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农业和农村的发展现状及问题

合集下载

印度农业的改革和发展

印度农业的改革和发展

[ 案例] 印度农业的改革和发展印度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发展中国家,80% 的人口以农业为主,农业(包括林业、牧业、渔业)的净产值占国内净产值的34.9% ,在国民经济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一印度农业的基本情况印度农业的社会经济结构的特点是封建的、个体的和资本主义的经济成分并村,小农经济占绝对优势,每个农户的经营规模较小。

印度独立以后就开始进行“土地改革”,公布了名目繁多的法令,但大多数未认真执行,成效不大。

在进行了长达40年的“土地改革”后,土地占有状况并未发生根本性变化,土地所有权仍集中在少数人手里,封建和半封建的经济成分占有优势。

据印度官方抽样调查,1985—1986年度占农户总数1.3% 最富有的大弄拥有14% 的土地,23% 的农户是佃农与半自耕农的混合,而占总数50% 的最穷小农只拥有1%的土地。

印度传统农业的特点是农业对气候和雨水等自然条件的依赖性很大,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差,经常遭受季风的危害而造成水旱灾害。

据统计,1951—1983年的32年间,因旱涝灾害而造成的农业减产的就有13次之多。

此外,以传统的生产工具和手工劳动为主,现代技术投入较少,85% 的耕地依靠人和畜力耕作,70% 的耕地无灌溉设施,靠雨水灌溉。

印度农业生产率和农民收入都较低,全国2/3 的劳动力从事农业生产,但每个农业工人每年的实际收入是420.5卢比,而非农业工人为783.8 卢比,高出83.6% 。

印度农业生产率低表现在农作物的单产水平较低,一些作物的单产水平低于东南亚许多国家。

例如根据粮农组织的资料,每公顷稻谷和小麦的产量,印度分别为2817公斤和2420公斤,中国则分别是5869公斤和3318公斤。

印度各地的自然条件不同,经济社会环境条件不同,采用现代技术的程度不同,造成农业生产和农村发展在各地区之间的很不平衡。

印度北部和西部地区(特别是旁遮普邦和哈里亚纳邦)生产力水平高,粮食产量和农民收入较高;南部和东部地区(如比哈尔邦、奥里萨邦、中央邦)生产力水平和粮食产量较低,边际农、小弄与大农之间的收入差距不断扩大。

印度农业

印度农业

一、东部农业区本区位于印度的东部和东北部,包括比哈尔、西孟加拉、奥里萨、阿萨姆、梅加拉亚、那加兰和曼尼普尔、特里普拉、米佐拉姆等邦,面积57 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总面积的20%,全区有耕地约2400 多万公顷(未包括休闲地,下同),占全国耕地总面积的17%,人口1.76 亿。

(一)发展农业的条件该区地形复杂多样,有平原、丘陵及山地,但大部分位于恒河和布拉马普特拉河下游,因此地形以平原为主,海拔高度大多在150 米以下,东北部台地丘陵地带的海拔高度也多在800 米左右,其间分布有海拔1500~2000 米的山地。

深受西南季风影响,气候温图22 印度农业区划一、东部农业区:1—1,恒河中游平原水稻、小麦、豆类区。

1—2,恒河下游平原和西孟加拉三角洲水稻、黄麻区。

1—3,布拉与普特拉谷地水稻、茶叶、黄麻区。

1—4,东北部丘陵水稻、茶叶、林业和山地粗放农业区。

1—5,半岛东北高地水稻、林业区。

二、西北部农牧业区:2—1,喜马拉雅杂粮、水果、畜牧业区。

2—2,旁遮普和哈里亚纳平原小麦、豆类、饲料作物灌溉农业区。

2—3,恒河上游平原小麦、甘蔗等多种作物区。

2—4,拉贾斯坦平原养羊业及杂粮、豆类牧农业区。

2—5,阿拉瓦利和中央温德亚豆类、杂粮、小麦等多种作物区。

三、半岛高原农牧业区:3—1,古吉拉特平原花生、棉花、杂粮及畜牧业区。

3—2,马哈拉施特拉高粱、棉花、花生农牧渔业区。

3—3,卡纳塔克杂粮、豆类、棉花农和湿润,最冷的 1 月除个别海拔较高的山地以外,各地月均温都在16~20℃之间;全年均为无霜期;年降水量多在1000 毫米以上,东北丘陵区可达1500 毫米,最高达4000 毫米。

恒河、布拉马普特拉河及它们的支流构成了稠密的水网,水量充足,便于灌溉,但每当雨季也易造成洪涝灾害。

本区土壤主要为冲积土、红黄壤及部分砖红壤,除后者外,尚称肥沃,特别是冲积土,适宜于各类农作物生长,东北部丘陵地带分布有茂密的森林。

印度的农业和农村发展

印度的农业和农村发展

印度的农业和农村发展近年来,印度的农业和农村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

农业作为印度经济的支柱产业,对于印度的稳定和繁荣起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从农业科技创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民收入增长三个方面探讨印度农业和农村发展的现状和挑战。

一、农业科技创新农业科技创新是推动印度农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印度政府重视农业领域的科技研发和转化,致力于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

例如,通过引进先进的农业机械和设备,印度农民能够更高效地进行种植和收割,减少人工劳动的成本。

同时,农业科技的创新也帮助印度农民应对气候变化和自然灾害的挑战,提高农作物的抗病能力和适应性。

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印度农村发展的重要方面。

政府加大了对农村交通、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的投资,改善了农民的交通出行条件和生活环境。

例如,修建农村公路和铁路,方便农产品的运输和销售;提供电力供应,保障农村地区的生产和生活所需;推广宽带互联网,促进信息技术在农村的应用。

这些基础设施的改善有助于提高农民的生产效率和市场竞争力。

三、农民收入增长农民收入增长是衡量农村发展的重要指标。

印度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鼓励农业产业化和农村经济多元化发展。

例如,推动农业企业和合作社的发展,引导农民进行农产品深加工和品牌销售;提供金融支持和创业培训,激励农民参与农村产业链的各个环节。

此外,政府还加大了对农业保险和农民福利的投入,提高农民的社会保障水平。

然而,印度的农业和农村发展还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农业生产的规模和效益仍然不高,农产品的供给和质量有待提升。

其次,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还存在差距,农民的生活条件和市场接触仍然有限。

最后,人口膨胀和土地资源稀缺加剧了农业生产的压力和冲突。

为了促进印度的农业和农村发展,政府需要继续加大对农业科技创新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

同时,政府还需要加强农业市场建设,提升农产品的附加值和竞争力,助力农民实现收入增长和可持续发展。

此外,加强土地管理和农业环境保护,平衡农业生产和生态资源的关系,也是促进农村发展的重要方面。

印度农业的现状与未来发展

印度农业的现状与未来发展

印度农业的现状与未来发展随着世界人口的不断增长和对粮食需求的日益增加,农业成为了印度的重要经济支柱。

然而,印度农业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和问题,如缺乏现代化技术、低效的灌溉系统以及不合理的土地利用等。

本文将就印度农业的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探讨。

一、现状分析印度农业目前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是土地利用不合理。

尽管印度是一个农业大国,但大部分农民只拥有一小块耕地,导致土地碎片化严重,难以发挥规模效应。

此外,由于土壤质量下降、农田退化等原因,产量低下也是印度农业的一大短板。

灌溉系统的落后也是制约印度农业发展的问题之一。

目前,印度的灌溉设施主要依赖于降雨和传统的灌溉方法,而这些方法并不高效。

受制于雨季的不确定性和水资源的局限,印度农作物产量波动较大,严重依赖于天气因素。

此外,印度农业也存在技术水平低下的问题。

传统的农业工具和方法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农业的需求。

缺乏现代化的农机设备和科学种植技术,使得印度农业生产效率低下。

二、发展方向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印度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促进农业的发展。

首先,应该加大土地整合力度,减少农地的碎片化。

通过合理的土地规划和流转机制,实现土地资源的集中利用,从而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和农业的规模效益。

其次,应该加大对灌溉设施的投入,推动农业灌溉的现代化。

建设高效的灌溉系统,如滴灌、喷灌等,减少水资源浪费,提高农田的利用率。

同时,加强水资源的保护和管理,推动可持续的水资源利用。

再次,印度应该加强农业技术的研发和推广。

引进先进的农业技术和设备,提高农民的生产能力和效率。

同时,加强农业教育,提高农民的科学种植技术水平,倡导可持续的农业发展理念。

此外,印度还应该加大对农业的投资力度。

增加对农业领域的财政支持,鼓励农民投资于农业生产,提高农业发展的自主性和可持续性。

三、未来展望通过以上的措施,可以预见印度农业的未来将迎来积极的发展。

首先,农地整合将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增加农民的收入。

其次,现代化的灌溉系统将减少受天气因素的制约,提高农作物的稳定产量。

世界农业强国的农业现状与特点调查

世界农业强国的农业现状与特点调查

世界农业强国的农业现状与特点调查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农业已成为人们关注的重要领域。

作为农业强国,各国对于自己的农业现状和特点都有着较为深入的了解,在此通过调查和研究,探讨全球农业强国的发展现状和特点,以期对世界农业的发展有更深刻的认识和了解。

世界农业强国的现状1.美国农业现状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农业强国之一,其农业总产值居世界第一位,占美国国内生产总值的1.1%。

农业工人人数减少,但农业生产效率不断提高。

美国在农业科技、机械化、灌溉、种植基因改良、贸易和市场营销等方面处于领先地位。

近年来,美国政府重视农业发展,加大了对农业的投入,鼓励农民釆用现代技术,优化农业结构,提高农业效益,使得美国农业在国际市场上具有良好竞争力。

2.中国农业现状中国农业是世界上最大的农业体系,占全球农业耕地面积的8.8%,农业总产值位居世界第二。

中国农业以小农经济为主,以粮食种植为主要形式,但由于土地资源资源日益减少和农村人口的流失,中国的农业结构需要进行调整,及时加大现代农业的投入和发展。

近年来,中国政府大力推进现代农业,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科技研发、产业升级和市场开拓,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3.法国农业现状法国是欧洲农业强国之一,农业产值约占法国国内生产总值的2%,农业从业者占总人口的4.1%。

法国农业地理位置优越,生产技术和质量高,在肉类、酒类、奶制品和水果等农产品方面具有较强竞争力,农产品出口量占欧洲前列。

但法国农业存在的问题是农村地区人口老化、土地资源匮乏、劳动力短缺等。

因此法国提出了全面推进农业现代化的战略,希望通过先进的技术手段和组织形式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和生产质量。

4.日本农业现状日本农业地理资源有限,耕地面积不足,但农业技术精湛,食品安全标准极高,日本农业以优质高收益的特种养殖和精细化农业为主。

与此同时,日本面临的问题是人口老化、农村地区的衰退和农业生产成本的高昂,但日本政府大力支持农业,积极推进现代化,加强与其他国家的农业贸易和合作。

印度经济发展的现状

印度经济发展的现状
(2)外商投资方面
吸引外商直接投资方面,自1992年至2004年1月止,印度政府核准的外商投资金额近783亿美元,主要投资国家为美国、瑞士、英国、日本、德国、荷兰和阿曼等,主要投资领域有石油、电力、冶金、食品加工、电讯和饭店旅游业等。但是资金实际利用率只有40%。日前,印度政府进一步提高海外企业对印度本地移动电话公司的投资上限,从49%突破到了74%,表明印度政府对待外资的开放态度已经取得了突破。印度是一个经济发展迅猛的国家,国内许多领域,尤其是在大多数基础设施领域面临投资不足问题,预计下一步印度会有更广阔的领域进一步放开。
二、中国与印度经济比较
同为发展中大国的中国与印度,在经济发展方面存在很多相似与相异之处。50年前,两国都是比较的落后的农业国家,进入21世纪初,两国都取了长足进步,都保持了较高的经济增长率,在世界上的地位也有了根本的变化。
(一)经济发展模式:“世界工厂”与“世界办公室”
中国当年学的是东亚“四小”模式,通过引进外资,建立强大的、能给为数众多的农业人口提供工作的工业部门,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实现粗放式增长。因此,中国正处于工业化与城市化的进程中,工业在GDP中的比重逐年上升。中国正成为“世界的工厂”。?
其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20%以上,主要为纺织工业和食品工业,其中食糖,茶叶和纺织产量在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随着整个工业的发展,?
棉麻纺织、制糖、榨油和制烟等传统工业的优势地位正在不断地让位于化学、能源、机械和电子等新兴工业。
①能源和基础工业——产量大幅增长,但石油、天然气仍严重短缺。
从总体上看,印度的矿产资源较为丰富,门类比较齐全,煤储量近2000亿吨,是世界重要产煤国之一。近年来能源工业发展较快,可由于缺少现代工业的“血液”——石油,因此总是摘不掉“能源短缺”的帽子。有调查显示,印度石油资源匮乏,可开采量不足8亿吨,按目前开采速度,仅可再开采20年。天然气储量不到7000亿立方米,也只能维系20多年的开采量,而且天然气生产中喷发浪费严重,效率不高。

印度的农业现代化与粮食安全

印度的农业现代化与粮食安全

印度的农业现代化与粮食安全随着全球人口的不断增长以及国际间的贸易联系日益紧密,粮食安全成为了各国关注的焦点问题。

印度作为拥有庞大人口的发展中国家,农业现代化与粮食安全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本文将以印度的农业现代化与粮食安全为主题,分析印度农业现代化的现状、面临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案。

一、印度农业现代化的现状印度是农业大国,农业在印度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

然而,印度的农业现代化水平相对较低,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传统农业生产方式。

大部分农民仍然采用传统的种植和养殖技术,依赖人工劳动,缺乏先进的农业机械和设备的支持。

2. 农业基础设施薄弱。

农田灌溉设施、农产品储存、物流运输等基础设施不完善,限制了农产品的生产和流通效率。

3. 农业信息化程度低。

农民缺乏及时的市场信息和农业技术指导,无法做出科学的决策,影响了农业产出质量和效益。

二、印度农业现代化面临的问题1. 人口压力下的粮食安全。

印度拥有庞大的人口,对粮食需求量大。

但受限于传统农业生产方式,粮食产量难以满足人口需求,使得粮食安全面临着挑战。

2. 土地资源问题。

印度的农业发展面临着土地资源的局限,土地面积有限,农田面积的减少和质量的下降对农业产量产生了不利影响。

3. 水资源管理不善。

印度多年来一直面临着水资源短缺问题,灌溉设施落后,导致农田缺水情况普遍,限制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三、解决方案为了推进印度的农业现代化和粮食安全,以下措施可供参考:1. 推广先进农业技术。

加大对农民的培训力度,提高他们应对气候变化和自然灾害的能力,推广高效节水的灌溉设备和现代农业机械,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2.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投入资金建设农田灌溉设施,提高农产品储存和物流运输的能力,改善农产品流通环境,提高粮食产量和质量。

3. 提供农业金融支持。

建立健全的农业信贷体系,向农民提供低息贷款和金融保障,解决资金难题,提高农民的生产能力和信心。

4. 加强农业信息化建设。

印度乡村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其启示

印度乡村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其启示

外部经济发展 带来的机会 。
[ 关键词 ]印度 ; 乡村发展计划 ;启 示 [ 中图分类号 ]D 3 10 75.3 [ 文献标 识码]A [ 文章编 号]10 9 1 ( 09 3— 12一 4 0 8— 3 4 2 0 )0 0 0 o
在发展中国家现代化过程中,农村发展占据非常重要的 位置。在实现国家独立后,发展中国家纷纷制定各种政策和 措施以提高农村居 民收入水平和实现特定的政治经济 目标。 重目标:经济发展必须使社会弱势阶层受益,收入、财富和 经济权力集中的情况必须得到改变。 …独立初期,为了改变印
作社在促进印度农村经济增长和实现社会公正方面是否发挥 社会分层划分与拉姆的相似,其中作为地主的塔鲁克和婆罗
了积极作用?社会不同阶层是否都可以从中受益?弱势群体
f)上层种姓,他们的总户数分别 占1%和7 -M J 6 %,但他们拥 有的土地却占土地总数的 5%和 1%,上层种姓的户数合计 3 2 占2 %, 3 但拥有的土地合计高达6 %。阿依尔和柯里种姓属 5
农村的利己主义和阶级分化倾向,通过 “ 非政治”手段实现
根据 15 年印度国大党那格普尔年会决议,合作社和村 促进增长和避免阶级冲突双重目标。事实上,各阶层出于自 99 [ 收稿日 期】20 0 2 09— 4— 0 [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 目 (4 S02 0C S0 ) 作者简介]金永丽,女,山东荣成人,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讲师,历史学博士
民生活的目的。执行发展计划的工作人员不仅包括农业推广 根据设想,合作社也是推行乡村发展计划的重要机构。
工作者和谷物生产、植物保护、农场管理和化肥等方面的专 为了实现农村经济增长和社会公平双重 目标,印度政府鼓励
家,而且包括农业工程、卫生、社会教育、福利、村评议会 农民在土地私有制的基础上,通过 自愿的互助合作,把分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