环保、生态友好的农业种植和养殖方式。
四、南非农业市场面临的挑战1. 水资源限制南非气候干旱,水资源供应不足,这对农业的发展构成了挑战。
南非政府正在积极推行水资源管理政策,提倡节水农业,以应对水资源短缺的问题。
2. 土地问题土地所有权和土地分配问题是南非农业市场面临的另一个挑战。
南非政府正在努力解决土地改革问题,确保土地所有权的公平和可持续性。
3. 气候变化全球气候变化对南非农业市场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中国与南非农产品贸易发展状况及对策分析

中国与南非农产品贸易发展状况及对策分析1. 引言1.1 背景介绍中国和南非是两个拥有着悠久历史和文化传统的国家,也是两个重要的农产品生产和出口大国。
中国拥有着丰富的农业资源和广阔的农田,是世界上最大的农产品生产国之一;而南非则拥有着优质的气候条件和水资源,是非洲大陆的粮食生产和出口大国。
由于双方在农产品生产和贸易方面都具有独特优势,因此中南双方之间的农产品贸易潜力巨大,并且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近年来,随着中国和南非两国之间关系的不断加深和发展,两国之间的农产品贸易也得到了进一步促进。
中国对南非的农产品需求不断增加,而南非也看中了中国庞大的市场规模和消费潜力,加强了对华农产品出口的力度。
双方之间的农产品贸易合作日益密切,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也推动了双方农业生产和贸易的发展。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有必要对中南农产品贸易的发展状况进行全面的分析和探讨,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有效的对策建议,为双方农产品贸易合作和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背景介绍】部分就是要对中南农产品贸易的发展背景和现状进行介绍和概述,为接下来的分析和讨论提供必要的前提和基础。
1.2 问题提出南非是中国农产品进口的重要市场之一,两国间的农产品贸易规模逐年增长。
在贸易的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南非对中国农产品的质量标准要求较高,这对中国农产品出口造成了一定的限制。
受气候、疫情等因素的影响,两国农产品贸易存在一定的波动性,这给市场预期带来了不确定性。
由于双方农产品贸易结构的不匹配,导致了一些农产品贸易不均衡的现象。
需要深入分析问题所在,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促进中国与南非农产品贸易的健康发展。
2. 正文2.1 贸易规模分析贸易规模是评价中国与南非农产品贸易发展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
根据数据统计显示,近年来,中国与南非的农产品贸易规模呈现稳步增长的趋势。
双方的贸易额逐年递增,成交额持续扩大。
中国与南非的贸易规模主要以农产品为主,包括水果、蔬菜、畜禽产品等。
【高考冲刺】2020届高考地理三轮复习专题训练:特征描述类(综合题)详解

2020届高考地理三轮复习专题训练:特征描述类(综合题)1. 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南非国土面积约为122万平方千米,地理位置独特,且海运发达。
南非的农业和渔业较为发达,但受自然地理因素影响明显,农业生产地区差异大。
下图分别为南非地形地势、耕地和降水量分布。
(1)概述南非的地理位置特点。
(2)归纳南非耕地的分布特征。
【答案】(1)位于南半球中低纬,非洲大陆最南端,东、西、南邻海,地处两大洋间的航运要道。
(2)南非耕地分布不平衡;集中分布在东部、东南部和西南部;多分布于地形平坦的平原和高原上;多分布于降水相对丰富的地区。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地理位置特征,南非的耕地分布等。
(1)地理位置的描述包括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相对位置、交通位置等。
结合图示进行分析,南非位于南半球中低纬地区,海陆位置来看,非洲大陆最南端,东、西、南邻海;交通位置来看:地处两大洋间的航运要道。
(2)本题考查地理图表的判读能力。
根据南非的耕地和年降水量分布示意图判断:耕地主要分布在沿海和东北部地区,而西部地区耕地少。
结合南非地形图判断:耕地分布区沿海平原地势低平,东北部高原地势平坦;根据年降水量的分布特征判断:东北部降水量大多在500毫米以上,适合耕作;而西部地区降水少,荒漠化严重,不适合耕作。
2.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正在筹划建设的中—老—泰高速铁路是中国与老挝、泰国跨境合作重要交通项目。
云南省地处中国西南边陲,是我国面向东南亚的桥头堡,也是中—老—泰铁路的起点;老挝、泰国则位于中南半岛上。
简要分析该铁路线沿线的地形特征。
(6 分)【答案】地势北高南低,且由北向南地势降幅较大;(2 分)北部为山区,山高谷深,高差悬殊;(2 分)南部为平原,地势平坦。
(2 分)【解析】本题需要联系我国西南地区横断山区和中南半岛地形特征进行分析。
3.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苏里南共和国(简称苏里南)国土面积为16.4万平方千米。
平时,人们衣着、服饰比较简约,下午2时后的大街上人员稀少,社交活动一般安排在晚上。
南非农业概况

南非农业概况一、南非概况南非共和国位于非洲的最南端,东、南、西三面为印度洋和大西洋环抱,西北部与纳米比亚为邻,北界博茨瓦纳,东北部与津巴布韦、莫桑比克、斯威士兰为邻,被其包围的莱索托位于南非东部地区。
南非国土位于东经17度至33度、南纬22度至35度之间,面积122万平方公里(大致相当于我国西藏自治区),海岸线长2954公里。
境内大部分为海拔600-2000米之间的高原,沿海为狭窄平原。
地势由东南向西北倾斜,东部有南北走向的德拉肯斯堡山脉,西北部的卡拉哈里盆地为全国最低点。
南非有两条要紧河流:林波波河和奥兰治河。
南非大部分地区为热带草原气候,东部沿海为热带季风气候,西南部开普平原为地中海式气候。
南非的夏季为12月到2月,冬季是6月到8月。
南非总体地势较高,因此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日照充足。
南非的降水量比较小,要紧集中在夏季。
西北部相当洪涝,年降水不足200毫米;东南部雨量比较充沛,可达1000多毫米。
全国有耕地1536万公顷,比1985年增加了将近1/4,但仍只占国土面积的13%,人均耕地约0.4公顷;灌溉面积仅80万公顷。
国内有世界闻名的野生动物园和自然爱护区。
全国人口为4310多万(1999年中期,南非官方估量数字),按人种可分为黑人(占总人口的77.5%)、白人(占12.1%)有色人(占8.1%)和亚裔人(占2.3%)。
官方语言为英语和阿非里卡语(南非荷兰语)。
比勒陀利亚为行政首都,人口108万;开普敦为立法首都,人口235万;布隆方丹为司法首都。
约翰内斯堡的人口约192万,是南非最大的工商和金融都市、交通中心。
开普敦是重要的国际海运航道交汇点,位于西海岸,濒临大西洋,工商业发达。
农村人口约占全国人口的45%,其中农业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15%左右。
早在殖民主义者入侵前专门久,当地土著居民就生活繁育在南非这块土地上;其中东部地区居住着班图各民族,过着农牧生活,西部居住着以狩猎、采集为生的桑人(也被称作布须曼人)和以游牧为生的科伊人(也被称作霍屯督人)。
赴南非、以色列农业考察报告

可达4 。 以上 ,而且十分潮湿。以色列降雨少 , 0C 一 般在4 0 0 毫米 ,降雨主要在冬季的1月至来年 0 —50 2
的3 ,6 8 无 雨 ,全 国6%属于 半 干旱 地 区 , 月 ~月 0
2% 0 为半湿润区 ( 北部 ),5%国土降雨少于10 0 5毫
米 ,耕地主要分布在北部滨海平原 、加利利山区以
甘蔗3 %,羊毛5 %。南非拥有世界上最大的人造 及 约旦 河谷 。全 国分为 l个农 业 区 ,主要作物 有小 3 2 O 森林 ,是世界第 四大羊毛出 口国、第七 大葡萄酒 麦 、棉花、柑橘 、葡萄 、蔬菜和花卉 ,产量最高的 生产国和第 十大葵花籽产地 。南非有着近3 0 公 是柑橘。尽管 以色列的自然环境差 ,水源匮乏 ,可 00 里 的海岸线 ,目前 ,南非海洋渔业从业人员约28 耕 地面 积有 限 ,但 以色 列 自 0 . 2 世纪 7年代 以来 ,通 0
总投资17 . 亿美元 ,将北部加利利湖的淡水 ,向南 直输送到 内格夫沙漠地 区,连接了中部和南部 的供水 网,调剂了城镇 、农业区居 民的生产和生 活用水 ,与此同时 ,以色列新的农业节水灌溉技 术 ,极大地缓解了农业生产 中水 资源严重不足的
一
状况
非洲 比重为:玉米4 %、小麦2%,葵花籽8 %, 5 6 O
19年起 实施 土地 改革 ,计 划用 2年左 右 的时 间让 94 O
地面积增长了8 ,占可耕地面积的1. 倍 9 %,农业种 5
植 区 已由40 0 个增 ) ̄7 0 。随着 以色列 的城 市化 J l5个 lJ l
南非经济发展概述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非洲联盟成员国
01
南非是非洲联盟(AU)的创始成员与发展事务。
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02
南非是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常任理事国之一,对全球和平与安全
事务具有重要影响力。
全球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成员
03
南非是全球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的成员国,积极参与
全球经济治理和贸易自由化进程。
开采与加工
南非的矿业活动主要集中在几个主要的矿业公司,如Anglo American, Glencore Xstrata, and Rio Tinto等。这些公司主导了南非的矿业开采和加工,主要产品包括黄
金、铁矿石、煤炭等。
制造业发展现状及主要产业
制造业发展
南非的制造业在过去几十年间经历了 起伏,但目前正在逐渐回升。汽车制 造、化工、食品加工、造船和航空制 造等是南非制造业的主要产业。
3
货币政策
南非储备银行通过调整利率等货币政策工具来调 控经济,对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具有重要影响。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及建议
发展趋势预测
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变化和南非国内政治经 济形势的发展,南非的财政金融体系将面临 新的挑战和机遇。未来,南非需要继续加强 财政管理和金融监管,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 转型升级。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及建议
加强多边合作
南非应继续加强与国际组织和国家之间的多边合作,共同应对全 球性挑战,促进全球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深化区域合作
南非应加强与非洲其他国家的区域合作,推动非洲大陆的经济发 展和一体化进程。
加强贸易便利化
南非应加强与其他国家的贸易便利化合作,降低贸易壁垒,促进 贸易自由化。
与其他国家或地区的贸易关系现状分析
南非的农业发展特点和经验借鉴

南非的农业发展特点和经验借鉴
佚名
【期刊名称】《现代农业》
【年(卷),期】2006(000)009
【摘要】一、南非农业的概况南非国土位于东经17°~33°,南纬22°~35°,面积122万公顷(相当于我国西藏自治区的面积),人口4760万人,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的45%左右,农业人口占全国人口的15%左右。
根据世界银行统计,2002年南非国民生产总值为1332.8亿美元,人均2800美元,农业占国民生产总值的5%左右。
尽管农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例不高,但是在南非经济中仍然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对南部非洲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总页数】3页(P13-1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347.8
【相关文献】
1.南非的农业发展和经验借鉴
2.汉堡港发展特点若干思考与经验借鉴
3.国际先进银行国际化发展特点分析及其经验借鉴
4.巴西农业发展特点及经验借鉴
5.减贫:南非农业的使命——来自中国的经验借鉴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非农业概况一、南非概况南非共和国位于非洲的最南端,东、南、西三面为印度洋和大西洋环抱,西北部与纳米比亚为邻,北界博茨瓦纳,东北部与津巴布韦、莫桑比克、斯威士兰为邻,被其包围的莱索托位于南非东部地区。
南非国土位于东经17度至33度、南纬22度至35度之间,面积122万平方公里(大致相当于我国西藏自治区),海岸线长2954公里。
境内大部分为海拔600-2000米之间的高原,沿海为狭窄平原。
地势由东南向西北倾斜,东部有南北走向的德拉肯斯堡山脉,西北部的卡拉哈里盆地为全国最低点。
南非有两条主要河流:林波波河和奥兰治河。
南非大部分地区为热带草原气候,东部沿海为热带季风气候,西南部开普平原为地中海式气候。
南非的夏季为12月到2月,冬季是6月到8月。
南非总体地势较高,因此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日照充足。
南非的降水量比较小,主要集中在夏季。
西北部相当干旱,年降水不足200毫米;东南部雨量比较充沛,可达1000多毫米。
全国有耕地1536万公顷,比1985年增加了将近1/4,但仍只占国土面积的13%,人均耕地约0.4公顷;灌溉面积仅80万公顷。
国内有世界著名的野生动物园和自然保护区。
全国人口为4310多万(1999年中期,南非官方估计数字),按人种可分为黑人(占总人口的77.5%)、白人(占12.1%)有色人(占8.1%)和亚裔人(占2.3%)。
官方语言为英语和阿非里卡语(南非荷兰语)。
比勒陀利亚为行政首都,人口108万;开普敦为立法首都,人口235万;布隆方丹为司法首都。
约翰内斯堡的人口约192万,是南非最大的工商和金融城市、交通中心。
开普敦是重要的国际海运航道交汇点,位于西海岸,濒临大西洋,工商业发达。
农村人口约占全国人口的45%,其中农业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15%左右。
早在殖民主义者入侵前很久,当地土著居民就生活繁衍在南非这块土地上;其中东部地区居住着班图各民族,过着农牧生活,西部居住着以狩猎、采集为生的桑人(也被称作布须曼人)和以游牧为生的科伊人(也被称作霍屯督人)。
1652年,荷兰人开始从南部沿海入侵,随而向内地推进,对当地居民发动多次殖民战争。
1795年,英国殖民主义者在开普登陆,1906年夺取了开普殖民地,迫使荷裔布尔人向内地迁徙。
布尔人于1852年和1854年先后建立了奥兰治自由邦和德兰士瓦共和国。
1867年和1884年南非先后发现钻石和黄金,大批欧洲移民纷至沓来。
1899-1902年,英国人通过"英布战争"吞并了布尔人建立的奥兰治自由邦和德兰士瓦共和国。
1910年英国将开普、德兰士瓦、纳塔尔和奥兰治合并为"南非联邦",成为自治领地。
1961年,南非国民党政府退出英联邦,宣布成立南非共和国。
此后,南非白人当局一直在国内推行种族歧视和种族隔离政策,从政治、经济、教育、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对黑人和有色人进行残酷镇压和迫害,激起了南非广大人民群众持续不断的反抗和全世界人民的谴责。
南非人民经过长期斗争,终于在1994年5月建立了以曼德拉总统为代表、以南非非洲人国民大会为主体的多党民族团结政府,从而最终结束了臭名昭著的种族隔离制度,为新南非政治、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先决条件。
南非经济的发展,走的是一条以农牧业起步、采矿业发家、制造业后来居上,采矿业、制造业成为其支柱产业的独特道路。
南非原是一个农牧业国家,随着工矿业的发展,农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逐步下降,从1930年代的约20%降至1960年的12.5%、1981年的7.1%,到1992年遭受严重干旱时仅占到4.2%。
目前,南非农业在国民经济中仅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54%。
尽管如此,农业在南非经济中仍占重要地位,并且对整个南部非洲地区的发展和稳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南非是非洲大陆经济最为发达的国家,有"非洲经济巨人" 之称。
南非国民生产总值一般要占到全非大陆的30%多;但是其经济结构相当脆弱,经济建设资金严重依赖出口收入和外国资本。
1993-1996年,南非经济连续四年实现低速增长,其中1996年经济增长率为3.1%,人均收入比1993年增长4.5%,通货膨胀率也降到了1972年以来的最低点,为7.4%。
受1998年全球金融动荡的影响,南非的经济也出现了动荡。
国际市场上黄金和矿产品价格暴跌,使出口收入锐减。
加上不合理的外资结构为国际投资者提供了可趁之机,兰特贬值达25%。
这些都影响到南非经济的发展,进而会对整个非洲大陆经济的发展产生消极影响。
南非的货币名称是兰特(rand),2000年6月为6.94兰特兑换1美元。
据世界银行的估计,南非1998年的国民生产总值为1190亿美元,人均2880美元。
二、农业发展的特点1.农业具有鲜明的二元结构南非国内存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农业生产机制,其生产内容、水平、特点都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一方面是少数白人农场主经营的发达的大农场,是高度商品化的农业,提供南非农业总产值的90%以上;另一方面,是非洲人仅能维持生计的传统农业。
南非新政府继承下来的是一种极不平等的土地所有制结构。
种族隔离统治时期的土地法令将86%的土地给了白人,广大的黑人被排挤到土地贫瘠的"保留地"。
到种族隔离制结束时,先前白人地区由6.7万个农场主占有,规模大都超过1000公顷,而71%的农村人口居住在剩余的14%的土地上。
而黑人地区人均占有可耕地低至0.1公顷。
南非农业中的这两种极端在短时期内不会有什么大的变化。
2.农业商品率和生产率高居非洲前列商品农业经济在南非发展的历史较为悠久,它从一开始就同宗主国的海外市场紧密相联。
开普殖民地的建立,其首要任务是为过往船只提供蔬菜、肉类、淡水和其他生活必需品。
钻石、黄金采矿业兴起后,大批移民纷至沓来,使得城市迅速发展,急剧增加的城市人口对粮食、蔬菜、肉类、水果的大量需求极大地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商品化。
1910年南非联邦成立后,许多掌权者代表布尔人农场主的利益,通过了一系列有利于白人农场主的立法,使南非农业逐步向现代化农业过渡。
二战后,农业机械化的推广,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率和商品率。
1994年,南非农用拖拉机拥有量为12.6万台,谷物联合收割机为1.27万台。
每个农业劳动力平均生产谷物7766公斤,生产肉类660公斤。
南非农业虽受气候和地形影响较大,但除少数干旱年之外,它一直是一个粮食自给有余并且出口的国家。
3.地区差异十分明显南非农业因地理、资源条件不同而异,每个地区都有自己的鲜明特色。
主要农作物有自己的集中产区。
例如最重要的作物玉米集中在西北省,自由州的西北部、北部和东部,马普马兰加省高草原(海拔1300米以上)以及夸祖鲁-纳塔尔地区。
小麦是仅次于玉米的重要的粮食作物,产区主要在冬季降雨的西开普省、西北省、北部省和自由州(该州的产量最高,但因气候原因,年度产量变化幅度较大)。
西开普省西南部地中海式气候区降雨可靠,冬季温和多雨,为小麦的生长提供了优越的条件,是小麦最为稳定的产区,素有"小麦谷仓"之称。
其他粮食作物中,大麦、黑麦、燕麦等播种面积不大,集中于西南部地中海气候区。
南非是世界第十大产糖国,甘蔗主要集中于沿海无霜冻地区及夸祖鲁-纳塔尔省沿海湿润区,另外10%左右的甘蔗种植在马普马兰加省南部的灌溉农业地区。
棉花分布在北方省。
三、农业生产结构和对外贸易南非可耕地相对不足,雨量不多,水源不足,干旱一直是困扰南非农业的一个不利因素。
自然条件对农业生产不利。
二次大战后,南非农业的增长率与人口的增长率大致保持同步,农业发展状况较好,产量步步高升。
南非农业的就业人口达165万,约占劳动力总量的10%。
除少数干旱年份外,南非一直是粮食自给有余且能出口的国家,1996年农业总产值达147.55亿兰特。
1995年食品出口占总值的9.15%。
农产品及其加工产品的出口占非黄金出口额的30%左右,每年创汇10-20亿美元,较好的年份可达30亿美元。
1.种植业南非谷物的播种面积从1990年的618万公顷减少到1998年的463万公顷,单产比较稳定,每公顷约2060公斤,总产因面积缩小而从1990年的1270万吨下降到1998年的960万吨,居非洲第三(位于尼日利亚、埃及之后)。
玉米是南非居民的主食,也是南非最重要的农作物,年产量在600-1300万吨之间波动,总产量为非洲第一。
1998年播种面积352万公顷,产量为757万吨。
国内消费量约700-800万吨。
1970年代以来,玉米的产值在减少,小麦的产值有一定的增加,并已居非洲前列。
1995年,南非出口粮食创汇84.52亿兰特。
南非是非洲最大的蔗糖产区及出口地区。
播种面积常年在30万公顷以上,年产量达到210-240万吨。
南非的主要油料作物是葵花子和花生。
南非是世界第十大葵花子产地,1998年产量在58.4万吨,1996年曾达到78.4万吨,主要分布在马普马兰加省高草原、西北省和自由州。
花生集中于北方省、马普马兰加省、自由州北部和西北省,年产量在10-21万吨之间。
园艺业分布比较集中,近些年来发展较快。
水果常年产量在420万吨以上,蔬菜产量在210万吨左右。
柑橘、苹果、梨、桃、杏主要集中在西开普省的西南部,东北部平原盛产柑橘、亚热带水果和蔬菜。
夸祖卢-纳塔尔省和东开普沿海无霜区适合种植甘蔗、柑橘、菠萝等亚热带作物。
葡萄90%左右分布在西开普省的西南端。
南非是世界著名的葡萄酒产地,是世界第七大葡萄酒生产国,葡萄酒产量1995年占世界总产量的3.5%。
南非水果的80%主要出口到英、法等国的市场。
商品性蔬菜生产主要在夸祖鲁-纳塔尔省沿海和西开普省西南部。
南非政府已开发了多处大型水利设施。
正在建设中的奥兰治河流域水利工程建成后可增加30万公顷灌溉面积,可使全国灌溉面积增加40%。
另外,南非农业生产中广泛使用化肥、除草剂等,对农业产量的增加起了很大作用。
在耕作技术方面,南非农场中大力推广了轮耕制,对保持土壤的肥力,提高农作物的产量都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2.畜牧业南非的畜牧业相当发达,商品性畜牧业规模较大,但是其畜牧业也深受气候和环境的影响。
南非的畜牧业产值已经超过了种植业。
南非是非洲最大的养羊国,养羊业超过养牛业。
养羊业以绵羊为主,1996年的存栏数,绵羊2890万只,山羊670万只,所产羊毛90%以上供出口。
另外,南非还引进了卡拉库尔新品种,现在南非已成为世界主要的卡拉库尔羔羊皮的供应地之一。
著名的美丽奴细毛羊的主要饲养区在东、北开普省内陆高原、自由州以及马普马兰加省。
有"黑色宝石"之称的卡拉库尔羊主要分布在西北部干燥地区。
南非有牛1340万头,牛群主要分布在北开普、东开普、自由州和夸祖鲁-纳塔尔部分地区以及北方省。
南非全国乳牛场分布很普遍,主要集中于自由州东部、北部,夸祖鲁-纳塔尔中草原,东西开普、豪腾省大都市区以及马普马兰加的南部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