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化石油气站事故易发部位及危险点
液化气公司燃气站风险管控与隐患排查评估材料

X X X液化气站风险管控与隐患排查风险点辨识1.1储存、充装过程中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在运行过程中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为火灾、爆炸、电气伤害、机械伤害、车辆伤害、高处坠落、物体打击、低温冻伤以及噪声振动伤害等。
公司内可能引起火灾、爆炸事故的区域有:储罐区、压缩机间、计量灌瓶间。
上述区域一旦因为设备腐蚀、操作不当、工作超压等情况时,液化石油气均有可能泄漏,发生火灾或爆炸事故。
在接卸、充装过程中,如果操作条件变化引起压力波动,或者误操作,均可能因设备自身缺陷或焊缝缺陷而引起液化石油气泄漏。
可能发生泄漏的地点很多,管道焊缝、阀门、法兰盘、压缩机等都有可能发生泄漏。
泄漏气体一旦遇引火源,就会发生火灾和爆炸。
能够引发火灾、爆炸的原因主要有:(1)泄漏引发事故①接卸液化石油气时,液位计监测不准确,容易造成跑冒,引发火灾、爆炸。
②接卸液化石油气胶管破裂、密封垫破损、快速接头紧固栓松动等原因引起泄漏,导致火灾、爆炸等事故。
③在放散时液化石油气急剧气化容易在放散口形成蒸气云引发火灾、爆炸等事故。
④低温液体泵发生故障及损坏导致泄漏引发火灾、爆炸。
⑤运行过程中管道发生结冰现象,导致设备破裂泄漏,引发火灾、爆炸等事故。
⑥在对设备进行化冰作业过程中,如果使用高温蒸汽或者热水、电加热器进行加热,极易因液化石油气快速气化引起压力升高过快,导致设备、管道破裂引发泄漏,从而发生火灾、爆炸等事故。
⑦输送管线如接触高温热源、受明火烘烤或夏季高温等原因而导致管道内压增大、管线开裂,发生泄漏。
⑧液化石油气储罐超量储存、安全阀、压力表、温度计等附属安全设施失效导致大量泄漏引发火灾、爆炸。
⑨夏季高温,储罐未采取良好的降温喷淋措施,导致储罐内压增大,储罐发生物理爆炸,泄漏的石油气气化后与空气混合,遇明火高热引发火灾事故。
(2)存在着多种引|火源①站内明火使用不当引发火灾、爆炸等事故。
明火包括火柴、打火机、烟火、普通灯具照明、机动车的排气管、电焊等。
液化气站安全管理与隐患防范措施

液化气站安全管理与隐患防范措施某液化气站的危险、有害因素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
1.设备缺陷:如果液化石油气储罐、残液罐等设备存在缺陷,可能会导致设
备损坏,进而引发事故。
例如,储罐可能因长期使用或维护不当而出现腐蚀、老化等问题,使其在压力作用下破裂或爆炸。
2.操作失误:员工在操作过程中如果违反安全规程或缺乏必要的培训,可能
会导致操作失误,进而引发事故。
例如,灌装时如果速度过快,可能会产生较大的静电,存在安全隐患。
3.火源控制不当:火源控制不当可能会引发火灾或爆炸等事故。
例如,液化
气站的火源可能来自加热炉、电火花、烟蒂等,如果缺乏有效的火源控制措施,可能会引燃可燃气体,导致事故发生。
4.环境因素:液化气站所处的环境也可能会导致事故发生。
例如,液化气站
应远离高温、明火、易燃易爆物质等危险区域,以避免发生连锁反应造成重大事故。
5.应急设施不足:液化气站应配备齐全的应急设施,以便在事故发生时能够
及时处理和救援。
如果应急设施不足或维护不当,可能会错过最佳的救援时机,导致事故扩大化。
综上所述,液化气站应当加强设备维护和安全管理,定期进行设备检查和维修,确保设备完好;加强员工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严格控制火源,消除事故隐患;选择安全的建站位置,避免环境因素对安全生产的影响;同时也要加强应急设施的配备和维护,确保在事故发生时能够及时有效的进行救援和处理。
液化石油气站安全风险分析及其对策措施探讨

风险分析是安全生产管理的基础和重要工作,特别是危险 化学品行业尤为重要。通过风险分析找出生产、经营场所高风 险区域和危险有害因素,对于生产经营单位采取针对性的安全 措施,防治安全事故发生具有重要意义[1]。
2 经营过程存在的危险因素分析
(1)卸车危险、有害因素分析。①液化石油气由汽车槽 车运进,运输过程可能由于各种原因造成液化石油气大量泄 漏,将引发火灾、中毒窒息甚至爆炸等重大事故的发生。② 车辆卸车时未熄火,造成卸车区存在火源,若遇泄漏的液化石 油气,则亦会造成火灾事故发生。③卸车时,由于需要拆卸卸 车金属万向管,空气混入管道内,形成爆炸性混合气体。④卸 车时,液化石油气在输送管道内流动,易产生静电,可可导致 火灾爆炸。⑤卸车所使用的金属万向管由于需要经常拆卸、移 动,属于易损部件,则容易破损而导致液化石油气泄漏。
装嘴或钢瓶角阀损坏,或由于操作人员安装不妥当也会造成漏 气。②充装间即罐瓶间通风不良,则会造成泄漏的液化石油气 大量积聚,若灌瓶间存在引火源,极易发生火灾甚至爆炸事 故。③充装所使用的钢瓶在使用过程中易受损或老化,在充装 时,未进行检查直接充装,会导致在充装过程中,发生泄漏事 故,从而可能引发火灾爆炸事故。④充装中人员误操作及充装 秤不精准等原因,将造成钢瓶超装,引起钢瓶爆炸。
(2)压缩系统危险、有害因素分析。①在压缩过程中, 压缩机的易损件部位均容易发生泄漏,若遇火源,则易发生火 灾事故,当其积聚到一定量时,则会发生爆炸事故。②压缩机 转动部件未安装保护罩或操作人员误操作,则会对人员造成机 械伤害。③压缩机属于大功率的用电设备,会造成接触人员触 电。④压缩机操作人员擅自脱岗,容易导致压缩。①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
操作规程,熟练掌握操作技能,具备应急处置知识。②密闭操 作,避免泄漏,工作场所提供良好的自然通风条件。远离火种、 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③生产、储存、使用液化石油气的 车间及场所应设置泄漏检测报警仪,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 设备,配备两套以上重型防护服。穿防静电工作服,工作场所浓 度超标时,建议操作人员应该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可能接触液 体时,应防止冻伤。储罐等压力容器和设备应设置安全阀、压力 表、液位计、温度计,并应装有带压力、液位、温度远传记录和 报警功能的安全装置,设置整流装置与压力机、动力电源、管线 压力、通风设施或相应的吸收装置的联锁装置。储罐等设置紧急 切断装置。④生产、储存区域应设置安全警示标志。
液化气公司(燃气站)风险管控与隐患排查评估材料

xxx 13888888888
本
情 1、制定液化气卸车管理制度、消防管理制度;
况 2、充装人员持证上岗。配备防静电工作服;
采取管控 措施情况
3、设置防雷防静电设备,定期检测; 4、电器采用防爆设备; 5、设置可燃气体泄漏报警仪;
6、定期检查,开展应急演练
7、车辆停稳熄火,做好防滑措施。
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风险点登记表
⑦输送管线如接触高温热源、 受明火烘烤或夏季高温等原因而导 致管道内压增大、管线开裂,发生泄漏。
⑧液化石油气储罐超量储存、安全阀、压力表、温度计等附属安 全设施失效导致大量泄漏引发火灾、爆炸。
⑨夏季高温, 储罐未采取良好的降温喷淋措施, 导致储罐内压增 大,储罐发生物理爆炸,泄漏的石油气气化后与空气混合,遇明火高 热引发火灾事故。
根据《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 (GB18218-2009)的规定,危 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是指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 加工、使用或储存危 险化学品,且危险化学品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
储存量超过其临界量包括以下两种情况: 1) 单元内有一种危险物品的储存量达到或超过其对应的临界量; 2) 单元内储存多种危险物品且每一种物品的储存量均未达到或 超过其对应临界量,但满足下面的公式:
②工作条件多变 ( 从高温到低温 ) ,压力也随之变化。 制造过程留 下的任何微小缺陷,都可能迅速扩展而酸成事故。
③由于操作失误、 仪表失灵而发生超压。设备一旦超压,且安全 装置有故障或失效,就可能迅速酿成事故。
④易受工作介质的腐蚀使器壁由厚变薄和使材料变形, 酿成事故。 ⑤压力管线等设备内部压力超过自身的耐压强度时: 设计、材质、 接口等不符合标准; 检验保养不利而带病运行, 就可能迅速酿成事故, 发生物理性爆炸,并能引发化学性爆炸,使火势蔓延扩大危害严重。 1.1.2 触电 (1) 在采取地 ( 零) 电位或等 ( 同) 电位作业方式进行带电作业时, 未采取绝缘工具或穿绝缘服。 (2) 未使用安全电压 (3) 电动工具使用不当。 (4) 检修作业用电设备、导线漏电。 (5) 检修作业时未采取其它防触电措施。 (6) 未严格执行临时用电管理制度引发触电事故。 1.1.3 机械伤害 机械伤害主要指机械设备运动 ( 静止 ) 部件、工具、加工件直接与 人体接触引起的夹击、碰撞、剪切、卷入、绞、碾、割、刺等对人体 产生的伤害。 液化气站各类装置和设备的转动和传动机械外露传动部分有可 能对人体造成机械伤害。 如压缩机、 泵等的转动部位在使用过程中如 操作人员操作失误、 安全设施缺陷、 安全保护装置失效等可能造成机 械伤害事故。 1.1.4 高处坠落 根据《高处作业分级》 (GB/T3608-2008) 的规定,凡是高于基准
液化石油气站用电场所爆炸危险区域等级和范围划分

A.1
液化石油气站内灌瓶间的气瓶灌装嘴、铁路槽车和汽车槽车装卸口的释放源属第一级释放源,其余爆炸危险场所的释放源属第二级释放源。
液化石油气站生产区各用电场所爆炸危险区域的等级,宜根据释放源级别和通风等条件划分。
1)根据释放源的级别划分区域等级。存在第一级释放源的区域可划为1区,存在第二级释放源的区域可划为2区。
2)根据通风等条件调整区域等级。当通风条件良好时,可降低爆炸危险区域等级;当通风不良时,宜提高爆炸危险区域等级。有障碍物、凹坑和死角处,宜局部提高爆炸危险区域等级。
液化石油气站用电场所爆炸危险区域等级和范围划分宜符合第
1注:爆炸危险性建筑的通风,其空气流量能使可燃气体很快稀释到爆炸下限的20%以下时,可定为通风良好。
图A.1通风良好的生产性建筑爆炸危险区域等级和范围划分
A.2
以释放源为中心,半径为
在
A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3
以储罐安全阀放散管管口为中心,半径为
在
当烃泵露天设置在储罐区时,以烃泵为中心,半径为
2注:地下储罐组的爆炸危险区域等级和范围可参照本条规定划分。
图A.2地上液化石油气储罐区爆炸危险区域等级和范围划分
A.4
以装卸口为中心,半径为
A.6
没有释放源,且不可能有液化石油气或液化石油气和其他气体的混合气侵入的区域。
液化石油气或液化石油气和其他气体的混合气可能出现的最高浓度不超过其爆炸下限
在生产过程中使用明火的设备或炽热表面温度超过区域内可燃气体着火温度的设备附近区域。如锅炉房、热水炉间等。
液化石油气站生产区以外露天设置的液化石油气和液化石油气与其他气体的混合气管道,但其阀门处视具体情况确定。
以装卸口为中心,半径为
液化气站风险管控与隐患排查培训教材

XXX液化气站风险管控与隐患排查风险点辨识1.1储存、充装过程中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在运行过程中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为火灾、爆炸、电气伤害、机械伤害、车辆伤害、高处坠落、物体打击、低温冻伤以及噪声振动伤害等。
1.1.1火灾、爆炸公司可能引起火灾、爆炸事故的区域有:储罐区、压缩机间、计量灌瓶间。
上述区域一旦因为设备腐蚀、操作不当、工作超压等情况时,液化石油气均有可能泄漏,发生火灾或爆炸事故。
在接卸、充装过程中,如果操作条件变化引起压力波动,或者误操作,均可能因设备自身缺陷或焊缝缺陷而引起液化石油气泄漏。
可能发生泄漏的地点很多,管道焊缝、阀门、法兰盘、压缩机等都有可能发生泄漏。
泄漏气体一旦遇引火源,就会发生火灾和爆炸。
能够引发火灾、爆炸的原因主要有:(1)泄漏引发事故①接卸液化石油气时,液位计监测不准确,容易造成跑冒,引发火灾、爆炸。
②接卸液化石油气胶管破裂、密封垫破损、快速接头紧固栓松动等原因引起泄漏,导致火灾、爆炸等事故。
③在放散时液化石油气急剧气化容易在放散口形成蒸气云引发火灾、爆炸等事故。
④低温液体泵发生故障及损坏导致泄漏引发火灾、爆炸。
⑤运行过程中管道发生结冰现象,导致设备破裂泄漏,引发火灾、爆炸等事故。
⑥在对设备进行化冰作业过程中,如果使用高温蒸汽或者热水、电加热器进行加热,极易因液化石油气快速气化引起压力升高过快,导致设备、管道破裂引发泄漏,从而发生火灾、爆炸等事故。
⑦输送管线如接触高温热源、受明火烘烤或夏季高温等原因而导致管道压增大、管线开裂,发生泄漏。
⑧液化石油气储罐超量储存、安全阀、压力表、温度计等附属安全设施失效导致大量泄漏引发火灾、爆炸。
⑨夏季高温,储罐未采取良好的降温喷淋措施,导致储罐压增大,储罐发生物理爆炸,泄漏的石油气气化后与空气混合,遇明火高热引发火灾事故。
(2)存在着多种引|火源①站明火使用不当引发火灾、爆炸等事故。
明火包括火柴、打火机、烟火、普通灯具照明、机动车的排气管、电焊等。
液化石油气储配站的危险因素辨识与分析

液化石油气储配站的危险因素辨识与分析一、液化石油气储配站危险、有害因素结合液化石油气储配站的储存工艺过程的特点,其主要存在的事故类别有泄漏、中毒窒息、火灾、机械伤害、触电、化学腐蚀、冻结、高处坠落、容器爆炸等危险、有害因素。
1、产生液化石油气泄漏危险的原因分析在液化石油气储配站运行过程中。
液化石油气泄漏是最可能和最容易酿成重大事故的危险、有害因素。
有4个重要的工艺单元,是可能产生液化石油气泄漏危险的主要部位。
(1)液化石油气火车槽车的装卸栈桥a.装卸栈桥长度和宽度不够和未设置机械吊装设施等,因建造中不符合标准造成卸料作业困难;b.装卸鹤管、管道破损都会导致液化石油气泄漏。
(2)压缩机运行可能造成液化石油气泄漏的原因a.由于压缩机进出口管道未按工艺要求设置相应的阀门或阀门有缺陷:b.压缩机室布置不符合规定,造成操作不便,导致泄漏。
(3)液化石油气储存过程中可能造成泄漏的原因a.因设计制造和安装缺陷导致液化石油气贮罐、缓冲罐、残液管、管道、阀门等破损泄漏。
b.因冬季寒冷.防冻措施不力.导致阀门等部位冻裂泄漏。
(4)液化石油气钢瓶充装过程可能造成液化石油气泄漏的原因a.充装枪或软管破损,导致液化石油气泄漏;b.充装间布置不符合规定,造成操作不便。
导致泄漏。
2、中毒窒息根据GBl1518—89标准规定.石油液化气卸装场所的允许浓度不得超过1000mg/m3,当液化石油蒸气浓度高于17990m/m3时.人在其中将会引起眩晕、头痛、兴奋或嗜睡、恶心、呕吐、脉缓等症状。
严重时表现为麻醉状态及意识丧失。
3、火灾液化石油气的爆炸速度为2000m/s~3000m/s,火焰温度高达2000℃,沸点低于-50℃,自燃点为446℃~480℃。
当一有火情,即便在远方的液化石油气也会起燃,形成长距离大范围的火区,灾害异常猛烈。
液化石油气液体发热值为46.1MJ/kg,气体低发热值为 92.1MJ/m3108.9MJ/m3,约为焦炉煤气的6倍多,由于其燃烧热值大,四周的其他可燃物也极易被引燃。
液化石油气罐区火灾危险性分析及预防

液化石油气罐区火灾危险性分析及预防液化石油气(LPG)是一种常见的能源,被广泛用于燃料和加热设备。
然而,液化石油气罐区火灾是一个具有严重危险性的潜在风险。
在进行危险性分析和预防措施之前,需要了解液化石油气罐区火灾的主要危险因素。
1. 罐区内泄漏:液化石油气罐区火灾最常见的危险因素之一是气体泄漏。
这可能是由于管道或设备的损坏、操作错误或自然灾害等原因引起的。
泄漏的LPG与空气中的氧气形成易爆混合气体。
一旦点燃,火灾将以极高的温度和强大的火焰蔓延。
2. 点火源:另一个重要的危险因素是存在可点燃源。
这包括明火、静电火花、电器设备故障或大气中的静电放电等。
一旦点燃混合气体,火灾将迅速扩散,并可能引发爆炸。
3. 高温和压力:LPG在罐区内被储存为液体状态,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下保持稳定。
然而,如果温度升高或压力超过容器的承受范围,液化石油气将迅速蒸发并扩散到周围环境中。
高温和压力是引发火灾的另一个主要因素。
为了预防液化石油气罐区火灾,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预防措施:1. 定期检查和维护:定期检查液化石油气罐和管道,确保它们没有任何泄漏或损坏。
定期维护和保养设备,确保其正常运行。
2. 安全操作和培训:对所有涉及液化石油气的员工进行培训,确保他们了解操作规程和安全要求。
确保所有操作都符合安全操作标准,避免操作错误。
3. 设备和防护措施:安装和使用适当的安全设备,例如泄漏检测器、火灾报警器和自动灭火系统。
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例如在操作区域周围设置防护栏,并使用耐火材料构建设施。
4. 紧急预案和应急演练:制定紧急预案,包括疏散计划和应急联系方式,以及灭火器材的位置。
定期进行应急演练,提高员工应对火灾紧急情况的能力。
5. 风险评估和改进:定期进行风险评估,识别潜在的危险点和改进机会。
根据评估结果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进一步提高罐区的安全性。
总之,液化石油气罐区火灾是一种具有严重危险性的火灾,但通过合适的预防措施,可以减少风险并确保人员和设施的安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液化石油气站事故易发部位及危险点
液化石油气站事故易发部位及危险点有:罐区、储罐、灌瓶间、压气机室和仪表间、接卸站台、汽车槽车、气瓶库、液化气管道等。
1.罐区
罐区是液化石油气站的危险区域,在其内设置了盛装各种危险品的压力储罐和附属设施。
如果罐区选址不当,地面坑洼不平,布局不合理,防火间距不够,消防水源不足,消防道路不畅,防雷设施不完善等,都会带来火险隐患,一旦发生火灾,容易蔓延,难于扑救。
2.储罐
储罐为盛装液化石油气的压力容器。
由于罐体材质及附件的缺陷、灌装操作失误、疏于试压检修等原因,容易发生泄漏、着火、爆炸事故。
3.灌瓶间
在气瓶灌装的过程中,由于气瓶完好程度不同,同时灌装的注气连接口又多,装、卸操作频繁,气流速度大,静电的危险性增多,灌满
第 1 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不为其真实性及所产生的后果负责,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